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学习课程 > 圣大解脱经 > 正文

《圣大解脱经》讲记(5)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0/9/16 22:41

 

 

上课前先说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我们上课的时候,前后念诵接近一个小时,在此期间希望大家都能带上手摇的转经轮。有些人带着,但有些包括藏族的喇嘛和觉姆从来不带转经轮,不知道他们的转经轮是丢了还是不好意思,或是其他原因。那天我在藏文课上让他们第二天最好能带转经轮,结果带的人不多。

我希望不论是否在现场,凡是听我的课,除了别人对你有一些诽谤或者有特殊情况之外,都要使用转经轮。其实前后课颂时间那么长,边念诵边用转经轮是非常好的,以前也曾如此要求。对此,我们现场听课的人稍微好一点,但有个别在家里听课的人,行为各种各样的,有些吃东西,有些炒菜,有些跟别人聊天。当然也会有迫不得已的情况,那也没办法。但不管怎么样,最好带上转经轮,好好地听一堂课。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能够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用到佛法方面,以此可以做积累资粮等很多事情,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个事情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尽量地将课前课后的念诵完成。因为课前所念的《八吉祥颂》、发心仪轨、《大自在祈祷文》、释尊仪轨等,这些都是非常殊胜的。

那天我也说了,一个中等修行的人,如果实在没有其他的念诵,课前课后颂包括《普贤行愿品》等,足够作为一天的日诵。就我个人而言,没有课的那一天心里会有点空空的,会想到“今天也没有念《普贤行愿品》”,如果自己念的话,又会感觉花费了很长时间,感觉自己没有这个时间。此外,大家尽量与僧众一起完成课前课后的念诵,与这么多的僧众一起发愿和回向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个人有这颗心也特别不容易。

就像以前法王说的一样,课前课后的念诵已经具足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所以大家应尽量地改变自己以前的恶习、散乱。有些人如果做不到,可以像我拼命安排上课和翻译一样,有强制性的、强迫性地规定时间,若没有完成,就不得不对自己惩罚。

第三个事情主要关于喇荣这边的。现在各个部门的发心人员,总体上大家都很精进,不舍弃闻思的情况下为僧众服务、发心,是很好的。包括今年很多的工程,因为我们这边的店铺以及其他的相关工程都属于发心行列,也特别感谢你们。有些道友确实为了僧众付出了很多,自己不拿一分钱,免费的给大家这样的服务和打工,很不容易的,其他人对这些发心的道友也应尽量地配合。

各部门的发心人员在发心的过程当中要把它当作一种修行,或者是自己对自己行菩提心的一种考验,以此来对待。有些发心人员的态度不太好,但是极少数人,可能只有百分之一二,大多数人是很好的。其实人的态度和行为很重要,不管是在餐厅、商店、医院,或者是在工地上,任何场所中一个人的表情其实也代表着他自己的菩萨行为,也代表着我们一个僧团的形象,也代表着什么呢?就是对众生的一种爱。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行为,但实际上背后隐含着很多的意义。偶尔我也会提醒大家,任何一种粗暴、暴躁的行为和言谈,都会给自他带来痛苦和不吉祥。

在发心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像《入行论》里面讲的一样,首先应该观察自己的心,再行事,这个很重要。不仅仅是在喇荣,听课的人当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人,现在的这个社会是比较复杂的,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各种负面的信息,但是我们的内心应尽量淡定,保持利他心和如如不动的境界。如果实在没有这种高深的境界,用正知正念来守护自己的根门,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圣大解脱经》。

上一节课,释迦牟尼佛来到了娑罗树的附近,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说法的地方,准备在说法的时候,阿难跟佛陀说:“您以前经常喜欢有水、有山,有树,还有不同所化众生的地方,但此地树也没有,水也没有,山也没有,施主也没有,所化众生也没有,在这里传法可能不太适合。”当时阿难以声闻的心跟佛陀讲。

本来这句话是阿难对佛陀讲的,但是佛陀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大智舍利弗就开始出来了。就和演电影似的,本来阿难是给佛陀说的,结果站在旁边舍利弗为他作答。

尔时大智舍利弗。以佛智力。告阿难言。先应为法。不须余念。

以佛的加持力,藏文中是加持力。舍利弗告诉阿难:“先应为法。不须余念。”心里应该想着法。我们很多凡夫人也是如此。比如要听个法,那住怎么办?衣服怎么办?吃饭怎么办?坐垫怎么办?上课的地方如何?会不会很硬、很冷、很苦、很饿……一大堆的疑问,全部都围绕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对肉身分别念的一种保护,但真正大乘佛法的教义、功德、利益,这些方面就想得很少。

当时舍利弗对他说:“你要想求法的话,应该先想着求法,然后为了法付出自己的身体。”因为阿难的观点应该要吃好,吃好以后,才有身体,有了身体才有了生命,有了生命,才有修法的机会;如果连饭都吃不好,那身体肯定垮了,命就没有了,还谈什么道心。

其实阿难这种想法并无道理,确实也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如果为了法而努力的话,结果也不会那么严重。“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这是一部密续里面讲的。昨天我看藏文的这个教证,有其前半部分,《前行》引用的时候加了“如云”,本来想将续名和翻译教证的前半部分,但是今天我忘了。昨天下午有一点时间我就看了十七大续部的一些目录,里面有一些大德对十七大续部做的翻译,其中就引用了这教证。

为了正法,越过刀山也可以,越过火海也可以,就像前辈的大德们求正法一样的,付出一切,需要这样的一种求法精神。如前一段时间跟大家讲的,其实以前汉地、藏地的很多大德去印度求法时候,就有这种精神;汉地的很多大德去印度、藏地求法,也有这样的精神。如今,也有一部分的出家人或居士,去藏地求法,精神非常可嘉。

我有时候私下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每个人的家庭状况其实是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一个生活方式,比如家里有父母、儿女,若一个人出来求法,每个人在自己的身上会遇到很多的工作的问题、感情的问题、家庭的问题、社会舆论等很多问题。

所以,一个人不要说长期求法,哪怕是一两个月、一个礼拜,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没有一定勇敢的心,恐怕是也没办法的。当然现在有时候也不一定非要出来求法,自己如果真的对法有信心的话,可以呆在自己所在地方。虽然未必有亲临现场的感觉,感觉不会太强烈,但一般而言,所谓的网络也好,通过现在的各种技术都能给大家带来跟以往完全不同的方便,这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一种优势。

“先应为法。不须余念”,虽然是很普通的语言,但从意义上来看,尤其是我们求学大乘佛法的人,可能有很多的世间的琐事、分别念,但将这些暂时都放下来,为了生死轮回最重要的解脱法,大家要关注,很重要的。

舍利弗对阿难是这样讲的。

如来世尊。不但十力。四无所畏。如来世尊。有如是无量力。一切无所畏。智慧无量。威神无量。

如来世尊不但有他的十力和四无畏,更重要的如来世尊有无量的力,只不过为了众生的不同根基而说的十力。

如来世尊的四无畏只不过是象征性的,实际上他有无量无边的无畏。他的智慧、加持力也是无量无边的。

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未见佛性者。令见佛性。未离烦恼者。令离烦恼。未安隐者。为作安隐。未解脱者。令得解脱。未安乐者。令得安乐。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前面已经讲了,佛陀跟声闻缘觉菩萨完全是不相同的。他能让没有皈依的众生皈依;没有见佛性的众生让他见真正的如来藏佛性;没有离开烦恼障、所知障的这些众生,他有办法让其离开二障;没有得到暂时究竟安隐的这些众生,他有办法令其得到暂时究竟的安逸;没有得到三解脱者,他有办法让这些众生获得三解脱;没有得到暂时究竟安乐的这些众生,他会让他们得到暂时究竟的安乐;没有得到三菩提涅槃者,佛陀有善巧方法令这些众生获得三乘涅槃。

如来世尊。有如是等无量神力。

如来这么多的殊胜力量也好、加持力也好、智慧力也好,慈悲力也好,都是不可思议的,如来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对于这些力量,有些人可能会想,是不是佛教徒自吹自擂,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本事如何如何了不起。其实在所有的宗教当中,只有佛陀说:“你们通过智慧来观察,如果认为我有功德,或者认为我说的话是真理,那你们就去接受。如果觉得不合理,千万不要接受,不要以一个愚笨的信心来接受。”

以前也引用过一个教证,意为:诸比丘或者其他人,你们应该通过观察来接受我的语言。并不是因为我是佛陀而恭敬接受。《成实论》也说:“佛告比丘。汝等莫但信我语也。当自知见自身证行。”你们不要单单的,或者不要只信我的语言,光有一个信仰是不行的。应该通过自己的智慧去观察,如果你真正用智慧、用理性发现我所讲到的是真理的话,那个时候就可以去实践,可以去行持。

佛陀这些智慧也好、功德也好,学中观的、因明的、《俱舍论》的人,基本上知道,佛教的这些道理并不是我们以前所想的那样,如果我们不懂这一点的话,就是迷信;懂得了一点,但是没有如理地行持,也是迷信;大概的知道,但是没有完全弄明白,甚至信口开河、肆意毁谤,也是一种迷信。

所谓的迷信,不一定只是一种信仰。有些人问佛教所讲到的真理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此一无所知。但是你在大众面前,经常说佛教这个不合理,那个不合理。一个人若自己没有很好的去了解,就转身给别人讲这个道理的话,也是非常严重的迷信。比如你对任何一个产品自己都不了解,但给别人说:“这个是假的。”社会会对他做出如何的评价,大家应该清楚。

所以我们在此处,讲到佛陀确实有如是的这种力量。

何忧如来。而无自然。

“何必担心如来没有这样的能力?佛陀自然而然能解决这些吃的、住的问题,你不用担心,你们这些声闻天天都想着吃的、喝的,除此之外不想法义。佛陀难道不知道吗?他要传法的时候,不可能让一大堆人在那饿死的。他不会这样做的,肯定佛陀会解决这些事情。”如我们经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瞎操心什么?瞎担心什么。

有时候声闻、缘觉会有这方面的毛病,分别念特别多、非常敏感。这里操心,那里操心,这里担忧,那里担忧。

其实我们人当中,有一部分禅定功夫人或修行的功夫人,他平时不管做任何事情、修任何法,心都很淡定、平静的。如果没有这样境界,尤其是心比较浮躁的,如之前所讲个别的躁郁症或其他病症的人,经常会担忧、担心、杞人忧天。

今天我再讲一个病--恐怖症。因为现在的人一讲心理的问题,就开始为自己做定位“我是……”如果知道自己是病人的话,以后就会帮助别人治病。

恐怖症一般来讲,就是心里面产生的各种恐慌,现在西方有些医学家太过分了,把所有人的恐怖从外境上分类。比如特别怕狗,怕蛇、怕鬼、怕夜行,就是怕夜叉,怕车祸,怕空难等,将这些症状进行分类,分为这个症,那个症。其实就对境而言,每一个凡夫人肯定有一种恐惧,不一定分这么多。

他们有些把恐惧症分的非常多的,但有些人确实可能与他前世的业力有关系。有些特别害怕狗,有些特别害怕脏,有些特别害怕大的声音,有些特别害怕坐飞机等等。这可能是前世和今世一些习气的延续,不一定是现在的所谓的“症”。

当然,现在确实有些比较严重病,比如社交恐惧症,不愿意跟任何人接触,特别害怕见别人,在大庭广众当中接触的话特别不自然。有些法师,有些修行人也是如此,在家里还可以,一出来就谁都不想见,看到人后就开始躲。

有位与我关系较好的一位堪布,每次都问我:“别人来了,我们要不要出去?”“有没有人?有人的话,那我不去了”。我开玩笑说:“你是不是真的有社交恐惧症。”凡是有三四个人要接触的,他的表情马上就是:“那我不去了,那我不去了。”很惊慌的样子,这也是一种恐惧症。尤其作为大乘佛教徒,若要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话,不见众生怎么利益?你只有暗地里“发功”是吧?(众笑)除此之外利益众生很难的。所以社交恐惧症你们自自己对照,“我确实不愿意见任何人,这样的话会不会得这个社交恐惧症?”

还有洁癖恐怖症,谁都不愿意接触,只要别人摸过的地方都很害怕。有一次我们在小会议室开会的时候,有一个领导突然大发雷霆,原来是他的秘书不小心摸到了他的茶杯。我们都不知道中间发生的事情。

有时候,有些人会突然有各种的表现,这到底是不是一个严重的病呢?其实也不是,可能自己经常担心这个事情,经常担心那个事情的话,慢慢慢慢就自以为这是一种恐惧或者是一种病症。对此,我们先应该认识自己会不会与现在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冷漠了,若跟谁关系都不好的话,那可能是我自己的心态的原因,否则,所有的人也不可能都变成坏人。我的整个行为,特别担心这个事情,要发生这个事情,要发生那个事情。

比如有些人大概一个月以后要出门,现在就开始收拾行李,一直害怕忘了这事,晚上半夜三更起来又开始收拾行李。以前印度拍过一个电影,一个老和尚想回家就天天收拾行李、装箱子。这个倒不是说是恐惧症,但主要是一些人有不同的这种心态。其实有些人是自己没有认识自己的心,如果心平静下来,这些事情也会无所谓的,不要特别去实有地执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其实也不需要很害怕,有位哈佛大学的教授说现在美国成年人当中,带有这种恐惧症的人数是十分之一,其他国家不知道有没有统计。由此可知,真正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在这个世间是比较少的。但也不用害怕,其实在以前,这不叫“病”,不叫“症”,只不过是人的心态不同,会导致害怕,比如害怕蛇等等。只不过很多医学更加喜欢把它变成一种病。最后众生自己开始对号入座,自己开始害怕。

所以,修行人有时候不用特别多的操心,你看声闻会害怕如来之后发生的事情,其实在佛陀面前按理来讲不应该这么操心。

我们有一些会想:“这个上师会不会出问题?我会不会出问题?国家会不会出问题?”非常大的一些事情,自己根本没有必要去想。“国际上是不是出问题了?印度和中国关系是不是紧张?美国怎么办?”会操心很多特别大的事情。按理来讲,我们晚上睡觉睡得好好的话,应该不会一个原子弹掉进你的小屋子,突然爆炸,一般来讲是不可能的。即使有的话也没办法嘛。

你看在经中阿难特别担心当时传法的时候没有吃的食物。不过阿难想的也是对的,因为菩萨有神变力。这些大菩萨们在吃饭等各方面都容易解决。而凡夫和阿罗汉,确实不管是开法会或其他事情,基本的条件也需要具备。有时候看来阿难和舍利弗的这种担心对我们而言也是有必要的。

我念往昔。维摩大士。为众说法。他方菩萨。声闻缘觉。威力诸天。龙神大众。

舍利弗就想以自己的故事现身说法,说想起往昔的时候,维摩诘大居士,就是《维摩诘经》中的主人公,他为众生说法的时候,当时他方来了很多菩萨、声闻、缘觉,还有大威力的天众、天龙八部等等,特别多的大众。

集在方室。未曾有食。我时念言。此诸大众。云何得食。

当时讲第六品不思议品、第十品香积佛品的时候,都提过维摩诘居士当时的状况。当时第六品的时候,所有的菩萨、声闻、缘觉,天龙八部等等,全部都聚集在维摩诘居士的小屋子里,就是小方室当中,没有任何吃的东西。当时舍利弗特别地担心,“我时念言”,他自言自语地说:“完了完了,这次来了那么多人,吃的肯定都成问题。这么多的大众到底吃什么东西?”因为维摩诘居士的屋子是空空的,也没有准备吃的食物,厨房没有,厨师也没有,想到时候该怎么办

大士维摩。即语我言。声闻少智。应念正法。云何先观。邪命衣食。及以床坐。

那这时,维摩诘居士对我说:“你们这些声闻,下劣的智慧,应该想正法,不应该想吃的。”“云何先观”,原来是“邪命邪食”,但藏文当中好像都没有“邪命衣食”,“邪命”不是很好解释,藏文当中的解释是:衣食以及床坐等幻物。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声闻无知,应该先念正法,为什么要先想衣服、吃的,还有床榻等幻化、没有实质的物质。

“邪命”不是很好解释,敦煌本里没有怎么改动,因为其实他们的这种事物和这些也并不是邪命养活的。所以,按照藏文的解释,比较好一点。

维摩大士。说是语时。天人得道。

维摩诘居士说完以后,当时天、人,很多都得到了天眼和欢喜地等不同的果位。

此处是把整个两品的内容加在一起讲的。舍利弗的第一个担心是在第六品中,因为维摩诘居士只有一个小房子,害怕来这么多的众生,连法座没有,无法坐;第二个担心是在第十品中,当时到了中午,很多阿罗汉都是过午不食的,那吃饭怎么办?后来维摩诘居士说有办法。通过他的加持,香积世界的香积佛现前。舍利弗想,虽然那里有很多的美味佳肴,但是我们怎么办取食呢?维摩诘居士就拿出一个钵盂。舍利弗又想:“这个钵盂怎么能让这么多人吃饱呢?”于是,又通过维摩诘居士的加持,大家全部都心满意足,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我怀惭愧。汝今所念。亦复如是。

舍利弗说当时在这么多人面前特别不好意思、很惭愧。如今阿难你的想法跟我也是差不多的。你也是现在想吃的、住的,这些生活方面比较关心。我当时也确实不好意思,但后来我们都不用操心没有吃的、喝的、住的地方,都没什么可担心的。舍利弗把阿难教训了一顿,意思是不要瞎操心。

尔时如来。即告阿难。实如大智舍利弗语。应念大乘。莫念安身。

这个时候如来,即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尊者,确实是大智舍利弗说得对,不用担心,你担心什么呀,人家是有经验的。如今大智舍利弗是入一次坑,长一次智慧,所以“应念大乘。莫念安身。”,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应该先思念大乘佛法,而不应该想自己的身体怎么健康,怎么吃,怎么喝,怎么住。大多数人可能对大乘佛法上心的不多,对个人的生活、资具,这些想的比较多的。其实这是修行不成功的一个标志。

智悲光尊者也曾说,如果有了一个安隐的住处,然后有一个特别得力的施主,此时法没有成之前,魔已经成了。因为我们有些人想:“我现在修行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我的这个大施主长久住世,我会常转法轮的。”是不是我用词不好?“我的施主长久住世,我会常转法轮的”,这是智慧里流露出来的哦,不是特意造作的(师笑)。

当时说道,“你不要想很多自己的生活,应该想着大乘佛法的事情。”我们讲常啼菩萨的时候,当时授记就是说往东方去,路上不要想吃的,不要想喝的,不要想睡觉,不要想……日日夜夜一心一意地想着大乘佛法、般若波罗蜜多。当时常啼菩萨也是这样前往的。所以,真正的信念是对法的这种特别深入的执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是:“莫以世利心故随逐法师。”不要以世间的这种功利的心随逐法师。“但为爱法恭敬法故,随逐说法菩萨。”应该为爱佛法,要恭敬佛法,可以随逐说法的菩萨。我们先应该是爱法、恭敬法,然后依止善知识,并不是因为我得到一些名声,得到一点利益,得到一点钱财,所以我要依止。或者说有些人确实不依法而依人。按理来讲,应该是依法不依人,即这个人怎么样都无所谓,但是他所讲到的法很重要。

现在有些人不是这样的,法不要紧的,只要好好地依止人,人要好看一点的,可爱一点的,胖一点的,瘦一点的。有些人喜欢胖子,有些人喜欢瘦瘦的,有些人喜欢高高的,有些人喜欢矮矮的,各种各样的人的这种爱好不同。这种依止善知识,不是为了法,而且为了这个人,或者为了其它的目的,这种修行不会不成功的。依止一个善知识并不是天天给他炒菜、做饭、划柴火,提水,如果他是真正得地的菩萨,也可以这样的,但真正利益是得法,很重要的法。

不得法的话,如同现在很多人对有些所谓的“我的上师”,经常做供养,让他打卦,算算命。每天都是“昨天晚上做了个恶梦,你给我打个卦。”“我今天准备出去买个菜,路上顺不顺利,你给我打个卦。”诸如此类的,这些是依止善知识求正法的表现吗?大家也要观察,对吧?他这里也讲了,应该思维大乘佛法。

佛陀说完以后,对阿难也间接训斥,说舍利弗说的是对的,只要法成功的话,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的。

“应念大乘。莫念安身。”这句话希望大家也记下来。我以前也是说过,在喇荣有些人求学很成功,他并没有特别的重视自己的生活、住处、吃的、穿的、喝的这些方面,当然作为一个欲界众生,基本的生活要求肯定要满足。但是他并不是把它放的很重要位置,只要不饿死就可以,有穿的就可以,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但有些则不同,不管哪个民族,特别重视自己的住处等,就像《忠言心之明点》所讲“在无意义当中虚度人生。断除所作我忠告。”与此处所讲一致。

前一段时间也给大家讲了,作为求学者,无论是去藏地也好,印度也好,或者说去西方也好,一定要学到一点东西,不然的话,没有学到只是在那里呆一段时间,如果你去旅游的话可以拍几张照片,到了高山、深山,“喔,喔,喔”这样大声吼,有些非常疯狂、大声地吼、跑,你来的目的也是这样的吗?大家应该要得到一些法。

作是语已。即入三昧。以威神力。即时其地。有一金华。从地涌出。

说完了以后,佛陀入于三摩定,以佛陀的这种如来的加持力和威神力,当时在佛陀所居住的四方形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金莲花,从地里面涌现出来。

其华出高。四十万由旬。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琉璃罗网。弥覆金华。

这朵金莲花高四十万由旬,周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花的上面有琉璃、各种宝网,覆盖整个金莲花。

其金华下。有众宝浴池。与华平等。名为八功德。香水弥满。

金莲花的下面,有珍宝组成的水池,大小跟上面金莲花的面积几乎相等,下面水池实际上是八功德水,如《毗奈耶经》当中讲的八功德水,且八功德水的香水弥漫,这里香水指的是八功德水的香水。

其池四岸有种种名华。所谓优钵罗华。拘物头华。波头摩华。分陀利华。有如是等。种种无量名华。

四岸有种种名花,敦煌本里没有“其池”,藏文版里有一个“DE”,“其池”两个字没有也可以。

所谓的这些种种名华,一个是“ e ba la”,优钵罗华,也是我们经常所讲的青莲花;拘物头华,“ ge me da”,也叫睡莲,有红色也有蓝色的,红莲花是较深红的莲花;波头摩华,波头摩藏文当是“ ban ma”,“ban ma”是大莲花,大多数是白色的,也有大红的;分陀利华,白色的,我们经常说是“ban zha ri ga”,“ban zha ri ga”是麦彭仁波切《现观庄严论》注释的名字,也叫作是白莲花,就是这个分陀利华。刚才花池旁有很多名花。

其中拘物头华——睡莲,是在月光下盛开的,早上九点钟时候就闭合。在藏文中叫月亮的亲戚,因为月亮出来的时候它就开始生起来了;白色的莲花叫做日亲,太阳出来的时候开始盛开。这种莲花有不同的形状、颜色。

莲花在佛教的教义中代表纯洁,也有很多的意义。不仅在佛教当中,包括西方对它也很重视。

法国有一位艺术家,也是位画家,叫莫奈,他画了特别有象征意义的睡莲花。他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人,长着大胡子,死于1926年,用佛教的一个词来说是“示现圆寂”。在法国罗浮宫旁的一个小展览馆内有幅睡莲花的画作,非常出名的,此画代表了他的很多心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法国总统让其不要去参战,而是好好地画画,因为他的画能给人们带来一种心灵上的清净。当时打仗的时候,作画地点距离战地约40米,但他心里很淡定,一直画着画。

可能现在大家觉得这没有什么,我们自己也会画。但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他86岁时去世,在80岁的时候得了白内障,手术后继续画了一些。懂艺术的人知道,这里面隐含着很多的意义。他的一幅睡莲花的画作有一次被拍卖了,最终以8050万美金成交。梵高是最出名的,其后就是莫奈,是很厉害的。很多人画的不一定能比得上他。世间当中的艺术确实很难以想象。

极乐世界也好,这些清净刹土也好,包括佛的娑婆世界,一些花是各种各样的颜色。刚才的莲花有青色、红色、白色、黄色,各种颜色。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像印度、藏地等很多地方,特别喜欢五彩缤纷、鲜艳多姿、特别绚烂的色彩,象征着灿烂、阳光,特别丰富的一种思想。但现在很多人以简约风格,黑色、白色、灰色为主,当然这些都可以。

佛教有丰富的色彩,也有非常单调的色彩。一般禅修的时候,屋子里面什么都没有。比如以前乔布斯对苹果的设计很有意义,他的禅修房跟有些禅修师的比较相同。再比如印光大师的房子里面只有一个“死”字。传统修行人的房子里也是没有什么物件,只有一个木头,或者石头,或者山洞,其颜色是自然形成的灰色白色。懂艺术的人会觉得很美。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将其他全部都否认。现在的人有时候只认同自己所喜欢的文化,对其他的文化都不承认,这也是不对的。

前一段时间经堂里绘画,有些汉族懂一点美术的人都觉得藏地以前经堂里的花纹有各种各样的式样,色彩斑斓的颜色,特别美。但藏族的有些新堪布觉得不行,认为日本风格的好一点。(上师笑)

后来通过民主商议后,认为以后的经堂会选择较沉稳、木雕的内饰,传统的有些绘画不一定适合。当然我们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做。一方面藏地的传统文化,有特别多的色彩,包括古人的衣服、帽子、衣服领子或袖子上有各种颜色。其实这些文化特别珍贵,不应该消失。但另一方面现在的人喜欢,比如像法国、英国的建筑,这些古老的几千年的建筑还保存着,但很多地方除了水泥墙以外什么都没有了,变成一模一样的建筑,人也变成了水泥虫,从里面出来,然后进去,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在佛教当中讲到这些庄严的时候,其背后也是有历史和文化的。

庄严宝池。若见如是金华宝池。得法眼净。

如果有人能见到如此庄严的金色珍宝,会得到清净的法眼,即法眼清净。小乘的法眼清净是得预留果,大乘则是第一地菩萨。

何况入中。而得洗浴。若入洗浴。即得清净无生法忍。

更何况是入浴室,即在刚才的浴池中进行沐浴,能得清净的无生法忍。大乘的无生法忍是获得八地菩萨以上,小乘则是接近阿罗汉的果位。这个水池不像我们一般的水池。

其金华下。有宝师子座。其师子座。高百由旬。尔时如来。坐于宝座。身诸毛孔。上下枝节。放大光明。如来金光明。与金华同色。

金华下面出现一个珍宝的师子座,高一百由旬。释迦牟尼佛坐上师子宝座,身上所有的毛孔和上下的肢体,包括头部、手、脚,放大光明,如来的这种光明是金光明,与上文金莲花光明的颜色完全相同。

以上所讲的内容有些确实不可思议。但我们应该通过自己比量智慧了知,如《释量论》中所讲一样,接受比量是最有智慧的人的一种选择。《法苑珠林》中也说了:“凡人所信,惟耳与目。自此之外。咸致疑焉。”凡人所相信的只有自己耳朵所听到的、眼睛所看到的,除此之外都会产生怀疑。《法苑珠林》里还说,比如山上的人没有去过海里,对海里的如木之鱼产生怀疑;海上的人对山上的如鱼之木--如鱼一样的木头产生怀疑。凡夫人对自己从未去过的地方产生怀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所以作为凡夫人,对以上的情节产生怀疑也是非常正常的,应该通过闻思来断除这种怀疑。

刚才讲佛陀的这种光明实际上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大宝积经》中说:“假无量日月,合为一日轮,不能及如来,一毛孔光明。”假使世界上的日月全部合成一个日轮,也比不上佛陀一毛孔的光明。

《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有一位名叫优婆鞠多尊者,已经获得阿罗汉果位,一百岁,但他从未见过佛陀。后来他听说有一个比丘尼,已经一百二十岁了,她曾见过佛陀。优婆鞠多尊者就去请教比丘尼,问道:“你见过佛陀吗?他的光明是怎么样的?佛陀弟子的威仪是怎么样?”当时尊者问了两个问题,比丘尼答道:“我见过佛陀。当时在森林里,我们很多人准备一起拜见佛陀。当时天比较黑,我头上戴的金钗不小心掉在地上,一直找不到。后来佛陀来了,他的光明照耀整个世界,此时我依靠他的光找到了我的金钗。”之后,比丘尼回答关于佛陀弟子威仪的问题。“你优婆鞠多尊者来的时候,把我门口的油桶都弄倒了,溢出了好几滴油。但佛陀时代最调皮的六群比丘,他们来我这里从来没有碰摇到油桶,比你好多了。”

从华四面。金光流出。普照十方一切佛土。

佛陀的四面出现金光,照耀十方一切国土。

佛光金华。所照之处。山谷国土。高下平正。皆作金色。无有秽恶。

佛光金华照耀之处,不管是山谷、国土、平原,所有这些都没有高下,都是平正的,都变成了金色,没有任何的秽恶。

地狱休息。饿鬼解脱。

乃至当时地狱全部都休息了,像星期天一样;饿鬼都获得了解脱。

除一阐提。谤方等经。

“一阐提”,藏文翻译成邪行,即断善根的人,业际颠倒者,是造恶业非常严重的、干坏事的人,诽谤佛法属于邪行。“方等”,藏文当中用的是“正法”。

这两种人当时没有解脱。《观经》中说到,诽谤大乘佛法的人无可救药,九品往生中也不包含这类人。而造五无间罪的人,只有下下品往生的机会。虽然按照大乘无量光的意趣,谤法和造五无间罪、五逆的人,不能往生极乐。但在《观经》中,五无间罪的人最后还有下下品往生的机会,但诽谤大乘者没有解脱机会。

《宝性论》里讲:“嗔恨正法者,彼岂能解脱?”诽谤正法是非常严重的,一定要注意。我们可能不会故意诽谤佛法,但有些人特别爱评论,“这个法是对的”,“那个法师说得不对”,“这个宗派是对的”,“那个宗派是不对的”,这些也属于谤法,需要注意。

还有《极乐愿文》中说:“违约发誓,以三宝作证、发誓‘我请三宝作证,我……’”结果他违背自己的誓言,也属于舍法罪。舍法罪确实很难往生极乐世界,很难得到解脱。造五无间罪的话,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周围的人都会知道,自己也容易发现:“我是罪业很严重的人”,但对于谤法,如果没有闻思过的人根本不知道。

现在有些居士看起来是佛教徒,但实际上从来没有闻思过,天天造舍法罪。尤其是一些没有闻思过,也没有智慧的,上师也从来没有讲过佛法的这些人,表面上看是维护道场、维护上师,但实际上他的行为所造的业很可怕。如果你什么都不懂,那也没办法,但凡稍微懂一点或者已皈依佛门,还要不断地天天造谤法罪的话,这是非常可怕的。

此处就说到谤法罪和一阐提是没有办法解脱的,其他都有希望。

以佛神力。他方国土。及此国中。悉皆一等。无有殊异。

依靠佛的加持力,其他国土和当时释迦牟尼佛所在国,全部都变成清净、金色,非常庄严平整,没有差别。

十方诸佛。观此光已。异口同音。俱叹释迦。善哉善哉。大慈世尊。今放光明。异于常明。

十方诸佛当时亲自看到这些光明和庄严之后,异口同声地赞叹释迦牟尼佛:善哉善哉,稀有稀有。今日放出如是庄严的这种光明,与平常完全不相同的。

昔日放光。先照东方。今日放光。四面一时。普照十方。当知此光。欲度苦恼一切众生。使出三界。到大涅槃。

如何不同呢?昔日佛陀放光的时候,一般先照耀东方,再依次照耀他方,而今天的放光,是佛陀于四面同一个时间放光,照耀十方。

“当知此光”,通过此光应该知道这次佛陀转法轮跟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他这次是“欲度苦恼一切众生使出三界到大涅槃”。

这个是很重要的。佛陀当时转圣大解脱法轮的时候,因为基本上是最后的转法轮,他就主要想度世间当中的烦恼最严重、痛苦最严重的这些可怜众生,将他们从三界当中拔出来。

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参与当场的法会,但在没死之前能值遇此法,我自己还是觉得很开心。虽然从小都知道《圣大解脱经》,但因为短短地人生,晃来晃去,一直到今天才真正有了自己闻思修行的机会。虽然我以前念过几遍,也看过,但都没有很系统地看。在座的各位,诚如之前的课中我也说了,大家只要有时间,包括工作人员能不能都听一下。虽然多一个人、多两个人来听课,对我来讲肯定不在意;多了几百个人,几十个人,我也不知道谁在听,谁不在听。但这次如果有缘能听完的话,非常好。

确实这也是佛陀最后转法轮的一个法,在藏地相当于闻解脱,经常给亡人、活人念诵的。这种传统有些汉人认为不一定是正确的。但若用自己的智慧来观察,肯定是非常好的。有些民间的传统是可以接受的,有些则没有必要去接受。但《圣大解脱经》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如果他们很重视,则对众生会非常有利。

所以当时十方诸佛佛陀都说:“这次释迦牟尼佛转法轮肯定会度很多很多的众生。”

尔时。他方十方诸佛。异口同音。告其侍者。

这个时候,十方诸佛异口同音地告诉自己的侍者。

大菩萨众。诸善男子。汝等当知。今日中国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放大光明。必说妙法。度苦众生。

“诸善男子”,大菩萨们,你们应该要知道现在是个机会。如今中间的国土当中有一个叫做娑婆世界,有一位如来叫释迦牟尼佛,他在放大光明,一定会转大法轮。因为佛陀放光,不可能没有意义。如同开车的时候会突然照灯,一定是有意义才照的。开车的人知道,是吧?但一些新开车的人往往在不该开灯的时候开着,该关灯的时候不关,一直在路上闪车灯,我们在路边一看,就知道这个人肯定不会开车。但佛陀不会这样的,他发光的时候非常及时,而且要转大法轮,肯定想度苦恼的众生。

汝等今者。应往彼土。供养彼佛。请决所疑。听受经法。

你们这些菩萨们一定要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听法,去供养。

“请决所疑”,要请教、解决你们的怀疑。“听受经法”,听受《圣大解脱经》的大乘法,这次是特别好的一个机会,应该说千载难逢,特别特别难得。当时十方诸佛就如此告诉自己的弟子和侍者菩萨们。

一般来讲,有些法师传法的时候,其他法师就不来,让自己下面的人“你们去吧,我不去了,我们的位置是一样的,他是堪布我也是堪布,我不好意思去,我一个堪布还在别人那里听课不好意思”。所以佛陀不去了,菩萨们你们去。(众笑)

彼土众生。昔来刚恶。虚伪不实。不信一乘。

但这些佛陀提醒他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昔来刚恶。虚伪不实”。此国土给人的印象不是很好。娑婆世界在整个法界中的影响不是很好的,不管是如今还是以后。他们说这个国家的人特别狡猾,个性很恶劣、刚强难化。经常“虚伪不实”,就是不守承诺。我们娑婆世界在十方的世界的眼里不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也要注意一下(上师笑)。他们最不好的地方就是“不信一乘”,即虚伪、刚强、不信最究竟的胜义谛。

释迦大慈。万善方便。为开三乘。度脱三有。

但此国土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非常的好,“万善方便”,特别的善巧方便,为这些众生开示三乘,度脱三乘。

我们所学过的《妙法莲华经》当中也说了:“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十方佛土中,真正的法就只有一乘,没有二乘,也没有三乘,除非是释迦牟尼佛为方便说了三乘。当时三乘用车的比喻讲的很清楚。包括刚才所讲的一阐提和此处所讲的三乘,在佛陀《涅槃经》和《法华经》里面都有比喻:比如一个人的家里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有智慧、有恭敬心;第二个孩子有智慧、没有恭敬心;第三个孩子恭敬心和智慧什么都没有,但是母亲要先培养第一个孩子,随后是第二个孩子,最后是最坏的、没有恭敬心和智慧的孩子。同理说明佛陀先度大乘的,随后是二乘的,最后是一阐提,也就是比较刚强难化的众生。作为一个母亲不可能因为孩子很差就置若罔闻,而是先把好的孩子送上去,最不好的留到最后好好度他。同样的道理,佛陀为我们宣讲三乘法,实际上没有一个不度的众生。

虽说三乘。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义味甚深。纯备具足。

虽然说是三乘,但对三乘众生而言,是非常好的,如《随念三宝经》关于法宝的教言:“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初善是因为听闻很殊胜,中善是因为修行很殊胜,下善即末善是因为得果、离垢很殊胜。

“义味甚深。纯备具足”,藏文当中是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其他功德都已经具足,在《随念三宝经》后面的部分。

彼佛世尊。百千万劫。不可值见。所说经法。不可得闻。

当时这些十方佛说:“释迦牟尼佛是百千万劫当中很难以见到的、所说经法,百千万劫中,不可得闻,这次机会难得,你们一定要去。”

彼诸大众。不可时会。释迦所生。殊妙金华。不可得见。

这么多的菩萨集聚在一起也是难能可贵的,不是天天都有这个法会和机会的。释迦牟尼佛所处的地方所生的金莲花也是不可得见的,见到以后都能得无生法忍,得法眼的就更不用说了。

是故汝等。今往彼土。得见彼佛。请问所疑。自得利益。复利众生。

所以你们应该前往,去见这位佛陀,请教你的疑惑,这样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同时对众生也有利益。

作是语已。十方佛土。一一各有。十亿菩萨。即从座起。为佛作礼。俱同发来。

说完了以后,“十方佛土。一一各有。十亿菩萨”,总共上下十方就是一百亿个菩萨,全部从座起,为自己的佛陀作礼后,出发了。

一一菩萨。各有百千音乐。雨宝妙华。来到佛所。

每一位菩萨都各自拿着不同的音乐、乐器,降下珍宝、妙华的雨,浩浩荡荡来到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

到佛所已。绕佛七匝。为佛作礼。却坐一面。

到达后,先右绕七匝,向释迦牟尼佛的座下恭敬顶礼,然后坐在一面。

这种情景应该说是不可思议,来一百亿的菩萨,对世间人而言,很难想象,但这也是可以的。《正法念处经》中讲到,天界有一个叫做大力的天人,手掌中可以容纳五百个天人无碍的聚集,互相没有任何障碍。还有《大智度论》中云:“第三禅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这在我们世间中很难想象,再如《华严经》中的“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都比较相同。不然,印度中一个小小的城市,来一百亿菩萨,是很难以想象的。但是佛菩萨的身体,不是我们的肉身,不然,两位道友坐在一起,“这是我的座位,你过去一下。”“不行不行,我不能过去,我为什么要过去?”“我刚才坐在这里,你为什么这样呢?不行不行不行,这是我的座位。”“啊?你的座位是?你和我是哪里来的?”……因为我们凡夫的肉身有各种微尘的阻碍,但天神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所以佛经当中有很多是目前我们无法想象的,但实际上是可以拥有的。

大家也不用担心。就如刚才我们所说的,山里面的人从来没有看到海,所以他不相信海里有这么大的鱼;海边的人根本没有看到过山上的高大的那些松树,所以他也不承认。同理,凡夫人从来没有觐见过这些佛菩萨,所以我们有时是有点儿难相信的,但是,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俱共发声。异口同音。而白佛言。

这个时候,大家坐在一面,异口同音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当为说之。利益众生。

世尊,我等今天有个疑问,所以大家从各个地方来到释迦牟尼佛您跟前,希望佛陀您为了利益后世和现在的这些众生,一定要给我们转法轮。

尔时。佛告诸来菩萨摩诃萨众。

这个时候,佛陀告菩萨摩诃萨……

就讲到这儿,佛陀明天转法轮,好吧。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