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前行广释 > 正文

《前行广释》第25课-辅导答疑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1/2/8 23:48

问:修上师瑜伽平时之瑜伽中迎请根本上师、传承上师、空行等融入所观想的根本上师,这一句不太懂,这里两个根本上师如何理解,怎么融入?

答:修上师瑜伽,首先观想一位根本上师在自己的头顶。这里是两个根本上师中的第一个根本上师。观在头顶之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毕竟还是自己的分别心观想的,要对所观想上师生起他是真实的根本上师的想法、观念的话,还要加一个步骤,就是再迎请真实的根本上师融入到观想的根本上师中,成为无二无别。然后把传承上师、空行等等全部融入到我所观想的这个根本上师当中。对于观想者来讲,相当于需要确认观想的是不是真实的根本上师,是不是具有加持的。为了打消我们这种分别念,有时在仪轨中引导我们再迎请真实的根本上师融入到我们所观想的上师当中,令我们感觉这个就是真实的根本上师住在我的头顶上,要给我加持,有这个必要性,类似于开光一样。我们请了一尊佛像,还没装藏开光之前,总是觉得少一点什么,然后请上师开光,把真正的佛迎请并融入到这个佛像当中,我们觉得上师开完光了,佛已经融入了,就和真正的佛无二无别。所以在修行过程中,为了让我们生起真实的信心,有这样融入的次第。(生西法师)

 

问:请法师解释在平时之瑜伽修法中“生起大乐智慧”的意思。

答:大乐智慧是指真实的证悟的智慧。大乐就是智慧的意思。大乐智慧就是指消除了分别心,不属于分别念了,真实的各别自证智,这个叫做大乐智慧。(生西法师)

 

问:弟子周围很多不信佛的人在举办婚宴时都会有许多的禽类鱼类众生被宰杀,弟子往往又被邀请参加这样的婚宴,如果赴宴自己可能会造下间接杀生的罪业。弟子应该怎样做才如理如法?

答:如果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实在推不开要参加的话,自己在这个场合中:第一,不要随喜。当然从提问的角度来讲,可能是不会随喜的。第二,对这些被杀的有情产生悲悯心,对这些缘欢喜心、贪欲心食用被杀众生血肉的参与者生起悲悯心,念诵一些观世音菩萨心咒、金刚萨埵心咒,通过自己菩提心的语言,愿所有的参与者能够清净罪业,能够和佛法结缘、早日解脱。如果能够这样做,可能会有一定的补救意义,而且这样做也会作为自己修炼菩提心、慈悲心的一个助缘,也当作一个修法,这样做也可以。(生西法师)

 

问:弟子佛堂有蚂蚁,不注意就踩死几只,扫地都不敢扫,很困扰。

答:平时一方面要注意。从佛法当中来讲,如果真是不注意踩死的,叫作“做而不积业”,虽然做了,但是不会积累业的,从性质上讲是这样的。扫地应该没什么问题,蚂蚁一般不会被扫死。相比其他的众生来讲,它还是结构比较坚固的一种众生,单单是扫的话,可能问题不大。还有道友们发的可以让蚂蚁躲避的一些方法,也可以试一试。这些方法我没有试过,也不知道是否管用。有些道友说,如果家里面放几种植物,有几种配方,蚂蚁不会来。你去查一查,应该有一些方法和窍诀,如果管用的话,是非常好的。(生西法师)

 

问:如何清理蟑螂?

答:好像有一系列不杀生可以清理蟑螂、蚂蚁、蚊子等的窍门。刚刚讲怎么样避免蚂蚁,放什么东西可以避免蟑螂等。清理的意思当然不是杀死的意思,而是有一些东西撒在家里面之后蟑螂就回避了、走了。这种方式也有,也可以查得到的。我自己看了之后没有特别地关注,也没有试用,所以具体怎么样不太清楚,但是有道友发过这个方法,可以看一下。(生西法师)

 

问: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的新班学员,到底是先学《入行论》好,还是先学《加行》好?

答:每个人的根基不一样,到底先学哪个好,不好说。如果从选择来讲,我自己看的话先学《入行论》好一些。因为加行里面有一些学修的任务,比如修10万顶礼等。以前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一上来就让他观修,或者磕大头10万等等,他的承受力还不大,还没有经过过渡,一下子上一个高强度的修学,有些新学员不一定能够适应,所以先学《入行论》要好一些。《入行论》可能没有这么多的加行任务,同时从词句角度来讲比较容易懂,很多道理也比较容易打动他们的心。所以上来就要修50万加行,有可能压力会大一些,从这个侧面来讲,建议先学《入行论》。如果没有这个问题,先学哪个都可以。(生西法师)

 

问:世人去圣地拜菩萨会许愿,那么愿望实现了,还要再去还愿吗?

答:世间有许愿还愿的说法,但是我自己在学习佛法过程当中,大恩上师也好,佛经论典也好,并没有提到“到圣地许愿,满愿之后还要再去还愿”的说法。前面这种说法是世俗的一种传统,佛法当中并没有讲。如果你要还愿,通过救度众生、发愿利益有情、真实地学习佛法等方面来还愿,这样也可以的。其实从一个角度来讲,有时候许愿“如果我的愿望成熟了,我一定要给这尊菩萨换衣服”等等,相当于要给佛菩萨供养,如果是这样一种许愿,可能还是有必要去还愿的。如果许愿就是发愿的意思,并没有说一定要给这尊佛穿金或者换衣服等,没有这样严格的决定,那么在哪个地方还愿都可以。或者如果成办了这个愿,念多少心咒、放多少生,或者更加精进努力度化众生、学习佛法,这也可以的。如果你说“我的愿望一旦达成了,要对这尊佛再做一个单独的供养”,如果这样说了,那么还愿是需要的。如果不是这样,就不需要的。(生西法师)

 

问:在观修上师瑜伽实修法的息业中,念诵上师心咒以后,念“某某病魔或某某鬼神,新当革热耶索哈”,其某某是怎么理解?是某种病还是某某人的病?(补充:是前行实修法中的第五十四修法)

答:这是指某种病。念完之后,如果要把这种病息灭,就说某种病让它息灭,或者某个人的病也可以,某个亲友的病愿它息灭也可以。这里相当于念完咒语之后要达成的目标,自己的病、某某人的什么病都可以加进来。(生西法师)

问:这个修法中下面的“某某财富或某某寿命”也是这样理解?(补充:是前行实修法中的第五十四修法)

答:对。(生西法师)

 

问:在《前行》第114课中,221页,某些教言说:“若能将金刚萨埵和上师瑜伽合修,利益极大。”请问如何修?

答:将金刚萨埵和上师观成无二无别,金刚萨埵其实就是上师的本性。这样就是把上师和金刚萨埵合修的意思。(生西法师)

 

问:“利根者安住无有能忏、所忏、忏法的境界”中,请问法师这里的能忏所忏和能依所依是一个道理吗?如何理解?

答:能忏,比如我们自己就是能忏者,我们是忏悔的人,能忏悔的人就是能忏。所忏,是指所忏的罪业,我们要忏悔什么罪业,比如要忏悔杀生的罪,忏悔偷盗、邪淫的罪,所忏悔的罪业叫所忏。能忏和所忏有这样一种自性,究竟来讲,二者是相互观待的,有了所忏才有能忏,能忏是指能忏悔者,如果没有所忏的罪业,我就是个人而已,就不能作为能忏者,所以能忏是观待所忏才有的能忏。所忏也是观待能忏才有的所忏。如果没有能忏悔者,罪业只是一个罪业而已,不是所忏悔的罪业。所以所忏观待能忏而有,能忏观待所忏而有,二者之间相互观待,二者都没有自性,都是空性的。究竟来讲,能忏和所忏都无自性。如果安住在能忏所忏无自性,其实就了知了罪业本空,就会比较迅速地忏悔罪业。因为它相应本性的缘故,就更加容易。

能依所依和能忏所忏不一定相同的。打个比方,比如桌子上有一盆花,桌子是所依,花的一个依靠处;能够依靠桌子的这个花叫能依,二者之间是这样一种关系。它和能忏所忏都是一种能所,从“能”和“所”的侧面来讲是一样的,但是不相同,二者之间没有能忏所忏的关系(能忏是观待所忏才有的,所忏观待能忏而有),在这方面是不相同的,所以能忏所忏不等同能依所依,要看它出现的场合怎么样,再做具体的定位理解。能忏所忏无自性,如刚才所讲,理解成空性的意思。(生西法师)

 

问:有位师兄最近在修金刚萨埵心咒和35佛忏悔文,不知道是不是业力翻滚,最近三天感觉胸口郁闷难受,非心理因素,而是生理上的一种难受。他查了一些资料,说业障一般积聚在胸口的膻中穴,如果业障现前膻中穴就会感到堵塞郁结,他也尝试拼命持咒以期突破,可还是很难受,请法师开示我们如何对待这种业障现前导致生理或心理的痛苦?

答:如果是精进的忏悔导致的这些情况:有时可能是非人做的障碍,让自己放弃忏悔;还有可能是重报轻受。本来如果不去对治,可能在后世要承受一种很大的痛苦果报,今生当中如果不忏悔,胸口是不会有这些感觉的,但是通过忏悔之后,下世要成熟的业在今生当中通过某种方式呈现,这是一种好事情,是一种好的验相。至于罪业是不是一定集中在膻中穴,我没有见过这种说法。在《前行》当中,我们要观想所有的罪在舌尖上面汇聚成黑点,舌尖上面的黑点通过佛菩萨放光之后就慢慢消失了。也许是膻中,也许什么地方,都有可能。原理就是指通过忏悔之后,有可能是重报轻受的一种显现。这个时候可以试着观想如梦如幻,对所忏悔的罪业不要太过于执着了,稍微地放松,安住它的本性,就是刚刚讲的没有能忏所忏的一种自性当中,一切都是现而无自性,就像我们做梦在忏悔一样,如果能够安住如梦如幻,不那么执着,一方面我们的心不会过度地执着,一方面即便出现了一种难受,如果心安住在比较放松的状态,可能痛苦也会减弱。(生西法师)

 

问:上师老人家在讲出家人和幻化师的公案时,弟子有两个疑问。出家人进入了幻境时,他业际颠倒,不仅还俗和一位姑娘成家生子,还造了一些杀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办法脱离幻境。第一个疑问:我们现在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其实也是在一个幻境当中,我们有没有一种方法完全有能力逃脱幻境呢?

答:幻境相当于我们做梦一样,在幻境中是没有自主的。现在我们观想都是在幻境当中,其实是在醒觉位,通过上师的指点等来认知现在的一切都是幻。的确现在我们所看到、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幻。但是我们可以经由这个幻,进一步深入地认知、观修,它有一整套从一切幻化当中出离的方法。观想一切万法如梦如幻,然后修持如梦如幻的善根,逐渐逐渐就可以觉醒。觉醒就是了知幻之后,就不太执着了,不会执着轮回当中的显现,就会放松执着。放松执着的过程中,也是通过修行善法的牵引,再配合空性,最后可以达到证悟。证悟空性其实就是一种觉悟、觉醒。相当于这个出家人从幻术当中出来了,我们从梦中醒来了,醒来后一切梦境就不会存在了。所以当我们觉悟的时候,就会从当前这种六道的幻化当中完全解脱出来。从这个侧面来讲,解脱迷幻安立为解脱,方法是肯定有的。我们现在次第学习佛法,就是逐渐逐渐地从幻术、迷幻当中不断地清醒,不断地累积,是苏醒过来的一种方便,是为了觉悟做很多准备。我们正在走这条路,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可以脱离幻化的。(生西法师)

 

问:如果一切都是幻象,站在空性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即无众生可度的话,那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还在发愿说“为了利益虚空般无边无际的众生离苦得乐早成佛道”,我们都在发这个大乘的愿。这应该怎么样来理解呢?

答:一切空性中,没有众生可度,没有佛可成。这里幻术分了两种:如果说幻术纯粹没有了,也就没有幻术可言、没有所谓的幻术;如果只有它的显现,没有它虚假的部分,也不能称之为幻术。

所谓的幻术有两种成分:第一有显现,第二显现是虚假的。这其实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世俗谛和胜义谛也是这样的。在世俗谛当中,众生也存在,成佛也存在,修行佛法、度化众生也存在,就相当于幻术当中的显现起作用这部分,这肯定有的。当我们还没完全觉悟之前,这一切都存在。当它正在显现的同时,其实是虚假的、无自性的。当我们在发愿度化众生的时候,在累积资粮的时候,它的本性是没有丝毫的一种实有可得。

所以安住在幻术的或者如梦如幻的世俗谛当中时,这个“我”还存在,虽然一切众生都是假的,那么我不是众生,“我”还是有的。在还没有证悟空性、真正证悟佛果之前,现在的轮回、我、还有其他的众生,它的显现、它的影像还存在,显现的作用还存在,苦乐还存在,轮回还存在,出离轮回也存在。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这一切的显现都是存在,都起作用的。从本性来讲,这些存在都像幻一样是假的,像梦境一样是无实有的。所以在发菩提心、引导众生出离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我们要去做,这叫世俗谛;一方面要知道无自性。无自性能够让修持善法的质量很高,完完全全相应于殊胜的解脱。虽然胜义谛中是空性的,但也不等于名言当中没有,这叫二谛双运。如果我们在修行佛法过程当中知道二谛双运,就不会堕入两个边,不会堕入实有边,也不会堕入空的边,这样就叫现空双运、方便智慧双运的方式修学佛法,这是所有佛法中的一种标准的道,最殊胜圆满的道。(生西法师)

 

问:观修时先念皈依偈、发心偈,然后按要求观半个小时,观修完以后回向。有师兄说念完皈依发心偈要观想上师安住于前方虚空,要念诵上师的祈祷文,念诵完后还要观想上师化为五光明点从自己的头顶融入心间,这样念诵后再开始观修。请问法师到底该怎么做呢?

答:有些是皈依、发心念完之后,直接开始修打坐的内容。有些也要求我们在皈依、发心之后,修一座上师瑜伽的修法,然后再开始正式的观修。两种观点应该都可以。(生西法师)

 

问:我在修学《前行引导文》的过程中,同时修学《菩提道次第广论》。两部法同时学,有没有相违?

答:没有相违。可以相辅相成。(生西法师)

 

问:怎么理解“修上师瑜伽之后,要把所有的声音都观成是上师的法语,把所有的人都观成是上师”呢?

答:其实真正的上师,了义的上师,就是一切诸法的本性。当修完上师瑜伽起座之后,也不离开一切都是上师随时随地给我们加持的状态。(生西法师)

 

问:遇到实际烦恼对境的时候,会想到很多的法义、公案和窍诀,这些比较多和杂,对治力并不是特别强。是不是学多了方法,不能够深入地练习一个,反而不利?学一个方法反复用,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一点?

答:应用的时候,主要的修法可能是一个。在使用这个法的时候,其他的公案、理论,对我们所修的法本身是有决定性的帮助的,所以一门深入不等于不学其他的。实际上真正要做到一门深入,必须要把所有道理都搞清楚之后,这个一门才能够深入,否则虽然是一门,但是根本深入不了,因为这一门当中,它关系到其他的法义等很多方面。如果在修法之前,没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我们想要把这一门修下去,修几天之后就没办法再深入了,因为所学的东西很有限。没办法再深入的情况也非常多。所以为了把这一门修下去、修圆满,平时很多辅助的东西,公案教证都很必要,为了让我们把所修的法搞得更清楚、更圆满,肯定是很需要的,二者之间没什么矛盾的。(生西法师)

 

问:依止上师中讲过要观察上师,为了让师兄们对此能明了地认识,我们以当地的一位出家师父为案例来讨论,这样做会不会有观察出家人过失的问题?会不会给自己来世的解脱带来障碍?如果有过失是不是应该忏悔弥补?

答:我们观察的时候,可能要说具有什么样功德的上师要依止,不具有功德的不要依止。但是在讲的时候,最好不要把某某人、某某师父作为实际的例子,来做观察的对境。这样有可能就变成了对人不对法,而且有可能让其他人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分别念。如果观察时不注意,可能也会对这些修行者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最好观察的时候不要用我们知道的一些例子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某某人就是这样的,他就是具有过失的、不能够依止的,最好不要这样。因为我们的心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么强大的程度,一提某某人时,我们分别念自然而然就把他定义成一个很不好的人、坏人,都有可能。可以大概地、泛泛地讲具有什么过患不能依止就可以了。在观察过程当中,说到这些过患,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过失的,需要忏悔。如果知道这个问题应该忏悔,念金刚萨埵、百字明等等,应该可以清净的。以后分析的时候,尽量注意一点比较好。因为不知道别人到底是圣者的示现,还是真的有过患。所以最好比较大概地说,具有这个过失的就不要依止,不要让别人对号入座可能好些。(生西法师)

 

问:我和孩子同时受了密乘戒的灌顶,如果平时对孩子管教严厉,比如有时候打骂他,是否属于犯戒?

答:这个看自己的发心。如果作为父母管教孩子,虽然大家都受了密乘戒,但不是通过嗔恨心或要舍弃对方的心做一些管教的话,这应该不会犯戒的。(生西法师)

 

问:我们在回向发愿时,希望生起一种强烈愿望,希望即生当中就往生极乐世界。《生生世世发愿文》里有发愿: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刚才法师也讲到我们回向,愿生生世世具足暇满人身。这两种发愿是否有不一致的情况?

答:这没什么不一致的。发愿的时候,怎么样发愿,就怎么样成熟。自己在发愿的时候,一方面如果可以的话,就可以今生当中发誓成佛,即身成就;如果今生没有成就,法王如意宝告诉我们,我们要发愿死了之后往生极乐世界;假如往生的时候还没往生极乐世界,就发愿生生世世获得暇满人身继续修行。这些都可以很强烈。可以很强烈地发愿“如果今生当中能证悟,我就今生证悟”;也可以很强烈地说“如果今生不证悟,我一定可以往生”,这也是很强烈的;还可以很强烈地发愿“如果还没往生,下世一定要获得暇满人身。”发多个愿和强烈不强烈,没有什么必然的冲突的地方。可以同时发愿很多,也可以很强烈。(生西法师)

 

问:有位学员共修、闻思以及磕大头都非常精进,但是至今没有皈依,按照讲义应该属于不具有他圆满吗?另外如果他已经归入外道,是否还适合在学会学习?

答:没有皈依的话,可能不一定属于不具他圆满。因为不具他圆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没有入佛门。但是他在闻思、磕大头的时候,如果已经有了皈依三宝的想法,也不完全属于不圆满。他可能是有些条件,但是条件还没有完全具足。如果他很精进地闻思、磕大头,可以让他去皈依,正式进入佛门;如果他实在不愿意进入佛门,而且明显归属外道,可能不太适合在学会学习。如果他暂时还没有皈依,以后愿意皈依,还可以继续学;如果已经很明显不愿意皈依,而且皈依外道,这个条件不一定具足了。(生西法师)

 

问:有学员在超市做买卖鱼、猪肉的工作,这种情况属不属于业际颠倒,在没有办法改行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怎么修没有障碍?

答:这个情况有很多。如果是迫不得已地做这个事情,但是他有后悔心、惭愧心,每天做忏悔,虽然他做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算是业际颠倒,但是可能业际颠倒还不算是那么严重,因为他的见解没有丢失。迫不得已地做这个事情的时候,知道这是不对的,有忏悔的话就可以;如果能够改行就改,不能改行的话,如刚才所讲,知道这个不对,有强烈的忏悔心,平时多做一些忏悔,这样可以把障碍程度减低。我们不能说在这种状况下修行一点障碍都没有。如果是完完全全地生起了一些证悟功德、很自在的时候,怎么做都可以的;或者自己的发心很纯熟,完完全全可以把这些转为道用,虽然在贩卖鱼、猪肉等等,但是他内心当中的菩提心很强大,可以通过修行,对鱼、买鱼的人等等都能够有一些帮助,也可以。否则可能还是改行好一点。(生西法师)

 

问:法师曾经说过得到无垢光尊者脑舍利的事情,我当时没有听到得到舍利后会怎样,能否请法师再开示一下?

答:如果真正得到了,当然就供奉起来,平常求加持。也可以把脑舍利做成文字装藏。但是脑舍利很难得,如果能够得到当然是一个很好的事情。(生西法师)

 

问:刚学完往生法,请问自己在家可以单独练习往生法吗?

答:可以。自己可以单独练,但前提是要正确的方式。(生西法师)

 

问:往生法修到特别纯熟时会不会不由自主地出去,如何控制?

答:修纯熟的时候,可能也不太容易不由自主地出去,因为这个修法本身是一种自在的。如果出去了,那就正好直接往生极乐世界好了,反正也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修的,当然如果能够这样往生非常好。如果你现在还不想去,平时再把它带回来就行。基本上来讲,自己如果有这样的作意,有信心,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生西法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