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
那在这部论典当中,宣讲的是一切万法实相空性的道理,那么就说,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呢,实际上不管众生了知还是不了知,本来呢都是如是安住的。但是因为众生因为无明烦恼所缠的缘故呢,没办法认知到这样一种道理,所以说就产生了颠倒分别心,产生了很多自他的分别,产生了很多贪嗔痴的烦恼,然后就开始造很多罪业,开始流转轮回。
所以说,如果我们要真正想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的话,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这样一种观点,通过佛菩萨的教言来进行观察,推翻自己相续中的种种有无是非的执着,然后证悟到究竟本性,获得解脱的。那在学习这样一种论典的时候呢,这个里面对于常法,对于无常法的实一呢,进行观察,进行破斥。那么前面对于外境方面做了观察了,现在再对心识方面做观察。心识方面做观察,有对内道的观点,还有对外道的观点做观察。前面呢,从心识方面承许有外境的宗派当中的内道观点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的是破外道,破外道当中呢,有总破明智派,还有分别破斥这样一种论义五派,那么我们现在在观察的是破胜者派和破伺察派。那么就说在破这样一种观点的时候,首先是宣讲对方的观点,然后总的进行破斥的。那么前面对于胜者派的观点已经进行了宣讲,今天呢是讲第二个观点。第二个科判,第二个问题是伺察派。那么伺察派呢,这里面讲:
【二、 伺察派:这一派将胜量婆罗门认定为本师,承许遍入天为本尊,遵循《饶益分别枝叶秘语论》等而奉行,被人们普遍称为吠陀派、 遍入派等,声论派也是这其中的一个派别。】
那么这个伺察派呢,是把这个胜量婆罗门认定为自己的本师的,而且呢把遍入天作为自己的本尊进行修持。他们所依照的论典呢就说是《饶益分别枝叶秘语论》等等,很多这样一种论典,依靠这样一种作为正量进行修行的,所以被人们普遍称为或叫作吠陀派,或者叫作遍入派,遍入天派等等,还有声论派也是其中的一个派别。
【这些吠陀派的观点虽然不乏其数,但归纳而言,他们所追求的果位就是当见到、 证悟吠陀中共称的那一士夫时,就已荣获了无死的果位,】
那么就是说,里面的观点虽然非常多,但是如果把他们的观点归纳起来的时候呢,他们承许,当他们所追求的果位就是见到、证悟吠陀当中所宣讲的那个士夫,士夫啊,或有的时候叫作神我啊,等等,反正像这样的话就说共称的这个士夫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已经荣获了无死的果位了。
【也就是说,居于完全超越地轮的黑暗世界中,宛如日光般,持有白蓝红、石黄、姜黄、鸽茜草、嘎布匝拉的颜色。】
“那么就说是,这样一种无死的果位境界是“居于完全超越地轮的黑暗世界”,然后呢,在这个世界当中呢,宛如日光一样,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那么就说,这样一种颜色是有白色、蓝色、红色,或者就说石黄、姜黄,还有一种颜色就是叫鸽茜草的颜色,鸽茜草的颜色是一种紫红,是一种紫红的颜色,然后,嘎布匝拉呢,这个是一种白色。就说具有这么多颜色的一种世界当中,如是获得解脱。
【它的别名也叫梵天、我、自在、周遍、常有。】
“那么这样一种解脱之后,这样一种士夫的别名呢,也叫作梵天,也叫作我,叫作自在,或者周遍,或者常有,等等。总之,把这样一种解脱的境界起了很多很多不同的名称。
【再者,他们分别着重鼓吹梵天、帝释天、遍入天等,自以为他们是万物的作者,也有供施、寂猛、观风、禅修等为数不少的道法。】
还有呢,他们也是在着重鼓吹梵天、帝释天、遍入天的功德。然后,自以为他们是万物的作者,有时候认为梵天是作者,有时帝释天或者遍入天是一切万物的作者,在他们教义当中也是这样进行安立的。然后就在进行修道的时候,也有供施,供施也是上供下施的这样一种修法。但在这样一种伺察派当中呢,也是这种供施呢,也是比较着重血肉供施,就是杀生,通过杀生之后呢,把所杀众生的生命,这样一种血肉呢,供养给这样一种天尊,以取悦天尊,获得这样一种成就的,所以这个供施呢是血肉供。
然后呢还有寂猛,寂猛的话就是寂静的本尊,天尊,还有就是忿怒的本尊,寂猛本尊在他们的教法当中也是存在的。还有观风呢,观风就是像这样修持一些风的修法,比如说观宝瓶气,大宝瓶气,小宝瓶气,像这样的话,也有这样一种观宝瓶气的观风的修法。然后禅修呢主要是四禅八定等。像这样呢就说为数不少的道法。
【最主要的观点就是承认由十种誓愿中修成解脱。】
最主要的观点呢,是通过承许十种誓愿。在这样承许十种誓愿,十种观点当中呢,然后进一步修持可以获得解脱的。那么这十种誓愿呢,下面就进一步地介绍。首先是第一个问题,
【(一)一致认同具有鱼等十法入世的遍入天为本尊】
首先呢,是以遍入天为本尊,那么遍入天呢具有十法入世,也就是说具有十种化身吧,从下面所介绍的鱼呀,等等,乌龟,乃至释迦牟尼佛都是他们第九个化身。像这样话也是这样讲法,他们认为释迦牟尼佛也是遍入天应化在世间当中救渡众生的一个化身。像这样就是他们把具有鱼等十法入世的遍入天呢作为他们的本尊,进行供奉等。那么第二个誓愿呢就是
【(二)将不是由士夫所造的《吠陀》作为正量。】
“”那么这个《吠陀》,他们认为不是士夫,不是一般的众生通过分别念所造的。那么这个地方的士夫和前面的士夫就是不是一回事。那么这个地方的士夫就是凡夫的意思,就是凡夫的意思。那么前面的士夫呢,好像就是神我的涵义,像这样的话,他的究竟的果位。像这样来讲的时候呢,他们认为《吠陀》呢,他不是一般的凡夫人,士夫所造的,而是天尊亲口所写,亲口所说,亲手所造的这样一种《吠陀》的论典,像这样,就把这个作为他们的根本依据,作为正量。
第三个问题呢是
【(三)用恒河水进行沐浴可以净除罪恶。】
认为恒河呢是一条神圣的河,所以如果你在恒河水当中进行沐浴的话,就可以清净你的罪障,经常洗经常洗的话,就把身上的罪业就洗干净了,然后就可以获得解脱。所以在恒河当中呢,各种各样的外道都在里面洗浴,有祼体外道,还有这里的伺察派外道呀,自在天派等等,像这样的话都在里面洗浴着。那么就说在佛法当中呢,以前上师讲的时候也是提到过,像这样的话,比如说在月称菩萨的传记当中,也提到过恒河是文殊师利菩萨加持过的一个河,如果说饮用它的水的话可以增加智慧,可以开智慧,有这样一种讲法。那么外道呢认为,在这个水当中沐浴的话,可以净除罪恶的,啊可以净除罪恶,有这样一种讲法。那么第四个问题呢是
【(四)女人如果有子则上生善趣,因此需要生儿产子。】
那么这个第四条是专门针对女人的。那么女人如果有了儿子的时候呢,就会上生善趣,功德很大,所以是需要生儿产子的。也就是说反过来讲,你生了女儿的话呢就危险了,像这样的话,生儿子就可以生往善趣,所以因此需要生儿产子。那么就说第五个誓愿呢就是
【(五)奔赴沙场是福报广大的表现,捐躯战场,投生善趣,因此尤为重视武力,依守卫军事而得清净。】
那么第五个誓愿呢就是鼓吹武力,鼓吹暴力等,像这样如果你能够有奔赴沙场的机会呢,是有福报的显现,如果有福报才能够奔赴沙场,没有福报也没办法奔赴沙场,为国捐躯的。所以他们认为呢,如果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了,那就可以投生善趣,所以说特别重视武力,依靠守卫军事而得以清净。这个方面在很多外道的宗派当中呢都有这样一种讲法,鼓吹圣战啊等等。所以说,如果在他们的这样一种教法当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如果你能够为本派的教法能够捐躯,能够这样一种死亡的话马上就能够解脱。所以说他们如果相续当中产生这样邪的定解,产生这样一种观点,产生了很强的定解的时候,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奔赴战场,而且在战场当中去打仗的时候呢都不会往后退缩的。为什么呢?
因为就是如果在里面战死的当下就投生善趣了。所以像这样讲的时候打起仗来特别玩命的。还有一些这些恐怖组织恐怖分子的话实际上现在也是受了这样一种鼓动,当然不是一个教派啊,但是他们也说,如果能够这样搞自杀性的袭击的话,那么死了之后就可以投生善趣,像这样话可以获得解脱或者升到天堂当中去。那么如果受了这样一种观点的鼓吹的话,当然就是非常喜欢去做这些事情的,在别人面前看起来是恐怖分子,但是在他们自己内部看起来的时候,他们就是英雄了,就是这样的。所以像这样的话就是说邪的论典对众生的伤害应该是非常大的。
那么第六个问题就是保护生命。这个地方保护生命不是平时我们讲的这个佛法当中的护生啊、放生等等,不是这个保护生命。他们说应该
【(六)保护生命,譬如,在遭遇灾荒、面临末日之时如果偷盗行窃,依此可清净罪业、获得收益,这是因为对生死攸关的性命加以保护的缘故。】
那么就是说,如果说在遇到灾荒的时候呢或者面临末日的时候,比如说这些不管是其他的种种的灾荒吧,或者就说粮荒啊,或就说这些自然灾害啊,像这样时候呢就说自己的性命难保。那么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如果能够偷盗行窃,不但没有过失而且可以清净罪业,获得收益的,所以说这个是因为对于生命、生死攸关的性命加以保护的缘故。
这方面和佛法的观点就是完全都是不相同的,佛法当中讲的时候这样一种偷盗罪业非常的严重,所以说即便是要舍弃自己的生命呢的话也是要保护戒律,因为这样一种生命就说反正你死了之后肯定还会重新获得的,肯定会得,因为轮回不断的话他的这个投生就会相续不断。但是呢如果说是为了暂时的生命去偷盗去盗窃的话,那么他的这个罪过相当严重,所以说在后世的时候呢,他会感受很严重的恶趣的痛苦。所以说就是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即便是要做取舍的时候呢也是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但是不能舍弃自己的这样一种善法。
但是在这样一种吠陀的在这样一种就说遍入天派当中呢,他们就认为呢如果说是遇到这些紧急事情的时候呢可以偷盗,不但没有过失而且获得很、可以清净罪业获得收益的,因为对于性命加以保护的缘故。就是这样讲的。那么就说第七个问题就
【(七)承许无实法无因而生。】
他们就认为这个无实法它是无有因而生的。佛法当中当然不承许这个问题,无实法本来是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的话就说没有办法产生,因为就说没办法它本来就不存在这个本体,所以说也是无有办法而生的。那么就说对方呢,就说外道认为这个无实法可以生,但是生的方式是无因而生的,无因而生的这个里面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了,一个是无实法可以生的话那么实际上像石女儿这些也可以生了这个过失;还有如果无因而生的话那么就有常有常无的过失啊,像这样讲的时候呢这个过失非常多的。第八个问题
【(八)如果杀了陷害婆罗门、吠陀与上师者,则可清净罪业,这是以护持教法而得清净的。】
那么就是他们的观点当中说呢如果你杀死了陷害婆罗门的人对于吠陀这个正法进行诽谤的人,或就对自己的上师进行陷害的人,如果把这些人杀了,杀了之后呢,像这样话就可以清净罪业,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护持教法,因为护持教法而得以清净。这方面就讲到了如果杀害了这样人的话,是没有过失的。第九个问题是
【(九)转生到革日地方等或者说甚至只是接触到该地的尘土也能投生善趣。】
那么他们的第九个观点就说如果能够投生一个叫革日的地方,应该是属于他们的圣地了,如果能够投生到革日的这个地方的话,或者就是说没有投生到这个地方,但是呢如果去朝圣,接触到该地的尘土,那么通过这样一种圣地的加持力的话,也可以投生到善趣当中。这方面就是第九个问题了。那么第十个问题是讲
【(十)识不能证知自己。】
就是说没有办法自证,就好像眼睛没办法见自己一样,所以心识也没办法证知心识自己,没办法证知自己的。这方面就是讲不能够自证。
那么当然在这个十个问题当中我们通过学习这样十种观点,就知道有些当然就非常明显的、很就说是很荒谬的观点;当然有些就说和佛法当中有些是比较相近的,有些形式上面呢比较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它这个本质是不一样,它的正见和它的本质像这样话就说是不相同的。
在佛法当中有些是把有些问题作为一个助缘,不是主要的,是次要的。那么在外道当中把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主要的观点做基本的修持的。比如前面我们也讲到了恒河水他如果沐浴可以清净罪障啊,或者就说是转生到哪个哪个地方,那么可以投生善趣啊,那么在一些佛法的讲法当中也有,比如前面讲引用了月称菩萨的传记当中说:这个恒河水是文殊菩萨加持的水,如果你喝了话可以增长智慧,像这样的话前面的观点有类似的,但不是完全相同是类似的地方。
还有第九个有些地方第九条有些地方讲到,如果你去这些圣地朝拜的话就可以清净很多罪障、可以投生到善趣有这样一种讲法,比如说佛陀在经典当中讲呢:如果你去印度四大圣地朝拜的话可以清净五无间罪,有这样讲法的。那么这个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呢我们不能够通过外表相似就说这个内道和外道是一样的,里面内部还有很多很多的主次的差别,可以去这样做这方面去做分析的。
【共有以上这十种主张。】
共有以上这十种观点,以上这十种主张。他们就是认为如果把这十种观点精通了修持那就可以获得解脱了。
【这些外道耽著各自的论典而以相似因加以建立,即便对大多数都依赖贱种婆罗门之秘诀的这些教徒说:你们的这种观点是矛盾重重的,但对方却正义严词地说:“现量见到的诸位仙人的词句,以比量无法推翻。”】
那么这些外道耽著各自的论典,然后以相似的因来加以建立,即便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依靠贱等婆罗门的教徒,指出他们的观点有很多矛盾,就说依靠贱种婆罗门的秘诀的意思是什么呢?
上师在以前讲的时候也是提到过,像这样有些婆罗门他造这些论典,他都是、很多这些论典都是通过贱种婆罗门所造出来的。就说是如果他要鼓吹杀生的话,他如果要鼓吹这样暴力杀生,他就说如果你杀生的话,那么就可以上升到善趣当中,或者说呢有些贱种婆罗门和国王就说搞关系,像这样话就说,如果能够为了国家捐躯的话就可以上升善趣,像这样话就说得到这些国王的重视、得到国王的供养,有这样方面,通过维护自己的利益来造这个论典的也有。
还有一些观点就说这个地方倒没有,但有些贱种婆罗门他为了和自己的女儿结婚啦、邪淫啊,像这样话就造一些没有前世、没有后世等等等等还有讲很多相似的理由的这样一种观点,这方面也是相当于依靠贱种婆罗门秘诀、很多诸如此类的观点,这些观点是在前面学习过的《四百论》,在《四百论》当中就是讲的这个不少。
总而言之,很多大多数都是依靠贱种婆罗门秘诀的、这样造的这个论典。那么对这样一种教徒说:你们这个观点一观察的时候矛盾重重。那么对方就说是非常严肃的这样讲:“现量见到的诸位仙人的词句,以比量无法推翻。”
一个方面他们就说你们通过比量,你说指出这些里面的观点矛盾重重本来就不合适,没办法通过比量推理来推翻的。为什么呢?第一个是这个诸位仙人讲的,而且是现量见到的,不是通过比量能够推翻的。像这样词句一方面是现量见到,一个方面是诸位仙人讲的词句,所以说通过比量当然无法推翻了。
【这种荒诞不经的论调已将他们愚昧至极的本相暴露无遗。】
像这样一种可以说是只是承许这样现量,不通过这样比量进行衡量的话,像这样荒诞不经的论调已经把他们愚昧至极的本相,已经暴露出来了。
【这些外道内部细致入微的看法极其繁多,但这一切外道的观点、增益的原因、依之而产生宗派的主张,不合情理的所有观点如果详细阐述,可能有利于打开思路。】
那么麦彭仁波切对于这些外道的观点发表一个看法:那么就说如果我们不是在泛泛的了知一下外道的观点,如果能够从外道内部细致入微的看法,像这样话就说进行观察,他们的细致入微的看法就说非常非常极其繁多的,那么就说是如果把他们这些外道的观点详细的进行分析,还有就说为什么能够产生或者说能够安立成一种增益的原因,增益就应该不符合实际情况、像这样一种增益的原因,还有就是说依靠这些产生的宗派的主张,然后是不合情理的所有观点,如果详细阐述的话,是可能有利于打开思路的。就虽然现在我们是学习佛法的人,学习佛法的人好像对于外道没有必要去这个很就是说严格的去学习,或者很仔细去学习。
但是呢就说是,一方面如果说是这个,我们如果没有详细的了知外道的观点的话,如果一旦遇到了这个外道的观点,那么就没有办法去分析了,有可能就将我们的心转到外道当中去。因为很多观点他是这个似是而非的,啊似是而非。看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是真正你如果懂得观察的时候呢,他根本不是这样一种观点,所以说很多都是似是而非的。
还有一些问题呢,似非而是的,似非而是的话就是说,比如说有些我们觉得啊,六道当中的观点啊好像是这个不正确吧?但实际上啊就说是这个,看起来好像是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啊实际情况呢都是一种很合理的。那么如果我们不把,不把这个外道的观点,不把内道的观点学清楚、搞清楚的话,那么遇到似是而非,遇到似非而是的这样一种问题的时候呢,我们就缺少这样一种,哦观察的智慧了,啊缺少这样观察的智慧。所以说像这样讲的时候呢,也是有必要的。
还有呢就是说如果我们真正要破斥相续当中的邪见,现在比如说我么要产生一个殊胜的正见,啊认为佛法的确是很正确的,那就必须要详尽的了知外道的说法,详尽的了知内道的说法,然后呢这个做对比之后呢,就可以依靠这样的方便看出他们的过失所在,然后进行破斥,不可能再对这样一种外道的观点有所留恋,有所执着。所以说呢,像这样的话就是说这个,很多大德他很详细的分析,这样观点的话实际上他还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啊非常有必要性的。
那么像这样的话,就说是有这样的问题也是,甚至于呢就说是不单单是在藏传佛教当中,比如说就说哦,法王无垢光尊者他的这个《如意宝藏论》当中,他对于这个外道的观点讲的非常的详细,啊讲完把他的这个,啊他的产生的原因啊,他的这样一种观点呐,怎么样就说是这个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观察,详细的破斥。这个方面讲的非常详细的。
麦彭仁波切呢在很多论典当中呢,也是对于外道的观点详细的进行观察,不单单是藏传佛教有这样的说法,有这样啊有这样一种传统啊。而且是在汉传佛教当中呢也是有,啊对于外道的观点做详细的阐释,然后啊进行破斥的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方面也是有的。在这个啊这些《大藏经》当中呢,甚至于有的时候,把这个整个外道的论点翻译过来的,这个也是有的,啊在《大藏经》当中,也是有对于数论外道的这个论点,啊就是叫什么《经七十论》的一个什么,反正我忘名字忘掉了,像这样的话他就直接说,这个是外道论典,但是呢在《大藏经》当中是以前的大德翻译过来的,原因呢就是说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他的这样一种这个观点为了便于破斥,所以说像这样的话就说是进行了这个翻译,诸如此类的问题是非常非常多的。所以说呢就说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呢,也千万不要认为,哦你这个,啊就说把这些问题关系要分析的很这个清楚。我们反正也不需要他的问题观点。我们也不会,不对他的问题观点产生这样一种这个兴趣,所以说我们好像学不学都是没有必要的,从暂时来看似乎是这样的,但是从长久的利益来看,像这样的话啊就说是,通过分析他们的观点,啊和要是分析他们的观点呐还是非常有帮助,对自己啊对佛法产生一种殊胜的定解。所以说全知麦彭仁波切这个地方讲,可能有利于打开思路,了知外道的这个错误之处呢是有帮助的。
【尽管明确分析数论派等的主张对我来说也是力所能及的事,但在此唯恐文字繁冗而置笔】
那么尽管呢如果要对数论外道等等,就是上述的这些观点做详尽的分析呢,对于他老人家老说呢,说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肯定是能够把这个问题分析的清清楚楚的。但是呢就害怕文字太多了,文字太繁冗了,所以说呢就没有写,啊就暂且略述到此,啊就是只是略述了一点点。
【宗派的观点如果只字不提,也顾虑不能指明对方立足于何地,因此关于论议五派及密行派的大概观点写在介绍各自派别的行文中。】
那么如果对于这个外道的宗派的观点,如果是只字不提的话,也是顾虑不能够指明对方立足于何地,他的到底是站在哪个角度看,他的核心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如果不对于外道的观点,如果只字不提的话,也没有办法了知对方到底是站在哪个角度讲的。因此呢关于外道论议五派、还有密行派的这个大概观点呢是写在,介绍各自派别的行文当中,是原因就是这样的。
【在这里,主要是在识取境方式的上面进行遮破的,而胜者派与伺察派这两派别一致是如此说的】
下面就开始解释这个颂词的含义,啊就对于这个胜者派和伺察派的观点呢进行遮破,那么遮破的是,主要是还是识取境的方式,通过这种心识和取境的方法,如果你的心识,啊是要,如果你的对境是多种的话,那么你的取他的这样一种这个心识就不可能是唯一的,也必须安立成这个多种。
如果对境是一种的话呢,那么你的心识也就是一种。所以说这个方面就是在识取境的方式上面,对于对方的观点作为观察进行遮破的。那么就说胜者派和伺察派在这个问题上面是一致是这样讲的。
【比如,正像具有各种色彩的猫眼珠的本性一样,对境的一切事物虽然形象各式各样,迥然不同,但均是一个本体。他们将对境综合起来而耽著、看待说是一个。】
他们的观点就是说,正像具有各种,各种色彩的猫眼珠,啊这个是一种珠宝,啊上师说呢这个是天珠。像这样的话就说是这个,各种色彩的这样一种猫眼珠的本性一样,对境的一切事物虽然形象各式各样,迥然不同。就是说是这个,就好像这个猫眼珠一样,就是天珠一样,天珠上面呢,他具有各种各样一种这个,啊花纹呐,具有各种各样的色彩。但是呢就是说是这个对境,他虽然显现的各式各样的迥然不同的这样一种色彩,但是均是一个本体,就像是一颗宝珠,这颗宝珠上面呢就是说显现的各种各样的花纹,但是呢这个就是一个本体的,啊这个就是一个本体。他们将对境综合起来耽着、看待说是一个,那么以这个宝珠为例呢,啊比如说花布啊,啊比如说这个,啊一座山呐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他都是这样的,虽然是对境有很多很多,但是呢他们把他综合起来之后呢,看待说是一个的。
【对于这样的宗派来说, 取受形形色色对境事物的那些心也同样不应当显现唯一的本体,】
那么就是下面这个呢就是破斥他的观点了, 啊对方认为呢就是说,有很多很多,啊不同的对境,但是呢实有一个,那么就是说我们抓住他就是说,他有各种各样的对境,其实他就是说有这样一种这个形形色色的事物,那么如果说是对境有形形色色的话,那么取受形形色色对境事物的那些心,同样不应当显现唯一的本体。如果对境已经是各种一样的,那么取受他的心怎么可能是各种各样呢?啊不可能就是唯一的,一定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说如果你说对境是很多,但是取受他的心呢,哦他是一个心识,那么这个方面就完全不合理,啊没办法安立把他就是说心识安立成一个实一,因为现在我们要破的这个主要所破就是说,破实一的心识嘛,啊破实一的心识。所以说如果对方说呢,他的这个对境是各种各样的,那么就是说,如果你的对境是各种各样,那么取他的心识就不应该是实一了,啊不应该显现唯一的本体了,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心识。
【原因是:如果对于千差万别的对境不视为千差万别,则识又怎么能与对境相符合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如果对于,对于千差万别的对境,如果你的心识不视为千差万别的话,那么这个心识就不能够和对境相符合了。
【如果与对境不相符合,以其认知对境也就无法安立了。】
那么如果心识和对境不符合的话,我们就说这个心识认知的这个对境那么就没办法安立这种名言,啊没办法安立名言。或者说这个心识,不是这个对境的心识,比如说呢:对境他本来是一根柱子,那么如果说是我们要安立说,心识认知这个柱子,那么这个心识一定要和对境相符合。那么肯定是看到的是,啊柱子。眼识显现的肯定是柱子的形象。如果说是有境和对境不符合,有境是柱子,一看到时候呢,啊就看成了一个瓶子,像这样的话,这个方面就是心识和对境不符合了。所以说呢,我们说这样一种这个,啊这样一种心识认知了对境,那么这个名言,啊根本就无法安立,根本就没法安立了。所以说像这样的话,这个叫作对境和啊、就是说有境那是不相符合,有很多很多的过患。
当然如果你说是这个偶尔通过这样一种原因,啊产生了这样一种幻觉,那么是另当别论啊,啊另当别论。这个方面我们不是说你产生幻觉了,啊你饿了好几天,你把这样一种这个,你把这个人看成面包,啊像这样的话就说是,当然是属于那种,啊错误的,啊错误的。很多电影当中就是这样演的嘛,就是说实际上实际中,饿昏了之后他产生一种这个错误的颠倒识了,这个是另当别论。不是这个我们,咱们这不是在讲这个,咱们这个地方是讲正常的情况之下,你的对境是怎么样的,你的有境肯定和,要和他相符合的,肯定要相符合。所以像这样讲的时候呢,就说是这个,否则如果不这样安立的话呢,肯定就不正确了。
【其实,他们的主张是说:所知万法自性为一个整体,就像宝珠或总的花色一样。如果对他们说:“既然如此,那么一切人所通晓的都应该一模一样了,因为所缘境是一体之故。 ”】
那么就是说是,为了便于我们了知了,再把对方的观点呢,再介绍一下。其实他们的主张是这样讲的:所知万法自性呢是一个整体,就像宝珠或总的花色一样。这个就是他们最关键的问题,最啊就是说关键的这个核心的问题在这。那么所知万法,本来我们所知万法,你看这个所知万法本来就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他们说所知万法的自性就是一个整体。打比喻讲为了便于了知。
比喻说宝珠,前面所讲的这个天珠。或者就是说总的花色,一块花布你看这个是一块花布。他说虽然说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它是一个整体的。
【如果对他们说:“既然如此,那么一切人所通晓的都应该一模一样了,因为所缘境是一体之故。】
那么如果我们对他们讲,如果说是这些对境全都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一切人所通晓的都应该是一模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所缘境是一体的。那么对于对方的观点来说的时候呢,虽然它显示各式各样的差别,但对方说这显现的各种各样的差别就是一个整体。那么我们就这样讲,如果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所有的人看到的这样一种对境应该是一个,应该产生一个识。为什么?因为所缘境就是一体的。如果所缘境是一体,就不可能产生各种各样一种不同的心识。你看的是那个,我看的是这个,像这样的话,就不可能产生这样一种心识了,因为所缘境,它就是一个本体。就说你如果把这样一种一块花布、如果把这样一种一个宝珠,把这个观点慢慢慢慢推及到一切万法的时候,所有的万法就是一个整体。
就好像你说一块花布、一个宝珠一样,推知到万法的时候虽然在世间当中有各式各样的法,但是都应该是一个本体。如果是一个本体,就不应该产生各种各样的心识,就应该产生一种心识了。给对方发一个这样的过失。
【对方则辩驳说:并不会变成这样,因为这一问题有语言表达与识取受两种方式。】
他就说这方面到不会变成这样的过失,因为对于这样一种问题有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和心识取受的方式,有两种方式。有两种方式的缘故,所以说就不会变成一个心识、都变成一体。下面就是他逐渐逐渐介绍他自己的观点。
【其中第一语言表达方式:对于具有多种本体的那个独一实法,想将唯一的事物说成多种,因而承认或安立为蓝色、黄色等各自不同、这样那样的本体】
“ 那么就是说是对于具有各种本体的独一的实法,一个方面就是具有多种本体,一个方面是一个独一的实法。比如说一块花布,一块花布上面具备了这样一种红花、蓝花等等各种各样的花。然后,他就认为虽然具有多种本体,但是它是一个独一的对境、独一的实法。那么如果我要把这个独一的、唯一的事物,如果我要把它说成多种的话,就是说它本来是唯一的,但是我在语言表达的时候我要把它说成多种。因而承认或安立为蓝色、黄色等等,他就是认为这个是次第次第去说就可以了。如果要把它说成多种的话,就把这些安立成这个是蓝色、这个黄色等等各自不同、这样那样的本体,说的时候他就觉得应该这样去说。
【除非顿时说“众多”或“一切”以及次第说色、声等实法这两种方式以外再不存在其它的表达形式了】
他就说对于这样一种对境,它可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顿时说,比如说这一块花布,这块花布我要顿时说,我一个时间当中要把这个表达出来的时候,我就说“众多”或者“一切”,或者说“花布”。
像这样的话,虽然它上面对境具有众多一切或者具有这样各种各样不同的颜色,但是如果我说花布的时候就在一个时间把这个说完了。或者就是说以“众多”这个词、“一切”这个词,没有次第讲我同时说就可以把这个本体表达出来。这个是顿时说,还有就是次第说。次第说的话,我就说这个是黄、这个是蓝、这个是白等等,或者这个是颜色、这个是声音,它就次第说声、色等等实法。除了顿时说和次第说这两种方式之外,不存在其他的表达形式。
【所以,无论是次第说出还是同时说出想表达的事物每一种类别,实际上事物的自性都超不出那个“唯一”。】
所以说你是次第说呢,还是在讲这个唯一的对境;你是同时说呢,仍然是在讲这个唯一的自性。所以说这个方面就是他们所讲到的说法的方式,语言表达的方式。可以在一个时间说这个是众多的,也可以在次第次第不同时间说,这个是蓝、黄等等。实际上,不管你是顿时说花,还是说次第说蓝、黄,实际上都是讲它这个唯一的自性。这方面就是他们通过语言来说,对境它虽然是一个、但是也不会一定产生一个一体的心识,从这个方面来进行回辩。
【第二、识取受的方式也是同样】
通过心识取受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譬如,虽然同为对境一个花色的本体,但是,对于它的颜色,分别随着自己的意愿而另外取它内部的蓝、黄等每一色彩】
那么就是说同样的道理,心识在取受花色的对境的时候呢,虽然这个对境是一个花色,但是对于它的颜色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次第取。你首先取它的蓝,也可以取它的黄等等每一个色彩。
【如此一来,那一事物显然也就不再是一个了】
“所以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事物就不是一个应该变成很多了。
【已具有各种各样的自性,由此便出现了识不分开而执为一体取受与分开为异体而取受的两种方式。】
就和前面这样一种语言取受是一样的,那么就是说心识可以、也是可以不分开而执为一体。比如说直接就是不分开就说这个就是花色,不分开而执为一体取受。还有分开为异体我次第次第去取受,像这样有这样两种取受的方式,这和前面的语言是一个含义。
【这是裸体外道等声称的。本论《自释》中列举了两个宣说对方观点的偈颂所指的也是这一点。】
那么就是说本论自释当中列举了两个对方的观点,颂词指的也就是这个,当然这个方面我们没有自释把它了解就可以了。
【他们宗派的主张是这样的:所谓花色是一个自性,那一花色如果不具备各种各样的色彩,也就不能称其为花色了,正如将具有五彩缤纷颜色的花色安立谓“一个”那样,将具有各种各样法的事物看成是“一体”。】
那么他们宗派的主张是这样的,所谓的花色是一个自性,但是这一个自性、这一个花色如果它不具备各种各样的色彩、当然也不能叫花色了。所谓的花色肯定要具备各种色彩,但是虽然具备各种色彩还是一个法的本体。 “正如将具有五彩缤纷颜色的花色安立谓“一个”那样,将具有各种各样法的事物看成是“一体”。”像这样的话,就把这样一种具有各种各样东西的事物看成“一个”,这方面对方的观点就非常了知了。
【“他们由于未通达这些道理仅是将假立的“一”视为实有的“一”而已】
那么实际上对方是没有通达真实的这样一种实相的道理,没有对于实际情况产生一种定解。所以说只是把一个假立的“一”,比如说花色、一块花布,像这样所谓的一块花布它只是一个假立的一个“一”。它没有通达这个是把很多很多不同的法组成起来之后安立成一个“一”,这个是一个遣余、这是一种遣余的概念。实际上像这样讲的时候,根本不存在一个实实在在“一”的本体,没有一个所谓的“一”的本体,所以说他就认为这个是实有的“一”。所以在他的观点当中就出现了,虽然是各种各样一种事物,但是它是一个实一。
那么内道当中有什么差别呢?内道当中他也说把这个整个具有很多很多支分的东西叫做一个一,但是内道当中很明确就是说、这个所谓的一就是假立的。这个所谓的一的概念它不存在的,一个人、一个团体像这样讲的时候,都是把具有很多很多相同物质综合起来说,这个是一个“一”的本体。所以说内道当中讲的很清楚,这个“一”就是假立的一,不存在一个实有的一。那么外道就认为这个是实有的一,而且是把很多很多具有不同支分的东西安立成一个实一,对这个方面来进行执着。所以说麦彭仁波切一下指出他们的过失所在,就是把假立的一视为实有的一,产生这么个遍计。
【因此,如果实有的一体中会有多体,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可实现的事了】
那么因此如果一方面你安立这个是个实有的一,它就是个实实在在的一个唯一。但是这个唯一当中又出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个哪是一个实一呢?如果在你的观点当中、实有的一当中,可以出现很多多体,那么对你们来讲就没有什么不可实现的事情了。什么都可以实现!前面大概也是出现过这种语气,如果是这样的话,在你们的宗派当中连石女儿都可以现世了,都可以出生出来了。为什么呢?按照你的观点来看的时候,明明是多你说是一的话,那么像这样的话就可以说其他的什么事情都可以实现。
【诸如此类成百上千的理证利刃必会顿时击中(对方观点的要害)。】
诸如此类很多很多理证的利刀、利刃的话,都会顿时击中对方,令对方没办法忍受的。
【有些人从这一颂词的字面上入眼而说(其中的猫眼珠)是指“珠之猫眼”,认为这是对境多种多样的比喻。】
那么有些人在解释《中观庄严论》的颂词的时候,按照颂词的字面意思上入眼而说,其中的猫眼珠指的是“珠之猫眼”。是指的一种“珠之猫眼”是一种猫眼珠。“认为这是对境多种多样的比喻”那么什么意思呢?
他就认为静命论师这个“珠之猫眼”,像这样一种猫眼珠的比喻是指对境很多很多的比喻。麦彭仁波切就说:
【这种理解明显不合适,因为与对方的观点毫不相干之故。”】
麦彭仁波切说你只是把这个猫眼它解释成多种多样的,外境多种多样比喻这个不合适的。那么应该怎么解释呢?
应该像前面所解释的一样,就说对境多种多样但是它是一个整体,这个就是符合对方观点的。你单单是把这个“珠之猫眼”解释成对境多种对样,一个方面来讲没什么不对的,但是实际上对方的观点是怎么样的呢?对方的观点是说,虽然具有多种多样,但是它是一个宝珠。就像花布上面具有多种多样颜色,但是它是一个花布,一块花布。像这样的,所以这个方面解释的时候才符合对方的观点。所以说你如果单单把这样一种“珠之猫眼”解释成对境多种多样的话,这种理解就明显不合适的,就是因为和对方的观点它不相干。所以你这样解释是不符合他的论义的,就是这样。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非常感谢,我想请《中观庄严论》讲解的视频,可否发送我的百度网盘18621336831.非常感恩!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