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再一次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主要是引导修行者的相续逐渐走向解脱、逐渐成佛的殊胜修法窍诀,这里面都是引导。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首先要知道这里面所讲的内容,这是第一个阶段。虽然这里面所讲的都是关要、窍诀,都是修行的一些方式,但是学习的时候要知道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在学习佛法过程当中都要经过初学阶段,佛法的一些术语、概念、很多的知识等等我们都不知道。所以第一遍学习的时候要知道这里面在讲什么,这里面所有的修法我们刚开始都要通达,这就是一种见。
有了这样的见之后,第二步要按照见解去修,修了之后可以得到一种觉受,或者内心当中达到这里面讲的标准。这里面讲了很多标准,比如第一个就是要生起出离心。作为一个标准的佛弟子,并不是说拥有了多少皈依证、有几串念珠或者怎样,主要是内心当中要生起出离心、真实想要解脱的心。因为佛法就是让我们从轮回当中解脱,这个是它最关键、最核心的价值。
如果在缘佛法的时候没有真实生起出离心、不想真正求解脱,那么佛法对我们来讲,能够得到的价值就是太少了。这不是佛陀出世、讲法的真实目的。佛陀是通过很长时间的积资净障,然后在南瞻部洲金刚座示现成佛,佛陀出世说法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他的有情都能够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对我们而言,要跟随佛陀这样修行的方法学习,跟随佛陀走过的足迹,我们再不断地去效仿、去学修。佛陀告诉我们什么呢?轮回非常痛苦,必须要从轮回当中出离、解脱。如果一天不从轮回当中解脱,我们就一天没有办法摆脱各道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生起一颗解脱的心。什么时候愿意放弃轮回世间八法、放弃对今生后世的耽著、真正的内心当中生起了一颗想解脱的心,这个时候真实佛弟子的法相、真实佛教徒的身份就已经拥有了,这是第一个阶段的目标。
第二个阶段不单单我们自己要解脱,还要发愿众生能够获得解脱,这也是我们内心当中要生起来的。第二个阶段在出离心基础上转折,要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主要是大悲菩提心,这个方面我们也要生起。然后要解脱一切的执著,内心当中生起证悟,这已经从凡夫到圣者。这里的阶段有很多不同的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几个大段。
第一个自己要真实看破轮回、想要求解脱道,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方向、目标,它就完全可以确定下来。如果我们在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目标混乱、错误,那么所修的没有办法直接成为调伏相续的真实的方法。所以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或者了知我们应该在佛法当中获得什么,或者通过佛法来得到什么。这我们必须要了解,它里面有很多修学要达到的标准。
刚刚讲通过暇满难得的了知、观修要产生和暇满难得相关的觉受。寿命无常也是这样,通过寿命无常文字的引导,内心当中要生起“的确寿命是无常的”,必须要精进修学,这方面觉受要生起。轮回痛苦也是通过观修六道轮回,不管是善趣也好、恶趣也好,都是具有痛苦的自性,让我们知道对整个轮回要厌离。轮回的因是什么呢?是在我执的基础上造善业或者恶业。通过善业转生善趣,通过恶业转生恶趣,所以业因果和轮回的痛苦是有关的,不管是善趣也好、恶趣也好它都是痛苦的。这些痛苦的因都来自于我执,通过耽著轮回的心造善或者造恶,所以我们要出离。这个方面也要了解。在出离心的基础上,造殊胜的解脱的善业才可以获得解脱。
还有依止善知识,或者第五个引导主要是对于解脱生起希求心。我们要观修这个,知道的确解脱是非常善妙的、值得我们去追求,值得我们拥有的一个最稳固的或最终极的目标。要得到解脱就要依止上师,依止上师也有一个标准。在依止善知识的引导文当中,通过不断的观修,内心当中要生起真实依止上师的信心。皈依、发心,每一个都有它的标准。
第一个阶段学习知道这里面讲的是什么,通过思维把听到的这些内容确定下来,没有怀疑,第三步就要去修行。修学佛法也是次第循序渐进的,没有人学一遍之后就通达、修行之后马上就能相应的,这对所有初学者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如果前世有熏习或者学习过很多世的话,这倒不一定是真实的初学者,虽然今生当中是初学,但内心当中已经有很深的基础,那另当别论。除了这个之外,百分之八九十的佛弟子们在最初修学时,都要经历这种过程。
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有的道友学习佛法的时候比较着急,认为学习佛法一段时间后烦恼还没有调伏。现在很多道友学加行也有着急的,为什么着急呢?认为磕头只是数量上去了,很操心质量上不去,或者怎么怎么样。修百字明的时候,好像没有出现验相;修皈依的时候好像没有产生很殊胜的信心;发菩提心的时候,菩提心的验相都没有生起来。有的道友就非常着急,认为修完之后就要产生觉受或者验相。
对这个问题,上师在传法的时候也会强调我们不要只顾数量,质量很重要。上师讲这个的时候,主要是让我们在当前的这种见解和根性的基础上,要尽力地去了知所修的内容。鼓励我们尽量按照法本当中所提示的验相、界限去努力。我们知道这里面讲了很多包括修暇满难得、寿命无常、顶礼的时候出现的一些验相,这里讲的验相都是高标准,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这个。刚开始观修一两次、几个星期,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吗?当然是达不到的。所以佛菩萨、上师们也不会认为,我们现在初学第一遍就一定要达到很高的标准,绝对不会。所以有些大德从侧面开示,刚开始修的时候也不用过度地去追求一个质量。因为对我们来讲真的达到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修行,必定还是不现实的。
我们也没有全天候地把所有的时间用在修行佛法上面,而且内心当中对于佛法的理解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所以在这个状态当中想要质量都没有办法,既便是一定要达到高质量,但是我们内心当中修学佛法所累积的条件必定还不足够,这个时候非常着急地想要得到一个高质量的修法,的确还是很困难的。这种心是可以有的,我们还是要客观地看一下自身的条件,学习佛法时间不长,尤其很多道友学前行,基本上是正式学习佛法后的第一部论典,这里面讲的很多修行方式,对我们来讲都是很陌生的。以前我们在读大学、读中学的时候,都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现在刚刚开始学,马上要达到法本里面所讲的标准,怎么可能呢?
暇满难得可能十几、二十几堂课就学完了,修学暇满难得的标准就用了金厄瓦格西的事例,他都不敢睡觉,觉得睡觉都是浪费暇满人身。这是修学暇满难得的终极或者最圆满的标准,这种标准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很困难。其它磕头的时候观想也好,或者念金刚萨埵积累资粮也好,对我们来讲有的时候的确做不到,因为刚刚开始学。这相当于以老司机的标准要求一个刚刚学驾驶的人,老司机可以自如地处理很多驾驶的问题,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学习驾驶的人来讲,这个标准太高了。我们自己应该定位,这个是我们以后要达到的目标,现在可能还不行。一方面要知道这是最后要达到的目标,一方面不能太懈怠。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不能对于自己的要求过于严苛,否则我们就会很着急:这里面的验相都达不到,观修很长时间没有产生什么感觉等等。太急了就可能会放弃,达不到就算了,干脆就不修了。对很多初学者来讲(我也接触很多修加行的道友们),都有一点着急。当然急也是对自己负责,想要在佛法的修行上面得到真实的受益,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要反思、正视一下我们自己现在是什么条件?初学的时候就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对我们来讲可能也是太着急了一点。不能过于高估自己,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懈怠,要按照上师安排的课程慢慢去修。
尤其是修加行,我给的建议(我也是这样想的),第一遍加行,把数量完成就很不错。真的是这样的,把十万个d头的数量圆满下来,对我们来讲也是个很大的考验。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大的收获或者高质量的感觉,肯定是没有生起来。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观修、观想也没有到位、在磕头的时候胡思乱想等等,觉得修加行的过程当中没有得到很多收获。刚刚讲了,修行佛法,我们的心相续是逐渐成熟的。不经过这样一次一次的修行,我们的修行没办法在这个基础上提升。
想要达到高标准、高质量,但是一下子又达不到的话,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就容易很沮丧,就会影响往后修学的状态。所以第一遍基本上把数量走一次,体会一下这里面修行的方法。通过不断的五十万的加行也是对心性的磨练,也是心性走向成熟的一个必要的修行方法。世间上很多成功的人,刚开始哪个不是跌跌撞撞的?经历很多的失败之后,坚持下去越往后越得心应手。我们修行也是这样,加行不可能只修一次,第一次能够把数量圆满就可以,大恩上师给我们讲的时候也是这种思想。
当我们五加行圆满一次之后,以后还要修第二次、第三次,那个时候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再加上在修加行过程当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填充自己在佛法方面的智慧。当我们闻思的智慧逐渐增上的时候,反过来对观修暇满、观修无常、磕头、发菩提心、修金刚萨埵等等会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随着福德、经验的增上,以及闻思智慧不断地上进等众多因素集聚起来,在这种条件之下才能做所谓高质量的修行。现在很多因素还不具足,前行还没学完,后面很多的知识还没有学过,一下子就想通过观修找到感觉,怎么可能呢?打坐(这其实也需要技巧)也要在长时间观修之后才能慢慢找到感觉。很多上师都讲过,磕头的时候胡思乱想,或者怎么样观想,只管修就行了。只要不停地修,总会在修行当中进步的。如果担心达不到标准,干脆不修了,这样就永远没办法进步,只有在不断做的过程当中,才能够逐渐找到感觉。所以不断地去做、去观修,一遍又一遍机械地磕头等等,慢慢地去找修行的感觉。不论修行本身质量的高和低,做这样的修行,就能够使福德增上;就能够清净很多的障碍。只要不断地修,质量就会不断地提高。
当我们修了一次之后,大概知道如何修行,在第二次、第三次修的时候,第一遍当中遇到的问题就不会有了。很多问题以前根本没有碰过,现在修的时候碰到了,只管修下去,在修第二次的时候,第一遍的很多问题就没有了。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闻思、不断地吸取佛法的智慧,这种智慧在修第二遍的时候都会发挥作用。真正来修的时候,第一遍没有的观修、条件慢慢都会有的,到那时质量也会提高。这还不够,还要继续修。乃至于没有产生真实的证悟之前,都说明我们的因缘不具足。
修行到底要几个五十万?阿琼堪布在修加行的时候,并没有修了几个五十万,他有时候就修三万、七万等等,他的上师说这个修法可以圆满了,可以不修了。有些修行者可能不需要修这么多几十万,但有些可能就需要,这些人在不断的修行当中,逐渐地找到了修行的感觉。打坐也是一样的,刚开始找不到感觉,那是因为以前根本没有修过、没有打坐过,一下子怎么可能找到感觉?我们看到很多修行的验相、修行成功的事例,别人都是通过几十年的修行才达到这个标准。看到这个高标准时,担心自己达不到,这就太高估自我能力了。我们以前从来没有修过,现在刚开始观修几个月,就要达到那么高的标准,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还是要经过枯燥的观修(说句老实话,观修过程是很枯燥,我们观修也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什么感觉都产生不了,但是没有感觉还是要修,就是缘这个法一遍一遍地修。其实这种很无聊、很枯燥的修法感觉,本身就是要我们适应它。我们总是想要很快找到一个新奇的感觉、明显的改变、心里的变化,或者看到光明、看到佛菩萨,或者这一座让自己修得痛哭……都是想要得到这些。这些觉受得到也好,得不到问题也不大,关键是这颗心要不断地去适应。我们平常都很散乱,坐下来缘法义修的时候觉得什么都抓不到。不像世间当中去聚会,总会碰到很多好笑的事情、新奇的感觉;或者看个电影、电视剧,对这些新的事物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总是有一种期待,而且某些情况下它会满足你的期待,我们就觉得世间法有趣的多。修法就没那么有趣了,闻思也好、修行也好,尤其是在修加行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很机械地重复,觉得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但是,这就需要习惯,在很无聊很平淡的过程当中,慢慢地把这颗心沉淀下来,在里面发现修行、寻找道。
在观修的过程当中,不管是观修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轮回痛苦,或者观修菩提心等等,其实就是不断地、长时间地去熟悉、去观修,当各种各样因缘具足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起变化。只不过平时我们在观修或者磕头的时候,它的变化没有那么明显,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已经在变化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慢慢累积储蓄一种能量,能量储蓄还没有圆满的时候是不会发生很大改变的。但是这个过程很关键,从量变到质变,那种最后的质变一定是前期的累积。如果你没有前期的累积,一下子就成个圣者,马上修行就会突飞猛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世间上的事情也是一样,平常修行亦是如此,需要经过前期很多的准备,而且这些准备都是缓慢的、根本看不到的。我们经常打比喻:像头发、指甲、庄稼的生长一样,盯着它看是看不到变化的。但是过几个月或者一段时间去看,已经这么长了。其实每一刹那都在变、都在长,只是这个增长变化的速度慢而已。尽管缓慢,但它的确在不断地增长。只要没阻止、只要保护好这种状态,它一定会慢慢长到一种高度和深度的。
修行佛法也是一样的,你可能今天看不到进步,明天乃至于一个月好像都看不到进步。只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不断地学,比如说,每个星期一堂课、二堂课的共修,平常每天在佛堂中打坐、磕头,或者道友之间互相探讨……每天盯着看根本看不到什么明显的进步,但是时间长了再返回头看,见解已经增长了很多,心态也在变化,以前对佛法方面很多不认知的都认知了。再过几年回头看自己的进步,当然前提是要不断学习,如果中间断开或停止,那还是老样子。如果你不断地学,不管它的进步再微弱再不明显,只要我们坚持,一定会有进步的。这个过程就是在缓慢地累积能量,当能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它一定会起变化。
我们自己学习或者与道友交流,过程中的因缘还不到,太着急也没有用,这种急躁反而让我们的心没办法安住下来,做应该做的事情。特别着急这可怎么办啊?是不是有新的办法能够突破一下?这种急躁的心态有时无法让我们观修。比如说:“暇满难得”今天观了没感觉、明天也没有;好像“寿命无常”也观不出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很急,会想办法寻找其它的法。就会想:可能这个法对我有用,就去修几天;那个法好不好?又去修几天;或者来个道友说修他们那种更快,就放了这个修那个。如若这样,永远也找不到真实的修行状态。
无论如何要坚信,只要修下去水滴石穿,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变化,关键就是怕不坚持。大恩上师经常给我们讲:“修行者要稳重,身体、心态、对法脉的选择或者对法的修行都要稳重”。刚开始修行找不到感觉非常正常,但我们还是要不断去学,尤其是现在有这么好的上师做指导,还有很多团队当中的道友在互相帮助,也安排了很多学习课程、学习任务,让我们循序渐进。如果我们能真正地相信大恩上师的智慧,按照上师的安排慢慢去学的话,肯定会有收获。关键是不要太过于急躁、不要过于高估自己、不要认为自己修的时候应该马上有感觉,比如像哪个大德高僧那样。其实他们很多都是示现的,有些是修行很长时间的。刚刚开始修,要达到这种标准的话,的确还不太现实。现在我们是谁?应该做什么?这个要搞清楚,脑袋要清醒。现在我们是个初学的凡夫人,内心当中欠缺的因素太多,缺哪个就补哪个,信心、智慧、耐心,还有对佛法的认知,慢慢都要去补。修行过程就是要把心静下来,细水长流的方式每天坚持去做,时间长了之后相续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地在改变了。所以不要停止,停止了就没办法改变了。只要不断地去修,相续一定会改变。
平时要多祈祷、多积资净障,尤其在闻思修行方面坚持不怠,以稳定的心态不断地学,这是很重要的。法王如意宝讲过,修行人对正在修行的法本身要产生信心,要知道这个法对“我”是能够调伏的。即便是听说哪个人在什么道场中修了什么法,已经得到了并达到了什么高度了,自己都不动摇。因为那是他的因缘,如果真的得到了加持,有了证悟,那很好,我非常高兴随喜,因为他是我的道友。但是我的这个法不能换,因为我这个法是正确的。他有他的因缘,他修那个法能够得到这么大的收获,但我去修,能不能得到收获不敢确定。所以对现在修的法要坚持,法王如意宝曾经这样讲过。
但现在信息量很大,而且刚开始学习佛法、信心不太稳固、智慧也不是很深广的时候,还是很容易受到很多其它信息的影响。有很好的,也有一般的,还有很坏的负面的,各种信息都有。我们凡夫人不敢也没能力去辨别:到底这些信息当中,哪些信息是有益的?通过自己的智慧是辨别不了的。既然现在已经在按照传统跟随大恩上师在修学这个法,那么就把它修好。不管怎么样都认认真真地修,以后因缘成熟了,不论再接触什么样的法,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对于正在修学的法,就应把它认认真真地学好。其它的法有时间可以去涉猎一下,没有时间就不用管了,这是应该做的。
另外也不要只觉得质量很重要,的确上师们会强调质量很重要、一味地追求数量意义不大。这样讲的意思是,如果能够在数量的基础上更好地观修和注重质量,那是非常好的。但是上师们绝对不会要求初学者马上就达到这么高的质量。智慧越高的人对弟子修行的状况越了解。一般的人不懂得根基次第,就会要求弟子一定要达到什么标准等等,这不是一个高明的老师。高明的老师会对弟子的学修质量等情况非常了解,这个阶段弟子能够和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和程度,上师们也是非常清楚的。有时候上师们强调这些,是说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更多地注重一下法义,积累这样的资粮是非常好的,但是上师们是不会要求每个人完全达到这么高质量的。
在修学法的时候,这些道理还是要知道的。这样有些道友就会放心一点,或许也有些道友会放松。但这绝对不是让大家松懈的意思,而是要正视自己所处阶段,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做。目标要高,当前该做的或者说同目标的距离要正视和真实地了解,慢慢去靠近目标,细水长流是非常好的。
现在学习的是暇满难得,前面本体闲暇已经学完了,这里的暇满即闲暇和圆满。暇满难得,指具有闲暇和圆满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闲暇是本体,圆满是特法。这里的暇和满,它主要指的是能够修学佛法的最好的所依条件,这就是闲和暇。闲是修学佛法的本体,这里所讲的都是修学佛法,所以它主要是指对修学佛法上面有闲暇。它是一个初级条件,要修学佛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必须要闲暇,不要转生到三恶趣或到其它地方去,首先要得到人身。而圆满是说,单单闲暇只是离开了八无暇还不够,还要具有一些圆满,非常多差别的条件和必要的手段都是要具足的。大恩上师在讲记中是这样讲的。
圆满称之为特法。谁的特法?是有机会修学佛法、真正能够行使佛法的特法。很多特点必须要圆满,这叫十种圆满,包括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如果本体是闲暇的,有空闲和机会,并且十种圆满都具有了,那么这样的人身就是圆满的。在这个条件下修学佛法,就有了非常好的条件和所依。具有暇满的人身很难得,现在也已经得到了。根据分析现在学习佛法时,这些条件都有,这是前世好好的修行,现在争取到了这个名额。但不是说得了名额就都圆满了,争取到名额、有这个机会只是第一步,有了名额之后怎么办?这个问题更重要。怎么样去使用这个名额和暇满人身?只有尽量地用来做最有益的事情,也就是修学佛法。暇满人身在修学佛法方面的条件是无与伦比的、是非常好的条件。
刚刚讲既然已经通过努力,争取到这个名额和条件了,当然不能去空耗浪费和做一些坏事。因为有这个条件和名额,世间上来讲,就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对于以后的投资、人生改观、事业的成就等都很重要。所以要善巧使用它,把这个条件发挥到极致,让它利益最大化。让暇满的人身利益最大化,就是要认认真真、而不是浮于表面地修佛法。因为这种修习佛法的机缘只在当前这个暇满身才有,其它的一概没有。既然已经达到标准了,就不要用暇满人身去追求现世的利益,而是要去追求佛法的解脱。
前面几堂课也讲过了,四种厌世心当中,暇满难得和出离心的关系是什么?“暇满难得寿无常,观修能断今世执”,通过观修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可以帮助我们断掉对今世的贪执。怎么样断掉?不能够用暇满人身去做今生的世间八法,因为这样就不能体现它的珍贵,是在浪费暇满。只有在得到暇满人身时放下对轮回法的执着,转而用去追求佛法的利益,这就放下了对今生的执着了。只有认识到了暇满的功德和难得,认识到暇满人身的殊胜以及怎样让它利益最大化之后,那就基本准备放弃对世间的执着了。当认识到难得和功效、还有更好的东西可以依靠暇满人身获得,那么就不会再去追求没用的世间八法。所以当真正认识并安住在“暇满人身”这一点的时候,其实就准备好了放下对世间八法的执着。不再追求今生了,要用人身去追求佛法,这就是它和出离心的联系。
如果找到这个联系,在观修暇满的时候就知道,它到底是哪个方面可以让我们生起出离心或者看破今生呢?观修主要是通过思维暇满难得体会到它珍贵的价值,那就是可以修佛法。如果我们真正愿意用暇满人身修佛法,就不会再对以前那种世间法、轮回法有兴趣。这个主要是内心的转变,因为内心安住在“一定要修佛法”上面。不是说大概了知就可以,而是要通过观修让这个观念根深蒂固:的确很难得,所以我一定要用它来修佛法。当内心中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对轮回的世间八法就觉得没有用,不用再去追求了,这就是放下。这方面就是要思维闲暇和圆满。
如果把闲暇和圆满都思维好,暇满人身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因为闲暇是本体,圆满是特法,所以闲暇和圆满都需要具足。通过思维闲暇和圆满,内心中会产生很强的感受,会让我们夜以继日地去修学佛法,不愿意把人身、时间都浪费在其它方面,因为其它都没有意义。
以前也讲过,世间的吃喝等连旁生都做得到。其它世间当中一些事情,普通人身也做得到,不需要暇满人身,暇满人身可以承办更大的利益。通过这样反复思维、观修之后,对暇满难得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只要把暇满难得思维得越清楚、越到量,就会知道人生的确只有用在修学佛法方面才是真正的善巧使用,所以我们要反复思考。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就会浮现这方面的意义,就会知道怎么样把心转变到求解脱道,放下今生去追求佛法。
丁二(思维特法圆满)分二:一、五种自圆满;二、五种他圆满。
戊一(五种自圆满)分五:一、所依圆满;二、环境圆满;三、根德圆满;四、意乐圆满;五、信心圆满。
圆满分别指自方和他方的五种圆满,即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这十种圆满再加上八种闲暇,即具有十八种条件的暇满人身。
五种自圆满,第一所依圆满,“所依”主要是我们的身体得到人身。第二环境圆满,能够生到中土。第三根德圆满,“根德”就是诸根具全。第四意乐圆满,就是业际无倒。第五个信心圆满,指对佛法生成的信心。以上是科判的内容。
原文当中对五种圆满是怎么解释的呢?其实这里面都是引导,因为这就是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我们在观修的时候可以通过几种方式。一种可以通过大恩上师传的“大圆满实修法”中一个个很短的引导文去观修;另一种方式是按照前行引导文里面的引导去观修,如科判当中所讲的所依圆满,按照这个去想也可以。这里面文字比较多,如果我们能全部背下来当然是非常好。实在不行,就把《大圆满实修法》“三处三善”观修引导文中,关于“暇满难得”的引导背下来,然后不断地去观修、串习。这些方面就可以作为观修的内容。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轮回痛苦这四加行修法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果没有全部学完的话,我们在里面找不到联系。但这不要紧,我们首先要熟悉。
现在找不到感觉很正常,因为刚开始学,什么条件都还没有具足。但是在修瑕满的时候,要好好缘文字去修、去了解、去思维,为讲考做准备。在观修的时候每个引导要认真地去想、想的很熟,到后面的加行如寿命无常等等也要修的很熟。把这一系列都修了一遍,就可以大约知道一点点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再修下去就越来越熟,自然而然找到它们的关联,不再是一个一个没有关系的了。
下了很多功夫去做,就会对法越来越熟悉,就能自然而然找到法和法之间关联的地方。这都来自于不断地串习,做的越多就能熟能生巧。观修的时候找不到联系不要紧,因为现在学习佛法基本上一个点一个点是分开的,连不起来是因为我们的智慧还不够,也不太熟悉。当学了很多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自然就联系上了,这样就把每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连成一片,最后完全统一,在相续中都是圆融无碍的。修菩提心的时候也用上面这个法,在修这个法的时候,菩提心的很多思想自然而然会在共同前行中体现出来。当你了解的很全面、智慧很深很广的时候,观修的质量自然而然就会更进一步,这方面是决定的。
现在刚刚学习的时候很费劲、找不到感觉、调伏不了烦恼,或者质量很差等等,都是必然的、很正常的现象。千万不要停止修行,只要不断地学习,终究能获得非常好的观修质量。
正如龙树菩萨所说:“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
龙树菩萨通过这两句颂词归摄了“五种自圆满”,如果能够背下来就知道五圆满是什么。“为人”就是第一个条件,即要转生为人;“根足”是要诸根俱全;“生中土”就是转生在有佛法的地方;“业际无倒”就是现在所做的不是颠倒的事业;“信佛法”就是现在信仰佛法,这就是龙树菩萨的颂词中的五种自圆满。如果能背下来,对了解五种自圆满会非常容易。一背颂词,马上就可以观修和了知五种自圆满,同样五种他圆满也有两句颂词。
下面继续讲第一个所依圆满:
假设没有获得人身,就不能值遇佛法,如今已经得到了暇满人身,故而所依圆满。
这里的人身即“为人”。五种自圆满的第一个就是“所依圆满”,为什么是“所依”呢?因为是修习佛法的“所依”。修习佛法一定要有基础身份,有个什么样的身份才是修习佛法最好的所依呢?当然就是暇满的人身。
除了暇满人身之外的其他人身都不是非常圆满的,有些身份就没办法修习佛法;还有些人一点点条件也不具足,心态不稳定、痛苦太强烈等等,都没办法修习佛法。有些旁生离人比较接近,如果这个地方的人行持佛法,这些旁生多多少少也能接触一些法雨。比如说家里面的宠物、外面的蚊子、苍蝇等等,如果恰巧转生在修行人身边,修行人对它发慈悲心,念一些心咒、吃一点甘露丸、让它听一点法义等等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条件太少了所以不圆满。即使偶尔能听到一些法义,但是不能思维,那还是不圆满完备这五种条件。
真正完备的能修佛法的条件就是“五种圆满”都具有,具备五个条件就是最好的身份。第一个条件就是“人身”,如果没有获得“人身”就不能值遇佛法,这里的“值遇佛法”是全方位的、全面地值遇佛法。牛不能值遇佛法,狗也不能值遇佛法,这种值遇的意义只是结个缘,因为利益太少了。真正的值遇佛法是全方位的学习,只有人身可以。因为眼根、耳根、语言、思辨能力都具足且苦乐相当,如果苦太大也不行、乐太大也不行、太愚痴也不行,因此只有人身比较好。
比如阿修罗道嫉妒心很强,经常和天人战争;天人太富裕;旁生太愚痴;恶鬼饥渴痛苦太强烈;地狱经常寒热痛苦。这些道修佛法的条件都不完备,只有人的条件最完备。人类的苦和乐是夹杂的,纯苦和纯乐都不行。虽说在人间不如意事情十之八九,但其实还是有安乐的。人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心态和身体,苦和乐都不是过于明显。苦不是苦到那种无法忍受的状态,乐也是乐一段时间后来一个打击,让你沮丧一下,人的苦乐是夹杂的。而且人的思维能够接受佛法,身心状态没有漂浮那么厉害。有些恶鬼道众生的心太不稳定,跑来跑去,根本没办法停下来。这些方方面面条件要都具足就只有人身是最好的。如果没有获得人身或暇满人身,就没办法值遇佛法。从修习佛法的五种条件来讲,获得“人身”是所依圆满,这个条件如今获得了,我们应该欢喜。
如果生于无有正法的边鄙地方,也就不能逢遇正法,如今已生在佛教兴盛的中土,故而环境圆满。
第二个是环境圆满,就是“生中土”。“生中土”是拣别,意为没有生于边地。获人身生中土是种闲暇,在本体当中讲离开“八无暇”的时候,说要远离边地,所以前面的八种闲暇和十圆满有些是重叠的,也有些是不共的。十圆满是在前面八无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填充,这样闲暇和圆满都有了,就具有了十八种暇满人身。
原文讲“如果我们生在无有正法的边鄙地方”,第一个条件的确是生而为人,但是如果转生到人间的边地是不是很好的圆满呢?不圆满。因为环境不圆满。虽然从所依的角度讲已经圆满了,生在人间是一个人,但是环境不圆满。现在很多的边地如非洲根本听不到佛法,虽然是人但是没有佛法和三宝,环境不圆满。如果你在没有正法的边鄙地方,也就遇不到正法。
“如今已生在佛教兴盛的中土”,现在不管是汉地还是藏地,这些地方佛教都是很兴盛的,所以我们生在佛教兴盛的中土。有佛法有三宝,有人讲法我们听法,这个地方就叫中土。生在佛教兴盛的中土,所以环境圆满。第一个“为人”是基础条件,第二个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即环境也是圆满的。
倘若诸根残缺不全,便会成为修法的障碍,如今无有此类过患,这就是根德圆满。
我们生在佛法兴盛的中土,如藏区、汉地佛法比较兴盛的地方就属于是中土,环境也圆满了。虽然是人,也生在有佛法的中土,但诸根残缺也会成为修法的障碍,条件还不是真正的圆满。只具有两个条件,第三个条件不圆满也不行。比如天生看不到、听不到,无法说话或意根不正常,都会成为修法的障碍,所以第三个条件圆满也很重要。诸根功德圆满,眼根耳根都要正常,近视眼的眼根是不圆满的吗?不是。近视眼看不到很远的地方,可以把书放近一点,或者配个眼镜,眼睛基本是没有障碍的,还是可以看、听、思维,属于诸根功德圆满。
有些诸根比如手有残疾,合掌时会有障碍,这种障碍不是那么严重。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就可以思维、观修,因为佛法主要是以心为主。但并不是说这些根就不重要了,没那么圆满,只是缺一点而已,基本上还是具足的。手脚的残疾、眼根和耳根即使瘫痪了,只要思维能力很清楚,还是可以学佛法的。是否非常圆满不一定,必定不能绕佛、顶礼、合掌、和做很多其它的修行,但是还是可以做一些的,六根俱全很重要,否则会成为修法的障碍。如今无此类过患,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诸根都是俱全的,可以做修行,是根德圆满。但是具有这三圆满还不足够。
如果业际颠倒,就会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而背离正法,而如今已对善法生起信解,因此意乐也圆满。
这是意乐圆满,主要是业际无颠倒。得到了人身、生在中土、诸根也俱全,天生的条件具足了,如果第四个条件不具足还不行,比如业际颠倒。做的事业是伤害众生、积累很大恶业的,善和恶的业际颠倒,就会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背离正法。法是不要伤害众生,整个修法都是为了利益自他的。做的事情业际颠倒,背离正法就不圆满了。
“如今已对善法生起信解”,就是知道善恶因果,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善法了解,并对善法的功德生起了信解,就不愿意做非法的、颠倒因果的事情。对善法生起定解就是业际无倒,和对善法生起信解是一个意思。生起了信解之后就会尽量地不去做业际颠倒的事情,对善法生起定解就愿意做善法,因此意乐也圆满。第四个条件是没有做为非作歹的事情,对善法是有意乐的。
如若于信心的对境——佛法不起诚信,内心也不能转向正法,而如今自心已能够转入正法,所以信心圆满。
第五个是信心圆满,就是“业际无倒信佛法”。即便前面四个条件都具有了:第一个得到人身;第二个生于中土;第三个诸根俱全;第四个没有做屠夫事业。第五个虽然做的是正当的事业,但是不信佛法也不行。可能是个好人,没有做颠倒的事情,但对于信心的对境-佛法不起诚信,内心不能转为正法,因此就不算暇满人身,这方面就不圆满。而“如今自心已能够转入正法”,对正法有信心,信心的层次有很多,有些信心是初级的,有些是比较清净的、比较坚固、强烈的信心,有些是胜解信等很多种,总之对佛法有基本的信心,就可以转入正法,所以这就是信心圆满。
这五种圆满是观待自己方面应该具足的,因此称为五种自圆满。
通过次第分析,这五个条件全面具足是层层递进的,如果哪个问题不能圆满,修行佛法观待自己的圆满人身是欠缺的。现在很多道友都俱全,真是难得。一个个条件分析下来没有得到人身的众生是多少?从地球来讲,有七十亿人不得了,可是对比旁生、恶鬼却少的可怜,七十亿人根本不算什么。现在我们是七十亿分之一,但是如果和所有法界中的非人比较,那就太少了。我们生而为人占了七十亿分之一,第一个条件是具有的。第二个条件是这么多的人,有多少是生于中土的?一下子人数就大大地减少,没多少了。佛法兴盛的地方就这几个,以前传统的佛教国家—泰国、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有一部分,还有西藏、汉地、日本,朝鲜没有,韩国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没有,慢慢地佛法也在衰败。传统佛教国家之外,其它大部分地方基本上都没有佛教,现在慢慢地西方有一些了,但还是太少了。
观察现在生于中土的条件,七十亿中有四、五亿是佛弟子,皈依佛法的就这么少,生于中土已经很难了。即便生于中土,也不能保证是真实修行佛法。如果生于中土诸根不全,藏地、其它佛教国家都有诸根不全、没办法修行佛法的。即便诸根齐全,业际颠倒、对佛法经常造恶业也不行。有信心的人就更少了,传统意义上的佛教国家信心还好一点,一般来说汉地还算是中土,但情况也很复杂,有一部分是信的,有一部分是不信的,所以这些条件都要俱全。分析下来相当于层层过滤、层层筛选,筛选到这个层次基本就很少了,暇满人身真的很难得,我们要通过这样一步步的观想,真的很难得。现在我得到了,第一个条件就是七十亿分之一,然后就可能是五亿分之一,真实意义的中土到底什么概念还不好定义,有些地方不是佛教国家,有三宝也叫做中土。总而言之,一层层筛选下来真正五种自圆满都俱全的人身很少。
人身这么难得,不是运气好,是以前修过这样的因所以现在得到了。人身是以前通过善因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名额,现在就要使用这个人身、用这名额来修自他二利、修佛法。后面还要讲他圆满,能够真正想到这些的,认真修佛法的不多。说明真正安住修佛法的心态很难得,不是运气好,今生有了,谁也无法保证后世一定能得到。后世能不能得到关键看今生有没有努力,有没有修以后得到暇满的因,我们这世的暇满是前世修的因得来的,后世得到要看我们现在怎么做。现在已经得到了,必须要在这个基础上精进努力,至少在保住暇满人身的基础上,尽量多积累资粮、多修行佛法,要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么修行殊胜的密法大圆满今生能够证悟。一定要在上面做最大的努力,要好好地思维,一个个条件下来是不容易的,称之为五种自圆满。
下面是广说:
己一、所依圆满:
要想如理如实修行真实妙法,转生为人是必备的先决条件。
要想如理如实修行真实妙法,首先第一个条件就是人身。转为人身是非常好的。
如果没有得到人身,那么三恶趣中最好的要算是旁生,可是现在居于人间的那些旁生,无论被认为形色美妙、价值昂贵等等有再多的优点,但你当下对它说“你现在只要念诵一遍‘嗡嘛呢叭美吽’便可成佛”。遗憾的是,它既听不懂心咒的词句,也全然不知意义,又不能说出一字一句。
我们再观察,如果没有得到人身,首先看三恶趣,三恶趣当中地狱、饿鬼、旁生,最好的就算是旁生了。因为按照心性休息等等观点,“下品恶业生旁生”,地狱经常性的、没有间断的痛苦;饿鬼是饥渴、寒热、四季颠倒,也是有很多痛苦和心识颠倒的状态,都很差,最好的就算是旁生。
有些是海居旁生,它们远离陆地,可能就远离了人群,没办法听闻佛法;比较好的是接近人群、居于人间的旁生,有很多种类:野生的、圈养的,“被认为形色美妙、价值昂贵等等有再多的优点”的。熊猫、猫、狗等长相比较美妙,和它前世的善因有关。有它的引业和满业,引业是恶业所以就投生恶趣,但可能满业是善的,所以转生到国宝级的圈中,待遇就比较好。有时坐飞机都是专机,有很多人伺候,它的确是造了善业的,但毕竟它的引业是恶的,所以投生在旁生当中。形色再美妙、价值很昂贵(注释中讲,有些马几千万美元,有些狗也特别贵),有很多优点,但是根本没办法修习佛法,连最好的旁生都不具备修学佛法的条件。你当下对它说“你现在只要念诵一遍‘嗡嘛呢叭美吽’便可成佛”,即便很简单,它都做不到,因为根本听不懂、念不了。“遗憾的是,它既听不懂心咒的词句,也全然不知意义,又不能说出一字一句”,它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比如狗除了会使劲摇尾巴,念不了“嗡嘛呢叭美吽”,听不懂意义、也说不出一字一句来。虽然有些动物可以说,但是很少。
有些鹦鹉会念“阿弥陀佛”,这基本是特例。是不是听懂了便可成佛呢?那也不一定,你经常教,它可能会重复你的话,但这种简单的重复不等于听懂了。即便是念了咒语会种下很大的善根,和其它的还是不一样,因为它不懂意义、生不起信心的缘故,利益很小。但是人不一样,你跟他讲功德,他能生起信心,通过信心念诵、观想能得到很大的利益。至于牛、马等更困难了(华智仁波切造本论时,主要是针对藏地牧区的情况,那里最多的动物是狗、马、牛等),这些动物听不懂也不会念。其它地方如印度、汉地等偶尔有鹦鹉、八哥会念佛、念“嗡嘛呢叭美吽”,但数量太少了可以忽略不计,只是特例,不能计在普遍的情况中。
甚至现在马上就要被冻死,也只能低头忍受,坐以待毙,而不会想任何其它办法。
不要说念佛,就是在天气过于恶劣的时候,牛、马等虽然有很厚的皮毛,连寒冷都没办法抵挡。有的动物必须在高寒地方生存,突然到了很热的地方,它没法说“我去哪里剃一下毛”、“我怎么样能凉快一点”。说明旁生比较愚笨,连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何况是真正修法的念头呢?那就更加没有了。
如果是一个人,无论多么脆弱,最起码他也知道去岩洞或树下捡柴生火、烤火取暖。
一个人再脆弱,他也知道“很冷了,我要找个岩洞躲一躲”,或者捡柴生火、烤火取暖、找点吃的、暖一暖身体,会想很多办法。
但是作为旁生却连这种能力也没有,更何况说修法的念头呢。
旁生的能力非常有限。有些旁生可以找山洞,但在生活上,比如烤火取暖就没有办法,也不懂建造房子。有些昆虫可以打洞、建造房子,但其它方面的功能欠缺。但是人方方面面的功能都有,可以建房子、种粮食、烤火取暖、做衣服、添加衣服等等。旁生连这些基本的都不行,何况是生起修法的念头、很善巧地去理解和修学法义呢?非常困难。
通过这些综合对比,我们能了知人身相对三恶趣而言的确非常圆满、美妙,可以修行正法。但是很多人没有把人身用在正道、用在修行佛法上,而是用在了追求世间快乐、造很多罪业上,非常可惜。当然,佛法调伏所有的人也不现实,因为每个众生有他的业力。但这里很多教言是针对我们讲的,因为我们现在有基本的条件,善根某种意义上已经萌发了,如果再鞭策一下、讲讲道理,有信心的人可以更上一层楼,不至于退失。他会想:我现在的人身非常宝贵,要用来修学佛法。对这群人,有让他不退失、再增上的必要性,所以讲了很多对比。但是其他的人没有善根,你再怎么讲他也听不进去,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会用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跟你争辩。没有信心的话,讲再多也没有调伏的作用。
我们也是这样,善根没有成熟之前,现在认为再好的法本,也许以前看到过,但是不会有什么感觉,认为是迷信、没意义。当我们真正的善根苏醒了,再看到法本,觉得这么珍贵,想法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么多教言对所有人都调伏也不现实,因为善根没有苏醒。但是对一些善根已经苏醒、还可以增上的人,这些教言非常重要,让我们知道这个人身是修佛法最好的所依:一定要好好地珍惜、使用。下面再看善趣:
天人等虽然身体美妙绝伦,却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合格法器,所以他们的自相续不具备获得圆满佛法的机缘。
排除了三恶趣,我们已经得到三善趣之一的人身,但还要排除北俱卢洲。《俱舍论》讲,人道只有三洲有佛法,北俱卢洲虽然是人,但基本属于无暇的地方。
此处“天人等”的“等”字当中包含阿修罗。天界有很多:欲界天有六种——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有十七个色界天,再往上是无色界,都不是真实圆满的法器。
欲界天人的身体非常好看。后面“轮回过患”一节中会讲,人间最美妙的帅哥、美女,在天人面前都不值一提。佛陀的堂弟难陀尊者,特别迷恋妻子,觉得她是最漂亮的。佛陀把他带到雪山当中,指着一个瞎了眼睛的母猴问:“你的妻子和它比谁好看?”难陀认为佛陀开玩笑,“我的妻子比它漂亮一百倍,它根本不值一提”。然后佛陀把他带到天界,看到天女,佛陀问:“天女和你的妻子比怎么样?”他说:“我的妻子和天女差太远了,就像和母猴相比较的感觉”。我们根本想不到,假如是公猴对着猴群里的“第一美猴”,会觉得绝对找不到比它更好看的。但是和人比起来就差得很远,当超出它的知识范围,它根本无法了解。如果上升一个层次,就会有很多超胜的地方。我们会想,怎么可能呢?这么好看的美女还有比她好看的?就像猴子和美女的差别。到哪去找啊?只不过我们没看到,否则我们肯定能产生感觉,就像难陀尊者一样。
天人的身体非常好看,色界的天人比欲界还要庄严(但无色界没有身体等色法)。而且天人受用非常圆满,天界有如意树、甘露等,根本不需要操心衣食,不用上班、打工、还房贷,没有身心压力,天天就是吃喝玩乐、享受。但是他们不能成为修法的所依、生不起出离心。阿修罗的享受也很好(比天人略差一些,但比人好很多),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合格法器。别解脱戒必须要有出离心,因为天人太享受了,他不想解脱轮回,生不起这样的念头。
为什么说人间好呢?人间既有苦也有乐,苦也不是苦到像地狱那样,乐也不是乐到像天人那样圆满,在这种适中的情况下可以生出离心,逐渐受戒。别解脱戒的所依是人身,天人的身体不能成为别解脱戒合格的法器,所以他们自相续不具备获得圆满佛法的机缘。不能真实地获得别解脱戒,怎么修行佛法呢?非常少。虽然在佛陀时代,有很多天人从天上下来,在佛陀面前听法获得初果。还有一些人在人间得到福报,死后转生到天界,以天人的身份到佛前听法获得解脱,像《贤愚经》等经典中讲过很多,但仅限于佛世。这些也很少,这么多天人只有一部分,前世善根要成熟的可以获得解脱,其他的天人非常困难。
因此,在很多所依中,人的所依非常好,虽然我们的受用比不上天人,但修法的身份远超天人。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需要羡慕天人,如果羡慕天人,也会成为无暇的身份。我们在人的身份上好好修行就可以超越三界轮回、获得解脱,之后可以帮助六道轮回中的众生获得解脱、出离。人身是修学佛法的圆满所依,故叫“所依圆满”。其它的所依、身份在修学佛法方面不圆满,要么太苦、要么太乐,生不起出离心,没办法得到比丘戒律。
五种自圆满中,除所依圆满,后面还要一个一个地讲环境圆满、根德圆满、意乐圆满、信心圆满,这些条件都圆满了,我们这个人身就是暇满人身,可以进一步修习很多佛法。虽然我们有了这些圆满,但如果不刻意观想,就会忽略它,认为反正观不观察我已经得到人身了。但是这里面有差别:有了暇满的人身,如果不刻意学习,不深入思考、观修,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到量,可能会错失很多修行的机缘。你得到了人身,再刻意观想、加深印象:“我知道我现在的人身非常宝贵”,会生起想要进一步修法的心。像下面要讲到的“寿命无常”,有人会认为讲不讲都会无常、会死的,但其实不一样,虽然说每个人都要死,如果主动接受、了知并刻意观想,把这个问题深化,会对修行帮助很大。
被动地接受死亡,到了死亡时会非常痛苦,没有做任何准备,也不会提前做准备。主动接受死亡,第一,心理上认为死亡很正常;第二,主动接受的越早,就越会想办法,怎么在死亡到来之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非常消极地等待死亡,在死亡到来之后很消极地堕落,绝对不会。虽然的确是想不想都会无常、死亡,但想了之后心态会变化,更积极地朝着修善法的方面变化。你不想、不主动接受它,就不会做任何改变,这完全不同。所以我们要观修人身难得,之后修行佛法方面会有更高的提升。要观修无常,鞭策自己更加精进。每一个修法都要刻意去想,想了之后我们的心会转变。我们要好好地体会祖师大德、佛菩萨们开导的修行方法,把法和我们的心连接起来思维,这样心会有所转变。今天的课就学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思考题:
70、什么叫五种自圆满?请大致作个解释。为什么叫“自”圆满?对照自己,你是否具足?
(1)五种自圆满,正如龙猛菩萨在论典中所言:“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大致解释为:获得人身即所依圆满、转生中土即环境圆满、诸根具足即根德圆满、业际无倒即意乐圆满、以信心趋入佛法即信心圆满。(2)这五种圆满是观待自身方面要具足的,是相对的客观条件,因此称为自圆满。(3)根据华智仁波切的论述,末学具足五种自圆满。
71、今生能够得到人身,为什么说很有福报?怎样才能让这个人身不白白空过?请用你自己的理解加以说明。
(1)在轮回中得一个人身极其困难,倘若转生于善趣的天界,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合格法器。不具备获得圆满佛法的机缘。其他4道更没有修佛法的机会。所以,自己非常有福报,即生不仅得到人身,而且遇到大乘佛法。(2)末学个人理解,虽说人身难得,但却不能急于求成,基础法义不扎实不能好高骛远,必须按照修行次第点滴修学,不激进也不能放逸,用心学了就不算白过。
72、现在有些说法是:不用辛辛苦苦修五加行,只要交钱或放生等就可以代替。对此你如何看待?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说法,藏传佛教所有传承上师的传统里没有用钱代替加行的案例。个别大成就者对待特殊的弟子有不修加行证悟的案例,但对大多数来说,这种说法摧毁了修行次第,是必须进行谴责的。
73、我们学佛的大环境怎么样?相较于古人为求法所经历的百般磨难,你生逢如此时代,有什么样的感触?
(1)我们当今的环境非常适合学佛法,国家安定,政策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2)相较于古人为求法所经历的百般磨难,我们应该想到每个人都有非常大的福报,必须利用好这么珍贵的条件,不能懈怠放逸浪费这么难得的机缘。
74、荣敦秋吉在圆寂前为弟子开示的教言,对你有哪些启示?你今后有何打算?
(1)大成就者荣敦秋吉留下的教言:“希望大家从此之后,白天认真地闻思,晚上精进地修行。”末学理解是要合理利用时间进行闻思修,利用白天听课和讨论,晚上清静的时间多观想。(2)末学做为在家人,打算根据自己的情况,重新合理的安排一下闻思修的时间和次序。
請問《前行廣釋》輔導答疑,《入行论》生西法师辅导讲记汇集等法師輔導的資料可以發學生郵箱嗎?或有下載嗎?學生一集一集複製粘貼時間需要太長,帶著娃操作有些困難。
@學生(慧念) 已发,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