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学习课程 > 圣大解脱经 > 正文

《圣大解脱经》讲记(27)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1/8/6 23:36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讲《圣大解脱经》,上节课我们在讲佛陀的功德。前面讲到,当时虚空藏菩萨问:很多经典当中已经讲了佛陀的三十二相,那么三十二相到底是什么样呢?佛陀讲了三十二相以及各自的因缘,即每一个相依靠什么因而获得的道理。

现在正在讲的《宝性论》功德品中,讲到离系法身的三十二种功德和异熟色身的三十二种功德,总共有六十四种功德。此处所讲的三十二相,即是异熟色身的三十二种功德,通过福德资粮而成熟;离系法身的功德——佛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这是离系的功德,通过智慧资粮而成熟。《宝性论》中讲得很清楚,大家应该能记得。

 

今天紧接着讲: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观诸法。都无相貌。又观如来。亦非是行。云何而言。广修诸行。我观诸佛法僧。苦集灭道。阴入界等。十二因缘。诸波罗蜜。内外因果。空无相愿。不见出生。不见灭没。如幻如化。如炎如响。如水中月。龟毛兔角。如空中之花。如石女之子。如着影衣。乘幻化象。如有如无。及以有无。非有非无。非常非断。非生非灭。非内非外。非见非识。犹如虚空。云何而言。我修诸法。我观如来。亦非众生寿命士夫。亦非眼非色非眼色相行。非耳非声非耳声相行。非鼻非香非鼻香相行。非舌非味非舌味相行。非身非触非身触相行。非意非法非意法相行。非识非色非识色相行。非色非苦非色苦相行。非我非愿。非行非阴。非实非虚。非聚非散。非出非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非去非来。无有住处。无心意意识。无有身口意业。非一非二。非去来现在。非垢非净。非我众生寿命士夫。非常非断。无生无灭。无修无行。无舍无受。毕竟常住。云何而言。广修诸行。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观诸法。都无相貌:前文中,佛陀将佛陀的三十二相都一一地告诉了虚空藏菩萨。这个时候,虚空藏菩萨对佛陀这样回答:我看您的三十二相,或者诸佛的三十二相,实际上没有相貌。

“是相非相”,《金刚经》中也这样讲;《涅槃经》中也说:“无相之相,名为实相。”无相的相就是所谓的实相,应该可以这么说。所以,真正的相,其本体是无相的。

今天我们在这个课堂里讲的主要涉及到空性方面。如果是以前学过中观、学过般若的人,应该听起来比较舒服,不但不觉得矛盾,反而对所讲的道理非常相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对空性法门一无所知,前世也没有种下什么种子,今生当中也没有很好地闻思过,可能似懂非懂,觉得有一点矛盾。不管怎么样,讲完了这些法以后,大家应该会有一些感觉。

前两天有些人跟我说,幸好《宝性论》讲了一遍,否则,虽然有汉文本和其它版本,光是自己看,不一定有这个感觉——自己在文字上面读一遍,也许对里面的很多内容不一定有感触。所以佛法有时候确实要通过听闻,在自相续当中生起定解,再继续思维,再继续修行,这样以后才能够得到完整的意义,应该是这样的。

虚空藏菩萨又说,又观如来。亦非是行。这里是一个总说,下面这两个道理会展开说。他说,观一切法也没有什么相,观如来也没有什么可行的。如来从因地到果地之间也没有行持什么六度万行。既然这样,云何而言。广修诸行。法也不存在,如来的行为也不存在,既然这样,佛陀您为什么经常在不同的经典中说“广修诸行”?说“一定要修行”,为什么这样讲?

 

世俗当中广修善法很重要

 

闻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胜义空性和世俗现相结合起来学习,这样确实能懂得万法的现相和万法的实相。

在现相当中、在世俗当中,我们要广修善法。广修善法很重要,《大庄严论经》云:“善根既熟,得解脱果,由是之故,宜应修善。”善根成熟才能得到解脱,所以必须要修相应自己的善法,永远不能轻视世俗的善根,一定要认真地去修。有些人只听空性的法门——以前禅宗当中也有顿悟法门和渐悟法门,自己本是一个渐悟根基的人,但是他喜欢听顿悟的法门,说大话,这样不是很好。按照上师如意宝的传统,我们要先自己很好地修行,这个很重要。

今天早上有一个喇嘛跟我说,金刚降魔洲的很多道友基本上每个人都拿着念珠,这是很好的,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世时也是这样。这一点,我也很高兴。确实,也许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学过中观的、学过般若的、学过空性的,应该很多人在境界当中是有证悟的,但是在世俗当中,我想还是不能轻视世俗的善法。

有一次,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我们几位堪布到上师如意宝那里去。当时上师坐在大经堂上面,他打开窗户,突然检查我们有没有拿着念珠。幸好当天我们所有的人都拿着,法王说,“哦,还可以”。真的有一次有过这样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平时拿着念珠,拿着转经轮——我们上课的时候,课前、课后边念诵边用转经轮,那个时候你看我们有那么多时间来转经。其实我家里有一个小转经轮,这个大的用得多一点。用这个大转经轮,一方面也是为了多给大家看一下:我都是在用大转经轮。这么大的转经轮,有些近视的人也看得到,好像一个黑色的东西在转,这样的话能不能起到一点劝大家使用转经轮的作用。我有时候用这个,有时候用小的。

念珠、转经轮等,这些都是世俗的,但是就像前行当中讲的一样,一定要行持善行。胜义当中不存在,还不能代表“不存在”,因为我们还没有通达胜义境界,此时,我们还是活在世俗世界当中。行持善法对很多道友来讲还是很好的,我也希望不管是居士——有些特殊身份的居士可能拿念珠不一定方便,除此之外,大家要拿念珠,平时每天都要有课诵,再磕一点头,还有禅修。

 

坚持禅修,让法在内心慢慢成熟

 

禅修还是不能间断。如果没有禅修……我们讲了那么深的一些法,因为我们的相续是凡夫的相续,这些法要融入我们的心的话,自己也要下一些功夫。比如念诵,以前不会念的有些偈颂,我们要念的话,一定要自己学一学;同样的道理,佛陀智慧方面的境界,如果我们要自己享用、要对治我们的贪嗔痴,自己一定要禅修,白天晚上都很重要。

一方面课诵的时间重要,但另一方面,一天中稍微抽出来哪怕半个小时也可以,一定要禅修。其实半个小时应该能抽得出来,这样长期修的话,这些法很容易在心里面成熟,一旦成熟的时候,在自己减轻烦恼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如果没有修、光是听的话,就只是在耳识、耳根上的这种去留,没有来到心里面,但是我们的烦恼大多数都是依靠心来产生的,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对心没有调伏,没有对它进行对治,那所听到的法或者看到的经书不一定对自己的内心有调伏的作用。

所以哪怕是今天讲的胜义,一切都是非真非虚等等,自己要在心里面思考:为什么是非真非虚?其实这就是一种修行。你慢慢慢慢思考,这种思考的智慧越来越成熟的时候,非理作意慢慢慢慢会减少。当然,不可能一天两天就马上……现在有些人“我听了好多天课,我现在烦恼还没有减少”,其实听了课不一定能减少烦恼。但听课有没有功德呢?有功德;念经有没有功德呢?有功德。最关键是修行,修行能直接对治我们心的烦恼,但不是只禅修一遍就可以的,不是这样的。我以前烦恼特别粗大,先慢慢压治,压治以后对治,对治以后慢慢根除。这个很重要。

所以,佛陀在这里大部分都是讲到胜义谛当中不存在,但是今天讲了胜义谛,便将所有的课诵、修行都间断了的话不好。一直仰仗传承上师如意宝的加持,我们在座的行人走的路都应该不偏堕,不堕于胜义谛方面,也不堕于世俗谛方面,应该是既有胜义谛的境界也有世俗谛的修行,这是最好的修行方法。

 

下面说,法也不存在、如来也不存在,那怎么还需要修呢?

 

我观诸佛法僧。苦集灭道。阴入界等。十二因缘。诸波罗蜜。我观佛法僧三宝,苦集灭道四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从无明到老死之间的十二因缘,六波罗蜜多等等,上面所讲到的这些,我们平时在修行过程当中很重要的这些大乘和小乘的法,内外因果。空无相愿。藏文中说,这些内外因果所摄的所有的法,在实相中是空性的,是无相的,是无愿的,不见出生。不见灭没。看不到它有出生。所有上面所讲到的这些法,三解脱门,不生不灭,如幻如化。就像幻化一样,如化身一样,如炎如响。如阳焰和如空谷响,如水中月。如水中的月亮一样,现而无自性。这里是讲,实际上这些都没有任何的本体。

《入楞伽经》中云:“世谛一切有,第一义谛无,而实体无相,是第一义谛。”意思就是说,刚才前面讲的三宝、四谛、十二缘起等,在世俗当中全部都有,胜义谛当中都没有,但真正的实相是什么呢?其实不存在的相是对的,无生无灭是对的,这就是真正的第一胜义谛。胜义谛当中,确实这些法了不可得,没有得到,但有一种显相,如梦、如幻、如阳焰,即我们经常讲的十二种幻化喻。十二幻化喻虽然有一种显现,但这种显现实际上是假的。

下面这些比喻连现相也是不存在的。龟毛兔角。如空中之花。如石女之子。龟毛、兔角、虚空当中的花根本不存在。《入中论》当中也将一切万法如石女儿子来比喻,这是根本连现相也不存在的。如着影衣。虽然是如影随行,随着身体有影子,但是穿上影子的衣服也是不可能的。乘幻化象。乘骑幻化的大象,幻化的大象肯定是没有的。敦煌的版本里是“多乘白象”,多乘白色的象。但是藏文当中和汉文里面都说是“乘幻化象”。

如有如无。及以有无。那这些法是什么样呢?好像是有,好像是没有,好像是有和无二者,好像有无两个都不是。

非有非无。非常非断。非生非灭。非内非外。非见非识。犹如虚空。这些法,实际上好像是有,也好像是没有,但实际上这些法不是有、不是无,不是常、不是断,不是生、不是灭,不是内、不是外,不是见、不是识,真正的本体可以说是虚空。《佛说决定毗尼经》中说:“一切诸法如虚空,能立名字百千万。”一切诸法像虚空一样,名称上有千百万,真正去观察的时候,这些法的本体应该是这样的。《华严经》中也说:“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我们观察诸佛所说的一切法,它的自性本来都是一无所有的,虽然显现生生灭灭、有无是非等等,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一种假立。

 

一定要对甚深中观般若的道理有所领悟

 

这个方面,我以前说过很多,我们学过中观的人并不是依靠信仰为主,真正自己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最后发现:我们正在看到的、正在听到的、正在品尝到的、正在接触的所有色声香味触的法,感觉苦和乐的所有的法,实际上确实只是假立而已。这一点,通过中观的金刚屑因、有无生因、缘起因、离一多因等观察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可以确信无疑。

我们在座的各位既然来到这里,或者你通过不同途径听到这个课以后,你自己最好是对佛陀所讲到的般若空性的道理有所了悟。所谓的了悟,有依靠分别念来观察所得到的了悟,还有依靠禅修所得到的真正万法实相的了悟。真正观察的时候,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的一切一切的万法,除了如梦如幻以外,根本了不可得——这对每一个人来讲,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应该有自己的境界。当然,也不要认为你这样的境界太高了,“啊,我现在终于知道心是无生无灭的,哇,我现在已经证悟了,从明天开始可以不穿衣服了”(众笑),或者“我可以做成就者的行为”,那也不行的,这是一个文字上或者是理论上的理解,实际上你不一定完全通达这样的道理。

没有学过佛法的人真的不是特别清楚:这里非有非无、非常非断,到底在说什么?但对于不仅是学过而且自己稍微有一点感受理解的人来说,“哇,真的是这样的”,就像昨天上节课讲的一样,“非至、非不至”。很多人应该有感受,当时诸佛的化现“非至、非不至”,同样,万法的现相真的是好像有、好像没有的,包括我们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种子和苗芽之间的关系也好,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好,我们现在网络时代的所有的这些音频、视频也好,所有的这些因缘的法,你说没有呢,无欺存在;你说有的话呢,怎么样观察它的存在也不能成立。

我们的心,《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不是一个理论呢?不是理论,过去的心已经灭完了,灭完了还能得到的话,那所有死了的人都应该还有心;现在的心,所谓的现在也只是一种假相而已,现在是一个特别粗大的概念。——我们以前的语文老师说是“kǎi念”,所以我现在看到“概念”的时候第一反应要读kǎi,然后,“哦,不是,gài”,所以我们任何的kǎi念的话……这不是老师的过失,他有密意的。(众笑)

学了般若以后,对佛陀所讲到的世间非有非无、非常非断等,真的很容易能理解的。那为什么说这么多概念呢?因为有些众生是以“非常非断”来领悟的,有些是以“非生非灭”领悟的,有些是以“非来非去”领悟的。虽然是一个意思,但是有必要从不同的层面讲述比喻和意义,这个很重要的。我想我们现在的人,一定要懂得这些很甚深的道理,很有必要。

 

做一个有梦想、有目标的激情少年

有时候看到一些社会现象,好像现在很多人学习的时候没有激情,做一些世间法的时候有激情。尤其是对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真的有点担忧,为什么担忧呢?好多年轻人,因为现在看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学习的时间、上班的时间、工作的时间里,他们基本上都无精打采,特别疲劳、疲倦。但一到晚上十二点钟,就像夜叉一样,特别有激情、特别有精神。如此熬夜,生活也不规律,吃的也不规律,自己的行为也不规范,很多人就慢慢慢慢……比较而言,我想我们出家人应该是比较好的,白天闻思修行,晚上安住勤修。但社会上的很多人,虽然在稍微有一点名气的部门和单位,很多年轻人真的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以后有什么样的方向、目标和梦想。现在好多人都没有梦想,天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慢慢慢慢度日。我觉得还是要值得考虑。

尤其是作为修行人,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目标,目标有各种各样的,弘法利生方面也要有目标,修行方面也要有目标,自己将来也不是没有目标的,要有目标……也许你的梦想不一定全部成真,但是很多事情“万法唯心造”,应该是“我现在开始好好学六年、学八年、学十年,学的过程当中,依靠我的智慧和能力也帮助道场,帮助一些佛教团体,同时以后我自己应该要怎么做”,自己对自己的人生也要有规划。自己白天、晚上的作息也要有规律,偶尔可能会有一些熬夜或者聊天,但是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到最后心也被破坏掉了,身体也被破坏掉了,德行也被破坏掉了。

因为网络的流行,对很多人来讲,自己整个的行为、言行举止都有着很大的变化,最后不要说弘法利生,连一个善良的人都做不成。尤其是现在沉迷于电视、手机,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慢慢、慢慢都是自己所谓的善行、所谓的比较高尚的德行、所谓的清净的戒律,这些都会荡然无存,最后只剩下遗憾、失望、绝望、痛苦。

所以,我想:很多人如果最好是有今天所讲到的中观“非常非断、非来非去”的境界……这些境界不是口头上、文字上,文字上谁都会说“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但是内心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通过自己的修行,真的发现:一切万法都是这样的——不是别人说,自己到一定的时候完全明白。包括行住坐卧,虽然在世俗当中不得不说话、不得不吃饭、不得不睡觉,这些都需要,但实际上——我在什么样的一个世界当中在打滚,这个自己应该稍微观察一下,依靠传承上师们的恩德,我们每个人应该会清楚。这个时候,我显现上跟世俗人一样,可能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我内心的境界应该是与众不同的,这就是求法的一种所得。如果连这样的所得都没有,只是每天勉强听听课,勉强发发心,这样来打发时间,当然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但不是很理想的。

 

虚空藏菩萨的两个问题

云何而言。我修诸法。刚才说一切诸法都如虚空一样,佛陀您为什么说我们要“广修诸法”?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观察如来的相,其实如来的相也没有什么,也是非有非无的,这个意思。虚空藏菩萨说,我观如来。亦非众生寿命士夫。我观如来也是一样的,非众生、非寿命、非士夫。其实如来也不是众生,也不是有真正的寿命,或者大丈夫。藏文当中这个地方是“非力和非力者、非作者”,有这么一段,观察如来不是威力,也不是威力者,也没有作者,不像其它宗教所讲的是万法的作者、世界的作者,也没有。

亦非眼非色非眼色相行。下面用十八界来观察如来。如来不是眼根,也不是眼根所得到的对境的色法,也并不是眼和色两个相应的法,不是这样的。依此类推,非耳非声非耳声相行。非鼻非香非鼻香相行。非舌非味非舌味相行。非身非触非身触相行。非意非法非意法相行。这是眼耳鼻舌身意,然后色声香味触法这两个结合起来。刚才讲了,如来不是眼根,也不是色法,也不是眼根和色法结合起来的所谓的眼识,这样的话,十八界都不是如来,如来不被界所摄。

下面用其它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如来非识非色非识色相行。这里主要是以五蕴当中的色作为分析,这样的话,刚才是意,这个是识,并不是识,也并不是识所了知的对境的色法,也不是色和识这两者的结合法。

非色非苦非色苦相行。如来并不是色法,也并不是依靠色而带来的痛苦,也不是色和苦结合起来的。

非我非愿。藏文当中没有“愿”,藏文当中是有“非我和非我所”,如来是非我,因为断除了我,然后“非我所”,亦非我所。

非行非阴。如来并不是行动的,非色者,非阴,不是蕴。

非实非虚。实和虚都不是。

非聚非散。集聚和散开也不是。

非出非入。出和入也不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刚才从五蕴的色法为主作了一个观察,观察的时候主要是以十八界,十八界当中六入、十二处已经包括在里面,后面五蕴当中以色蕴为主,观察如来到底是不是色蕴?如果不是色蕴,如来也不是受想行识。

非去非来。无有住处。如来去也没有,来也没有,既然来和去都没有的话,住也是不可能有的,无有住处。

无心意意识。无有心、无有意、无有识。有时候心、意、识在很多经论当中也是分开的。

无有身口意业。非一非二。二,藏文当中是“异”,但“二”也有这个意思吧,也有多的意思,非一非异。

非去来现在。不是过去、不是未来、不是现在。

非垢非净。非我众生寿命士夫。

非常非断。上面是法非常非断,这里是如来非常非断。

无生无灭。无修无行。无舍无受。所舍的也没有,所受持的也没有。

毕竟常住。云何而言。广修诸行。如来就是这样的,他的本体毕竟常住,就像《宝性论》当中所讲的一样,法身常住。既然如来是这样的,那我们怎么说如来的果位是要通过积累资粮、广修资粮、行持善法最后修成的,为什么这么说?

虚空藏菩萨从法和如来两个方面来提出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以后:

尔时。佛赞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过去世时。曾已供养。无量诸佛。久达大乘。无上空义。了知万法。皆悉空寂。亦知如来。毕竟常住。善男子。譬如清净琉璃宝珠。虽在泥中。经历千年。其性常净。出已如本。汝等今者。亦复如是。了知法相。本性清净。汝等今者。虽在三界五浊泥中。助佛扬化。亦复不为泥之所污。以不污故。能问此义。善男子。汝今复听。当为说之。一切万法。实无相貌。有文字故。说言有法。法中无字。字中无法。为流布故。说有文字。文字之中。亦无菩提。菩提之中。亦无文字。第一义谛。虽无文字。世俗道中。说有文字。众生佛性。无上菩提。不离文字。

尔时。佛赞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当时佛陀赞叹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他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佛陀当时很欢喜,因为他问的问题很好。《虚空藏菩萨经》当中讲了很多虚空藏菩萨的功德。虚空藏,他的名字像虚空一样,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证悟一切万法犹如虚空。他的境界说出来的时候,很多圣者都特别不可思议,甚至八地菩萨都会晕倒,有这样的。虚空藏菩萨真的很会讲犹如虚空般的空性,所以有些时候跟我们的名字也有关系。有些人问“我叫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这需要你自己来理解,跟人的根基还是有关系的。当然极个别的有一种表示性,比如说愚笨的叫不愚笨——智慧的,有个别人的名字是相反的、特殊的缘起和意义,这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其他的,如虚空藏菩萨对三界万法犹如虚空,大悲观世音菩萨对众生如母亲对独子的悲心,地藏王菩萨像大地一样赐予众生一切所愿等等,跟名称也是有关系的,对吧?

佛陀说,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汝过去世时。曾已供养。无量诸佛。久达大乘。无上空义。了知万法。皆悉空寂。你过去曾经供养无量的佛陀,长久通达大乘无上的空性意义,而了知万法都是空寂,亦知如来。毕竟常住。不仅对法如此的了解,而且了解非常非断、非来非去的如来法身常住的甚深道理。

善男子。譬如清净琉璃宝珠。虽在泥中。经历千年。其性常净。出已如本。佛告诉虚空藏菩萨:善男子,譬如清净的琉璃宝珠虽然在淤泥中经过一千年,但是它的本体恒常清净,从淤泥中出来的时候,它的本体也恢复如初,没有什么差别。一个真正的琉璃如意宝放在粪坑里面一千年这么长时间,但后来拿出来的时候一看它的本体也没有什么沾染,包括金子、水晶玻璃,放在肮脏的粪土当中拿出来,把它擦干净以后,它的本体没有任何垢染。

汝等今者。亦复如是。同样的道理,虚空藏菩萨,以你为主的你们,也是一模一样的。

了知法相。本性清净。你们显现上是菩萨,可能虚空藏菩萨也是在轮回当中显现各种形象,但实际上你了知一切万法的法相本来清净。

汝等今者。虽在三界五浊泥中。助佛扬化。你们如今虽然住在三界轮回当中、在五浊恶世当中就像淤泥一样的,帮助诸佛弘扬正法、教化众生。

亦复不为泥之所污。以不污故。能问此义。但也不会因为三界的贪嗔痴的淤泥所染,没有染污的缘故,能问此义。如果被世间染污,确实也问不出这样的词义,我觉得这些也是对的。佛陀说,虚空藏菩萨,如果你被染污的话,肯定问不出前面讲的那么甚深的问题,关于法和佛方面的问题。

我想,我们现在闻思修行的群体当中也是这样的,有些人自己的心除了闻思修行以外没有什么其它的杂念和其它的事情,这种人问问题、考试、背诵……什么事情都非常能干,确实最后答出来的成绩也是非常优秀。如果心经常被世间的各种名闻利养、称讥利毁、贪嗔痴所染污,那可能他连这个兴趣都没有。

各个班的堪布、堪姆应该看得出来,有些人上课很有精神、很有激情,接下来的闻思修行、任何考试都是如此,而且人格也特别好,在哪里有什么事情都很愿意做,跟别人没什么矛盾,功德方面样样具足,过失方面很少很少,这说明一方面像虚空藏菩萨一样,前世与大乘佛法有很好的因缘,还有一方面自己的心已经住在法上面,这个时候,你的所作所为也是如法的,而且你能坚持闻思修行。

我们很多人刚开始有一种非常的热情,“我一定要成就、明心见性,我要度化无量的众生,我生生世世不离师……”有很多的这些特别好的口号,但是慢慢慢慢修行的过程当中,自己的心被贪嗔痴、被恶友,或者被前世的恶业所覆盖之后,就像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里所讲的一样,暇满受暂生缘八无暇、断缘心八无暇的影响,以十六种违缘断除了这种缘分。

但我们自己在闻思的过程当中,有些人为什么一直很坚持,多少年中一直是,虽然他也跟我们一样遇到了别人的诽谤、别人的各种各样的猜疑,但自己一直能坚持。尤其是我想现在城市里面有些人一直在坚持学,虽然自己的家境、生活条件各方面都不是很好,但不管怎么样,一直不折不挠,一直不会退转。虚空藏菩萨前世供养了无量佛,如果我们前世和这个法有一定的因缘,即生当中不容易退转。我不是很想马上有一个特别大的成绩、果报,但至少是不退转,不退转在修行道路上很重要,就是“一直还活着”,这是很重要的。

善男子。汝今复听。下面佛又告诉善男子,你现在再次好好地听。

当为说之。一切万法。实无相貌。下面告诉虚空藏菩萨,你再次好好地听着,我为你宣说。宣说什么呢?一切万法实无相貌。藏文当中,相貌的意思是实体,没有实相的意思。

有文字故。说言有法。下面这一段是从胜义和世俗两方面来说的,看起来好像有点矛盾,但实际上不矛盾。首先说一切万法实相是没有的,但是有文字,有了文字以后有了法,八万四千法都是依靠文字和语言来安立。

那这样的法,在胜义当中是法中无字。字中无法。又转过来,从胜义当中来讲,法当中没有文字,文字当中没有法。从实相当中来讲,法和文字都没有,法也了不可得,文字也了不可得。

但是又说,在现相当中,为流布故。说有文字。在现相当中、世俗当中,为了弘扬和流布的缘故,还是有文字、有法、有现相,这是第一轮。

文字之中。亦无菩提。菩提之中。亦无文字。第一义谛。虽无文字。这样的文字当中没有菩提,菩提当中也没有文字,这是第一义。胜义谛当中无有文字,文字当中没有菩提,菩提当中没有文字,而且在胜义当中确实是没有文字的。

世俗道中。说有文字。众生佛性。无上菩提。不离文字。在世俗道当中,一方面有文字,而且众生有佛性,佛性慢慢有无上菩提,这个也是不离文字。所以,实相跟现相在佛教里面是最重要的。因此,为了度化众生,暂时离开文字确实是不行的,还是要建立文字。

 

语言明灯——文字在世俗中的重要性

 

《入楞伽经》中云:“我为众生说,种种妄计果,令彼爱乐已,法实离有无。”我是为了众生说各种各样妄计的、虚妄的果也好、虚妄的乘也好,为喜欢这些的声闻乘、缘觉乘、人天乘的众生而宣说;但实际上,这些法在实相当中确实也是没有什么真正的实相,有也不是、无也不是,远离了所有的相。这样的远离所有相,也是在《入楞伽经》中,佛陀说:“某夜成正觉,某夜般涅槃,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佛陀说,我在某一个夜晚成就正等觉的果位,后来在某一个夜晚示现涅槃,但二者之间的整个过程,四十九年或者五十年,我都没有说过任何法。从了义上面确实是如此,但是显现当中,众生有佛性,佛性依靠文字来表诠,如果没有这样的话,我们众生也是没办法领悟。所以,有些经典当中把文字叫做“语言明灯”,就像用明灯来照亮色法,依靠文字来照亮人心。

有些经典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所以有时候真的也很需要文字。以前印光法师,他是山西人,听说他的说法口音比较重,别人不是特别能懂,包括我们以前听过的这些大德,各自都有一些不同的口音。后来他说,“一时劝人以言,百世劝人以书”,他说,以写书为主可能好一点,语言只是在当时一段时间内能利益部分人;如果是书的话,能流传千古,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印老开始让弟子们整理《印光文钞》。

所以,这些文字虽然是一种虚妄的相,但是对未来的众生来讲,也是特别需要。如果没有语言明灯的话,那愚昧无知的众生可能在这个世间当中不一定能遇到光明。我们的语言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现在的音频和视频,生存的时间不是很长,应该留下一些文字作品,可能这很重要。保护这样的文字,对将来来讲应该是很重要的。以前有一个《大圆满觉性布谷鸟音》,听说这个大圆满很短很短,但是前辈大德特别特别重视。所以,如果是有加持的、有特别意义的,哪怕文字很短,对很多众生来讲,也特别有意义。我们要收集一些文字,为未来不同根基的众生提供修行的方便,这也很重要的。所以这里说,显现上、世俗当中,文字也是非常重要。

要不今天讲到这里。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