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前行广释 > 正文

《前行广释》第43课-辅导答疑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1/7/10 22:01

问:关于“实有和一体”的问题,唯识宗认为心识实有,按照实有的定义,那就是心识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其他法对心识不起作用。这样是否可以推理出,昨天看到外境的心识和今天回忆的心识是一体的,因为心识从来不变化,所以昨天和今天的心识是一体的,这样推理正确吗?

答:实有和一体的问题,其实唯识宗认为的实有,如果只是从唯识自宗的观点来讲,它也不会有这些过失。因为它定义的实有是指能够起作用。它定义的无实有,是指不起作用的东西,比如石女儿、兔角这些东西,有名称,不起作用,这叫无实有。实有的东西叫什么?就是能起作用的,比如瓶子、柱子,瓶子可以装水,柱子可以撑梁,这些东西起作用,叫实有。如果从唯识宗自宗的观点来讲,实有不等于一体,实有可以是变化的、无常的,它不等于一体。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说实有等于一体呢?这是从胜义谛的侧面讲,从中观宗的高度、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的时候,就不能这样说了。因为它的场合、定义变了,如果我们说所谓的实有,在名言谛中起作用的东西,放在胜义谛中还是实有的,那么我们就要严格观察。严格观察的时候,如果在胜义谛当中是实有,那么它只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一体,一个是多体的。多体是在一体的基础上形成的。要观察是不是实有的“一”,如果是实有的“一”,它就不能变化。你昨天是怎么样,今天也怎么样,或者也不可能有多体的这种情况,这叫实有的一体。所以实有的一体,主要是观察胜义谛的。唯识宗如果承许胜义心识实有,它就会有这样观察的方式。所以,它这个心识是实有的,又是一体的。像这样的话,如果它是实有,又是一体的,如果真实的胜义的实有是实一,那么我们观察的时候如果你是实一的,能不能了知外境呢?如果了知了外境,就说明它是能取,观待所取来讲是能取,它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实“一”了。如果没办法了别,那么有什么理论来安立你的心识是实“一”的呢?他们有的时候会说是自证。如果是自证,自己证明自己的话,它有一个能证、一个所证,就变成两个,那就不是一体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一些很多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方面的观察。我们说这个实有和一体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只有在观察胜义谛的时候,观察最究竟观点的时候,才使用实有和一体之间的关系,否则单单讲实有不一定,《中观庄严论》在讲世俗谛的时候,也说无常的、起作用的法叫实有法,常有的、不起作用的就叫无实法,有这样一个标准。(生西法师)

 

问:供护法时,可不可以只摆供品而不念诵仪轨?

答:供护法的时候摆好供品后,最好念仪轨。因为仪轨有一种加持力,或者仪轨是真实地、正式地敦促护法神的一种词句,所以仪轨也是有力量、有能力的。而且我们供养东西,再念仪轨,护法神本身力量还会加强,他也会通过仪轨作为和我们之间联系的方式,给我们帮助。当然,如果你不念仪轨,只是观想供养护法神,如果你的心很真诚,这样也可以。但是如果摆供品之后,念一下仪轨,不会花很多时间,最好还是念仪轨。(生西法师)

 

问:供养护法的供品出供后,不可以给狗吃,若小孩不懂而拿着吃了有何过患?

答:护法供品供出去之后,不能给狗吃。但是这要看情况,我们不能想这就是拿去喂狗,反正外面有狗,拿出去给它吃了,我们不能这样作意。把供品倒出去之后,到底是谁吃呢?这个我们管不了。我们不能在上面写字,这个狗不能吃,只能谁谁吃,这个也不行,不管用。所以主要是我们主观上不要想这是给谁吃的,给狗吃、给谁吃,不要这样想。我们供出去之后,最好是鸟儿空行吃了比较好。但是如果倒出去被牛或狗吃了,这也没有办法。我们没有这样想过,大的问题没有。如果小孩子不懂,吃了,问题不会很大。因为我们供的护法神,都是属于出世间的。虽然它的眷属可能有些是世间的,但是它的主人还是有权利约束他们。如果小孩子无意之中捡起来吃了,可能问题不大。当然如果是有意的,这是不能吃的。护法神的供品和供佛的不一样,我们供完佛后拿下来,自己观想佛赐给我自己吃或给别人吃,这是可以的。但护法神的这些供品不能吃,而是要供养出去。(生西法师)

 

问:供护法时,总是把很多的甘露洒在外面,收供品时,甘露把其他供品都和成一坨,看着很不舒服,这样做有过失吗?该如何做比较如理如法?

答:很多东西混在一起,看起来不舒服,这也没有什么过失,在佛学院供护法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在盆子里面供的时候,干干净净的,很舒适的,就可以了。供完倒出去,肯定很多东西混在一起了,可能是怎么看不一定很舒服的,尤其是酒泡过的很多饼干化掉之后,肯定不舒服。但这不要紧,我们只要供出去之后,他们以他们的方式拿走了,受用了,就相当于结束了,这个问题不大。(生西法师)

 

问:请问众生最初的形成。众生是不生不灭的,那么形成众生的原因是什么?有的论典说是天人堕落,那么天人又是如何生出?

答:最初的形成,在显宗当中佛陀也不讲最初的形成,佛陀就是讲十二缘起,就像圆形一样,前因生后果,不断循环。在密宗中讲,众生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但是显现上有形成众生的一种因。以一块铁为喻,一方面,铁有铁的自性,还有与铁共同存在的锈的因,锈的因素和铁并存。如果做一些加工,把生锈的因去掉了,就变成不锈钢,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再生锈了。但如果你不去做一些特殊的提炼,它本身有锈因存在,遇水之后潮湿了,铁就生锈了。生锈是从哪里来的?生锈本身有这种因缘,遇到潮湿或者水滴,它就会生锈。如果通过提炼锻造加工之后,把生锈的因去掉了,就不会生锈。所以修道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的佛性、如来藏当中,在没有证悟之前,本来清净的佛性和众生的最早的一个因素是并存的。如果我们通过锻造,把生锈的因去掉之后,它永远不会生锈;如果我们通过修道,把众生的因、把它的种子灭掉之后,就成佛了,永远不会再轮回了。但是没有通过修道去掉这种因之前,众生的因和如来藏相续并存的状态,就像铁中有锈因一样,不是佛性里面有,而是和佛性并存的,有一种众生的因。没有认知它的本性的话,众生的因就会逐渐逐渐开始形成众生的情况。形成之后,我们现在修道。修道干什么?修道其实就是把众生的因灭掉,把生锈的因灭掉。灭完了,再也没有了,它就是纯粹清净的状态而安住。这叫最初的成因。

至于说有些是天人堕落,这是中间的,不是最早的。中间,比如这个世界灭掉之后,有一部分众生转到天界去,下面空了、灭掉了,但是二禅天以上,或者三禅天、四禅天暂时不会坏,所以众生转移到上面去。下面的世界毁坏了、空了,因为众生的业还存在,当业力成熟之后,又会在下面,通过众生业力重新显现成世界。以前在天界的众生就下来居住。最早的时候是从天人下来的,所以那个时候不存在胎生,也不存在其他的生,就是化身的,直接下来了。(生西法师)

 

问:一大劫有成住坏空,空劫又是什么因缘而成的呢?

答:空劫、住劫、成劫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众生的业,因为有业,它就会成熟,就会形成。以前在其他地方的众生,业力净了之后就会下来,投身到人间继续流转,是这样的一种情况。(生西法师)

 

问:弟子在网上看到一部经典叫《僧伽吒经》,许多中国道友议论纷纷,有说此经是伪经,也有说此经无比殊胜,是那烂陀寺的镇寺之宝,若读若诵能利益无量众生。弟子心生疑惑,请教法师慈悲开示这部经典的出处情况?

答:我看到过这部经,里面讲如果抄写、受持,功德特别大。但是要说伪经,我是第一次看到,也不太清楚是什么样情况。是不是伪经呢?以前汉地的大德在整理《大藏经》的时候,也专门有一部叫做“疑伪部”,“疑伪部”不是就是伪经,“疑伪部”是怀疑有可能是伪经的,就放在一个大的章里,叫“疑伪部”。如果在“疑伪部”当中能找到,我们就要观察。如果在“疑伪部”中没有,《大乘藏》也好,《乾藏》《龙藏》也好,如果不是出现在疑伪部当中,而是出现在其他的一些当中,那么我们就可以信受。所以要看它是不是出在“疑伪部”当中。还有就是看其他大德对这部经是怎样开示的。这部经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我现在没有观察,所以也不敢下结论。(生西法师)

 

问:所谓念佛法门,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不是只是净土宗才有?如是,那么其他宗派不修念佛法门,而修其他法门,命终后又往何处世界去?

答:往生极乐世界,不单单是净土宗才有,我们知道密宗也有很多往生净土的修法,很多大圆满的后面也有往生净土的修法,《大圆满前行》后面也有往生净土的破瓦法,还有《极乐愿文》也是发愿往生。现在学院正在开极乐大法会,肯定不是净土宗安排的。极乐大法会,也是几十万人一起修往生极乐世界的一种修法,当然不是净土宗才有的。不修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当然其他宗派当中本来也有很多往生净土的修行方式。还有《药师经》法门当中说,如果念诵《药师经》的经典,临死的时候也有八大菩萨来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所以它不一定只是一个宗派的特法,其他宗派也有。而且佛陀当时在讲极乐世界的时候,没有说这是给净土宗讲的,那个时候没有净土宗,佛陀的净土、极乐世界思想,是给所有的有因缘弟子讲的净土法门,只不过后面在汉地形成了净土宗。但是净土宗只是着重弘扬,并不是说从今以后你们都不能修了,不是这个意思,大德们也没有这样说过。所以净土法门不单净土宗才有,其他宗派也有。净土有很多,不单单是极乐世界,还有东方琉璃世界、不动佛的刹土,还有很多很多的刹土。所以众生按照自己的因缘,有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有些发愿往生兜率天、不动佛的刹土、文殊菩萨的刹土等等,有很多很多选择。(生西法师)

 

问:西方极乐世界及他方佛国,到底是一种思想精神境界,还是如我们娑婆世界一样,以一种实相的方式存在?

答:极乐世界是百分之百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存在的,而且它的安乐也是实打实的安乐,不是一种幻想的安乐。当然它是一种刹土,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非常圆满刹土是完美融合的。它是通过阿弥陀佛以前的愿力,发了愿之后,不断地回向善根,最后形成了一个圆满的刹土。不是所谓的只是精神境界而已。精神境界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只是在心中达到了一种心很宁静,它就是极乐世界。绝对也不是这样,的确是有一个刹土叫极乐世界。对我们来讲,是不是真实地西方才有呢?不一定。阿弥陀佛的愿力是不可思议的,它的法身智慧周边一切,并不局限于极乐世界在哪个地方、范围多大。其实有的时候只是方便接引一些共同的众生来讲,必须要有一个方向,必须要有比较精准的描述,众生才能产生信心。我们说极乐世界,第一,有一个地方叫极乐世界,第二,它也是一种高度的精神证悟的地方,二者之间是完全融合的。(生西法师)

 

问:净空法师讲,有三种人没有中阴身,即念佛人(直接由阿弥陀佛接走),大善人(直接升入天道),五逆罪人没有中阴身,直接下地狱,这种说法正确与否?

答:这种说法可能净空法师有他自己的根据,或者从某个侧面来讲,可能有这样的安立。因为的确有些时候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我们不能说百分之百这样确定的。

在很多地方也有不同的说法,念佛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没有接,到了中阴的时候还有解脱的机会。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当中讲,到了中阴的时候,粗大的身体没有了,没有粗大五蕴,那个时候想要往生会很容易,非常容易。就像一条小船,如果在陆地上推动它会很麻烦的,但是船在水里,一根手指就能牵走它。我们在世时,现在有粗大的五蕴,如果现在想往生极乐世界,是走不了的,很困难,因为粗大的五蕴束缚住了。但到了中阴的时候,神识从粗大的五蕴当中解脱出来了,是一个很细的五蕴,很清明,要想走,马上就能去。很多地方讲,在中阴的时候,想往生极乐世界,一刹那就去了。很多教言也讲到,念佛的人,一旦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没有来接,还有一个机会就是中阴的时候。还有一些中阴法门闻解脱,也是在中阴时候念一些闻解脱,念到极乐世界的时候,相应了就往生了。是不是念佛的人就没有中阴呢?念佛的人被阿弥陀佛直接接走的有很多,的确是还没断气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现前了,一断气就走了,这当然是有很多的。但是我们不能说百分之百都是这样的。还有一种情况,当时没有走成,但是中阴的时候还有机会,如果那个时候能忆念,还是可以往生的。所以说这不确定。

大善人直接升入天道,这也要看大善人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大善人的标准也不一样。到底什么标准叫大善人,上到什么高度叫大善人,这也要看情况。死的时候直接升天道的人也有,也有修了善法生天道的人,《俱舍论》等也说这些升天的人是有中阴身的。什么情况下没有中阴身,它也有讲了几种情况,从哪个地方到哪地方没有中阴身。但是从人道升到欲界天,应该有中阴身的。可能有些善人的确是很特殊的那种,没有中阴身直接去了,但有中阴身也没什么,中阴身的时候去了也不会有什么痛苦,中阴时因缘到了,通过善业迁移到了天界,这方面我们也是不确定。还有一些在中阴的时候,如果没有往生净土,比如在一些中阴法门当中有讲到,有的时候也有选择天道,什么情况是天人的景像,有时候花园是人道,还有些地方就是旁生道。是不是升入天道的人一定没有中阴,或大善人一定是没有中阴,这也不确定。

五逆罪人直接下地狱,这要看是什么样的罪人。如果是五无间罪,这个会的,五无间罪的确没有中阴身。但是如果是下地狱的,就不一定。下地狱有很多种,在经论当中说是无间地狱的众生是没有中阴身直接堕落的,其他的没有这样讲。所以我们不能说这个正不正确,反正情况是有不同。这里面的讲法,可能是从某个侧面来讲,的确也存在这样情况。(生西法师)

 

问:临命终时或中阴身阶段,如何等待阿弥陀佛现前接引?

答:临命终的时候就祈祷,放弃对今生的耽著,一心一意念佛,愿阿弥陀佛接引等等,这是临命终的时候要做的。

中阴阶段怎么做?中阴的时候,心识飘忽不定,中阴的时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心识不受身体的约束,但坏处是没有身体作所依了,它定不下来。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提醒,或者善根萌发了:我在中阴了,上师说在中阴的时候如果发愿往生,一刹那就可以往生。如果你想起来,这个时候你就作意: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一下子就能去了。要不然那时候上师在加持你,在给你念仪轨,提醒你的时候,那时你想起来,要配合上师的引导,要往生,这样也可以。中阴的时候可以这样祈祷,等待往生。(生西法师)

 

问:睡觉的时候听到有很多人念咒的声音,其实是风扇的声音,而且知道自己在睡觉,可能已经在做梦,但不敢睁眼,不知道为什么害怕、只是跟着念咒,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答:如果是念咒的声音就不怕,像这样如果念的是观音菩萨咒语、莲花生大士咒语,我们应该想这些咒语都是属于佛菩萨的本性,我们跟着念,祈祷佛菩萨的加持,这是没什么问题的。

具体是什么原因?我搞不清楚,相关的道理太深奥了,不知道。

如果是念咒语的声音,那么我们发起善心、生起信心念咒语就可以。(生西法师)

 

问:密乘一直都有辩论的传统,一些大德曾经开示,通过辩论才能遣除相续中的疑惑。请问如何提高自己的辩论能力?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如何学习辩论?

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澄清:不是密乘一直都有辩论的传统。其实密乘中很多观点是不能辩论的。这里所说的密乘,可能是藏传佛教的意思,藏传佛教不等于密乘,以前我们也讲过这个问题。那么藏传佛教当中有辩论的传统,而且通过辩论的方式,可以很快地确定定解。

如何提高辩论能力呢?辩论有自己的原则。辩论是以证理为主,如果你有道理、有理证、有教证,就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别人把他的观点说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你来我往的互相辩论。在辩论的时候要心平气和,以证理为主,不要以胜负为主。如果辩论的时候是以胜负为主,那么辩论就会变成争论,就失去辩论的意义了。辩论应该有辩论的素质,我能够接受别人的观点,如果别人讲的是对的,或者他有理证、有教证,他讲的是对的,那么我要接受、跟从。虽然当时我可能找不出什么反驳的意见,当时你只有承认,回去之后再好好去思维,去找理证教证。在第二回合的时候,通过你自己掌握的东西去和对方讨论,这方面可以掌握。真实的辩论有很多很多的条件,如果真要学辩论,还是要有一个辩论的体系。所以现在对我们来讲,很多时候就是讨论,互相之间讨论,以法义为主,把自己胜负的心态放在一边,自己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对方的观点也不一定就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心平气和地去观察:他的理论根据说出来之后,可能对我的思想起到纠偏的作用,或者能让我的观点更加深入。有这样的心态持续去做,就可以逐渐逐渐地进行大概的一种辩论,以讨论方式增强自己对法义的掌握。(生西法师)

 

问:什么是引业?

答:引业的意思,是一个能够把我们从此道引向彼道的大的业。比如我们这世是人,如果后世要转生天界,能够让我们转生天界的这种业叫做引业,能够引导我们去向另外一处、另外一界,这个业叫引业。引业是针对满业而讲的。比如我们通过前世的引业变成了人,大家都是有同样的业,所有的人引业都是一样,都能够把我们引导到人道。但是引导到人道之后,满业不一样,差别业不同。引业也可以叫总业,就是能够总的让我们转身人道的引业叫总的业。分别业、满业,是指虽然都是人,但是有男人、女人,或者人当中有贫富差距,相貌美丑,地位高低,这些差别都是满业完成的。所以引业和满业分别是总的和差别的业。(生西法师)

 

问:大恩上师在讲记中提到,王阳明前世是位出家人,寺院供奉了50年他的真身舍利,从这一点能安立他前世是位成就者吗?如果是,为什么王阳明一生致力于儒教,且有很大贡献,如果不是,怎么解释他留给王阳明的那首诗?

答:王阳明的前世是出家人,留了50年的真身舍利,从这一点能否安立他的前世是成就者?不确定。能够把身体留下来,不确定他就是位成就者。能够预言后世五十年之后的事情,也不能仅凭这一点就说明他是成就者。能够说明他可能是有一些修行的功夫,有功夫和成就是两回事。如果你修禅定有一些功夫,通过一些因缘也可以看到以后的事情。比如天眼通,宿命通之类,通过禅定有这些神通的人也可以看到,外道也可以看到,可以预言一些事情,也可以回忆前世的一些事情,但是这不能说明他就是成就者,是一个证悟的圣者,不一定是这样的。所以,留了50年的身体也不一定说明他是圣者。肉身不坏有很多因缘,当然有些圣者是证悟的人,他能够让肉身不坏。但有些时候肉身不坏,不等于是圣者。通过很多因缘也可以肉身不坏,50年的真身舍利也好,或者身体也好,单单凭这一点不能说明问题。

我们不是否认他,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如果他不是成就者,就容易理解了。他通过自己的善业力转身为王阳明,一生当中致力于弘扬儒教,因为他自己并没有解脱,也没有发愿的话,没有善业相连,所以有可能后世当中就忘记了,或者佛教的习气不一定苏醒。

另外一种情况,他是成就者,他证悟了,留下了肉身,也写下了预言诗,他的确也是成就者。那么成就者就一定要做弘扬佛法的事情吗?这也不一定。为什么呢?因为他重视弘扬佛法的事情,要观待当时他转到那一世与他有缘的众生需要什么。如果那一世有缘众生需要儒教的调化,他就会用儒教调化。并不是转了一世之后,没有弘扬佛法,就说明他不是圣者,这是不确定的。比如佛陀成佛之后,其他地方的众生需要调化,那么佛陀显现成,比如说一个地方根本没有三宝,或者暗劫当中需要佛陀调化帮助,那时没有三宝名称,佛陀的化身显现在人间的时候,不会显现为出家人,也不会显现为佛陀,就是通过他自己的贤善行为引导他们,这对他们来讲也是有利的,他们只能够接受这种方式,所以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我们能不能说:“如果你是佛,为什么你只是弘扬十善法呢?你为什么不讲佛法呢?你不讲佛法就说明你不是佛。”不能这样,这个推理过于简单了。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我们说佛法当中有很多情况,要辨别。还有我们顺便讲一下,可以大概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有些禅宗大德在开悟了之后,因为以前禅宗的大德并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他开悟之后继续投生,有的下一世投生为皇帝或者大官,像苏东坡之类的。像这样的话,有些净土宗的人通过这样一种事情,他的确是他的转世,这个人的前世是某某禅师,而且很大的禅师。但是显现上就变成一个官员了,而且显现上他的运气很好。他就说:“你看,你还不往生,就是这样的。”修了禅宗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你虽然证悟了,但下一世还是迷了。他通过这个方面来警示,如果修禅宗虽然开悟了,但不求往生极乐世界的话,还是会迷惑。

当时我在分析的时候就想:这是不一定的。为什么不一定呢?他证悟之后,可以用很多方式来利益众生。谁规定说:证悟之后就必须还是要以出家人、祖师的身份、开悟者的身份来做这个事情,否则你就是迷惑了,你就是不往生极乐世界了。当然从另外角度来讲,这些大德们、祖师们为了劝解净土宗的修学者铁了心地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我们并不是禅宗开悟者,我们是一般的凡夫人。你看这些禅宗大德们,他们证悟了,他们还是这样不能自主,那你们又算什么呢?!我们一听:“对啊!是啊!那我还应该发愿往极乐世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我啥都没有了,我不会再投生一个大官,然后被别人杀死,那些都不会了。”如果有这个必要性的话,当然完完全全是一个善巧方便,我们也完完全全可以理解。但单单凭这个理论,我觉得这不周遍。为什么不周遍呢?因为很多大德证悟之后,不一定显现还是一个证悟者的形象,他完全像一个普通人。如果显现官员对众生有利,他就显现官员;如果显现一个反面的教材来利益众生,他也可以显现,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他内心是自在的。

所以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要知道,有的时候大德们这样讲有其必要性,为了重视这个问题他可以这样讲。但是对我们来讲,就要去分析是不是这样的,有可能有其他情况。有其他情况的时候,我们怎么样看呢?本来是祖师,我们说他没有证悟,也不能这样说。他有可能是证悟了的,也可能没有证悟,的确他只是那种觉受,不是像初地菩萨的证悟。如果像初地菩萨那样的证悟,绝对不可能退转了。所以有可能证悟还不圆满,只是一种觉受,有这种可能,下一世迷失了本性之后,他的种性有可能没有苏醒。但还有一种情况,他的确已经彻底开悟了。彻底开悟之后,显现成一个一般的人,这也有可能。为什么规定他必须要转生成那种形象,规定他:你开悟了,你不能转生成歌星,也不能通过歌星的方式利益众生,也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和众生结缘。菩萨不这样想的,菩萨想以什么方式能够跟更多的众生结缘,就可以这样去做。因为这么狂热地崇拜一个歌星,这就是很好的结缘,他的心就一心一意的向着这个人。菩萨的菩提心的力量在这里,这是一个很好的方便。所以我们不能说,所有这些都是烦恼深重的人,这是不敢确定的。因为一个菩萨,肯定会用各种方式和众生结缘。有善根成熟的人,他就直接显现一个像咱们大恩上师这样的形象,讲解正法;对于一些善根不成熟的人,大恩上师们也不可能给这些善根不成熟的人讲佛法,他们也听不进去,如果显现成另外一种情况,就可以了。他们就可以接近你,对你产生好感,然后怎么怎么样,这方面情况也是有的。所以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太多了,我们不能有局限性,认为必须这样、只能这样。菩萨就是这样的,只要对众生有利,他都会示现。这个公案,我们也是这样想的。他留下真身舍利,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成就者。但是他成就了,一生致力于儒教的弘扬,也不能说明他不是。他如果对众生有利,也可以显现成牧师,显现成神父,因为那个地方没有佛法,但是显现为牧师,大家就会对他生起信心,就可以引导慢慢结个缘,逐渐逐渐引导,这是可以的。所以佛法是善巧的,是智慧的。对于不同根基的众生,都有不同的调化方式。(生西法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