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入菩萨行论 > 正文

生西法师辅导讲记——《入行论》第21课及思考题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0/4/25 0:40

《入行论》已经囊括无余修菩萨道需要面对的所有问题:如怎样清净罪障?怎样生起菩提心?怎样作意等大乘道的殊胜修行窍诀。如果我们真正想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入菩萨行论》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宝典。既然我们有因缘、有福报遇到了,就应该认真对待,以殷重的心态来学习。

《入行论》第二品忏悔罪业是宣讲受菩萨戒之前的方便、加行。假如想要获得广大、殊胜的功德,如生起菩提心、得受菩萨戒等等,都需要积累福报和清净相续。

前面用了很多篇幅讲述: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方式对佛菩萨作意幻供养,如果我们能够随文入观,就能获得广大的福德。但并不是就不需要再做其他方式的供养了。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多串习供养。我们相续中的福报是非常微薄的,正因为福报微薄,更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圆满资粮。

今天讲第四个科判发愿供养。发愿供养和意幻供养的差别在于:意幻供养是用自心幻化出悦意的供品供养上师三宝;而发愿供养则是发愿清净一切有情的痛苦,愿一切有情获得殊胜的快乐,以此愿力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一方面是将发愿本身作为供养;另一方面是为了成就这个愿力而供养诸佛。两种解释皆可。

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

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

唯愿珍宝花,如雨续降淋,

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

“别此”:是指除了前面所讲殊胜广大的供品之外,再以其他方式供养,或在修供养时应保持不满足的心态,再三供养。

“悦耳美歌乐”:是用悦耳的歌声和音乐供养上师诸佛。“美乐”:是通过各式各样善妙的乐器发出的动听音乐。以前佛在修火瑜珈的时候,帝释天带着乾达婆(乐神)来到佛安住的洞前以妙音供养,当时迦叶尊者和佛陀都从定中起来,赞叹了妙音供养的功德,说明佛在世时就有供养妙乐的传统。后来僧团和寺庙在迎请诸佛菩萨降临或开法会的时候,也会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营造出清净庄严的气氛。

我们的心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比如在某些场合中,放一些美妙动听的音乐,我们就很容易生出善心,脸上的表情都会显得特别慈爱。清净的佛乐能够让听到的人引发出离心和对上师三宝的敬信之心。藏地在开法会的时候,中间专门有人用音乐供养,令人生起欢喜心和恭敬心,这是一种缘起。供养何种美乐看自己的情况而定:有人喜欢中国的乐器,有人喜欢外国的乐器,凡是能让自己产生欢喜悦意的乐器都可做供养。

“美歌”:即是让人喜欢的歌曲、佛曲。赞佛的歌曲是对佛的身语意、法报化三身进行赞颂。佛歌一方面颂扬了殊胜的具功德者,另一方面也可让世人了知世间还有如是具功德之人,从而产生随喜之心。对初入佛门者来说,他们不一定能马上通达甚深广大的教义,如果放一些佛乐、佛歌,他们的心就比较容易契合于善法,这也是一种善巧方便。

“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愿能息灭一切有情的种种痛苦及苦因(导致一切有情痛苦的因是贪、嗔、痴三毒)。通过这种殊胜的缘起,愿能够息灭一切有情的贪嗔痴,息灭一切有情的苦苦、变苦、行苦。痛苦息灭后,一切有情自然而然会获得快乐。发愿一切有情能够离苦得乐。愿这种快乐之云,能够常留世间中。

有人怀疑:纯粹的世俗歌乐,怎么可能息灭一切有情的痛苦呢?实际上这是一种缘起。比如我们在很烦燥的时候听听音乐,可以让心情得到放松。尤其是唱颂证悟者安住在极其殊胜、明空无二的境界中写下来的金刚歌,当下就能够解脱忧苦、遣除一切有情相续中的痛苦种子。因为金刚歌是成就者通过殊胜的见解、证悟发愿创作的,具有完全不同于一般歌舞的等持作用。我们要经常祈愿:愿这种能够息灭有情痛苦的快乐之云,常留世间,为有情带来快乐。

“唯愿珍宝花,如雨续降淋,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我们发愿以种种黄金、白银、珍宝打造的珍宝花供养诸佛。“如雨续降淋”:比喻恒时持续供养。在一切的法宝灵塔和佛陀的身相前,绵绵不绝降下殊胜的珍宝花雨,供养上师三宝。以此广大供养方式,愿自他都能够迅速生起无有造作的菩提心。发愿非常重要,如果忘记了发愿,或发愿没有切中要害的话,善根很容易损耗。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供养,一方面要发愿。

供养的对境是什么呢?“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代表了佛陀的身语意功德。“一切妙法宝”是指佛陀的语功德,佛陀的语言开显了一切殊妙正法。佛陀已经圆满证悟了法界本性,在证悟法界本性的基础上,相合于所证悟的法界宣讲了很多的教言,这就是佛经。

经典是引导众生趣向于究竟实相的法宝。佛证悟了法身,从法身流现出妙法,妙法分为教法和证法。比如法本即是教法所依;证法则是行者相续中生起的空性智慧、菩提心、出离心、信心等。哪怕产生了一念信心、守持一条戒律,也是证法。妙法是开示取舍之道的方便,能引导众生逐渐趣向于解脱之道。

第二类是佛的意功德——佛塔。我们看到佛塔的时候,不要认为只是一个佛教的建筑,实际上装藏了佛舍利的佛塔与佛无二无别,代表佛的意——智慧。看到灵塔时要生起清净心:“哦,这就是佛!这就是佛的智慧!佛在这个地方利益有情。”自然而然生起恭敬心,愿意缘灵塔做供养和转绕等各种善根。灵塔的种类非常多,有些是属于密宗的塔(比方说坛城、大幻化网坛城),有些是显宗密宗共同承许的八大灵塔[1]。后代弟子看到八大灵塔,就能了知当年佛陀弘法利生不同阶段的事迹。佛陀已经入灭了,如果随着时间流逝,我们遗忘了佛陀的功德事迹是很可惜的。修建灵塔有纪念的作用,是显现弘法利生事业的殊胜方便。

当年净饭王为了纪念佛陀降生,在蓝毗尼花园中修建了莲花塔;菩提塔是为了纪念佛陀在金刚座证悟大菩提而修建的;还有一种菩提塔在藏地各种寺院后面很常见,能够让众生忆念佛陀当年降魔成道的过程;转法轮塔是为了纪念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宣讲四谛度化了五比丘而修建的;佛陀去三十三天为母亲说法后回到人间,为了纪念佛陀天降修了天降塔;佛陀在舍卫国用十五天的时间降伏了外道六师,《贤愚经》当中有精彩的公案,为纪念佛陀调伏外道修了神变塔;在佛陀涅槃的时候,弟子们劝请佛不入涅槃,佛陀就告诉他们修建尊胜塔代表佛陀的法身;当年提婆达多破和合僧,僧众分裂成两部分,佛陀和目犍连、舍利弗尊者和合僧众之后,为纪念这件事修了和合塔;最后一种叫涅槃塔,是为了纪念佛陀在拘尸那城入灭而修建的。

如果我们在八大佛塔面前恭敬顶礼、供养等等,能够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现在有很多铜制的小型八大佛塔,非常精美,我们可以请到家里装上舍利和加持品供养。供养佛塔能够遣除许多违缘,能够让我们每天都有犹如亲近真佛一般的机会。其实供养这些灵塔是非常重要的,是后学佛弟子圆满资粮的一种方便。

第三类是佛的身功德——佛像,代表佛陀的身体。佛在世时,一些人就开始塑画佛陀的身像,以此作为供养的对境。当年有很多人对佛陀信心非常坚定,经常想念佛陀,希望能经常见到佛陀,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安乐利益众生,佛陀逐渐慈悲开许造了一些佛的身像。众生见到佛陀身像之后,能够寄托对佛陀的想念,能够对佛身作顶礼、供养等等,有这些必要。

世间中有很多著名的佛陀造像。比如在金刚座有佛陀三十五岁的身像,西藏大昭寺有佛陀十二岁的身像,小昭寺有佛陀八岁的身像。佛陀的身像有非常清净的能力,加持力非常大。有些佛像是佛陀亲自开光的,有因缘遇到了这样的佛像时,应该在佛陀面前好好发愿,好好供养。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供养代表佛陀身语意的所依,愿一切众生都能够生起殊胜的菩提心,愿一切有情都能够获得到佛陀甚深的加持。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五个科判–无上供养:

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

吾亦如是供,如来诸佛子。

什么叫无上供养呢?以凡夫的分别念,随学诸大菩萨的供养方法,他们如何供养佛我亦如是供养,这就叫无上供养。除了有无上供养之外,还有无上回向:“普贤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文殊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我们念《普贤行愿品》当中的“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这两个颂词,就叫无上回向。我们能念诵《普贤行愿品》非常好,如果没时间,仅念这两个颂词也叫无上回向。这个回向的效力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回向的效力可以说一模一样。此处只不过是把回向变成了供养,原理是一样的。

“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以文殊菩萨为主的诸大菩萨他们怎样供养诸佛,我也是如是供养。这是一种非常简便易行而且收获甚大的殊胜修法。我们对这样的修法必须高度重视,不要觉得太简单了。修习佛法应该平等的观待内容的深浅难易,不要深的地方修不下去,浅的地方也不愿意学,最后什么都学不了。深的地方不要畏惧,比如后面讲到空性;浅的地方也不能轻视。何况我们认为浅的不一定浅,有时看上去文字非常简单,但实际上意义非常深刻。

我们应该知道无上供养是一种非常殊胜的修法:“犹如文殊菩萨怎么样供诸佛我亦如是供诸佛”。文殊菩萨的菩提心早已圆满,非常殊胜稀有,据说文殊菩萨自从发菩提心以来从来没有失坏过。而我们自己发菩提心之后,有可能遇到一个小违缘就失坏了。文殊菩萨是三世诸佛的智慧总集,他的智慧已经达到圆满,可以遍观一切、遍知一切,什么地方需要回向、怎么样回向,绝对一清二楚。文殊菩萨还是力量圆满,因为他悲心、智慧已经圆满,度化众生的能力、供养的能力都非常圆满,这就是他的功德。他还完全具足一些善巧方便——大乘不共的禅定。在《三摩地王经》等经典当中开显了不共于小乘、世间的大乘禅定如:虚空藏三昧、首楞严三昧、狮子奋迅三昧等。佛菩萨所修的不共禅定都有不共的效用,比如安住于虚空藏三昧,可以在虚空中降下珍宝雨,通过这种方式利益众生。

文殊菩萨完全具足怀、增、息、诛等功德,这样的大成就者完全具足智慧、悲心、能力和善巧方便的禅定,他们做供养是面面俱到的,不会有哪个地方有欠缺。所以说,他们即便只是供养一朵花,福报也完全没办法衡量。菩萨安住于自己的境界中作供养的话,所获得的功德利益远远超胜凡夫以庸俗的分别心,或有能所二取的状态中所做的供养。但是我们真正百分之百做到像文殊菩萨那样的供养还不现实,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分别念和垢染,但这是一种善巧方便。虽然我没办法做到与文殊菩萨一模一样的供养,但是我观想和念诵:“文殊菩萨如何供养我也如是供养;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我亦如是供如来诸佛子。”自己真心诚意地念诵,真心诚意地随学,把自己的心与文殊菩萨的智慧融为一体,得到文殊菩萨的摄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做供养,也能够成办不可思议的利益。我们在佛堂里面供水、供花的时候,如果能够如是观想念诵,就成为了无上供养,能得到殊胜利益。

供养应该依照善知识的技巧去做。有些人花很多时间精力修法只得到很少的功德,有些人却用很少的时间、精力得到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后者就属于技巧。我们要懂得善巧方便,学习佛法,也要学习菩萨的修行方式,我们跟随他们的方式去学习,可以在短时间中累积无量无边的资粮,这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文殊菩萨这样的供养,普贤菩萨的供养方式——普贤云供,也是非常善巧圆满功德的殊胜方法。课诵集里的云供咒,就是以普贤云供的方式供养的。供养的时候一边念云供咒,一边观想,功德利益会非常巨大。怎样观想呢?首先观想一尊普贤菩萨放出无数光,然后每个光端都有一尊普贤菩萨,这些普贤菩萨再放光,充满了整个世界,如是反复观想几轮;有时首先观自己发光,然后顶上有普贤菩萨再放光、不停放光最后就逐渐遍满了虚空,虚空遍满了之后,最外面有很多供养天女,拿着各种各样的供品去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这样的供养方式叫普贤云供。普贤云供和一般供养差别非常大,因为它幻变了无量无边的普贤菩萨,每一个普贤菩萨都具有无法衡量的功德,再加上周遍虚空的无量供养天女,把一切供品供给所有诸佛菩萨,所获功德利益远远超胜自己以很狭窄的心态去供养点点供品的功德。

现在讲第六个科判赞叹供养:

我以海潮音,赞佛功德海。

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

第六个供养是赞叹,通过赞叹的方式来供养三世诸佛。通过什么样的音调赞叹呢?就是以海潮音。上师讲海潮音的特点是无量无边,另外海潮音稳定而有节拍,听了之后烦乱的心会平息下来,有这种功德。印度某地念经的时候就是属于海潮音,以一波一波的这种方式来赞颂佛功德。

实际上我们没办法了知佛陀相续中所具足的功德大海。有一个大鹏金翅鸟的比喻:大鹏金翅鸟的飞行能力无比强大,它从所站的地方朝着虚空展翅而去,飞了很长时间之后,后来突然又回来了,是不是因为它已经飞到了虚空的边际呢?其实根本没有到达虚空边际,而是自己的能力有限,只好回来了。比如我们在赞佛时候,用了很多非常华丽的词句,配了很多美妙音乐,写了很多文章,最后可能会发现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因为自己的智慧已经穷尽了。实际佛陀的功德和虚空一样无法穷尽,没办法衡量。我们现在能够了知的一点功德,只是佛陀功德大海当中的一点一滴而已。

“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有些大德写了很多赞佛颂,如《胜出天神赞》、《殊胜赞》等,都是赞叹佛陀的功德,篇幅一般不大但是内容非常殊胜。有很多是把佛陀的殊胜修行概括起来进行赞叹,如全知麦彭仁波切所写的《白莲花论》,就汇集了佛陀因地的修行故事,能引发后人赞叹、仰慕、随学之心,也算是一种妙赞歌云。

“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愿这样的美妙赞叹的云朵,飘临到遍虚空如无边大海一样的诸佛菩萨面前,对他们进行赞叹。虽然我们的赞不尽诸佛菩萨的功德,但如果通过善心和信心去赞叹,我们都能获得无边的功德。另外,我们赞佛会有一种细微的因果,能够让我们获得三宝的加持,获得佛陀的加持和庇护:一方面遣除自己的很多违缘;一方面通过殊胜的意乐赞叹佛的缘故,生生世世自己的容貌很端严,声音非常美妙,这些都是赞佛的殊胜功德。当然最大的实际利益是:通过赞叹佛的菩提心、赞叹佛的殊胜功德,我们自己也能生起菩提心,最后我们也能成佛,成佛之后利益一切有情。

以上就是供养支的内容。供养是比较容易行持的,不需要很深刻的理论,我们明了供养的理论之后可以随时做供养,相对来讲,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修行方式,对在家人非常适合。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把六度做了个区分:在家人比较适合修布施、持戒和安忍,禅定和智慧是佛陀专门为出家人说的,精进是二者的助伴。《入行论》讲的很多供养方式,也是适合在家人的修行方法,其实不需要很多物质条件,都是心缘供品之后作供养。我们认认真真把词义搞清楚,一边念诵一边供养,就能得到很多功德。学习这些广大供养的殊妙窍诀,是为了让我们修持菩萨道,与菩萨道相应。

现在要讲第二支顶礼。顶礼支是殊胜的修法:

化身微尘数,匍匐我顶礼,

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

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

亦礼戒胜者,堪布阿阇黎。

顶礼的方式是“化身微尘数”。如果只是一个身体在顶礼,功德虽然大,但必定有局限。而我们的心力是可以无限拓展的,是无穷无尽的,为什么要局限它呢,所以在顶礼的时候,最好观想自己的身体化成无数个微尘这么多。“匍匐我顶礼”:匍匐即是五体投地,双手掌、膝盖和额头磕在地面上开始顶礼。顶礼的对象是“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即顶礼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正法和僧众。

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

亦礼戒胜者,堪布阿阇黎。

我们也敬礼佛的灵塔,以及菩提心的根本。只要是让自己生起菩提心的地方都应该顶礼。“亦礼戒胜者,堪布阿阇黎”:戒胜者是指那些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内心守持着清净、无漏戒律的人,叫做戒律超胜者,也顶礼堪布阿阇黎。

下面讲一讲顶礼。第一个顶礼的功德利益是非常大的。顶礼可以对治众生相续当中的傲慢。如果众生相续当中有傲慢,就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也看不到别人的功德,这样怎能调伏自己的身心呢?为了让我们打破傲慢,必须要修持顶礼。如果我们愿意放下身价来顶礼,尤其是把额头、手掌都放到地上作顶礼的话,实际上说明折服到了极点(如果心里没有折服,谁都不愿意弯腰,不愿意做顶礼。如世间领导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物,就不可能对一般的人弯腰顶礼)。我们对诸佛菩萨不能有这种傲慢、自大的心态,我们要对诸佛菩萨产生一种殊胜信心,这非常重要。总之,顶礼可以折服我们的傲慢。傲慢主要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实际上认为“我存在”就是傲慢。要去除这个傲慢,做顶礼可以做到吗?当然可以,但需要一定的胜观智慧。我对三宝做顶礼的时候若如是作意:“我所顶礼的对境:佛陀、正法、僧众根本没有丝毫的傲慢,我相续中的傲慢也应该废除,这样才能相应于所顶礼的对境,才能够相应于所顶礼对境的实相。”对于最细微的傲慢:二取、神我等执著,通过安住三轮体空方式顶礼,也能够息灭。所以顶礼有巨大功德。

佛陀在《毗奈耶经》说,我们每做一次顶礼,从身体所覆之处往下一直到金刚地基,中间经过的所有微尘数,就是自己当转轮王的次数。当然我们修行并不是为了做转轮王,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修行,但是我们要知道顶礼的功德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要在出离心、菩提心的摄持下作顶礼,把顶礼所获得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顶礼之前首先要合掌,合掌的时候指尖接触、掌心中空,这个和汉地的一些传统不一样。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说,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顶礼规矩,只要自己内心中发出恭敬心即可。汉地的佛弟子,合掌的时候是实心的,在藏传佛教中是空心的,里面可以放一个鸡蛋,据说是代表自他本性空,顶礼的本性也是空性;或者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顶礼时首先合掌当胸,表示对所顶礼对境的恭敬,其次放在头顶上,之后放回自己心间,最后匍匐顶礼——双掌、膝盖、额头着地,站起来之后算是完成一个,第二个顶礼又从合掌心间开始。

顶礼有大礼拜和小礼拜的差别。如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允许的话,磕小头也可以;如果自己时间多,磕长头也可以。正如前面所讲,顶礼所压之处到金刚地基之间的微尘都是你做转轮王的次数,磕长头的话当然功德更大了。

磕头的时候我们不要想是自己一个人顶礼,不单是自己一个人化成微尘数顶礼,还要观想六道众生和自己一起顶礼。自己的父亲在右边,母亲在左边,我和他们一起修持殊胜的菩萨道,这在《大圆满前行》中讲得非常细致。

“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我们还要顶礼佛陀的灵塔。什么是“菩提心根本”呢?上师在讲记中讲得很清楚:自己在什么地方通过什么方式产生了菩提心,这就是菩提心根本。如果我们通过《入行论》产生了菩提心,菩提心根本就是《入行论》;有些人通过上师的加持产生了菩提心,上师就是菩提心根本;自己在受菩萨戒的时候,上师给我们传戒,这也是菩提心根本;如在共修的过程中产生了菩提心,共修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菩提心的根本。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之后开始宣讲菩萨道,后面才有了菩提心的修法。所以佛陀的出生地、证悟之地、转法轮地、涅槃地,包括佛陀到过的地方,都可以说是菩提心的根本。或者比如说,我们的修法、功德、信心来自于喇荣佛学院,也可以把它作为菩提心的根本。现在我们对于菩提心的根本也要顶礼。

第三是“亦礼戒胜者”。戒胜者:就是戒律非常超胜,超胜到什么程度?就是完全能够守持无漏的戒律。很多注释中都解释为:并未出家,显现在家,内心的证悟非常圆满,戒律已经完全受持到了无漏戒的状态。这样一种戒胜者也应该顶礼。他的内心具足证悟的智慧和殊胜的无漏戒体,所以当然应该顶礼。

第四是堪布阿阇黎。要顶礼自己的堪布和阿阇黎,堪布在藏语里是亲教师的意思,主要是给自己传戒的,如传三昧戒、比丘戒的堪布,现在藏地堪布也代表法师,很多的时候都是指法师、讲法者、持教者。有些堪布也传法也传戒,有些堪布传法不传戒,有些传戒不传法。阿阇黎:密宗当中给自己灌顶、传密法的上师称阿阇黎。显宗当中可以指自己皈依的阿阇黎,传戒的阿阇黎等。只要是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比如说我们以前没有皈依,一个师父给我们授皈依,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这些皈依师都应该值得我们尊敬,也值得我们去顶礼。如果没有他的因缘,我们现在也没办法学佛,因此他对我恩德很大,对他们也应该恭恭敬敬地顶礼。本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1]八大佛塔:莲花塔、菩提塔、转法轮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合塔、尊胜塔、涅槃塔。


思考题

184、名词解释:

1)普贤云供:凭借普贤菩萨的等持力,自己心间放射出等同于百千俱胝无量佛刹尘、五颜六色的光芒,每一光端又化现出一尊与前面相同的普贤菩萨,他们每一位心间也都放射出与前面一样的光芒,并且光端又幻现出无数不可思议的普贤菩萨,他们每一尊也都以不可思议无量无数的供品供养十方佛及佛子,这就是所谓的“普贤云供”。

2)阿阇黎:在密宗中,所有的金刚上师都可以称为阿阇黎;在显宗中,“阿阇黎”是指轨范师,意即传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如法,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可以分为传法阿阇黎、传戒阿阇黎、灌顶阿阇黎等等。

3)戒胜者:指孜孜不倦地行持解脱之事、修持密法的大成就者。

185、发愿供养和意幻供养有什么差别?

答:意幻是指心里幻化出一种供品作为供养,发愿则是在心中发愿,希望世间上的众生能够获得快乐、息灭痛苦,而在三宝所依面前降下珍宝雨、鲜花雨等等。

186、为什么要以悦耳的歌声供养诸佛菩萨,难道他们也喜欢听音乐吗?

答:不是。诸佛菩萨已经断除了习气垢染,不会像凡夫一样有喜欢听音乐的分别妄念,但是如果我们以真诚、清净之心供养诸佛菩萨悦耳歌声,则能积累无量的资粮,因为诸佛菩萨是殊胜对境之故。

187、有些高僧大德让弟子唱金刚歌、跳金刚舞,这种行为是否不如法?此举对众生有什么利益?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对于高僧大德的有些行为,我们凡夫人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妄生邪见,而应理解这是大德们利益众生的方便。因为有些众生烦恼很深重,经常特别痛苦,当他听到一些佛教音乐时,就能从中获得清宁慈悲的感受,马上息灭相续中的烦恼,所以这些大德有特别甚深的密意,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很多众生获得快乐。

188、请举例说明下面三种情况:1)有教法、有证法;2)有教法、无证法;3)无教法、有证法。

答:1)有教法、有证法:具足闻思修行的道场;

2)有教法、无证法:《大藏经》、论著摆放得整整齐齐,但大家没有去研究、参阅和修行;

3)无教法、有证法:一天到晚念佛,但从来不闻思的道场。

189、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将佛法弘扬开来?你真的去做了吗?

答:自己懂得佛教的道理后,应将这些道理尽量传给有缘众生。每个人的周围都有很多具有善根的人,在他们面前,应宣讲一些阿弥陀佛的修法、菩提心的功德,或者一些简单咒语的力量,他们的相续若因此而逐渐改变,这种改变即称之为证法。所以,弘扬佛法不一定非要在法座上,或者举行一些特别隆重的仪式,只要能对身边的人起一点作用,让他们的心里有所改变——原来是恶人,现在变成善人;原来对佛法有成见,现在对佛法有正见,这就是弘扬佛法。

190、显宗共称的佛塔有几种?每种塔的建造因缘是什么?

答:显宗中有共称的八大佛塔。八大佛塔是:一、莲花塔,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的降生,净饭王在蓝毗尼花园所造之塔;二、菩提塔,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成道,降伏四魔而大彻大悟,影胜王等建此佛塔,也称之为降魔塔;三、转法轮塔,佛成道四十九天后,在鹿野苑为五比丘为主的众生转四谛法轮,此后整个娑婆世界响起法鼓之音,为纪念此举而造,也叫做吉祥门塔;四、神变塔,为纪念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降伏外道六大本师,勒扎波国王等所造;五、天降塔,佛陀到三十三天为母亲说法,返回人间后,人们为纪念而造此塔;六、和合塔,提婆达多为主的一些人破和合僧,佛陀在曼迦达和合僧众后建此佛塔;七、尊胜塔,释迦牟尼佛接近涅槃时,众多弟子祈请佛陀不要入灭,佛告诉大家建此佛塔以代表法身,此塔在汉地很多地方都可见到;八、涅槃塔,为纪念释迦牟尼佛在拘尸那城涅槃,后人所造。

191、佛塔只是土木堆成的建筑,为什么对它要恭敬?见到佛塔时,心里应该如何观想,行为上应该怎么做?

答:佛塔是佛意的代表,《绕塔功德经》中说:“若人清净心,供养住世佛,灭后之遗塔,功德无差别。”由此可知,佛塔虽是土木堆成的建筑,然佛在经中亲自授记,对佛塔作供养与供养真正佛之功德无有差别。所以,以后无论见到哪里的佛塔,心里都应观想这是真正的佛陀,应马上摘帽、合掌、转绕、发愿,如是做一次的功德也不可思议。

192、哪些佛像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开光的?现存于何处?若人们朝拜顶礼会有什么功德?

答:佛陀二十五岁等身像,现供养于兜率天;佛陀八岁等身像和十二岁等身像,分别安放在拉萨的大昭寺和小昭寺。这三尊佛像都是佛陀亲自开光的,与真正的佛陀没有差别。据《红史》等史料记载,北京故宫中还有一尊檀香木佛像,据说也是佛陀亲自开光的。

193、如果我们凡夫也想获得文殊菩萨供养诸佛的无上功德,应该怎么样观想?这种供养与一般的供养有什么不同?

答:心里观想:“文殊菩萨怎样供养,我也怎样供养。”

这种无上供养的功德相当大。因为文殊菩萨是诸佛菩萨智慧的总集,其禅定、智慧、总持力等是无与伦比的,他就算供养一朵花,这种发心和功德一般人也无法相比。我们若能这样观想供养,则可获得与文殊菩萨同等的善根功德。

194、什么样的顶礼才如法?这样顶礼一次,会获得多大功德?请引用教证说明。

答:《大解脱经》中说:顶礼合掌的时候,双手要形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手掌并非完全合拢;站起来时身体要端直,也即平时所说的身直则脉直,脉直则风直,风直则心直;跪下去时要五体投地,站起来后又这样顶礼。

佛对阿难说:作一次这样的顶礼,可获得身下所压面积至金刚大地之间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但善根仍不会穷尽。

195、菩提心的根本都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对其顶礼? 你平时是如何做的?

答:菩提心的根本不仅可以是法本、上师,还可以是地方,比如上师降生、转法轮、圆寂的地方,以及佛陀降生、成道、转法轮、涅槃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菩提心的来源地。

因为是我们自相续中菩提心如意宝的来源,故应对其恭敬顶礼。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