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就佛法的一些基础知识做培训。
为什么要参加这样的讲座呢?因为每一个人都在轮回中受苦,所以要想办法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解脱的方式就是我们要成佛,成佛之后那就可以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一样为众生讲佛法,然后让所有的这些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学佛的一个目的,而且要成佛的话我们就要学习佛法。学习佛法我们要遣除违缘,了解佛法的意义,这个就是今天这个讲座的目的,所以道友们就要用成佛的心、度众生的心来听今天晚上的讲座。发菩提心来听讲座,功德非常大,我们今天所有的道友相聚在此,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菩提,那么就是在成佛之前,此功德就不会耗尽。发此菩提心就不会错过一个亿,虽然听完了这堂课,但是可能还是会错过一个亿,哈哈,所以稍微提醒一下。
第二点,跟道友们说一下今天不是讲世界杯,上一次有一个新生在公屏上说,他的家属想听今天晚上的课,为什么呢?因为听说法师要讲世界杯,他就来旁听,我不知道这位朋友在不在,但是我还要事先做一个声明,今天不是讲世界杯。
今天是要说看世界杯的人如何修行?而不是讲这个世界杯如何精彩,所以先预告一下,如果说又可以看世界杯又可以修行这个话题有兴趣我们可以继续听,否则我比较怕浪费你的时间,我也会有过失,觉得这个出家人尽打妄语,对我的声誉也不好吧,对吧?(笑)所以先提前预告一下,今天不是讲世界杯,是讲看世界杯的同时如何进行修行?
我们的上师索达吉堪布上周也在课上说过,有一堂课在课上讲到小鲜肉、八块腹肌、创造101……(笑)那堂课本来是很难的,上师就讲个故事,后来有一个出家人来找上师,说:“堪布,我昨天晚上听到你的课,你太了不起了,你都懂这个小鲜肉。”上师就问他:“那我这堂课除了小鲜肉之外还讲到什么了?”这个人说哎呀好像不知道,只听到一个小鲜肉。为什么讲这一点呢?因为我们今天主要是以新生为主,虽然说有一些是辅导员,但主要都是刚刚入佛门的新生,我的开示也不算是正式的佛法课,比如说像讲这个前行、入行论、金刚经、这样很正式的佛法课,我这个讲座跟讲这个佛法课的形式上还是有一点不一样,比较轻松,可能段子会比较多一点,不然的话可能就是听到一半人可能就跑了是吧?
我希望每次课后我们能够记得段子的同时还能记住一些佛法的见解、观念,我上课是打包销售,一个段子配合一个见解,如果说你们只是听到段子,但是没有听到佛法的见解,那我觉得你们比较亏,有点遗憾。这里也没有世界杯的转播,也没有邀请这个创造101的小姐姐们来这里跟我一起表演,所以呢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我只是给大家通过一种比较现代的方式跟大家交流一些佛法的知识,毕竟这是一个佛法的讲座。在正式讲座之前,我还是跟道友们先做这样的一个声明。
讲座的第二部分,就是迷恋美食、SPA、旅行、喜欢看世界杯,那这样我们能不能踏上这个修行之路?这个问题可能很多道友很感兴趣,因为听说学习佛法不就是清规戒律吗?但是我现在还是喜欢美食啊,有道友说我还在吃肉呢,我还喜欢去放松一下,我还爱世界杯,我熬通宵在看,那我这样是不是一个佛教徒呢?我能不能学习佛法呢?这个问题跟道友们做一个交流。
交流之前给道友们先做佛法知识普及,也叫佛普扫盲系列,上堂课讲了什么是三宝,这个三宝啊不是我们以前内蒙古唱过的一首歌,有一年的这个春节晚会唱歌唱过吉祥三宝,但我们不是那个三宝,我们是佛法僧三宝。当然我们的三宝比吉祥三宝还要吉祥。
佛普扫盲系列之二佛门宗派篇
有哪些佛门宗派呢?很多道友比较感兴趣。很多道友在佛学会学习,佛学会学什么啊?佛学会学习的是藏传佛教,有道友不信藏传佛教,听说是宁玛派,以为是武侠小说的什么派,是武当呢还是少林啊?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道友比较晕,那学佛为什么有这么多派别?今天给道友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佛教的三大派别:第一大派别我们先讲藏传佛教。本来应该先讲汉传佛教,但我们现在是跟藏传佛教结缘,今天就重点介绍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我们都较熟悉,因为就在我们的身边,藏传佛教相对而言比较陌生。
1、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藏语系的佛教,起源于7世纪,民国时期,在解放之前,汉地跟藏地在那时还没有像今天交流如此频繁,那时把藏传佛教叫喇嘛教,而且喇嘛教里面负面的东西较多,例如喇嘛吃肉、结婚生孩子等等。本来“喇嘛”是很崇高的两个字,“喇嘛”是上师之意,跟“和尚”最初的意义是一样。“和尚”本来是对一些长者特别是修行有境界的人的尊称。但是现在这个词离开了它本来的意义,喇嘛教变得是个贬义词,代表一种好像戒律不清净,不是很正统,其实这就是偏见。最近这几十年中,这种偏见一直对我们汉地有很深的影响。
解放之后,80年代,法王如意宝以及索达吉堪布仁波切、慈城罗珠堪布仁波切等等这些藏传佛教的上师来汉地交流佛法,让大家明白了藏传佛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澄清了我们很多对藏传佛教这样的一些误解。
藏传佛教,有些道友对他的宗派及其法门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宗派呢我们今天就是再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刚才也谈到藏传佛教它是个藏语系的佛教,它主要就是以藏语来宣讲学习佛法一个教派。此教派里面它分四大教派,也可以分五大教派,也可以分为八大教派,还有一种分法是12种教派,今天因为时间问题,我只是介绍比较共同承许的就是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
a.宁玛巴
第一个教派:宁玛巴。我们就属于宁玛巴,因为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大圆满前行》,佛学会的法脉,都属于宁玛巴的传承,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为什么叫宁玛?宁玛两个字,它实际上就是古和旧的意思,是很古老的一个宗派,“巴”如果翻译过来就是派,派别,它是以地域来形成一个派别。宁玛巴,也叫宁玛派,宁玛这个古老的教派,为什么是古老呢?因为它是藏传佛教最早从印度引入到西藏的教派,大概公元七八世纪就传到西藏。
莲师,是宁玛巴的祖师,莲师是莲花生大士缩写。道友们要了解宁玛巴的祖师是莲花生大师。
宁玛巴也叫红教,为什么叫红教呢?它叫红教的原因就是宁玛巴穿的衣服乃至戴的帽子都是红色,所以我们学院像是一个红色的海洋,所以叫红教。道友们也要理解,红教也是宁玛巴(也叫宁玛派)。
此宗主要修什么呢?它主要的教法就是九乘佛法,九乘佛法那就涵盖了以下几种,南传佛教,比如说声闻、缘觉、汉地共通的显宗。最不共的就是密宗,密宗当中又分为外密和内密,也就是事部、行部、瑜伽部;内密是玛哈瑜珈、阿努瑜珈、阿底瑜珈。何为阿底瑜珈?阿底瑜珈就是大圆满。
大圆满,实际上就是讲的佛的境界。我们本具一切的功德都是圆满的,就是佛的境界。大圆满就是直接修行佛的境界,是整个佛教当中最殊胜的。不仅在藏传佛教当中,即使把南传、汉传、藏传合起来讲,所有的宗派中,最高的佛法就是大圆满。这个就是宁玛巴不共、独有的特色。
萨迦巴
第二:萨迦巴,叫萨迦派,也叫花教,它的寺庙叫萨迦寺,萨迦寺在萨迦县,日喀则,我2004年曾经去过萨迦寺,此寺庙的颜色不像我们汉地、藏地是黄色跟红色,这个寺庙是以灰白色为主,所以就叫萨迦,萨迦的意思就是白土(白颜色的泥土),因此得名萨迦。此派寺庙外墙主要是由红色、白色和蓝色,这个三色花纹,所以叫花教。萨迦派它主要修道果法,修持的本尊是喜金刚。
噶举派
第三:噶举派。噶举也叫白教,此派道友们可能较熟悉,因为他有一个号称是全世界最英俊、最帅气的一位上师,就是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噶举派是玛尔巴译师开创,玛尔巴译师是米拉日巴尊者的上师,米拉日巴尊者,是西藏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苦行僧、成就者。
噶举为何意?“噶”的意思就是佛语,“举”就是传承的意思,噶举意为教授传承,佛语的教授传承。玛尔巴尊者是它的祖师,比较重要的另一位祖师就是米拉日巴尊者。大宝法王,第一世大宝法王本身也是米拉日巴尊者的弟子,直到今天的十七世大宝法王。
特别是我们喜欢高颜值的道友,是因为大宝法王的颜值才入佛门,原来佛门里还有这么帅的人,那就想要知道他到底为什么出家?他到底修什么?他为什么变得这么帅?我们年轻的小迷妹,因为这个原因才进入佛法,其实这也是菩萨去摄受众生的一个方便。道友们也可以发愿将来颜值高一点,可以通过高颜值来度化众生。
此派修持的法是大手印,大手印跟大圆满是非常接近,也是密宗非常高的法。
格鲁巴
第四:格鲁巴。格鲁巴也曾在汉地广弘,法王如意宝在汉地弘法之前,传播最广的是格鲁巴。
格鲁巴起源于15世纪,有新旧两派。旧派叫噶当派。噶当派是以阿底峡尊者为祖师,主要是修无常,以苦行为主,戒律非常严谨,这个是旧派。
新派是宗喀巴大师在噶当派的基础上,重新整顿戒律后叫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建立的宗派。针对宁玛巴而言,创立时间较晚,是公元15世纪(明朝时)创立。
格鲁派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戒律是非常清净,持戒非常严格,格鲁巴的福报比较大,因为精勤持戒的缘故,福德就会增上。有些新学佛的道友说:“唉呀,我现在学佛,虽然将来想解脱,但是我现在很想发财、想买房子、想事业风顺怎么办?”持戒就是让我们的福报增上最快的方式,我们后面也会介绍什么是戒律。
第二个特点:深广的闻思经教。格鲁派闻思五部大论,通常要闻思18年到25年,例如一个人十岁出家,光是闻思显宗就要闻思18至25年。因佛法非常深奥,所以格鲁派特别重视闻思,此派格西特别多(格西就是通过闻思获得的学位)。
第三个特点:此派主要修单空。将来修中观就知道,此派开创了单空的法门,这在藏地里面非常殊胜,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因为它的修法跟我们第五个介绍的觉囊派还是有很多这样的区别。
格鲁巴主要是修持《菩提道次第广论》,听完之后就知道每一个宗派大致的特点。
觉囊派
第五个宗派:觉囊派。此宗派道友们可能听得较少,实际上它是在藏地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宗派,创建于13世纪。
觉囊派最强调的就是如来藏。我们汉地经常讲人人都有佛性,众生都有如来藏。宗派里讲如来藏法门讲的最深广的就是觉囊派,此宗派非常殊胜,它在藏地开创了如来藏法门。
如来藏法门也是显宗跟密宗之间的一个过渡桥梁。其他宗派也讲如来藏,包括汉地、宁玛巴、噶举派也会讲如来藏法门,但特别完整的诠释佛陀如来藏密意就是觉囊派。
佛陀曾三转法轮,初转法轮宣讲是四谛法门,二转法轮讲空性法门,三转宣讲如来藏法门。三转如来藏法门的密意,觉囊派理解最为透彻,藏地里面因为有这个法门,对整个佛陀的教法体系做了完整的补充。如果没有觉囊派,佛陀的很多教法体系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完备,虽然这个宗派不是很大,但是它的意义很重大。
此宗派主要修十轮金刚。主要秉持他空见,何为他空?何为单空呢?道友们可能越听越糊涂了,本来是扫盲的,结果今天听完之后更加迷惑,没关系,这些概念以后只要还在佛学会系统的学下去,我可以担保你在佛学会学六年以上,这些名词你完全可以讲得比我还溜,不信的话到时候我请你们吃火锅好不好?
以上简单了解一下藏地的五大宗派,下面介绍汉传佛教八大宗派。
2、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我们较熟悉,汉传佛教是历史西汉至东汉之间从印度传到中国,传到汉地之后,在汉地形成八大宗派。
八大宗派主要包括:
法性宗:也叫中观宗。
法相宗:也叫唯识宗,是玄奘大师所开创;
天台宗:主要修持《法华经》
贤首宗:也叫华严宗,主要受持《华严经》;
禅宗:达摩祖师、六祖大师、虚云老和尚、本焕老和尚都是禅宗;
净土宗:大家也很熟悉,主要持诵阿弥陀佛佛号;
律宗:律宗对道友们也应该很熟悉,一个佛教名人弘一大师李叔同,他也是我的偶像,因为我以前也比较喜欢文艺,他就是近代弘扬律宗的祖师;
密宗:也叫真言宗,唐朝时期传到中国来的宗派,在元明时期,汉地因为各种原因传承就断了,但在唐朝之后传到日本,叫东密。在民国二、三十年,因中日之间的交流又把东密从日本请回汉地。
汉传佛教的延展大概是在唐朝,佛法从汉地传到朝鲜,后又传到日本,所以朝鲜佛教、日本佛教,严格来讲也属于汉传佛教的范畴。这个道友们也稍微了解一下。
3、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也叫上座部佛教,主要盛行于今天的包括越南(越南的北岳我去过,越南北部是大乘佛教,南岳也有一部分)、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我们国内云南的西双版纳,这些地方属于小乘佛教,也叫南传佛教。
佛法分类分为三种:比如藏传、汉传、南传。再归摄的话就是两种:北传和南传。
北传指的是印度(佛教的这个发源地)以北的地方,西藏、中国汉地、东亚(日本和朝鲜),这都是属于北传。南传主要是印度往南方,从斯里兰卡后来传到东南亚这一带。因此,归摄起来的话就是南传、北传;分开的话就是藏传、汉传、南传。
很多道友很好奇为什么有三种佛教?南传有没有阿弥陀佛?藏传有没有观世音菩萨呀?汉传是不是没有密宗没有本尊?此观点是不对的。
藏传汉传,只传承的差异,都是同一个来源–印度的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所开创的佛法。到了每个国家翻译不同而已,例如南传佛教是翻译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当中的一部分,叫小乘或叫南传;而藏传佛教翻译了印度佛教很大一部分,是藏语系,我们叫藏传;汉地通过汉语来翻译梵文的经,叫汉传。实际上它们都是不二的,都是佛教,佛教没有三个。
有的道友会很担心:家里供了阿弥陀佛,听说佛学会要学莲花生大士,家里再放莲师,阿弥陀佛会不会不高兴?西藏经常吃酥油,味很重,汉地都吃小麦、玉米、米食,我们这边是比较清新一点,如果把莲师请过来阿弥陀佛老人家会不会闻不习惯?两个菩萨会吵架的话就不保佑我们家了。其实绝对没有这个问题。
其实佛法都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这些祖师从本体上面都是一个,根据不同地方的众生化现不同的形象,莲师、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从严格上讲都是一个并没有两个,莲师也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也是阿弥陀佛,道友们不用担心,也不要认为就说有三个佛教。
比如汉地有《心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等等,其实藏地也有《心经》、《金刚经》,所以佛经都是一样的,现在上师正在讲的《维摩诘经》,藏地也有《维摩诘经》、《法华经》,版本不同,但实际上这些经藏地汉地都是一样的。
道友们不要庸人自扰:家里佛堂藏传佛教的菩萨会不会跟汉传佛教的菩萨干起来呀?我最好弄两个佛堂,一个佛堂专门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另一个佛堂就供金刚萨埵、莲花生大士。其实完全不必有这样的多虑,菩萨不像我们这样的小心眼。
小白问题
讲完后道友们可能还有问题,这里有三个问题,我就代表佛法小白,来替大家问几个常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听说藏传佛教是密宗,汉传佛教是显密,对不对?
有人说:佛学会是学密法,你本来念佛的,师兄你千万不要去佛学会,他们是藏传的,学密的,他们吃肉、喝酒、出家人还结婚。其实这个绝对是不对的!我作为一个在藏地生活多年的出家人,可以跟你们以人格担保,今天是党的生日,但我没有办法用党性,我只能用佛性担保,这绝对是谣言。(笑)
其实藏传佛教继承了印度佛教完整的体系,从小乘到大乘,从大乘中的显宗到密宗,完整的次第在藏传佛教里面都有。藏传佛教并不仅仅只是密宗,藏传佛教是有密宗,但密宗只是它其中的一部分,藏传佛教更多的还是显宗。
刚才提到的格鲁巴,要先闻思25年的显宗才能够学习密宗,即使在我们学院通常也要学《大圆满前行》、《入行论》、五部大论,在此基础上面再来修持密宗,因此藏传佛教就等于密宗是不成立的。藏传佛教非常重视显宗,为什么要学习显宗的?我们后面会讲一堂课叫显密圆融、净密双修,我会一整堂课做开示,今天预先提一下。
藏传佛教主要学习显宗,极少数人在学密宗,不要认为只要穿红衣服,在藏地生活的人全部是密宗,不是这样子。就像格鲁巴对学密宗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菩提道次广论》也讲过,在显宗的基础上面如果有意乐、有因缘可以学习密宗,如果没有意乐就算学习显宗也完全能够解脱。
那汉传佛教是不是只有显宗?也不对。汉传佛教也有密宗,举例子而言,汉地寺庙都会念楞严咒、大悲咒,汉传佛教的出家师父是不是每天在上殿做完功课念楞严咒、大悲咒,《毗奈耶经》中有很多咒语,比如说布施的咒语等,咒语本身就是密宗。
什么叫密宗?密宗也叫真严宗或者叫密咒,就是说咒语本身就是密宗,《心经》后面最后几句,它也是咒语,这也是密宗。所以说你要学汉传佛教,我不学密宗,有些汉传的一些修行者,语重心长地跟你们说千万不要去藏传佛教啊,你一学密宗就很麻烦啊,学密宗之后怎么怎么样?其实你跟他说,你老人家也在学密宗啊,你老人家念不念《心经》啊?你老人家念不念大悲咒啊?他说我肯定要念啊,那其实你也在学密宗,我们都是一样的,咱们都是密宗弟子啊,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确实如此,汉地其实也在学密宗,藏地更多的时间在学显宗,这是第一个疑问。
第二个问题:我们经常看金庸小说,就像武林大会各种宗派要争武林盟主,佛教为什么有那么多宗派?有宁玛巴、格鲁巴、禅宗、净土宗等派别,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你们佛教中人这么喜欢争权夺利的?为什么搞那么多派呢?不就是念个佛就可以了吗?还听说藏传佛教宗派之间经常还开战啊等等。
肯定不是这样!这完全是对这个佛教不了解,自己闭门造车想出来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派,藏传佛教从小乘到密法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法。
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有些祖师重点对其中的一个法门进行开显。例如南传对佛陀宣讲的四谛法门有不同的理解,而形成18个宗派。
在南传的基础上面,比它见解更高,就形成了唯识派(法相宗)。
在唯识宗的基础上觉得还不够,觉得没有开显佛的真正密意,佛还有更深的见解,于是就形成中观派(法性宗)。
有些修行人觉得《法华经》最完整,完全开显了佛的密意,就全身心的一辈子研究《法华经》,此为天台宗。
有修行人觉得《华严经》更富贵呀?环境太富贵太好了,特别喜欢《华严经》,就一辈子就钻研《华严经》,此为华严宗。
佛开启了八万四千法门,目的只有一个,就让众生成佛。因为有些人笨一点,有些人聪明一点,针对不同的人,宣讲了不同的法门,形成各个派别。所以我们就明白各个派别是相应每个人的因缘。有人就喜欢《法华经》,有人特别喜欢《华严》,有人喜欢玄学,有人特别喜欢神通。《华严经》那么多故事,太好玩了。
有些人说我就喜欢老老实实简简单单念个佛,就是净土宗。每一个众生的根器不一样,祖师们就把佛宣讲的不同内容单独的拎出来给做一个重点解释,解释之后形成一个传承,那么这个就形成宗派的创始人和宗派的传承。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宗派呢?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样,每个人的喜爱不一样,就像我们看世界杯一样,我喜欢梅西,我们都是阿根廷的粉丝,我喜欢阿内马尔,我是巴西的粉丝,不能叫央视只放阿根廷不放巴西的,很多人就有意见。
同样道理,每个人的喜好是不一样的,根据每个人的喜好都有相应的法门,通过这个法门都能够获得解脱。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有这个禅宗、华严宗、宁玛巴、格鲁巴,但绝对不是武林大会,绝对不是这些创始人争权夺利想当佛教的教主,开创宗派,想一统江湖,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显宗和密宗有什么区别?我本来是修净土法门,我念佛的,我被别人忽悠进来加入佛学会,那现在听说学《大圆满前行》,原来是密法来的,我是念佛的人,修密法的话阿弥陀佛会不会不要我?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找一个时机做一个完整的专题辅导。
第三个问题,每一派都很厉害,那我就每派都拜门求艺好不好?
选择哪个教派都可以,只要你一门深入之后,都可以成就。但因为我们时间精力有限,所以我们就选择一个教派来学习,是完全可以成就。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选择一个教派就开始贬低其他教派,比如汉地有些人就喜欢念佛,看到你念“嗡嘛呢呗咩吽”,就开始说:念咒语不如念佛,念经不如念咒,师兄,我看你误入歧途了,赶快念佛吧,念咒语不划算,没有功德,不能解脱等。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些人特别喜欢这样讲?这么说的人也是不能往生,因为往生的前提就是不能谤法,自赞毁他,其实这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法。
佛陀为什么不只讲一个最厉害的法,还讲那么多其他的法?所以我们不闻思不学习,确实就是犯了很大的错误,他自己念佛就让你不要去念咒语,这样子就犯了舍法罪,是不能往生的,什么是最好的法呢?对每个人而言,最适合他的法就是最好的,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我的法门是最好的,并强加给别人,这就是贪执自宗诋毁他宗,以贪执心去宣讲佛法,这样有很大过失。很多人特别推崇自己的宗派,认为自己的法门最了不起,诋毁其他法门不行,别人的上师不行,这个就是诽谤佛法,最终过失很大。
因此要明白一点:这么多宗派,每个宗派都很好,只要你合适的都是最好的。只要深入进去都能够成就,每个宗派之间都没有矛盾,最终目的都是一样,每个宗派基本的信仰和最究竟的见解是一样,所以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不要去诽谤他宗,不要执着自宗
二、修行,与生活共舞
下面开始今天的正题,今天前面讲的比较多一点,今天主题讲的是修行与生活共舞,回到我们开心的环节。
1、以下哪项是你的最爱?
首先让道友们做一个选择题,ABCD看看哪项是你的最爱?A是吃货报到;B就是做spa,你前世肯定是天人,所以这一世特别喜欢做spa;C为足球狂;D对不起,我是佛系青年,或者是这几项我都不感兴趣。
统计一下我们的新学员选项比例:吃货占18%。这么多佛系青年!前世是天人的6%,世界杯的只有2%,是不是刚刚都走掉了很多人?看来都是佛系青年比较多。
先不公布答案,也没有标准答案。
2、甄别你身边的“佛教恐吓分子”
既然道友们有这么多吃货,喜欢做spa,喜欢足球,但是你们会不会发现,加入佛学会可能会有些师兄在身边讲:师兄,现在暇满难得,无常迅速,现在好不容易有福报有善根学习佛法,师兄们千万不要谈恋爱,师兄你怎么要生孩子?我当年学佛晚了,就是因为我孩子出生了,要是我学加行之前我绝对不会要孩子,我绝对不会结婚,我太羡慕你们了,你们现在没有结婚,你们现在没有孩子,唉哟那简直是福报!
师兄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又说:唉呀师兄不要工作,没有什么意义你知道吧,钱都是过患,不要去赚钱,天天学佛不要赚钱。你要是周六请假旅行又说:什么旅行?你知道吗?你碰到佛法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会这样子?你赶快念百字明。道友爸妈叫他下个月回老家相亲,还相亲?那都是轮回,夫妻都是轮回的缘。
有没有这样子受到恐吓?我们现在没有变成阿罗汉、菩萨,我们还是个吃货,假如你们跟我一样还喜欢美食,也喜欢享受一下、看看风景、世界杯,那么加入学佛之后,你就发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恐吓分子,开始跟你恐吓,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而且每个都语重心长,最后你发现你很不好意思,觉得怎么加入佛学会还结婚?天哪那怎么办?加入佛学会还不能要孩子,问题是我老公怎么办?问题是我爸妈不能放过我呀,好像一结婚一谈恋爱,做个spa,那简直就是犯罪,是不能容忍的!是不是?对于这种人,我们称其为佛教恐吓分子。这种人比较多,所以先要甄别一下你身边的佛教恐吓分子。
但是这样讲有没有问题?喜欢讲这类论调的师兄说:法师我对你有意见,学佛难道不就是这样子嘛?那为什么你还出家了对不对?法师你谈恋爱了?你生孩子没有?哈哈,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啊,其实我给大家讲,学佛不是这样玩的。
3、下列哪种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有五个图片,第一个是苦行者,在山洞里面;第二个是土豪,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第三个是乞食的出家人;第四个是看世界杯的人;第五个是骑哈雷摩托有纹身的一个人。你们认为他们这五个人当中哪一个是修行者?
在山洞闭关的35%,然后第三个乞食的是58%,我很想看看选哈雷摩托的是谁?我们可以统计一下,占92%的人会认为,修行人应该是住山洞里面,应该是沿着大街去乞食。
如果说要问正确答案,这五个人当中每一个都可能是真正的修行者,每一个都可能不是修行者,哪怕你在山洞里面闭关25年,但并不代表你是一个修行人,哪怕你整天躺在这个金窝银窝当中,不代表你不是修行人,你浑身有纹身,骑着哈雷摩托,不代表你的境界比那些天天念阿弥陀佛的人低。
4、热爱世界杯(还在吃肉),如何踏上解脱之道?
为什么?所以回到今天的主题:热爱世界杯,如何踏上解脱之道?
(1)印度2500年前的一们土豪居士的挥霍生活
先讲一个传奇故事,印度2500年前有一个土豪居士过着奢华的生活,土豪叫维摩诘,他不是一般的土豪,一个超级土豪。今天怎么叫土豪?比如说我花100万买一个腕表,花2万块钱买一个LV或者爱马仕的包包,就动不动给员工送一辆法拉利,就像王思聪对不对?这是我们能够想象出来的土豪,但是今天我要介绍这个土豪不是你们能想象出来的,因为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2500年前维摩诘居士住在一个极度奢华的宫殿,有丝织的吊床,硕大的庭院中央有一个莲花池,在池中间,有一个浮动的平台,平台上放着缅甸进口的红木餐桌,食物全部在绿松石餐盘中,无价的玻璃杯,最上等的葡萄酒,而身边还有婀娜多姿的侍女,两个侍女帮他拿着盘子,两个侍女帮他在剥葡萄,两个侍女往他嘴巴里面喂葡萄。
对不起啊,我的想象力还是不够!尽管这样描述,还是没有办法完整的去复原这位土豪居士当时的生活。这位维摩诘居士不仅仅有奢华的生活,而且他还与国王、学者、大臣、将军、富二代、教授、商人等等经常来往密切,他是一个大慈善家,也经常去妓院、赌场、KTV、也去古印度的世界杯球场,坐在豪华的包厢中,但是他不管去任何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像尊重国王那样尊重他,那些总理、部长、爱戴他,那些农民、清洁工人喜欢他,那些妓女、赌场里的服务人员也是尊重他,他是这样一个令人赞叹的角色。
但他是不是一个佛教的败类呢?他修行肯定不好吧,如果我们今天的一些老师兄碰到这样的角色,我们会说:唉呀这个事情太糟了,虽然有一点人天福报,但太可惜了。我们可能还鄙视他:维摩诘啊,你应该向我们那个圆慧居士学习,你看人家一天做12小时功课,你虽然现在有点福报,但这样人天福报是很浅的,你要好好地学习佛法。有很多土豪师兄比较低调,这是一个很高调的土豪师兄。
但是其实他是古印度最伟大的一位修行者之一!
舍利弗、阿难这些声闻乘都很怕他,因为经常会被维摩诘居士呵斥他们的修行,甚至文殊菩萨显现上都有点怵他,因为他的境界是如此不可思议。讲这个故事是让道友们明白,时尚、潮流、优雅,这些都不是修行的敌人。
很多人一进佛门之后就觉得以前的这些全部是修行的敌人,苹果手机、爱马仕、LV、别墅、特拉斯、宝马、奔驰都是修行的敌人,什么是修行的朋友呢?白萝卜、大青菜、有补丁的衣服,事实并非如此。
(2)时尚不是修行的敌人
究竟什么是修行呢?修行不是改变生活,修行是改变你对生活的执着。
也许一个开特斯拉、用爱马仕包包的人,他可能没有一个在一个小店25块钱买的钱包的人更有执着,后者25块钱买的钱包,丢了之后伤心的不得了,还诅咒偷自己钱包的人。但是前者买的爱马仕丢了就随缘吧,那谁的修行境界高呢?
一个整天吃素的人,另外一个吃肉的人用他吃肉的筷子在吃素人的菜里面夹了一筷子,吃素之人就不吃饭生气了:“我是吃素的,你这个吃肉的人,你把你的肉末放在我的菜里面去了!”这种外相能代表一个人的修行吗?
很重要的一点:修行不是改变你的生活,修行是改变你对生活的执著。你在力所能及不刻意去追求物质钱财的情况下享用生活并没有问题。因为福报来自于自心,否则哪怕天天你吃白菜萝卜,但是有吝啬心等恶心,其实即使吃素,福报也不会增上。而另一个人有很随缘的心,没有执着的心,那比较之下谁的福报大?福报不是来自于外相,不是整天吃素苦行这人福报就大,并非如此。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不是离开生活,如果在生活之外找一个所谓的解脱,那是逃避,那不是修行。
什么是解脱?解脱是一种智慧,解脱不是远离城市,远离一切的物欲。解脱是:之前你对外部迷乱的世界在认识上错了,现在学习佛法够纠正过来,这个就是解脱,跟外相没有关系。
上师曾经讲我们作为在家居士有三个责任。第一点有工作的责任,我们要好好的工作,这很重要,很多人学佛之后认为我不能工作了,工作赚钱,那岂不是跟学佛是南辕北辙?即使工作也心态消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不想升职,家庭也不想照顾了,孩子呀随缘去吧,孩子有孩子的业力,也不管他了,该干嘛干嘛。如果这样的话别说你是个佛教徒,连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做不到,离学佛还差十万八千里,这叫自私、逃避、冷漠。
首先我们作为一个轮回中的众生,还处在因缘链中,目前没有出家的因缘,但我跟公司同仁、下属、老板有业缘,我们跟他们用佛法来相处,用慈悲心来相处,这是一份责任,这个轮回当中如果不尽自己的责任,将来也是没有办法在轮回中直接出来。所以很多人认为我不要工作,我不要家庭,我就解脱了,这是大错特错。
在轮回业缘中,我们与身边每一个人都有前世的业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用佛法的见解来摄持,例如可以用六度万行:上班不迟到,此为持戒;多加班帮别人分担工作,此为布施;对公司给我们穿小鞋的同事不抱怨,此为安忍;专注工作,此为静虑;并对工作抱有如梦如幻观不执着,此为般若智慧。
在生活中,公司、家庭都是修行的道场,家人跟我们有更重的业缘,如果逃避责任,不好好照顾家庭孩子,我们与最深因缘的亲人又造下更不好的业力,那么将来生生世世纠缠在一起,业力会越缠越紧,所以现在不是不工作、不照顾家庭,而是在此过程中,要了知其目的是什么?可以赚钱,但是赚钱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给修行创造顺缘,因为赚钱了,家人不反对我们学佛,可以给予家人暂时的安乐。学佛有两个目的,给众生暂时的安乐和究竟的安乐。
你的家人、公司的下属,他们的安乐你都不顾,你说我要成佛,成的是假佛。成佛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解脱,而是给众生安乐,可以先让众生获得暂时的安乐,所以可以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只是要了解这一切都不是人生最重要的,因为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都认为爱情、孩子等世俗生活最重要。
而修行之后了知这些不是最重要,只是随着因缘,在轮回中演戏,演这出戏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的修行,否则家庭天天闹矛盾,你要修行是不可能的,最后整个心情会越来越差。
那可不可以打扮?为什么打扮?文殊菩萨帅不帅?观音菩萨漂不漂亮?特别是藏传佛教的佛菩萨画像唐卡,每一个都戴着耳环、项链、手镯、腰带、脚链,现在年轻人很时尚喜欢带这些装饰,其实佛教早有了,为什么每一尊菩萨像都那么漂亮?那么庄严?难道菩萨很爱美吗?菩萨当然没有这个执着,而是菩萨要度化众生首先跟众生结一个好的因缘,众人看到很舒服,这样才能与之沟通,产生好感很重要。
菩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别人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赚钱、打扮,其实如果不是自己爱臭美,当然有点爱美之心也是可以理解,那我们真正打扮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别人看着顺眼,是让别人看着很舒服,有好感,就有机会跟众生结善缘,成佛之前广结善缘。
所行一切都是修行,修行不是在家中的小佛堂里,穿着在淘宝500元买的很宽松的居士服,放上音乐,坐在垫子上就觉得,“啊,我在修行”!一出门做饭,不好意思我在轮回,不是这样的,修行不在外相里面,而是在心上安立。如果说发心是:我赚钱的目的要供养三宝,我作为在家居士供养三宝,护持上师的事业,帮助穷人,让家庭有安乐,赚钱就有功德了!做饭等生活中一切琐事都可以如此观想。
善巧的话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修行,而不善巧的话即使坐在一个小佛堂里,好像特别舒服,一点烦恼都没有,可是例如有人抽烟沾染了你的佛堂,就立马发飙说:“你知道吗?我这佛堂建了35000块钱,你抽了一根烟,我的这个2000块钱的释迦牟尼佛加持力就没有了,我恨死你了。”这是修行吗?
上师讲维摩诘经,是为了什么呢?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要僵化,不要教条!大乘佛法非常灵活,非常有创意,但是现在我们佛教徒太死板、太教条、太僵化了,这不是真正的佛教,如果佛教是这样,未来佛法就会变成一个非主流而隐没。
上师说我们居士还有解脱的责任。虽然很多人认为马云、王思聪有福报,但是从长远来看,真正学佛才是最大的福报,所以有机会进入佛学会来学习佛法,这个是一种真正的福报。
那既然我们法师如此说了,我明天就开始去赚钱、打扮,居士的三种责任我们都要兼顾啊。我们在工作和家庭不能放下,同时也不能丢下解脱的责任。
在此过程中有些人特别冲动,一谈解脱就说:“师父我要出家,我明天就不出来工作了,我后天就离婚了,小孩我也不管了,反正我去那个色达,去那里要多少钱?师父你告诉我,我买个机票过去,师父我没有房子,就借我住一下”。我就碰到这样的人。我跟大家讲,千万不要冲动。
佛住世时,释迦牟尼佛他的家族曾经就是被琉璃王及其军队全部杀光。当时释迦族只剩下500个女性,因为男人全部被杀,她们很伤心就出家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些人又全部还俗了,这还是佛陀住世的时代,还是佛陀的亲族。因此出家的这个问题要慎重。如果所有学佛的人都要出家,谁还敢学佛啊?今天有很多家属在听吗?你们不用担心!不要老担心说:“我的太太学佛了,我好担心,虽然说学佛之后她变成贤妻良母,也不会买LV,但是要是她出家了怎么办啊?”很多妻子学佛之后脾气变好了,变孝顺了,对外在行为也不执着,懂得随缘,不会去买一些奢侈品了。但很多家属就担心学佛的家人出家了怎么办?觉得这个家就完了,其实你们都不用担心,出家是极少数人,而且这跟前世的因缘有关,前世有这个因缘,你挡也挡不住,前世没有这个因缘,即使一百个人忽悠,拿500个爱马仕忽悠,叫她出家,她也不会出家。当然真的有出家的因缘是最好的。
佛法要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我们学佛人要有这样的目标。如果所有学佛人都是非主流,一学佛之后全部变成每个城市的最低收入者,你说这样的佛教有未来吗?现在的人怎么可能会接受佛教呢?所以修行人一方面要融入社会,随顺他人。他们买爱马仕,你家里有钱,你也可以买,想买特斯拉、想去马尔代夫、化现在流行妆,都没有问题!
唯一不同的是什么呢?就是明白,这些都不是你修行的障碍、敌人。唯一不同的是让你不要学习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比如说杀生,偷盗,搞婚外恋,这些我们不要做,除此之外正常人怎么生活,你就怎么生活,没有问题的。大乘佛法是非常人性化,非常开放的。现在的佛教徒应该是外表上是一个时尚的现代人,而心灵里、骨子里有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这两种结合起来,是这个年代最完美的居士,这样的居士,别人喜不喜欢?这样的居士去弘扬佛法,别人愿不愿意参加?
(3)克制欲望才是真正的苦行。
有道友问什么是真正的出离心?出离心不是出离外界。出离心是出离烦恼,出离执着。如果住在山洞里,但是每天却想着外面的生活,这不是出离心;每天都吃青菜白萝卜,但每天生活在冷漠中,这个不叫出离心。
藏地有一个很有名的公案,蒋扬钦则仁波切是宗萨仁波切的前世的前世,华智仁波切与蒋扬钦则仁波切,两人是师兄弟,宗萨仁波切的第一世住在一个豪华的宫殿中,是贵族,所用资具全部是金银玉器。华智仁波切拿着个小木碗,示现为一个乞讨者。华智仁波切看到富丽的皇宫,心想一个修行人怎么住在宫殿中呢,宗萨仁波切一定对这宫殿很执着吧?宗萨仁波切第一世马上了知其心念,并对他说:“我对这个宫殿的执着,没有你对你怀中的这个小碗的执着大”,木碗是华智仁波切唯一的资具。
所以什么是出离心?出离心就是出离执着,不是出离外境。不是你远离手机、电脑、房子、LV、爱马仕,这不代表你就有出离心,而是无论享用任何资具,都没有烦恼也不会执著,今天可以住五星级酒店明天也可以住招待所!比如说法师下山,假如李嘉诚知道了,对其很有信心:“法师你要下山了吗?成都的五星级酒店我帮你定好的”。过两天有个首富听说这个法师戒律不清净,不想供养他。下一站到上海,没有人接待,而法师只有一百块钱,住一个20块钱的招待所,但是也开开心心,这个叫出离心。
什么是真正的苦行?很多人觉得佛法是苦行,苦行的人怎么能化妆?怎么能吃火锅呢?苦行不是外境的苦行,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六年外道苦行,一年只吃一粒米,佛陀解脱了吗?没有解脱!佛陀最后放弃苦行,享用了牧羊女的牛奶,用吉祥草做一个很舒服的卧垫,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端坐在菩提树下面七七四十九天而开悟。佛将此事告诉我们,就是说苦行是不可能成就的,当然,王子的舒适生活也是不能成就的。佛法讲的是中道。
苦行不是吃白菜,穿破衣服,不用化妆品,着不是真正的苦行,佛法讲的苦行,是克制自己的欲望,对抗自己的烦恼。经中说:一个不起烦恼的人就是最大的神通。以前有人问乔美仁波切,说:你给我示现个神通。华智仁波切说守持清净的戒律,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克制你的欲望,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丢掉了,也不会很生气,特别不喜欢的人伤害自己,自己也不会有嗔恨心,这个就叫苦行。苦行是克制你的欲望,对抗你的情绪。苦行不是外在,苦行是来自于内心。
(4)修行不是放下生活,而是放下对生活的执着。
如果有出离心,不执着的话,佛陀说你可以住豪华别墅,也不犯戒。意思是说真正对外境不执着,有出离心,佛说你可以一个人住六层楼的房子,都可以。但普通人做不到,所以我们在家居士,要在心上下功夫而不是外镜,要学习维摩诘居士的善巧方便。上师讲《维摩诘经》特别讲到即使作为出家人,也要与各种人打成一片,维摩诘居士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所以学习佛法不是让你放弃工作、生活,而是面对工作和生活不可预见的变化,你能够更好的调好你的心,这个就是修行。具体在生活当中怎么修行,我们以后还是会讲这个专题。
(5)清规戒律,为什么我做不到?
有道友问:法师,这些清规戒律我做不到,我没有出离心,我现在就没有办法像维摩诘居士一样,我是一个凡夫人,怎么办?还有些人说:我学佛了,我脾气怎么还是那么大?怎么还是有那么大的贪心?师父,我也想有你说的境界,但问题是我现在贪心、嗔恨心都大。怎么办?你们说怎么办?凉拌(众笑)我们佛法办!
a.见修行果的缘起规律
为什么做不到?我懂佛法我知道不能吃肉不能起嗔心,看到世界杯我想看,看到LV我想出血,其实你不要苛刻自己,很多时候对自己太狠了,根本不懂修行的规律,很多人觉得进入佛学会,发现自己不是好弟子,自己修不起来,现在连肉都戒不了,太对不起上师了,喇嘛钦,喇嘛钦,其实并不是你不是一个好弟子,而是你搞错了!你的要求太高了。
无论吃肉也好,买爱马仕也好,你住招待所但还是想住星级酒店,不想住招待所,这叫行为。学佛的人很容易把见解当成行为,我们往往懂得一个道理并不代表自己行为上就能做到。
理论懂得一个道理叫见解,例如我们知道不能对喜欢的东西起贪心,不能吃肉,不能发脾气,这是见解。行为与见解之间有很长的距离,明明从北京到成都坐火车要十个小时,为什么总是想要十分钟就到?
所以第一步了解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个叫见解,有了见解并不代表第二天你就能做到,我们需要去串习,每天都要想肉不能吃,它不健康,肉有因果,下辈子要吃我的肉,这个肉它是我的老母的肉,你要一直思维到位,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叫串习。串习你知道的这个见解,串习到一定的时候,你的行为才会自发的改变。而刚刚听到一个概念,第二天就去改变,这是不可能的,你违背了这个规律,所以你对自己的这些指责都是没有意义。
我们要明白见解和行为之间关系,如果没有修行,就想改变你的行为,这是不可以的,也做不到。这个就是因果缘起规律,所以你不能怪你自己,因为规律就是这样。自己很气馁,觉得自己太笨太差了。其实真的不是你们很差。
见解跟行为之间有四种人:
1)见低行高疯狂者(我上天了,你们在地上保重)
见低行高疯狂者!意思是他见解很低,空性什么都不懂,然后我要学济公吃肉、学那些瑜伽士、要去什么双运等等。济公不也吃肉吗?酒肉穿肠过嘛!其实这种人见解很低,行为很高,这叫疯狂者。我们也有这样佛教徒,说:我是济公和尚。
这是第一种见低行高,就是说你的行为超过了你的见解。
②见低行低入门者(我还只是个孩子,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宝宝)
师父啊我刚学佛我知道因果,反正做好事就有好报,做恶事就有恶报,所以我现在不敢做。师父我能不能吃肉啊?师父,我能不能这个,能不能那个,都跑来问我,我能不能打蟑螂?我能不能杀蚊子?
这种人很小心,见解比较低,行为也比较低,很谨慎,什么都不敢做,什么也不知道,这种就是入门者,这种是比较好,千万不要变成第一种人,那是疯狂者。
③见高行低修道者(万物皆空 无欲无求)
这种人学佛之后见解很高,明白万法都是空性,都是如梦如幻,他的行为不违背任何的因果,这是莲师所讲的:见解比天空还要高,行为比面粉还要细,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这个叫修道者!真正的修行人就是见解特别高,但行为特别特别的谨慎。
④ 见高行高成就者
那就是济公和尚、米拉巴尊者了。他吃一只鸭,等一下又飞出来了。对比一下,我们是哪种人?我们是见低行低,当然有一部分是见高行低,这个是我们要模仿的对象,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要谨慎,见解从低到高,这是我们要磨炼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明白一点,想要改变别人的行为之前,要先改变别人的见解,但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见高行高成就者,就像维摩诘居士、济公和尚。
b.在改变别人行为之前,先改变别人的见解
我们很多人会说:师兄,你不能吃肉,师兄你每周六周日必须来共修,这是纪律要求。经常这样吓唬别人,你这么讲别人会跑掉的,为什么我们流失率很高?我们总是要求别人,一些老师兄总在要求别人:法本不能放在地上,脚不能对着佛像!现在不要吃肉,不能再去旅行,最好不要结婚,不要谈恋爱,不能看世界杯,然后发现没人听你的。
一些老师兄讲得很有道理,为什么自己却做不到?很内疚,老师兄也很痛苦,我是为你们好,新师兄也很内疚,因为做不到,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因为他刚学佛,还没有见解,没有因果见,比如说他没有暇满、没有无常观、没有因果的串习,这很容易把别人吓跑掉了。上师说过,不要刚开始就去改变别人的行为,对新道友刚开始不要改变他太多的生活方式。
新师兄会觉得很痛苦,因为他什么都做不到,觉得这个团队不适合自己。你应该让他慢慢地学习,先不要急着改变他,让他觉得学佛也是挺好玩,比如说学皈依三宝之后,明白了原来佛法那么有价值,原来我用脚对着菩萨太不恭敬了,他对三宝有感情了,他自然就把经书捧起来,脚自然就会盘起来。如果他真正把因果串习之后,觉得果报太可怕,他自然就不敢吃肉了,改变行为前需要改变先别人的见解。
c.见解决定了你的学佛级别。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佛教徒,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见解。相信因果正见,就是个初级的佛教徒,会守持戒律。相信空性见,不执着,就过得很逍遥很随缘,这是中级佛教徒。有大圆满的见解,这是高级佛教徒。
佛学会提供从初级到高级的所有课程,刚刚进入佛学会入门不用太紧张,因为你现在还没有见解,你现在不需要去克制,去观察你的行为。我为什么做不到?你当然做不到了,因为你还没有学嘛!
d.做一个“见解坚定,行为圆融”的佛教徒
学了以后你也能做到,不要太气馁、自卑。做不到不丢人,学佛两年还在吃肉,一点都不丢人,因为你还在学佛嘛,你在学佛,你并不是现在就是佛,以前一天吃两顿肉,现在一天吃一顿肉,这就是学佛。
所以要做一个见解坚定,行为圆融的佛教徒。对于一些老道友或辅导员,内心里有无常观、因果观,但是行为要圆融、随顺,该工作工作,该赚钱赚钱,该跟别人一起看世界杯就一起看,但是你明白你的见解,例如你看世界杯你知道这是变苦,这是如梦如幻的。即使你每次跟客户享用美食吃饭的时候,也明白这一切都是无常的。行为可以圆融,可以跟他讲世间话,但是内心要明白这一切都是一场戏,没有什么好执着。
你看梅西曾经也年轻过,也曾经19岁,也是很厉害的,现在不也是一样跑也跑不动吗?这就是无常。所以梅西有什么好执着?再过几年他又变成个胖子,整天喝酒,所以没有一个人是永恒的王者,没有一个人是永恒的球王。内心见解要坚定,行为你可以跟世间上圆融,但是你讲的每一句话都要清楚,它的实相是什么?
e.懂得随顺,让修行顺水行舟
华智仁波切讲随顺之事有三种:语言随顺于亲友,衣食随顺于当地,自心相印为佛法。语言,我们不要一身佛气,满腔佛言,一讲话就阿弥陀佛,太随喜了,师兄你的福报好深厚啊,功德无量啊,王总,你的功德无量啊,张师兄善根深厚啊!李师兄,你的业障有点重哦,这样一聊就把天聊死了。
不要“一身佛气,满腔佛言”
我们现在很多佛教徒不学佛还挺好的,一学佛之后基本上没办法聊天,为什么呢?一聊天就把天聊死了,什么随喜随喜,阿弥陀佛,功德无量,善根深厚。今天天气很好哦,都是上师加持,喇嘛钦,喇嘛钦,今天活动很顺哦,三宝加持,讲得没有错但是要看合不合适,你在佛学团队内部都是一批道友可以这样讲,但是我们不要一学佛之后,对所有人佛里佛气,满腔佛言,整天背着小黄包,随时转着个转经筒,不管别人喜不喜欢,一说话不管别人听不听的懂,好像外星人一样。梅西怎么被淘汰?都是业力啊,这个前世的业,对方一听就晕乎了,我们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
同我者易信,异我者难顺
我们要明白,我们自己很喜欢佛法,很相应佛法,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变成很佛气的人,要懂得随顺别人,随顺就是修行。《维摩诘经》曰:同我者宜信,异我者难顺。意思是你跟对方都相同的人,他就比较信任你;你跟他不一样,他就很难顺从你了。您跟他完全不一样,讲的话完全听不懂,他不可能信任你。为什么维摩诘居士他要去赌场啊?首先他要让别人知道他本身跟别人是一样的,他要是在今天,肯定是马云饭局上的常客,肯定是跟王思聪一起去游艇交朋友。所以我们要去度化众生也好,跟众人相处好,要跟他相同,随顺很重要。
但随顺要有度,我们不要讲妄语,有时候我们会用言语随顺别人,因为你的随顺的发心是利他的缘故,这个不是绮语。有人说法师我给别人讲世界杯,这是绮语。是不是绮语的关键在你的发心,如果说我只要随顺他,我要让他信佛法,先让他信任我,这个不是绮语。有利他的心,讲世界杯也不是绮语。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
新时代佛教徒的五个相应:相应修行 相应科学 相应生活 相应经论 相应时代
上师前天上课讲新时代佛教徒要有五个相应:
相应修行,学习佛法是要修行的。
要相应科学,不要讲你前世如何,你看你头上有观音菩萨,这个不科学。
要相应生活,佛法能够用出来,都是功德无量,不要学的全部用不上的。
要相应经论,不要瞎讲,运用佛陀的教证。
顺应时代,这个时代人们喜欢什么你要讲什么,人工智能也好,101个小姐姐也好,世界杯也好,我们要懂得不要让你的话脱离时代。
有些佛教徒完全已经不融入这个时代了,好像是50、60年代的人,连上师都知道小鲜肉、八块腹肌、风干肉,你们这些居士啥也不知道,这样不行。大乘佛教徒要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情,大乘佛教都是最积极、完全可以融入社会的人。
随顺对学佛的重要性
1)不让人诽谤
为什么要随顺?第一点,不要让人诽谤佛法,你每天怪模怪样,别人说这个人不学佛还好,一学佛就变成神经,小张本来挺年轻,很有前途,在学佛后完全变了,佛法太害人了,简直是传销一样,还强迫家人吃素,他们会诽谤佛法,非常可怕!你天天因为信佛,吃素,你就要全家人一起吃素,最后全家人背后说佛教的坏话。学佛之前生意很好,人脉很好,也会说人话,学佛之后生意一落千丈,穿的很朴素,都不说人话了,这个小张啊,太可惜了!学佛就变了,本来挺好的一个人。这样就让自己的亲友诽谤佛教了!
2)不增加违缘
本来明明可以每一个月拿15000的工资,学佛之后故意找个8000块的工资,家人肯定跟你吵架,每个周六问你去哪里,为什么不赚钱不加班?家庭生活质量越来越差,违缘越来越重了,还有些人强迫家人吃素,因为你威胁他们想让他们吃素,结果他们全部联合起来让你吃肉,搞的自己违缘越来越重。每个星期天去共修,就像做间谍一样,就像搞婚外恋一样,各种监督查岗,其实这是你自找的,因为他担心你出家、不赚钱了、不享受生活、担心你不管孩子了,这都是你的问题,结果他们就开始监督你,不让你去共修,天天用美食的诱惑力,强迫你吃肉,所以这是增加了自己的违缘。
3)循序渐进
和光同尘很重要,刚开始要低调一点,行为要圆融,见解要坚定,这样修行违缘会越来越少,就像我一样,可以很开心地出家了,我出家没有任何违缘哦!要会装,要会演戏,要懂得善巧,要把握机会,循序渐进,不要太着急。
不随顺的话,第一天就吃素,第二天4点半起床,第三天就把苹果X换成八百八十九块钱的锤子手机。结果过一个月就反弹,一个月不吃肉了,现在一天吃五次肉。为什么呀?憋坏了!就像减肥一样,会反弹。我碰到很多这样的人,太着急了,见解不稳定,强迫自己不能吃肉;4点半起床;后来变成8点半起床了,后面两个月把前面三个月的肉全部补回来了。所以要循序渐进!
5.对初学者的引导方式
初学者对戒律不宜要求过多
对初学者的戒律要求不要太高了,辅导员不要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少说一点“不行”,常说:师兄没问题没问题,可以可以。比如有师兄说:师兄我周六请假要去相亲,你应该说希望三宝加持你,希望你找一个白马王子。他们没有见解,你要求也不行,反而他会逆反,只要他还是想来共修,他还是想来学习佛法,那么这个就是好的,你要看到这其中的奥妙。
老道友对因果不能为所欲为
老道友对因果不能为所欲为,学了五年佛,还是吃肉,学了五年佛还是脾气很大,那么这样就不行,我刚才讲了这个就是见高行低啊。
随着我们学佛的时间越来越长,行为应该越来越谨慎。如果学了三、四年佛的一个辅导员还吃肉,这个你就说不过去。一个辅导员整天想着谈恋爱,今天看中这个,明天看中那个:“师兄你们帮我看看,我现在有三个女孩子,A姑娘她是小清新,B姑娘她是比较贤惠,C姑娘家庭比较好,你觉得我跟谁比较好?”那这个就有点太惭愧了,有点对不起三宝了。所以老道友对因果不能为所欲为,新道友一开始也不要太严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的见解高一点,你的行为也自然会严一点,是这样一个次第。
浅析初学者应如何看待佛教的“清规戒律”
01 你我有无缘,先对一下眼
很多道友并没有皈依三宝,他们经常这样说:我参加佛学会就是看看我跟佛法有没有缘。所以这个时候很多新道友跟我们佛学会、三宝只是对眼的阶段,就是看有没有缘,因为你现在还不是佛教徒,你也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所以请你做一个世间的好人就可以了。
所以辅导员你们注意了,有些新学员,他只是来观察佛教,是观察期,就像男女之间还没有确定恋爱关系,你就说你星期天必须要接我,风雨无阻,如果不来接你就开始撒娇发脾气,你为什么不接我啊?你为什么不接我电话啊?人家还没有跟你对上眼,你就开始要求别人了,还没有确定恋爱关系,就开始说你的工资卡交给我,手机给我看一下,谁跟你发微信,给谁发的微信,就开始查岗。
所以初期不要对新道友要求太多,做一个世间好人就可以,因为学佛也好不学佛也好,我们都要做一个好人。上师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微博:宁愿躺在温热的沙漠上,也不想坐在有荆棘的花丛里,宁愿成为心地善良的无信仰者,也不要成为心肠恶毒的宗教徒。
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就请你做一个世间的好人
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初期新道友没有信仰,不按照佛教的规矩来办事,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们希望你心地善良。所以对一部分新道友在对眼的阶段我们不要要求,不要太约束,希望他做一个世间的好人就可以。
02 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
加入佛学会后,确认过眼神,这就是我要找的,我终于发现了我28年的心路历程找的就是佛教,找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我找的就是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哇,我28年的路没有白走了。上师你老人家就是我的依靠了,那就皈依吧。皈依就是依靠,这个时候他真正的把自己交给佛教。
爱佛,就做佛爱做的事
喜欢佛法,喜欢佛教,爱佛,那么就要做佛爱做的事,佛做什么呢?佛很慈悲,佛不会杀生。
皈依之后,最大的戒律就是不杀生。还有两方面道友们要注意:不皈依外道,不跟外道徒一起相处,最核心的就是不要杀生,这是佛法里面最基本的一个戒律。因为释迦牟尼佛把所有的众生看成自己的孩子,既然爱佛,怎么还能吃佛的孩子的肉呢?杀了,佛肯定是不高兴的。我们加入佛学会,也皈依了,那么保证一条不杀生,不再皈依外道,不再信外道,。
不杀生,对我们很简单吧?在观察期的时候互相观察,只要你做个好人,你不要太坏了就行了,坏人在哪里都不受欢迎的。如果说已经确认过眼神,就保证不杀生。因为这是佛受不了的事。
03不忘初心的最好方式,不是记住,而是行动
跟着佛,就需要开始闻思,但闻思不是记住一个概念,而是要行动,做行动派。
有见解摄持的戒律不是束缚,而是通往自由的捷径
那么为什么讲这一点呢?其实这背后是内心的见解,比如当你有这个无常,当你有苦受、出离心,你说你怎么还会杀生、偷税漏税、熬夜看世界杯呢?
别解脱戒律,背后的基础是出离心,出离执着,如果有出离心,没有贪心,没有嗔恨心的时候,你还会杀生吗?还会去漏税贪那些钱财吗?可是当没有出离心的时候,这些你怎么做得到?
一讲到戒律,有人觉得很怕戒律,有道友学佛,但是不想守戒,其实他没搞明白,学佛不是一开始学这些戒律,而是你先了解佛法思想,佛法见解,再接受的这些戒律就是自然而然的,就不是束缚。
对于一个有出离心的人,还会贪钱、去盗窃吗?一个有慈悲心的人,怎么可能还会去杀生?
戒律好不好守?如果没有正见的话,戒律不好守。如果有因果见解的话,戒律是非常好守的。
有人问打不打蚊子?能不能杀蟑螂?不要问我,因为你没有因果正见,你就是个世间人,内心中没有因果正见,不害怕因果,见解决定了你的学佛级别。连因果正见都没有,那你就按世间方式做。打蚊子确实不好,但是我不能强制你不打,因为那是没有作用的。如果当你有因果正见的时候,你也不会问师父了,因为你很明白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所有的因果问题最终不是要来问别人,而是问自己,如果你觉得有因果,或者有可能会有因果,有来世的话,那么我希望你做了就要忏悔。这个就是一种修行。如果你是一个有因果正见的人,你的正见如果很深的话,你完全不会迷惑怎么做,如果你还有慈悲心的话,你会把你的手去喂这个蚊子,就像华智仁波切一样。
今天就因果的问题做个统一回答,你们不用问我,蚊子该不该打,蟑螂该不该杀,就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一个世间人,就按世间方式做;你是一个佛教徒,就不能杀生;如果你是个大乘佛教徒,你要有慈悲心,给它念皈依,甚至主动喂它喝;如果你是小乘佛教徒,不伤害他就好了。
如果实在忍不住打了个蚊子,害怕会有因果,就发愿希望将来我能够用佛法帮助这些蚊子,将来不要伤害它,发愿将来去度化它,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忏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你现在是个世间人,你不需要按照佛教徒方式去改变你的生活,你也做不到的。佛法很宽容,什么人都可以学习佛法。
佛教从来没有要求你进入佛门之后,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希望道友们打好佛法的基础,最重要是学习智慧,我们要做智慧的小迷妹、小迷弟。
要获得智慧需要长期的闻思修行,否则会变得很狂热的宗教徒,变成一个不信因果的佛教徒,这个就很可怕了,希望我们要去系统地学习,佛法的学习超过世间法。读一个博士很简单,但是真的懂得佛法不容易,我们不要小看佛法,佛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不学习就会变成迷信,那我们的佛教徒水平就很低,就变成文盲老太太一样的佛教徒,那这就很危险了。怎么学习佛法呢,佛法有很多窍诀的,下节课我们讲怎样用最快捷的方式得到佛陀的智慧,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答疑
问:“法师我就想问一下,我们这边有一个老人,他在净土班,他有听净土也听加行,但他没有修加行,但是他每次在班上跟净土的师兄讲到大圆满怎么怎么样殊胜,怎么怎么好,但是他估计因为年龄比较大,所以思维能力不是很强,但他就在讲这个,我想问一下这算不算谤法呢?
答:“不是诽谤,他讲净土好,我们只讲净土的好,但是不要去比较。
补充:“但是他就是在新班里面比较,因为新班都是老年人,他们学的是净土,但他就听过加行,就在班上比较。”
回答:“我们不要轻易给他下结论,说他是谤法,我们要看具体的分析,我们一般来讲不要去评价别人的行为,但我们只是说叫他不要这样做,对于他是不是谤法,我们不要在内心里边去分析,这样对自己不好,就是说这种行为我们不赞成,好吧,跟道友们讲个窍诀,我们有时候很想讲佛学会好,想让别人过来学,我们千万不要讲,我们是最殊胜的,我们是最好的,你们那个有问题的,我们应该说佛学会有什么特色?我们这边有三个特色,比如说道次第,闻思修等等,我们只讲自己的好,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对方,不要跟对方讲,你要到我们这边来,你不要在你那个团队里面去,这个也是叫离间语,离间别人的关系。”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的家人对佛法还是挺有好感的,但是我叫他们来佛学会学佛的时候,他们就担心说学了佛以后不能吃肉,我说这个可以吃没有关系,然后他们就说那如果像你这样学得比较深了之后就不吃了,那我还是担心我学的也像你这么深了之后就不能吃肉了,这时候我就不知道怎么解释了,让我去吃肉我也做不到,怎么办呢?”
答:“你跟他讲个故事啊,比如说有一个乞丐,他平常很难吃到包子的对吧?
然后这个乞丐这样想,如果我得到1000万之后,我每天可以吃一百个包子了。你明白我讲的意思吗?也就是说你现在是一个乞丐的话,你设想的都是乞丐的境界。知道这意思吗?学佛之后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会很好玩的!”
问:“顶礼法师!我是一八届的新学员,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您刚才也说了,有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怎么去鉴别哪个是最适合我去学习呢?如果汉传佛教我也去了解,然后南传佛教我去了解,然后藏传佛教我也去了解的话,那么这个得花很长时间,才能选择一个适合我的。”
答:“这种情况从佛法里面讲,首先你碰到这个法门,那么至少你跟这个法门还是有缘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讲第一点,就是说肯定你跟藏传佛教有缘的,因为没有缘的话,这一世你也不会碰到这个法门。第二点,那么这个缘它到底对你是不是好的,你可以直接对我们所学的藏传佛教的这些见解来进行观察,如果它吻合真理的话,吻合事实的话就可以。刚才我也讲过汉传跟南传和藏传都是好的,没有哪个更好的,只看你相不相信这些教法,你相不相信这些修行,而并不是说要在三传当中去选择一个最好的,不是这个概念。”
问:“阿弥陀佛!法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假如我们平时串讲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不可以讲一些就像什么世界杯啦,讲些101这样的?就是说可不可以从这个契合点进行切入?”
答:“这点我们要慎重,我今天这个是讲座,还有另外一点就是你要能把握得住。你作为讲者,你要把101或者世界杯跟你所讲的法义能够完美的融合,不然的话最后就变成就一帮人在讨论世界杯去了,第一点你的法义要圆融这些现象。第二点你要有强大的控场能力,比如说你要把所有人能拉的回来,所以我对一般的辅导员建议是:你们没有这个功力的情况下面要慎重好,不要随便的去模仿。”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是16届的学员,今天法师讲了很多关于这种世间圆融的东西,但是我一直就觉得学了两年这个都是很高深的智慧,非常难,所以有两个问题就是想让法师帮着支一下招,比如说刚才那个师兄也说到什么101啊什么的,我们学佛就学了两年下来真的就没有时间去了解这些,包括一些新闻都不知道,那所以说怎么来圆融世间法呢?你要去了解世间法的东西,你要跟朋友能聊得来,你必须要有时间,但是你真的用了那些时间,你那个修行的时间就没有了。”
答:“第一个问题我先回答,其实这个问题以前我都在研讨班讲过,我们现在把修行理解成什么样子了?我们说做功课是修行,就是说在你的心目当中做功课是修行,闻法是修行。但是我想表达的概念跟你们是不一样的,我想表达的是你看新闻也是修行,你工作也是修行,你做饭也是修行,这是我们根本的出发点。你不要把这些当成世间法了,为什么?为什么还是世间法,你们在内心里面这个结一直没有打开,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世间法?是看你用什么心态去摄持。你有没有想过弘法利生?有没有想过?”
“也想,但是真的没有时间。”
答:“请问你时间哪里去了?上师这么忙,比你们所有人都忙,上师都有时间,所以我不承认没有时间,我不相信你从来不看一点微信,你从来不看一点新闻,你从来不跟任何你身边的朋友说话?也就是说你要把这一切当作修行,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这个弘法利生的心来摄持,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为什么修行很累?到最后就变成僧不僧俗不俗的,说白了是因为我们把修行仅仅定义为做功课,而我们不懂得上师讲的五个相应,其中有两个,一个是要相应修行,第二要相应生活。所有的修行都在生活当中体现出来。哪怕你叩了100万个头,打了一千座,这只代表你的数量是可以的。为什么叫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你们仔细想想这个道理。
我们现在很大一个问题,现在在家居士修行为什么很累?因为我们从一个执着到另外一个执着的,而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都是执着,宗萨仁波切讲过这个道理,现在对素食特别执着,有一点点肉就开始反感,然后以前对这个首饰执着,现在对念珠很执着,现在对功课很执着,只要今天加班了,就在公司里面耍脾气,今天比如说上师有课,刚好他今天必须加班,然后整个就是那个脸色给所有人看,我就不喜欢你们,最痛恨你们了。这个不是修行。你要把所有的一切,包括做饭都是修行,你们不是学了菩提心吗?还有这个前行啊,入行论啊,对不对?做饭也是修行,在等地铁也是修行。真的,你一定要做到这样子。不然的话我们居士太累了,总是觉得我没有修行时间,工作时你以为只是工作时间?工作也是修行,如果这一点不懂的话,我们居士就特别特别累,然后你们就是说身心疲惫,就硬撑,最后脾气没有改,功课完成一大堆,然后更加的傲慢。”
问:“第二个问题就是像我们学习两年了的话,有些师兄如果在共修那一天刚好有其它的世间八法的事,很多师兄都会放弃共修,我们现在学佛两年了,我们究竟应该算是一个初学者,还是应该就是以那种老的一个学佛的人来要求自己呢?”
答:“这个是自己判断的,很重要一点是以你的见解决定的,不是别人要不要求你知道吧?你不要认为是辅导员要求你来的,就那些人而言也是因为他内心里面这种善根还在,别人永远是你的外缘,这种情况对我来说,他的见解还不够。不是说你的管理有问题,就是说很多时候他的法没有入心。比如说有些师兄有事不能来共修,你可以变相的以另外的方式诱惑他来共修,而不是说我要求他来共修。比如说我们共修完之后,我们一起去吃火锅,所以我的意思是你可以通过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来诱惑他来共修,而不是说吓唬别人,威胁别人。但也不代表说我不要求什么,你不要去说狠话,而是说你要善巧,你要把你的共修道场变得有魅力,能够吸引他来。这个是你辅导员做的事情了!
那今天就这样子,因为比较晚了,最后我想讲的就是在这个年代,特别是你们在家居士,你们一定要懂得如何在生活当中进行修行,跟时代不要脱轨,跟生活不要脱轨,你的生活你的工作都能变成你的道场。你的道场不仅仅是在你的佛堂,我们要有更宽阔的心胸来看待佛教,我们的行为能不能更好的去正面影响别人,这个年代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影响别人?要去观察,要去分析,我们考虑任何问题,一定要站在一个高度,一个大局的角度,还有就是叫应机施教,就是说这些学员一定要换位思考,我们一定要拿出一个佛法销售员的精神来。
我们不是说我的佛法是最好的,你必须听我的,而是说我现在要销售佛法,我要把佛法销售给他。那就要根据他的需求,要为他着想,怎么巧妙的去获得他的信任,这个叫六度四摄,叫大乘菩萨的善巧,但这背后也有它的次第,今天讲的还有次第的规律,就说见修行果,我们引导的时候不要违背这个规律,让别人在一种很舒服的过程当中一步一步地深入进去,这个就是我们要下功夫的地方。好的,今天讲到这里,让我们把这个功德都回向给一切众生,下一次保证不拖堂,不好意思,这次有点晚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