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学习课程 > 圣大解脱经 > 正文

《圣大解脱经》讲记(6)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0/9/18 14:32

 

 

继续讲《圣大解脱经》,前几课讲了佛法难闻、如来难遇、善知识难得等诸如此类的内容。众生能遇到佛陀转法轮、宣说佛法的机会,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有此感想。人有时候会身在福中不知福,自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一旦离开了佛法,或者没有机会听闻佛法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能接受佛法是多么地幸运和快乐。

就像世间当中,父母双亲全部在世的时候,不一定知道父母在世的那种幸福,或他们的重要性,一旦双亲离世后,当自己变成孤儿的时候,才会感觉得到:“噢,原来我那个时候还是很快乐的。”包括世间当中学习佛法的这种机遇,也可用这种比喻来了知。现在虽然很多人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工作有些复杂,再加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处理,会有各种各样比较心烦意乱的事。但从大方面而言,我们在人生当中遇到了正法,确实是很有很有意义的。因为这种正法,并不是口头上如何好,实际上空空洞洞的,没有啥价值,不是这样的。的确如上一节课所讲,佛陀的这种正法只有通过自知自证,才会明白它能遣除我们人生当中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烦恼。

对我们而言,遣除痛苦和烦恼是很重要的。痛苦烦恼来自于心,但这样的心态依靠佛法的方便方法完全可以遣除,这一点参照历代前辈大德们的传记和案例都可以了知。从大家自身而言,自从入了佛教,开始闻思修行之后,人生的变化大多数人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对此大家应该有一种欢喜心、满足感,以此来接受正法,这是很有必要的。

这一段时间的课程还是正常的,本来课程稍微会有一些变化,但是现在看来,不会有变化的。很多事情,包括堪布堪母的课程,不管密乘也好,还是《极乐愿文》,都还是照旧,不会有变化。我们可能会讲一些禅定方面的课程,同时希望今年都学一下喇拉曲智仁波切的《净土教言》,这部经特别殊胜,是我早年翻译的,但后来一直没有看。前一段时间我跟藏族这边讲几堂课的时候,顺便翻阅了一些以前翻译的资料。从中发现,现在一方面学无上密法大圆满,非常重要。但一方面要回归净土,每个人最终都要离开这个世界,在此之前依靠修行净土法门,对往生是最有把握、最有希望的。

今年我们这边也要求天降月期间,大家要学习《净土教言》,就是《极乐愿文大疏》。各个地方的道友,如果有缘的话,你们可以自学《净土教言》,这个很重要。我是很多年前翻译的,从2008年开始宣讲,直至2010年圆满,共计104堂课。我听有些人说:“堪布讲了104堂课,现在法师们讲15堂课就圆满了。”这个智慧还是很厉害的。我讲了一百零四堂课,现在法师们十多堂课就能完成,这叫做浓缩精华、精华的窍诀。(众笑)

大家对法不要有满足心,若是世间法,该满足的满足,但是对求法,最好自己有一些压力,尽量地安排、尽量地强迫自己,这方面很有必要。不管讲法也好,听课也好,这些都比较辛苦。若什么课都不听,什么法都不讲,暂时来讲是比较舒服和快乐的。但有没有意义呢?确实,还是听法有意义,学法有意义!所以,有听法的机会,大家可以听;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自学,可以自己看相关的这些书,我想大家也能得到同步的功德。比较精进的人,随时都可以看书、学习。

现在我们继续上课。

上节课已经说了,十方的那些菩萨们都拿着各种各样的供品来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异口同声地说:“为了利益众生,释迦牟尼佛请您为我们传授法要。”当时是这样祈请的。

尔时。佛告诸来菩萨摩诃萨众。诸善男子。若有所疑。今悉可问。吾当为汝。决定说之。

佛陀告诉来自十方、特别多的菩萨,就是摩诃萨,说道:“诸位善男子,今天如果你们有怀疑,不管是任何的怀疑,都可以询问。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全部的、全面的、直接的,全部回答。”

“决定所之”,即一定不会保留、不会吝啬的,全部如理如实的、非常细致的解说。这里的“决定”,就是细微的,或者是一种讲解式的,为大家宣说。

这时佛陀答应、开许转法轮,这叫允许开示悟入。

尔时。诸来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土如来。唯说一乘。云何如来。今说三乘。

此时,从各个地方来的这些菩萨们,也是异口同声地陈白佛陀:“世尊,我们各个地方国土的如来,宣讲的都是一乘法,是唯一的无二法门、空性的、最究竟的佛乘。或者说他们会宣讲究竟的佛乘、最了义的法。云何如来‘今说三乘’?”意为:娑婆世界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在这里转三乘的法轮,与我们的情况都不同,我们每个地方都是说一乘。

这些地方都是非常清净的刹土,众生的根基也特别利。佛陀宣讲最究竟了义的、空性的法门,当时的这些眷属都没有一个不接受的,所以这些地方,刹土也是清净的,菩萨也都是非常成熟的。法也是一乘的。

“那您呢?为什么我们来到这里发现您说的是三乘,为什么呢?”

尔时世尊。以无碍智。告诸菩萨。

这时世尊以无有任何阻碍的智慧,即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告诉这些菩萨们。

汝等今者。为利众生。咨问是意。

你们今天为了利益众生而问这些问题,问得非常好。“咨问是意”,“意”有些文本中是主义的“义”。

有时候做一些演讲,有提问时间,有些人问的非常深奥,很有代表性;有些人就只是问问而已,实际上他自己都不清楚想问什么,就先问一次,有时看到他自己有点模糊的时候,让他再复述一遍,结果他自己也忘了。可见他不是真有疑问,否则不会在自己说第二遍时就忘记,只是随意开口。有时候我就故意问:“你再说一下,我没有听懂什么意思。”他就说:“啊,我刚才说了什么啊?”也有这种情况。

但这些菩萨完全是不同的,为了利益这些众生而问这个问题,问的也是很好的。

谛听谛听。诸善男子。譬如有人。一人三名。 小时名小。二十名中年。过八十名为老者。

佛陀说:“你们好好地认真的听。”再再地给他们讲,诸位善男子你们要好好的记住。

记住什么?他讲了一个比喻,为什么他在这个世界,这个城当中转法轮。譬如有一个人,根据年龄阶段不同,给他取了三次不同的名字。

“小时名小”,小的时候取名为“童年”或者“小孩”。一般是从1到20岁之间,我们也经常说童年、青年,这个时候开始为他取名。

“二十名中年”,到了20岁的时候就取名为“成年”,他这里成年比较早,与我们的取法有点不同,有时会说是“中年”,因为他工作、生活各方面都比较成熟了。就现在全世界来讲,法律上到了18岁以后,很多国家会给予他们各种不同的权益。若未满18岁,还不算真正的成年人。

不过有些个别的地方,像犹太人,年满13岁,就能在法律上享有与大人一样的权益,这属于个别的情况。每个国家相关的法律是不同的。在一些非洲国家,包括成家的这种事情都与东南亚地区有差距。一般来讲,20岁以上可以称为中年。

“过八十名为老者”,过了80岁就名为“老年”。很多老菩萨不用担心,因为过了80岁以后才属于老年。有些人四五十岁的时候都是:“我已经老了。”对自己特别失望。但《圣大解脱经》里面说,80岁以上才叫做“老者”。

所以很多人都算比较年轻。如果有人未满80岁的时候就死了,应该算是在年轻的时候离开的。人一般上了80岁,大家都觉得算长寿了,如果离开人间,“算是已经长寿了,不用伤心”,有人也有这样的安慰。

实际上,人的寿命确实是比较短的。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里面说:按照人的平均年龄,四五十岁的时候就有脱落牙齿的现象。这说明跟以前2500多年前人寿百岁的标准相比,现在的人寿平均年龄在六七十。大多数有这个年龄的差别。

不过现在的医学、营养学,这方面比较发达,技术也比较成熟。很多国家的有些人确实比较长寿,这跟医学和健康理念有关。有些地方生活条件也差,气候也比较恶劣,再加上的平时的营养不良等等,有人年轻的时候就会离开人间。

所以在这里,讲了一个比喻,根据三种不同的年龄,取不同的名称。

我今三乘。亦复如是。为初小心声闻之人。说于小乘。

佛陀说:我的三乘也是同样的道理。最初心眼儿比较小的行人叫做声闻的人,被称成小乘。

小和大,就像年龄小的时候被叫成小孩一样,有些人被称为小乘的话就不太开心,“我们为什么是小,你们为什么是大?”也不应该生气。我们年龄小的时候,别人说 “你是小孩”,你也不能生气,“我为什么是小孩?你为什么是老人?”难道你很喜欢在很快的时间当中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吗?所以也没有必要不高兴。

为于中心缘觉之人。说于中乘。

如果心比较中等,就是缘觉的这种修行人,称之为中乘。

为大菩萨大道心人。说于大乘。

拥有大菩萨的心胸、广大的发心,这种大菩萨的大道心的人,称之为“大乘”。

所谓的“乘”,根据不同的阶段做安立。这个道理还是很重要的。不然,我们会觉得“我们为什么是小乘?为什么不是大乘?”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大”,“我是大圆满的修行人”“我是大中观的修行人”“我是大乘修行人。”别人若说你是小乘修行人,就会很不高兴。但我们的心确实是小乘修行人,为什么?因为小乘自私自利特别强;大乘则是利他心很强。自己扪心自问,到底有没有特别强大的利他心?可能很难有。

诸善男子。汝今复听。

佛陀说:“诸位善男子,如今你们也应该好好地听听。”

理无二边。趣必同归。解虽殊律。终为一观。理是一乘。分之为三。

“理无二极”的“极”是“南极北极”的“极”,此处按照敦煌版本,有些不同。从万法的真相,或者是真理方面来讲,没有二极,没有二边。

“趣必同归”,它的意趣必定是殊途同归。到究竟的时候,是唯一的、空性当中一味一体的。

“解虽殊律”,虽然我们解说的时候有不同的道,但最终只有一个观点。所以“理是一乘”,就是真正的理就是一乘,只不过分为三乘而已。

声闻缘觉乘。皆入大乘。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

如刚才前面讲的一样,分为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和缘觉乘可以归入大乘,大乘实际上是佛乘。这样一来,三乘究竟是一乘。实际上“乘”没有一个真实的实相,只不过众生依靠“乘”到达涅槃之地。“乘”是暂时有三乘,究竟是一乘。

这样的安立,实际上也是合理的,为什么合理呢?《譬喻经》中也讲过,有一个国王的王宫跟村落约有五由旬的距离,比较远。村里的人经常要用水,只能提水到国王的王宫。很多人觉得有点累,“我们整天都要走五由旬,很累。”很多人都不愿意呆在这个村落当中,想离开。

这时,村里的村官对他们说:“你们不用离开,我有办法,我把村与王宫之间的距离缩短,以前是五由旬,现在我把它缩短成三由旬,我让国王下命令,没有什么问题。”有些人觉得不可能,有些人则相信国王是对的。后来,他们觉得提水的时候没有感觉那么累,以为国王已经把距离缩短了。

佛陀告诉行人,实际上这个公案当中,他们的距离并没有缩短。同样的道理,我所宣说的三乘,实际上本体就是一乘。有些众生觉得刚开始给他说一乘的话,高不可攀,会特别害怕,觉得很累。他没有这个信心,很容易退失。为了遮止这样的行为,暂时说成三乘,每一乘他可以休息,最后达到一乘就容易接受。

佛陀说三乘的原因,实际上就像医生对病人对症下药,佛陀也是对众生应机施教。

《大乘入楞伽经》当中说:“譬如众病人,良医随授药,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就像对待病人,良医会根据他们的病情下药。同样的道理,如来为众生转八万四千法轮也好,三乘法轮也好,这些目的实际上是根据众生的这个心,然后给他们说法,这是次第性的。

因此,我们不管是三乘还是一乘,究竟意义就像世间当中所谓的”一条龙”,或者说“一条线”。只不过刚开始进入的时候,不能直接进入最高的法。比如说,有些人从来没有学过佛教的基本的业因果,或者轮回的痛苦、人身难得,这些都没有学过,就直接学密法的、最高的觉性直断,或者说禅宗的明心见性,或者说其他的空性正理,就算暂时会得到一些暖相和觉悟,但不可能长期稳得住,因为没有基础就像冰上建筑一样,到一定的时候它自然会倒塌。

按照佛的这种教言,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量来选择法门,这样也很好。有些刚刚进入佛门的时候,大家很希望自己变成六祖大师一样,如《六祖坛经》里所讲:认识本性就是认识光明空性的一颗心。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但这听起来非常的美妙、微妙,特别好,真正去享受的话,确实有一点困难。

好比藏地的牧民爬楼梯很费劲。农民因为他有住房,爬楼梯爬的很好。但让一个牧民爬九层楼的楼梯,而且第一层不能爬,直接飞到二层的话,很有困难。所以,这是一种次第,次第的修行和次第的闻思是非常重要的。

说是法时。会中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这个时候,会中有十千个菩萨,以佛的加持,听闻三乘法后,得无生法忍。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因为当时佛的加持力很强,这些菩萨们很容易成熟善根,若我们听了这个法,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产生法忍。可能有些人不但没有产生法忍,中间还会打瞌睡。有些人确实睡得比较少,或者是很精进。但若这样,白天有时候也会有点困。

八百比丘得阿罗汉果。二万天人得法眼净。百千万人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八百个比丘得阿罗汉果位;二万个天人得法眼净;百千万人都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大乘的菩提心。

我们现在不是果法时期,没有像这么明显的得无生法忍和得阿罗汉,但不管怎么样,我相信每个人若用自己的信心来接受,每一堂课不会没有意义的,应该会对自己的相续有转变,尤其是以非常认真的、特别专注的心来接受的话,那每堂课的教育,都会让我们的相续逐渐成熟。

所谓的教育并不是听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了,就像世间的一门课,不管学历史、学生物、学化学,只听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学成,能不能?不行的。但是如果听的课比较多一点,至少对这门学科熟能生巧,逐渐就会有进步、有变化。

尔时。十方诸来菩萨。俱共合掌。

这个时候,十方而来的这些菩萨们,因为大家祈请的结果都很好,很多人都已经得到佛陀的亲自的摄受和甘露妙法。于是大家共同合掌。

合掌是佛教的一个礼仪,菩萨也在佛面前合掌。我们平时念经,或者说拜见高僧大德、见到佛像佛殿,这个时候的合掌是表示一种恭敬心。同时,他的这种行为也会给自相续带来许多无形的智慧。

一个人非常虔诚地念诵与一个人东看西看地念诵,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而白佛言。我等今者。以彼佛力。来到此土。

当时菩萨们的合掌对佛陀说:“我们今天依靠佛的加持力,来到这个地方。”

藏文里面没有“彼”佛,“彼”佛就是我们的佛,若解释为释迦牟尼佛可能不好理解,此处也没有明确表示。可能是释迦牟尼佛的加持,也可能是十方如来的加持,总之他们依靠佛的加持,来到这个地方。

得见世尊。复闻大乘。

并且得见了本师释迦牟尼佛,而且听到了大乘的佛法,应该很欢喜的。

这些菩萨们应该是佛加持而来当场听法的。我们其他人也是,不管是在哪个场合,如果自己有闻法的机会,也应该有感恩的心,这应该是佛菩萨和传承上师们的加持、自己的福德因缘具足而来的。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平白无故的偶遇,“啊,我来旅游,突然就碰上了听法。”这也可能,是另一种说法。诚如这些菩萨们也是得佛的加持,才有听闻大乘佛法的机会。

愿听我等。受持是经。

菩萨们有个要求:“希望释迦牟尼佛允许我们受持这部经典。”

他们听法以后,并不是听了就可以了,然后将法本一扔,自己回去,不是这样的。他很想得这个法,得法以后要去弘扬,这是他的目的。于是他们请求佛陀能答应让他们受持这部《圣大解脱经》。

于佛灭后。在此国土。及余他方。山林树下。神仙居处。

当有一天佛陀灭度后,要把这部法,不管是这个国土也好,其他地方也好,包括山林、树,还有神仙居住的地方。

“神仙”,藏文当中是说“持明者”,意思是禅修者,就是修行人。

城邑聚落。

藏文当中“城邑聚落”的意义比较广,“城”是城市,比较大的;“邑”相当于是现在的一些县城的小城市,像色达县、炉霍县,这叫做是城邑;“聚落”,叫“村落”,相当于乡。“聚”和“落”,在藏文当中有四个。比如说省一级的城市、县一级的城市,相当于现在的乡一级的城市,还有村庄一级的这种小镇。在不同的这些地方也要弘扬。

旷野冢间。

“旷野”是那种旷无人烟的地方;“冢间”指的是天葬、尸陀林这些。

树下露地。塔寺僧坊。

有树林,在露地的地方。有佛塔的地方,有寺院的地方,有僧众居住的一些经堂。

讲法众会。

“讲法”,以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中心、道场、会所、讲堂等地方。

俗人住处。家家人人。

俗人的住家,一般是在家人的房子、别墅,或者是楼房里面,“家家人人”,挨家挨户的、家家户户的人。

广宣流布。常使不绝。

佛陀一定要加持、一定要同意,让我们在佛陀涅槃之后能去这么多的地方弘扬此法。有些是大城市、大城邑,有些是树下、塔庙、僧坊,包括个人的家中,这些地方都要广宣流布,常使不绝。

我们要记住,也应该发这个愿,对吧?今天已经得到了《圣大解脱经》,希望以后不管是此经文,或者与之相关的资料,都能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进行弘扬。

有些人是很有能力的,以后在各个国家、民族中,甚至有些有机会去天界、地狱、饿鬼等地方,都可以弘扬《圣大解脱经》。如果实在没有能力,以后可以拿一本《圣大解脱经》放置在森林中,那里有很多的非人、鬼神,或者放置在自己的屋室里面。作为在家人你可以放在佛堂里面。如果没有佛堂的话也可以放在其他的地方。包括现在也可以将释迦牟尼佛的像、《圣大解脱经》,通过网络、微信、快手、抖音等平台进行弘扬,属于从虚空中弘扬、广宣流布。经文中,主要是指在大地上有很多的方法。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非常散乱,但散乱确实没有结果。很多人玩手机、玩电脑,心被贪嗔痴所束缚。现在的人真的很可怜,被好多没有意义的精神粮食不断地充斥,不断地去接受。到一定的时候,自己也分不清白天晚上,分不清亲人怨敌。尤其现在很多年轻人天天都玩各种电子游戏,这些电子游戏很多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不利,逐渐如此,就不知自己会进入怎样的世界。

有时候看到整个高楼大厦,各种产品琳琅满目,跟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有时候看,现在的人心更复杂、更痛苦、更烦恼。不说几千年、几百年,单单几十年的变化大家都可以看出来。

今天上午我去大经堂,好长时间都没有去过我们的大经堂。当时我心里想:“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这里的时候,虽然我们外面的经堂装修等条件不如现在,那个时候应该好多都是土木结构。现在产品的颜色、形状,很多方面都有进步。但会不会让我们的修行有进步呢?很难说。就我个人而言,以前锁事少,也被上师的这种甘露妙法滋养、滋润着。

但现在跟以往不同,包括我们的乘骑也好,交通也好,每个人穿的吃的,很多方面都跟以往不同。这里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比较穷,比较苦,但那时候的心跟现在是不是相同?这一点自己也可以比较。这个世界变得很快,如果现在完全要逃避、要离开这个世界,恐怕有点困难,也无法回到过去。每个人如果不用手机,恐怕除了极个别的修行人以外,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我们能尽量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和一些贪嗔痴,也并不是没有办法的。麦彭仁波切不是也说了嘛,最好不要散乱,如果要散乱的话就跟贤善的、有戒定慧的人交往。同理,若我们无法完全杜绝散乱,就尽量用心在善法有关系的方面,包括《圣大解脱经》如何弘扬,如何传播,这个很重要。

这里也已经讲了,“广宣流布,常使不绝”,一代一代传下来,以后也要靠我们现在的这些年轻人,现在的这些学法者。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报师恩和报佛恩,那这种弘扬是最重要的。像《大宝积经》当中讲了:“汝心勿谓名花好香末香涂香。幡盖璎珞衣服妓乐。赞叹如来为上供养。阿难。如是不名第一供养。若人得闻如是等深经。受持读诵如所说行。是名以第一供养。”所谓的名花、末香、烧香、涂香,还有幡盖、璎珞衣服等等,用这些来赞叹如来不一定是最高、最好的供养。佛陀告诉阿难,如果听闻、受持、读诵这种甚深的经典,可以称之为第一供养。

实际上,如果我们听闻、受持这部法,对诸佛菩萨也是很好的供养,对传承上师们也是很好的供养。所谓的供养有三种欢喜供养方式,财供养、承侍供养、法供养,其中法供养很重要。我觉得法供养是比较容易的,财供养的话,有时找不到财物;法供养的话,“我要好好闻思修行”。很多比较吝啬的人,经常说:“我给你好好的法供养啊。”这样的话也很好,“因为法供养是第一供养,我舍不得其他的供养,我给你做法供养。”也有这样的。所以法供养还是很好的。

此处所说的内容也是一种法供养,我们应该这样行持。

何以故。是经之住。令得恶道永息。所以尔者。曾闻佛说。地狱不闲。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经久住”,藏文和敦煌本里面都有“久住”,即这部经久住的话,则“恶道永熄”,“令得”两个字没有也可以。我是以敦煌本为主进行修改的,但可能《大正藏》的好一点,但这里很多人拿着现在这个版本,中间要换也不方便,先暂时这样吧。

如果这个经久住的话,则恶道永远会熄灭。为什么呢?

“地狱不闲”,“闲”在康熙字典等很多字典里面叫“閤”,门里面有个合。“不”也是否定词,有“无”的意思,“闲”就是门的意思,即地狱无门,地狱没有门进不去了。意思是我曾经听佛陀说过,本来地狱是有门的,但是如果我们行持善法的话就进不去了,不可能进入地狱了。

若诵是经一句。诸天欢喜。常来亲近。自然修善。

如果读诵这部经中的一句,诸天也欢喜,而且四大天王和梵天都常来亲近这人。“自然修善”,自然而然修善,因为一个人如果自己好好地修行,诸天和非人也会帮助,那你的修行自然而然会增上的。

《贤愚经》中有一个公案,有一个女的出门经过波斯匿王的国家,听到很多人赞叹佛陀,就以好奇心前往,此时佛陀正在说法,她见到了佛陀的特别庄严的相好,生起了欢喜心。当时佛陀正在讲五戒:断杀能得长寿;断偷盗能得财富等等,这个女的也受了五戒。回去的时候,她和佛陀说:“我住的地方特别偏僻,你能不能赐予我一个礼物?”佛陀就给她讲了《法句经》,此经是三世佛非常重视的经典。女子回家之后,就以强烈的恭敬心受持。

某天晚上在高楼念诵的时候,正逢四大天王的南天王在南瞻部洲巡查。南天王听到了,非常欢喜,从天空当中进行赞叹道:“你这样的说法非常妙,我也在听受。”她问:“你是谁呀?我都看不见你的身影”。“我是四大天王的南天王,明天舍利弗和目犍连到你们附近的时候,我给你拿一个天人的宝珠,你能不能替我做供养,并且念我的名字回向。”南天王称呼女子为师兄,女子说:“我是人,你是天,怎么会变成师兄呢?”天王答道:“因为你是佛陀的弟子,是个优婆夷,我也是佛陀的弟子,是优婆塞。所以可以这么相称。”“那为何明天要以你的名字来回向呢?”“若以我的名字做布施和供斋,天人包括我的眷属会得到很多的威力和福德。所以我有这个请求。”这个公案后面部分记得不是很清楚,但这里主要讲人如果做善事,哪怕念经也好,放生也好,转绕佛塔也好,做任何善事都会得到天人、护法神的相助。此后,整个人间的这种善妙会越来越增上,这种善的和乐的气氛会不断地弥漫,世人也会获得快乐。

这里所讲,这样的功德把地狱的门都已经关上了,恶道的门也已经关上了。只要有这部经典的地方,就会非常殊胜。

 若人闻是方广经典。欢喜信敬。书写读诵。受持礼拜。称是经中。一佛一菩萨名者。是人现世安隐。不见诸恶。

如果有人听闻此方广的经典,生起欢喜心和恭敬心,自己书写、读诵、受持、礼拜,而且称念此经中一位佛或者菩萨的名号,这样的人即生当中安隐、快乐、不见诸恶。

后面我们会讲到三世佛的名号、诸菩萨的名号。不要说所有的,仅个别的菩萨名号也能帮助我们即生当中获得身心健康,不见诸恶事等等。有些人平时行持善法,可能前世的业力也很好,即生当中都顺利、健康、快乐,好多的善缘自然而然具足。

若其命终。我等菩萨。前导是人。回向我国。共生一处。

刚才这些菩萨说:此人若命终的时候,我们这些菩萨亲自作为前导,带着这个人,“回向我国”,不一定是念经的“回向”,这里的“回”是跟这些清净菩萨一起回到各个东南西北清净的世界当中。“共生一处”,最后往生到这些清净的国土当中,跟这些菩萨们在一起。

何以故。受持是经故。受持是经者。即持佛身。持佛身者。当知是人。即是菩萨。

为什么这么特殊呢?因为受持这部经的缘故。受持这部经如同受持佛陀的身体。“持佛身者。当知是人”,这个人可以称之为菩萨。

也可以说,我们现在也在受持。下文会解释“受”和“持”的意思。虽然我们不是得地菩萨,但我们是受持《圣大解脱经》的菩萨。

是故是人。即我同学。以是因缘。受持是经。愿生一处。不相舍离。

所以,这些菩萨可以称为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学处是一样的。所谓的同学,佛经当中都有这个名词,“这是我的同班同学”。我们若读《圣大解脱经》,跟观音菩萨是同学的,跟文殊菩萨同学,以后别人问你:“你同学是谁?”你可以说:“我的同学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你们为什么是同学?”“因为我们共同受持《圣大解脱经》,地藏王菩萨也受持《圣大解脱经》,我也是,我们学的是一样的。”现在有些人认为,同学是指同班同学,但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同班,文殊菩萨虽然与我不是同班,但是学密宗的也可以叫同学,学《圣大解脱经》的人也可以叫同学,因为我们的专业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叫同学。

“愿生一处。不相舍离”,因为受持这部经的因缘,祈愿大家都转生到清净的地方,跟这些清净的菩萨生生世世互不相离。

尔时。复有诸鬼神王。大梵天王。三十三天。护四天王。金刚密迹。诸鬼神王。散脂大将。那罗龙王等。

这个很多的鬼神王,“复有诸多鬼神王”,在藏文当中是没有的,但是汉文里面有。鬼神王当中有大梵天天王、三十三天、护四天王、金刚密迹,即金刚手菩萨,还有“诸鬼神王”;“散脂大将”,就是夜叉大将;“那罗龙王”,“龙”字不用了,是指那罗延王。这些是天人。

难陀龙王。婆难陀龙王。

这是龙王方面的。

阿修罗王。迦楼罗王。大辨天王。鬼子母天王。诸山鬼神神王。

大辩天王,“辩”是“辩论”的“辩”,中间是言字旁。

“鬼子母天王”,应该是九子母天王。

前面的有些可以不用,你们方便的话参照《大藏正》更好一点。

树神王。河神王。海神王。地神王。水神王。火神王。风神王。

这些是地水火风的神,学《地藏经》的时候大家都知道。

如是无量无边诸神王等。及大诸天。即从座起。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头面礼佛”,不是礼足。这些地水火风的神都来了,开始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常当护持。世尊所说。方广经典。有是经处。我等神王。常在于前。为作清净。

世尊,我们今天要常常保护世尊所说的所有的《方广圣大解脱经》,凡是有这部经典的地方我们都会保护。

《贤愚经》当中也是讲了:“乃至行路,诵经说偈。常有诸天,随而听受。”我们走路的时候,平时在家里的时候,如果诵这些大乘经文的话,这些天人随时随地会听受他的命令,随时随地保护这个人。

他们说:“经常受持诵《圣大解脱经》的人,我等神王会常在这人面前“为作清净”,将不干净的场地变为清净的,有一些恶人加害的话,则把他们撵出去,也是作清净。

若在塔中。若在坊中。若在白衣舍。若在空处。

这部经典《圣大解脱经》在佛塔当中也好,或者在其他巷道、地缝中,如果放在一些白衣的舍宅里,或者是在空处。

或复有人。以不净手。抃捉是经。或不恭敬。读诵是经。我使是人。行住坐卧。身心不安。

这个时候,如果有些人以不干净的手抃捉这部经典,就是拍,或拿着这部经典,或者用不恭敬的语言进行读诵,那我们这些鬼神是不客气的,会给这些人的行住坐卧创造身心不安。

现在有些人的癫狂可能是即生当中对佛经、对佛像有不恭敬的地方。

《法苑珠林》里有个公案,一个国王的后院中发现一尊金佛像,标着周朝的记号,中间隔了秦、汉等好几个朝代,他心里面想:“这个不可能的,应该是假的,哪有这么古老的一个东西。”随手扔到厕所里去了。四月初八,浴佛节的时候,他为了洗刷、故意给佛沐浴,就撒尿到厕所里,结果过了一段时间,整个下身糜烂,得了特别严重的病。后来一些太史经询问后,说:“你应该是玷污了圣像才会如此。”他自己立马忏悔,请一些僧人到宫殿里。后来身体有点恢复了,就开始造寺院、造佛像,做了很多的功德,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所以有时候,即使对佛经、佛像没有信心,也千万不要去玷污、摧毁,否则不久的将来,确实会有报应。包括毁一些出家人的宿舍、摧毁寺庙、佛像、佛塔、佛经等诸如此类的恶业,因为这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如果曾经这样做过的话,应尽量用自己的行为来弥补。比如说以前摧毁过一尊佛像,那至少要重新做一个比此佛像质量更好的、体量更高的;如果以前烧过一部《圣大解脱经》,那就要翻倍的请书、造这部经典,这样的话,非常好。否则日常生活当中,有些人刚开始不信,甚至有些用轻蔑的态度故意摧毁三宝,结果再过一段时间,自己的身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一些怪病,一些不顺的横事,直到这时,自己才开始想起来可能是这个原因所导致的。很多人曾因类似的事找过我,这个的时候,我们也让僧众给他忏悔、念经,他自己也要好好地忏悔,只有这样,除此之外也没办法。

处处怖畏。横罹恶事。现身不安。死入地狱。

“罹”应该是罗,遭受的意思。遭受一些不吉祥的事,“现世不安”,最后死的时候入地狱中。

若人恭敬清净。捉持此经。洗浴烧香。读诵受持。或复书写。忆念不忘。忆是经典。不行恶事。

如果有人以清净心、恭敬心,捉持经典,沐浴烧香,这样来读诵、受持,或者书写,念念不忘的话,所有的恶事不会降临的。以前吉藏大师有部《胜鬘宝窟》说道:“执文曰读。背文曰诵。始则领受在心曰受。终则忆而不忘曰持。”持闻叫“读”;背文叫 “诵”;刚开始的时候,领受在心,叫“受”;最终忆而不忘,记得清清楚楚的、不忘的话,叫做 “持”。这个内容跟藏文版的说法完全相同。有时候我们把“读诵受持”分开,有时候合在一起。详细分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距。

若能如是。我等神王。为是经故。守护是人。是人若卧。立其人前。不使见恶。亦复不为。恶人恶鬼。横害其人。

如果能这样,我等鬼神会因为这部经的缘故守护这个人,无论此人是卧着、站立,在任何时候,这些护法神、鬼神会到此人跟前,不使他见任何的恶事。有些恶人和恶鬼也不会对他造成任何的损害。

若其住处。护其舍宅。

这个人住在哪里,这些鬼神就经常到那里去保护,不需要门卫,也不需要放一些电子眼。如果有这部《圣大解脱经》的话,门也不用锁,不用担心,“会不会来一些恶鬼,来一些盗匪,来一些……”只要有一部《圣大解脱经》就能好好地睡觉,没什么问题了。

若欲行来。我等神王。于其人前。为作开导。

若你想去其他地方做客,或者是到一些自己想去的地方,我等神王就跟这个人一起出发,去开导。如果你出门的时候,带着一部《圣大解脱经》的话,就不用害怕。

须者给与。四方行来。无所障碍。常见善事。

有哪些需要,这些鬼神就给予。“四方行来”,不管在哪里,他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长期见善事。不管到东南西北或去哪里,如果有这样的经典,他们也会帮助你。

命终生天。因是值佛。不失大乘。

因为受持《圣大解脱经》的原因,命终的时候要么转生到天界,要么值遇佛陀,不会失去大乘,生生世世遇到善知识、遇到佛陀、遇到大乘的法,在整个人生当中都会非常顺利、快乐。所以,这种经我们要非常恭敬地、以欢喜心来保护,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很多鬼神也会保护我们。

这部经确实很重要,大家应该重视起来,古人为什么这么重视,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