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学习课程 > 圣大解脱经 > 正文

《圣大解脱经》讲记(20)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1/5/26 1:01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讲《圣大解脱经》。

今天讲与佛陀的很多问答,这些问答对修行方面非常重要,所以大家如果能记得住的话,尽量记住。一共有八十个问答,今天不一定全部讲得完。如果归纳起来,总共有二十个大问题,佛陀回答的时候,每个问题都用四个法来回答。这些内容对我们的修行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家应该好好记住这二十个教言。

其它佛经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问答,比如《须真天子所问经》中有三十二个问答,《海龙王请问经》中也有四十九个问答,这些问答在我们今天所提到的法当中也有涉及。今天讲到的《圣大解脱经》中的八十个问题,与《思益梵天所问经》中四法品的内容基本相同,除了极个别字以外,都是一模一样的。

《思益梵天所问经》是鸠摩罗什所翻译,北魏的菩提流志有不同的译本,但是鸠摩罗什的翻译非常好懂。据说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字都有这部经的翻译,好像没有梵文本。有一个粟特语——中东伊朗那边一个民族的语言,这个语种现在也有一些译本。我们藏文当中有这部经典,【八万四千·佛典传译】小组现在准备将此经翻译成英文,再翻译成其它文字。

如果你们有时间,把《思益梵天所问经》的四法品和我们这里的八十个问题互相对照。对照的过程中应该能看得很清楚,包括每一个问的方式都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今天主要是讲这样的一个教言。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我等今者。欲问菩萨菩提因缘。若佛听许。当敢发问。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无量劫。百千佛所。种诸善根。久达菩萨。所行方便。为诸菩萨。问于坚固菩提之道。随意决问。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藏文中这里有个“世尊”,有的话是不是好一点?世尊,我等今者。因为虚空藏菩萨当时陈白佛陀,首先有一个称呼——世尊,我们现在想问菩萨的一些菩提因缘。当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我们今天在佛面前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想向佛陀请问菩萨求菩提的各种因缘。

若佛听许。当敢发问。虚空藏菩萨没有直接问,先请求佛陀同意,如果佛陀开许、准许的话,我们就可以带着勇气问。

《涅槃经》中也讲到,如果两个人为了得到无量的功德、断除生死轮回、破除魔众而提出问题,则有无量的功德。一个善问者,一个是善答者,如果善于提问,那么所问的问题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如果回答者也非常有智慧,那么所回答的内容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涅槃经》中,一是善问者,二是善答者,善问和善答是很重要的。当然大家也知道,不管是从提问题的角度,还是回答问题的方面,佛陀和虚空藏菩萨都是无与伦比的。这里虚空藏菩萨很谦虚地说:如果佛陀允许,我想向佛陀提问。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无量。百千佛所。种诸善根。久达菩萨。所行方便。佛陀当时给虚空藏菩萨这样回答:非常好,善男子,你曾经在无量无边的百千万佛面前种了许许多多的善根,而且通达了菩萨所有的六度万行。所行方便,利益众生的种种的方便。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看《八大菩萨传》中虚空藏菩萨的传记。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虚空藏菩萨的整个发心、利益众生的很多行为在《八大菩萨传》中也有。今年如果方便,我想就像之前讲《显句论》一样,到时候方便的话简单地讲一下里面的个别内容。

为诸菩萨。问于坚固菩提之道。随意决问。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你是为了这些学菩萨道的人问坚固菩提之道,不是为自己,非常有意义。大家都知道,虚空藏菩萨久远以来就通达一切万法的空性教义,所以他自己不一定有这样的怀疑,可以说是明知故问,是代众生而问、代其他菩萨而问。虽然他一个人举手问问题,但是实际上能解答很多众生的很多疑惑。以前我们也经常有一些交流、答疑,其实这很重要。大家在辅导的过程当中、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互相提一些问题,如果觉得有意义的话,我们自己把它记下来,这很重要。

佛告诉虚空藏菩萨,我当为汝分别解说。你有什么样的疑问可以随意问,我会为你进行分别地回答宣说。

前面有一个这样的连接文,接下来说:

 

时虚空藏菩萨已蒙许可。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其心坚固。而不疲倦。何谓菩萨。所言决定。而无中悔。何谓菩萨。增长善根。何谓菩萨。无所恐畏。威仪不转。何谓菩萨。成就善法。何谓菩萨。善知从一地。至于十地。何谓菩萨。善知方便。何谓菩萨。善化众生。何谓菩萨。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谓菩萨。能一心而无杂行。何谓菩萨。善求法宝。何谓菩萨。善出毁禁犯律之罪。何谓菩萨。能障烦恼。何谓菩萨。善能随顺。入诸大众。何谓菩萨。善开法门。何谓菩萨。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谓菩萨。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何谓菩萨。能舍禅定。现生欲界。何谓菩萨。于诸佛法。得不退转。何谓菩萨。行于三界。教化众生。使增善根。不断佛性。

 

这时虚空藏菩萨已经得到了佛的许可,承蒙佛的许可以后:白佛言。世尊。

这里针对二十个问题是比较简单的略说。这二十个问题,佛陀全部记住了,下面对每一个问题都以四法来回答。虚空藏菩萨问的时候只有二十个问题,但是佛陀回答的时候每一个问题都用四个法来进行回答。

首先第一个问题:何谓菩萨。其心坚固。而不疲倦。菩萨做什么事能令心坚固,在利益众生、修行方面非常坚固,而心永远不会退转?你们每个人也想一想,如果别人问你——菩萨做什么事坚固心始终不退转、不疲劳,你如何回答?

第二个问题:何谓菩萨。所言决定。而无中悔。菩萨做什么事能令语言决定、中间始终没有任何后悔,而且没有一个不合理的?世间人,一般前面说完了,后面开始有点后悔,或者改变主意,好像前言不搭后语,语言有前后矛盾的情况。但是菩萨的语言确定了,就始终没有改变,中间没有后悔。

第三个问题:何谓菩萨。增长善根。菩萨做什么事、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令善根增长、与日俱增、蒸蒸日上?

我们很需要这些,做什么事才能令我们在修行方面不退转?做什么事才能令我们的誓言、所说的语言始终是坚定的、说话算数?做什么事才能令菩提善根增长?

第四个问题:何谓菩萨。无所恐畏。威仪不转。菩萨做什么事能始终没有任何恐惧、畏惧,威仪毫不动摇,不需要转变?

如果问你,你怎么回答?每个人自己都要准备一下。要不等一下我们问几个人,看你是怎么回答的,对吧?十个人,每一个人都要回答,看他们答得对不对,这样的话印象更加深刻,但可能没有时间。

第五个问题:何谓菩萨。成就善法。菩萨做什么事、依靠什么样的方法能令善法成就?我们经常说“善法要成就,要修行成功”,那怎么样才能够令善法成就?

第六个问题:何谓菩萨。善知从一地。至于十地。菩萨做什么事、依靠什么样的方法能了知、能修成从一地到十地之间的整个法?

明代有一位圆澄法师,他著有一个《思益菩萨请问经》简单的注解,里面说这以上六个问题是以菩萨的自利为主而问的,下面第七、第八个是利他,后面的十二个问题是自利利他。我看基本上都是既有自利,也有利他,但他的解释方法是这样的。

第七个问题:何谓菩萨。善知方便。菩萨做什么事能知度化众生最好的善巧方便?

第八个问题:何谓菩萨。善化众生。菩萨做什么事能善巧方便地度化众生?善化,善于教化众生。

第九个问题:何谓菩萨。世世不失。菩提之心。菩萨做什么事能生生世世不舍弃菩提之心?

第十个问题:何谓菩萨。能行一心而无杂行。菩萨做什么事能行持一个心而不会杂行?一心而无杂行,一心专注一个法,不会变成杂行。

第十一个问题:何谓菩萨。善求法宝。菩萨做什么事能善求珍贵的法宝,最珍贵的法?声闻、缘觉或者菩萨是怎么求的?

第十二个问题:何谓菩萨。善出毁禁犯律之罪。菩萨做什么事、依靠什么样的方法善出毁犯戒律的罪业?菩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铲除罪业?

第十三个问题:何谓菩萨。能障烦恼。菩萨做什么事、依靠什么样的行为才能够断除烦恼?

第十四个问题:何谓菩萨。善能随顺。入诸大众。菩萨做什么事、依靠什么样的方法随顺众生、入于大众?有些人一直不合群,像棱角一样,只有独自生活才能活得下去,一旦跟别人接触,就跟这个发生矛盾、跟那个发生矛盾。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业力,跟上面关系不好,跟两边关系不好,跟下面关系也不好,上中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四方四隅都在冲突当中,这真是前世的业力。有些人对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什么样的众生都能随顺,我们更要好好学。到时候你们看看,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入大众?不入大众,那你只有在一个山洞里闭关。不合群的人、不随顺众生的人,在这个世界当中活得很痛苦,别人也很痛苦,你自己也很痛苦。

随顺众生方面,我自己觉得我还是有资格说,所以我就说你,不说自己。(众笑)好像我还可以,上上下下,前后左右,至少不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不是这样的。也许是自己不知道——藏族有句俗语,叫“难听的语言,自己听不到”,一般别人说你的过失,自己很难听得到,是这个意思。

第十五个问题:何谓菩萨。善开法门。菩萨做什么事能很好地做法布施?

第十六个问题:何谓菩萨。得先因力。不失善根。菩萨做什么事能依靠前世或者之前的一些因缘不失善根?

第十七个问题:何谓菩萨。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菩萨做什么事能不通过他人的教化,而自己可以行持六波罗蜜多?如果他人教化,很多人都可以行持波罗蜜多;但像《经观庄严论》里说的一样,有些人苏醒前世的因缘以后,自己可以自觉地行持六波罗蜜多。

第十八个问题:何谓菩萨。能舍禅定。现生欲界。藏文中应该是“菩萨做什么能舍弃禅定而转生于欲界”,菩萨做什么事能舍弃自己寂静明乐无念的禅定,而来到欲界度化众生?

第十九个问题:何谓菩萨。于诸佛法。得不退转。菩萨做什么事可以在佛法当中得不退转?从广义上讲,所有的行人都可以叫“菩萨”,我们到底做什么才能坚固菩提心?菩萨到底做什么才能在佛法当中不退转?很多人刚开始有精进心、欢喜心,然后慢慢地,从他的很多行为上都可以看得出来,现在他的热情已经慢慢边缘化了,再过一段时间就完全退失了。所以不退转真的很重要。

第二十个问题:何谓菩萨。行于三界。教化众生。使增善根。不断佛性。菩萨做什么事可以行持在三界当中教化众生,而且令这些众生的善根增上、佛陀的佛种不断?不断佛性,我们经常说断善根、断佛种,其实不可能真正断佛的种子,但是可能佛的种子在很长时间当中无法成熟,比如让别人生邪见、毁谤三宝,这样的话就断了佛种。《思益梵天请问经》里是“断佛种”,这里讲的是“断佛性”,是一个意思。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说,菩萨在三界当中怎么样教化众生,使众生的善根增上,不断众生的佛种。《思益梵天所问经》中的意思是说,菩萨自己怎么样增上善根、不断佛种?不断众生的善根,还是不断菩萨自己的善根,在文字上稍微有点差别。但是藏文的意思跟这里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现在学的《圣大解脱经》里虚空藏菩萨问的二十个问题,他当时是一口气问的,佛陀当时也没有记录,下面对这二十个问题一个一个进行回答。我在学校里回答问题时,最多五个问题,再多以后就有点记不住了,得看看有没有笔。有些人很喜欢问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这是第二个问题……这是第三个问题……三个问题还可以。四个问题、五个问题、六个问题以上,前面的很多问题都忘了。二十个问题,佛陀都记住了,说“你问得太好了,我现在一一回答,请谛听。”以后别人问你几个问题试一试,问二十个问题、十个问题,看能记得住吗?

那天,我去跟一个领导汇报喇荣寺的一些事情,他的秘书不在,但他确实智慧很不错,我问了他六个问题,他给我回答的时候,六个问题一个一个都回答了,还不错。世间的智慧还不错,佛法方面可能不行。

 

尔时世尊。赞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能问如来。菩萨之事。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领纳听受。

尔时世尊。赞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能问如来。菩萨之事。佛陀赞叹虚空藏菩萨:你问的问题特别好,你今天能够在如来面前问这样的菩萨之事……其实菩萨之事也是众生之事,我们都是发了菩提心的大乘菩萨。为众生、为菩萨问了这么好的问题,的确问得很好。有些人问问题的时候,当时感觉他问得很好,自然而然也会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会说出来。

汝今谛听。善思念之。佛陀说:你今天好好的谛听——认真听着,并且我给你回答,同时你要好好思考,并且要忆念。我们经常说“闻思修”,闻——谛听;善思——思维;念——系念、修行,你好好地系念。

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领纳听受。藏文当中有“白言”,但是汉文敦煌版里没有。佛陀给虚空藏说了以后,然后虚空藏菩萨白言,说:唯然。世尊。当时虚空藏菩萨马上回答,那非常好,世尊,我们特别愿意听您讲法,我们一定会认真思考、认真领受,很好地接受和修行。当时他这样回答的。

此时佛陀开始对二十个问题一个一个回答,每一个问题以四法来回答。

我们学习经文的时候,真的随时随地都有对佛陀不可思议智慧的赞叹,确实觉得不可思议。而且平时的修行当中,这些问答非常重要。很多人经常有疑惑、有怀疑,但是有些人不敢问,有些人不想问,有些人没有机会问,最后因为没有人开导,自己对佛法的思辩能力没办法打开,这些疑问慢慢变成邪见。所以这个很重要。

当时虚空藏菩萨问:菩萨的坚固心不退转、不厌倦、不疲倦,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问的。

 

佛告虚空藏菩萨。复有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何等为四。一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二者精进不懈。三者生死如梦。四者正意思维佛之智慧。菩萨有此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

第一个问题,有四种法,能让我们的心坚固,不疲劳、不退转,也不会疲倦。何为四法?这个很重要。我们学大乘佛法的时候、修行的时候、利益众生的时候,心经常不坚固。最大的麻烦就是,刚开始很想好好做个菩萨,但是后来修行上没办法坚固,行为上也没办法坚固,闻思上也没办法坚固。有些人一部论典都没办法完成,心不坚固,而且只要度众生、闻思就累了。很多人说“我心力没办法,太累了,压力太大了,不行了,身体遭不住啊”,四川人这么说的,是吧?心力不足,身体也确实是没办法。其实最主要的是心不坚固,心如果坚固的话,修行应该是成功的。这有什么办法呢?有四个法,心才会坚固,不会疲倦,不会退失。

第一法,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发自内心地对可怜众生生起悲心。悲心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真的对众生有悲心,发心、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觉得累,因为众生很可怜。比如我弘扬佛法也不会累,只要对众生有一点帮助就可以;我在某个地方做支教老师,我要做义工、志愿者,也不会累,只要我的行为对众生有利,“众生好可怜,我不算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可怜众生,我的利他的行为算什么?”对众生生起一个真正的大悲心,不会退转。

第二法,精进不懈。不管做什么善事,自己有兴趣,有一种热情,而且不懈怠。不是两三天当中有热情,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了。我看这里菩提高级班的讲考,有些人已经十年了,一直坚持不懈,不管怎么样,轮到自己也好、没轮到也好,只要有机会,一直不退转,非常努力。有些人智慧很不错,但是精进跟不上,很懈怠,两三天中精进努力,接下来两三天开始睡大觉,到了下午一点钟还在“入定”。听说有些人“入定”还是很可以,白天也“入定”,晚上就更不用说了。有些人像猫头鹰一样,晚上很清醒,现在人也是这样。但如果这样,那白天法师讲课、自己闻思修行就会无精打采,可能也没办法正常闻思。最好身体有规律,吃饭、睡觉、修行,除了有些工作实在是没办法调整以外,基本上自己有一个规律的作息,这是很好的。这样的话不退转。

第三法,信解生死如梦。在世俗当中,我们知道所有的轮回法如梦如幻如阳焰,没有一个真实的,就不会特别有实有的执著,不实执。菩萨将世俗看成如梦如幻,这是不疲倦很重要的原因,不然你把它看成特别实有,不管感情、生活、修行,或者是你的发心,特别感到实有,到最后肯定会因为你的实执而带来疲倦。如果世俗当中学过中观、学过《虚幻休息》的人,肯定是如梦如幻,不会太执著。

第四法,正意思维佛之智慧。佛的智慧应该是空性智慧,要真正地、以真因来思维佛的智慧。上节课《宝性论》中也讲了,通过无分别的入定智慧和后得的世间智慧来获得真正的菩提。跟其它外道与众不同的是,佛的真正智慧通达一切万法都是离四边八戏的。要通过自己的智慧经常思维佛陀的智慧所带来的空性的教义。

具足这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那个时候利益众生,度化众生,不会疲倦,不会疲厌。《大乘经庄严论》中也说:“佛子依胜勤,成熟有情众,为他一善心,久劫亦不厌。”发大乘菩提心的菩萨,度化众生、成熟众生方面非常精勤,为了让一个众生相续当中生起一颗善心,他在久劫当中住于轮回也不会起厌烦心。我们很羡慕,不要说一个劫,一个月当中为一个众生的相续生起菩提心而住在这里,也不一定做得到。有时候派一些道友去护理病人,刚开始很积极“我去我去……”到了那边以后,“我要回来啦,现在一个礼拜啦,不行啦……”也可以理解,每个人都有各方面的困难。但这四种法确实能够让我们的修行得到坚固。为了利益众生不会疲厌,大家要记住这四法。

 

下面是第二个大问题。

复有四法。所言决定。而无中悔。何等为四。一者决定说法。了知无我。二者决定说诸生处。无可乐相。三者决定常赞大乘。四者决定说罪福业。不失果报。是名为四。

 

菩萨所说的语言,中间不会改变、不会后悔,有四种法。何为四法?

第一,决定说法。了知无我。菩萨所说的决定的法,中间没有任何改变或者后悔,这是什么原因呢?佛陀已经说了了知无我的道理,《大宝积经》里说:“人中师子,名为成就,空性法王。”人中狮子佛陀所讲的话像狮子吼一样的,就是空性法门。不管有多少个人来进行观察无我的法,都无法遮破。除非是为了引导个别众生,在不同的经典当中说“有我”,但实际上没有。佛陀所说的空性法门,怎么样也是不会有改变、不会有后悔。我们学过《中论》、学过中观的人都清楚,不会有改变,不会有后悔的。

第二法,决定说诸生处。无可乐相。佛陀所说的或者菩萨所说的六趣轮回生死处,没有一点实际安乐的相。“五道当中无快乐,不净粪中无妙香。”《大般涅槃经》中也说,如同粪便中没有真正的妙香一样,所有上上下下的众生没有真正的快乐。众生的快乐是不坚固的,在六道当中没有真实的快乐,“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以这个道理来推,大家都应该非常清楚,所以三界轮回当中没有快乐,“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第三法,决定常赞大乘,以决定的语言常常赞扬大乘,这是绝对不会有改变的。我们知道大乘的精神完全是利他的精神。不管在过去、现在、未来,利他的精神在这个世界当中都应该值得赞叹;如果利他不值得赞叹,值得诋毁的话,那这个世界变成颠倒了。所以这种语言中间是不会改变的。

第四法,决定说罪福业。不失果报。宣说众生的罪业福业,中间不会失去果报。我们经常说,天上的星星会坠落,大海可以干枯,但是因果永远也不会虚耗、耗尽,等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和规则,永远也不会有改变,也不会前面说了、后面后悔了,不是这样的,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是菩萨四种法,说完了以后,中间不会有改变的。可能也有其它的解释方式,方便的时候也可以参考一下圆澄大师的《思益梵天请问经》的注释。我没有来得及看,根据藏文和汉文的理解来解释,应该可以。

确实我们在这个世间当中这些语言不会有改变,也是自己能体会得到的,并不是别人所说。不管空性的意义、因果不虚的意义、轮回痛苦的意义、大乘的功德,这些在谁的面前都可以说,即使没有信仰的人,这个道理应该可以接受。

 

复有四法。增长善根。何者为四。一者持戒。二者多闻。三者布施。四者出家。是名为四。

 

第三个大问题,有四种法增长善根,哪四种法呢?大家也很希望增长善根。善根全部没有了,恶业蒸蒸日上,这样谁都不喜欢。

第一持戒,不管持三皈依的戒、居士戒,或者出家戒、菩萨戒、密乘戒,持戒能增上善根,就像《亲友书》里所讲的一样,一切动静的根本就是戒律,非常重要。《大智度论》中也说:“持戒之人具足安乐。名声远闻,天人敬爱。”持戒的人一方面具足安乐,名声传播于十方,另一方面,人天很多众生自然而然恭敬他、热爱他、喜欢他。像学院里,居士有居士的戒律——三皈五戒,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如果没有戒,功德没有依处,所以戒非常重要。而且受了戒以后,自然而然善根增上,这是第一个。

第二多闻,我们应该对佛法方面、解脱方面的,不管显宗、密宗,对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门广闻博学,因为广闻博学的人善根自然而然增上。只是听一堂课,其它时间要么懒惰,要么说是非,要么一直散乱,玩电子游戏,那这种人善根不可能增长,可能恶业增长。

第三布施,如果有财富,就做财布施,做一些慈善;如果自己没有财富,做法布施,也是很重要的,还有无畏布施。《心地观经》中也讲了,为有情哪怕一抟食布施,也能见到弥勒菩萨,将来获得究竟菩提。《三十五佛忏悔文》中也说,自己布施的善根、持戒的善根都要回向。所以布施也是增长善根的方法。

第四出家,有些大德讲出无明的家、出烦恼的家、出世俗的家,这里主要讲出世俗的家。作为出家人,也增长善根。我记得《心地观经》中有这么一句:如果一日一夜出家修行,两百万劫当中不堕恶趣。如果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两百万劫当中不会堕入恶道,这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就算出家时间不是很长,就像《赞僧功德经》里面所讲的一样,出家者还是有很大的功德。有些经典中也是这样讲的,出家好像水中行船,在家像在陆地行船,寸步难行。在家还是会有各方面的压力。

学院当中,出家人比较多。我有时候看到有一些出家人无忧无虑地闻思修行,觉得在这样末法时代当中,这样的生活其实很有意义、很有功德。出家确实也是非常难得的,《月灯三昧经》云:“佛出甚难遇,人身得亦难,信佛法亦难,出家具戒难。”以前我们用过这个教证。意思就是说,我们遇到了佛的出世确实很难,获得人身也特别难,光得到人身也不行,信仰佛法也很难,其中更难的是出家具戒。有些可能出了家,但只是形象上的出家,不一定具有清净的戒律;有些不但是出家,也有清净的戒律,这种人在整个生死轮回当中有解脱的机会,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里讲了如果持戒、多闻、布施,还有出家,善根很容易增上。善根增上的四种方法已经讲完了。

 

菩萨复有四法。无所怖畏。威仪不转。何等为四。一者失利。二者恶名。三者毁辱。四者苦恼。是名为四。

 

第四个问题,菩萨如果具足四个法,不会动摇,不会有恐怖,整个威仪不会转的。何为四法呢?这个跟前面的整个文字的规律、方式,有一点点不同,这里并不是说下面的四种法让菩萨不畏惧,而是说,菩萨在哪些情况下不畏惧、不动摇。

一是失利,失去了自己的利益。不管是自己的财富、个人所有的地位,或者大的失败,在这个时候不畏惧,菩萨不动摇,这是菩萨的一种境界。没有一定的境界之前有一定的困难,就像以前朗日塘巴的《修心八颂》里所讲的一样,失败由自己承受,胜利奉献于他人,一般来讲很难。菩萨在失去利益时,没有任何的担忧,没有任何的畏惧,没有任何的动摇,这是第一个。

第二恶名,当菩萨受到各种各样的恶名远扬,或者他的名声特别不好,他也是如如不动,没有任何的担忧,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第三毁辱,受到别人的诋毁、毁谤、毁坏,自己没有恐惧,没有畏惧。

第四苦恼,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痛苦逼迫,以及别人的欺负、蔑视,菩萨也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畏惧。

实际上,我们凡夫人都很在意这些,没有名声、失去了利益、别人诋毁,或者自己身心痛苦,那就没办法,特别在意,特别伤心。但就像我们讲过的《苦乐转为道用》中所说,作为菩萨,失去了利益的时候,不但不会伤心报仇,反而把这当成一个修行的机会;当受到各种名声或者地位上的毁坏和轻视的时候,他又把这当成一个很好的修行机会。现在世间人们经常说“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他们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不一定。比如别人真正打击你,把你“搞垮了”的时候,你觉得“我垮了,现在工厂倒闭了,这是一个机遇”,除了大乘菩萨以外,一般来讲是很难的。

《入行论》云:“沙屋倾颓时,愚童哀极泣,若我伤失誉,岂非似愚童?”孩童在海边做沙屋,最后倾倒的时候哀伤地哭着;凡夫人也是一样,当我们的名声失坏了、利益失坏了,或者当我们的快乐没有的时候,特别伤心、哭泣、在意,实际上我们跟愚童没有任何差别。但是菩萨不相同,在兴盛和别人赞叹的时候不一定很快乐,当他最痛苦、最困难的时候会更加坚强,在这个时候,一是不会损害众生,一是不放弃自己的修行正法,这对我们很多人来讲真的很重要。

你们在座的,接受这样的大乘佛法后,快乐的时候、幸福的时候、天气比较热的时候,大家都是修行人,都觉得“我修得如何如何”,但是遇到了一些逆境的时候、遇到了违缘的时候、身心不愉快的时候,你原来凡夫的本来面目就无余暴露出来了。那个时候,自己也可以看得出来,你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尤其在违缘面前,是最好的观察自己修行境界的机会。平时认为自己修行不错,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有一些比较高的境界,如大圆满无生无灭的觉性、中观远离四边的境界、大乘菩提心的境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实际上到最后,恐怕很难很难。所以,当你的名声、地位、财产等受到损害时,可以看得出来,自己到底是不是修行人。

 

菩萨复有四法。成就白法。何等为四。一者教人令信罪福。二者布施不求果报。三者守护正法。四者以大智慧。教诸菩萨。是名为四。

第五个问题,菩萨有四法成就白法。哪四种呢?

第一,教人令信罪福。教别人一些因果不失毁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或者是众生所做的业、百千万劫不毁灭的道理,这样自己的善根很容易增长。有机会的时候,哪怕一两个人一起吃饭,别人不懂因果取舍的道理,如果他愿意接受,我们也应该跟他讲;如果别人不愿意,你强行要给他讲,那恐怕不合适。

第二,布施不求果报。无论做什么样的布施、做什么样的善事,按照大乘的观念,都不求回报。现在很多人做慈善、给予别人帮助,就是要求一个果报。“我曾经给你做过什么,你对我不好的话,那我反而对你如何不好”,这就是一般小乘和凡夫人的行为。如果菩萨,他无偿地付出,不会求果报。

第三,守护正法。护持正法、守护正法,是增长白法最重要的一个方法。保护正法有很多方法,一是直接保护佛法,二是间接保护佛法。如果能保护佛法,很好;如果不能保护佛法,也不要做很多让信众产生邪见、各种各样的不如法的行为,其实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保护佛法也确实很重要。

在《杂阿含经》里,当时阿育王对舍利子、目犍连等尊者的舍利塔以各种珍宝作供养。当时他问阿罗汉優波笈多,他觉得这些人对佛法贡献很大,另外还要做更多的金银财宝供养。而阿难在佛陀涅槃以后做结集,有更大的贡献,他的舍利塔有很多的功德,便做更多的供养。有一个阿罗汉叫薄拘羅,佛陀在世的时候没有说一句法。阿育王说,他对佛法贡献不大,所以对他的舍利塔只供养一块钱。虽然都是阿罗汉,但是确实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能也看得出来,世间的高僧大德当中,有些真正是续佛慧命,在很多众生相续中传播佛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有些虽然很不了起,证悟境界很不错,但是在这个世间中没有这么多护持正法方面的贡献。

第四,以大智慧。教诸菩萨。以大智慧来摄受很多众生。现在我们很多佛教徒真的需要智慧,不然有些只有一点点热心,没有智慧,最后变成束缚的因,变成造恶业的因。自己没有智慧,仅仅是有一点信心,这里造个塔、那里要化缘,很多是不如法的,做的很多行为与真正上师们的教义背道而驰,与真正佛陀的慧命也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所以这种行为真的不叫让众生得到利益。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建议最好做十年以上的闻思修行。原来有一次在香港开度母法会时,我当时要求很多人,让他们发愿十年以上的闻思修行。后来有些人真的做到了,说话算话;有些人举手举得很高,但实际上最后什么事都没有做,这种人也有。就像世间的知识,学了九年才只能初中毕业,如果再读高中,再读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需要多少年?那九年的佛教学习也只不过是打一个基础。现在我们这里真正的学者,喇嘛、觉姆这边,十五年都不一定能全部完成学业。因为以前特殊的历史原因,我们暂时没有要求那么长的时间,像汉地有些佛学院两三年毕业,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毕业。佛教甚深的教义,大家都不要认为“我学了两年,我学了一个《入中论》了,我学了一个《大圆满前行》了,我快去弘扬佛法”,到处在喇叭里喊:谁来听法,我要开始给你传法……这样不一定来人,就算来了,也很快就走了,因为你相续当中没有什么。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得出来,谁确实有一点东西、谁没有、谁是空壳,这大家都应该看得出来。

要以大智慧来摄受菩萨,这是很重要的。大智慧,要么是你是佛再来、菩萨再来的,当你生下来的时候就精通所有经论,但这是很少的,印度很少,汉地也很少,各个地方应该很少。如果不是,你要系统地学习。如果没有俱生的智慧,也没有学习,就忙着度众生,最后可能只有骗钱、只有造业。所以佛教徒现在要全面地提高佛教的素质、世间的素质,这两个都很重要。

这是刚才讲到的增长白法的四种法。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能了知一地。至于十地。一者久种善根。二者离诸过咎。三者善知方便。四者勤行精进。回向菩提。是名为四。

 

下面是第六个问题。如果有四种法,能了知一地到十地的善法,这是什么呢?

第一,久种善根,了知一地到十地之间的功德、善根,要久种善根,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现在有些人学了几年、几个月以后,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但实际上也不是。

第二,离诸过咎,要通过忏悔远离一切过咎,因为烦恼障和所知障依靠忏悔、依靠智慧来断除。

第三,善知方便,要善巧地了知度化众生的方便方法,下面也会讲。

第四,勤行精进。回向菩提。要特别精进,把善根全部回向菩提。

这是了知一地到十地之间的功德。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知方便。何等为四。一者顺众生意。二者于他功德。起随喜心。三者有罪悔过。四者劝请诸佛。转大F轮。是名为四。

第七个问答,菩萨有四法,善知方便。有些人说“我很想度化众生”,各个经典里面都说要善巧方便,到底怎么样才能善巧方便呢?

第一,顺众生意。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有些人在随顺众生方面不是很善巧,平时觉得他的专业各方面都可以,但是一接触众生,最后自己也很受伤,别人也很苦恼。这里的发心人员,刚开始都很好,发心一年圆满的时候,互相都不爱说话了,很可怜的。可能因为以前没有在随顺众生方面学过,自己也特别固执,烦恼也重,说话也一直比较尖锐,自己智慧也有限。其实不应该这样,顺众生意很重要。《华严经》中说:“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如果我们随顺众生,其实是供佛,功德非常大。这叫随顺众生。

第二,于他功德。起随喜心。别人有什么样的功德,对他产生没有嫉妒的随喜心。什么叫随喜呢?《大智度论》里面讲“随而欢喜”,随着别人的功德和善根“随而生欢喜心”。但人就是有一种嫉妒心,只要别人快乐、只要别人上去,都特别特别不开心。我们藏地有种说法叫“自己下堕都不担心,别人上升很担心”,别人的成绩上来了、别人穿得好了、别人住得好了,心里像刀割一样。现在真的明显地看得出来,很多人,哪怕是出家人,只要是看别人稍微好一点,心里特别不舒服,心里不舒服肯定行为上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表面上说“随喜功德,你好厉害哟,你现在越来越好了,好棒哦……”但实际上是不是真的随喜呢?不是随喜,是随苦、随恨。(众笑)

第三,有罪悔过。藏历从后天5.12开始是四月份,是佛陀重要的时间,我们每年都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大家应该现在就开始念了。上个月听到有人在念“嗡……巴萨埵”,不好好念金刚萨埵心咒,全部“巴萨埵”“巴萨埵”……很快的。原来有一次,法王如意宝问索顿管家,你念了多少?索顿管家说,我念了两万多遍。法王说,你念得太慢了,我们都念了六万了。索顿管家说,那我手指要快一点啊!(众笑)他间接说法王不是口里念得快,而是手指捻得快。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念金刚萨埵心咒的话,可能到时候手指再快也快不了啦。有些人非常能念,基本上每天十万左右,但是我们念十万可能有点困难,除非是你手指捻得特别快。(众笑)

菩萨也是这样的,善巧方便,一个是随顺众生,一个是真正随喜别人的功德。真的善巧方便,跟别人合得拢,一个是要知道众生的心,还要随喜,自己也经常忏悔,不要太傲慢,自己肯定有很多罪过,如果我们自己罪业很深重不行的。

第四,劝请诸佛。请佛陀转大法LUN,佛陀在世的话请佛陀转;如果佛不在的话,请善知识转,请一些道友、善友、善知识多开示,这样自己整个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能实行。这四个法是菩萨的善巧方便。

今天已经讲了七个问题,讲完了二十八个法。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