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五部大论 > 正文

《中论释》辅导讲记-第1讲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0/4/14 17:27

今天开始宣讲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观根本慧论》。

本师释迦牟尼佛从因地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经过了三个无数劫积累资粮,最后在印度金刚座现前圆满正等觉佛果,然后把所证悟的境界广为众生宣说,所说内容都是直接、间接将众生引导于殊胜佛地的教义。宣讲这些教义时,佛陀针对暂时无法直接接受佛乘的小乘修行者宣讲了人我空性,让他们能够断除相续中的人我执,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对于能够接受佛乘的弟子,宣讲了二转般若空性,三转如来藏光明的教义,使这一部分众生领受并修持趣入佛乘的殊胜修法。如上所言,佛陀在世时曾如是三转法轮。

佛陀涅槃之后,有很多的持教者应机出世,菩萨、尊者不断地出现在世间。他们一方面修行甚深教法,一方面通过讲辩著的方式善巧弘扬佛法。历史上出现的很多殊胜大德中,其中一位就是众所周知、于南赡部洲极为庄严殊胜的大德——龙树菩萨。

一般公认佛陀在很多经典中,如《楞伽经》、《大法鼓经》、《大云经》等,已授记龙树菩萨是初地菩萨,也有说龙树菩萨位登七地,或言即身成佛,有不同说法。很多经论里都赞叹了龙树菩萨在出世之后,善巧抉择并弘扬了佛陀的教义。菩萨不依靠其他注释,以自力通达了《般若经》为主的佛经的殊胜密意,写下了很多殊胜的教言,如直接宣讲般若空性而著的中观理聚六论:《中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细研磨论》,以及《宝鬘论》或《名言成立论》;针对如来藏光明教义著有《赞法界论》、《三身赞论》等;还著有密宗《五次第论》等修持方法方面的论典。

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观理聚六论,帮助了众生抉择《般若经》中难以通达的空性教义。一般人理解空性的时候,往往会理解成有一个实有的空,或者是一切不存在的断灭空,但这根本不是佛陀宣讲《般若经》空性的本意,并非真实的空性。龙树菩萨证悟了《般若经》的所诠义后,在中观论著里对《般若经》的空性进行了正确的开显。修学者学习论著之后,依之进行抉择、修持,就能证悟像佛陀或者龙树菩萨一样的空性境界。因此,龙树菩萨对修学般若空性的后代传承弟子之恩德无与伦比。

从龙树菩萨的传记、经典中的授记以及他所著的论典来看,由果推因,可知他一定是位初地以上的菩萨,这是毋庸置疑的。佛经的教义非常深广,有内外密等很多隐意,如果不是证悟法性的初地以上菩萨,根本无法正确抉择佛经的意义。所以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观根本慧论》,是非常可信、可靠的殊胜论典。如果能够认真学习,我们相续中必定生起中观正见,并如理如法地行持。

下面开始宣讲:

   全论分三:一、首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首义)分二:一、宣讲论名;二、译礼句。

    乙一、宣讲论名:

  梵文:扎加那玛美拉芒达玛噶噶RA噶

    汉文:中观根本慧论颂

为什么要在论首加梵文呢?很多注释都提过有三个必要:第一个必要是来源清净。在龙树菩萨等大德出世的印度,过去造论非常严谨,造出一部论典后要经许多班智达、智者共同观察,抉择是不是真实可靠,有没有价值。如果发现不如法,或者词句有伤害众生的可能,就会把这个论典销毁;如果认为论典义理正确,对众生有益,就置于宝幢之顶供养赞叹再广加弘扬。所以,论首加梵文说明了论典的来源非常清净,也表明此论是来自往昔印度佛法最兴盛的时代。

第二个方面,加梵文表示感恩之心。如果没有译师、翻译家把梵文翻译成中文,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了知佛法,藉由翻译才能知道这是《中观根本慧论颂》。通过学习全论的译本后,我们能对《中论》的所诠义产生殊胜的定解,所以我们对译师应该怀有感恩之心。

第三,如果能够念一遍梵文,不管流利与否,都能在相续中种下梵文的习气。这有什么必要呢?因为贤劫千佛都是在印度金刚座示现成佛,以梵文说法。现在种下梵文的种子习气,于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陀出现于世、用梵语传法时,我们能够值遇佛陀,并以梵语直接修学佛法。所以有必要在论首加梵文。还有的论典说,加梵文是为了忆念释迦佛、高僧大德等善知识的恩德。

了知加梵文的必要之后,现在开始解释论典《中观根本慧论颂》。 首先讲“中观”。一切法无自性或者远离一切戏论就称之为中观。“中”解释为中道;“观”解释为圣观。“中道圣观”,即抉择一切万法无自性的意义,或远离一切戏论的本体,就叫“中观”。里面有一个“中”、有一个“观”的意思,那么是不是完全按照字面解释,远离“生灭、常断”有个“中”?刚开始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不能偏堕于“常”,也不能偏堕于“断”,离开“常断”可以解释为“中道”。但是真正观察,离开“常断”这个“中”无法安立,离开了“生灭”也无法安立“中”。“中观”就是不能偏堕的意思,抉择本体不要偏堕于分别念的状态,从这个角度称之为“中”。“观”是一种圣观智慧,可以理解为观想、观察或者抉择的意思,有时“观”是殊胜智慧的意义。所以,中观从所诠的意义进行抉择,远离戏论叫做中观,从能证的智慧方面也可以叫做中观。总而言之在很多大德的注释中,中观就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意思。

再讲“根本”。为什么称为“根本”?因为《中观根本慧论》是能诠,这部论典是其余中观论典的根本。其余中观论典可以从二个方面抉择:第一,所谓的根本论和支分论都是指龙树菩萨所造的论典,而中论是其余中观论的根本的缘故,所以叫做《中观根本慧论》,这样称之为根本。龙树菩萨除了造中论之外,还造了《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等很多论典,汉地还有《十二门论》等殊胜的中观论典,其余的中观论典都是以《中论》为基础和根本的,所以将这部《中论》称之为根本。

第二,“根本”的意思是说:它是其余所有中观论典的根本,不仅仅限于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观诸论,还有圣天论师造的《中观四百论》、月称论师所造的《入中论》、清辩论师所造的《掌珍论》、《般若灯论》等中观论典都是以这部中论为根本的,所以把它称为其余一切中观论典的根本。

在龙树菩萨的中观论当中,《中论》和《六十正理论》这两部论典比较直接和完整的阐述了所要表达的意义。其余的论典如《七十空性论》,是《中论》第七品的余意。龙树菩萨抉择完第七品“观有为法品”时,有些人就认为:“如果一切万法是空性、生住灭是不存在的,那么世间的生住灭就应成不合理。”为了遣除这种疑惑,龙树菩萨就讲了《七十空性论》,所以《七十空性论》是属于本论第七品的余意,用以进一步抉择本品的隐藏意义。《回诤论》是属于中论第一品的余意。第一品讲“观因缘品”,说因和缘实际上都不存在,有人就认为“如果因缘不存在的话,那么世间的一切就没办法安立了”,为了打破这种执著,菩萨就宣讲了《回诤论》,抉择名言中因缘可以安立。虽然《六十正理论》不是余意,但抉择的方面没有中论这么广大圆满,所以才把《中论》作为根本论,称之为“根本”。

“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经由闻思《中论》的能诠句,在相续中产生中观的智慧、出世间的无分别智慧,所以叫做“慧”。“慧”是从学习本论产生的作用抉择的,或者说这部论典所讲都是根本慧的境界,“慧”字从这个角度安立。

“论”有“救护”和“对治”二个功用。“对治”是指把我们相续中的种种执著分别念对治之后生起殊胜的三学状态。“救护”是指通过学习《中论》之后,把我们从凡夫的境界中救度出来,超越轮回。它有改造或救护的作用。针对我们相续当中存在种种的分别妄执来讲,下面二十七品中,每一品都针对别别的执著予以破除。如对因缘的实执、对来去的实执、对烦恼的实执,乃至最后对佛陀的实执,每一品都有所针对。我们相续中的虚妄分别或邪见,通过学习《中论》都可完全遣除。将我们从邪见中得到改造、救度,安置于殊胜的正见——暂时来讲是安置于正见,究竟而言是安置于殊胜的解脱道。从这些方面而言称之为“论”。

“颂”是指由字数相同的句子组成的诗文,称之为“颂”。以上是《中观根本慧论颂》的论名的大概解释。

    乙二、(译礼句):

下面是第二个科判译礼句。译礼句是翻译家在翻译论典的时候所加的一个顶礼句,叫做译礼。

    顶礼文殊师利童子!

加译礼句,一方面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顶礼文殊师利童子,表明自己是佛弟子,是内道的修行者,所以顶礼文殊师利童子;第二个方面,译礼句表明了自己所依止的本尊,通过顶礼对境就知道本尊是文殊师利童子;顶礼还能遣除在翻译过程中的障碍。所以在翻译时做顶礼有很多不共的功用。

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智慧的总集,我们学习如此甚深难懂的论典,如果没有文殊菩萨的加持,很难以正确无误通达如此甚深的论典。所以,在学习之初要跟随译师顶礼文殊师利童子,祈祷文殊师利菩萨加持我们的相续生起甚深广大的智慧。学习佛法,精进很重要,意乐很重要,外力的加持也非常重要。不能认为只需祈祷便可以通达论意,或者认为完全靠自力,其他如上师的加持、文殊菩萨的加持都没必要,这样实际上我们已堕于两边。一方面要有学习的意乐,一方面要有信心,毕竟所学论典不是世间的知识学问,它是关系到无分别智慧和甚深实相的法。之所以说甚深,是因为我们的分别念无法缘取它的本体。

我们所抉择、所学习的对境如此难以通达,如果单纯依靠分别念,也许只能在字面上了知“不生不灭”等含义,但是我们不仅要能解释论典,相续中还要证悟这种殊胜意义。要生起殊胜的证悟,需要非常大的加持,需要一种觉悟的力量,但这种力量通过自己的分别念很难获得。所以在学习这部论典时,时时对传承上师、对文殊菩萨作真诚的祈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顶礼文殊师利童子。

从前藏王在翻译佛经时,制定了不同的规定:翻译经典的时候,顶礼佛菩萨;翻译律藏的时候,顶礼一切智智尊;翻译论藏的时候,顶礼文殊师利童子。从传统来看,《中论》属于论藏所摄,所以从这个方面而言,要顶礼文殊师利童子。

现在讲第二个科判。

    甲二(论义)分三:一、顶礼句;二、论义正文;三、随念恩德之顶礼。

    乙一、顶礼句:

首先讲顶礼句。这是一个很著名的顶礼句,不同的论师在造论之前有不同的顶礼对境:有的从顶礼对境的功德开显,如对佛陀的法身、报身、化身进行顶礼;有的对智悲力方面进行顶礼;有的对大悲心进行顶礼。此顶礼句主要表示:佛陀所宣讲的甚深法义,令我们生起无比的敬信,安住于敬信中对佛陀做最殊胜圆满的顶礼。把佛陀出世最为不共的功德——与所有的外道导师完全不共的功德,通过顶礼句的能诠句表现出来,说明了释迦佛非常伟大,所有外道导师根本无法相比。

有的外道和天尊也相似具备悲心,或者具备智慧和力量,但是真正能以大悲心宣讲圆满的空性,开显空性实相意义的只有佛陀。此处以佛陀能够宣讲缘起法、善灭诸戏论——这个佛陀最为不共的功德作为顶礼对境,如此顶礼后,就知道佛陀是所有证悟者中最为殊胜、最为圆满者,其他外道根本没有真正了知、证悟这样的缘起,所以没有办法宣说缘起性空。

佛陀证悟空性、宣讲实相之后,内道很多菩萨、缘觉、声闻、班智达等圣者能够宣说空性,来源不是自力而是他力。他们跟随佛陀的词句,或者分证、或者宣说,都来自于圆满导师释迦牟尼佛的不共功德。顶礼句完全凸显了佛陀的证悟,也凸显了内道教法不共于外道的特点,点出了修学者应该从哪个方面对佛陀生起敬信,以哪个方面做为修道的核心。顶礼句中统摄了《中论》二十七品所有精华的意义,我们学习完《中论》二十七品,实际上最后回头一看,所通达的就是“不生不灭”等“八不中道”的思想,它所开显的是一切万法缘起性空的道理。从这个方面而言,顶礼句中对佛陀进行赞叹。

颂词当中讲到: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首先第一个颂词就是著名的“八不中道”。“八不中道”就是通过“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开显中道义,这是佛陀不共于其他外道导师的特色,点出了中观乃佛法精华的核心要义。

为什么要通过“不生不灭”等抉择中道义呢?在学习之前,这个问题必须要搞清楚:我们学习“八不中道”、学习《中论》到底有什么意义?能起什么作用?我们说证悟空性就解脱了,为什么证悟空性就解脱了呢?我们所证悟的空性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学习,学习之后应该善加思考,才能明了总的意义。有目标可循、有道路可走,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比较顺利。

要知道“不生不灭”到底是什么含义,必须知道佛陀证悟诸法实相后,了知了一切法的实相、本性,它本来就是如是安住的。即了义的经续中所说的清净法界。清净法界从对境说是远离戏论的,从有境说具有证悟、觉悟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受任何众生分别念的干扰,是无变大无为法的本体,这种本体、清净法界存在于每一个众生的相续中。现前所见就是清净实相,我们内心的起心动念,它的本体就是清净的实相。所以我们所看、所闻的,或者所安住、所思考的,我们认为的烦恼等等,其本体就是清净的自性,它没有离开过清净自性,它本来存在于本体当中。为什么我们又没有办法了知、证悟呢?佛陀说是因为虚妄分别。

一切万法的本体、法界实相一直如是而安住,但我们没办法认知,于是佛陀宣讲了佛法,让我们泯灭虚妄分别,现前本具的清净自性。学习中观、学习佛法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过程。佛陀宣讲如此多的佛法,就是为了引领我们泯灭分别念。实相本来就在这里,它没有离开过。证悟之后,好像获得了什么,其实是之前一直处于迷幻不了知而已。实际上从证悟的角度、佛菩萨开显的教言中得知:一切万法的本体从没有变化过,变化的只是客尘的减少,相续中杂念的消失,一切万法的本性本来就是如此,就是这样,就在这个地方。如果真要去证悟它,只需要做一件事情:把虚妄分别念逐渐泯灭。

佛陀所宣讲的次第修法,就是从这个方面进行安立的。如首先修持出离心,为什么呢?就是把思想中最粗大的分别念通过修出离心的方式令它寂灭。没有修佛法时,我们对房子、有情、财物的执著很粗大,如果处在这种粗大的分别念中,怎么能够现见本具的清净自性?如何能够现见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分别的光明本体?如果还在红尘中打滚,对轮回的世间八法具有深厚兴趣,可以说没办法证悟实相。因此,执著分别念的障碍太粗大,就没办法现前和照见殊胜的实相;不通过修法寂灭粗大的分别念,则无法入道。上师或祖师大德再再苦心强调要修出离心,就是帮助我们扫除修道过程中最粗大、最直接的障碍,这些是必须要先除掉的。如果把相续当中的障碍分为粗、中、细三种,最粗大的分别念通过修出离心完全可以息灭。

通过实修生起了出离心,打破了对法粗大的执著,之后我们就会想求解脱,这时出现一种中等障碍,就是想自我解脱。想解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修了出离心后,对整个三界轮回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厌烦心,自己想要追求解脱,但对其他众生不闻不问,如此出现了声闻缘觉乘;一种是对轮回产生厌离心之后,再把意乐转于其他众生,打破了自私自利、钟爱自己的想法,这样就出现了菩萨乘。粗大的执著已经扫除了,如果要现前殊胜的法性,还有障碍需要遣除,就是要通过修菩提心,遣除自私自利的心。这时的障碍不是怎样获得解脱,而是怎样才能现前本具的究竟实相。发菩提心可以把中等障碍遣除。“度一切众生成就佛果”这种心愿非常伟大,这种心能帮助我们接近觉悟、接近佛陀的智慧。如果已经没有自私自利、对自己没有耽着、爱执了,就可以一心一意修菩萨道。

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如果认为有佛果可得,有众生可度,这种执著仍然不能让我们真正悟入最为清净的法性,此时剩下的这个最细障碍,必须通过空性遣除。空性中一法不立,无佛无众生,没有能得所得,能取所取。如果我们能够在相续中生起出离心遣除粗大障碍;生起菩提心遣除中等障碍;证悟空性清除细微障碍;这时分别妄念已经不存在了,不证悟法性都不可能。

证悟法性分几个层次:第一步遣除最粗的障碍,第二步遣除中等的,第三步遣除细微的。如此有章可循,修行时就不会光学教法,而不知为什么学教法。通过学习《中论》的理证,把烦恼破掉、把五蕴破掉,破掉之后又做什么?因此,在学习修行佛法之前,如果没有一个统筹的、总体的认知,就不知道修学的必要性,就会说“学了佛法没有用处”,实际上没有哪个佛法是没有用处的。佛法都有对治的作用,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深入体会、悟入学习教法能够产生的作用。如果能够抓住总的修学方式、大纲要路,我们学空性就有目标了。

如前所言,学空性就是为了打破粗粗细细的执著。一切万法本来就是这样,因为我们没有证悟,因无明障蔽,把本来空性的法执著为生灭常断、一异来去。我们所执著的生灭,正在生灭的时候是不是有生有灭呢?正在生灭的时候无生无灭。所以,必须通过中观的理论打破我们所执著的对境,知道一切万法在生灭的同时实际上根本没有生灭,生灭的只是我们的分别心、妄念而已。妄念到底是什么?妄念就是无明的本体,它本来不存在。我们无始以来漂泊轮回,都是无明所致。不认知清净的对境、法界,这就叫做无明。

通过学习“不生不灭”的中观理论,仅是还原了一切万法的实相,而不是重新得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如果说重新得到个什么东西,也只是重新生起了一种戏论而已,只不过这种戏论好听一些,叫做空性、法界、实相。

所有众生的分别念都是完全不可靠的,不管你的分别念抉择的是一种物质,或者是一种伟大的情操,或者所谓的空性,抑或加上应成派的标签……以上所抉择的都不是空性,因为它们的本体是分别念,分别念所抉择的完全不是法界实相。最终分别念真正完全寂灭的时候,不是通过禅定压住分别念,而是正在分别念生起的时候,观它的本性,了知、证悟它的本体无生无灭,这时才可以了知一切万法的本体。

在修习空性、或者抉择空性的时候,这些正在生灭的法本身是一种什么状态?可以说什么都不是。认为存在生灭的法有生有灭,这固然是一种错误,但是抉择之后,认为它是单空的,这个生灭的法不存在,这还是一种错误。实际上这一切是分别念,有生有灭和单空两者都不是空性。所以最后抉择时没有什么可执著的。但在抉择时你说没什么执著的,还是一种执著,这时就必须经由观修、由不断的串习去泯灭它,真实安住不生不灭的本体,最后内心中产生空性的觉受,也叫证悟,对于一切万法的认知有一种不可言说、或者别人不可得的一种感觉,这时就可以说是一种接近空性的认知。

在真正了知空性时会有一种很清净光明的智慧显现,不是说证悟空性之后昏死过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这是不可能的。很多大德在他们的教言中对这些问题讲得很清楚,要知道空性不是一个神秘的东西。有时我们觉得空性很神秘,不管怎样一定要找到它、证悟它,实际上所谓的空性本来就是这样的状态:无生无灭、不常不断。我们分别念所认知的东西,它本来没有很多的法。所谓空性就是万法本来的实相,它就是这样的,只不过以前没有认知,现在通过修学,最后逐渐现前而已。

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广大的理证来抉择六识、八识或者八识面前的法都是错误的,没有一个正确的。了知之后,再通过这些抉择的方式悟入。如果它是实有的,应该有这个或那个过失。为什么中观宗说一法不立呢?没什么可立的,你去立一个就错了,再立一个又错了。禅宗也说思维、开口宣说都是错误,和中观宗所讲的一法不立的观点非常相似,或者完全相同。

抉择空性就是要打破这些粗细的妄执,通过抉择空性的方式还原它的本体。如现在公认人的形象是:有头、有四肢、有身体的这种动物叫做人;或者把这个东西叫做瓶子。把很多因缘所产生的法,取上名字,然后在名言中使用。我们认为有生有灭的法是常断的,实际上从认为这个法存在开始就错了。取名之后应用于日常交流中,说此法是有生有灭,分别自他,通过自他产生很多的诤论,由诤论又产生了很多的罪业,通过罪业现前有情世界、器世界,从此流转不息……实际上这一切的一切本来就不存在,只不过我们对这些法执著为实有,没有去认真观察它的实相到底怎样。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佛法来认清正在显现的一切——每个流转众生,所流转的这一切是真实的吗?如果不经观察,我们就接受了这种所谓的真实性,觉得当然是真实的,这不真实难道还有真实吗?但是真正通过佛菩萨的智慧来观察,这一切没有一个是真实的。通过学习《中观》要有一种很深刻的认知,不是从字面上去解释,而是从内心当中产生闻思的定解,通过定解产生修行的觉受,这样才能对佛陀所宣讲的教义真正产生不退的信心。

前面我们反复强调,学习《中观》对泯灭妄念、还原一切万法的实相是一个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观察抉择时就会有种觉受,产生一种体会、一种定解,在定解的基础上辅以其余的助缘,比如福德资粮、祈祷上师等等,就可以慢慢在心中产生“一切万法无自性”的修行境界。如果想在生活当中过得快乐一点,学习空性之后会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时你就很容易快乐。如果想从学习佛法中生起一种觉悟,在学习空性时,慢慢对万法的真相就会有一种认知。不会认为空性是和显现法完全分离、对立的东西,知道显现法在显现的时候没有自性的存在、没什么实体存在,这时候就会慢慢引发出显现和空性、空性和显现无二双运的感觉。

通过空性的推理、教言可打破我们对世间万法的错误执著。我们给万法贴上的有无是非的标签,通过学习中观的理论就可完全遣除,还原它的本性,也就是无生无灭、远离有无是非的本体。至于我们加上去的分别念:认为这是一个人、一个生命或者是个什么,都不是它的本体。通过学习空性现前万法的本性,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必要性和方式。那为什么要去抉择空性的理论?目的就是要打破分别念、抉择万法的本性。

学习破斥万法也就是破斥我们内心的执著,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不管你怎么去贴标签,一切万法都不会跟随你的分别念而变,一切万法就是无生、清净的本性。我们要破斥的并不是法本身,而是对法错误的知见与妄执。学习之后认知到是错的,然后通过修行把错误的知见完全泯灭,一切万法的本性本来远离四边。妄念泯灭之后,我们再看这个法时还是这个法,瓶子还是修学前的瓶子。但因为以往对瓶子、对世间加上太多的标签,所以它已经不是自己的本性了。证悟空性之后,看到的还是这个法,但已经不是以前你认为的那种法,已经显现了远离有无是非的本性,你也没有了错误的认知。圣者证悟之时,并不刻意抛弃这些法。如果它的因缘还存在,显现就存在;如果它的因缘泯灭了,这个法就不会再显现于世。关键是这个法在显现时,你能否知道它的本性,能否安住在远离边戏的本体上。这方面通过闻思修行,空性是可以逐渐了悟的。了知了总方向和前提,就明确了学习目的。

下面讲到“不生亦不灭”。一切万法就是这样,名言谛中似乎有生有灭,一个众生生了,一个众生死了,生灭的显现是有的。但是这个生灭正在显现时,是不是存在显现的自性呢?实际观察时,这个法没有生,没有生就不会有灭,生和灭只是一种缘起。一个法要出生,它不可能独立自主出生,必须藉由很多的因缘才可以显现。这个生本身是一种果法,任何一个果法的显现必须要观待各种因缘。既然如此,这个生就不是真正的生。所以从这个方面而言,“不生”是为了打破“生”这个分别念而宣说。如果法不生就不会有灭,因为生灭互相观待,有生才有灭,无生则无灭。一个法无法独立自主地存在,从这个角度比较容易理解“不生”的意义。没有实有生,即生不存在,也就不会有灭。生和灭是个很大的问题,一切有为法都具生住灭,凡夫所执著的就是生灭法、就是生灭本体。如果能够通过理论悟入无生无灭的自性,就可以说悟入它的法性了。

“不常亦不断”:名言谛中可以安立“常”、“断”,但是真正通过理论来观察,“常”和“断”都不存在,一切万法是缘起的缘故,不会有“常”、“断”。但是一般的众生会这样认知:“常”和“断”是存在的。比如一个人生下之后,虽然身体在不断变化,但是内在的精神是不变的,他还是他;比如我们认为:我还是小时候的那个我,然后我又死了,又转生又投生,这是一种常执。那么“断”呢?就是这个法先前存在、后面没有了叫做“断”。但实际上真正观察的时候,常和断都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一切万法是刹那生灭的,如果是真正的常,就不可能有变化,如果是断,就不会有相续的存在,所以,从很多理论观察,常和断是没办法安立的。

“不一亦不异”:众生执著法为“一异”,这个法是一个,比如一个人、一个瓶子……这是唯一的,以及和“一”对立的他体或多体的法的存在。真正观察这种“一”和“异”只是众生的分别而已,除了众生的分别念之外,真实找不到一个“一”和“异”的本体存在。比如认为“一”是一个瓶子,真的去观察这个瓶子,知道它是通过地、水、火、风、色、香、味、触八微尘组成,或者通过很多其它因缘组成,它不是一个实有的“一”;再把这个法逐渐分析,分析到最后,即便分析到微尘,它也不是个实“一”。根据《中观庄严论》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注释,通过如文殊菩萨手中的宝剑般理论的观察,不可能找到一个实一。如果没有“一”,当然没有“异”,因为所有的多或者异,都是在一的基础上显现的,法界实相中我们所认为的“一异”也是不存在的。

“不来亦不去”:众生认为有来去,认为这个人走过来了、又走过去了;或者我们的分别念来了、分别念又去了,有很多来去的现象。在名言当中来去的现象似乎可以成立,但在观察时,所谓的来去没有自性可得,是完全无来无去的。所以,这个“生灭、常断、一异、来去”都是众生的执著,如果悟入其中的一个,那么其他的全都可以证悟是空性的。

还有一种说法:“生”和“灭”是指内道修行者的实执;“常”和“断”是外道修行者的实执;“一”和“异”、“来”和“去”是世间凡夫人的实执。如果通过观察“无生无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就能够打破凡夫人的实执、外道的实执和内道的实执。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有的时候容易悟入不生不灭,有的时候容易悟入不来不去,而空性是没有差别的,不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自性有很多差别,这样的空性是不存在的。这种“生灭、常断、一异、来去”是代表众生最粗大的执著。在慈诚罗珠堪布的讲义中也宣讲“生灭、常断、一异、来去”都是有为法。为什么主要破有为法呢?因为对众生而言,能够产生最重执著、最大障碍的就是这些“生、灭、常、断”等有为法。对无为法有执著也是障碍,但是观待有为法,执著要小得多。如果能够打破有为法,无为法就很容易顺理成章被打破。所以,很多论典诸如《入中论》、《中观四百论》还有《中论》,破执的重点都是在破有为法或有边上面。有为法一破,无为法就容易破;或者放在破有边上,有边一破,无边就很容易破。主要是我们对世间法很执著、很耽着,为什么放不下?因为对这些法没有看破。如果看破这些法,了知万法显现时没有自性,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境界会上升到很高的层次,就可以一心一意放在修持善道上。所以,如果能够打破有为法或有边这些粗大的障碍,剩下的比较细微的相对而言是容易打破的。

以上“不生亦不灭、不来亦不去”是佛陀在经典中宣讲的精华意义。后面是赞叹佛陀“能说是因缘”:佛陀能够宣说如是的因缘法、缘起法。有些外道、世间的智者虽然也能宣讲一些因缘法,由于没有现量证悟万法法性的缘故,能够照见的因缘也是比较狭隘的。比如说种子种下去,如果浇水、具备充足的阳光,它就能长出苗芽,一般人都能观察到这种因和果的因缘。如在因缘上做些变动,会使果实和苗芽长得更好一些。这些比较粗浅、粗大的因缘,世间的智者也能够观察到,但是观待佛陀就相差甚远了。佛陀完全照见了一切万法的实相,照见了所有万法的因果规律、粗粗细细的因缘法。他所宣讲的是非常甚深的、非常广大的细致的因果,从造一个恶业显现什么果报,到你如是的发心最后成就怎样的佛果,然后怎样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等,都能将这些广大的因缘讲得清清楚楚。佛陀能够善说这些因缘的原因是什么呢?来自于证悟一切万法的法性,之后才能够宣讲这么甚深的因缘。如果认知的道理比较浅,宣说的因缘也就比较浅;如果能够宣讲最为圆满的、最极深细的因缘,就说明对于本性的证悟非常的圆满、高深。佛陀之所以能够宣讲三界六道乃至成佛的这些因缘,就是因为佛陀完全证悟了一切万法的实相义。

“善灭诸戏论”:能够宣讲缘起法也就能够善灭诸戏论。因为缘起就是性空,如果说本性不是空性、还存在戏论,就没办法说缘起。从客观的角度而言,一切万法是性空的缘故才可以缘起,因为缘起的缘故一定是性空的。所以,缘起、性空二者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表述的,二者就是一个法的本体。佛陀能够宣讲缘起法,也能够善灭诸戏论,对于一切万法有无、是非的戏论法,一个个都能够息灭。因为能够善巧地息灭诸戏论,所以佛陀完全能够宣说圆满的缘起空性的道理。如果跟随佛陀学习缘起性空的法,我们就能灭掉相续中的种种戏论,一切万法是缘起的缘故,不可能是有边、也不可能是无边,也能逐渐地抉择和显发出一系列的中观正见。因此,“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主要是赞叹佛陀殊胜的功德。

“我稽首礼佛”:龙树菩萨看到佛陀这么圆满的教义、感悟到佛陀证悟这么甚深的法性、宣讲了堪为第一的妙法,因此龙树菩萨恭恭敬敬地对佛做顶礼。

“诸说中第一”:在所有的教法当中,佛陀的教法是无与伦比的,所以龙树菩萨在这里由衷发出赞叹。讲完《中论》之后又一次随念恩德顶礼,感恩佛陀能够宣讲这样甚深的缘起,如是赞叹顶礼。还有很多大德,如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也宣讲了很多由于佛陀宣讲缘起而成为一切诸说中第一的根据。顶礼句把整个《中论》所有的精华要义摄集在一起,让我们知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等就是万法的实相。

单空认为,把生和灭破掉之后,有一个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的空可得。而按照应成派解释,不生不灭并不是破掉“生”之后有一个“不生”可得,“不生”代表一切无执,是一切不执著、一切戏论泯灭的意思。所以,不生不灭按照应成派的解释是非常圆满的。按单空解释就认为还有一个叫不生不灭的空性存在,如果还有这个观念,这毕竟是分别念境界的缘故,并不是真正的中道义。只不过把生的执著换成不生的执著,把有的执著换成了无的执著,其实不管是有的执著、还是无的执著,都是一种执著。所以按照应成派的抉择方式是没有一个法可立的,真正趣入根本慧定的所缘——殊胜法界的自性,这才是《中论》的究竟意趣。月称菩萨宣讲的《入中论》无倒趣入了《中论》的意义,《中论》的意义必须按照应成派的观点来解释,如果跟着自续派的观点解释,就未圆满开显《中论》的所诠义。有很多公案宣讲,许多高僧大德开显和悟入了“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的所诠义,帮助众生打破实执。

这些颂词不仅是对佛陀的赞叹,玛吉拉准空行母曾说:这也是威力强大的降伏法。在《心经回遮仪轨》中有“不生不灭”等颂词字句,通过念诵《中论》殊胜金刚句的巨大威力来降伏魔障、断除我执、遣除障碍,从这方面而言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

 

相关文章

  1. 小苏(小苏打)说道:

    感恩善知识!
    想收到中观学习的资料,祈请赐教🙏

    1. 圆非说道:

      @小苏(小苏打) 您好,具体是哪部法的什么资料?

      1. 佛弟子说道:

        @圆非 师兄,能否发一下份《中论释》法师辅导讲讲记和堪布的新版的《中论讲记》吗?
        然后请问师兄《入中论》《中论密钥》等这个中观的修学次第应该是怎样的?

  2. 小猪呼噜噜说道:

    麻烦您给发一套完整的辅导笔录,感谢您

    1. 圆非说道:

      @小猪呼噜噜 已发。请查收邮箱。

  3. 风之语说道:

    祈请《中论释》辅导讲记全部资料,谢谢您!

    1. 圆非说道:

      @风之语 已发,请查收

  4. cici说道:

    求电子版的辅导讲计,感谢

    1. 圆非说道:

      @cici 已发请查收!

  5. Sarah说道:

    求中论 辅导完整文字版!感恩

  6. nancy2k说道:

    讲的太好了,求完整版电子版的法宝.5597998@qq.com

    1. 圆非说道:

      @nancy2k 已发,请查收

  7. Dorisxixi说道:

    师兄好,能给末学发一份全版电子版本的么。感恩师兄🙏

    1. 圆非说道:

      @Dorisxixi 已发,请查收!

      1. Dorisxixi说道:

        @圆非 收到!万分感恩师兄🙏🙏🙏

  8. 阿英说道:

    讲的太好了求完整版电子版.万分感恩🙏🙏🙏

    1. 圆非说道:

      @阿英 邮箱发您了!请查收!

  9. 懒羊羊说道:

    我也想要电子版

    1. 圆非说道:

      @懒羊羊 邮箱发您了!请查收!

  10. 说道:

    师兄好,能给末学发一份全版电子版本的么。感恩师兄🙏

  11. 小夏说道:

    您好,求中论释 辅导完整文字版!感恩!

    1. 圆非说道:

      @小夏 请查收邮箱。

  12. 云来说道:

    师兄好!能法末学发一份全版电子版本吗?感恩师兄🙏

  13. 天路说道:

    您好,求中论释 辅导完整版 非常感恩!!!

  14. 微光说道:

    您好,求中论释 辅导完整版 非常感恩!

    1. 圆非说道:

      @微光 请查收邮箱。

  15. pan说道:

    您好,求《中论释》ZCKB 辅导完整版,感恩您!!!

  16. judy说道:

    祈请法师中论辅导完整版, 感恩!

  17. gsyps2022说道:

    您好,求《中论释》辅导完整版 非常感恩!
    另外,有《入中论》吗?有点话,敬请一并发送给我吧!谢谢!

  18. 悟凡说道:

    师兄,吉祥!请把本资料转发给我。感恩。
    邮箱地址 43096231@qq.com

  19. 念佛的人说道:

    感恩师兄,吉详。全部复制了,怕又没了。

  20. 德钦曲希说道:

    恳求大恩上师关于本论的开示视频及思考题,末学稽首顶礼,感恩。

    1. 圆非说道:

      @德钦曲希 这个只有音频,没有视频哦

  21. yuanjunru说道:

    您好,求中论释 辅导完整文字版!感恩!

    1. 圆非说道:

      @yuanjunru 已发,请查收。

  22. 见性说道:

    师兄,能给一份《中论释》辅导讲记 完整电子版吗,谢谢
    16023168@qq.com

    1. 圆非说道:

      @见性 已发,请查收邮箱 。

      1. 见性说道:

        @圆非 收到,多谢。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世尊

  23. 开心说道:

    师兄,能给一份《中论释》辅导讲记 完整电子版吗,谢谢

    1. 圆非说道:

      @开心 请查收邮箱。

  24. 幸福的彩虹1199说道:

    您好,有生西中论讲记的完整视频吗

  25. Bliss说道:

    您好!请问有《中观根本慧论》FS辅导吗?

    1. 圆非说道:

      @Bliss 请查收邮箱

  26. lara说道:

    你好,可以发一份电子版的中论释生西法师辅导到我的邮箱吗?386075792@qq.com

    1. 圆非说道:

      @lara 已发,请查收邮箱。

  27. Changgu123说道:

    师兄,能给一份《中论释》辅导讲记 完整电子版吗,谢谢。changgu123@126.com

    1. 圆非说道:

      @Changgu123 请查收邮箱。

  28. 耶西措姆说道:

    祈请发一份全的生西法师辅导的中观,中论和解义慧剑的讲义和音频到邮箱地址,万分感谢。
    感恩!

  29. 闲云山人说道:

    师兄,能给一份《中论释》辅导讲记 完整电子版吗?谢谢!邮箱: fbpingsj@163.com

  30. 天蓝龙胆说道:

    祈请发一份全的生西法师辅导的中观,中论和前行广释的讲义和音频到邮箱地址,万分感谢!

  31. 说道:

    请发中论释辅导讲记的笔录,gf20232023@163.com 感恩

  32. 说道:

    祈请发一份生西法师辅导《中论释》的讲义和音频到邮箱地址,感恩!

  33. 说道:

    祈请祈请发一份生西法师辅导《中论释》的讲义和音频到邮箱地址,感恩!

  34. 紫依云梦说道:

    求中观根本慧论生西法师辅导,文字版,能打印的那种,感恩您

  35. JACK说道:

    讲的太好了,求完整版电子版的法宝.5597998@qq.com

  36. IT_Long说道:

    师兄,能给一份《中论释》辅导讲记 完整电子版吗?顶礼!谢谢。418269053@qq.com

  37. 往生极乐说道:

    恭请《中论释》辅导完整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38. 张工说道:

    祈请发一份生西法师辅导《中论释》的辅导完整讲记和音频到邮箱地址,感恩!

  39. 飞飞说道:

    祈请《中论释》辅导讲记全部资料,谢谢您!

  40. 榕榕说道:

    祈请发一份生西法师辅导《中论释》的讲义和音频到邮箱地址,感恩!

  41. cc说道:

    祈请发一份生西法师辅导《中论释》的辅导完整讲记和音频到邮箱地址,感恩!

  42. 说道:

    我需要一份完整的辅导,感恩306300664@qq.com

  43. 圆圆说道:

    师兄,您好,想系统学习中论,恳请一份完整的电子版。

  44. 彭措多杰说道:

    祈请发一份智诚堪布辅导的《中论释》讲记电子版,邮箱12027546@qq.com, 非常感谢。

  45. 流水说道:

    祈请师兄发一份智诚堪布辅导的《中论释》讲记电子版,邮箱:346465362@qq.com, 非常感谢!

  46. 觉醒说道:

    祈请师兄发一份智诚堪布辅导的《中论释》讲记电子版,邮箱:362530434@qq.com, 非常感谢!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