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弟子对佛法不可能以自力来通达,依止善知识的必要性,有不明白的地方。一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在树下悟道,好像并没有依止善知识。另外,玄策禅师虽然对永嘉大师说无师自悟是天然外道,但他毕竟是自悟了。
答:疑惑的地方就是,佛陀没有依止善知识,玄策禅师是没有依止善知识证悟的。其实我们看的时候,很多道友也有类似的疑惑。
从释迦牟尼佛的这一世来看,他只是依止了几个外道的上师,外道的上师不可能让他觉悟的。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佛陀修菩萨道已经三个无数劫了。不管是从小乘的思想来讲,还是从大乘的思想来讲,佛陀在悟道之前,他已经三个无数劫修持菩萨行。所以他最后一世不依止也可以,因为他在这三无数劫中,道本身已经在他相续中根深蒂固了。所以从这个侧面来讲,是不需要的。
还有从大乘的观点来看,其实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下降的时候,他的身份是十地菩萨,他马上就成佛了,所以他所有的修行道,在内心当中已经超级圆满了。所以从那个侧面来讲,他显现上不再需要依止了。因为他本身来讲,十地菩萨的身份,那个时候不需要再依止了。
如果按小乘论典的讲法,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还是个凡夫,他上座之后,一座之上证悟佛果,没有一到十地的安立,因为小乘不承许一到十地。所以从这个方面讲,他在三个无数劫当中,必定依止了无数善知识。我们看到他在三个无数劫当中,依止了很多很多的上师善知识,所以在以前他是依止过的。虽然在这世没有依止,但是他的道已经圆满了,所以从这个侧面来讲不需要。
玄策禅师也是一样的。这一世没有依止,不等于说以前没有依止,以前他是依止过的。虽然他是自悟,这一世,他自己看法本自悟的。但是第一,他在看法本之前,或者看法本的时候,他也有善知识。虽然他自己好像是因缘证悟的,但是他在出家,或者他的上师指点他读经、看书,这些事也有善知识的,只不过这里面没写而已。但其实他在看书证悟之前,还是有善知识依止的。即便是这样,在他前世,也是依止过善知识,他才有能力变成上根利智。以前依止善知识修行,成为上根利智,现在不需要也可以。但是对我们来讲,因为现在我们不依止善知识的话,什么都不懂,我们也不可能看懂《金刚经》就证悟了,是吧?我们没有证悟,然后必须要依止上师学习。所以我们的情况和释迦牟尼佛十地菩萨的身份,和玄策禅师上根利智的身份,不一样。六祖也是一样,他在听经的时候,“应无所住”而证悟了,所以上根利智就是上根利智,我们不是,所以必须要依止上师。
从总的侧面来讲,不依止上师成佛的,必定没有,他这世不依止,前世也有依止。独觉也是一样的,虽然这世独自觉悟,但是以前也会依止佛、菩萨们为善知识,他以前的修道,必须要依止善知识。从这个侧面来讲,必定还是周遍的。虽然显现上面,这一世没有依止,但是以前也依止过,这个还是可以成立。(生西法师)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什么是善巧方便?弟子发现做人做事确实需要善巧方便,但是对于善巧方便的概念不确定,善巧方便是善良巧妙的方法的意思吗?它是否属于一种智慧?
答:在大乘道当中善巧方便,就是菩萨的修行不住三有,不住涅槃。他住三有当中,但是不会耽着三有,这是一种智慧和能力。一方面是一种智慧,一方面也是一种能力,他具有这样一种能力。所以做人做事,也需要这样一种方便、智慧。善巧方便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做事情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圆满,对自己对他人不伤害,而且尽量让自己他人都有很大的欢喜心,这叫做一种善巧方便。所以什么叫善巧方便?就是一种智慧,或者就是一种能力,一种你做事情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够把事情做得圆满,而且对自他没有伤害的能力,叫善巧方便。大概可以这样理解。(生西法师)
问:末学的水晶念珠在经堂断线,是否缘起不好?缘起是否殊胜?
答:念珠断了,这没什么运气不好的。绳子、线穿的念珠,也是有为法。时间长了都会断。消耗、磨损,就会断了。断了之后不要紧,把念珠捡回来,重新穿好就行了。这也没什么缘起好不好。有些时候可能是有一些观察缘起,有时候不一定。不一定念珠断了,缘起不好,不一定是这样子。(生西法师)
问:什么情况下可以观待?
答:真实观察缘起,一般的上师们真的观察缘起,初地菩萨以上,他可以观察缘起,吉不吉祥,殊不殊胜。平常我们讲,这个缘起好不好、殊不殊胜,有的时候是我们的希望,我希望这个缘起好。或有的时候是我们的猜测,我觉得这个缘起好,这其实不是观察缘起的;有的时候,出门看到一只乌鸦,今天缘起不好,如何如何,这也不一定。所以真的观察缘起,不是按照我们分别念来定的,有的上师们有法本,他也介绍,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或者如果你要做事的时候,遇到这个事情,缘起比较吉祥,遇到那个事情的时候,缘起不吉祥,这个是有法本,有这些殊胜的智慧,可以观察的。有些时候不一定,是这样的。
所以念珠断线,只要是修行的人都会遇到,不要紧的。这时我们把它穿起来,继续闻思修行,应该不会有大问题。(生西法师)
问:佛陀告诫我们世间的修行人,不应该执著于财物、名声等如梦如幻的东西。但有些佛经和咒语的功德上却说,能力、财、事业、成就等等,比如,度母心咒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望,甚至求男女得男女,这样祈求,是不是违背了佛陀的利益、意愿?长养修行人的贪心。既然让我们修行人看淡这些,那为什么又宣说了这么多的世间的法?
答:第一,我们在世间生活,可能需要世间的资具。佛法的威力是随顺缘起的。如果你具有这些善妙的缘起,通过正常的途径,也可以满足我们暂时的一些需求和愿望。这是不是满足贪心呢?佛陀当然不会鼓励我们,长养我们的贪欲心的。佛陀只是告诉了这个方法,你这样做,能够得到什么;你那样做,会损失什么。他只是把这样一种业果规律,如实地告诉我们。度母心咒也好,佛经念诵也好,它的确可以增长福德,可以得到财富,的确是它的功效。
但是这样的话,佛陀是不是在变相地让我们增长贪心?没有!佛陀说,你可以去得财,但是你得到之后,不应该耽着。你应该把它用在该用的地方,不要贪得无厌。如果有了很多财富,可以用来弘扬佛法,用来帮助众生。除了自己的受用这部分之外,可以去帮助众生等等。尤其对我们修行人来讲,也需要财富。为什么?因为修行人得暇满的条件之一,闲暇。如果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没有自主、没有钱财,但你要生存。如果是在家人,要养要养活一大家人,没有钱是不行的。为了得到钱,你必须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去挣钱,那么你花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哪里还有时间去修行佛法呢?即便有,你忙碌一天之后,坐下来能好好地进入状态吗?你要么胡思乱想,要么就打瞌睡,没有质量。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通过相对比较容易的方式得到钱财,不需要为了钱财奔波,那么剩余的时间,可以很从容地去闻思修,所以这也是我们修行的一个顺缘。
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个事情绝对化,一刀斩。佛陀一方面讲不要执著,又告诉我们得财的方便。佛告诉我们得财的方便,这也是一种因缘果报,这是善巧方便,是佛陀的一种善愿和功德力。另外一方面,让我们不要耽著,不耽著不等于不能要。所以我们可以要,但是我们不要执著,要学会这方面的取舍、衡量、权巧和一种取舍的方式。所以佛陀让我不要执著,不等于不让我们有这些,不是说所有的修行人全部要变成穷光蛋,每个人都必须要饿死,乃至连饭都不能吃,衣服不能穿,这是不会的。佛陀的道,永远是中道。所以佛告诉我们求财的方法,什么才是最殊胜的、无罪的,而且很快速的求财方法。那么求财方法,不是告诉我们要贪得无厌,而告诉我们有了这些之后,剩下来的很多时间、精力,应该去修法,这就是佛陀的本意,所以没有违背佛陀的意愿。
是不是违背佛陀的意愿?要看我们的心,怎么样去对待这个问题、这个财富等等。而不是说只要你去求了,得了,就一定是违背佛意愿,这个不会。佛陀愿意我们在修法的时候,都说愿一切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一些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这在慈悲心、四无量心当中都有。佛陀成佛了,为什么不愿意众生安乐呢?佛陀希望众生安乐。但是希望众生不要因为这个而耽着、迷失,这是佛陀不愿意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怎么样在得到财富的时候不迷失的方法,也讲了很多让我们看破,让我们不要过于地执著。所以这不会有问题。(生西法师)
问:“托嘎雪山宝藏颈,圆诸功德喜乐园,二义精藏瑜伽士,祈祷龙钦绕绛贤。”请法师慈悲开示遍知无垢光尊者祈祷文的涵义。
答:“托嘎雪山宝藏颈”,托嘎雪山就是平时讲的岗日托嘎,宝藏颈就是山的一种地方,“托嘎雪山宝藏颈”就是在山腰的那个位置,好像是无垢光尊者安住的地方;“圆诸功德喜乐园”,圣地是很多功德都圆满的这样的地方,就是圆诸功德喜乐园;“二义精藏瑜伽士”,“二义”就是:自利和他利的究竟意义都已经获得,完完全全都掌握的一种最精要的瑜伽士,无垢光尊者这个瑜伽士,是二义精藏的瑜伽士。什么是二义精藏瑜伽士呢?就是对自利的一种经藏,他已经掌握了;对他利的一种经藏,他也掌握了,所以祈祷龙钦绕绛尊者。“圆诸功德喜乐园”也可以解释成地方,无垢光尊者居住的岗日托嘎雪山那个地方邬金宗。那么从另外角度,也可以理解“圆诸功德喜乐园”,无垢光尊者本身也是如同喜乐的花园一样,所有的功德都圆满了,从这个侧面也可以讲。当然从地方的侧面来讲,更加容易理解一些。总之对无垢光尊者所居住的地方的赞叹,和无垢光尊者本身具有的功德的赞叹。“二义精藏瑜伽士”是对无垢光尊者功德的赞叹。这样念诵就可以得到无垢光尊者的加持。(生西法师)
问:加行修百字明时,没灌顶的师兄能看关于百字明每句话含义的文章吗?
答:应该可以,因为百字明我们没有灌顶都在修。它作为一个加行来讲,虽然属于一种简单的生起次第,但是也是开许了,我们没灌顶的,把它作为加行来修,修圆满之后可以得灌顶,修圆满之后可以得密法。所以从这个侧面来讲,百字明既然可以念,那么关于百字明的每句话的含义,当然也可以看,是没有问题的。(生西法师)
问:刚接触藏传佛教的道友参加了某大德的灌顶,事后了解到受灌顶需守密乘戒,感觉持守有难度。这种情况有没有得到灌顶?如未真正得到灌顶,还需守密乘戒吗?密乘戒允许舍戒吗?
答:如果已经参加了,而且参加的过程,也是按照程序一条一条地走完了,走完之后,他已经得到了密乘戒。但是有一些观点,他是没密乘戒的。有些大众化的灌顶,虽然没有结缘灌顶这一说,就类似于结缘的这种灌顶,有一些没有密乘戒。但是很多像宝瓶灌顶以上的灌顶,都有密乘戒的。不管你知不知道,现在不管你之后感觉困不困难,如果是受了灌顶的,都有密乘戒。除非是灌顶的时候,你不想得灌顶,虽然人坐在里面,但是我是被迫去的;或者我不知道是干什么,自己没有想得灌顶的心,这样得不到灌顶。如果有想得灌顶的心,而且跟随这样一种观想,都已经经过了,这个时候就会得到这样一种灌顶。得到灌顶就会有密乘,需要守持密乘戒。那么如果需要守持密乘戒,这里是不允许舍戒的,舍戒的过失特别大。舍戒就相当于舍弃密乘,舍弃密乘就是违背了根本的密乘戒律。所以如果你舍弃了密乘戒,舍弃密乘,就是在所有密乘戒中最严重的一个戒律誓言。其实没有特别难守的,反正对密法不诽谤、不放弃,有这样一种心,然后对灌顶的金刚上师,也不要诽谤,不要生邪见,这样的话其实问题不大。然后对金刚道友经常关心,这没有很多难度。其实真正来讲,和守持居士戒相比,有的时候,可能守持居士戒还要困难一点。密乘戒主要是内心当中不舍弃三宝、不舍弃密法,不舍弃金刚上师,这些其实还是很容易的。所以不管怎么样,平常我们多忏悔。然后主要的这些戒律,我们不要犯的话,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这个舍肯定是不行的,不能舍。(生西法师)
问:一些不是佛教徒的朋友问我,其他教派都是一个神,为什么佛教有这么多的佛菩萨形象?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答:其他教派其实也有很多神的,只不过他们的主要的神就一个,其他的神也有很多很多。印度教的神特别多,其他的教派的神也很多,有些天使,天使我觉得也应该是神,其实还有很多神。佛教为什么有这么多佛菩萨呢?因为每个众生修成了都是佛。那为什么这么多众生修佛?修佛法最后都会成佛的,所以就会有这么多佛。在成佛之前都是菩萨,所以有这么多菩萨。这么多佛,这么多菩萨也是为了利益众生。这么多众生需要度化,所以需要很多佛。而且佛菩萨有很多的功德,不同的佛菩萨帮助众生,有不同的方式,也会显现不同的形象,这样对不同的众生的需求,都可以不同的满足。所以就有这么多的佛菩萨形象度化众生。其实我们在世间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世间中有一个大富翁愿意帮助我们,愿意提供帮助,那我们当然就喜欢他了。假如这个世间中,有无数个大富翁都愿意帮助我们,那我们高兴都来不及。因为他们都是帮助我们的,引导我们的,所以越多越好,体现他们的悲心,还有对于众生的关心,所以会出现很多的佛,很多菩萨的形象,每个佛菩萨的形象,他的愿力,他对众生帮助的侧面不一样,所以我们在祈祷、在供养的时候都可以有不同的利益,但最究竟来讲,他们都是一味一体的。显现上有很多很多。大概我们可以这样去回答。(生西法师)
问:既然三个无数劫修行成佛算是快的,或者如某些经论中讲的,几十次人身当中修行也可能成佛,那么如何理解即身成佛是可能的呢?
答:三个无数劫,还是几十次人身修行成佛,和即身成佛,这都是可能的。这就相当于从我们所住的地方到美国一样,有些人说特别慢,坐船要几个星期;有人说没有这么慢,坐飞机十几个小时。那你说怎么可能呢,有人说是几个星期才能到,有人说是十几个小时就能到,这不可能。那我们说,这不一定,就看自己的方法是什么?看你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你坐大轮船、小帆板、飞机,或者更快的一种交通工具,都是不一样的。既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所以修行者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满足了基本成佛的条件,那么三个无数劫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这个条件不是基本条件,而是具有很殊胜的条件,所以他就可以很快成佛。如果他所有的修行条件在一生当中就可以圆满,他就可以即身成佛。为什么要三个无数劫?因为他要需要三个无数劫来做准备,要在三个无数劫当中圆满所有成佛的条件。不是必须需要三个无数劫才能够成佛,而是说必须要在三个无数劫中圆满。有些人只能够以三个无数劫,才能够圆满成佛的条件;但有些人就可以几十次人身就可以了;有些人可以在一生当中,所有条件都圆满。如果所有条件都能够一生当中圆满,那为什么不可以即身成佛呢?按照了义的经典来讲,每个众生本具佛性,他的佛性、佛功德是圆满的,没有一点欠缺的,全都是圆圆满满的。所以就看你对于现前佛性、去除障碍的方法,如果你能够一生当中把障碍去掉,你就可以一生成佛。如果你一生当中做不到,你必须要好几生,乃至于三个无数劫,所以时间快慢,是要观待修行人的根基,如果根基利,他现前本性的速度就可以很快。如果准备不好,或者根基钝,他就必须要慢一点。这不是说成佛,一定要什么时间,而是说修行的人本身,有些人跑得快,有些人跑得慢,这主要看他自己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好的人,我们不能说你为什么跑这么快,你一百米不能跑九秒,你必须要跑15秒、16秒,不一定,我的身体好跑得快,就可以跑快一点。所以有些人慢,他就可以跑慢。有些人就像婴儿,就只能爬过去,他只有这个条件,他的时间是按照他的条件来决定的。条件好,他可以一生当中把所有成佛的因缘具足了,就可以即身成佛。因为原理是什么?原理就是佛性本具,障碍是迷乱的,是如梦如幻的。如果我们能够在一生当中,把所有的障碍清净掉,那就可以。而且可以清净,为什么?因为它本来是不存在的,本来是无自性的。了解了这些,就很快了。(生西法师)
问:在学院藏医院买的药,外包装袋子上有佛菩萨像,请问怎么样处理才如法?
答:如果外包装上有佛菩萨像,上师讲了,通过清净心,不是通过损坏的心,通过清净心把这个盒子烧毁。烧毁之后把灰放在干净的地方,或者放河里、干净的地方就可以了。上师以前也讲了,尽量在做的时候,不要在上面印,我们买的时候尽量不要买。但如果不知道的人印了,或者我们没有选择,买了,这个袋子怎么办?就是通过清净心焚毁,焚毁之后把灰处理掉就可以了。(生西法师)
问:执行死刑的狱警,他们会染上杀人的过患吗?
答:这个应该有,必定是杀人,完全没有过患的话,也很难说。因为他必定是有这些条件,对境、想杀的心、加行、究竟,这四个条件都有了,所以他是有过患的。但是,是不是完完全全能成熟,这也不好说,因为看他的发心。但一般来讲,执行死刑的狱警,应该说他还是有杀人的过患,这个业因果很微细。他也不是像佛菩萨有这种能力,大慈大悲心去超度,他没有。但如果有惭愧心,有后悔心,有善心要好一些,还是能够把它减低。真正没有过患,很难讲。(生西法师)
问:现在很多快递公司都提供服务邮寄大闸蟹等种种众生,请问法师,如果快递公司有这样的业务,那么是不是所有在快递公司工作的人都要承担这个共业呢?或者大型超市里有卖活物的行为,那在超市工作都要担业吗?请法师开示,在工作中怎么才能保证自己不担共业。
答:这个方面上师也说过,真正在欲界当中工作,完全不染罪过的,非常少,有时直接没有染,间接也会染,所以完全不染的非常少。那么这种快递公司工作,关键是提供这些服务,有些时候也不知道到底邮的是什么,所以如果只是负责快递,有的时候可能问题不是很大,但完全没有过失,也不好说,毕竟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所以说超市里面卖东西也是一样的。如果卖的不是直接造罪业的,应该没有直接关系,但间接关系也许有一点,但是如果有的话,问题也应该不是那么明显。所以还是一样的,我们真正选择完全无罪的很困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但是很困难。平常多忏悔、多积资净障、多发菩提心,通过我们所修的善根,来压服、来超越我们所造的罪业,这样就可以。暂时来讲,我们在这个轮回当中要生存下去的话,就只有这样。关键要看自己的动机、发心等等。这些方面的话,有些时候是间接的,有些是直接的。如果是间接的,再加上我们有些对治,可能会好很多。(生西法师)
问:有这么一种现象,现实生活中见人被附体,帮人看病,有资料说此人这么做,破了因果,会背很多业,身体会不好,还有材料说会积累功德,到底怎么看?
答:帮人看病,如果破因果的话,那么医生这个职业也是有问题了,也是破因果了,因为医生也是在帮人看病。如果像你这样说的话,这些方面也是破因果。那如果这样的话,上师讲你要忏悔,这也是破因果了。为什么?因为如果不讲忏悔,不让修福报,他也会受因果。那这样的话,我们劝别人去修善法,那也破因果了。不能这样去分析。所以有些时候帮人看病,如果他是善心,而且的的确确通过善心去做,帮他解除痛苦,虽然他自己也许会有一种不好的地方,但如果是善心去做,他会想即便我不好,但是如果让众生能够解除痛苦,无论如何也可以做。或者医生看病的时候,自己染上了病,他想帮助了众生解除了病苦,也是可以的。当然这样做是积累功德还是积累罪障,要看我们的发心。如果通过看病,为了得到财富等等,以这样的烦恼心去做了,当然不一定积累功德,但是如果真是以帮助众生的心去做,一定可以积累功德。(生西法师)
问:地狱中的寿命是否是定量的?除法师提到无间地狱等业尽才出来的,其他地狱如何?
答:地狱当中的寿命都不确定,都没有定量。在《俱舍论》当中讲,除了咱们这样一种世界中,就是从色界到欲界,人间到地狱等等,除了有一个地方就是北俱芦洲,北俱芦洲的寿命一定是一千岁,除了这之外,所有的地方中间都有夭折,都是不定的。地狱的寿命也是不定的。无间地狱业尽出来,也是从某个侧面来讲的。其实如果不给它做善根,其他地狱没有提前出来的时候,都是要业尽才能出来。但是如果他的亲人给他做佛事,他自己以前也曾经做过佛事,有可能堕无间地狱也会很快出来的。所以像这样的话,都会中途夭折,寿命不确定,所有的地狱都是一样。(生西法师)
问:如何对不信佛的人讲解地狱?
答:就是如实的描述,佛经当中怎么讲地狱的,我们就怎样讲地狱。如果他不相信佛语,或者他对这方面不相信,怎么跟他讲,他有可能认为这是神话或者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他不信佛,但是他相信因果规律,相信这样一种事实情况,那就给他如实地描绘地狱的情况。不管是很多地方描绘的,还是佛经论典中描绘不同地狱的情况,都可以给他如实地陈述,就可以了。(生西法师)
问:地狱仅在南瞻部洲有吗?如果有,是各自有,还是公共的?
答:地狱是不是仅在南瞻部洲有呢?不一定。有些地方讲,或者在南瞻部洲下面,每一洲下面,如果有造业的地方,就会有地狱存在。还有一些说法,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什么地方死了,你的业什么地方成熟,那个地方就是地狱。所以这个地方也不一定,有些地方说是各自的,自己的地狱都是各自承受的;有些地方说是共用的,比如等活地狱大家转生到一块,然后就一起受痛苦,一起砍杀的,这个也有。所以这个要看情况而定。佛经当中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描述。(生西法师)
问:书写过的佛经纸片怎么处理?如果随意丢掉或撕毁有什么过失?
答:书写过的佛经纸片,最好是如前面所讲,通过清净心来焚毁,清净心的烧毁是最好的一种方式。或者书写过的佛经纸片,我们把它当成法宝,装起来放到一个清静的盒子里,放在佛堂上,每天做顶礼,把它当成真正的佛经一样,这样也可以。我们不要想到,只要一出现这个问题,马上烧掉,有些可以做供养。如果是残缺的佛经,可以以清净心烧掉,这是可以的。法宝是很殊胜的对境,如果我们随意丢掉,或者丢到不清净的地方,或者撕毁,这样有毁坏正法的过失。这样的过失还是相当严重的。(生西法师)
问:出佛身血是指什么行为?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答:一般来讲,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些人以恶心出佛陀化身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像这样一种化身的,通过刀砍或通过其他的石头砸等等,让佛陀身上出血,这叫出佛身血。那么这基本上是佛在世的时候,而且一般的人也出不了佛身血,只有像提婆达多等等这样的个别众生可以出佛身血,其他人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就指这样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叫无间罪。平时我们要发愿,不管怎么样,永远不要造无间罪,永远不要以恶心出佛身血,这方面要注意。还有谤法,诽谤正法也是类似于出佛陀法身血的说法也有。所以我们不要诽谤佛法等等。当然真实出佛身血是五无间罪之一,在佛涅槃之后就不会再有了,因为佛都没有了,就没办法出佛身血,但类似的比如说砸毁佛像,这些有可能还是近五无间罪,这还是要注意的。(生西法师)
问:大恩上师在《前行广释》第41课中引用上师如意宝的一段教证,“地狱其实是众生心识的显现,由于众生的心识千差万别,故地狱的状况也成千上万,不一定只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这几种。”这一段教证中提到一切是众生心识的显现,那这与轮回的痛苦、因果不虚是否有矛盾?心识的显现说明一切是如梦如幻的,而三界六道又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三恶趣的痛苦极为恐怖,该如何圆融理解?
答:其实心识的显现与轮回痛苦,这不矛盾。因为我们说心识的显现,并不等于它就是虚幻的东西。其实轮回的痛苦也好,因果也好,真正来讲全都是心识。比如说业因果,业因就是我们的心识造业,而且这个业也是我们心识的一种状态,所以说这个业是在我们心识安立的,那么业因成熟之后,果也是我们心识面前存在的,所以我们如果不去感受,我们的心识不感受,它就没办法安立为果。所以在佛法中,不是心识的显现如梦如幻,三界六道是真实存在的。其实应该这样理解,整个三界六道,它都是心识的显现,那么这个心识的显现,又是如梦如幻,其实就是说明三界六道也是如梦如幻的,心识也是如梦如幻的,只不过它里面有个层次。什么层次呢?首先三界六道,它都是我们心识的变现,“万法唯心造”,这在很多地方都是这样讲的。所以整个包括极为恐怖的痛苦在内的三恶趣和三善趣的六道,都是我们心识变现的,而这个心识又是如梦如幻的,究竟来讲是空性的。所以这没有矛盾的,这是不同的层次。如果是针对初入门的众生,不会说这是心识显现的,而是说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当我们的福德和智慧有了提升,佛陀就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认为的这一切的显现,其实不是在外在的这一层,它是我们心识的变现。当我们在心识变现上面又进一步增长之后,佛陀告诉我们,其实心识也是如梦如幻的,虽然有显现,但是它是假立的。当我们的善根智慧成熟之后,佛德智慧增长之后,佛告诉我们其实这个一切如梦如幻本性也是假立的,是空性的,大空性,而且大空性也是究竟的如来藏,和佛无二无别的。所以这一切都是教法的不同层次,不会有什么矛盾的地方,而是层次的不同。所以我们不需要把这些放在一个层次去理解,如果是这样,就可以圆融理解所有的一切,理解不同的地方出现不同的教义。(生西法师)
问:观修时是不是一直都要处于安静状态?
答:观修不一定都要安静,但是安静状态对观修来讲是最好的。安静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停止身体的行为,语言的说话,还有我们的心要平静。在安静的状态当中,观修暇满、无常、空性或者修寂止,都可以的。所以观修最好是处在寂止的状态。对我们来讲,安静状态是最好的。但是不是决定呢?也不一定。因为还有一种叫动中禅。动中禅就是在走路的时候,在做一些简单机械的重复动作的时候,我们可以观修,仍然可以观修。我们在顶礼的时候不也是在观修吗?一边顶礼一边观修。供曼茶的时候也是一边供一边观修。所以观修的时候,不一定要处于安静状态的,这要看所修的法。(生西法师)
问:如何能够做到减少昏沉和掉举,达到观修量。
答:这需要我们有很大的兴趣。我们的兴趣要很强盛,就像我们打游戏,或者是做什么的时候,我们没感觉到昏沉、掉举,很兴奋。为什么兴奋?因为兴趣大的缘故。所以我们要尽量对修法有很大的兴趣。然后在修法过程中,如果出现昏沉掉举,我们要做一些调整。如果是掉举,我们就把心收回来,观想一些恶趣痛苦,把自己的心收回来。如果昏沉的话,我们就观修一些功德,让我们的心兴奋起来,兴奋一点。或者不行的话,站起来走一走,转移一下注意力,把心收回来。平时积资净障,尽量积累福德、清净罪障,如果福德上去了,罪障少了,自然而然,昏沉、掉举就会越来越少。加上不断地闻思修,观修就会越来越圆满。(生西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