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专题讲座 > 密法入门系列讲座 > 正文

密法入门系列讲座(三)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9 23:47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一心一意而祈祷,遍智文殊金刚尊,

赐予殊胜之加持,智慧融入我相续!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三、什么是金刚上师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什么是金刚上师”的主题。

对于不学习密宗法要的修行者或者一般的普通人而言,金刚上师不是太重要。但是对于修学密宗的行者来讲,金刚上师非常重要。既然很多人正在或者即将学习密宗,了解金刚上师都非常有必要。当然有很多人已经非常了解金刚上师的含义,有些就不一定了解。对于不太了解或者虽然知道一些,但是有些似是而非的认知的道友们,很有必要一起来学习。

我也是通过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加深自己对金刚上师的认知。因为金刚上师从我们进入金刚乘开始到成佛之间一直无法分离。既然如此,那么对于金刚上师的体性,我们应该不断地去了悟。

刚开始的时候金刚上师作为引导者,作为我们的老师,规范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于金刚乘怎么样去了解,金刚上师都会告诉我们。慢慢学修之后,我们就会和金刚上师相应,他的身份就不单单是一个外在的老师,我们会越来越了悟金刚上师的体性。不论是得到加持,还是和上师相应,逐渐我们就会了悟,我们和金刚上师的关系非常紧密。这种紧密主要是我们的本性和上师的本性本来就是无二无别的。

因为以前福智不够没法了解,所以无法认知,找不到我们的金刚上师,也不知道怎样去和金刚上师相处。随着福智的增上,不断地学修密法,会越来越了解金刚上师的体性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最后我们就会和金刚上师成为无二无别。这不是像牛奶和水倒在一起成了无二无别,其实从本性来讲,我们和上师本来就没有分别过。

就像瓶子和柱子这种看起来好像不同的法有不同的空性,最后好像所有的空性融为一起了,刚刚讲的就像水倒入牛奶中,或者一杯水倒入另外一杯水里面,好像是成了无二无别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去理解。柱子和瓶子的本性本来就是不分别的,只不过它的世俗谛的差别法给我们一种错觉,让我们认为柱子、瓶子是分开的,抉择柱子有柱子的空性,瓶子有瓶子的空性,到了最后所有的空性融为一体。其实这是一种不了义的认知。

真正圆满的认知本来就没有分别过,只不过由于我们的无明妄识,从而错认为它们是分开的,最后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其实这个不是一个圆满的见。

同样的道理,看起来我们现在是张三、李四,或者我们和上师之间、我们和佛之间都是别别他体的,有些术语也可以说是他相续。但其实我们的本性不是他相续的,那么应该是一相续吗?一相续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只是为了给我们说明不是他体的,假名为一,其实这个一在本性中不存在。只是为了要打破我们认为都是他体的分别念,就表述成是一体的,这只是一种暂时安立。

刚刚讲了我们要了悟到,从进入密乘开始到成佛,金刚上师的本性和我们的本性无二无别,从进入密乘开始,我们和金刚上师的关系就很紧密,这一点我们要不断地去了解。

金刚上师和实相、如来藏或者空性一样,都是非常深奥的问题,并不是看起来的外在的一个上师。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究这个问题?原因就在于他不单单是外在的一个老师,而是代表了最深层次的实相。其实我们学习佛法,学习密宗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了解金刚上师,了解自己和金刚上师本体无二无别的过程。

为什么我们能够和上师相应?就是因为本性没有差别才能相应。并不是你现在不是,最后你变成是,这种见地不算太高,还不圆满。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了解。

今天我们讲得并没有那么深,在密宗的正行法中才会讲得很深。今天和上次一样,类似于扫盲性质,了解一下什么是金刚上师。如果要深层次地了解,就必须要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密法方面,我们这个讲座不可能涉及到,我自己也不懂,正在慢慢学习中。但是入门级别的我们可以了解,本来这个讲座名字也就叫做密法入门。

到底什么是金刚上师?公开的这些资料怎么样介绍的,我们就介绍一下,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已经了解的可以进一步巩固,如果不了解的或者似是而非的,可以更清晰地去认知一下。

今天分了五个大的主题。

 

甲一、如何理解金刚上师

对于金刚上师我们如何理解?大概分了两个小的问题来抉择。

 

乙一、释词

释词在佛法中是一个术语,把字一个一个解释开来的意思。比如说金刚上师,金刚是什么,上师是什么?金刚上师我们一直在喊着,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们一直说皈依佛,也可能不知道佛是什么意思?其实佛就是觉悟者或者觉悟的意思。所以解释它的名字叫释词。释词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金刚上师到底是什么,这一课首先从释词来讲。

金刚上师总体而言,从字面上来讲是传授金刚乘的,能够引导众生解脱的善知识。金刚是金刚乘即密乘的意思,上师是善知识的意思,金刚上师就是传授金刚乘的善知识。给谁传授?当然是给具有法器的,对金刚乘有信心的,对金刚乘有一定准备的人,引导他们通过金刚乘最后获得解脱,这种善知识就叫做金刚上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讲。

下面从金刚上师这个方面来进行安立,什么叫金刚?前面讲金刚上师就是金刚乘的上师,所以叫金刚乘上师。

首先,金刚是一个比喻,这个金刚在印度的典籍里面出现得比较多,是非常坚固的物体。这个金刚的体性是坚不可摧的,非常猛厉,可以摧毁其他的一切法。其他任何法没办法摧毁它。我们又不是一个寻宝节目,讲金刚讲了半天,它到底是什么?我们是要得到它发家致富?这种没有什么必要。这个金刚其实就是一种比喻,比喻什么?在佛法中比喻佛智或者实相,对众生来讲这叫佛性、如来藏。对佛来讲是已经完全觉悟的智慧即佛智。

有些地方讲佛性雄猛,雄就是英雄的雄,它不会被任何法摧毁。学过《宝性论》的人都知道,佛性不是因缘和合的法,它也不是小无为法,而是大无为法,小无为法和大无为法是有差别的。观待生住灭的,无生、无住、无灭的叫无为法,但是这个无为法是小无为,为什么是小无为?因为这个无为法是观待了有为法而安立的,其本性也是有为,为什么?因为它观待某个因缘才安立,所以它叫小无为法。

但是佛性是大无为法,它不观待有为法而安立,它本来如是成就。而小无为法的体性是没有的,只有有了生住灭,才说无生无住无灭,才叫无为法。它自己没有体性,观待有为法它才有的,所以就是个概念,其本性也是虚妄的法。

但是大无为法的本性不虚妄,其本性真实成立。这种佛性是大无为法的缘故,不会被任何法摧毁。如果是个有为法就会被摧毁,比如世俗中的金刚,刚刚讲它不被任何法摧毁,但是能够摧毁一切法,这个是世俗谛,它是有为法。是有为法就会坏,只不过一般的物质坏不了它。

以前我们在学《金刚经》的时候也提到过,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讲过金刚的体性,有一种特殊的羊角能坏金刚,其他的法坏不了,它自己也是一个有为法。一方面讲即便它完全不会摧坏,它也是刹那生灭的,从这个侧面来讲不是坚不可摧。因为它自坏,即便没有其他法摧毁,它都是刹那生灭的自坏法。

此外,从大的层面来讲,金刚虽坚羊角能坏,这个羊角不是山羊、绵羊那种羊角,而是一种特殊的羊角,它能够毁坏金刚。从细无常的角度来讲,它也不是不坏的,从粗无常的角度来讲,虽然绝大多数的法坏不了它,但是有一种和它相生相克的法也能够破掉它。

所以世俗中的金刚还不是完全真实不坏的,真正佛性大无为法的金刚完全不坏,佛性雄猛,它可以坏一切烦恼,但是它自己不会被任何法所坏。因为它是大无为法的缘故,它不观待因缘和合而生。它既不是刹那生灭的,也不会被任何其他法摧毁,尤其不会被我执烦恼摧毁,而它反过来可以摧毁掉其他烦恼我执。

所以这个叫做金刚的体性,佛性是无畏的,没有什么畏惧的,而且不可毁坏。其实我们自己的本性就是这样的,所以有理由自信,这个金刚不是在讲和我们无关系的一个体性,而是讲我们自己的本性。

当然我们在学初转法轮,学共同加行的时候,可能会特别沮丧,觉得又是无常的,又是痛苦的,又是被业网所迷惑,讲了很多让我们沮丧的法。在人间中有这么多的苦,或是说在轮回中看不到希望。但越往上走其实越接近实相,比如菩提心或者空性的感觉生起来的时候,对于大乘菩萨来讲,他的心力就越来越强大,他不是在讲世间当中不好的东西,而是都在讲本性。

讲到三转法轮的时候就讲到了佛性,最能给人自信,让我们的自信心爆棚的就是如来藏,就是佛性。首先讲佛性是怎么回事,接着讲这不是在帮别人数宝,不是走到一个奢侈品商店告诉你,这个好几万,那个好几万,这个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根本买不起。《宝性论》讲这么好的佛性每个众生都具有,你自己现在就具有这个大宝藏,里面讲的所有功德都和你有关。

你没有理由不自信,有些时候我们稍微沮丧一下,表示一下就行了,没必要长时间沮丧。因为我们肯定是有佛性的。你现在只需要精进,在具足因缘之后把它开发出来。现在的痛苦无明都是暂时的,都是客尘。暂时的意思是它可以分离掉,但是分离掉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分离掉,要给它被分离的因缘。

佛性是不变的,你再努力、再怎么修,它都不会增长;你再怎么痛苦它也不会减少,所以它叫做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是指在凡夫位的时候佛性不会减少;在圣不增是指你再怎么证悟空性,发菩提心的一刹那积累多少功德,它都不会增上,它本来就已经如是圆满。

但是客尘是有为法,所以我们现在发菩提心、积累资粮,这些有为法的善根能够对治客尘。但佛性绝对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东西,好像不管你怎么修和它都没关系。在《宝性论》里面讲了,菩提心、大悲心、智慧等等,就是因为有佛性才能够生起来,就是因为有佛性才会厌离轮回。

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去学,因为他不是在讲别的,是关系到我们自己的。轮回是很苦,在这么苦的轮回中有希望没有?我们说是有希望的。有什么希望?我们可以出离三界,我们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到一个好地方去,这也是给我们希望的一个点。

但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你现在正在痛苦的时候,也是一个具有佛宝藏的众生。这样了知就会提升我们的自信心,我们就会更加精进,对其他的众生也会更加悲悯,或对其他道友来讲也会更加尊重。为什么?他们都具有佛性,而且现在正在致力于开发佛性中。至于有些开发得快一点,有些开发得慢一点,这不是大问题,他已经开始在开发了,都需要尊重,他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金刚的本性坚不可摧,可以摧毁一切的法,佛性也是这样的自性,它没有畏惧,它可以摧毁一切的烦恼。金刚其实就是讲佛性,有些地方讲金刚是菩提心,觉性金刚其实也是佛性的意思。而且佛性也是觉悟的心即菩提心。

我们是本来觉悟的,因为在佛性中没有任何不觉悟的法存在,都是本自觉悟的,只不过现在没有开发而已。所以拥有觉悟智慧的心就叫做菩提心。果位上的菩提心就是佛智,因位上的菩提心是为了显发最究竟的菩提心。

现在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和佛性中的本具的大悲是遥相呼应的。修菩提心里面的胜义菩提心要修空性,空性这部分和佛性当中的离戏部分是相应的。我们修大悲心和佛性里面的大悲是相应的,现在我们修二无我空性的智慧和佛智中的智慧也是相应的。

我们现在所修的全都是佛性本有的,因缘相顺就可以和本性中的法相应,那就可以很快地显露,就可以对治掉很多烦恼客尘,和它不相应的东西都会去掉。不管是因位的菩提心还是果位的菩提心,都叫做金刚。

下面解释金刚乘,密宗的异名叫金刚乘,为什么叫金刚乘?有些上师习惯叫金刚乘,有些人习惯叫密宗,其实密宗和金刚乘是一个意思。乘是什么?乘就是一种到达的方便,用这个方便可以到达目的地。以前叫马,现在叫车,车乘、乘骑。到达的方便,正在到达的过程,或者能够到达的工具、方便,这个叫乘。还有已经到达目的地也叫乘,这两个方面都可以理解。

什么叫金刚乘?能够让众生现前金刚果位的乘叫做金刚乘。所有具备金刚乘体性的,包括远加行、近加行、正行,所提供的这一切都叫乘。这个乘不是其他的乘,这个乘打个比方就像直达的专列的,你上去之后不会提供其他的服务,它就提供把你从此处直接运到彼处,是直达的,中间不停靠,是这样的意思。如果你没有上这个专列,那你可能乘的就是慢车。金刚乘提供的就是和金刚乘有关的所有的这些信息,否则就不叫金刚乘。

比如波罗蜜多乘,我们习惯上叫显宗,佛法中的术语叫波罗蜜多乘。波罗蜜多乘和金刚乘是一对,波罗蜜多乘专指大乘显宗,以修六波罗蜜多为主,通过六度来圆满佛智。

金刚乘通过果转为道用,前面我们讲过了。金刚刚刚讲了,本性就是这种佛性,直接就是安住在这个上面讲的。然后波罗蜜多是到彼岸的一种方式,它叫波罗蜜多乘。

所以从名词上面来看,都有差别的,能够帮助这个众生,你能够上金刚乘号就说明,你有资格或者愿意通过金刚乘的方式很快地趋向于果地。

金刚乘有它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够,到了一定阶段会自动下车,所以实际上不存在误上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从泛泛的角度来讲,看起来有误上的,有的人糊里糊涂地就参加了灌顶,糊里糊涂地就接受了某个密法,好像毫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就进入密乘了。但这个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叫密乘,因为你自己的条件还不具足。密乘是有比较严格的条件的。

在修法中金刚乘是最迅捷的一种,所以它的条件相应来讲也很高。这里面严格来讲不存在误上的可能性。乘就是这样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到达佛智金刚的方便叫做金刚乘。

 

金刚乘讲完了,接下来解释上师的意思。

上是什么意思?上在字面上有上面的、超胜的意思,有些地方讲有尊贵的含义,比如无上功德。师是导师、引领者。上师合起来就是尊贵的导师,不是说出身很显贵,而是他本身具备这种功德,所以叫上师。

上师在梵语中叫格热,有些翻译是咕噜,现在还是有这样的习惯,叫咕噜,就是讲上师的意思。有些讲记中讲,格热的本义是沉重,比如心情很沉重。但是格热的意思并不是指金刚上师的心情很沉重,而是指对境很重。

首先上师的功德非常超胜,所以这方面叫重。第二个对我们来讲恩德很重,为什么恩德很重后面还要讲。他能够快速引导你趋向于佛地,恩德非常重,他超胜所有其他的善知识。

还有一个意思是不可违越,上师功德重,所以他不可违越。所谓的上师和我们的本性是无二的,没有可违越的,为什么?不可能抛弃本性的,他是无为法,抛弃不了。当然从字面上来讲不要违背上师的意愿,这是表浅的解释,一般的人只能理解这么多,但从深层次解释来讲,为什么不可违越?上师的本性是无为法,不能违越,也不能抛弃。

如果你要迅速成就,你的本性是不可违越的,如果违越就说明你偏离了,那就没办法引导你快速获得佛地。所以不可违越意思还有这个意思,必须要时时刻刻相应于他的本性,按照金刚上师的意思去做。金刚上师提供这方面的指引,所以说你不能够违越,否则就会偏离正道,是从这个方面理解的。

沉重的意思是在所有的对境中是最重的对境,下面我们慢慢还要去理解。但有些地方对金刚上师讲了很多、很深,有些讲得不是那么深。当然我们要大概理解,金刚上师就是金刚乘的上师。他有他自己安住在金刚乘上师的条件,其次他能够引导对金刚乘有兴趣或者金刚乘根基的行者安住在金刚乘,到达果金刚。通过因金刚到达果金刚,这种上师善知识称之为金刚上师。

 

乙二、金刚上师的作用

金刚上师有什么作用?其实刚刚在讲释词的时候已经讲了,只不过前面是从释词的侧面讲的。那么作用是什么?了解了金刚乘上师的概念,其实就已经知道了他的作用。他的作用就是引导金刚乘的弟子通过金刚乘快速成佛,他最主要的、唯一的工作就是引导弟子趋向于解脱,这是他唯一的工作。

如果我们不了解金刚上师的作用,那么就可能会误解。误解什么?我们会认为金刚上师是麻烦解决者,有什么麻烦就可以找个金刚上师去解决:念几句咒语,然后修一些法,就会把障碍遣除。金刚上师不是一个麻烦解决者,他主要的工作不是这个。

金刚上师也不是带领你发家致富的,不要认为依止个金刚上师就可以富裕起来,因为这个上师通达精通发财的方式,他可以帮你修财神,搞几个宝瓶供家里,或者怎么怎么样,慢慢你就会发起来。金刚上师不是做这个事情的,他就是引导解脱的。

有些人认为金刚上师是一个专业的卦师,他们对上师信心很大因为他打卦很准。金刚上师不是一个专业的卦师,也不是对这个那个圣境都很熟悉的专业导游。真正的金刚上师唯一的事情就是专注于传授金刚乘的教法,引导弟子修行金刚乘。

前面讲过,真正金刚乘修行的弟子,首先一定会追求解脱;其次一定是大乘发了菩提心的菩萨;第三个对于密宗的见行有兴趣或者精通。这样的话他就是一个金刚乘的密宗弟子。

金刚上师也是这样的,他一定是要引导这些弟子。如果弟子的根基还不足,上师就会想方设法圆满他的根基。他的工作主要是在解脱方面,而且是让弟子在修学金刚乘的方式上获得解脱。如果这个弟子已经成熟根基,就直接跟他讲金刚乘的教法,以及正行的修法。如果弟子根基有一点欠缺,上师就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把他的根基培植起来,把不圆满的地方让他圆满,不稳固的地方让他稳固。这是金刚上师唯一做的事情。

真正的金刚上师唯一关心的是弟子的解脱,所以他会不间断地传正法,传和解脱有关的法。为了让弟子不产生其他的想法,他对其他的善行都有可能会有一点排斥。因为我们现在众生的心很杂,稍微表示对其他的法有点兴趣,弟子马上就去做。其实这个东西和解脱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众生无明比较重,他往往对于分支或者间接方面的东西很有兴趣,需要很大的福报才能够对直接宣讲解脱道的教义生起信心。

所以很多修行者虽然进入金刚乘,但是不太明白金刚乘,认为金刚乘密宗的头衔很大,是最高的法或者怎么样,一些褒义的,高大上的措辞在密宗中都有体现。听了这些就觉得自己也要去,否则就吃了大亏一样。这就是还没有真正明白金刚乘到底提供什么服务。所以他进来之后可能对其他的一些很有兴趣,但是对金刚乘的本义却没有兴趣了解。

比如金刚乘最关键的就是见解,这些人对于密宗的见解没有兴趣,但是对那些敲敲打打的形式上的,力所能及做到的这些,他就很有兴趣,觉得他自己在学金刚乘。换一个装束,红袈裟披不了披个白袈裟,然后头发盘起来或者怎么样。

有些时候外在的形象容易改变,但是内在的东西则不容易。穿个海青服,搞几串念珠,这个很容易,但是作为佛弟子来讲,最关键还是要有出离心。这个关键的东西一定要重视,这个与解脱直接相关。想要成为一个佛教徒,出离心最关键。但是很多佛教徒现在可能因缘没成熟,或者慢慢还在努力中,对佛弟子来讲最需要的出离心没有见到多重视,这个是不对的。

但是真正的上师会不断地讲出离心和四加行。大恩上师、慈诚罗珠堪布、龙多活佛都在强调四加行和出离心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佛弟子来讲,这才是根本的东西。作为一个大乘行者来讲,菩提心是根本的。所以真正的大乘上师会不断地强调菩提心,其他不会去强调。

如果是密宗的上师,就会强调等净无二见,他会不断地培养你的净观。当然净观这样很殊胜的见解也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慢慢培养起来的。对我们来讲进入了解脱道后,如果福报不够可能会忽略核心的东西。因此我们要了解,佛法中核心的东西,最初就是要生起出离心。

出离心就是:我一定要获得解脱,三界轮回中所有的幸福快乐并不是我的终极目标,我的终极目标就是获得解脱。作为一个佛弟子来讲,出离心是一个里程碑,必须要生起或者专注于生起出离心。如果生不起来,但是在认知上面要知道,佛弟子的核心一定就是解脱,不是别的。

菩萨的菩提心也是一样的,菩提心一定是核心,如果没有生起出离心,其他的方面做得再好也还是欠缺的。而且欠缺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最关键的东西,核心的环节缺少了就不行。大乘也一样,什么都可以缺,但是不能缺菩提心。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对菩提心、出离心或者空性还没有上心,那我们就知道应该去补,其他的方面都要围绕它服务。把核心的东西放掉了,其他的抓得再好,其实都没有用,因为你偏离了真正的法义,这是不对的。

对我们来讲真正的上师会着重讲这些方面,他会唯一地做这个事情。其他的方面可能是为了让这些弟子继续学下去,他会用一些方便,但都是辅助的,不是作为主要的事情来做。对我们来讲也是一样的,最主要还是培养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正见,这是三主要道里面讲的。

空正见到了密乘中就是等净见,再上去就是大圆满见。正见是最关键的,如同眼睛视力一样。2.0的视力就很便利,看东西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视力不好,越来越模糊,那就很麻烦,看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都非常不方便,不要说是出远门,有时在家里面都不方便。

因此作为修行人来讲,对金刚上师一定要有很清楚的认知,我们依止金刚上师干什么?我对金刚乘有兴趣,所以一定要找一个金刚上师来指引我修金刚乘,是这样的意思。绝对不是找个卦师,把他当作金刚上师。对照这些标准来看,我们是不是符合,如果符合那就走下去。

如果你现在脑子里想的和法本的标准偏离,那就要修正,一定要把自己的思想修正到和法本一致。因为法本就是佛菩萨所宣讲的正确的路,不能偏离,不能说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众生的分别念对解脱道完全没有经验,所以会说我想怎样怎样,我的某个道友怎么说的,或者我们几个商量,这些都不可靠。法本就是最可靠的,法本就是佛菩萨或者具有证悟的上师们讲的,是作为标尺,一定不能偏离这个正道。

金刚上师的作用一定是引领弟子解脱,所以我们要依止金刚上师,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依止金刚上师。因为我是追求解脱道的,我是想要入金刚乘来获得解脱的,所以我要找金刚上师。如果追求其他的不用找金刚上师,打卦的到处都是,汉地也有很多周易打卦。还有其他地方的巫术也不少,这些都不需要。打卦看风水这些都不是上师的事情,他真正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导解脱。

在印度早期的金刚上师,弟子的任何烦心事以及衣食的问题都不能找他,上师只关心教法,只关心金刚乘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管。那个时候大家也都知道,其他的事情都是自己解决,只有教法方面会去找金刚上师。金刚上师给你灌顶传法,讲完法之后他就走——八十四大成就者的传记都有记载。那个时候根基比较利,真正金刚乘的法器就是这样的。

但是现在我们差得很远,上师在做金刚上师的同时,还要做别的上师比如小乘的轨范师,大乘菩萨的导师,有的时候还要做生活管理员,还要操心弟子的生活。佛学院的上师也是这样,弟子的衣食住行都要管。因此我们要知道,上师主要是引导我们解脱的,我们依止上师也是求解脱道,其他方面不是主要。

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因为上师没有满足我们一些世俗的要求,没有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麻烦,从而就会马上生起邪见,这其实都是不对的。上师没有义务管这些,他只是管引导弟子解脱,其他的世间琐事要弟子自己解决。

很多传记以前都是这样写的,当然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一个羡慕的对境。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根基很差很劣,如果按照以前的金刚上师那种方式来管理我们,他可能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全部跑掉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管我的生活,不管我的烦心事,也不帮我解决这个麻烦,那我就不依止你,我就找其他的上师。

现在的金刚上师如果还是按照以前印度金刚上师的管理模式,身边一个弟子都没有。我们不是提古代怎么样,但以前的确弟子的根基好,所以他知道自己最核心的东西,他就抓住这个,他绝对不会因为什么而生起邪见。下堂课我们还要讲弟子不是随随便便叫弟子,弟子也有弟子的法相。

 

甲二、如何选择金刚上师

前面大概地理解了释词方面,知道了什么叫金刚上师之后,该如何选择呢?因为我们要进入金刚乘,金刚上师是最主要的助缘,所以我们要选择。

如何选择金刚上师,分几个问题来讲。

 

乙一、为什么要选择

有什么必要要选择金刚上师,随随便便找一个行不行?我们说不行,因为这是个很大的事情。为什么这样?按照世间人的经验,如果给孩子找一个幼儿园老师,都要打听师资怎么样,学风怎么样。不可能随随便便找一个劣迹斑斑的,管他是不是老师,只要听说是老师就把孩子交给他,这样的话我们不放心。要在世间找一个生意合伙人,你都要去关心他,要去打听他,观察一下他的资质是不是合适。包括你要组建一个家庭,都要去观察对方是不是符合条件。世间这些事情都需要观察,更何况寻找金刚上师这个事。

寻找金刚上师是整个轮回中最关键的,能够让你快速解脱的事情。而且能够让你快速解脱轮回的是金刚乘,你现在找的是金刚乘上师,当然更不能马虎,不能随随便便去找一个。

虽然从某个角度来讲,你有的是时间。为什么说你有的是时间?只要你不解脱,反正后世多得很,还会不断在轮回中流转,从这个侧面来讲你的时间有的是。从某些方面讲选错了,反正你以后重新还可以选的,但是没有必要。

因为人身难得,现在已经有机会了,如果选好一点,解脱的时间会大大提前;如果选不好,你可能会错失人身,也有可能被邪知识引入歧途,遭受没有必要的痛苦,这个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要选择。

莲花生大士也是在《前行》里面讲不察上师如饮毒,如果不观察上师就去依止,就好像喝毒一样很危险。所以必须要去观察,必须要去选择。选择什么?选择具有资质的,他的确具有资质的可以作为金刚上师的,那你可以依止。

但是按照很多标准来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地方讲要观察六年、十二年的都有。为什么?世间中有的谈恋爱都要谈好几年,互相了解观察好之后再结婚组成家庭。学习佛法中来讲也是一样的,这个是很关键的问题,所以要观察。

但是这种观察不是天天对着上师看,在观察上师的同时,自己还要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资粮,该修的这些不耽误。你观察的是金刚上师,就要按照金刚上师的标准来观察。但对于其他的上师就不一定那么严格,条件相对也宽松一些,比如传授共同乘教法的上师。

所以一方面依止其他共同乘上师的同时,一边修学这些教法比如修出离心、菩提心,修显宗教法的同时你可以观察,上师具不具备金刚上师的条件,两不误。严格来讲应该这样。

但是慈诚堪布在《慧灯之光》等其他教言里面也讲过,现在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观察,很少有人观察六年还没有真正决定依止。所以真正观察六年的不多。在《大圆满前行》里面华智仁波切说,找一个有宿世缘份的上师很重要,他举了马尔巴和米拉日巴尊者的例子。米拉日巴尊者听了马尔巴上师的名字之后当时就生起了不同的感觉,有的地方说这是宿缘的上师,不用观察也行,他一听到上师的名字,当下就会安住一种状态中。

但是这个有欺惑性,米拉日巴尊者的确是利根者,也有些人说:“我看到上师很有感觉,哭了,头发立起来了!”那种感觉两三天也就没有了,过段时间之后该生邪见就生邪见,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不可靠。有的说哭得很厉害,可是他后面退失得也很快,所以这些都不可靠。这个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慈诚堪布和大恩上师都讲过,比如像法王如意宝这样的上师,其他的很多大德都已经帮我们观察过,所以就可以不观察。只不过因缘可能不是很密切,但是也可以通过不断地观修、祈祷,慢慢把因缘培植起来,这个问题不大。但是这个有时也不一定,因为现在世间也有很多故意制造假相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这里面讲的金刚上师的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六年、十二年的时间去观察对方是不是具备这些条件。因为前面我们讲过有些时候他可能几个月可以假装一下,但是时间长了装不了。或者离得远你可能看不清楚,但是走近了之后慢慢矛盾、习气都可以看到。因此如果发现不对你可以不依止。

此外,如果这个上师真正具有功德,他也会适时的时候给你示现功德。但是菩萨必定是以利他为责任,他不可能一直假装没有功德。他如果要假装,你绝对一辈子都发现不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可以装得比凡夫还凡夫。但是这样假装没有必要,对于一个有宿缘的弟子,他一定会在适时的时候观察到上师的功德。

但是这个地方是讲观察的条件,以及观察的必要性。

 

乙二、如何选择

怎么样选择呢?分几个方面来讲。

 

丙一、和其他宗乘共同的条件

其他的宗、其他的乘,比如小乘、显宗。共同的条件是指,比如说他是一个金刚上师,首先人品应该很贤善,这是共同的。如果具有上上的功德,就一定会具足下下的功德。

其次他一定是一个符合小乘教法条件的上师。小乘上师是怎么样的呢?首先他一定具有出离心,一定想解脱;其次,他也具有小乘清净的戒律。这个是最低标准,他一定会具有这样的功德,而且他通达小乘的教法。如果只是有出离心和清净戒律,还不能作为小乘的上师。要引导小乘的行者,就必须要具有了悟小乘修法的智慧才行。所以这个金刚上师一定会具备小乘善知识的条件。

第三,他一定是具备大乘显宗的条件:具有菩提心,善巧大乘义,同时也要安住戒律。这在《入行论》里面讲过,大乘的善知识善巧大乘义,他对大乘的教义是善巧的,安住在大乘的菩提心的戒律中,非常认真地守护戒律。所以一方面来讲他安住在菩提心的菩萨戒中,另一方面他很善巧大乘。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大乘的行者修学大乘。所以这个金刚上师一定是具备共同条件的。

 

丙二、金刚乘自宗的条件

和其他宗乘共同的条件我们了解了,第二个是金刚乘自宗的条件。这个分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基本条件,第二个是圆满条件,也可以叫略说、广说,两方面都可以。

作为金刚上师来讲,基本条件要具足的。条件少一点共六条,条件多一些,圆满有十二条。所以一个略说、一个广说也可以这样安立。

 

丁一、略说基本条件

戊一、相续清净

第一个基本条件是相续清净。相续清净怎么理解?是指上师相续中的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这三戒是清净的。他不会破小乘的根本戒;就大乘的菩萨戒而言,他也是具备菩提心的,也没有破菩萨戒;密乘的十四条根本戒他也是清净的,如果有时偶尔违犯,他当天就会忏悔。相续清净就是指没有被犯戒的过患所染污,金刚乘上师的三戒一定是清净的。

 

戊二、广闻博学

第二个条件是广闻博学。作为上师不能什么都不懂,虽然三戒清净,但如果什么都不懂怎么做上师?又不是请到家里供起来,上师一定要有引导作用,引导就要具备广闻博学。他对于显宗和密宗的经典续部一定是通达的,作为一个金刚上师来讲,他一定是具有智慧的,而且这个智慧就是通达显密经续,否则他引导不了。你怎么样给弟子讲菩提心,你怎么样给他讲菩萨道,你怎么样给他讲空性,怎么样给他讲等净无二见解?都不懂你怎么给他做上师?做不了。一定是要广闻博学。

 

戊三、具大悲心

第三个是具大悲心,这个容易理解,对于所有众生都具有大悲,他没有自私自利的心,他的确是具有大悲心的。这个大悲心不是有一点悲悯心,或者好像母亲对子女的那种悲悯心,那只是普通悲心。即便是猛兽都有普通悲心,老虎、狮子以杀生为生,它对子女也具有慈爱,这种普通悲心不稀有。

悲心加个大字就不一样了,大悲心一定是具有很多殊胜条件。《大乘经庄严论》里面有六个方面讲大悲,大家可以去查,今天不是专门讲这个。大悲心从对境、本体、时间等方面都是不共的,这个大悲心不是随随便便叫的,一定是具有条件的。菩萨的悲心才叫做大悲心。

 

戊四、通达显密

通达显密和前面的广闻博学稍微有点差别。不仅广闻而且很通达,对于显宗的三藏、密宗的事续,尤其是能够承办事业的一些仪轨都通达。如果要利益众生,就要懂很多仪轨。这个仪轨是什么?专门成办息增怀诛事业的很多仪轨,如果通达,他就可以在引导弟子趋向于解脱道的同时,承办很多殊胜的事业。

 

戊五、现前断证

第五个是现前断证,看字面上也容易理解,该断的断了,该证的证了,断的功德现前,证的功德也现前。该断的烦恼、我执这方面已经断了,证悟的智慧也现前。断的同时一定有证,证的同时一定有断,断了不证是不可能的,证了之后没有断除任何烦恼也不可能的,所以断和证是同时的。有时说断和证的作用也是同时的,有断证之后一定有超胜的功德。他是具有证悟的那种。

 

戊六、圆满四摄

作为一个金刚上师来讲,一定要圆满四摄法。他很通达通过四摄法来摄受众生、摄受弟子,通过四摄[1]法引导众生的相续特别善巧。这些叫做基本条件。

关于观察金刚上师,最早都是来自于续部。这些续部的论典后面出现在一些观察金刚上师的论典和引导文中。我们现在说的就是《大圆满前行》里面依止善知识那一品的观点,简单地做个归摄,相当于做个复习,不了解的要注重,这个就是善知识具备的条件。

所以如果要观察是不是金刚上师,就盯着这几点观察,其他的可以忽略。他的相续是不是清净,是不是广闻博学,是不是具备大悲心,是不是通达显密,从这几点去观察就可以。

第二个方面是广说,更圆满的条件是怎么样的呢?

 

丁二、广说圆满条件

戊一、成熟相续

怎么样成熟相续?通过圆满的方式得到过圆满的灌顶。因为在金刚乘的教法中,能成熟相续的叫能成熟的灌顶。窍诀是什么?能解脱的窍诀。教言是让你解脱的,灌顶是让你成熟的,所以成熟相续就是得过能够让相续成熟的灌顶,得的时候特别圆满,第一个就是先成熟相续。

这个条件他肯定具备,金刚上师都没得过灌顶那是什么金刚上师?别人看你连灌顶都没得过,他会怀疑。所以很多金刚上师虽然可能不需要经过灌顶,已经是成熟了,但是为了引导弟子的缘故,显现上也要受灌顶。

像麦彭仁波切等智慧特别超胜的,智慧方面完全通达整个佛经续部的密意,但是他还是要依止上师,去听这个传承。他老人家的传记里这样讲的,他真正听讲解只有一次,在华智仁波切面前听了七天的《智慧品》讲解。他讲这句话之前,他说我只是在华智仁波切面前听了《智慧品》七天,其他的都是听传承,而且直接说你不用给我讲,念传承就可以了。

传记里面说他请一个格西念《入中论》传承的时候,他说不用给我讲,直接口传,给我念个传承,显现上很傲慢。格西边念边说等会给他考试,念完之后格西说,你刚才不用我讲解,看起来好像是懂了?麦彭仁波切就从头到尾全部讲下来。格西特别赞叹,说自己虽然得到格西名称,但是智慧连麦彭仁波切的一分可能都不如。

上师不需要求这些传承,因为上师完全具有传承,但是为了让弟子对教法生起信心,上师会尊重这个传统,去求灌顶、求传承,甚至有时要去听讲解,也是为了给这些弟子没有任何生怀疑的地方。因此上师要具备相续成熟这个条件。

 

戊二、净持律仪

净持律仪和前面的相续清净差不多,从大小乘的戒律方面来讲特别清净,密乘的誓言也是特别清净。最主要的是对金刚上师的戒律誓言特别清净,在依止的过程中绝对不会有一点点违背金刚上师的教言。所以我们在看大德传记的时候,他说我没什么传记可讲的,但是有一点我从来没有违背过金刚上师的言教。好像感觉很谦虚没有什么功德可讲,但这个是最大的功德。而且对金刚道友的誓言也很清净,其他的每一个誓言都特别清净,这就是净持律仪,菩萨戒、别解脱戒也是特别清净。

 

戊三、相续调柔

相续调柔就是相续中贪嗔痴的烦恼很轻微,分别念很轻微。我们为什么不说成佛?为什么不说完全没有烦恼,没有分别念?金刚上师有很多层次,可以做金刚上师不一定是佛,具有这个条件的都可以,所以说分别念轻微、烦恼轻微。为什么烦恼轻微,为什么分别念轻微?因为他相续中有道谛,有证悟的功德。如果没有功德,没办法轻微,所以相续是调柔的。

有些人禅定很好,他的分别念、烦恼也很轻微,那么他能够具备条件?也许这个方面看起来是具备的,但其他条件不具足,只是通过禅定压伏,这种不能做金刚上师。

比如誓言清净,也有一些上师的三戒都很清净,但是单单三戒清净还不能够做金刚上师,还有其他的条件不具备,只是三戒清净这一点不行。第一条得过灌顶,具备得过灌顶这一条是不够的,很多人得过灌顶,而且过程都是很次第、很清楚的,得过灌顶是圆满的,但单凭这一条不够。所以有些时候相续调柔这一点还不够,还要看其他的功德有没有,尤其对金刚上师来讲,很多功德都要齐全。

 

戊四、精通密宗

金刚上师一定对密宗要精通,否则做不了金刚上师。他可能通达显宗,作为显宗的上师是具格的,但是不精通密宗没办法做金刚上师,必须要精通密宗。

 

戊五、依修圆满

依和修是密乘里面的术语,有依、修、大修这些,在《金刚七句》解释里面也有讲。总而言之,这个是修密法生起圆满次第的一个方式。该念的咒语念圆满,该得到本尊的加持、摄持也得到了,念本尊等等的悉地是得到的。该修的法,该修的仪轨,该面见的本尊,该生起的功德都已经生起,这个叫依修圆满。

要成为金刚上师,这些条件都要有,这个也是我们要观察的标准。慢慢先要懂,然后再去观察他到底是不是金刚上师。如果都不懂这些,现在听名词都很陌生,你说认定这个是金刚上师,凭什么认定?没有一个可认定的法,标准都不通达,没办法认定。

所以我们先要学这些到底是啥意思,学完之后慢慢通过这个方面去观察,问其他人这个上师是不是依修圆满。你可以打听,打听完之后再去观察,反正要经过很多的正面、反面、侧面,不断地去观察分析,因为这个是大事情,必须要具备依修圆满。

 

戊六、解脱相续

解脱相续就是证悟实相,现证了实相,他的相续就解脱了。如果没证悟实相,你的相续怎么解脱?还被我执、无明、烦恼和业所束缚,所以你的相续是没有解脱的。怎么样才能解脱相续?证悟实相才能解脱相续。比如证悟人无我、法无我,证悟二无我实相,相续就解脱了。因为断证是同时的,该断的断掉了,现前了实相,相续不就解脱了?这个就是解脱相续,获得了证悟。

 

戊七、唯求利他

只是求利他,一心一意地利益众生。法王如意宝还有我们直接依止的大恩上师,一个一个观察的时候这些条件都是具备的。越观察分析信心就超强,不观察的时候好像觉得没有什么,行事一向低调,但是真正观察的时候,唯求利他、解脱相续这些都很圆满。

 

戊八、琐事鲜少

琐事鲜少意思是对今生的贪执已经断掉。因为很多凡夫人平常就是贪执今生,名闻利养、高位等等,很在乎这些东西。如果一位所谓的上师很在乎这些,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做金刚上师。真正的金刚上师他是琐事鲜少的,不会因为今生的事情去奔波、贪著。

 

戊九、精进修持

精进修持是什么意思?精进——进即喜于善,为了后世,为了解脱,要精进修持。后世的意思有些地方说是舍弃今生,这样讲好像是要追求后世,但在有些地方追求后世就是求解脱道的意思。不是说今生不追求,追求后世人天福报,不是这个意思。有些时候舍弃今生包含了舍弃后世的今生,对整个轮回没有兴趣的意思。所以有时我们要看场合。

比如在修四加行的时候,暇满难得、寿命无常是断除对今生的耽著,轮回痛苦、业因果是断除对后世的耽著,这个后世就是真正的后世。但有些地方的后世是唯求后世,追求解脱的意思。断除今生、舍弃今生不是就是指今生,有些人说我守了戒今生苦一点,稳住不要犯戒,然后后世我就大富大贵了,不是这个意思。真正舍弃今生就是舍弃轮回,到了后世还是今生的意思。所以,有些论典里面的词句要分场合,要看它是出现在什么场合中。

这里讲精进修持就是为了后世解脱,精进善法、忆念善法,恒时对正法忆念、观察、安住,对其他的法没有兴趣。因为正法从某些方面来讲是道谛和灭谛,要么是通向道谛的过程,要么是已经获得了灭谛,这些都是法。安住在果中也是法;不断地忆念正法,提升自己的功德也是法。

真正的上师对于世间没有兴趣,假如他的证悟没有圆满,他会一直安住在这个法上面,他只是对法有兴趣。这个也是一种提示,对我们而言最大的重点应该放在法上面。现在我们的身份除了是一个人之外还是一个修行人,作为修行人来讲,就是要缘法而行。因为只有法才能帮助我们解脱,其他的帮助不了我们解脱。所以对正法闻思修才是修行人最应该做的事情,忆念的重点应该是在正法上面,不应该偏离,如果偏离了就应该修正。

很多时候,道友们在探讨的时候不断地问应该怎么做,就是闻思修,没有别的。随着年龄大了之后,越来越体会到上师老人家年轻时候给我们的教诫。以前在学院的时候,做一些表面上的善法,上师说回去看书闻思修,当时好像没有感觉到怎么样,后来不断地学法,慢慢就体会到这句话的份量。最关键、最主要的就是这个。

如果我们要求解脱道,你不缘法听闻、思维、修行,怎样增上你的功德?怎样不偏离解脱道?所以,不偏离解脱道就只有缘法闻思修行,要不断地缘这个法才能不偏离解脱的轨道。如果缘正法不闻思修,自动就会偏离。我们现在好不容易硬生生地把自己勉强地放在解脱道中,如果不注意就会自动偏离,本来进来就是比较勉强的,对于那些很认真的修行人,尚且没法保证不偏离,何况你不具足精进地闻思修,那就更加没有把握。

所以不管怎样,再大的困难也要去闻思修行,这个就是求解脱道最应该做的事情,其他的方面都是次要的。有的不得不去做,但在做那个事情的时候,你的心念念所想的应该是正法、是解脱道,这个是应该忆念思维的。

 

戊十、厌世劝他

厌世劝他就是自己对整个世间看破,不会去追求世间法,因为它的确没有什么意义。不单单是自己厌弃,而且告诉别人这个世间的本质。不是看到他过好生活了然后有嫉妒心了,而是的确发现了轮回的本质没有什么可贪著的,而且贪著就好像喝盐水一样,越喝越渴。就像耽著火坑和罗刹洲一样,是非常痛苦的本质。

有些清醒的人,自己了解了这个轮回的本质之后,不断地去劝导众生了解万法的本质,这就是上师为什么在不断地讲正法,不断地提醒我们轮回是无常的、痛苦的,这一切的来源是业[2]。不断地给我们讲,慢慢我们就懂了。就像孩子们读书一样,刚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慢慢不断在讲不断在学就懂了,懂了就会很欢喜。

上师给我们讲解脱道也是一样的,告诉我们轮回是怎么回事。可能我们觉得轮回挺好的,只不过现在有点低谷而已,当我走出这个低谷就好了。很多时候觉得如果奋斗了就有好生活在后面,大不了后世升天,天界比这个圆满得多,但这些都是不对的。

真正具有功德的善知识会告诉我们,整个轮回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没有一个地方是让我们留恋的。不断地讲之后,我们修行者像小孩子一样慢慢智慧就成熟了,就懂了轮回的确没有什么留恋的,应该求解脱道,解脱道才是唯一的清凉的地方,而且解脱一旦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去,是这样的自性。

金刚上师就是在厌世劝他。大恩上师讲法的时候,啥时候劝过我们要认真努力,下一世当个大官、升个天?从来不会讲,厌世劝他体现得特别明显。所以慢慢观察会发现,上师们身上都有这些标准,在有些法本里面叫法相,现在我们变一下叫条件,这个条件他也是具备的。

 

戊十一、摄伏弟子

摄伏弟子就是用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来调伏弟子的心,让弟子的心入道。让弟子的心入道是很重要的,因为众生的心很狂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道什么是非道,所以作为一个上师来讲他要想方设法用很多的善巧方便,让弟子明了道,进入到正道里面去。

他有很多方便让弟子入道,前面讲金刚上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让众生解脱,没有入道的让他入道,在道上的不要让他偏离,他要用很多善巧方便做这个事情。

 

戊十二、具有加持

具有加持怎么理解?因为他自己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一直依教奉行不违背上师的教言,他自然具备传承上师的加持力。他自己依教奉行不违背上师的教言,自然就会获得传承上师的加持和威德力。

所以很多大德讲过,他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没有违背上师的心。誓言特别清净,而且没有违背上师的心,自然而然从莲花生大士一直传下来的所有传承上师的威德力他都得到。一个得到了传承上师加持力的人,自然而然自己也具有加持力。所以具有传承上师加持力是说因为他自己完全依教奉行的缘故。

这个是我们可以观察得到的,他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怎么样。比如法王如意宝是怎样依止托嘎如意宝的;大恩上师仁波切是怎样依止法王如意宝的,他作为我们上师的同时也作为法王的弟子,我们都可以观察得到。包括这些大德像龙多活佛、慈诚罗珠堪布、益西彭措堪布在依止上师的时候都是这样的。这些都是我比较熟悉的,有些是大德但我不是特别熟;有些特别熟的观察后发现,的确这些条件都是具备的,完全依教奉行。

作为一个金刚弟子来讲,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得到传承上师的加持力,如果不经常去努力,不依教奉行,有时也是有很多障碍,得不到传承上师的加持。

这里讲的是金刚上师的条件,下堂课讲上师和弟子关系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会分析,否则我们就会造成错觉,什么都不能观察必须要依教奉行,这个也不是这样。对于刚刚入道的,或者对于一般的只具有名称的善知识,倒不一定要依教奉行,如理不如理,合法不合法,这个要观察。

作为一个具足圆满条件的金刚上师,你自己的条件随着达到某个高度的时候,对金刚上师需要依教奉行。其他的依教奉行,比如佛教中有依教奉行,这个教是佛教──佛陀的教言,是依照佛陀的教言而行。但是这里面的教除了佛陀的教言之外,最主要的是金刚上师的言教。

为什么要观察很长时间?因为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在观察的时候没有观察好,依止的不是一个具德金刚上师,同时你也依教奉行,他让你做其他事情你去做,这样就比较危险。但是在观察金刚上师条件的时候,他的标准到达很高的高度,这时再依教奉行,不但没有问题而且有很大的必要性。我们可能会混淆,把低层次放在高层次去讲,不分场合去理解,这些都是不对的,下堂课我们还会讲这个问题。

以上讲了十二个属于圆满的上师的条件,所以要观察是不是金刚上师,我们要通过这十二条,至少盯着前面六条。

如果是一般的善知识,那就不一定,他具有菩提心可能不会害你,这样的也可以。有时来讲如果他戒律清净,或者智慧比你超胜,你可以依止,但不是按照金刚上师的标准依止,你听法之后得到一些对佛法正确的知见,可以安住在正见。这里面是属于严格的金刚上师的标准,这是不一样的。

两个小的科判讲完了,下面讲第三个问题:

 

丙三、需舍弃的条件

从反面讲需要舍弃的条件。《前行》里面也讲得很清楚,比如井蛙的上师、木磨的上师、盲导的上师、疯狂的上师,这些要舍弃。

井底之蛙的上师,是没有见过世面的,相续中没有什么功德,也没有广闻博学,嫉妒心很强,烦恼很深重,这种上师不需要依止。如果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他具有井蛙的特征,那就更加应该观察,他是假装的井蛙还是真的井蛙。你还没有把他当成金刚上师之前,在观察的过程中是可以提出质疑的:他可能是属于井蛙类的那种上师。但是也要观察是不是真的井蛙,因为有些井蛙是示现的。

第二种是木磨,木头磨,自己没什么能力,调伏不了众生,失坏自相续,如木磨一样的上师,这个也不能依止。

还有盲导,盲目的向导,他没有眼睛做向导,这个是可笑的事情,没有眼睛怎么做向导?没办法做向导。以盲引盲,相牵入恶趣。如果这位上师什么都不懂,没有取舍之眼,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功德的人,他怎么去引导弟子?如果观察后发现是一个像盲人的上师,那就不能依止他。因为依止他没有用,而且“以盲牵盲,相牵入恶趣”,佛经里面有这个教证。

疯狂的上师,因果取舍这些他都不在乎,没有任何超胜的功德,疯狂的上师也不能够依止。

这方面是反面的,我们观察是不是具备这些反面的条件,如果具有这些反面的条件,就都不能依止,必须要舍弃。有时不能一看上去有点像就认为是疯狂的,不一定。前面讲有些菩萨比较擅于伪装,所以到底是不是伪装我们必须自己花精力、花时间去观察,否则有时的确观察不出来。

上师仁波切以前也讲过,在末法时代众生特别喜欢装菩萨,菩萨也喜欢装众生,菩萨把自己装成凡夫人,而凡夫人则把自己装成菩萨。有的时候我们不好分,就按照条件来看,如果是假装的,真正的菩萨有悲心,也不会让众生一直生邪见。假装菩萨的众生也是假装不了很长时间,通过各种验证方法也可以验证出来,不是真正的功德。

这些是《前行》里面直接讲到了不能依止的,要舍弃的上师。还有一些不是续部里面讲的,而是凡夫人按照自己的喜好认定的一些上师的条件。这些也要知道,也不能够去依止。

比如有些人认为这是个厉害的金刚上师,为什么?他很高大。高大的人到处都是,每个篮球队两米几的多得不得了,随随便便就能找个两米以上的。

英俊也不是条件,八竿子打不着,又不是找丈夫,高大英俊和解脱有什么关系?高大英俊是他的福报,修了某种善法,自然而然众生对他产生某种亲近感。这个是真的,但这不是金刚上师的条件。

有些时候眷属很多,弟子很多,这个也不是,金刚上师的条件没有弟子很多这一条。很厉害的骗子也有很多弟子,所以眷属众多也不是衡量金刚上师的条件。

还有家族显贵,听说这个上师是某某活佛家族的,某某高僧大德家族的,这个也不一定。虽然有些家族容易出大德,但不是每个人都是,不能依靠这个认定他就是个金刚上师。他的舅舅是金刚上师,这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不能说这个是谁的弟弟、侄儿,这个一定是厉害的,不一定,续部里面没有讲这条。我们自己认定的标准,这个不是条件,不是法相,这个叫似是而非,不能作为依靠处。

还有这个人有仙风道骨,看起来应该像修行者,看起来像不一定真的像,这个也不能依止。还有转世头衔的活佛等也不一定,假活佛现在多得多。现在政策紧一点,在十几年前,花三百块钱可以买个活佛证,有活佛头衔不一定是活佛,假证随便可以办。是活佛也不一定是金刚上师,活佛有好多种,上师以前也讲过。所以这个不是什么条件。

如果说这个上师是某某家族的,我们就要观察在金刚上师条件里面没有这一项;有活佛头衔的也不一定是;此外,堪布也就是一个学位,不一定具备金刚上师的条件;高大英俊这种更不是条件;这个上师很老,年老更不是条件,这些都不是。

有时我们去灌顶、去依止金刚上师时,很多人都自己安立一个可笑的条件。有的名声很大,名声很大也不一定是。有些人讲这个上师穿了红袈裟,穿红袈裟一定是金刚上师?不一定。藏区很多寺庙的喇嘛都是穿红袈裟的。

还有穿白袈裟的,现在白袈裟在有些地方比较吃香。穿白袈裟、戴耳环,还把头发盘起来,这是一种瑜伽士的装束,这个也不一定是金刚上师,衣服可以随便做。所以穿着衣服也不算什么,戴红帽子、白帽子也不算,这些都不算是金刚上师,条件里面没有这个。

我们有时很容易看这些,认为是金刚上师,这个和金刚上师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人经常面带笑容,这个也不是。这个人打卦很厉害,打卦很厉害和金刚上师能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关系。经常陪我聊天,打电话就接,这算是什么金刚上师的条件?一个个看起来都很可笑。

但金刚上师有可能也打卦,有可能高大英俊,有可能是活佛家族或者有活佛头衔,这些都可能是。但是你要反过来观察,这些都是附属条件,把这个作为主要条件就不对了。会打卦是金刚上师?这个不确定,但金刚上师会打卦的有很多。

首先把主要的认定了,他会打卦不会打卦都无所谓。长相特别英俊又能怎样?他有可能英俊,也有可能不英俊。如果你认定了金刚上师,他可能家族显赫,也可能他老人家是放牛出身的,那也没什么。把主要的认定就好了,其他的东西不一定是认定金刚上师的条件,这个我们要知道的。

一般人特别容易在这种相似的条件上面认定,我们不是不恭敬的意思,因为有时我们最喜欢盯着这些:会打卦,很厉害的转世小活佛等等,这些有可能是有可能不是,不能把这个当成条件。他具有这个所以是金刚上师,这个是不对的。

应该盯着前面的六条、十二条,这个是续部里面给出的条件。下面这个就不一定是,所以如果马马虎虎地,或者懵懵懂懂地依止,最后发现不是,又开始扯皮、诽谤,这就不太好。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谨慎一点,多观察一点,这样没有什么坏处。有时某某地方来一个上师要灌顶,不熟悉就别去,你至少要了解一下他有什么功德。有的说有个地方要灌顶我没有信心,你没有信心跑去干什么?别人去了是他的事情,和你有什么关系?

有时我们喜欢跟风,喜欢自己认定一些标准,其实应该按照续部观点,或者《前行》等法本里面讲的标准。而我们对法本里面的条件却不注意,对其他的条件特别容易注意。很亲切、能打卦,不要把这个认定是金刚上师的标准。我们要知道这一点,给别人介绍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不一定是。法本里面给出了标准答案,要按照这个去衡量,其他的不好说。

 

甲三、分类

金刚上师有三种,叫三恩德上师、三金刚上师。第一个是给你传灌顶的金刚上师;第二个是传续部的,比如传《真实名经》[3],传《幻化网》;第三个是讲窍诀的金刚上师,这个叫三恩德上师。

其他的传《般若摄颂》《入行论》,这些可能是波罗蜜多乘的上师,可能是大乘的善知识,不是真正的金刚上师。金刚上师一定有他的法相,比如给你传灌顶、传续部、传窍诀,这叫三金刚或者三恩德上师。只是给你传了皈依,你说这个是我的金刚上师,符合哪个条件?不符合条件。你只是拜个师,就说这个是金刚上师,这个也不一定是。

三金刚、三恩德上师,就是传灌顶、传续部、传窍诀。因为灌顶、续部是金刚乘的。显宗叫经,密宗叫续。传窍诀的,比如大圆满窍诀,还有其他的一些生圆次第的窍诀。这些叫三金刚上师、三恩德的金刚上师。

 

甲四、金刚上师是否就是根本上师

对于金刚上师和根本上师要做个辨别:有些金刚上师既是金刚上师也是根本上师;有些金刚上师不是根本上师;有些是根本上师不是金刚上师;还有第四种,既不是金刚上师也不是根本上师。

我们刚刚讲了给灌顶的、给续部的、给窍诀的,叫三恩德上师。根本上师是什么意思?让你证悟实相、见心性的就是根本上师,这个是严格标准。严格意义上的根本上师一定是让你证悟实相的。

如果没有证悟之前没有根本上师吗?还有第二种标准,对你来讲主要的上师可以叫根本上师。这个不是从证悟实相的侧面安立的根本上师,这个是对于你的恩德或者是你自己信心最大的,或者是最主要的一位。你可以有很多位上师,但是这个是最主要的一位,你可以把他当成根本上师。

金刚上师和根本上师也有重叠,他既给你灌顶、传窍诀,也让你证悟,这个既是金刚上师又是根本上师,两个都有了。

有些是金刚上师,他给你灌了顶或者传了续部,但可能不是根本上师。他是金刚上师这个毫无疑问,但不一定是根本上师。而且根本上师可以有很多位,但是主要的,恩德最大的,或者让你证悟实相的那位就是你的根本上师。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是根本上师但不是金刚上师。他没给你传过密宗,但他是你的根本上师,比如某些传记说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仁达瓦尊者没给他传过金刚乘,但是对他的恩德很重,他的根本上师就是仁达瓦尊者,有这样讲的说法。也许其他的说法我没有看到过,但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虽然恩德很重,但是没有讲过金刚乘,但却是根本上师。

所以金刚乘不是完全等于根本上师,这二者之间有重叠的,也有不是的,这个也是要做分析。

 

甲五、金刚上师对我们的意义

到底金刚上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对于一个金刚乘的弟子来讲,意义很重大。前面刚刚讲了,如果不进金刚乘,你就学净土、参禅,是不是金刚上师意义不一定很大,但是对金刚乘来讲意义很大。

意义为什么很大?因为金刚乘是最靠近实相的乘,它是果乘,它的窍诀、讲解方面都是最广大、最直接地开显究竟实相。最圆满地开显我们的心性,修法也是非常究竟了义的,所以金刚乘在所有乘中最接近实相。金刚乘内部最高的是大圆满,但是如果内部不分类,金刚乘最靠近实相。

既然最靠近实相,那么能够引导我们进入金刚乘,修行金刚乘的上师就更不一样了,为什么乘不一样?因为它最靠近于实相,所以乘不一样。引导我们修这个乘的金刚上师,给我们灌顶、传续部、传窍诀,这一系列都是让我们快速证悟,这样引导金刚乘的上师就叫做金刚上师,因此意义很大。

这种金刚上师是我们修菩提道中最殊胜的助缘。我们在轮回中遇到很多的人事物,比如净土宗,对他很有因缘的净土宗导师,也是能够引导他进入极乐世界获得解脱,禅宗的这些波罗蜜多乘都有。但是最殊胜的、最主要的相遇,就是遇到金刚上师,因为他能够引导我们金刚乘的修行,对金刚乘弟子来讲,他是对我们所有相续中最殊胜的相遇,也是我们显露实相的最殊胜的助缘,他的本性和我们的本性无二无别。

这样的金刚上师,首先可以引导我们进入金刚乘,其次他的本性和我们的本性无二无别可以现证,所以这个是我们不能够违越的。前面讲他因为沉重而不可违越,为什么不可违越?第一他是靠近金刚乘最捷径的法,能够帮助我们通过最捷径的金刚乘趋入实相,所以对这个最殊胜的助缘来讲不能违越,否则就成了障碍。还有一个不可违越,因为金刚上师的本性和我们的本性无二无别,没办法违越,你舍弃不了。

所以对这种金刚上师来讲,如果我们生起信心,去相应、祈祷、净观,相当于离实相的因缘越来越强劲。上师本性就是实相,如果我们没有产生怀疑、烦恼,全都生净观,就没有客尘。因是清净的,果也很快就会相应。如果我们去诽谤或者舍弃,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障碍就形成了,形成了新的客尘,违背了本性,果报也重。因为他对我们的恩德很重,所以如果去违越他的过失也很重,这个是相对的。

前面第一堂课讲,菩萨戒比别解脱戒功德大,反过来讲违背的过患也大。金刚乘的功德大、迅猛,但反过来讲违背的过失也大。但是马上忏悔就能马上清净,这也是金刚乘的一个特点。

我们如果没有生起净观,没有忏悔,就相当于衍生了客尘,平添了一些违缘。所以有些教言中讲,我们要以命来守护密乘戒律。金刚上师不单单是外在的,从一整套体系来讲,包括内外的意思,我们要生命来守护。生命不管怎么说都有的,死了还有下世,但是这世的殊胜机缘我们不能舍弃,它其实是表明一种坚定的决心,也是金刚弟子应该具有的素质。

但是如果对于刚刚进入修行道,或者没进入菩萨乘的人来讲,听了密乘的这种教法,会觉得很像洗脑,让你必须要服从。但是金刚乘的教义本身是建立在很高的层次上面,前面的教法一层层上来的,如果你学完之后再学这个,就很自然能够理解。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学前面的法,所以上来之后觉得很难理解。但其实来讲很多教义,我们相续已经成熟了,我们可能生怀疑的地方,已经一层层地抉择和破斥了,所以绝对不会有问题。但是因为有人没有学前面问题的缘故,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怀疑。

虽然我们现在有因缘学金刚乘,但是还有必要认真地去学显宗的加行部分。因为很多在学金刚乘的时候有可能出现的歧途怀疑,在下层的时候其实早就已经遣除。按理来说已经走到金刚乘的弟子,应该是一个利根者,他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优秀,可以真正很顺利地修金刚乘。

如果下面的这个没有学好,我们一定要认真去学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学完之后再辅以金刚乘的教言,就不容易生起其他的分别念,就可以很顺利地修学金刚乘。所以金刚上师也是修金刚乘过程中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关于弟子和上师之间关系的内容,将放在下堂课讲,今天主要从金刚上师这一方面做一些抉择。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1]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2]业有善业和恶业。

[3]《真实名经》是续部。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