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入菩萨行论 > 正文

生西法师辅导讲记——《入行论》第24课及思考题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0/4/29 22:53

现在一起学习《入行论》,这个颂词也是宣讲思维无常。

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

颂词引导我们了知:一切身心世界都是虚幻的、如梦如幻的,实际上并不存在。我们为了并不实际存在的身心、亲友、很多世间事物,去造作让自己受苦的罪业并没有实际意义。尤其在遇到痛苦的时候,有的人虽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的、如梦如幻般无实义,但是内心对于“人生如梦幻”的道理理解得并不是特别深入。人的一生是从童年、少年、青年……逐渐经历的,很多人都认为这一切实际存在,但是运用中观、般若的道理进行分析,我们会很深刻地发现:人的身心、世界或者外在的器情万物,都是空性的,其实质、本质都不存在。第二品还没有深入地分析空性,此处是以无常的道理来教导我们,万法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性,一切都是“人生如梦幻”。

“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首先我们要知道“受已成念境”的这个“念”,就是忆念、回忆的意思。无论我们经历怎样的痛苦、安乐,实际上,所经历的任何一个事物,在感受之后只能成为一种回忆。当时所经历的事情,在第二刹那就不复见、不存在了。为了进一步了知这个问题,我们以“梦幻”和“念境”来对照,再结合现在的人生做分析就更加清楚了。

首先,人人都有做梦的经历。当我们做梦的时候,我们都认为梦中出现的人物、事情是真实的,梦中的吃饭、走路及交谈也觉得是真实存在的。无论在梦中经历了怎样的喜怒哀乐或是大喜大悲,但在感受完之后就是“受已”——醒来之后如果还记得比较清楚,能回忆起来,也仅仅只能是个回忆。因为醒来后,梦中的一切事物都已经找不到了,全都已经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回忆的对境而已。我们的第六意识可以回忆起晚上做的梦:梦中的景物、梦中做的事、梦境快乐或忧伤……实际上醒来后,一点都找不到了。

幻术也是这样的,幻变师幻变象马的时候,当时人们觉得它们是存在的,境也很真实,但是幻变结束之后,象马和境都不存在了,只留下回忆。

现在我们来分析“人生如梦幻”。为什么说人生如梦幻呢?我们都觉得梦是假的,人生是真的,但实际上人生和梦幻是一样的,都是“受已成念境”。无论是过去经历的事情,还是现在正在经历的事情,或者以后会经历的事情,无论何种事物、何种喜怒哀乐,“受已成念境”——感受完之后,除了剩下一个回忆的对境之外,不会重新显现,“往事不复见”。我们可以这样想:昨天感受过的快乐,或者别人扇你一个耳光的痛苦,吃了一顿美餐的滋味……今天再来观察的时候,就只剩下一个回忆的对境了,只能回忆当时吃饭的感觉怎样,被扇耳光的感觉怎样,但无论是扇耳光还是吃饭,都不存在了,只是回忆的对境。从这个角度来讲,梦中的事情成为回忆,所谓真实人生的事情,同样也只剩下回忆。

无垢光尊者曾经在《虚幻休息》中讲过:“昨天经历的事情就好象昨天的梦一样,今天经历的事情就好象今天晚上做的梦一样。明天将要经历的事情,就好象明天晚上做的梦一样。”所以最后剩下什么?最后只剩下回忆的对境。我们真正观察的时候,除了回忆的对境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但是,众生往往不能够了知这样的情况,总是认为梦是假的,人生是真的。如果我们真正分析观察,道理完全相同。所以无垢光尊者首先讲到:“这一切都如梦如幻”,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说:人生是梦是幻。如梦和是梦之间,我们觉得有差别,但是分析到最后,整个人生就是梦幻。

假如我们在梦中能够梦到白天的事情,会怎么样认识这种情况?这样的经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现在我们来观察分析:我们在白天的时候回忆梦境,会认为梦是假、现在是真;在梦中梦到白天的事情,我们就会认为梦是真的,白天是假的。实际上,在梦中回忆白天的时候,它只剩下一个回忆;白天在回忆梦的时候,我们认为梦是一个回忆。从实际情况观察:白天走路、吃饭、种种事情,都是因缘合和而成的;做梦也是因缘合和才会做梦,有些梦长有些梦短,有些模糊有些清晰。从这个角度讲,做梦也好,真实的生活也好,都是依靠各种因缘合和而显现,完全没有差别。可是我们就认为白天是真实的,晚上的梦是虚假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假如我们能够恒常做一个连续剧一样的、比较清晰的梦,我们会不会把梦认为是真实的呢?这种可能性完全有。从众生的习气来讲,梦比较短暂、比较模糊,但是从道理上分析,人生是一场梦,是因缘合和的、虚假的一种显现。

如果我们对梦幻的道理了知得越深,就会越觉得把如梦幻般的事物执为实有而造罪是多么可笑。因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是如梦幻的,不管任何事物,在感受完之后,都会成为回忆的对境,任何曾经感受过的东西,都已不复见。此处教诲我们:当事情正在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认知它就是假的、终究会失去。我们何必为这些终究会失去的东西,去造作一些没有意义、很可笑的事情呢?我们观察后就知道,实际上没有这个必要,为了这些如梦如幻的事情,去造作很多受苦的因并不划算。

下面紧接着宣讲颂词:

复次于此生,亲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报,点滴候在前。

此生我们一半亲仇都已经逝去了。为什么说“复次于此生,亲仇半已逝”呢?因为我们流转于轮回当中,前世、再前世的很多亲友都已经死了,即便在此生中,所谓的亲人和仇人,也是一半以上都已死去、不存在了,我们曾经为他们非常执著,造作了很多罪业,这些罪业成熟的痛苦果报“点滴候在前”:一点一滴都等在我们前面,每一个罪业都会成熟果报,让我们感受痛苦。

通过颂词的对比,我们就知道:造罪时的对境——亲友都已全部不存在了,但我们为他们所造的罪并没有随着他们的死亡而消失,点点滴滴全都候在自己前面,只能自己去感受。我们造罪的时候,就是几分钟,但痛苦成熟的时候,却是几个劫。所以我们通过这样的对比要思考:到底有没有必要为了虚幻的亲友、人生去造作大罪业。必定都要死亡,死亡之后一切都不存在了。自己死亡的时候,虽然亲友还活着,但对你而言,你死了亲友就已经死了,整个世界已经不存在了,投生之后,是另外一个世界。但我们为了所执著的亲友而造的罪业,却一直等着让我们感受,所以我们必须要忏悔。

现在我们设想一下:我们所造的罪业在成熟时会是什么样一种情况?我们在死亡时会遇到怎样的痛苦?先设想,就可以提前做准备。就像我们要去一个地方,就要了解将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做些准备及防范。如果根本不做准备——相续中累积了大量的罪业而不知忏悔,当业果完全成熟的时候,真正感受痛苦的还是自己。造了很大的罪业,对修道而言是很大的障碍,即便对一般不修道的众生,也会感受很大的痛苦。地狱的痛苦就不用说了,通过佛经我们都了知得非常清楚,即便是在世间中,也会感受种种痛苦。

实际上世间的种种痛苦,没有一个是无因无缘而产生的。有时我们看到世界上那些悲惨的众生:有的生了很严重的疾病,没有钱治疗;有的遇到车祸、地震、战争——非洲等国家天天打仗。这些悲惨的痛苦,难道是无因无缘的吗?绝对不是,都是以前所造罪业成熟的果报。这个业就是行为,你现在所做的行为以后要负责。比如你今天偷了东西,以后就要承担偷东西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个就叫做业和果。罪业也好,善业也好,它都是一种行为。好的行为带来一种好的结果,不好的行为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善业叫善行,善业带来安乐;罪业和不好的行为带来痛苦。以前造了不好的行为,现在到该为不好的行为负责的时候了。所以在佛法当中,它就是业。造这样的业,在不忏悔的前提下,果报一定会成熟。

还有一种补救方法:做了不好行为之后及时地忏悔。佛教是在加持力很大的对境前,内心真正忏悔,通过行持善业方式,发誓以后不再造,就可以把罪业提前清净。清净罪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受苦的方式来清净。造了罪业不忏悔,只能通过受苦、堕地狱的严厉方式来消尽。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很痛苦的,谁都不愿选择这种方式;还有一种是通过修善法的方式来清净。不学佛的众生只有以感受痛苦的方式来消尽恶业。

佛弟子不会这样选择:我们不了知地狱痛苦,但了知旁生的痛苦:如喂猪,养肥就被杀掉;养鸭,是通过非正常方式强迫灌食;人间的痛苦如得了很多严重疾病之苦,基本我们都知道,所以说通过痛苦的方式来消尽业,对一个学佛的人来讲,一定不愿意选择。我们一定会选择另一个方式:就是提前、主动地来做忏悔。因为我们以前已经造下了这些罪业,假装没有造是没有用的,假装造了没有后果也没有用,只是欺骗一时,欺骗不了一世。因果报应是世间规律,不随自己的意愿而转移。所以我们既然已经造下了,就要正视它、肯定它。我造了这个业怎么办?佛开示了清净恶业的方法,我们一定要重视,重视这个方法,我们才愿意忏悔。在罪业果报成熟之前,提前把罪业清净了,我们现在完全做得到。为什么有些人做不到?因为没有重视,或者没有把这个问题看清楚、分析透彻。在这些人的相续当中,现在暂时的安乐已经掩盖了他所认知的一些受苦的情况,所以他对这些问题不重视,对无常不重视。虽然了知通过忏悔可以清净罪业,但总是不愿意去真实修行。

如果现在不忏悔清净,以后只有通过受苦的方式去清净。有人觉得:堕地狱就堕吧。但真正感受地狱痛苦的时候,谁都不会愿意。不要说堕地狱,就是得了很严重的病去医院开刀,都是很痛苦的。有些穿骨刺髓的治疗,简直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但这只是人间的痛苦而已。我们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因为是别人相续中的苦,自己感受不到;有时听到别人撕心裂肺的哭喊,觉得别人很可怜,但是我们根本没有感受到对方那种真正的痛苦,自己亲身体会与在旁边看别人痛苦,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没有受苦之前不要充英雄,觉得堕地狱的痛苦自己可以忍受,或者其他的痛苦可以忍受,实际上根本无法忍受!有时候,我们连自己有点感冒头痛都无法忍受,何况是更强烈、更猛烈无数倍的痛苦,更是无法想象。我们与其到时候被动地去感受痛苦,还不如现在及早忏悔。当然在忏悔时也会经历一点苦行,但这点所谓的苦比起被动受地狱的苦,简直是轻到不值一提了。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造了这么多的罪业——“点滴候在前”,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了,不能再假装它不存在。所以思维之后,我们就会认识到:罪业一定存在于我的相续当中,我一定要忏悔!忏悔的时候一定要真切!我们要找一个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皈依境。现在众生还有福报:上师三宝的加持还存在这个世上,还可以皈依上师三宝,还可以对佛像做顶礼、供养等等善法。如果真正到了佛法完全隐没的时候,不幸生在那个时代,整个世间中根本找不到忏悔的对境。但现在我们还是幸运的:眼睛还可以看到佛像、经书,耳朵还能够听到法音,嘴巴还能讲佛法、还能念咒,心还可以思维佛法,所以我们还是很幸运,关键是怎样去抓住这个机会。

修学佛法,就要深刻思维法义,在思维法义的过程中,才会产生一种与一般世间的分别念完全不同的正见,有了正见,就会督促、鞭策我们去进一步思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理解之后,一定要好好思维,如果我们不好好思维,就是浪费自己的光阴。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摄义:

因吾不甚解:命终如是骤,

故起贪嗔痴,造作诸恶业。

我们在世的时候,就要观想我们正处于死亡的那一刻,把那时的情形放到现在来思考,就能精进起来。因为我们不了知:死亡到来的那一刻是如此之快,所以在活着的时候,产生了很多贪嗔痴,造作了很多恶业。一般人都认为离死亡的时间很远,不会很快到来,就在不会死亡的这种妄执中贪著世间,一旦贪著世间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粗猛的、细小的、很多的贪、嗔、痴,通过贪嗔痴造作很多罪业。如果我们能够思维死亡很快到来,再进一步思维,死亡到来的时候,只有善业是有用的,就会精进地修持善法。如果没有思维死亡很快到来,就会贪著世间。三毒本来在我们相续中就很自在,在不思维善法、不精进修行善法的时候,相续中贪嗔痴的种子遇缘就会生起来,就会产生很猛烈的贪嗔痴,造作很猛烈的罪业。

现在经常听说有杀父杀母,造作五无间罪的事,也有诽谤佛法、诽谤僧人的。众生在很短时间内,就会突然产生很粗重的烦恼,造成很大的罪业,令众生去向于痛苦。所以我们思维死亡很快会到来,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我们知道自己还有两年可活,就会赶快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一般人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吃喝玩乐:吃好的、穿好的、去旅游等等,认为这些才是世间有意义的事情,但佛法中不这样认为。

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就会了知:如果知道自己很快会死亡,你就会做有意义的事情,放弃无意义的事情。思维无常,就会认知无常很快会到来,因为知道死亡很快会到来,就要抓紧时间修善法,及时做忏悔,多念咒、祈祷往生等等,如果不了知这些,只会做一些无用的世间事。如一个人被关进监狱判了死刑,他就会后悔当初不应该犯罪,如果没有判刑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能还会认为可以继续逍遥法外。我们要把这样的想法刻意地挑出来,刻意地激发我们精进思维佛法、思维无常,这样就不会造作恶业,也不会有造作恶业的想法。

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

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

这是说明死亡肯定会到来的道理,我们分析这里面讲的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昼夜不暂留”,就是说我们的生命随着白天和夜晚的消逝而减少。昼夜更替会不会停留片刻呢?是不会的。“此生恒衰减”:我们的生命在恒常衰减。所以佛法中说,过一年你的生命就减了一年。世间人很喜欢庆贺生日,过生日的时候,都会说“生日快乐!”但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讲,生日到来,就表示你的生命又少了一年。从生命消亡角度来讲,生日是没有什么可高兴、快乐的事情。对经常思维无常的人来讲,生日时就会思维自己离死亡又近了一年,就要抓紧时间精进修法。“额外无复增”:时间一直在衰减,自己的寿命不会有额外增加的可能性,过一天少一天。虽然可以通过放生、修长寿法增长寿命或者延缓死亡,但终有一天死亡还是会到来,寿命是有限的。

《广论》中讲,真正能增寿的方法很难做。虽然告诉你方法,但是一般人很难如理如实地做到里面的条件而使自己增寿,所以说额外很难增长。还有一种情况是:本来可以活八十岁,但是因为我们造了一些罪业,中途就会出现一些违缘如车祸、灾难等,活不到八十岁,甚至在五十岁、四十岁、三十岁就死了。通过一些善法如放生、修长寿法,虽然能够顺利圆满寿命,但作用有限,终究还是会死亡。真正死亡降临之时,《前行》中讲,就算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没有办法挽救。对于每一个众生,死亡都是绝对会到来的。“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怎么可能不死呢?肯定会死。前面我们提到,一般的人也会想到“我会死”,但是绝对不会像修行者这样,把这个问题专门提出来着重地、深刻地去思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亡,小孩子也知道自己会死,但是对于一般的人,真正谈到死亡的时候,就会避而不谈,觉得不吉利、不吉祥等等。

一般的世间人,就喜欢听自己愿意听的话,如果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这样,没有去听应该听的佛法真理,在死亡到来的时候,因为平时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就会在手足无措当中死去,对他来说死是痛苦的、恐怖的。我们应该选择应该听的佛法,因为死亡每个人都会面临。我们如果做了正确的选择——平时做准备,每天主动观修死亡无常、轮回痛苦等,当死亡到来时,就不会觉得很恐怖。《前行》里讲,只想“我要死了”肯定不够,关键是想:我要死了,现在应该做什么?为了死亡的到来,应该勤修善法、经常串习死亡无常。就如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所讲,他一直串习无常,所以当死亡到来时,他就不会觉得恐怖,反而觉得是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今天出现在面前,完全没有死亡的恐怖,这是一种很自在的境界。每个人都怕死,但是修行人不怕,他会很欢喜地迎接死亡,这是其一;第二,因为在死亡来临之前做了很多准备,有什么可怕的呢?已经修了足够多的善法,所以死后往生净土或者解脱是必然的。即便暂时没有往生净土,也会转生善趣,有什么好怕的呢?比如说从一个很不好的地方搬到了一个环境各方面都很好的地方,有什么害怕呢?只会欢喜没有什么害怕。所以我们要正视死亡、串习死亡,刻意地去迎接它,串习多了之后,才能以一个非常正确的心态面对无常的到来。

有的论典这样比喻无常:如在广场上烧蜡烛。(我们可能见过,人死了或发生灾难,很多人都在广场上点蜡烛以示悼念。)在广场上点蜡烛,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广场上无风,它自然而然烧到最后,烧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熄灭。还有一种情况是:点燃不久一阵风吹来了,结果还是熄灭,都是熄灭。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就会知道,人生就是这样子:一种人在今生可以很顺利走到终点,病很少、痛苦很少,没有遇到横死的因缘,结果怎么样?死亡。还有一类是什么呢?就是在两三岁、五六岁,或三四十岁的时候,忽遇横祸、违缘而死亡,还是死亡。所以,不管是顺利地活到死,还是中间死,都会死,跟蜡烛的比喻一样,都会死。关键就是:知道必定死亡,要做什么事情?有些人不知道必定死亡就会造罪,知道死亡就会做有意义的事。所以对我们来讲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

卯二(思维死亡极恐怖而生皈依之心)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第二要思维死亡到来的时候,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形?如果死亡到来是让我们欢喜的事情,就不用恐怖了,但关键是:针对绝大多数众生而言,因为在世时没有为死亡做准备,一旦死亡降临,就会产生极其强烈的痛苦和恐怖,在这种情况下,只会更增加痛苦。所以我们现在要提前思维死亡到来的恐怖,从而生起皈依心。为什么要生起皈依心?皈依是为了更好地忏罪,因为它是所依对治力。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梳理好之后,四对治力当中的第二所依对治力才能修得圆满,才能更加有利。四对治力都修好、修有力了,在忏悔的时候就能把重罪、轻罪全部忏净。

第一是略说:

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

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

这是死亡到来的恐怖之一。“临终弥留际”:我们临终要死的时候,躺在病床上;“众亲虽围绕”:虽然旁边很多亲人团团围绕,但是痛不欲绝的死亡痛苦只是自己承受。虽然其他人也很悲伤,但是他们的悲伤和临终者的悲伤完全不一样,亲友悲伤是觉得这个人将要离开世间,很可怜,而临终者的悲伤是自己要离开世间、离开身体,要和所有的亲人永别,一个人面对死亡的痛苦。这就是一般世间人的想法,

但是更深层的恐怖来自于哪里?一般世间人不会分析,佛法认为:真正最深层次的痛苦,是来自于众生执著有一个“我”要死了。平时遇到紧急情况、死亡要来临的时候,感到很恐怖的原因什么呢?就是无始以来认为“我”是存在的,有强烈我执,那时无形当中就认为这个“我”要灭尽了,“我”要断灭了,要死亡了,所以深层的痛苦带来了绝望。虽然死了之后还会投生,生命还会延续,但是这个串习我执的心太久了,即便是修行者,如果修行不好,遇到死亡的时候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包括我在生病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幸亏学过一点佛法,会以佛法的智慧来对治,所以痛苦没那么严重,稍微好一点。一般没有修行佛法的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都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恐怖心理。

所以我们要提前去想,死亡一定会来临:在临死的时候,无论多少亲友围绕在身边,虽然想真心为你分担痛苦,但是命绝的苦痛谁都分不了,只能是自己一个人感受。所以我们观察之下,死亡真是恐怖,真正能救护自己的只有善业。但是修不修就看自己了,修的质量怎么样也看自己。所以现在就要开始高质量的修,否则到了死亡的时候,死苦只能是你一个人感受,那种痛苦是非常强烈、非常恐怖的,所以我们要经常如是观想,生起皈依之心。

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魔(死亡)来的时候,亲友有什么意义呢?有时我们想,我临死的时候还是需要亲友,但是当阎罗狱卒——死神的使者把你牢牢抓住的时候,这些亲朋好友有什么利益呢?他们怎样帮助你?你要死的时候什么都挡不住。如果亲友能帮助的话,那么很多的将军、有钱有势的人,肯定会竭尽全力保住自己的命了,但到了死亡的时候还是必死无疑。既使是有权有势的人,他的财富能不能帮助他不死?也不能,再多的钱也没办法挽回。乔布斯死的时候,他虽然是一个大富豪,但他的钱能帮助吗?要死的时候还是会死。所以说穷人会死,富人会死,一般的人会死,高高在上的人也会死。

我们通过分析就明白了:亲朋在自己死的时候,没有办法利益我们。有时我们会想,可以帮助念念经啊,但是我们观察一下整个世间,亲友真正能够为自己念经、放生修福的比例相当之少。即便是他们能做,还要看自己的罪业是轻是重,如果不是很重,通过念经超度,还能够获得一份利益;如果自己的罪业特别重,这些善法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何况亲友为自己做福报,自己也不能够百分之百得到。《地藏经》中讲,给别人念经十分功德自己得七分,对方得三分。对方给自己做功德,也可理解为他们得七分,自己得三分。而且还要看做质量如何,发心是否清净。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看,把所有的安乐、解脱,以押宝的方式完全押在亲友上是不明智的。虽然亲友能够帮助我一点利益,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这个作用,实际上我们应该抓住主动权。

只有自己主动、提前修积的福德,能够在死时救护自己。如果自己从现在就开始好好修行,认真忏悔、积累资粮、祈祷:遇到殊胜对境的时候祈祷、供养;遇到殊胜的法要观修;遇到菩提心的时候就认认真真修行,这些都做了,死亡的时候,巨大的福德就能够帮助我们、救护我们。亲友在身边也好,不在身边也好,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福报,就能成为一种救护处。

可是这里讲“然我未曾修”,但是我没有修福德。没有修福德的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没有观修无常,太过于贪著世间、贪著亲友,没有在最佳时机修行佛法,没有修持福德怎么能够保护自己呢?如果没有修福德,临死就只有在恐怖中死去。罪业没有清净,十之八九会堕落恶趣,虽然不能说永远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可解脱,但是在地狱的时间相当之长,而且所受的痛苦无法忍受。《正法念处经》、《前行》、《广论》当中所描绘的恶趣痛苦,一秒钟我们都没办法忍受,实在太恐怖了,完全超胜世间所有的刑法,在那样的环境当中要待几十万年、甚至无数劫。因为现在我们处在安乐当中没有感受痛苦,所以无法想象那种痛苦,当真正去感受的时候,真是无法忍受的。现在我们能做什么?现在我们能做的是忏悔、修福德,既然现在有这个机缘,一定要珍惜,认认真真地修行。

颂词中给我们描绘了死亡之后会遇到的事情,提前让我们防范,提前让我们去修行,这个时候对于无常、忏悔、皈依等等,我们才能够真正观修到量。

今天就讲到这里。


思考题

227、为亲朋好友造业,他们会因为感恩而对我很好,这样不是很有意义吗?对此谈谈你的想法。

答:为了亲朋好友也勿造恶业,因为造恶业的果报别人无法为你分担一毫,唯你自己承受苦果。再说,今生中的亲朋好友也是暂时的一种因缘聚合而已,没有必要太贪恋,几十年的人生就如一场梦,在此短暂的人生中,不应把精力花在伏怨护亲上面,而应为后世积累福慧资粮。

228、生活中快乐和痛苦都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说这些就像一场梦?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答:因为不管你曾经享受快乐也好,感受痛苦也罢,这些事情经历过就消逝了。不管当年自己是如何的兴盛快乐,或者感受过怎样的衰败痛苦,就像昨天的梦一样,只能成为回忆的对境了。虽然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是实实在在的,但也只是在具有我执迷乱的众生心前才成立。观待圣者来讲,这一切就是如梦如幻,没有实体。比如一个做梦的人,在他梦未醒之前,梦中的苦乐对他来说是真实不虚的,同样,未解脱轮回的众生,轮回的苦乐也是实实在在的。可一旦证悟, 这一切都不复存在,如永嘉大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229、“既然人生如梦,那我在梦中造业有什么关系,反之一切都是假的”,这种说法正确吗?请具体分析。

答:就像你在梦中造业,也在梦中感受苦果一样,虽然人生如梦,但在未脱离轮回之前,也即你未从三有的迷梦中觉醒过来之前,如梦般的地狱之苦对具实执的众生来说是真实不虚的。所以虽然造业受苦在真实中不成立,但在你没有证悟实相之前,这些都不会空耗的,故取舍因果很重要。

230、有些人杀一些蛇、甲鱼、刺猬等动物,用它们的血肉给父母治病,这种“孝顺”是否令人称叹?为什么?如果你周围有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做?

答:不值得赞叹。为他们杀生造恶业,来世必定感受苦果,作为子女,最好的孝顺就是劝父母皈入佛门,若能如此,才算真正报答了他们的恩德。

231、有些人口中说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行为上经常大肆造恶业,这是为什么?你平时应该怎么做?

答:可从两方面分析:1)这只是一种口头禅而已,如果真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心底里生起诚信,则不会造恶业。因为每个众生都害怕痛苦,一旦造恶业就会堕入恶趣,谁又肯自掘坟墓呢?2)由于不了知寿命是如此短暂,以致受烦恼的牵制依靠身语意造了许多恶业。

232、有些大老板经常用上万元做善事,而有些穷人最多只有几十块来供养三宝,两者相比,是否前者的功德就大?为什么?请引用教证加以说明。

答:不一定。判断业力的大小,不在于外表的形象,而在于内心。平时不管你供养了多少钱,如果起了贪心、嗔心、痴心,或者只是为了自己发财、健康,都没有太大的功德;假如你的心非常虔诚,就算没有很多钱供养,也会积累不可思议的功德。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也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233、如果我们没有遇到天灾人祸,是否就不必忆念寿命无常了?为什么?

答:不是。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无常的,就像截断了水源的水池一样,只有减少,没有增加,同样,我们的生命也是一个月一个月,一天一天,一刹那一刹那地靠近死亡。并且我们活在这个人世间,导致死亡的因缘是非常多的,比如出车祸、四大不调等,而生存的因缘却非常稀少,即使有那么一点生缘,有时候也会变成死缘,因此,我们的生命即使没遇到什么违缘,也不可能活很长时间。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纵然无有诸损害,士夫寿命亦流逝,昼夜刹那皆变化,逐渐靠近死主域,犹如江河汇于海,或似日落于西山。”

234、世间有句话“能死在亲人的身边,这是一种幸福”,你觉得这样死真的很幸福吗?为什么?

答:这并不是一种幸福,反而是获得解脱的障碍。因为亲人的哭泣会引起你对他们无限的眷恋,由于贪恋他们而不能顺利往生。另外,死亡时亲朋好友、眷属、财产都没有用,只有自己去感受临终四大分离的痛苦。佛在《无量寿经》中也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来独去。”

235、作为佛教徒,假如你身患绝症、家庭破裂、生意破产,你会选择自杀吗?为什么?

答:无论陷入什么绝境,作为佛教徒,切勿选择自杀。因为自杀不但无法遣除痛苦,反而会让你苦上加苦,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说:自杀而死的人,每隔七天,就要重新感受一次以那种方式死亡的痛苦。所以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好好地祈祷、发愿才是最好的办法。

236、学过佛和没学佛的人在面对死亡时,一般会有什么不同?

答:我们佛教徒死也是快乐的,活也是快乐的,怎样都能随缘而转。但世间人完全不同,他们一定要活下去,一听到死亡的消息就非常恐怖、非常伤心,而佛教徒早就有准备了,有些修行比较好的,可能已经准备二三十年了,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平时做的准备马上就能用得上。所以,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学佛和不学佛有很大的差别,世间上的博士、博士后平时讲得天花乱坠,但死亡落到头上时,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而有些不认识字的老太太、老爷爷,平时特别虔诚地一心念佛,在死亡来临时,他们对往生充满了信心。

237、死亡来临的时候,唯一能救护自己的是什么?平时你是怎么做的?

答:死亡来临的时候,唯一能救护的就是三宝和自己所积累的善根福德,除此以外,世间中的任何事情都没用,对自己的临终没有任何帮助,《广大游舞经》中也说:“临死时唯有善法用得上,若依靠其他任何法,会让你变得无依无怙。”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