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入菩萨行论 > 正文

生西法师辅导讲记——《入行论》第27课及思考题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0/5/2 0:27

前面宣讲了四对治力中的厌患对治力和所依对治力。现在讲第三个科判现行对治力。所谓现行对治力是指:在了知罪业过患、找到所皈依对境之后,真正开始对治自己的罪业了,这种付诸实践的修行就称为现行对治力。

癸三(现行对治力)分三:一、理当精进对治;二、迅速精进;三、如何精进。

总科判是现行对治力,但分科判都是在讲精进:理当精进、迅速精进、如何精进。那么精进和对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精进是什么呢?在后面的精进品和其他的论典中都会提到,所谓精进即行善,就是勇于善法。精进是对善法的一种欢喜,是修持善法的一种方式。精进的本体和现行对治力的本体,实际上是一味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忏悔罪业,是通过修行善法来实现的,善法和恶业二者之间是对治的关系,我们就是通过修行善法来对治恶业的,所以此处现行对治力和精进的意义完全相同。

子一(理当精进对治)分二:一、以患者之喻说明;二、以险处之喻说明。

此处颂词宣讲理当精进对治,就是要让我们发起勇悍之心。为什么要精进对治?此处通过两个比喻来说明应当精进。

丑一、以患者之喻说明:

若惧寻常疾,尚需遵医嘱,

何况贪等患,百罪恒缠身。

字面上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害怕平常疾病,尚且需要遵守医生的嘱咐才能够痊愈,何况贪心、嗔心等过患带来的无数恒缠自身的罪业之病呢?如果没有依照佛的教言,没有依止善法对治,怎么能够痊愈呢?以患者之喻说明,我们在治病时尚且需要遵守医嘱,那么在忏悔时,更应该遵照佛和上师的教言精进地忏悔、精进地实践。

在其他论典当中,把依止善知识或佛陀的教诲,从几个方面与治病的比喻相对应。首先,把内心具足烦恼罪业的修行者比喻成病人——病人具足病灶和病根,被种种疾病折磨;同样,众生具有烦恼因而感受种种痛苦。病人受到疾病折磨的时候很痛苦,一心想要远离病痛,相当于修行者感受到世间的种种痛苦之后,想要追求解脱之道。病人想要远离病痛,找谁才能解决问题呢?只有找医生,要寻求经验丰富的专家,绝不能找错对象;同样,众生想要解脱轮回的种种烦恼和痛苦,找谁才能解决问题呢?也不能找错对象,必须要找佛陀、上师三宝。因为只有上师三宝才有解脱的妙法,只有佛陀才是对治轮回疾病的专家,可以这样对照理解。

找到了医生之后,虽然医生可以通过仪器、把脉等进行诊断,我们首先还需要叙述自己的病情。同样,我们在修忏悔的时候,需要对所依境描绘自己的病情——发露自己的恶业,在求解脱道的过程中应该清楚了知自己的病情,祈祷时把自己的痛苦说出来,祈求上师三宝予以救护等等。实际上上师三宝具足殊胜神通,知道众生到底得的是什么病,需要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予以治疗,但我们需要在三宝面前坦诚自己的病情。

然后如同病人信赖医生一样。如果病人对医生心存疑惑,治病的时候就不一定就能够真正地按照医生的嘱咐去治疗,我们也需要信赖上师三宝,才会按照上师三宝所开示的方法去修行。医生是病人的依靠处,上师三宝也是轮回众生的依靠处。

医生会给病人开药,同样上师三宝给我们宣讲解脱的教言,就相当于药。拿到药之后病人要服药,我们听受教言之后也必须修持。有些疾病如果不是很严重,吃几副药,几个月的时间就好了;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吃几年的药才能慢慢痊愈。所以我们在修持教言的时候,因为病很重的缘故,仅仅观修几座,修几次善法,是完全不够的,我们要付出一生乃至多生的时间来修持。如菩萨发下三个无数劫这样很长远的誓愿,依靠这样的誓愿力,只要自己还有烦恼没有对治之前,一直要修持,如同病人在自己的疾病没有治愈之前,需要一直服药一样。

医生还会告诉病人,每天要吃三次药,分别在什么时候吃等等,病人必须遵照医嘱服药,相当于上师、佛陀也会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每天要观修三座或者四座,我们上座观修,就相当于服药。当然不是说修完座上观修,下座之后就不用修行了。病人除了吃药,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医生规定需要忌口,必须注意哪些东西不能吃,否则对服药的效果或者病情不利。同样佛陀也告诉我们,在修法之余要守护戒律,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我们也需要遵守佛陀的教言。该做的事情如观修、放生、念咒、听法都要努力行持,对自己的病情有利;不能做的事情如杀生、偷盗、邪淫等等,违背菩提心,有自私自利的想法就不要做,否则非但没有利益,反而会加重病情。这些方面也和吃药是一样的。

那么医生开了对症的药,自己也相信医生服了药,应当避免的避免了,该做的做到了,病自然会逐渐好起来。我们修法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遇到了殊胜的对境——上师善知识,得到了殊胜的法,我们也依教奉行了,假以时日,内心的烦恼会逐渐减轻,很多痛苦会逐渐消失,从而走向解脱。所以患者之喻和修行佛法是完全可以对应的。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按照诸佛菩萨所说的教言去做?为什么要守持戒律?为什么要避免很多不好的行为?实际上和吃药是一样的。如果作为一个病人,完全不听医生的话,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让你吃药你不吃,不能吃的东西反而去吃,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样做对自己的病情是不利的。因为自己并不是疾病方面的专家,不知道真正应该做什么。所以我们在修习佛法的时候,为什么强调依教奉行,要依止佛陀的教言去行持呢?因为佛陀正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很清楚众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像医生清楚病人一样。所以,医患之间应该建立信任,我们修习佛法时,也应该与传授教言、指导修行的导师、正法、助伴建立信任,这种信任就叫做信心。有了信心我们才会认认真真地按照医生、佛陀开示的教言去做,这样行持下去毫无疑问对我们调伏烦恼绝对是有作用的。

我们就是这样,有时得寻常的疾病如头疼、感冒,有时得比较严重的病,我们就知道:哦,病来了,一方面很害怕,一方面患病之后的确很痛苦,很想马上把病去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有可能变成很严重的疾病,甚至伤及性命,我们都很害怕生命消失,所以会积极去看病,并且非常严谨地遵守医生的嘱咐。然而,一般的疾病即便死亡,也只是今生死亡,下一世不一定继续患同样的病,所以它只是短期的危害。

“何况贪等患,百罪恒缠身”:我们对于寻常的疾病尚且如此认真对待,何况众生得的是更深层的贪嗔痴的烦恼疾病呢?其病根更深,由此所导致的罪业可谓罄竹难书,无量的罪业恒时纠缠着我们的身心,为什么不去依靠一个良医,遵守医生的嘱咐治疗呢?一般的病尚且能够谨遵医嘱,何况这么多烦恼导致的疾病更应该遵守医嘱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精进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内心当中的烦恼太重了,罪业太多了。我们的精进并非已经足够或是过了头,而是我们根本缺乏精进,才会导致罪业不断地发生。因为没有精进,相续中的烦恼才会如此炽盛。我们观察到这一现实情况,的确应该精进。所以我们仔细观察,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很严重的病人,如果还不着急看医生,对自己的病情还是漠不关心,那么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烦恼已经到了非对治不可的时候,现在我们还具有人身,还有时间精力修行,为什么不寻找殊胜的教法呢?寻找到了一定要精进,否则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并不是说一旦失去了人身,就永远失去了修行的机会。而是很长一段时间当中我们再也得不到人身了,因为以恶趣众生的身份很难再具有修行的机缘,虽然善趣稍有快乐,但是这些快乐完全不可靠,轮回就是这么恐怖,以后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生老病死,重复恶趣的痛苦,所以现在是一个修行解脱的好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疾病是可以治疗的,所以应当抓紧时间,赶快依止教言去行持。以上通过患者之喻说明我们应该精进。

下面进一步宣讲

一惑若能毁,赡部一切人,

疗惑诸药方,遍寻若不得。

“一惑若能毁”的“惑”就是指烦恼,不论是一个贪心,还是一个嗔心,都能够毁坏赡部洲的一切人。“一惑若能毁,赡部一切人”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指如果世界上一个人具有很强的嗔心,并且有能力,则可能把赡部洲的一切人全部摧毁。比如一个人拥有足够当量的原子弹,加上嗔心很重,那么有可能赡部洲的一切人都会死在他手上。还有一种解释是:赡部洲的一切人只需要一种烦恼就能够被完全摧毁。每一个人相续中,如果有一个嗔心或贪心,就可以被摧毁。一个人能够被摧毁,一切人也能被摧毁,一种烦恼能够毁坏一切人。如果所有人都具足烦恼的话(当然每个人都具有烦恼),现在如果不对治,通过烦恼造业,再通过这个业堕地狱,相当于这个人就被毁掉了。所以说赡部洲的一切人都能够被烦恼摧毁。我们在两种解释当中,偏向于后者。

第二种解释就是说,一种烦恼能够摧毁一切人。比如说我们自己如果具足强烈的贪心,因贪著财富而去偷盗;因贪著异性犯了邪淫、不净行,通过烦恼让自己累积大罪业。或贪著名声说一个大妄语或上人法妄语,自己明明不是圣者说成是圣者,毁坏了根本戒,因大妄语的罪业堕入地狱,那不是把自己毁了么?每个众生都或多或少具有烦恼,或者贪心重,或者嗔心重,或者嫉妒重,或者傲慢重,而这些烦恼都能够摧毁每一个众生,所以说“一惑若能毁,赡部一切人。”

一个烦恼如果能够摧毁南赡部洲的一切人,那么真正具有智慧的众生就会想:怎样才能远离烦恼,从贪心、嗔心中获得解脱?很多人开始寻找药方。世间人也发展出一套体系,包括世间的道德、法律规范等等,这些体系有时也能发挥一点“治表”的作用,比如法律规定不能杀人,否则会判死刑,贪污了会被关起来,在某种程度遏制了众生的贪欲心或嗔恨心。但是只能遏制并不是从根本上对治,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治本。众生的烦恼仍然真实存在,只是不明显了,所以还是有众生在受到利益驱使时会铤而走险。

有些人觉得世间的方法不够,应该从心灵上去寻找解脱方法,因此出现了许多外道,世界各地的外道都想解脱,觉得烦恼太可怕了,因而开始修禅定、修苦行。有人认为通过修苦行的方式折磨自己的身体,就可以得到解脱,获得涅槃,所以引火烧身或者做其他很多苦行;有人认为修禅定,心进入了某种状态,就能解脱烦恼,外道通过各种方式去寻找解脱之道,解脱烦恼的药方。虽然这些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禅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天,能够在八万四千大劫当中一念不生,安住在不生烦恼的状态中,烦恼被压伏住了,没有贪心、嗔心,是一种很轻安的觉受。但是毕竟只是压伏,就像大石头压草一样,表面上石头把草压住了,但是草的根还在慢慢生长,石头移开之后仍然会复发,甚至从石头下面慢慢长出来。这个情况是绝对会发生的,因为他没有真正找到烦恼的根本,只是体会到了烦恼的存在,但是没有找到烦恼的根本,相当于治病没有找到病灶,怎么能真正从根本上对治疾病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也在治疗,也有药方,但是病根没有找到就不能把病连根拔除,比如吃点头痛药把疼痛压住,虽然疼痛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是疾病还在发展,所以这样的方法是不可靠的。这就相当于世间人和外道都在积极地寻找药方,但是“疗惑诸药方,遍寻若不得。”根本的疗病方法没有找到。

还有些人觉得如果物质丰富了,就能够让自己快乐,不会有痛苦,这也是世间的方法,但是真正从根拔除痛苦的药方是找不到的。为什么找不到呢?因为他们没有了知引发烦恼的根本在哪里,所以就没有办法把烦恼和痛苦全部拔除。

接下来通过对比,了知佛陀的殊胜功德智慧。

医王一切智,拔苦诸圣教,

知已若不行,痴极应呵责。

“医王”就是遍智佛陀。医生可以治疗身体的疾病,而佛陀能够医治身心二病。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很多公案说明佛陀精通一切医药,身体的疾病也能够医治,能够从身体上找到病根,把疾病连根拔除。佛陀出世的时候通过放光、摩顶等方式解除了很多众生身体上的痛苦。但是佛陀最不共的特点是:不仅能医治身体的疾病,而且还能医治众生的烦恼心病。佛陀通过遍智,完全能够通达众生心病的病根,而且了知拔除这种心病病根的方法,同时还给众生宣讲了疗病的药方,众生能够通过这个方法离苦得乐,这就是佛陀最稀有、最不共的功德。

很多众生不知道一切烦恼的根本是我执,是在我执的基础上去寻找灭除烦恼之道,怎么可能成功呢?众生在修道的时候,希求“我”要解脱,甚至为了解脱发展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我”,变相增长了烦恼和无明。佛陀讲了“我”是假立的,这个“我”根本不存在,因此“我执”也不存在,通过“我”不存在而破除“我执”。没有修道的时候,一切烦恼都是围绕“我”为中心而展开:“我”要过得好一点,“我”要害某人……这些想法全都是以“我”为中心。当开始觉得烦恼不好,会引发很多痛苦时,又觉得“我”要解脱,有一个“我”在修道,最后“我”要享受解脱的果,“我”要获得永远的快乐,“我”寂灭了、“我”涅槃了,实际上还是在围绕“我”在进行。为了保持这个“我”而发展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具有五种功德的“我”。根本没有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没有找到病根怎么可能真正把病连根拔除呢?所有的治疗都是在围绕表面进行。

佛陀以一切智照见一切烦恼的根本就是“我执”,佛陀教法最不共之处就是无我的教法,就是让众生知道“我”是假立的,根本不存在。“我”一旦被打破之后,“我执”就被消灭了,没有执“我”的心,也不会为了“我”的享受,“我”的痛苦而去奔波了,不会为了“我”的解脱而有自私自利的心态了,把“我”完全打破,然后救度众生的想法会自然而然产生。从空性的角度讲,“我”根本不存在,在无我的状态当中,才会显现心性的究竟如来藏光明,佛陀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已完全现证一切诸佛的真心。现在佛以大悲心引发,宣讲了“拔苦诸圣教”。圣教是拔苦的,从自利圆满的角度讲,佛陀通过这样的方式,已经遣除了身心的一切痛苦;证悟之后给众生宣讲了如何才能拔苦的圣教:苦、集、灭、道四圣谛,包含了众生如何流转轮回的因果——苦谛和集谛,如何还灭解脱的因果——道谛和灭谛。首先宣讲苦,再宣讲苦的因就是烦恼我执,然后再宣讲如何从中解脱,即宣讲道,通过修道、修无我就可以获得灭谛,灭除苦和集。

我们是有很大福报才能够听闻到佛陀以一切智照见的殊胜拔苦圣教,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一种世间学问。我们想想看,从古至今,多少世间人处于迷惑找不到药方,多少外道为了寻找付出了无数苦行,还是没有找到彻底拔苦的方法。如今我们依靠福报显现,已经学习闻思到了像《入行论》之类的拔苦圣教,能够皈依佛陀,已了知了拔苦的殊胜方法,之后最应该做的就是去实践这些教言。就像我们拼命寻找良医,获得药方之后却不吃药,我们的病还是无法好。同样,现在我们听闻到了能够从轮回中解脱的教授,如果不去实行,对解脱烦恼也没有利益。

“知已若不行,痴极应呵责”:这是最愚痴的行为。旁生的愚痴是由业报所致,被杀的时候也不知道逃跑,世间的众生或外道因为没有接触到圣教,愚痴也情有可原,但是为什么我们作为佛弟子还是最愚痴的呢?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药方,如果去实行就能够解脱,但是我们没有实行,把这个最好的药方放在一边,比旁生还愚痴,非常可惜,错过了解脱的机会。实际上,现在每个人都还有机会,如果把握住这个机会,认认真真地去实践,就可以解脱烦恼。但是就怕什么呢?了知之后不行持,这就白白地丧失了解脱的机缘,这就是愚痴当中最愚痴的行为,所以寂天菩萨也毫不客气地呵责这个对象:愚昧之极!以上通过患者比喻说明,我们应当精进修行对治力,修行善法。

丑二、以险处之喻说明:

若遇寻常险,犹须慎防护,

况堕千由旬,长劫险难处。

此处通过险处的比喻说明我们应当精进。“若遇寻常险,犹须慎防护”:平时如果遇到很平常的危险情况,比如旅游的时候遇到山洪把路冲断了,或者行走在很深的悬崖边上,路又窄又滑,面对这些“寻常险”,我们会非常害怕、非常小心地保护这个身体,采取一切防范措施。我们在城市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谨慎的地方,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过马路,城市中尤其在高峰时段车非常多,此时如果稍不注意很有可能被车撞伤甚至死亡,这也属于一种危险,大家都知道“一停二看三通过”:先停下来不能冒失地往前冲,再观察能不能通过,或者等待红绿灯的指示,第三步才通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是一个危险的环境,为了不受伤,保护生命,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然而,虽然这些情况非常危险,但是此处说是“寻常险”。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危险或许会导致自己受伤,甚至死亡,但是即便是死亡也只是这一世的结束,生命还会延续,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只是一种寻常的危险。对于寻常的危险,我们都需要谨慎防护的话,“况堕千由旬,长劫险难处”,更何况堕到千由旬之下的时间很漫长的险难之处呢?这里的险难之处指的是地狱,如果堕到地狱中,那里充满一切痛苦,而且要在很漫长的时间当中去感受,对于这种危险为什么不谨慎、不防护呢?

上师在讲记中说,此处的“千由旬”只是一种普遍的说法而已,关于地狱有不同的说法,一些经典称从地面往下两万由旬甚至更深的地方是地狱所在,好像有一种实在的环境和公里数可以衡量,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执著外境实有的一类众生——佛陀说有地狱,那么地狱在什么地方呢?给他宣讲实实在在处于某个地方,这一类众生的业力所现,地狱就会出现在那里。但是不是完全如此呢?也不一定。众生根基不同,地狱会显现在不同的地方。有些说法是,在什么地方死亡,就会在这个地方显现地狱。虽然在你的眼前显现的是地狱的境界,但是其他的有情如自己的亲友是没办法看到的,因为地狱属于另一个空间,两层空间互相之间没有什么阻碍的,应该这样理解。还有一些地狱比如说孤独地狱的有情,有的在灶里,有的在门中,还有在笤帚或冰块里面等等。总之,因众生的业力不同,环境处所会有不同的显现,所以“千由旬”虽可以从环境、公里数等方面去计算,是指很深的意思,也有很难出离的意思。

“长劫”是指时间很漫长。比如我们在世间当中,一失足落下了悬崖摔死了,因为时间很短,所受的痛苦有限。然而,“长劫险”是指从死后堕入地狱感受痛苦开始,之后几十万年、几个劫在地狱中感受痛苦,而且地狱痛苦非常强烈的,时间又非常长,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很难忍受的。为了避免自己不堕入这样一种险难之处,难道不需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吗?如前面颂词所讲,过马路这般的寻常险我们都要慎防护,何况说在千由旬下的地狱中感受长劫痛苦的危险,作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来讲,更加应当防护了。可是众生颠倒之处就在于:对于寻常险非常严谨防护,但对于更大的危险却无所谓。但是无所谓的心态是不能解救自己的,只是欺骗自己而已,虽然你现在无所谓,以后真的堕地狱就有所谓了,那就非常痛苦了。如果造了业不忏悔的话,以后肯定会堕入“长劫险难处”,等到真的堕入地狱的时候就会非常痛苦。所以说我们提前学习了颂词,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谨慎防护。那么怎么防护呢?现在依靠现行对治力进行忏悔对治是非常必要的。以上通过险处的比喻说明应该精进。

接下来讲第二个科判“迅速精进”。不但应当精进而且要迅速精进,分三个方面阐述:

子二(迅速精进)分三:一、寿命不可靠;二、受用不可靠;三、亲友不可靠。

“寿命不可靠”:就是说死亡很快就会到来,因为时不我待的缘故,所以我们应该迅速地精进于善法。“受用不可靠”:是指我们现在不能精进的原因是耽著于受用,总觉得自己受用还不足够,刚开始创业,钱还不够多等等,觉得还应该积累更多,但是受用是不可靠的,总有一天会离开自己,所以还是应该迅速精进。“亲友不可靠”:有些人耽著亲友、恋人、家庭、儿孙等等而不肯迅速精进,然而亲友是不可靠的,所以应该迅速精进。

观想无常之后会生起迅速精进之心,实际上迅速精进和无常修法是有关联的,如果把无常这个总的修法修好之后,其他修法自然而然会具足,以前的大德都是这样讲的。从精进修法来讲,应该迅速精进就是说:明年精进和今年精进比较起来,应该选择今年就开始精进;下个月精进和这个月精进,应该选择这个月精进;明天开始精进和今天开始精进,应该选择今天;下午和上午,应该选择上午……因为我们的寿命是不可靠的,所以应该迅速精进。

下面讲第一个道理:

丑一、寿命不可靠: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如果心里认为虽然自己罪业深重,但是可以以后再忏悔,于是安住于这种心态中虚度时日,寂天菩萨说:“此非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我的这一生总有一天会归于穷尽,死期必然会降临。

我们应该多思考这个问题,就会有一种紧迫感,就会有现在就精进的想法。如果不了知死亡很快会到来这一点,或者认为现在不死就可以安逸度日,就会拖延修行的时间。所以从这方面观察,我们一定要精进。前面已经宣讲了需要精进的理由,因为寿命是无常的,死神不可能等待罪业清净之后才降临,很多人就是在想忏悔而没有忏悔的时候死了,还是要随着自己的恶业堕落。所以想到寿命不可靠,死亡一定会很快到来的事实,我们现在就要精进。当然寿命无常已经讲过很多次,现在是配合迅速精进这一点进行思维,如果把寿命无常的道理了知得很清晰,再把它放在修行精进上观察,我们就会对这个颂词有很深的体会。

谁赐我无惧?云何定脱苦?

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

颂词进一步宣讲寿命无常,需要精进的道理。我们应当思维:究竟有谁能赐我无惧呢?怎么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脱离痛苦呢?倘若没有人能赐我无惧,没有人能够保证我顺利脱苦,为什么现在还如此放逸度日呢?

“谁赐我无惧?”:我们平时很放逸,不精进度日,或许相信一些朋友所说的:“不用怕,没事的,死亡还很遥远,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就解脱了。”但是他们能赐予我无惧吗?只是一句空话而已!当时能够麻痹自己,自我安慰,实际上是欺骗自他的一种说法。他根本没有能力赐予你死亡的时候不恐惧,也不可能说你不死你就不死,更不能确保死亡到来时你不会遭受痛苦;或者他根本没有权利说你死亡之后犹如油灯一样,完全就灰飞烟灭了。不是这样的,生命还会延续,只要因缘具足,你的心没有断尽,业没有断尽,一定还会再投生。怎么投生呢?就是跟随业力而定。所以世间朋友的这些语言无法赐予我们无惧。另外,倘若我财产丰厚能赐予无惧吗?真正观察下来,拥有巨大财富的人还是一样悲惨地死亡,所以财富也不能赐予无惧。那么,高高在上的权力能赐予无惧吗?在世的时候拥有权力,能够呼风唤雨,一呼百应,但当死亡来临,拥有权力的人也没有办法指挥死亡不来。同样,拥有名声也没有任何用处。所以真正逐一观察的时候,亲友、财富、权力、青春、无病,都没有办法赐予你无有死亡的畏惧,这就说明死亡无可阻挡,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死亡的到来,所以无人能够赐予你不死的无惧。

“云何定脱苦”:谁能确定你在不修持善法的前提下,能够摆脱死亡的痛苦?没有任何人能够这样保证。生死跟随业因果而转,这是世间的规律,不会随着人的意愿而转移。然而我们的愿望是什么呢?只要我有钱,就没有痛苦;只要我有很多朋友,就不会痛苦,等等。但依靠这些条件都无法摆脱死亡和死后的恐怖,我们又怎么可能有把握说没有死亡的畏惧,不会有死亡的痛苦呢?这只是我们内心的愿望而已,实际上谁也没有办法赐予无畏。

“倘若必死亡”:我们真正这样观察之后,一定会死亡的,倘若死亡一定会到来,痛苦一定会降临,“为何今安逸?”:为什么现在放逸度日?我们需要认真观察是否有放逸度日的理由。实际上,所谓的理由都只是虚妄的分别念,欺惑自己而已,根本找不到一点真实依据。因为死亡会到来,“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跟随我们的只有业力。

进一步分析:业力主要分为两种——善业和恶业。如果带走的是恶业,当然就是堕入地狱等恶道感受痛苦;如果带走的是善业,能够让我们获得安乐和解脱。既然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放弃,同时,善业对我们有利,恶业对我们无利,那么应当如何抉择呢?现在答案就非常清楚了,当下就要忏悔罪业,精进修持善法。

我们依靠世间分别念,财富、地位、名声等是没有办法摆脱痛苦的,死亡一定会降临,所以应当迅速精进。

本课就到这里。


思考题

263、请通过比喻说明,我们想解脱轮回必须要依靠上师和佛陀的教言精进修持。

答:比如世间人生病后,会立刻去寻求医治。为了摆脱疾病痛苦,他会老老实实地遵照医生的吩咐,吃药、打针、戒除影响医疗的饮食、行为等等,丝毫不敢违犯;同样的道理,我们凡夫无始以来沉溺于轮回的泥坑中,相续中充斥着贪心、嗔心、痴心、傲慢、嫉妒等成千上万的烦恼病,这些病与普通的病不同,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都在害我们,如果没有以佛法来治疗,它一定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将我们不断投入到轮回的火坑中。既然我们平时有一点小病,都要马上到医院看医生,那无始以来罹患了这么严重的烦恼病,为什么不依靠大医王佛陀的教言来对症下药呢?

264、烦恼疾病与普通的疾病有什么不一样?

答:普通的病只能危害一部分人,而且只能短时间的伤害,无法生生世世作危害;而贪嗔等任何一种烦恼,对每一个众生在久远之间都有巨大损害,谁即使只患上一种,便从根本上摧毁了安乐。

265、我们是否能够依靠自学来治愈相续中的烦恼疾病?

答:这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佛法高深莫测,凡夫人再怎么聪明、再怎么有智慧,也难以真正通晓它的甚深意义,佛在经中言:“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如果没有善知识的讲解,纵然你的世间学问再高,也很难通达佛教的深奥之义。

266、学习佛法时为什么不能有傲慢心?

答:因为“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泉水”, 如果有了傲慢,根本不可能生起真正的道智。《现观庄严论》中说:天人由于傲慢的缘故,菩萨的道智在他们相续中无法生起,于是佛陀身体发光,令天人因福报而现前的身光隐没、黯淡,以此来消除他们的傲慢,然后才为其宣讲般若法门。

267、精通三藏是否就意味着修行很好?请以公案说明,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一定。以前佛陀身边有个善星比丘,他当佛陀的侍者已经有二十年了,获得了一禅的境界,并能将三藏十二部倒背如流,但后来的结果却因为自己相续中蔓延邪见,转生到舍卫城的一个粪坑中,成为具足诸多丑相的饿鬼。

268、为什么说一种烦恼就可以摧毁南赡部洲的一切人?

答:贪嗔烦恼疾破坏力极大,任何人只要患上其中一种,现世不得安乐,来世堕入地狱。南赡部洲的一切人如果生起“嗔”这一种烦恼,依靠此嗔心造作恶业,那整个南赡部洲之人今生来世的安乐都被摧毁无余了。

269、我们为什么要对佛陀产生信心?你平时是怎样行持的?

答:因为佛陀传下来的教言能治愈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若想摆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除了佛陀的教言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270、有些人认为佛陀只能治疗心里的疾病,身体上的疾病只有医生才能治,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佛陀在世时,耆婆医师自认为医术特别高明,有一次对佛陀说:“医治众生内心的疾病,您的教法甘露是举世无双,但治疗众生身体的疾病,我耆婆应该是世间第一。”佛陀为了摧毁他的傲慢,遂将他带到一个雪山上找了很多草药,并将每种草药的来源、功效、药性、治病方法讲得清清楚楚,而耆婆医师对这些草药,有些根本不认识,有些只知其名称而不知作用……。经过这件事情后,他完全消除了傲慢,心悦诚服地认为佛陀不仅是烦恼病的医王,在治疗身体疾病方面,自己也是望尘莫及。

271、在不同的经论中,对地狱的描述各不相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众生根识前所显外境,并非存有坚固实质,只是自己业力之幻现。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不同业力众生,一水可显现铁汁、脓、甘露等不同境相,因此针对不同根基意乐之众生,各经论随顺众生业力对同一境有不同说法。《入中论》中说“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因此,不同业力众生,对同一境有不同印象、感受。

272、请通过比喻来说明,我们对罪业烦恼一定要小心翼翼?

答:比如遇到平平常常、微不足道的险处,人们也是为了避免堕落其中而小心翼翼,万分谨慎,那么对堕入极度痛苦、长久不得解脱、深达千由旬的恶趣深渊,更需要谨小慎微就不言而喻了。

273、有些人想:“算命的说我能活到八十岁,所以我今天肯定不会死。”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其实谁也没有“今天不死”的理由。人寿皆由业力感召,善恶业成份不断变化,寿命也不停变化,而算命先生无法测准业力变化。大家都知道袁了凡居士,他的一生充分说明了这点。算命先生的卜算难以成立“现在我们不会死亡”这种观点,其它理由也无法找到。所以,谁也不敢保证今天不死。

274、“知道自己会死又怎么样呢?反正要死的话也逃不掉”,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你应该问问自己:如果当下死去,有没有面对死神无惧的把握,自己是否一定可以从轮回恶趣中解脱呢?从因果不虚方面详细观察,自己一生中造的恶业,是否已忏净了?如果没有忏净,用不着有神通者观察,必堕轮回苦海无疑。

翻开《百业经》,看看一切智智者宣讲的公案,定会对罪业生起大怖畏,对自己解脱之把握也会去慎重考虑。明白了这些道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再去懈怠、放逸,而不去精进修法对治,解脱必将来临之大怖畏呢?

275、修行人的两大事情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答:要么为众生做事情,要么自己好好地修持,这是修行人的两大事情。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云:“智者或为人讲经,或者静处自修行,如同宝石或顶饰,或者住留海岛中。”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