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学习《开启修心门扉》。本论中讲了十九个问题,现在正在讲第十六个问题如何修持无常的道理,这个科判中引用了很多公案、佛经论典的教证,让我们知道无常的修法是舍弃今生的关键,是不可或缺的修法。对于无常的修法必须要从内心去抉择,了解之后必须要直接修持,力争自相续中尽快生起无常的境界。
现在正在引用宗咯巴大师讲的不修无常的过患、修持无常的功德来进行抉择。
总之,现在已是士夫们成办大义的紧要关头,获得殊胜之所依(——暇满人身)的机会仅此一遭,
总而言之,现在对我们修行者来讲是成办大义的紧要关头。什么是成办大义的紧要关头呢?就是还具有暇满人身,死亡无常还没有现前的这个中间阶段,就是成办大义的紧要关头。如果现在发清净心如理如法的修持,就会获得清净的善根;如果耽著今生,把所有的时间精力放在追求世间八法上面,这段时间是无法积累清净善根的,死后必须要跟随恶业堕落恶趣。
宗咯巴大师在《广论》中也讲得很清楚,即便我们没死之前也不可以安稳而活,因为我们在无始的轮回漂泊中,已经积累了无量无边的恶业,这些恶业还没有成熟,都以种子的方式存在,我们又没有生起恶业的对治道,两个因缘一结合,死的时候肯定是任运堕到恶趣中无法解脱。
如果现在还不抛弃一切今世的琐事,励力忏悔相续中积累的一切恶业,反而还要用这个短暂的时间去造很多恶业的话,那就是恶业加恶业了,死后绝对无法获得解脱。因此,虽然无常还没有到来还没有死,但绝对不能安稳而活,不能安安稳稳、妥妥当当的每天吃饭睡觉,嘻嘻哈哈的说笑,做一些世间八法的事情,这完全是自己伤害自己。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做详尽的观察。
士夫成办大义的紧要关头就是现在还没有死的时候,上去下去的关键也就在这个时候。华智仁波切的《前行》中也讲到了,往上行往下行的关键,就是现在死亡还没有现前的时候,现在就是决定以后上升和下堕的关键时刻。
获得殊胜的所依——暇满人身的机会也是仅此一次,无始轮回流转到现在获得暇满人身是很少的,即便是以前获得过人身,但是真正的暇满人身不一定得的到。自圆满、他圆满十八种闲暇全部具备的人身非常罕见,无始轮回中得到人身的次数很少,这次的暇满人身如果失坏了之后,也不知道多少劫之后才可以获得暇满人身,所以说获得暇满人身的机会仅此一遭而已。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住于恶趣,能有幸趋往善趣的机会万不得一,并且极有可能前往无有闲暇之地,在那种忙碌不堪的地方,就不可能再获得修持正法的时间了。
“我们中的大多数”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为众生。大多数众生都是住于恶趣,能有幸趋向于善趣的众生万不得一,一万个当中没有一个能趋往善趣。即便趋往善趣中,都有可能生在无有闲暇的边地,或无佛出世的地方,或业际颠倒。“那种忙碌不堪的地方”就是指无暇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就不可能再获得修持正法的时间了。
如果生在边地连三宝名号都没有,怎么可以修持呢?虽然有很多空闲时间,但是都没办法修持正法,所以从这方面讲是指没有修持正法的空闲时间。生在邪见的家庭也没办法修持正法,观察非洲等等没有佛法的地方,这些人从出生到死亡之间,不管活得长短,反正一刹那修持正法的机会都不存在,如果生在这些地方就更加没时间修行。
宗大师的《广论》中稍有不同,“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住于恶趣”是说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恶趣中,现在好不容易来到善趣一次、得到人身一次,这是万不得一的机会。如果现在浪费了暇满,最后又要回到恶趣受苦,在恶趣受苦时间是相当长的,再没有闲暇修持正法了。
即使获得了可以修持大义的人身,而没有如理如法地修行,就是因为不会死亡的念头所导致的。
现在的人身如果要造恶业也可以,如果要修持获得大义也可以,现在的人身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处于一种中性的状态,可以修善法、又可以造恶业,可以成为堕无间地狱的基石、又可以成为一生成佛的殊胜所依。现在的人身要他向上也可以,让他向下也可以,或者平庸而住也可以。
即使现在获得了这个可以修持大义的人身,但如果还没有如理如法地修行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不会死亡的念头而导致的,就是因为相续中总是保持一种今天不会死亡、明天也不会死亡或者今后不会死亡等等的念头。因为这种不会死亡的念头,我们的心大部分就趋向于耽著今生世间八法方面去了,没办法想到修持正法。所以关键就是贪著于不死的邪念而导致的。
因此,执持命不该绝的观点,就是通往一切衰落之门;能忆念死亡,即是抵达尽皆兴盛之门。
执持不会死亡的这种观点、执著身体常住的观点,就是通往一切衰落之门,究竟大义的佛果是不要希求了,自我解脱也没办法希求了,乃至后世增上生的善趣也不要希求了。就非常可能今生得到了一点点世间八法,死亡之后任运堕入恶趣。
这个问题在刚开始讲舍弃今生的时候也讲到了,仲敦巴格西与阿底峡尊者的一段对话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一切目标追求今生的话,最多就是今生得到这些。仲敦巴格西又问:那么后世呢?阿底峡尊者说后世有地狱、旁生和恶鬼,后世要堕入三恶趣。为什么说是一切衰落之门呢?就是今生自己的修法也衰败了,后世的安乐也衰败了,完全是一切衰落之门。
能忆念死亡,即是抵达尽皆兴盛之门。
如果能忆念死亡,内心生起了死亡无常的念头,我们的身语意完全会转向正法方面。所以从业果、从修行的角度来讲,现在已经胜利了。还有通过修持善法,后世获得善趣人身也好、获得解脱也好、或者往生清净刹土也好、获得殊胜的佛果也好,一切增上生、决定胜,一切善因和乐果,都是从忆念死亡开始兴起的。
所以,千万不要执持只有无缘修持其他深奥法门的人才需要修持此法,以及仅需在观修之初稍加修持,而无需长期连续不断修持的观念,
宗喀巴大师为了斩断我们相续中的邪执,又进一步做了教诫:千万不要执着无常的修法只是那些没有缘分修持其他高深大法的人才修的,比如没有缘分修持大圆满、生圆次第、大空性等深奥法门的人才修无常。比如小乘行者才修持无常,而大乘的行者是不需要修持无常的,千万不要这样执持。
从大乘传承上师的传记中都可以发现一个特色,就是他们在进入佛法的观修之前都要修无常。比如唯识宗的修法在《瑜伽师地论》中讲得很多,无常讲得非常广;中观的修法也是必须要修持无常的,比如圣天菩萨的《中观四百论》前面也讲如何修持无常;修持大圆满的瑜珈士也必须要修无常,比如《直指心性》的前行中也讲如何修持无常等等。所以绝对不是无缘修持其他深奥法门才修持无常,而是一切想要解脱的人都必须要修无常,共下士、共中士、不共上士道的一切士夫都必须要修持的一个共同法门就是无常。
还有一种邪执“仅须在观修之初稍加修持,不需要长期不断地修持”,这样的观念也必须要打破。比如《心性休息》的一百四十一个引导,前面就是讲修持暇满、无常、轮回痛苦等等。如果按照这些人的观点,一百四十一个引导最初修几天无常,一旦进入发菩提心的大乘的阶段、或者共同密宗的阶段、或者大圆满的阶段,就不需要修无常了,这就是所谓的最初观修一下、最后就不需要修持的意思。
但是我们知道,在修持一百四十一个引导的时候,每一个引导之前必须要修一座无常,如果不修无常,这一座的修法非常可能堕到世间八法中去,或这一座修法就很可能修不下去,心生厌烦的时候是修不下去的。如果这一座之前有一个无常法作为引导,那么这一座的修法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
所以无常的修法最初应该修、中间应该修、最后还要修。《前行》中引用博朵瓦尊者的教言讲:最初是进入正法的因缘,中间是修持正法的鞭策,最后可以帮助我们证悟智慧法身等等,有五类这样初、中、后的教言。并不是说最初修、中间不修、最后不修,博朵瓦尊者的教言很明显地说在初、中、后都必须要修持的观点。
而应自始至终对此不可或缺的法门,从心灵深处生起定解,并持之以恒地修持。
无常的法门,最初、中间、最终的时候都必须要修持,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没办法鞭策修行。下面还有大德要引用博朵瓦尊者的教言:二地菩萨都要修无常。二地菩萨都要修无常的话,现在我们还没有进入资粮道的人,为什么单单在一百多个引导刚开始修的时候忆念一下,后面就不需要修了呢?所以在这完全是一种邪执而已。
心灵深处对无常修法的功德、不可或缺的必要性必须要生起定解,生起定解之后就开始去修持,乃至最后证悟之间持之以恒地修持,这样就可以圆满暇满的大义了。
以上是引用宗喀巴大师的教言,下面是其他大德的教言:
布顿法王云:“此生无暇速疾睹死神,恰似牵至屠场之畜生,每一刹那均往死亡奔,当思注定死亡仁亲哲!
“此生无暇速疾睹死神”,为什么叫“此生无暇”呢?难道我们现在不是已经获得了暇满的身体了吗?他老人家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修持无常,今生一切的所作所为都将落在追求今生世间八法上,如果每一刹那身语意都是追求今生,这个身体就是无暇的身体,就没有修持一个清净的正法、没有修持通过无常引发的殊胜正法。如果没有修持无常,这个身体完全无暇修持正法。
在无暇修持正法的过程中“速疾睹死神”,一方面没有修持清净的正法,一方面很快就要见到死神的降临。“恰似牵至屠场之畜生”,打个比喻,自己好像一个被屠夫正牵往屠场的畜生,屠夫把畜生牵往屠宰场没有其他目的,就是宰杀。现在我们被死神往屠宰场牵的时候,目的就是死亡。
实际上很多教言中讲,从生下来开始就毫不停息地往死亡奔走。只不过通往屠宰场的路有长短的差别而已,路稍微长一点就活得长一点,路近一点死亡就近一点,反正最后必须要死,只不过活八十岁还是四十岁还是二十岁,这方面稍有差别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差别。
即使不遇到横死的障碍,寿命也会慢慢消尽,即便吃得很好、穿得很好,也是保护自己顺利地死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连衣食都无法保证,出现横死因缘,就连寿终正寝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不要贪恋现在没有出现障碍,或者还没有死亡的所谓顺缘,应该依靠这样的顺缘好好修持正法。
“每一刹那均往死亡奔”,这个畜生每走一步就离死亡更近一步。我们现在也是这样,过一天就离死亡近一天,过一年就离死亡近一年,所谓的过年是为了庆贺自己又离死近了一步而已,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真实的含义。所以要过年就忆念无常,今年又过了,离死亡又近一步了,应该好好修法,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他意义。“当思注定死亡仁亲哲!”应该思维我自己必定死亡,仁亲哲是布顿仁波切的法名,这是他给自己做的教诫。
莫为今明杂务念头转,百种心思终应归于一,
决定死亡的念头生起的时候应该怎么做?第二步就是“莫为今明杂务念头转”,今天的杂事怎么做,明天的杂事怎么处理,明年我怎么生活,这样的念头全部放弃,不要为今明的杂务念头转,不要为了这些琐事去服务。
实际上可以在我们的经验中观察,做一个琐事不注意就要一个小时,最起码也要三四十分钟。做一个琐事时间这么长,每天做很多锁事,一个月做很多琐事,一年乃至一生都做这些锁事,还有什么时间修法呢?即便想坐下来修法,相续中全都是做琐事留下来的后遗症,都是做琐事留下来的杂乱的分别念而已,修不了清净的正法。
“百种心思终应归于一”,一百种做琐事的心思最终应该归于一,就是不要想太多琐事,应该把这些心思归于一个,归于什么呢?下面还要讲,归到下面的思维中去。
“可怖阎罗相迎于吾前,榻间呼吸断绝命终时,除法别无助益仁亲哲!”
“除法别无助益”就是心思归于一的窍诀。临死的时候,眼前已经现前了可怖的阎罗鬼,或者可怕的死亡已经到眼前的时候,在床上呼吸断绝命终的时候,“除法别无助益”,除了正法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呢?正法或者通过正法所获得的善根,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呢?什么都没有办法帮助你,财产无法帮助你、房子无法帮助你、妻子儿女无法帮助你。能帮助你的只是善法、善根,只是你清净的修行功德而已,除此之外都没有助益。
所以应该斩断琐事的牵连,把一切念头放在临终除了正法别无助益这方面。如果能把一切心思专注到这上面,对一切琐事绝对不可能有兴趣。如果现在对种种琐事兴致勃勃,就是没有想到死的时候到底什么对自己有助益。如果没有看破无常,你的修法都是在空中飘来飘去,没有落脚点。只有通过修无常看破今生扎扎实实的修行,才是临死无悔的窍诀。
上师如意宝也教导我们:“如果没有生起猛厉的死亡无常之意念,就会不知不觉地被繁华似锦、五彩缤纷的利益、名声所勾引,
上师如意宝就是罗珠加参尊者的上师克主杰大师,他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如果没有生起猛厉的死亡无常的意念,不要说生起猛厉的死亡无常的意念,好多人连这样的概念都还没生起来,怎么会是死亡无常呢?或者死亡无常和我这一生的修法以及来世的解脱到底有什么关联呢?这方面都没有仔细思考过。
如果没有生起猛厉的死亡无常的意念,内心没有真正生起无常的修法,不知不觉就会被繁华似锦、五彩缤纷非常吸引人的眼前的利益、名声所勾引。有些人求名声,有些人求快乐、安乐、世间八法,有些人求种种利益,不知不觉被这些勾引之后:
并为其所役使,无论行持闻思修持的何等善业,也全部成为相似之善,对来世没有利益。
如果不知不觉已经落在追求世间八法、追求今生快乐里面,被所谓的利益名声所勾引,那不管表面上行持任何听闻、思维、修法的善根,全部成为相似的善根,对来世没有实义的,只能种下一个以后解脱、修行的善缘。
对来世没有意义的意思就是说对来世没有很大的意义,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可以说是有的。但是用这个暇满人身只得到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就太不划算了。比如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宝洲,那个时候可以拥有很多如意宝,但只拿了一点点相似的宝贝回去,这在别人看来就是很可笑的事情。现在我们这个人身是可以成办大义的,但是只得到一个来世再来世的修法机缘,这样微小的善根是不行的。
在无法戒除浑浑噩噩的愚痴沉睡、说三道四、大吃大喝中,被这些无聊之事所转。
因为没有生起无常的概念、对今生极为贪着,所以就无法戒除浑浑噩噩的愚痴睡眠,平时处在昏昏沉沉的状态,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正法非法的取舍完全不知道,就叫做愚痴的状态。不是猛利修法的状态就是经常沉睡的状态,前面也讲了,无常在相续中生起来的时候是不会耽着于睡眠的。
上师讲过,麦彭仁波切有个弟子叫丹秋,他无常修的非常好,早上醒来就会大声提醒自己:丹秋,难道你不会死亡吗?一提醒马上就会起床了。他的意思是难道你不会死吗?肯定会死,死了之后你怎么样呢?不造善业就完全没有利益。他就这样一念死亡马上就起床了。这些大德在修持无常的时候还是有非常坚强的毅力,有很多殊胜的窍诀。如果真正生起了无常就不会沉睡,如果没有生起无常,就会想多睡几分钟也无所谓吧,多睡几个小时也无所谓吧。这样在愚痴沉睡中消耗了很多时日。
然后在说三道四中消耗了很多时日。在家人和所谓的朋友或上司、下属说三道四,有些修法者也聚众聊天或者讲军事、商业等等,就在说三道四中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有时看书都没这么精进,但是一说闲话十几二十个小时一下子就完了,通宵聊天都有。就是因为没有生起无常,不知道自己会死亡,如果知道对这些还有什么兴趣呢?对说三道四很有兴趣就是没有生起无常导致的。
“大吃大喝”,拼命追求饮食也完全是追求今生的表现,被这些无聊的事情所转。
若能生起猛厉的无常之念,则不但在临终之时无有后悔之心,反而会在此基础上,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生起乐不可支的欣喜之情。
如果猛厉地修持无常,生起猛厉的无常观念,临死的时候不会后悔,因为自己回想虽然以前没有遇到佛法的时候,曾经散乱过、造过恶业、曾经贪着今生,但是遇到了无常的修法之后彻底改变了身、语、意,到死亡之间都修持清净的正法,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而且会在不后悔的基础上,对马上到来的死亡生起很欢喜的心,为什么会生起欢喜呢?因为死亡马上来了,心想我死了之后会到哪里去呢?我在世的时候修了这么多善法,死后肯定是去善趣,或者一刹那、一弹指间往生极乐世界,怎么能不高兴呢?
生起了猛厉的无常之念,一生修持清净的善法,猛厉地祈祷往生极乐世界,很有把握了。在世时修了很清净的往生净土的资粮,所以他就等断气了,如果不断气就没办法往生,还必须在娑婆世界受苦。一旦断气,再远的极乐世界,相隔十万亿佛土,但是依靠佛力和自己的信心,一刹那马上就会往生极乐世界。一下子从凡夫到圣者,一刹那摆脱了娑婆世界,无始无终漂泊的轮回相续就此斩断,肯定会非常高兴。
还有些密乘修行有素的瑜伽士,死亡到来的时候,在中阴他的证悟会有一个很高的提升。《前行》中讲“修行人死亡,瑜伽小成佛”,对瑜伽士来讲这是小成佛,并不是死亡而已。从这方面观察肯定会生起很大的欢喜心。
所以,思维死亡实在是事关重大!”
思维死亡对世间人来讲是很忌讳的事情,甚至都害怕提到死亡两个字,认为不吉祥。但是在修行人中不但不是忌讳之处,而且是一个再再提醒之处,再再应该思维死亡无常的修法。思维死亡对修行者、瑜伽士来讲事关重大,能不能进入正法,就在于有没有死亡无常的念头;能不能增长善法,就在于有没有死亡无常的念头;能不能证悟法性,也在于有没有这样的念头。所以初、中、后都必须要思维生起死亡无常来进行修行。
(第39课终)
第40课
博朵瓦云:“法师们希求法师的法;老人们希求老人的法;孤苦伶仃的弃儿希求离母之法,而我却认为无常法是最无与伦比的精妙大法。”
博朵瓦尊者针对不同的众生所追求的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法师们希求法师的法”,法师是讲经说法的人,所以他希求的是怎样听清净的传承,怎么样思考好,怎么样把这个法讲好,这就是法师所希求的法。
“老人们希求老人的法”,有两种解释,一个是老人实际上应该专注思维净土,思维净土是老人们应该想的法;或者从另一方面讲,世间的老人们没有这么多修法,他们希求的是什么呢?很多老人聚在一起谈天、或者打牌、或者在一起打门球、或者坐在一起晒太阳,说些东家长西家短,这些事情他们很喜欢,认为这就是乐享天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就叫老人们希求老人的法。
“孤苦伶仃的弃儿希求离母之法”,这是个比喻,弃儿是一种小山羊或孤儿。“离母之法”是什么意思呢?从正面来讲,如果一个孩子有母亲的话,他的生活会很有规律,而离开母亲的弃儿生活是没有规律的。今天吃什么、穿什么或者做什么,都没有规律,这就叫“离母之法”。这就是比喻没有依止上师的人,修法次第也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刚开始修什么、中间去修什么,如何去修行,完全都不了解,还自以为在修行正法。这就是比喻和意义的对照。
博朵瓦尊者说我认为在所有的法中,应该以无常法作为希求处,无常法才是最无与伦比的精妙大法。当然这完全是从内心生起觉受、真正开始踏入修行的层面讲。是不是只有无常法呢?当然还有大圆满、大威德等等修法,这些都是很精妙的大法。但是从最初入道,马上能发生很大作用的角度来讲,大圆满一下子生不起来,大威德、大中观都修不起来,真正能一下子修得起来的就是无常法,无常法修起来之后功德是非常善妙的,博朵瓦尊者从这个侧面讲无常法才是最无与伦比的精妙大法。
这并不是先以欲钩牵的方便说法而已,完全都是他内心的真实体会,他安住了、修行了、得到受用了,就给我们这样苦口婆心的教授:刚开始一定要修无常,无常的修法应该作为最首要的一个修法,在修法十个小时中九个小时要修无常。最初的时候厉厉生起无常,后边的修行就会无往不胜。
我们现在着重赞叹无常法,并不是说赞叹无常法的时候必须要去诋毁大中观、大圆满。从修法的角度来讲无常法是一个最初的前提,这个没有就完全不行。上师仁波切在讲这一段时引用多罗那他尊者的教言,说以前显宗的法很容易成就,越来越末世、世间越来越下劣的时候,依靠显宗的法是很难成就的,这个时候必须要依靠密宗的法,而且越往后越要依靠最深的法。所以说在愚痴最兴盛的时候,大圆满法才能够救众生,因为没有比大圆满法更高的了,下面的法都很难成就的时候最深的法才能修持成就。
多罗那他尊者的意思就是讲,在五浊恶世的时候,尤其要修习密宗、尤其要赞叹密宗,如果只赞叹显宗,不赞叹密宗,这也是佛法衰败的一种徵兆,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教诫。所以这里赞叹无常法完全是从修道最初的前提给予赞叹的。并不是不能修持空性、大圆满的法,而是说要修行稳固上进,要顺利地修持大圆满等密法,这个法是一个最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个没有的话上面的法修不了。
有人认为无常法只不过是属于孩童与妇女们的浅显低劣之雕虫小技,根本不能列入法的行列。
有些人眼光很高,说无常法不是我们修的,是小孩修的,三岁小孩修无常法、家庭妇女修无常法。这完全是浅显低劣的雕虫小技,非常浅显易懂,词句也很好懂,也没有什么触及到心性的东西,也没有触及到缘起性空,也没有触及到大圆满的法性,根本不是我们能看到眼里的,这些雕虫小技根本不算法。如果要算法的话,妇女儿童修一下还可以,真正认真起来甚至都不能叫做法。生起很大的轻舍无常法的心。
以前藏地的法师们时常就“是否遮遣现分”、“佛陀是否拥有智慧”等主题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
“以前的藏地的法师”,现在实际上也是这样,很多人很有兴趣讨论“是否遮遣现分”,就是抉择空性到底破不破显现?有人说必须要破显现,有人说不能破显现。有人说不破显现没有办法抉择现空双运,有人说破了显现才没有办法抉择现空双运。所以这个问题辩论非常大,从中观开始流传,几千年这个问题还没有扯清楚,还在辩论。并不是没有答案,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修行人都要抉择破不破现分的问题,从佛世到现在都在讨论,都在针锋相对地激烈争论。
然后还辩论佛陀有没有智慧,有人说佛陀没有智慧,有人说佛陀有智慧。如果佛陀没有智慧怎么度化众生呢?如果有智慧就落入分别,有智慧所了达的对境的缘故就有二取,有二取就不算佛果,还有这样的分析、辩论。有时针对这一个问题辩论几个星期的都有,辩论的不想吃饭不想睡觉的也有,反正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很多的讨论。
博朵瓦针对这一时弊,义正词严地呵斥道:“如果相续生起无常之心,此生的一切现分都可以此念轻而易举地遮遣。”
“针对这一时弊”并不是说讨论破不破现分是一种过失,或者讨论佛有没有智慧是一种过失,而是说这些修行人、法师没有把无常的修法放在首要位置来讨论和修持,抛开了无常的修法之外单单在口头上去辩论破不破现分、有没有智慧。这方面讨论了又怎么样呢?实际也没有办法趣入到这么高的修行中去。所以他老人家主要是针对口头上喜欢高深法的人。
为什么有些人会喜欢高深的法呢?有时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因为依靠高深的法这个幌子,可以遮挡自己贪着现世的心,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的、一切法都是不存在的、一切法完全都是智慧、空性、本尊身。他就回避是否要抛弃今生荣华富贵的问题,是否要抛弃对今生执着的问题。
出离心这个问题因为和今生的利益有直接的矛盾,要修出离心、要看破今生,就意味着必须要斩断、抛弃很多享受,这就是很多修行人的一块软肋。最执着的就是这个,最不能抛弃的也就是这个。所以讨论佛法的时候往往就讲很高深的或不着边际的法,这就可以掩饰自相续中对抛弃今生这个正法的恐慌,有这样一种心理在里面。
为什么很多人根本不把无常法放到眼里?实际上如果按照无常法的规律一观察下来,很多问题是没有办法回避的。如果放在口头上,那对现世利益、切身利益没有什么可障碍的。但如果要把这个问题往下挖的话,一旦触及到深处就牵扯到舍弃今生的问题了。
“舍弃今生”是心舍弃还是身体舍弃?必须要观察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一观察又要关系到你是初学者还是非初学者?如果是初学者,就不单单在心里不能贪执,身体也要远离一切妙欲。因为对初学者来讲,这些名誉、享受、女人、家庭、故乡,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在我们初学者面前显现的时候,不贪执的人一个也没有,所以必须要抛弃。这个时候就触及到相当务实的阶段,要修行必须要舍弃这些。如果不把无常的问题往下挖就引不起恐慌,挖掘到最后就知道必须要毅然斩断一切贪执,面前显现的妙欲必须要斩断,这是很难以达到的。所谓“时弊”主要是针对这个问题。
博朵瓦他老人家是从修法侧面做了呵责,很多法师把无常讲得天花乱坠,真的让他深入去修的时候他就有点怕了,不敢去修了。因为修下去的话,今生的一切高位、琐事都要抛弃。所以从心坎深处对无常的修法生起体验的时候,“此生的一切现分”贪执此生的一切执着,全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遮遣。
我们现在认为无法放弃的家庭、妙欲的享受、快乐等这一切现分,什么时候生起无常就全部抛弃了,轻而易举地就把一切贪执今生的现分全部遮遣了。所以遮遣现分的大法就是修无常,无常观生起之后,我们现在认为诱惑很大的金钱、名誉、快乐等等真的好像看到厕所里的蛆在享受一样,没有一点点的羡慕心、希求心,都是令人呕吐的东西。
这方面不是说说而已,我自己虽然没有生起来,但是按照这些大德的教言观察肯定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这是毋庸置疑的,正法的力量就是这么大。所以要知道如果真正要修道,不抛弃今生不行,要抛弃今生必须要修无常。
北方的一些人正在为一位病人作禳灾的经忏佛事,一人不速而至,将用于供施鬼神的食子一下子夺走了。
北方的一些人正在为病人作经忏佛事,供了一些食子。有一个人不请自来,把供养鬼神的食子一下子夺走了。
猝不及防的人们都纷纷谴责与嘲笑他不该将鬼神的食子夺走,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蛮不讲理也好,丢人现眼也好,反正我已得到了北方色卡地方的食子。”
猝不及防的人们一下子食子给抢走了,就谴责、嘲笑他:为什么你把鬼神的食子都夺走了呢?他满不在乎地说道:你们说我蛮不讲理也可以,说我丢人现眼也可以,反正北方色卡地方的食子我已经拿到了,已经吃掉了。这是个比喻,意义是什么呢?
同样,观修无常尽管也被世人视为蛮不讲理,丢人现眼,但是,只要心中生起了无常之念,就可以此为满足了。
真正对无常的教义已经圆满通达,已经开始修持而生起了无常境界的人,肯定会被世人视为蛮不讲理、丢人现眼。为什么会蛮不讲理呢?因为修持无常的人对今生的一切锁事都没有兴趣,哪怕一秒钟都要修法,没有死之前都要修法,一切亲友、应酬等等全部不管。即便是施主供养东西,他收了之后也不说什么酬谢的话,或者说“你马上走,我要修法了”。供养的人就会想,你怎么这样蛮不讲理呢?我给你供养东西,对你这么好,你还不理我。所以蛮不讲理的事情会出现。
丢人现眼的事情也会出现,因为修无常的人认为今生的一切锁事、亲友、房舍、名位都没有意义,他就抛弃一切去修法,会以乞讨的方式进行修持。穿的是破衣烂衫,吃的是别人吃不下的东西。像这样一个健壮的人还要讨饭为生,很多人就会说丢人现眼,或者说这些出家人是寄生虫。反正别人怎么说都不管,说我蛮不讲理也好,说我丢人现眼也好,什么都不管,反正我已经生起了无常,就是这个意思。
前面讲的那个人夺走了食子,你们说我蛮不讲理也好、丢人现眼也好,反正我已经得到了,就是这个意思。修无常的人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只要我励力围绕无常而修持,只要内心生起了无常的境界,就可以此为满足了。因为这是诸佛世尊再再赞叹的正法,是入门的第一要素,这个境界一旦生起来之后,别人说我什么都不管。
还有前面分析过的,对很多修行人来讲最难以逾越的难关,就是世间人对我们看不惯,或对佛法看不惯。这些都不要管,要让世间人说你不蛮不讲理、不丢人现眼,你就必须要按照世间人的那一套来,必须要讲客套人情,必须要做很多维护亲友的事情,左邻右舍要今天请这个明天请那个,说很多好话,必须要衣锦还乡,才不丢人现眼。这样做下去最后就和世俗人同流合污了,这样还成什么修行人呢?这样就成轮回的因了。所以要修法就不能按照世俗的这套去做,必须要反其道而行才能修持清净的正法。
仲敦巴格西也讲过,自己的修行完全和世间人相反,这才是真正的修法。所以和世间相顺就没办法修行了,必须要反其道而行才是真正的修法。这方面必须要彻底做一个观察。
一位信士曾向博朵瓦祈求迁移加持,博朵瓦恳切地说:“我没有其他的迁移加持,
一位信士向博朵瓦尊者祈求迁移加持,就是上师的智慧融入弟子相续的一种加持,博朵瓦尊者就很恳切、务实。并不是说没有迁移加持,迁移加持是有的,但是要观待弟子超强的信心、非常大的福报,在吉祥的时间弟子祈求,因缘会遇,上师做加持,意传加持就融入弟子的相续中。这是有的,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藏论》中也讲过,对上师有信心的人,前生累世已经修了很多善根的人,福报相当大的人,上师一指点一刹那间就证悟法性。麦彭仁波切说这样的人太少了,简直像白天的星星一样非常稀少。
博朵瓦尊者也知道,如果不是这种法器,做迁移加持也没有用。所以对这些一般的修行人,他就很恳切地讲,没有说其他客套话或者玩其他花招,就实事求是、非常恳切地对信士讲:我没有其他的迁移加持,我有一个法可以给你讲,有心里话给你讲:
只希望你能一门心思地观修无常,没有比此更深妙的法门了。
只希望你把其他的一些高妙大法暂时放下来,现在应该一门心思去观修无常教言,没有任何一个法比修无常更重要、更深妙。真正的说了心里话。
如果你的道行在我之上,那呆在这里就毫无意义。
如果你的修行比我高,你依止我没有用,你让我给你说一个教言没有用。如果你比我修得好,你待在这没有意义。
如果你的水平与我相当,那我就可以直言不讳地告诉你,对于我来说,以这个遮遣现分(指无常法)的大法,可以产生深远的意义,如果你能如法炮制,也必将受益无穷。”
按照依止上师的规律来讲,即便水平相当都没有依止的必要,必须上师哪个方面比你超胜,有可以学到的东西才可以依止。如果上师比你低劣,或智慧跟你相当,就没有依止的必要,得不到大义。
博朵瓦尊者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的水平与我相当,还没有达到圣地,对今生还有耽著,处在这个水平上,那我就告诉你必须要修无常。对于我来讲,遮遣现分的大法就是无常,修持无常可以产生深远的意义。我是这样修的,你也应该如法炮制,也应该这样修持,我自己受益无穷,你也绝对会受益无穷。
虽然这些话没有直接给我们讲,但是我们学到这些词句之后,就像博朵瓦尊者给我们讲一样。博朵瓦尊者讲,我是修持无常得到利益的,对于我来讲,遮遣现分的大法就是这个。后学的人虽然没有遇到博朵瓦尊者本人,如果能深入细致去修无常的话,也绝对受益无穷。
有时最怕相续中生怀疑,就怕这是个不了义的说法。实际上这完全是亲身体会,是他们如是修持过来之后真正受益无穷的。如果认为这是不了义的,就想想《大涅槃经》的教证:“诸意念中,思维无常及死亡最为殊胜”,这是佛陀亲自讲过的法,只不过很多高僧大德再从不同的侧面帮助我们对这个教法生起决定的信解而已,所以讲了很多教言,示现了很多修法的事例,就是为了让后代学人对无常生起信解,能够勇敢地去修习无常的教法。
一位密咒师的女儿娇嗔地向父亲埋怨:“我的这个破镜子太小了!”
父亲听到她不明事理的抱怨,说道:“你先用它照脸,如果还嫌它小了,那就到我的大鼎锅那儿去照吧!(那倒是硕大无比的镜子。)”
大鼎锅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可能是能照全身的很大的一个锅吧,如果是烧茶的黑呼呼的锅不一定照得出来,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锅叫大鼎锅。密咒师的女儿说我的破镜子太小了,应该换个大的。她父亲听了之后认为她不明事理,她父亲毕竟是个成年人,智慧比较成熟,他认为破镜子即便是小,照脸已经完全足够了。就说:你先用来照脸,再不够就用大鼎锅去照。
博朵瓦尊者等等就用这个比喻又开始给我们现身说法,引导我们知道怎么破除非理作意。
同理,虽然有人将无常法贬斥为“拙劣小法”,(但我还是开诚布公地提醒诸位,请不要自不量力,)最好还是先让无常法在相续中扎下根,再去寻找其他的法,方为明智之举。
密咒师的女儿就像我们现在的相续一样,小镜子比喻无常法。她认为这个破镜子太小了,就像我们认为这个破无常法太小了,对我来讲已经没办法修持了,换个大的吧。就像我们修无常的时候向上师请求:能不能给我传个更好更大法呢?无常法太小了,不适合我修持。
上师就像父亲听了不明事理的女儿抱怨一样,上师是过来人,他早就知道修法的过程应该怎么样,他像一个老父亲一样,相续中的智慧相当成熟,就给我们讲:你先修持无常吧,先让无常在相续当中扎下根,之后再去找其他大法,这才是明智之举。
不要认为这是我们不需要修持的法。法很难得,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大德、这些好的教言引导,都认识不到这些问题。但是这次还好,对无常的修法也好、对舍弃今生的修法也好,通过这些前代大德的教言一步一步引导下来,几乎可能都生起了比较重视的心,确实认为这个法是没办法超越、没办法绕过去的法,是必须要经过的法。
所以先让无常的修法在我们内心扎下根再说,认为它小也好、大也好,先把这个无常法修起来再说。无常法修起来之后,以前的邪见就会彻底斩断。我们现在什么法都没有修,就认为上面的法很高,下面的法很低,但是无常法在内心一旦生起就不会这样了,就会认为无常法太深了、太殊胜了,非常精妙。就会这样认为。
所以上师给我们讲,你先修无常,无论如何让无常法在相续中先扎下根,修好之后还不满足的话,就去大鼎锅照大法吧。但是真正相续中无常法扎下根之后,你就不想去大鼎锅照了,你就认为这就是最殊胜的法。
博朵瓦云:“没有忆念无常的一切修法,都好似冰上的建筑,悠然闲暇之时自己仿佛也如假包换似的具有空性等的境界,但是一旦到了紧要关头,便会从基础开始土崩瓦解;
这段教言在《山法宝鬘论》中札嘎仁波切也引用过。首先如果根本没有修无常、没有修加行,不管是什么理由,自己不愿意修也好、上师不让我修也好、通过钱可以买加行也好,不管怎么说,如果刚开始没有修无常的修法,一开始就修大空性或大圆满的直接引导的话,这些没有忆念无常的一切修法,都好似冬天在冰上做的建筑。
悠然闲暇之时如假包换似的,好像真的具有空性的境界、证悟。有时修空性、禅宗或大圆满的法,由于自己的因缘或者法的加持,好像能相似生起一点点觉受,认为修法就这么简单吧,我这样安住心性就可以证悟吧。刚开始一点点觉受是容易生起来的,这没有什么,法本身的加持就很大。
但是到了紧要关头,死亡的时候、重大的违缘现前、大贪欲的对境现前或者重大生嗔心的对境现前的时候,这叫做紧要关头。紧要关头要把证量拿出来了,到底修得怎么样,要把证量拿出来和它比拼。但是往往没有无常修法的人,他的相似觉受、相似境界,重大违缘出现的时候,马上从根本上开始土崩瓦解了,什么空性境界、大圆满证悟,全部都没有了。
根本基础没打牢,冬天在冰上建筑,春天天气转暖的时候,冰一融化,马上就从基础开始坍塌了,修得再高都没有用。不修无常,其他一切修法根本不稳固。
如果生起无常之心,则修行不会退转;
如果脚踏实地修行,内心真正生起了无常,修行是不会退转的,所以还是首先要修无常为好。
还有一点要提醒,上师在《小甘露丸》里讲过:很多人不愿意闻思,愿意去实修。佛经、传承祖师的话你都不听,还能相信你的分别念吗?你的分别念算是什么资格呢?传承祖师、佛陀让我们要闻思、要修无常,你却认为可以超越,实际上这就是分别念的妄想,是靠不住的。祖师大德的话都不信,还能相信你的分别念、相信没有智慧的人的胡说八道吗?
这教言还是觉得非常有道理,一针见血地就说出了关要的问题。所以如果能生起无常的心,修行就不会退转。因此应该坚持这种传统,坚持次第修行。即便看到别人没有修无常,已经获得殊妙的境界了,已经获得神通了等等,这些都不管,反正我不是这个根器,我必须要按照这个来。很有可能他这些相似的觉受、相似的神通,在没有修无常的前提下,一遇到大违缘彻底土崩瓦解。所以对这些暂时的觉受没必要羡慕,反正无常是从佛开始宣讲的最基础的修法,这个修好之后修行不会退转的。
倘若相续中尚无有无常观的立足之地,则一切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相续中没有生起无常,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后全都是没有用的。尤其在死的时候,发现自己一生修的全是相似的法,没有修一个真实的法,就会在很后悔的状态中死去。所以在没死之前应该修一些比较有用的法。
如若在相续中培养起无常之心,则菩提心与空性等一切功德,都如同源源不断地堆积一般日益高涨。”
如果生起了无常之心,那么菩提心的功德也好,空性的功德也好,在没有修无常之前认为遥不可及的一切功德,在无常心生起之后会非常迅速地、源源不断地堆积起来,日益高涨。
以前的大德有这样的讲法:慢慢行快快到,快快行则慢慢到。我们修法就是这样,我们认为修无常或者出离心是很缓慢的修行,一下子要修大圆满,这就很快了。但是规律就是这样,慢慢地走可以快快地到,慢慢地从修无常开始,一步一步打牢基础,好像修得很慢、好像走得很慢,但是到得很快。只要无常的修法一生起来,这里讲菩提心的功德、空性的功德、大圆满证悟的功德、渡化众生事业的功德,全部都会源源不断地生起来。
相反你快快走,现在贪多,贪多是嚼不烂的,马上就要修大空性、大圆满,你认为很快,但却很慢,几年之后、十年二十年之后还在原地踏步。虽然说我是大圆满的瑜伽士,我一直在观脱嘎、修顿超,那又怎么样呢?反正你再修也生不起这个功德。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道理。
这些很高的法有时不好修,贪高、贪大、贪快的话往往就是很慢。最怕有这样的过患,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个教言。这个教言在《山法宝鬘论》中也讲过,后面还要提到。慢慢走的话就快快到。
好像《山法宝鬘论》中博朵瓦尊者也讲过一个比喻“跑步去印度”,就是很想去印度,背着大包就开始跑,跑一两里就倒下来休息了,就起不来了,再也走不动了。别人慢慢走,反正总有一天会到的。这些大德的比喻“跑步去印度”,看到觉得很好笑、很触动,确实就是这样。
现在我们很着急,很快就要证悟大圆满、必须要证悟缘起性空的道理,但是基础没打牢的话,修了几年之后就彻底倒下去了,彻底修不动了。这方面以前很多修行人已经给我们示现了不好的傍样,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开启修心门扉》中提到的这些大德全都是有修有证的大德,都是非常可靠的修行者,所以他们的教言应该牢记,应该慢慢行最后会快快到,这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教言。
第40课结束
第41课
夏沃瓦也抽薪止沸地指出:“能迫不及待地观修无常之人,都是探寻到法之根本的明智之士,
学了所有的教法就知道到底什么是法的根本,法的根本最初就要修无常,所以就迫不及待地修无常,很多修行人什么都不管,迫不及待地一直在观修无常。印光大师不是也在禅房里面贴个死字吗?实际上就是无常的心修得非常好。无常的心修得很好,自然而然就能精进起来,不精进也能精进起来、不想念佛也要念。
所以迫不及待修无常的人已经探寻到法的根本了,广闻了很多年之后发现这就是一个根本法。并不是学了很多法之后现在才找到,很可惜。一点都不可惜,所有的法学完之后再一归纳,就知道现在应该修无常了,这是个很大的收获,并不是可惜之处。能够发现这一点,今生已经很有意义了,再按此修下去意义不可思量,这就是明智之士。
而观修空性只不过是漂在口头上的浮夸之举。相比而言,就显得极不深入扎实。”
抛弃无常、绕过无常的修行者,口头上说观修空性或者真正每天打坐观修空性,但是观修空性的法也是漂在口头上的浮夸之举而已,相比而言就显得极不深入极不扎实。而修无常的人就极深入极扎实,真正深入到正法的核心内涵中去了,无常法修好之后,深入法的核心之后,证法的功德慢慢扩散,一切的功德可以获得。漂在口头上的空性修法一点不深入不扎实,一下子违缘出来,马上就会消散的。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观察,修完无常之后就会彻底看破今生,对今生一切的锁事没有兴趣,对业果取舍会非常细致,这是完全有功德的法。而观修空性的人就没有这样,因为他没有生起无常修法的缘故,修空性认为一切如梦如幻,生起一点点觉受,就认为一切是空性的,现在做世间事也没事,反正都是空性的,我有这个对治力,所以我去做世间锁事,追求世间八法等等肯定对我不会有什么障碍,因为我有这个对治力。
但是这个对治力是很薄弱的,这个对治力把他欺骗了,最后就因为没有看破今生,空性觉受一旦丧失就深陷世间八法中,根本无力自拔。所以修无常就很深入,不修无常就不深入,从哪个方面都可以了解的。
他身边的一位小僧人深有体会地说:“不了知无常而做的转绕之事,只不过是让脚白白地疼痛而已。”
夏沃瓦身边的一个小僧人,因为在上师面前熏习了很多无常的修法,相续中已经生起了无常的体会,他就讲:如果在不了知无常的前提下做转绕之事,只有让脚白白疼痛而已,除此之外没什么实际的意义。
夏沃瓦听了此话,喜出望外地赞叹道:“他说的可是千真万确的啊!”
夏沃瓦尊者听了非常高兴,喜出望外。那么是什么原因,什么原因尊者这么高兴呢?他身边的弟子终于生起了无常心,终于看见了无常的重要性,所以他由衷赞叹,因为这是真正正法的功德,他培养的弟子中终于有一个或者说又有一个已经生起了无常、看破了今生。
小僧人的话还是需要分析一下,否则就没办法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如果不了知无常,认为自己的身体是恒常的,这样就会对今生的名誉、快乐等方面放舍不下,心就不清净。心不清净去做转绕的话,最后转绕多了只会脚疼痛而已。
如果认为一切都是无常的,今生的一切都无意义,只是为了解脱、为了后世积累解脱的善根去转绕,脚痛是消业障的。如果不了知最终是为了解脱,不能发心清净为了众生的利益去转绕,这个发心就很微劣堕到世间八法中,除了让脚痛之外没有得到什么大的善根,没有一点意义。他把这个问题看清楚了,内心有了体会由衷讲的这个话。
嘎当派的大德非常重视转绕,阿底峡尊者也讲过,在印度有很多人是通过转绕佛塔或经堂获得证悟和解脱的。但在转绕的时候没有无常的心,转一百圈、一千圈、一万圈之后,实际上心态没有一刹那是清净的,没有一刹那是想解脱的,或者一直处在非常平庸的状态当中,那么不是脚痛是什么呢?只是脚痛而已。所以夏沃瓦尊者讲“他说的千真万确”。
我有时候转坛城看到一些道友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边讲话、谈天一边转绕,我当时就想:为什么跑来转绕呢?这里不是造业的地方,坛城这么殊胜,是密宗的一个标志、本体。为什么我在转绕的时候根本不想搭理人、不想说话,转绕时有很多观想、很多念诵、很多发愿的,很多修法在转绕时可以做。为什么不做这些而要说话呢?或者嘻嘻哈哈呢?看到有时也不想说,说了怕他接受不了或者有其他想法。
所以就自己一边转绕一边发愿,还有很多观想,显宗也有、密宗也有,慢慢转慢慢观想,这样可以生起很大功德。有时就想起这个小僧人的话,确实可以让自己生起正知正念。如果没有生起无常去转绕,转多了脚就会痛,但这是没有意义的,堕在平庸状态、无记状态中无法获得解脱的清净善根。
所以转绕时应该知道一切都是无常,我的生命也是无常的,要用这个马上要死亡的身体转绕清净的坛城,要积累死亡时有利益的善根,不要想名誉、财富、妙欲等等,这样转绕也没有大意义的。只有生起出离心、看破世间八法,在无常心中去转绕才可以有清净的心行,因为他已经斩断了对世间八法的贪念了,或者虽然没有斩断但是对追求今生方面的一些非理作意大部分已经熄灭了。
所以以后转绕最好不要说话,要念咒或者观想,最好一个人去,不要几个人去,几个人去就要分开,就说我要转坛城,没有什么跟你讲的,我要做观想、发愿、念咒等等。最好是这样。
以前我也不注意,但是去年不知夏天还是秋天,突然有一个体会:坛城是很殊胜的,按密宗讲很深很深,为什么在这个坛城中不好好观想、不好好发愿呢?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清净的所依,今生的皈依处、后世的皈依处,不是一般的佛塔,实际上就是密宗讲的最为甚深的法界本性。所以就想还是好好地念咒,法王规定上等要转一万圈,还要念一万遍百字明,这样一边转一边念百字明一边观想也是很殊胜的。所以最好不要做一些杂事,要转绕就好好地转绕,要不就待在家里睡觉还好一点。
衮巴瓦云:“无常与业因果之法,如果听的人以为毫无价值,讲的人也认为不名一文,将其作为妇道人家修持之法,则他们既不是智者,也不是尊者与贤者。”
衮巴瓦尊者这样讲的,无常和业因果的法是共同加行所摄,如果听的人认为这个早听过了、没有价值,讲的人也这样认为,反正不得不讲,只有过一下,也根本没有重视。讲的人也不重视,听的人也不重视,都认为这是妇道人家修持的法、非常低劣的法。这些人不是智者、也不是尊者、也不是贤者。
这些法是不是殊胜法,必须内心真正生起定解或者感悟,讲的人才会深入细致地讲,对这个修法的重要性会好好地提倡和赞叹,下面听的人也会有体会。讲的人如果认为是一般的法、根本不重要,下面的人肯定也认为不重要,会有这样的缘起力。
讲法的人理解得深,讲出来才能打动别人,如果理解得不深,别人听了好像也没有什么感受。那讲它干什么呢?就是得到一个粗浅的讲闻功德而已。讲一次法就应该让听者相续中有所震动,能够得到一次受益。讲法者必须要理解得很深、很透彻,才能真正打动别人或者打动自己,这样讲闻的意义才能体现出来。
所以我们以后讲法千万不要敷衍了事,大概看一下能够滑过去就可以了,这样是不行的。讲法的人必须要尽最大努力,把法融通了把自己说服了,再给别人讲别人就能得到利益。以后肯定有很多讲法的机会,上师也说了很多次,我们里面会有很多高僧大德,很多讲法的人,这次我们是对“看破今生”着重提倡的,所以没有讲以后弘法不弘法,但是按上师讲的肯定会有很多讲法的人。
所以讲法的时候一定要深入的思考,思考得很透彻就能真正达到讲法的作用。佛法很深,一下子达到佛的证悟也不可能,但是我最深就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就按照这个讲,这样讲下去一次比一次提升,自己的境界也会提高。讲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否则下面的人也不会重视。
香怎耶巴也说:“如果上午没有生起无常之念,中午贪图今世的念头就会抬头;
如果上午没有修无常,没有安住在无常中,中午贪图今生的念头就会抬头了,如果不对治就会继续发展,然后所作所为全都成了相似的法。
如果中午没有生起无常之念,晚上就会被贪图今世的念头所俘虏。如果迈入贪图今世的轨道,则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趋往正法。”
如果在早上、中午或者晚上没有修一座无常的法,就很容易生起贪图今生的心。如果迈入贪图今世的轨道,怎么努力都无法趋入到正法的行列中。对我们来讲没有更悲哀的事情了,我们为什么到这里学法呢?就是为了趋入正法。但是最后得到一个什么下场呢?无论如何趋入不了正法中。这不是最悲哀的事情,什么是最悲哀的事情呢?
按照这些教言来讲,必须要励力地修无常,早上修一座,最好按很多大德说的,每天四座无常是必须要修持的。如果四座修不了,早上起来肯定要修一座,中午要修一座,傍晚再修一座法比较好。如果傍晚没时间修,早上和中午必须要修无常,尽量安住在无常中,贪图世间八法的念头才不会多。
我自己修过的,修过之后几个小时之内心都比较清净,看书、讲法、或者做其他念诵的时候,心好像都专注在解脱方面。但是哪一天有事情没有修的话,就很明显贪图外境、贪图今生。我没有很深入细致地修持,但是有时候按照这个教言、按照无常的引导修一修的时候,真的效果很好。如果修一两次有这么大效果的话,真正无常的念头在内心扎下根,那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确确实实是一种很明显的效果。所以现在就要开始修持无常的修法。
金厄瓦仁波切也云:“如果清晨没有观修一座无常之法,白天就会被今世之念所左右。”
这个意思也是一样的,早上没有修一座,整个白天都会贪著今生,没有办法趋向于解脱道。
罗德益西炯曾向种敦巴请求赐予教言,仁波切正对一位尊者肆无忌惮地搞世间法极为不满,就借题发挥道:
一位大德罗德益西炯向种敦巴格西请求一段教言,当时恰巧有一位种敦巴上师的弟子正在肆无忌惮地搞世间法,种敦巴仁波切非常不满意,就借题发挥。
现在找不到这样的上师,你肆无忌惮搞世间法,上师他自己都没有修行的功德,他认为这些应该做,反正搞很多名声也大了、钱也多了,他不但不制止,反而还会支持的。但是真正的修法者,他会对搞世间法极为不满地痛加呵斥。所以这时就借题发挥道:
“尊者如此热衷于搞世间法,以备关键时刻之需。但真正到了关键时刻,这些都不能派上用场,
这里的尊者就是他的弟子,以前这些大德称呼别人都带尊称,比如善知识、格西或者尊者。虽然搞世间法很厉害仍然称他为尊者。这位尊者这么热衷搞世间法,以备关键时刻之需,就是积累很多钱财或者受用,关键的时候,饥荒或者什么时候能够用上。
但是仁波切讲,真正到了关键的时候,全都不能派上用场。他和世间人对关键时候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世间人的关键时候就是在困难的时候,雪灾、水灾或者饥荒的时候。如果是这个定义,很多钱财可能用得上。但是修行人的关键时候不是这个,修行人的关键时候就是重大的违缘、修法的障碍现前的时候。真正到了修行人的关键时候,所有的资具、财产、名声,一个都派不上用场,全部成了毁坏修法的因了。
安闲之时口头所标榜的信心,实为鹦鹉学舌,(不能解决燃眉之急。)
安闲的时候,什么顺缘都具备的时候,自己说有信心,对上师有佛一样的信心,或者对正法很大的信心,对修法很大的信心,这些口头上的信心都是鹦鹉学舌一样,不能解决燃眉之急。
只有屡屡忆念死亡与业因果,等到关键之时,才能招之即来并令问题迎刃而解。
忆念死亡无常就没有时间搞其他的了。忆念业因果会产生这样的定解:哪怕一念小小的发心错了,就会引发身语的错误,这个恶业以后绝对会受报的,不是报在山河大地上,也不是报在其他众生上,就是报到我的相续上。我如果作了必须要受,我不作就不会受。我造了善法就会受安乐,我造了恶业会受痛苦,我造了出世间的业就会感受出世间的快乐。对业因果的道理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时,一切行为会非常谨慎,完全符合正法。
所以屡屡思维无常和业因果,到了关键的时候召之即来,就是要对治的时候马上就能对治,问题迎刃而解。不管显现生贪心的对境也好,还是显现生嗔心的对境也好,因为忆念无常的缘故,就会想:我如果对这个对境生起了贪心,在这个贪心的状态中很快就会死亡的,到死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利益。这样一下就任运遮止掉,这叫做召之即来的对治性。
如果思维业因果,不是口头上而是真正生起定解的时候,就想我做了这个恶因绝对要受报的,没有什么可讲的,所以绝对会任运遮止,这个叫做召之即来的对治。所以平时多修死亡无常、多修业因果,在关键时候就能成为对治的利刃。
因此,不善仅能生痛苦,岂言以此而解脱?
还是针对那位“尊者”讲的:你搞这些世间法,积累了很多不善,这些只能招致痛苦而已,怎么可能以此而获得解脱呢?但有些人就是这样的,一面享受世间法,一面认为我要以这个善根获得解脱,我供养僧众、做很多佛塔、尽量修建,我要以此而获得解脱。但这些是以不清净的发心做的,怎么可能以此而获得解脱呢?因和果对不上号的,没有办法成为解脱的因。
我当恒时于昼夜,勤思此理方妥当。就应当这样做,你知道吗?”
我应该恒时于昼夜思维此理,思维前面所讲的这些问题,搞世间法是无法派上用场的,修死亡无常和业因果才能派上用场,所以应该精进地思维这个道理才妥当,就应当这样做,你知道吗?种敦巴尊者对益西炯这样讲的,就这样修持,这就是教言,你知不知道?这样做了很殊胜的教诫。
金厄瓦将此言复述给博朵瓦,博朵瓦羡慕地说:“格西有一门对谁也不传授的秘诀,没想到却告诉给他了!”
金厄瓦告诉给博朵瓦,博朵瓦很羡慕,他说格西有一个很深的对谁都不传的窍诀,就是搞这些世间法、贪图今生的法关键时候用不上,真正能用上的就是死亡和业因果,召之即来就能解决问题。这个要诀对谁也没有传授,对金厄瓦格西没有传授,对博朵瓦尊者也没有传授,但是给益西炯传授时金厄瓦尊者听到了,转告给博朵瓦尊者的时候,博朵瓦很羡慕,就说这个是个秘诀啊。
我们肯定不会认为这个是秘诀。这个是什么秘诀嘛,秘诀就是大圆满修法,最深的托噶就是秘诀。但是对治烦恼的真实秘诀就是这个,真正能用上的就是这个,所以说这就是一个秘诀。
阿衮巴云:“我如果没有在之前观修一座无常之法,就不会传法。”
这也是很深的教言,当然他只是以传法为例,对他来讲,传法之前修一座无常,可以任运遮止传法过程中贪著利养、贪著恭敬、贪著世间八法的心。他就会想,死亡马上就会来,这些利养、名声、恭敬有什么帮助?没有帮助。所以传法之前修一座无常,心一转变传法的时候心很清净,完全成了解脱的善根。传法的功德本身就不可思议,再加上以清净的心去传,肯定成为解脱的因,否则的话就不会成为解脱的因。
尊者在传法之前要修一座无常,我们在修其他法的时候也应该修一座无常,反正做大事情之前要修一座无常,或者听法之前修一座无常,或者讲法之前修一座无常。我自己进来的时候,一般都要想千万不要为世间八法、为今生来传法,如果这样的话没有意义。在进门的时候就会想,实在不上法座的时候肯定会想。
传法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善根,但是如果为了恭敬、利养、名声等传法的话,这么大的善根换成了小小的东西,一大堆黄金换来一个小芝麻,没有什么意义。有时会提醒自己,但是因为以前贪著世间八法的习气太重了,有时在讲法过程中会生起来,有时在讲完法之后还会生起贪著世间八法、贪著名声的念头,有时还是会忘记的。主要是因为串习不够,如果能把这样的修法好好串习的话,肯定会任运生起这样的境界。
他对所有的人都将此法作为窍诀而悉心传授。我们也应当让此法在相续中毫无缺憾地完整保留。
他对所有人传的窍诀就是这个无常法,而且悉心传授,无常法、怎样观修的最深窍诀都悉心传授。我们也应该把这个法在相续中毫无遗憾地完整保留,一点都不要漏失,而且让它再再地增长、稳固、坚固。在发愿的时候、供护法的时候,再再祈祷这个。
嘉地的江擦多策曾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我先在上面烧点茶水,请你马上为我传个法。”
他的意思就是讲,我先在上面烧个水,在水开之前给我传个法吧。跟博朵瓦尊者就这样请求的。博朵瓦尊者也是大善巧者,听了他的话之后马上针对他烧茶这件事做了教诫。
博朵瓦随即不悦的说道:“若能多多观想无常之法,舍弃今生而追求来世之大义就如拾地芥般容易。就像现在你喝茶很容易,不喝却很困难。”
如果能多修无常,舍弃今生、追求来世的大义解脱,就如从地上捡个芥子一样这么容易。比如现在你喝茶觉得很容易,不喝觉得很困难。意思是说如果多多的修无常,让你去追求今生的世间八法都很困难,就好像你现在喝茶容易,不喝就很困难。如果多修无常的话,让你去求今生八法你都不会去求的,很轻松地就能趋入追求来世的解脱道中。
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论》讲到出离心的界限,就是对一切世间的福报不生刹那羡慕心。我们认为这个境界太高了吧,实际上是没有修习无常所导致的,修持了无常就不会认为这个很高了。我们认为永远生不起来的境界,这里讲得很清楚,若能多多观想无常,舍弃今生而追求来世之大义,生起这个清净的出离心,日日夜夜每一刹那都求解脱道的出离心,就像拾地芥一样容易。现在我们认为太困难了,但是修了无常就认为不困难了,如拾地芥般容易。就像你现在喝茶已经习惯了,要你马上改喝白开水,你就感到很难受。当你修无常习惯之后,让你别修了你觉得很难受,就是这样的。
那天上师讲《心经》时说他的医生老喜欢站着,站着已经习惯了,坐下来就难受,星期天尤其难受。当时我就想到这个教言,确实很奇怪的,第一刹那我就想到这个教言。喝茶已经习惯了,不喝很难受的。修法也是这样,修无常、修舍弃今生这个法,修习惯之后,你修的时候就很舒服。就像那个医生站起来就很舒服,坐下来就很难受。那时候让你别修无常了,去求世间八法吧,你就觉得很难受。这就是修法的串习力,修法的串习力功德是很大的。前面反复讲了,现在我们就是没有修,如果真正修的话能够体会到法乐的,体会到修法的快乐时对世间琐事没有兴趣,能够任运遮止。
同时又简明扼要地嘱咐他应当时常观察业因果、轮回过患、菩提心与空性等法。
然后在修无常之外简明扼要地说,在修无常的时候,还要观察业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些共同加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趋入大乘修菩提心和空性见,这样进行了详尽的观察。
夏沃刚巴将此言告知普穹瓦,普穹瓦连忙恭敬地摘下帽子说道:“哎呀呀!只有我们尊者说的这席话,才是异常珍贵的啊!”
对教法有一点熟悉的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人一看到都认为这个很珍贵,这样的教言多修的话,让你停都停不下来,让你别修了你会觉得很难受,修无常就觉得很舒服,舍弃今生你就很舒服。确实是很珍贵的教言。普穹瓦尊者他们都是修心的大德,他们对这些教法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听到这个话之后马上摘下帽子“这些教言真的太珍贵了,只有尊者才能说出这样珍贵的话。”
第41课完
第42课
堪巴龙巴也云:“我希望你们能以观修无常的方式而修行,至于其他的方式,则除了让内心烦乱焦灼以外,还会有什么呢?
希望你们多修无常,以观修无常的方式修行,除了修无常之外其他表面上的修法,除了让内心烦乱焦灼以外没有什么效果。修这些高高的法,都是让自心飘在空中下不来的状态,修无常这些加行法才是脚踏实地感觉非常踏实的修法。
若能忆念无常,则会产生对一切非法都不需要的意念。
如果能忆念修习无常的话,对一切非法都不需要了,需要的就是清净的善根、清净的解脱,除了获得解脱的发心、获得解脱的身语行为之外,其他一切非法的都不需要,这方面就能任运生起来。打个比喻:
如果自己在后天必定死亡,那么,即使所有的水都变成酥油;一切的山都化为黄金;全部的人都成为自己的儿女,又有什么用处呢?”
比如我们在后天要死亡了,这时家里所有的水都变成酥油了,所有的大山都变成黄金了,一座一座金山都是归你的,一切人都变成你的儿女了,对你来讲有什么用呢?后天死的时候这些酥油、黄金、儿女全部要抛弃,你还是独自去往后世。
知道后天要死亡的时候,稍微有智慧的人就会想,这些酥油、黄金、儿女我都不要,因为都帮不了我的忙,我只有在这之前励力忏悔、发愿往生,这才是有用的。所以能够多修无常就能对一切非法都不需要,一切世间法都不要,妻子、儿女、家庭、荣誉、高位、一切快乐全都不要。这样就能去修正法,只有正法才能帮助我。
如果修无常就能产生这么好、这么高的修法境界,这完全都是修无常的结果。如果这些高标准的修法,高高在上、高不可攀也没办法,但这是通过修行就能生起来的法,按照这些教言多作意就能生起来。
今天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