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讲《圣大解脱经》,此经功德确实很大。因为历史的原因或是可能在这方面没有人宣说,以种种因缘,现在好多佛教徒对这部经典了解不深。所以通过这次解说,希望以后许多人真正能明白《圣大解脱经》具有不可思议的这些功德。不仅我们了解它的殊胜功德,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当中,尽量的用上《圣大解脱经》。尤其当遇到一些亲朋好友死亡的情况,有些人虽然想对亡者做一些善事,却不知什么样的行为对亡者有利益,很多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我们建议以后按照藏地的,像汉地以前也有这种传统,就是在亡者四十九天内,每天都是给他诵一遍《圣大解脱经》。在座的各位,以后离开世间的时候,也有人给你诵《圣大解脱经》,或者《三十五佛忏悔文》、《普贤行愿品》,这是非常好的。《圣大解脱经》虽然内容可能比较多一点,但是对亡者非常有必要在四十九天内每天都诵一遍。就这一点,自己也应该发这个愿,下这个决心。
我们虽然有助念仪轨、往生仪轨,汉地也会念《心经》《地藏经》,但更重要的是对亡人念诵,要么是集体念诵,要么是个人念。比如说你的父母死了,你的兄弟姐妹死了,或者是你最好的朋友死了,可能我们对他怎么样思念,怎么样这祝福,他不一定得的到。现在我们习惯性的烧纸钱的一些行为,但这个到底对亡人有没有利益很难说。但用《圣大解脱经》来超度的话,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人,在家人也可以,出家人也可以,一心一意念诵的话,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四十九天实在没办法话,那么第一个七天,两个七天,三个七天都可以念诵。实在没有时间,在开始的七天当中,就每天诵《圣大解脱经》,这点我觉得很重要。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藏地确实也用《圣大解脱经》做转经轮。不知道我以前是否说过,我这个转经轮大概用了二十来年,原来是我们寺院里面帝察活佛的,他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在86年的时候,他给学院传过《大藏经》的传承,后来在寺院里面也传过两次《大藏经》。每一次传授的时候,都需要4-6个月的时间,但是每天都特别特别的精进。虽然当时的政策还没有开放,但他修行一直是没有放弃过。
当时他在炉霍县城的附近一个叫做支塔沟的地方,白天和喇嘛去农村干活,晚上就天天转这个转经轮。圆寂之后,我想办法将转经轮得到。他圆寂已有23年了,在他圆寂两年左右我得到了这个转经轮。
因为我以前还没出家的时候,有时候去拜见他,见他经常用这个转经轮,那个时候政策稍微有点开放了,尤其是80年,就在那个时候,我就看上了这个转经轮(众笑)。我可能在课堂上用的时间不长,但以前在自己家里有时间就会转。有一次慈诚罗珠堪布说我:“你现在已经变成老年人一样的。”(众笑)我说:“拿这个转经轮难道是真的老年人吗?”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按照藏地的传统,老年人使用《圣大解脱经》转经轮的比较多一点,而20年前的时候,我是比较年轻的,现在我用的话可能更加适合。在课堂上应该用了十多年了,大家可能也记着。
这个转经轮上面还有一个观音心咒的小的转经轮,也算是这一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尽量地在用这个转经轮。此外,我也想有时间就念诵、祈祷《圣大解脱经》里所讲到的诸佛菩萨,至少死亡以后不堕三恶趣。这方面应该自己有把握的。所以希望以后我们也会如此做。但现在也不要到处做这个做那个,没有必要。该做(转经轮)的时候会给大家可以提供的。不然的话,现在有很多的要做这个做那个。尤其是有些人做转经轮、供斋等各种情况,最后自己也去宣传,同时别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议论,这些都没有必要。如果以后我们要做(转经轮)的话,可能会做的比较精致的,不一定这么大。
《圣大解脱经》以前的版本,全是用木刻版的比较多,以后要用的话,我们也可以给大家提供。但现在所用的藏文版和汉文版,有时候要做比较细致的校对。当然藏文版不需要校对,就像之前所讲到,前译的译注风格非常严格。整个《大藏经》的翻译,在人类历史上,藏地前译派的翻译风格最严格,在目前我们后代看来,也是非常清楚的。因此藏文应该不需要改动任何字,但汉文版需要对照藏文和敦煌本,有些地方需要添补,也可以在这方面想办法。
前面已经讲到是三万六千的菩萨的功德和境界,今天继续讲这些菩萨的功德。
无碍智慧。善知众生。往来所趣。
菩萨们用无碍的智慧完全知道,而我们现在的智慧是有阻碍的,可能知道这个不知道那个。但菩萨的这种智慧是无有任何障碍的智慧,善巧了知众生的相续、众生的前世后世,包括现在所感受的痛苦和快乐等等,一切的一切。还有他也知道这些众生在轮回当中的来来往往的整个情况。比如有些众生可能地狱当中直接转生到饿鬼,然后旁生,再来到人间;有些众生从天界当中来到人间;人间的这些众生将来有些是堕三恶道的,有些去三善趣,有些可能获得了涅槃等等。
所以菩萨完全了知众生的整个生死过程,可是凡夫人确实不知道。比如我们不知道今天课堂上的这些人以前是从哪里来的,以后将去往哪里,此外这个人的习气、爱好,所有的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不知道。正因为如此,当痛苦的时候,就会自己抱怨“我为什么这么苦啊”;当快乐的时候,则会“我为什么是今天这么快乐啊”,短暂的时间中苦乐的这种情绪,我们完全不知道。
而菩萨则能现量了知。非菩萨的一些智者则不是现量了知,而是比量了知,比如这人的情绪很糟糕,要么是即生当中得了病,要么是前世的一些余留习气在身上;这个人弘法利生的事业非常广大,通过比量得知他前生今世的整个过程。所以菩萨完全知道众生流转的情况。
具诸三昧。近无等等。
菩萨具足三摩定,就是禅定。“无等等”是佛陀,或者是跟佛陀的这种禅定--三摩定,基本上是相同的。
《维摩诘经》当中也是讲“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就是“得佛自在智慧”,菩萨的这种等持实际上与佛自在的智慧几乎是相等的。
久种善根。得佛自在智慧。
菩萨不是短暂的种植善根,不是一生一世,也不是像声闻缘觉那样,七个劫或者说一百劫种值善根,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好多阿僧祇劫,无数的劫中种植善根。因为菩萨的一些无碍智慧确实不是短短的时间当中来积累的,比如说某个菩萨对整个善法的了知也好,或者积累善法方面,是很多世的积累。
所以,我们有时候遇到一些菩萨,平常也是说,“他就是菩萨,他就是佛,我们怎么能比得上,我这个具有一切束缚的凡夫众生,相续业力深重,和菩萨是没法比的。根本没办法相比的。”他基本上得到佛的自在的智慧,是对一切所知、一切万法通晓无碍的这种自在的智慧。菩萨会具足这些功德。
具足十力。四无所畏。
平时我们所讲到的佛陀的这些功德或者智慧到底是什么样?即具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
很多的大乘经经论中宣说的都比较多,比如弥勒五论、《智者入门》等等,都讲得比较多一点。有一个汉地翻译的《大乘义章》中也引用了很多《楞伽经》《涅槃经》《大智度论》中佛的功德的内容。
《大智度论》中“十力”与《入中论》中的“十力”稍微有点差别。《大智度论》中的“十力”分别为:坚固力,意为智慧很坚固;大慈力;大悲力;精进力;禅定力;智慧力以及不厌力,不厌力意为没有厌倦的这种力量;无生忍力即得到无生法忍。此外还有解脱力和无碍智力等等。
“四无畏”,我们平时的在宣讲断证功德方面会讲“四无畏”。但是按照《大智度论》的观点来讲,“闻持无力”即闻持无畏,听闻受持没有畏惧。“解脱无畏”,断除障碍、解脱方面没有任何的畏惧。“处众无畏”,处在大众中不害怕。比如讲考或背考的时候不会发抖。有些人手里拿着法本的时候一直发抖。但得了四无畏的人不可能如此。还有“答难无畏”,回答难题不会有畏惧。有些人不敢接受别人的提问,于是就说“不能问,不能问。”有些人一提问以后就生气了:“你们是不是刁难我?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其实如果能回答,最好不要生气。当然,不排除其中会有一些刁难的提问,但应该看的出来。
有些经文当中也讲到,不应该回答的有几种情形?一种是明知故问的,则没有必要给他回答;有一种是明明没有疑问,但装着有疑问;有些是故意想刁难,故而提问。面对这些,你不回答就行,或者用反问、诘问的方式对应,这样稍微会好点。当然有些确实是有疑惑的,则应该回答。当然这种时候,一般人可能都会比较紧张。有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也如此,不回答也不行,回答的话要看到底是什么问题。讲一堂课是比较容易的,提前可以准备让大家能听懂的内容,不懂的内容可以跳过。但当别人提问题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听听得清清楚楚,若此时没有给他回答的话,大家都会看出来:“哦,这个人肯定要么是不敢回答,要么是不会回答,要么是不想回答。”虽然问问题也是一种挑战,但确实可以通过提问打开智慧,或者一个人所提的问题代表了很多人的问题,这也是很重要的。
以前我们课后会经常安排一些时间进行提问,但这几年提问没有,讲考也没有。今年提问和讲考都因为疫情的原因,而取消,以后看疫情的好转再决定。(众笑)
这里所讲的四无畏,即不用害怕。
十八不共法。
十八不共法的内容在《大乘义章》中不易懂。按照之前《大乘经庄严论》的内容,行为所摄有六种,证悟所摄有六种,智慧所摄、事业所摄各有三种。如是对应身口意,就有十八种佛与声闻缘觉不共的特点。对菩萨而言,此处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也有部分相应的功德。
通达善趣门。关闭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即为无数的众生打开善趣的门或者进入解脱之门、三善趣之门。
关闭诸恶道,即关闭三恶趣的门。最主要的原因是行持善法和行持恶法的差别。对于善和恶,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善”;自己不想做的,就是“恶”,确实有此种差别。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是懂的,但实际上不懂,这样的话比较可怜。善和恶并不是你想善就善,你想恶就恶,不是这样的。应该如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所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凡是贪嗔痴及其所引发所产生的业,全部都是不善业。不管做什么事情,有些是贪嗔痴,有些是贪嗔痴所引发的,贪嗔痴所引发的不一定是贪嗔痴本身。比如有些行为是贪心引发的,一些是嗔心引发的行为,还有些是痴心引发的。所以,现在很多人所谓的痴心就是一种盲目、不知取舍的愚者的行为。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做贪嗔痴,这是件很可悲的事情。我想若不懂佛教因果取舍的,有些从来没有学过佛的人,我觉得是情有可原理、可理解的,但是已经学了佛很长时间,皈依了很长时间的人,还不懂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的话,这就是比较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要懂得善和恶的差别。
等视众生。如视一子。
平等的将所有的众生看成跟自己的独生子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你对众生特别慈爱的话,那众生也会对你很好的,如你对众生像父亲对孩子一样的话,那么众生也对你“敬之如父”。《诸法集要经》当中也说过:“常乐行慈忍,不害诸有情。得一切众生,敬之如其父。”如果我们长期安忍(安忍有时候是很难的,尤其是众生的一些邪行),长期慈悲,能得到众生如对自己父君那般的恭敬,这样就说明我们对众生就如独生子般一视同仁,一直这样的爱护。
真正的行为中,我们虽然发了菩提心,但有时候可能没有一点差距全是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来维护和爱护,也不是那么容易。但按照大乘经论的观点,应该要这样做。
而生五道。示现其身。
菩萨会特意转生到六趣或者五趣当中,即把天道和阿修罗道归为一趣,在此六道或五道轮回中,菩萨实际上是依靠愿力来示现,根据每种众生的身相不同,就顺应或者相应他们(众生)的身相出现。比如在地狱中以地狱众生的形象出现,在饿鬼中以饿鬼、旁生中以旁生的形象、人类中则以人的形象出现,包括在人类当中,国王中以国王相应的人相,或者在屠夫当中以屠夫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欲度众生。作大医王。
因为菩萨想度化无量的众生,因此在将来成佛时,就会变作大医王。其实在还未成佛时,菩萨也是个了不起的大医王。
处于生死。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永离生死。
菩萨经常处在生死轮回的历狱中,但是他不会被烦恼所染污,会经常善巧地治疗众生心灵和身体上的各种各样的疾病。
所以菩萨在人世间当中可能会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来度化众生,比如会以医生、护士;有些可能以一般世间人的方式来治疗众生心理的疾病。
现在时代当中,心理疾病是非常严重的。前几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患有精神疾病大概有十亿多人。就以我们七十亿的人口来算,七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患有精神疾病;每40秒当中就有一个人自杀。
所以,现在人类精神上的这种疾病是非常严重的。这一点我们在座的人不能认为“肯定不是我!”“我肯定不包括在上述的人中”,不能这样想!也许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很健康的。但是如果去医院检查也好,或咨询心理医生,可能会检查出问题。看心病的心理医生在外国较多,检查身体的医生也比较多。因为人是身心组合而成的,当身体不健康时候,可以通过彩超、CT检查出哪里有良性、恶性的肿瘤等等。但如果心理有良性、恶性的疾病,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尤其是现在医学科技科学方面的这些仪器,根本无法检测出我们心理的状况。前一段时间我也跟大家讲了,现在有很多的抑郁症、自闭症,还有强迫症等等。还有一个病叫做躁郁症,也是比较可怕的。我们当中肯定不会有的,但是也不好说。(众笑)
自己可以观察自己的相续,一般心理疾病当中一个是抑郁症,一个是躁郁症。躁郁症就是自己经常莫名其妙地会出现一种情绪,比较好的时候是特别积极、阳光的,心里也特别充满活力。但如果发病的时候,想象力就会非常丰富,天马行空,什么都会想出来,会做出许多平日里不会做的、不可思议的行为。
一般抑郁和狂躁会在两种不同的情绪进行切换。抑郁基本上比较内向,谁都不想接触,或者自己总是想自杀,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而狂躁则不同,虽然也可能会想自杀,但更重要的是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的痛苦。比如认为这个世界特别的丑陋,认为自己跟某种有关系的人特别坏,坏到极点,甚至杀他都没有什么问题。当遇到特别小的事情时,在他的境界当中则是非常大的事情,不断地将之扩大。但自己的这种情绪自己都不知道。
现在很多人可能认为自己是躁郁症,但对我来讲不可能,我的心态、情绪是非常正常的。躁郁症者往往对自己充满信心,甚至自己做错的非常多的、过分的行为,他当场根本发现不了,过后也没有后悔,还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这种疾病现在的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还有心理咨询。
当然这些也许有利,有些不一定有利。但最重要的是,现在很多人认为可以通过运动、磕大头、念咒语进行治疗。我们以前也讲过念不动佛的咒语、莲花生大士的心咒,这些是很重要的。按照莲花生大士传记中的记载,在末法时代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各种各样的的疾病,这种疾病直接伤害众生的情绪。如果念莲师心咒或者是自己磕大头的话,确实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是依靠念咒语和其他的外力帮助。
此外,平时通过禅修让心静下来,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还有通过无我的智慧,即观空性,也是很好的办法。更重要的是祈祷本尊和祈祷莲花生大士、护法神,以此自己的相续会比较平静。自己对自己也不要有恐慌。现在和以往不同的是,原本很多人病情并不严重,但当说出这些症状时,则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症状。包括有些发心人员、法师,会不会是真正的狂躁症不敢说,但是稍微有一点接近症状。比如今天这个人特别阳光、特别好,但明天就莫名其妙对周围的人带来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哭也好,闹也好,甚至身边的人怎么样哄都无济于事。但有时候不用哄自己就好了。大家都接受不了,不知道他今天是不是……大家很害怕,当他发作的时候,大家又不敢说,“嗯”就只是指一下,“嗯嗯”意思就是“他又发了”。(示范动作)
我觉得男众当中这种情况少一点,但是女众当中确实也不敢说多,只是偶尔觉得有些可能真的有。这个时候也不用害怕,现在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
在2007年,有一个电视纪录片《史蒂文·躁郁症患者的秘密生活》,后来获得了国际艾美奖最佳纪录片,该片讲述了躁郁症的过程,包括社会对他的歧视,他自己心里痛苦是如何面对的。
其实人情绪上的这些烦恼应该不可怕的,佛经、论典当中也有记载。众生的这种相续和烦恼经常需要调整。自己要知道情绪上的切换,比如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心态所导致的一些问题,慢慢慢慢自己调整,调整以后一定会恢复正常的。很多人的这种心理的疾病如同身体的疾病。就我个人而言,身体的疾病比较多,心理的疾病倒没有得过。以前有一段时间我得过强直性脊柱炎,需要天天按摩。有位圆胜师父发心每天下午为我按摩,坚持了三四年,后来我就慢慢康复了,如今圆胜师在工地发心。所以身体上的有些疾病是阶段性的,不是很严重的话,不会死的。
心理的疾病也是一种阶段性的。因为众生的业力各种各样,有时是阶段性的,不会长期的,这个时候自己也要祈祷上师。尤其是现在有一种叫做双重人格或者多重人格。九十年代的时候,当时有一个美国人,他的身上有二十几个人的性格,有时是英国人的性格,有时是英国人的,有时是其他国家的,而且这些人格的年龄、生活方式、肤色、体重,完全是不相同,他们每天不断的切换,今天我就变成英国人了,明天是美国人,后天变成一位男士,或者是女士。此人在全世界很出名的,因为这个原因,被写成小说、拍成电影电视等等。这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案例。
以佛教的观点而言,他的身体当中比较适应的进入了不同的中阴的众生,在还没有结生的时候,这些中阴身在他的身上有各种不同表演。现在藏地有个别的人会有这种情况,一会儿变成女性,就完全以女性的方式生活;过一会儿变成男性,虽然他的身体没有怎么变,但心态、声音、整个爱好、状态,全部截然不同了,有这种情况。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心态有时候会有变化的。当他人有变化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人不要指指点点,“这个人太坏了”。其实很多人自己并不想特别坏,但由于烦恼的束缚、业力的控制,有时候会阶段性的产生一些烦恼。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正常。所以我们不管是遇到身病的人,还是遇到有心病的人,都应该以慈悲心来维护、尽量地去理解,到一定的时候每个人自己会找出最正确的路。
佛和菩萨确实知道众生的心态、身体上各种各样的疾病,也会对症下药。这里说是“应病与药”,就是“令得服行,永离生死”。这些菩萨因为对不同的众生会对症下药,这些众生服用以后,暂时的身体和心灵的苦恼会慢慢解除,最后永远离开生老死病的这种波涛汹涌澎湃的轮回苦海。
其有闻者,无不解脱。
菩萨的名号,无论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他们的圣号谁要是听到,都无有不解脱的。所以我们听到了地藏菩萨的名号,听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听到了大势至菩萨的名号,表面上看起来意义不大,就像听到一个世界名人的名字一般,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说,爱因斯坦的名称跟文殊菩萨的名称一样的。但爱因斯坦虽然是一个科学家,他对人类社会现在来讲还是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他不一定在多生累劫当中积累资粮,对众生如此的有利。如果是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的名号,从长远来看,会在我们的自相续当中种下不共的善根。所以闻佛名号有许多的功德。
当然唯有佛教徒能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其他的世间人要眼见为实,只有眼睛看到的才被承认,如果看不到的话他不一定承认。但是这种逻辑实际上是靠不住的,因为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在整个万事万物当中是非常鲜少的。世间的天文、地理,空间,这些都没有办法被肉眼看到、被耳朵听到,更何况是我们的心灵、无始以来轮回的流转过程、将来不断漂泊的这种状况。所以我们应该用非常细致的智慧去判断、去分析。
具足如是,无量功德。
菩萨要具足如是的无量无边的功德。
昔曾供养过去无量诸佛。
“昔”没有也可以,现在有些小说里面经常说“昔曾”,但原文中是“曾供养”。这些菩萨曾经供养什么呢?即已经供养过无量无边的佛陀。
明见佛性,知如来常。
按照《宝性论》所讲,这种自己的佛性已经明见了,明心见性了。同时他们已经了知如来藏在每一个众生的相续当中,从凡夫位一直到成佛位之间都是如如不动的,以前是如何,后来也是如何而存在的。
常说众生等,尽有佛性。
“等”也可以不用,我这里的这些不是随便改的,都是按敦煌和藏文版对照的。两个版本对照以后,会弄出最可靠的一个版本。
“常说”,自己具足如来藏的道理经常为众生宣说。宣说什么呢?宣说每一个众生具有佛性如来藏的道理。如《涅槃经》当中所讲的佛性不可思议,佛法、僧宝不可思议,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也能了知,也是不可思议,讲了几种不可思议。我们相续当中有佛性确实是凡夫人没办法所想的。这些道理佛陀在最后《大涅槃经》当中讲的非常清楚。我们学过部分的《宝性论》,以后如果没有死的话,以前发愿过的这些经典一定会讲完的,还包括《楞严经》《论语》。
以上内容,讲了这些菩萨的功德。
下面具体介绍哪些菩萨呢?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首先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的功德在《八大菩萨传》当中也有宣说。其最主要的功德是让三世诸佛发心,包括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心地观经》中说道:“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他是三世诸佛的佛母,可以引导诸佛发心。“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十方如来最初的发心,是依靠菩萨的教化力。文殊菩萨摩诃萨的这种功德、力量确实也是不可思议的。
大家都知道文殊菩萨所在的地方是五台山,四大名山在佛经上里有授记,五台山是最重要的。当然其他也有不同的历史介绍,包括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还有观音菩萨。但在佛经里面中有记载的主要是五台山。
以前我们去五台山的时候,经常引用《华严经》的教证:“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被《支那佛教史》所引用。有一个藏族人将其译成藏文,也被我引用在《五台山志》当中。文殊菩萨确实功德非常大,如果有机缘还要去五台山。我本来想在2017年的时候已经圆满了三十年教龄,打算在清凉山念《普贤行愿品》,结果有个老和尚就是不让我念完。后来看,那个缘起可能会好的,以后还要去。本来想好好地回向以后就开始好好地修行,但可能这种缘起还要延续下去。所以有时候也该去看看那些老和尚们怎么样了。
定光菩萨摩诃萨。
后面这些“摩诃萨”三个字在藏文版本和敦煌本当中都没有。以后没有的话也可以,就只有文殊菩萨后面有“摩诃萨”三个字,其他都名为“菩萨”。《维摩诘经》当中也只讲“菩萨”,中间的都没有“摩诃萨”三个字。此处大概有九个菩萨都在《维摩诘经》中出现过。
首先是定光菩萨。有些菩萨不太认识,下面还介绍很多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很多佛都不认识,还有很多菩萨也不太认识,所以我们到时讲的时候,就只念他们的名号。但比如说定光菩萨、龙树菩萨这些菩萨和佛,还有声闻阿罗汉的名称,以及非常著名的高僧大德的名称,以后很有必要做佛教诸佛菩萨名号的词典,上面可以有英文、藏文、汉文。因为当我们需要查找的时候,往往很难找出真正的名称对照。比如舍利子、阿难、目犍连、富楼那,这些都是比较出名的,但不是那么著名的诸佛菩萨的名字,我们也要做佛菩萨的名号。以后懂藏文的、懂汉文的,都要在这方面要下功夫。
我看到英文的有些名称,要么是根据梵文所翻译的,要么根据藏文所翻译的,但有些也可以根据它的意思做翻译。所以现在一方面要做词典,词典还是很重要的,作为佛教徒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目前觉姆边在做五部大论的词典,比如中观的词典,她们只能做藏语版,但我们以后很有必要做藏语和汉语版本,要做的话工程量会比较大,不是那么简单的。
今天我看了下正在做密宗词典的编辑师,很多做的地方现在可能还不行。比如说“解脱之见”“空性之见”,每一个解释都是一段长长的句子,这个不叫字典。划分的时候,词句没有划分得很好。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只能这么找。其实我们去年就开始编写了,但中间因为疫情和各种原因,暂时停了一下。
今天也和在座的,包括发心道友讲一下,因为单独给发心道友开会的时间没有。有一些发心人员做事只有个开头但没有结尾,这样不好。
以后我们要做的几件事情:首先是已经翻译出来的论典、经典里面可以找出词。其次现在《大藏经》当中,比如《密集金刚》,或者说事续和行续里面,将《大藏经》汉文版与藏文版进行对照,在此过程中,将里面的词找出来。不要找长长的句子,比如学编造字典的时候,要么找出名词,要么找出形容词,要么找出动词,要么找副词。
当初我学语文的时候,实词和虚词的差别是到了甘孜才学的,好像我的笔记本还有。虚词的部分,你们就不能找。我看到的“解脱之见”,“之见”的“之”就是虚词,所以一定要会切断。先把名词的部分放出来,再放动词的地方,最后进行合成。字典的类型,他们有些是语文字典,有些是百科字典,还有些是专科字典。如果用的是密宗的专科字典,一定要按逻辑和规律来编写。若不懂规则,光是将所有的词句都放一起,那么这个字典的质量肯定不好。
一个文化要存在的话,一个是词典,词典学很重要的;还有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传播,这个很重要的。所有我们以后包括有些发心人员,刚开始学藏文字母,离编词典的距离还有点远。到底是把“嘎”切掉,还是把“咔”切?(上师笑)发心还是可以的。
词典学是国际上很深奥的一种知识,如果这个知识的基本道理不懂的话,编词典就不那么容易。以后我们要从各方面研究。现在《大藏经》当中很容易搜索,大藏经里面的很多内容,在藏文当中叫续部,在汉文诸如《大灌顶经》或者《金刚顶经》都是续部,那么将藏文和汉文进行对照的话,就能找出比较适合的一部分,然后自己在电脑上处理。现在的条件跟以往不同,应该是很容易的。
懂藏语或者是懂多种语言的人,你们参与也是很好的。但参与的话就一定要做点实事,不能光挂名,像名义会长或顾问太多了也没有用的。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众笑)
龙树菩萨摩诃萨。
此处的龙树菩萨应该是当时佛陀在世时的龙树菩萨,与日后弘扬中观的龙树菩萨有差别。佛陀授记的是日后的龙树菩萨。
以前学中观的时候我们先学习的就是日后龙猛菩萨(龙猛菩萨即龙树菩萨)的授记,曾经我查过,最早的时候,南北朝的菩提流支所翻译的《入楞严经》中说道:“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此处翻译龙树菩提授记的菩提流支是南北朝时候的菩提流支,不是唐朝的菩提流志,唐朝的菩提流志应该翻译的是《宝积经》。南北朝的菩提流支翻译的是《宝性论》,年代比较早,距离现在应该有1500多年左右。
当时昙鸾大师在五台山出家,在造《集积经》的注释的时候,生了非常严重的病。当时他想获得长寿,最后依止了一位道教的师父,自己认为已经获得了长生不老。有一次遇到了菩提流支,在其面前炫耀:“我们道教有长生不老的法,你们有没有?”菩提流支当时把《观经》和《往生论》交给他说道:“你只是暂时得一个长生,实际上真正的长生不老只有佛教中有。”并为他讲了一些的净土法门。后来昙鸾大师被他所吸引,就开始造《往生论》的注释,开始弘扬《观经》。后来在他的境相当中见到了印度的一个僧人,这个僧人说:“我是龙猛菩萨,你将来会往生极乐世界。”后来昙鸾大师往生的时候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瑞相,确实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后来的皇帝给他立了碑,《观经》和《往生论》的注释在汉地着重得以弘扬。
我觉得那个皇帝可能是梁武帝。因为梁武帝在那个时候推广素食、戒杀放生,是非常了不起的大菩萨。为什么呢?一般来讲我们看历史的话,世间当中的很多的国王和皇帝,存活的时候他的精神弘扬的比较不错,一旦他离开以后,基本上执行他命令的就很少很少。但是,距离梁武帝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有1500多年,但汉地不管是寺院还是在出家、佛教团体当中,一直是以素食为主。这个精神直到今天为止还能维持,确实是不可思议。如果没有一个大菩萨的发愿力,虽然在他活着的当时可能全国上下都会以素食为主,但之后就不一定了。所以有时候看来,这些高僧大德、大成就者的这种精神的传播,一直是延延不续,非常不可思议的。
龙猛菩萨在汉地净土法门方面的因缘是比较殊胜的。在藏地,则是中观的思想传播的比较多。不管怎么样,大家都知道他是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最后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确实在汉地弘扬的很不错,到现在为止也是如此。我觉得当时善导大师在汉地应该属于净土第一祖,若将龙猛菩萨视为第一祖的话,则他是第二祖。善导大师处于唐朝时代,当时西安的人不太多,但是他提倡素食,全部人都吃素,导致屠夫的生意不好做。有一次,屠夫提着刀冲到善导大师那里去拼命,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一些极乐世界的景象,于是放下屠刀,往生净土。也有这样的公案。
所以善导大师真的很了不起,《观经》的道理他解释的很好的,《观经》后面九品往生的内容,善导大师有其特别观点,他认为九品往生中三个上品往生是大乘凡夫人;中品,即中上、中中、中下,中品三生认为是声闻乘的凡夫人;下品的三个往生实际上他认为是罪业深重的凡夫人。其实这九品往生都是凡夫人可以往生的。这一点大家通过《观经》的学习,都要有这种信心:我们都有希望往生,不管是小乘也好、大乘也好,或者是业力深重的,应该都包括在内,所以我们都要有这种希望。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这些菩萨我这里就不说了,大家也应该认识的。观世音菩萨大家也都清楚。
药王菩萨摩诃萨。药上菩萨摩诃萨。
以前专门有一个经,叫做《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听到这两位菩萨的名号,会遣除一切疾病,不堕恶趣,也是功德非常大的。
普贤菩萨摩诃萨。法自在王菩萨摩诃萨。师子吼菩萨摩诃萨。
师子吼菩萨在《涅槃经》当中专门有一品《师子吼菩萨请问经》。
陀罗尼菩萨摩诃萨。宝藏菩萨摩诃萨。常精进菩萨摩诃萨。
常精进菩萨为了利益自他,常常精进,不是只有今天很精进,而是特别精进,晚上也不睡觉。
有些人刚刚出家、刚刚学佛的时候特别精进,但是晚上特别精进,白天就一直睡觉、打瞌睡。(众笑)法师讲课的时候开始做梦,美梦做完了也下课了。
不休息菩萨摩诃萨。
不休息菩萨,一直不休息,天天比较辛苦。
信相菩萨摩诃萨。
信相菩萨在后文第一卷中会讲到,他的故事比较多。
无胜菩萨摩诃萨。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人。复有八十万亿威力诸天。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人非人等。释提桓因与无量天人。
此处“摩诃萨“在藏文和汉文版中都有。“八十万亿威力诸天”,就是有八十万亿的具有大威力的天人。“释提桓因”就是帝释天。藏文版中还有梵天,但在敦煌本中没有看到。
在于空中。雨宝天华。无量音乐。自然而作。梵摩三钵天。烧妙天香。供养如来。
藏文版中的“释提桓因”就是帝释天和梵天,以及无量的天人,在空中降下宝天华,即珍宝的这种天华。音乐也自然奏响,发出美妙的声音。
“梵摩三钵天”在汉文版中是“梵天”的意思,“梵摩三钵”是帝释天的名字,汉文版与敦煌本一致,但藏文译法有点不同,藏文说是梵天通过烧三钵若罗的天香来供养如来。藏文的解释跟汉文的解释稍微有点不同。三钵按照藏文译师的解释,是一种天香、一种熏香的名称。可能是不同的译法,当时不知道梵文是如何翻译的,其他基本相同。
香烟遍至十方无量世界。愿皆普同供养十方一切诸佛。供养十方一切诸法。供养十方一切诸大菩萨。是诸天等。为利如是。供养诸佛。为求大乘。无上之道。
这种熏香的烟遍及于整个十方无量的世界,愿同等供养十方的一切佛,供养十方的一切法宝,供养十方一切的大僧众,或者是大菩萨。诸天这样供养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供养诸佛为求大乘无上之道。也就是说这么多的天花和这么多的天香供养诸佛“为利”是什么?其实“为利”在下文更好解释,藏文版中的解释是所有的这些天人供养佛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求大乘的无上之道,这样解释比较好懂。
尔时世尊。与如是等无量无边大众。前后围绕。发向娑罗
这个时候世尊和无量无边的众生前后围绕着。当时佛陀被无量无边的众生围绕着,有菩萨、声闻阿罗汉、比丘、优婆塞和优婆夷,还有天非天,前往娑罗树。
今天就讲到这里。
请一套完整的《圣大解脱经》音视频及讲记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