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吾识损益,赞誉有何利?
若唯图暂乐,应依赌等酒。
一、释义分层
1.若吾识自益,赞誉有何利——识别:看清名声对自利毫无作用
如果分析成不成为我自利的是心识(能够明辨利害得失),那么赞叹与名誉对此能谈得上什么自利呢?根本无有利益。
2.若唯图暂乐,应依赌等酒——类比:若只图暂时利乐,那跟饮鸩止渴等没有区别
假设说依此能舒心悦意。如果只是贪图暂时的惬意,那么赌博、女人等,美酒也应当依止了。
二、关要
1.消文
(1)识:心识,引申义:通过心识来识别,明辨。通过第六意识对于事物进行区分(善恶好坏),名声所获的利益只是自己的虚妄分别罢了
(2)唯图:唯一只是,贪图希求。这里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嘴上说不要,心里还是很诚实!(理论上思路懂得名声对今生来世无有益处,但是为了当下被人表扬后飘飘然的快感,也会不由自主的追求。烦恼心啊,你是何等的狡猾)
(3)暂乐:暂时看来似乎是快乐,但是今生来看这些是罪业,长远来看是恶果之因(杀盗淫妄酒,这些在造罪的当下看来都是暂乐)
(4)等:五欲妙乐等满足人们暂时欲望而达到快乐之物
2.思维
(1)我们平时认为的自益是什么?享乐等朝向恶趣
(2)佛教认为的自益是什么?善法等朝向解脱
(3)你需要赞誉的话,需要用它来起什么作用的?背后的动机?
(4)若把赞誉当成是暂时的心理安慰,那么请比较其与喝酒、把妹,吸毒之间的区别?如果区别不大,那么绕那么一个大圈,那么累的追逐这些有什么意义?为此起嗔心又有何必要?
(5)拓展:赞誉与我慢之间的关系?
三、开演
1.若吾识自益,赞誉有何利
(1)释:智慧识别,名声对自利无有作用
(2)问:不对啊,有名声可以更大化利益众生。
(3)答:分两种情况
①可以:那是对于符合实际名声和具有如此福德力支撑,且需要前世弘法利生的愿力,种种因缘具足者而言的。而且,上一颂分析过,大德们并不求名,具足功德,名自然来。如憨山大师说:十年寒窗无人闻,一旦成名天下知
②不可以:你扪心自问一下,按自己目前的情况hold的住这种名誉么?如果不能,那求这种虚名有何意义?卡让巴格西说过:“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而且,若无实际功德而具足名誉 ,则有诸多过患——对因果不重视,因为名声毁坏身心,比如为了保持名誉,做种种非法行,毁坏戒律善根 。
(4)结论:名声对今生来世都没有实义
2.若唯图暂乐,应依赌等酒
(1)问:以上分析我认可,但是我就是觉得听到别人赞叹心里很舒服呀。
(2)答:XX一时爽,之后火葬场。如此好比是,拐弯加抹角,不如直接去,吃喝嫖赌毒,
①原因及结果:为了暂时的快乐,根本不观察之后的果报,此乃短视愚痴之举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层出不穷,且有无量众生因为这样不知者无畏的做派造深重罪业而堕入恶趣,因果报应丝毫不会错乱。
②通过类比:把我们感受深刻的例子,比如吸毒会有怎样的后果,来比较贪着名誉。对于为了暂时的快感而追求名利,其实跟吸毒本质上没啥区别。温水煮青蛙,最后到临终那刻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③观察取舍:龙猛菩萨《中观宝鬘论》:“赌博、饮酒、妄语、绮语等,有智慧的人理当舍弃。”《二规教言论》云:“彼亦取舍一切事,须先详细而观察,世间众生之遭殃,皆从未知未察来。”
1)关于如何观察。颂词中的赌,在其他讲义中按照“饰”来解释。歌词中唱到:借我一双慧眼吧。有了慧眼观察,方能如理取舍。
a.为了牟利,饮食中加入各种人体有害的添加剂(三鹿奶粉)作为掩饰,结果呢?
b.为了美貌,从硬件上整容、化妆,再到软件上P图,拼命粉饰自己。但其实上呢?藏地谚语“命中注定的事变不了,老年人脸上的皱纹平不了。”为了美承担了多少后果?
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
誉词何所为,死时谁得乐?
一、释义分层
1.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为虚名所行及果报
如果毫无意义仅仅为了慷慨布施的虚有名声而施尽财物,为了英雄的称号而奔赴战场,自己也会有丧命等危险,
2.誉词何所为,死时谁得乐——死时有何用?
那名声又有什么用呢?自己死亡时,又有谁依靠名誉而得到安乐了呢?
二、关要
1.什么是虚名?为什么说是虚名?追求它的代价有多大?
2.虚的反面是实,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行为具有实义?
三、开演
1.虚名是什么?
(1)用智慧来观察,名声只不过是一些词句,只是由心来分别后的虚妄执着,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意义
2.追求虚名的过患
(1)失财。——有人为了得一个“名誉会长”的头衔,竟然花了三十二万
(2)丧命。藏族有种民间说法是:“懦夫活一百年,不如英雄活一年。”——对名声特别执著的人,仅仅为了一个虚名,也宁愿舍弃宝贵的生命
(3)死时不得乐。
3.什么是实义?怎么做才是有意义的?
(1)用生活和生活意义来比喻
①生活:吃穿住行。
②生活意义:活在世上的价值
1)若为自己享乐,如牲畜般追求吃得好住的好,跟旁生,跟行尸走肉没有区别,空耗暇满,毫无价值
2)若能对众生、对社会起一点作用,那你活着就有了意义。(虽然生活中的一切都如梦如幻,但是在梦幻般的现实生活中能够做一些令自他都能醒过来的事,而不做更加酣睡之事,那么这一段人身就有了价值)
(2)类比:虚名和实义
①虚名:心执着在名上,觉得它很重要,并且为了保住它行持种种无义乃至罪恶之事。为了追求名而忘记了,其实它根本就不存在,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是虚妄的,假立的。
②名有实义:一切都为了利益众生,财富也好,名望也罢,自己对名并不追求,善名为众谋福祉,那么这个名声也就有了意义。
4.赞誉对于死亡时有何作用?能带走么?
心完全随业力而转,无法自主地带走名声
四、总结&教诫
1、勿贪执名声
2、为众生谋利
沙屋倾颓时,愚童哀极泣,
若我伤失誉,岂非似愚童?
一、释义分层
1.沙屋倾颓时,愚童哀极泣——愚童
如果沙屋倒塌了,那些愚昧无知的孩童就会极度伤心哭泣。
2.若我伤失誉,岂非似愚童——你才是大愚童
同样,如果我因失去了称赞与名誉而伤心,难道不是与孩童一模一样了?这实在不应理。
二、关要
1.孩童的“沙屋”VS成人们的名誉沙屋?
(1)孩童如何构建沙屋的?
(2)成人们如何构建他们的名誉沙屋的?
(3)孩童把什么实为真实?
(4)成人们把什么视为真实?
(5)孩童们面对沙屋倒塌后,多久平复?
(6)成人们面对名誉沙屋的倒塌后,何时平复?
(7)成人们笑孩子们傻,孩子们笑成人们什么呢?——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
(8)修行的路上我们都还是小孩子,被上师哄着好好看书,别忘功课。哎。。世间八法上虚妄的贪执紧抓不放,解脱修行对善法执着却越来越少。
2.什么是世间八法?
三、分享一个曾经看到了的故事
1.迷:当初沉迷于网络世界打游戏,每个人都想着如何才能通关。
2.于是为了这个目标,便开始了各种努力
(1)有的找到了老司机,给了你一个操作手册,于是乎开始锻炼操作技术。
(2)有的上来就拿到一把好牌,可以从easy模式开始玩,
(3)有的直接成了人民币玩家,
(4)最厉害的,通过种种关系和非法手段,可以直接从后台服务器里通过修改底层代码,串改数据。
(5)——但是这些终究还是身处游戏世界中
3.悟:诸佛菩萨看待我们,犹如家长看待孩子玩游戏一般。他们不会告诉你怎么做才能把游戏玩的更溜,只会拍拍你的肩,在耳边说一句:醒醒,别玩了!
四、开演
1.愚童的行为VS愚人的行为
(1)愚童:沙堆成的房子别浪冲坏后伤心难过
(2)愚人:世人遭受名誉损失时非常痛苦,绞尽脑汁重建“沙屋”,希望通过种种手段,令名声荣誉得到恢复
2.世间八法: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就包括了对名声的执著(誉)
法王:“世间上的人,要么贪执财物很厉害,要么贪执名声很厉害。我现在已经到了晚年,世界上很多人都知道我,该有的名声都有了,我一点也不希求这些,所以我修行不是为了世间八法。”——船上只有两个人,一个叫名一个叫利
(1)利者,利益。谓凡有益于我者,皆名为利。要览云:得可意事曰利。是也。——希望得到利益
(2)衰者,减也。谓凡有减损于我者,皆名为衰。要览云:失可意事曰衰。是也。——不希望受到衰败损害
(3)毁者,毁谤也。谓因恶其人,构合异语,潜地而讪谤之。要览云:阴为毁讪曰毁。是也。——不希望受到诋毁
(4)誉即赞誉,谓因喜其人,虽不对面,亦必潜以善言而赞誉之。要览云:阴为赞美曰誉。是也。——希望得到赞誉,名誉远播
(5)称即称道,谓因推重其人,凡于众中,必称道其善以美之。要览云:阳为赞美曰称。是也。——希望获得称赞
(6)讥者,诽也。谓因恶其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明说。要览云:阳为诽刺曰讥。是也。——不希望受到讥讽
(7)苦即逼迫之义,谓或遇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要览云:逼恼身心曰苦。是也。——不希望感受痛苦
(8)乐即欢悦之意,谓或遇好缘好境,身心皆得欢悦。要览云:适悦身心曰乐。是也。——希望感受快乐
五、教诫
1.尽量不要,自我宣传
2.名誉受损,视如梦幻,不要难过,勿起嗔心
六、消归自心
1.如果想真正的修行,对照这个比喻去返观自己,看看自己对这些游戏“沙屋”是不是也一样在执爱,是不是一样在为“名誉沙屋”的成坏而喜忧。每一个人在世间都会有一些成败得失,有许多不如意处,但是大家要明白这些都是虚幻的。人生如同孩童们的游戏,明白了这点,应努力从愚痴的执爱中摆脱出来,要不然,也像稚童一样,为了那些虚假的游戏而哭泣,
2.对待名声的态度上:应像第一世敦珠法王教言当中讲的那样,有无皆可。
3.对于名声的认知上:认识到它是个虚妄的东西,不应该太过于对它执著。我们不执著它,也就不会过度地去追求它,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追求名誉的钱财、时间、精力去修行,去发心,给别人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些就对自他都有利益的。让人生有了实义
丑二、不应喜之:
科判分析:不应喜之——不应该欢喜名声。
和前面丑一的分析思路一样,如果这个名声获得了之后,尽量地以这个名声来利益众生,不应该额外地欢喜它。不应该的意思就是不要太过于欢喜,太过于追求。如果太过于欢喜,我们的思维方式就容易出偏差。
声暂无心故,称誉何足乐?
若谓他喜我,彼赞是喜因?
受赞或他喜,于我有何益?
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
一、释义分层
1.声暂无心故,称誉何足乐——我方立宗
偶尔的赞叹声由于无有心,因而不可能有“要称赞我”的想法,对此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呢?因赞誉而心喜若狂实不应理。
2.若谓他喜我,彼赞是喜因——对方回复
如果说令其他赞叹的人喜欢我,宣扬名声的他人欢喜难道就是我欢喜的因吗?
3.受赞或他喜,于我有何益,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我方回辩
无论是赞叹敌人还是褒扬我,赞者的欢喜对我又有什么利益呢?欢喜是赞叹者拥有的,我从中一点也不会得到。
分两层来理解
(1)受赞,于我有何益——通过举例分析,无有意义
(2)他喜,于我有何益——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
二、关要
1.消文
(1)声暂无心故,称誉何足乐?
①声:声音,这里特指听到别人赞誉的声音
②暂:短暂性,刹那无常
③无心:声音是无情法(色法),没有想赞叹你的心
④何足乐?通过以上两个因“暂”“无心”,分析后得出,本质上没有让我们高兴的实际的因。所以,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呢?
(2)若谓他喜我,彼赞是喜因?
①喜因:对方回答喜因有两个,如下
1)他喜我(他的心态):他觉得我不错,喜欢我
2)彼赞(他的行为):(进而)赞叹我
(3)受赞(他的行为),于我有何益?
①第一种无益的分析:前面提到过声音是无心的,是一种无情法(色法),我的心识是心法,两种不同的法,故听受赞誉,对我不会有任何损害或者利益
②第二种无益的分析:如果赞叹是喜因,那么为何空谷回声和念佛机重复播放别人赞美声,却不能成为喜因了呢?
(4)他喜(他的心态),于我有何益——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
①属于彼:他和你是两个相续,他喜归他得,他苦也由他自受
②少分吾不得: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③既然什么都得不到,他喜如何能成为你的喜因呢?
2.思维
(1)为何会有喜欢他人称赞我这样的想法呢?
(2)分析实执,偏执,非理作意,在其中产生的作用?
(3)结合科判“不应喜之”,无著菩萨的这个科判告诉我们什么?请从凡夫面对赞叹时是何种心态、反应?能否理性观察赞叹?为何会生起爱恨情仇嫉妒等情绪?一一分析。
三、开演
1.平息世间八法中平息名声的教言——称誉何足乐?
2.观察声音。
(1)胜义分析:第九品会详细分析。缘起性空,不生不灭,不来不去
(2)世俗分析:
①时间上:刹那无常,一下子就消失了
②无情法:没有想赞叹你的心,和其他风声水声,空谷回声无有区别,只是耳根影像
③进一步分析:别人赞叹时
1)第一念(非理作意):乍听一下,心中欢喜
2)第二念(理性作意):就是别人通过震动声带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达我的耳膜,耳膜解析声波,获取耳识,耳识被传导进第六意识进行分别,通过种种非理作意和我执习气等因缘后,变产生了所谓的“欢喜”
3.遣疑:彼赞是喜因——通过空谷回声和念佛机为例破斥
4.遣疑:他喜是喜因
(1)他人赞叹别人时,为何不见你那么快乐呢?
(2)因二相续故,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
①教证:《量理宝藏论》在第一品中说,自己面前显现的,唯一是自己的对境,而不是他人的对境,将分开的东西执为一体不合理。
(3)引申:喜欢赞叹并非因为随喜他喜,而是自己希望得到认可
(4)来源:实执心——对自己,对对方,对对方的赞誉都认为实有。殊不知,这些都是分别念的虚妄影像。《文殊赞》中说:“妄念大无明,令堕轮回海。离此大妄念,汝恒得涅槃。”
(5)引申到其他世间种种:
现代人因为无明妄念,拼命追求名利,仿佛愚童追逐彩虹
5.教诫&窍诀:
(1)有名声的话,不要过于贪执傲慢
(2)失去名声时,不要过于痛苦悲伤,
(3)心态:平淡面对,尽量利他
(4)最好:有一些胜义的境界,安住其中
(5)此乃:生活意义
(6)否则:追逐虚假表面的事物,自以为生活充实,实对今生来世无有利益。
思考题
1、“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
答:请自己发挥。
2、你有没有分清楚生活与生活的意义?今后你有哪些打算?
答:请自己发挥。
3、为什么说美名跟孩童的沙屋没什么差别,当它倒塌时,不值得为此而伤心哭泣?
答:在成年人眼里,沙屋本来无有实质,倒塌也可以,建立也可以,根本不值得为此而哭。同样,在圣者眼里,成年人对名声的贪执与孩童对沙屋的贪执一样可笑,无有实质意义。只是口头上的一种言词,这种言词对解脱没有丝毫帮助,反而因之坚固我执。在轮回的大梦里,若为了拼命追求名声而丧失财产、生命,一旦失去就痛苦不已,那跟愚童因沙屋倒塌而哭有何区别?
4、当听到别人的赞美时,我们自然会生欢喜心,为什么作者说这不应理?
答:这种赞美我们的声音,如果去分析,它是一种很短暂的法,显现后无间即入于寂灭,不再存在。而它本身又是一种无情法,不可能有“我要赞美某人”的分别意念。它只是一种响声,由微尘的不同振动频率而组成,与自然界的水声风声没有区别,对这样的无情现象,理应不能生执爱,认为它在赞美自己而为之高兴。
能不能后面继续写复习笔记,实在太精彩。对于我串讲来说太有用,后面没有你复习笔记,我不知道怎么去理清思路
@演茹 您说的是入行论的吗?暂时没有哦,以后可能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