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殊胜论典《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我们现在学的是轮回过患,学习轮回过患主要让我们了知轮回的痛苦,痛苦本身就是一种过患。讲轮回过患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六道各种各样的痛苦,在轮回的过患中除了这些苦果以外还有苦的因。这些因只要在轮回中存在,痛苦就会一直存在,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如果只是苦果,将苦果灭掉或者感受完之后就不复存在的话,那也没什么,忍忍也就过去了。但若是苦因一直存在,对众生来讲就不是一个好消息。只要轮回存在,轮回的过患就会存在,它包括了产生轮回痛苦的因和果本身。我们在学习观修引导时,一方面要真正地观察轮回中各式各样的痛苦。一方面在观察轮回痛苦的过程中,要知道轮回过患的内容包括了果和因。
我们在观修时一定要想到,只要没有出轮回,或者说我们现在的思想和行为在没有和解脱挂钩之前,只要这些思想和行为还符合轮回的模式,那么过患就不可能远离我们。即便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好,显现上也没遭受剧烈的身心痛苦,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只要在轮回中,因就在不断地生成。如果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没有致力于和整个轮回脱钩、和解脱道挂钩的话,那么一切都是轮回的模式,所以我们要观修过患。
这里讲到了很多的痛苦,与之相关联的则是苦的因,所以我们要观察轮回的苦因和苦果。从某个侧面来讲,苦因与苦果可能与第四个引导业因果直接关联。这个业因果主要是烦恼和我执,或是我们本身在轮回中,思想和行为都没有离开过创造轮回的话,那就很可怕。
为什么要生出离心呢?生出离心就意味着我们的思想要和耽著轮回的思想划清界限,要和轮回的思想说再见。不出离的心,就是耽著轮回的心。不管是耽著财富、有情,还是事业,只要是耽著轮回,都是和轮回密不可分的一些因素。我们在观修四加行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引发出“这个轮回有很大的过患,无论如何我都要致力于求解脱道”的希求,这是一定要的。只有引发出这种心,才可以进入下一步五加行的修行。如果没有引发出来,五加行还是为轮回服务的。不管修皈依、发心、金刚萨埵或其它大圆满以下的法,在出离心没有生起来之前,目标没有确定,都不可能变成真实的解脱道,因为我们的心还是耽著轮回的。因此在最初引发出离心是修行中重之又重的引导。华智仁波切在引导我们的心趋向成佛次第的一开始,也讲到了出离心的引导,讲到了四加行,其中观察轮回过患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
在轮回过患中,现在学习的是人道的痛苦,属于三善趣的痛苦。前面讲到了苦苦、变苦、行苦这三根本苦,还讲到了生、老、病、苦四大苦河。现在讲八支分苦后面的四种。之前怨憎会苦、爱别离苦已经学习完了,今天学第七、第八两种苦。
第七种苦是求不得苦。原文中这样讲到:
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幸福快乐,可是几乎谁也不能如愿以偿。
这就是求不得。求什么而不得呢?求就是希望的意思,希望自己幸福、快乐,但几乎没有如愿以偿的。显现上有这种安乐或者有那种幸福,然而一段时间过后又会变化,又会丢失。而且在此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痛苦紧邻我们,真正完全如愿以偿的有情是没有的。
每个众生的心就是想离苦、想得乐,这是每个众生都要追求的,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可以如愿以偿呢?最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他还在轮回中,就是刚刚讲过的轮回的发心、思想和行为,或者说在轮回中最基础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轮回中出离不了?最基础的因素就是因为无明、我执、烦恼。这些都存在,又怎么可能在没有远离轮回最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获得一个真实的、永远的幸福快乐呢?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无明、我执以及烦恼无时无刻不在追随我们,通过它们所发动的所有的行为基本都和痛苦挂钩,即是苦苦、变苦、行苦,总之不离痛苦。虽然阶段性的显现上可能会有一些安乐幸福,即便不从严格意义上把它定义成变苦,而是从显现上承认它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但这些都无法真正长期保持。因此在人生中、在轮回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痛苦,将我们的快乐夺走,几乎没有办法如愿以偿。
下面就举几个例子,其实求不得的痛苦非常之多,但是限于篇幅,这里无法一一安立、宣讲,只是讲几个例子,我们则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自己去观修、去观察。
有的人为了舒适安乐而建造房屋,可没想到房屋倒塌自己丧命;
这就是一种求不得的情况。为了舒适安乐,这就是求。为了追求这种舒适安乐而建造房屋。但是有一种情况,没想到房屋倒塌令自己丧命。当然这里有很多因素,有些属于地震,有些属于其它的情况。如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地陷,由于下面的根基不牢,一个大坑出现之后,房屋就被吞噬掉了,这种情况也有。此外,所建造的房屋质量、材料不过关或者偷工减料,也有可能致使房屋倒塌令自己丧命。
这时我们可能会想,地球上这么多人,有多少人是死于房屋倒塌的呢?的确,如果不是遇到大的天灾、大的战争等情况,很多人的房子都是好好的。于是我们会想这也不能确定为了舒适安乐建造房屋,就会遇到这样求不得的情况。
但我们要观想,在建造房屋过程中的痛苦是很多的,建造完之后,因为房屋导致的痛苦也特别多。比如现在的人,想要买一栋房子,或者买一套房子,然后在里面舒适安乐地生活。但现在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术语叫房奴,本身他买房是为了自己舒适安乐,但是买了之后,房贷就会成为他的负担,在没有还清之前,一直是被它束缚的。如果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中,他会获得真实的快乐吗?这是很难想象的。
虽然当他忘掉债务的时候,上完班回到家里的时候,的确也可以获得一种舒适快乐,但是那种压力、痛苦确实还是紧紧跟随着。即便没有房贷需要还,但房子本身也会不间断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这不是一种纯粹的快乐。虽然在事例中我们可能没有所有的问题,但这其中总有一些问题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还有即便是房子上没有出现问题,但是有可能在其它地方出现问题,比如下面这一组:
有的人为了充饥果腹而享用饮食,结果却染上疾疫危及生命;
有些人享用饮食是为了获得饮食带来的快乐,为了充饥裹腹,因为如果饥饿就会很痛苦。而饮食是为了获得吃饱喝足的快乐,所以说想要追求享用饮食得到的快乐。但是在享用饮食时,有时饮食本身也会成为痛苦的因,这里就讲到了一些例子。
“染上疾疫危及生命”以前有,现在也有。有些人随便乱吃东西,根本不注意食品安全,由饮食而染上疾疫危及生命。我们看到报导中有些人体内长很长的虫,因为有些膳鱼、青蛙等体内有虫卵,吃后在人体内寄生,慢慢长得很长,开刀拿出来之后,让人看到觉得非常恐怖。前几年非典流行,更早的时候甲肝流行,都是因为食用海鲜、动物导致的。有些饮食本身有毒素,吃的人不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染上疾疫,最恐怖的会危及生命,即便没有危及生命,生病住院的痛苦也是难以忍受的。
有的人为了获取胜利而奔赴战场,结果一命呜呼;
有些人想在战场当中获得快乐,那些奔赴战场的人想法、目标各式各样。古往今来有些人投身战场,就是为了扬名立万,获得一个英雄的名称,或者在战场上杀死很多敌军后获得奖赏,可以得到大笔的财富。普通士兵奔赴战场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得到一些军饷。他们抱着各式各样想要获得快乐、幸福的目的奔赴战场。
战场是个很凶险的地方,虽然一部分人因为战争获得了一些名利、快乐等,但是这个过程本身也很凶险,也会令人提心吊胆,甚至一命呜呼,根本无法让人获得真实的快乐。
有的人为了谋求利润而拚命经营,结果被仇人毁得倾家荡产,沦为乞丐等等。
有些人为了赚很多钱的快乐,拼命地经营。在这个过程当中,商场也犹如战场一样,各式各样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此处的“仇人”不一定指拿着刀枪砍杀的人,而是商场中的竞争对手,很有可能导致痛苦出现——被害得倾家荡产或者沦为乞丐等等。古人以前比较闭塞,只能在比较小的圈子中获得一些信息。现在互联网发达,我们可以看到因谋求利润而倾家荡产的人非常多,看得都麻木了,不觉得是很稀奇的事情,说明它出现的次数特别多。
有些人觉得你说的这些痛苦我没有遇到过,是不是没有求不得苦?我们要知道,这里只是举了一些例子,不是所有的情况,不可能把所有众生的痛苦完全放在此处宣讲。还有一些人不遇到这种痛苦,就会遇到那种痛苦,反正一生当中有很多的求而不得,这从孩提时代就开始了。刚生下来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小时候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现在哇哇大哭的婴儿是不是想要求什么而不得,很痛苦而哭?这是一种求而不得,他只不过没办法表达。
当他能够表达的时候,希望会不会完全得到满足呢?也不会。这方面也是一种求而不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追求变化了。小时候就是追求玩具、糖果等,大人也要考虑一些情况,即便他们在经济上没有问题,还要考虑这样吃下去哪能行,还要吃饭呢,牙受得了吗?所以不给他买,这就是求而不得。上学之后也有求而不得,我不知道现在幼儿园还有没有争取红旗、红花的活动,以前有很多这样的,小朋友们竞争得小红花,得不到也是求而不得。
上学之后,想考试得一百分,得到很多荣誉,得不到也是一种求而不得;长大之后自己有了消费意识,想要独立自主地获得很多钱财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不可能,就是求而不得;或者想考一个很好的大学,考不上是求而不得;或者考上了没钱交学费,也是求而不得。即便上了好大学,毕业之后还要面临工作问题,想要毕业就找到一个月薪很高的工作,找不到是求而不得;工作之后,你想要升职、做一个没有压力、轻松赚钱,而且一年有很多假期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哪里去找呢?也是求而不得。
真正去分析,我们整个一生都是在求而不得当中度过的,有非常多的求而不得。不能认为法本讲的理论是不周遍的,只不过法本当中没办法把我们所有求而不得的痛苦,一一拿出来讲。
即便找到了工作,还会有很多求而不得。有时候世间人想找一个很好的配偶,也是求而不得。反正你想要得到的东西都没办法。以前计划生育,因为观念的影响想要生很多孩子,超生要罚很多钱。现在可以生两个了,你也没办法生了,还是求而不得,有很多这方面的问题。即便是成家立业以后,想要子女过上一个好的生活,或者希望子女很快给你生个孙子、孙女,他却不想生,这也是一种求而不得。
对我们而言,有很多求而不得的痛苦。有些人觉得你说了这么多求不得苦,对我来讲都是可以忍受的,人生毕竟还有很多安乐。关键的问题是这只是人道一生当中的求而不得,还有很多求而不得的痛苦,需要我们去承受。从这个侧面来讲,肯定是难以忍受的。
即便你今生当中感觉不到,其实在整个轮回当中求而不得的痛苦一直都是存在的。只要在轮回当中,就没办法离开求而不得,所以我们观修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详细地观想,否则会觉得法本当中讲的和自己没有关系。我们观修的范围一定要大,不然没办法真实地去观想。我们要把求而不得的痛苦扩及到整个轮回,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没有从轮回中解脱之前,远离不了求不得的痛苦。
如果我们真实地修持并相应了求不得苦,单单凭此苦就可以让我们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心。虽然求不得苦显现上只是在人道的痛苦中出现,但是我们要观想,只要还在轮回当中,求不得苦一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是没办法避免的,想要避免它必须要从轮回当中解脱。
即便我们把没钱这种求不得苦解决了,其它很多种类的求不得苦还是没办法摆脱,这个局限性太大了,我们再怎么努力挣扎,想去摆脱求不得苦也是不可能的。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轮回当中,本身的我执、无明、烦恼,所做的种种行为,都和求不得苦直接挂钩了,怎么摆脱呢?要摆脱就必须把求不得苦的因素全部灭掉,这是你在轮回模式中根本无法达成的。必须要走解脱道,才能从根本上灭掉无明、我执、业和烦恼。这些应该灭掉的因素都在出世间道中,比如空正见、菩提心、六度四摄等等。如果不去修解脱道,拿什么去对治轮回中的因素呢?没有。
当我们把这些修法在内心当中观想得非常纯熟时,就会真实地生起强烈的解脱心——我一定要解脱。因为在轮回当中没办法摆脱所有的痛苦,所以我们要把轮回过患科判当中,每个种类的痛苦都认认真真放到内心去观想,努力体会轮回的过患、恐怖。很多东西表面上似乎风平浪静,我们觉得轮回中人道的痛苦是可以忍受的,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很多安乐。但这是一个假象,除了要观察三苦之外,还要思维整个轮回的场所,以及导致轮回过患的因素、内心最根本的起源就是无明烦恼。
我们一定要深入到那个深度上去,如果没有深入到轮回过患的根本要素——无明、我执、烦恼、业等方面观想,就会觉得这个问题我可以解决,那个问题我也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但是这样去解决问题,还只是在轮回的模式当中,根本就不究竟,不是真实的解决之道,我们一定要了解。
观修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地深入、细致,才可以让我们在轮回过患的观修当中,得到真正的受用,或者产生感觉,才会真正地督促我们认真修行。这种修行不是修给谁看的,而是真实地想要出离轮回,发自内心地想要解脱的心,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出离心。有了出离心之后,再修皈依、修菩提心、修集资净障,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你所有的修行都是在基于解脱轮回,这最根本的修法基础之上展开的。展开之后你可以在解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菩提心。不单我要解脱,轮回是如此的恐怖,我要愿一切众生解脱,这就是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引生出来。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很深刻地想要解脱轮回,却说愿众生解脱,让众生离苦得乐,那到底你是愿众生离开什么痛苦?愿众生解脱什么?你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要解脱,又怎么愿众生解脱呢?所以,只有当你自己对所有轮回的过患,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之后,觉得轮回的确非常恐怖,然后把这种心态拓展到一切众生之上,这时你就会非常确定:众生很苦,为了他们的解脱我要奋发。这时菩提心就会生起来,在菩提心的引导之下修集资净障、修上师瑜伽等,就会变成真正让自己和一切众生解脱的修法。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再看:
虽然人们为了今生的幸福、受用得到满足,而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地劳作,但是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德因缘,甚至解决暂时的温饱也成问题,不仅自讨苦吃,而且连累他人,到头来,所得到的只是堕入恶趣深渊无法解脱。
这段话其实已经解释了,为什么众生会求而不得?求而不得的原因何在呢?这里面就是讲没有积累福德,或者没有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当然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求不得苦。
“虽然人们为了今生的幸福、受用得到满足,而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地劳作。”人们也是为了今生当中获得幸福、受用,为了这些得到满足才非常努力。在世间当中想要发达、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不可谓不努力。为了致富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就足以说明他内心当中,对于这种幸福、受用得到满足的渴望,是非常高涨的。
所以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地去劳作。做很多,如上这个培训班、那个学习班;或者上学的时候,选最好的学校;一定要出国留学,去接受更先进的理念或者全新的教育方式,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这样呢?就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机会,让自己能够赚更多钱,赚到钱之后可以得到幸福,受用得到满足。为了以后能很好地生活,很早就开始努力、开始注意了。在求职或者任何时候,努力地学习各式各样的知识,就是为了让自己做得更好。当然很多人都在努力,但是有些人成功了,有很多人就是不成功。
这里讲“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德因缘,单单靠今生当中努力的话,就会导致甚至连解决暂时的温饱也成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今生当中若要得到巨大的财富或丰厚的收入,也要观待前世是否造过这样的善根,是不是有这样的福德。如果我们自己相续当中有这种的福德,而这种福德又可以在今生当中成熟,那么只要找对了正确的赚钱方式,也是很容易的。
因为只要你有福德,你的眼光就会很独到,这其实也是因为你内心当中的福报就要成熟了,它要找一个缺口宣泄出来。当你的福报挡不住地往外溢,变成财富的时候,你的眼光看这个也赚钱、那个也赚钱;你一投资就赚钱,别人看不到的你看到了;别人觉得这个不赚钱,而你觉得可以并且赚了钱,你就有这个福德,挡也挡不住。但是前提是要有很深的福德。
如果有很深的福德,如我们说的富二代根本就不用去做什么。不是他运气好,所以我们不用去仇富,他也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他前世做过善根,该得的。从现在世间人的眼光来看,他们会觉得命运不公、社会不公,凭什么我的父亲就不是什么?凭什么我就不是富二代?如何如何……就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但是从佛法的方面来解读,没有什么可嫉妒的。就是因为别人前世修过,自然而然转生到富裕的家庭去了,这是别人争取来的,我们没什么说的。
有些人生来根本就不需要去勤做,而有些人可能稍微做一些勤做,就可以找到赚钱的路子,而且赚得非常多;有的人投资股市就看得很准,买这个就能赚钱,等抛售之后就开始大跌,这种情况也有很多。他就是有观察的眼光,其实更深层次的是来自于他的福德,福德要成熟了,怎么样做都能赚钱。所以说前世的福德很重要。
是否完完全全都是前世的福德呢?这也不一定。在《贤愚经》、《百业经》等。很多经典中宣讲:如果遇到了殊胜的福田,有些善根今生造作,今生成熟。比如说在《贤愚经》里讲,给僧众供斋,通过僧众的威德力,善根也会今生成熟。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也经常说:如果我们今生能够给僧众供斋饭的话,这个善根今生就会成熟。
但是我来理解“这个善根今生成熟”的话,我是这样解读的,不一定正确。“今生成熟”是指成熟到什么阶段?是完全成熟,还是可以成熟一部分?我的理解是可以成熟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供僧的功德太大了。真正按照佛经当中的解答,完全成熟的话,的确福德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们说供了斋的人,善根成熟了,到底怎么成熟?比如说一般情况下,我们做一些善根,完全要等到后世,乃至于再后世才成熟。然而就是因为对境很殊胜,有时候供僧的善根,在今生当中就会成熟。
在今生当中成熟,我理解就是比一般的善根成熟要快。这是他所有善根当中的一部分,在今生中的部分钱财、财富是因为供僧而得到的。但是你得到的是不是供僧的全部呢?不是。因为供僧的福德比这个要多得多、大得多。现在得到的部分财富,是供僧的福德成熟,但只是提前成熟一部分,还有很多会在后面成熟。从时间角度来讲,一般的善根一定要在后世成熟,而它不一定在后世、也不需要在后世,今生就可以成熟,但不是说所有的都可以成熟,仅仅是一部分可以成熟。
而其它的善根可能一部分也成熟不了,只有等到后世去成熟。倘若你的善根很弱,可能拖得时间越长,而且成熟起来也不是那么多、那么大。供僧的这种善根,就会今生成熟,而且很大,成熟完之后,以后还会有更多。所以这样解读会好一点,否则的话,我们看经典中所描述的,供僧的功德那么大,怎么可能只是得到一点点,就没有了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可能是提前成熟一部分,对我们的分别念来讲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没有福德的话就非常辛劳,就连暂时解决温饱也成问题。”有些人起早摸黑地摆小摊、卖很多的小商品或街边的饮食,有些时候通过这些才勉强维持温饱。还有些时候投资失败了,什么都没有了、连温饱都没有、血本无归的情况也非常多,就连暂时的温饱也解决不了了。不仅自讨苦吃,有的时候把他人也连累了,到头来,所得到的只是堕入恶趣深渊无法解脱。连暂时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后世能得到什么呢?什么都得不到。因为这个过程本身不是善业,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若没有以解脱的心来摄持,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他的思想、烦恼以及所造的业,其实直接或间接和恶趣的痛苦是挂钩的。
如果我们在轮回当中,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去积累善根,今生后世在轮回当中是得不到安乐的。如果我们在赚钱过程当中,没有以殊胜的善心来摄持,不管你今生当中得到还是没得到财富,在后世堕恶趣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就是轮回的过患。求不得苦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表面的也有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在观修的时候,不单单要从字面上来观,还要从它深层次的意义中去观。比如说这里面讲“堕入恶趣”这一句,他凭什么堕恶趣?它和求不得苦有什么关联?这个方面就提到了和福德有关联。福德有有漏和无漏两种,如果是有漏的福德,今生当中可以很容易赚钱,但是即便是现在的首富、富二代这种很容易赚钱的人,他们在赚钱、使用的过程当中,会不会就没有烦恼、没有贪嗔痴呢?当然不会。因为他根本没有去对治贪嗔痴,贪嗔痴怎么会自动消失了呢?
所以他在受用财富的过程当中,不能保证所有用的财富是无罪的;不能保证这种幸福安乐是无罪、没有过患的。虽然说暂时得到了,但是长远来讲,只要在轮回当中没有解脱,还是会堕入恶趣深渊。而且有些时候相续当中若没有善心摄持,钱越多越没有办法驾驭。
有些人有福德,会拿很多钱去做慈善,他的想法比一般人要超前、先进一些。但很多人有了财富就挥霍,想办法去过最好的、最奢侈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把财富、福德挥霍的很快,另一方面也沾染了很多烦恼习气、造了很多罪业。一旦财富、福德、生命穷尽了之后,就会堕恶趣。
下面是一个归纳:
所以,古大德说:“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
这两句是对前面内容做的归摄。针对这种情况,古代的大德们有一个非常精辟的归纳—“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勤劳如山王”,就是我们今生今世非常勤劳地去聚集财富。有些人做生意早上三四点钟就起来了,忙到十一二点才睡觉。睡完之后又很早起来,每天都是这样,没有休息的时候,勉勉强强能够糊口。“勤劳如山王”,非常勤劳还不一定能得到,得到的和愿望差得太远了。非常勤劳,但是又能得到多少呢?
“山王”就是须弥山王。须弥山大家都知道是非常高大的,几十万公里那么高,这么大的如山王一样的勤劳,但得不到很多。“不及积微福”,今生中做得像山王一样大的勤奋,还不如在前世造过像火星那么点大的福德。“微福”有些解释成像火星那么大的福德,火星很小,烧柴的时候一炸开,火星就飞出来。在前世造了这么一点点的福德,今生就不需要这么大的勤奋而得到。因为业果是不虚的,所以尽量要修善法。
我们今生已经是这样了,回不到过去改变未来的问题。但我们还可以现在开始精进修行、改变未来。就相当于从后世回到现在,改变未来的命运。如果今生可以选择,我们肯定穿越到前世去,拼命去修善法、积资净障,把所有的钱用来行持善法,哪怕一分钱也要找出来去供僧、放生。我们肯定愿意去做,但是回不去了。
今生是属于后世的前世。假如观想我们在后世很穷,就会想:“我为什么这么穷,什么都没有?别人都有这么多?如果我能回到过去就好了!”现在可以给我们一个机会,就是回到现在,现在就是我们未来的前世。那现在怎么办呢?拼命投资善业嘛!拼命去做善法、闻思修行、调伏自心,这样就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走向。到后世的时候不需要很勤奋,很轻松地就能得到很多财富。这就是“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积了一点点福德都会成为获得安乐的直接因。但这只是从轮回中获得财富的侧面来讲,如果放在整个轮回来讲还是不行的。
有漏的福德仍然不可靠,当然,有没有有漏的福德善根,差别还是很大的。有了有漏的善根,在今生乃至轮回中会过得好一点儿,追求财富会顺畅得多,没有善根就很辛苦。但只是有漏的福德,对于整个轮回来讲还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只能解决一段时间的问题,因为有漏的善法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没有修解脱道,就没有办法持续地修善法,快乐幸福的生活也没办法持续性地出现。因为所有的果都是观待它的因,有因才有果。如果我们要让快乐、幸福这个果持续性地发生,就必须要持续性地修善法。但是我们在轮回中一世又一世地转生,能保证每一世都是持续性地修善法吗?不行。因为我们内心的烦恼种子还在躁动、成熟,它还想翻身。
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修解脱道,发愿、回向,把可以用的都用上。这能保证我们生下来就遇正法,并对正法有兴趣;在善知识面前,对善心、善行也有兴趣;持续性地以很大的方便去修,即以菩提心、空性摄持。这样力量就很大了,就可以保证我们生生世世可以获得暇满人身、遇到善知识摄受、对善法都有高度的兴趣、都愿意去实践佛法。生生世世修善法,一方面可以保证每一世都获得善趣、人身、安乐、幸福;另一方面保证每一世的修行都是一步一步地远离轮回、走向解脱。这方面一定要去好好观察思维。
所以即便有漏的福德可以解决一些暂时的问题,很轻松地得到福德,但还是不够的。
无有终止的轮回琐事究竟有什么用呢?从无始以来直到现在,很多人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些轮回琐事上面,可结果呢?只是痛苦而已。
“无有终止的轮回琐事究竟有什么用?”暂时来讲,觉得得到财富、受用是有用的,但究竟来讲的确没有什么用。它是周而复始的,没办法保证永远是这样。
“从无始以来直到现在,很多人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些轮回琐事上”,为什么是全部精力?因为根本没有解脱道这种概念或思想。所有的思想、全部的精力就是和轮回有关,没有想到要解脱。即便听上师讲了解脱的必要性和功德,但是善根不具足听不进去,那也没办法。相当于还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轮回琐事上。即便他在祈祷、供佛了,但还是在为了轮回里过得更好,为了求财、为了健康。还是为了在这个轮回里过得更有质量而已,就仍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些轮回琐事上面”。但这样结果是怎样的呢?因是有杂染的,所以果不可能是真实的快乐。即便获得快乐,也属于变苦,所以只是痛苦而已。
“把全部精力放在轮回琐事上面,结果只是痛苦而已”,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修有漏善法的人在造恶业,想要通过造恶业的方式得到财富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有漏的善业摄持,最后的结果是痛苦;另一方面,修了有漏善业可以升天或得到人道的快乐,但究竟来讲还是痛苦。这就没什么出路了,不管造没造有漏的善根都没有出路,它的结果都是痛苦。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地求解脱,没有其它可选。
这里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轮回的事你做下去,不管怎么努力、怎么精进,还是一个结果,是没办法摆脱轮回本身的”这个事实。
以前为了今生俗世的目标,大多数人的上半生与下半生都在百般努力,如果把这份辛勤努力用在修持正法上,恐怕现在已经成就佛果了,即使没有成佛,也绝不至于再度感受恶趣的痛苦。
这句教言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必须要反反复复去思维、引发共鸣,一定要引发共鸣。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思想的走向:要确定怎么样使用我们的下半生。不单单是下半生,下一世如果还在轮回当中,怎么样去过轮回的生活?
这里就讲到了,没有解脱观念的缘故,以前大多数人,上半生为了今生俗世的目标在奋斗努力;下半生仍然准备为了轮回的琐事而百般努力;或者有些人的下半生,已经浪费在了为今生俗世努力上面,一无所得、一无所持。其实我们无始以来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因为我们现在还在轮回,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我们以前大多数的时间,也就是为了纯粹地追求轮回中的快乐而已。
“如果把这份辛勤努力”,比如我们三、四点钟起来开始生炉子、准备早餐、卖早点等等,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关门、数钱、休息。就用这种勤奋来发菩提心、修持曼扎、观修或止观等等。如果这么勤奋、这么大兴趣的话,可能早就成就佛果了。如果在三个无数劫之前这样做,在三个无数劫之后就会成佛,而且很快就会成佛;或者在前世这样做过,今生就会成为利根者。
但话说回来,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精进努力的话,那么以后的种种走向也会和解脱道息息相关。所以如果把这份努力用在正法上面,可能已经成佛了,因为特别投入的缘故。即便没有成佛也绝不至于堕入恶趣,因为修了这么多善法,善法是对治恶业的,可以引导我们趋向于善道。还有一点,如果从现在开始勤奋努力,有可能在后世通过往生极乐世界的方式,解决我们在轮回中的过患。
但我们就是对于世间法太过于勤奋,而对于佛法的勤奋却严重不足,没引起重视。所以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一方面要精进学习、好好去观修。假如有足够的福德和善根,对于解脱道产生很大的兴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而现在我们对于解脱道的兴趣,可能没有打一次麻将的大,别人说打次麻将或怎样,自己就兴趣很大。但是听堂课、修一座法就没什么兴趣,去外面逛街可能就很有兴趣。
像这样对轮回琐事的兴趣和对修行佛法的兴趣两相对比,我们对佛法、解脱道的兴趣是远远弱于前者的。这一是因为轮回的时间太长,二就是今生不够努力,上师要求我们做的没有做。做了之后我们对解脱道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涨,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心可以通过这种因缘而转变,而能转变心的因缘,就是不断地闻思修行。所以这方面是很重要的。
我们心中要这样想:如今已经知道弃恶从善的分界,此时此刻,千万不能再将精力放在成办没完没了的轮回琐事上了,一定要修持真实的正法。
了解完之后要想: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了弃恶从善的界限在哪里,接下来一定要弃恶从善,而从善最好相应于无漏道的善根,不要相应于有漏道的善根。
相应于有漏的善根比不修善法要好得多,但是有漏的善法远远不及无漏的善法。虽然无漏的善法现在修不了,但是要去相应它。如何相应?就是要以出离心来摄持善法。这个善法一定是要解脱的,那才相应,当然还是属于有漏,但这种想法已经在靠近无漏道、靠近解脱,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所以说不要再把精力放在承办没完没了的轮回琐事上。轮回琐事一是没完没了,二来就是无数次的从零开始努力,到头来又归零,归零之后又开始。承办轮回琐事的思想是没完没了的,没办法自动终止,即便没什么意义也不会终止。虽然想方设法去找一些新鲜的事情做,但都是和轮回相关联的,所以我们现在要修持正法,就必须要通过认认真真地观修轮回的过患,比如说求不得苦。要把它修得非常纯熟、和自心相应,修得真实地觉得这就是苦、是必须要摆脱的状态,这个时候修持正法的想法才会生出来。这是第七个¬¬—求不得苦。
庚八、不欲临苦:
怨憎会和爱别离是一对,求不得和不欲临是一对。这里是一对一对地来阐述的。爱别离,是喜欢的离我而去,而不喜欢的总是碰上,所以爱别离和怨憎会是一对。求不得和不欲临也是一对,一个是求而不得,一个是不求而得。求而不得、不求而得体现出来的都是痛苦。把它们分组来看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有些道友以及我们以前在观察分析的时候,比较容易混淆,感觉怨憎会苦和不欲临苦差不多。
到底差别在哪里?首先要把它们分开,怨憎会和爱别离是一组,求不得和不欲临是一组。分析的时候从主要方面来看,在前面学的时候也有这样的观点。就主要的层面来讲,怨憎会和爱别离是针对人。爱的人总是生离或死别;怨憎即不喜欢见到的人总是遇到。主要从侧面观察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从人方面体现的。求不得苦和不欲临苦主要是从事上面来讲的。求不得的是什么?安乐。想追求安乐却得不到,这里面可能和人有关,但主要还是讲安乐是得不到的。不欲临呢?即痛苦不想遇到,但是它总会不欲而临。如是分法不是绝对的,此处主要把爱别离和怨憎会从人上面来看,求不得和不欲临从苦乐上面来看,就比较容易把它们分开。
还有一种侧面可以把这四种苦比较清晰地区别开,前面提过爱别离和怨憎会,主要是喜爱的别离了,怨憎的遇到了,从这两个方面去将爱别离和怨憎会作为一组。求不得和不欲临作为一组,求不得是求而不得,不欲临就是不求而得。求不得苦换一种说法就是:欲而不得。欲而不得就是想要的得不到,不欲而得就是不想要的却得到了,也就是不欲临。一个是欲不临,一个是不欲临,换一下概念就比较容易理解。求不得就叫欲不临;欲就是想要得到的,不临就是没办法得到。不欲临是什么呢?欲就是想得到、求的意思,不想得到偏偏会遇到。求而不得的比如安乐,天天想、日日盼就是得不到,怎么样追求也得不到。而痛苦呢?不需要去追求、不想要痛苦,却天天碰到,这个叫不欲而临。一个拼命追求就是得不到,一个是根本不追求很自在就得到了,如此也可以解读求而不得和不欲临。
不欲临和怨憎会这样一分就比较清楚了,求不得和不欲望临一个是很勤奋地去追求得不到,一个是不追求便得到,和怨憎会是有差别的。怨憎会当中没有体现出这个意思来。所以第七个求不得可以说成欲不临。欲就是求的意思,不得就是不临,就是欲不临,想要的不降临。第八个不欲临就换一个字,不欲临就是不想去追求的、不想得到的就得到了。所以从这方面可以分得比较清楚一点。下面再看不欲临苦。
我们可以肯定,希望自己受苦受难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也没有。但是,不愿意也要感受。
首先众生都是想要离苦得乐,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受苦的,但是不愿意也要感受,这个叫不欲而临。
不欲而临的是什么?是痛苦。求而不得的是什么?是快乐。所以它们的主体是苦和乐,即苦乐。即快乐是求而不得,痛苦是不求而得、不欲而临。快乐求而不得是因为什么?因为没有福报。痛苦不欲而临是什么呢?是恶业太多。众生的所思所想、种种行为都会和罪恶挂勾,自然而然的是这样。即使每天勤奋修法去对治,都很难压得住生烦恼、造业,何况根本不对治,那相续当中的罪业岂不每天都开了闸门一样?这么多的罪业怎么可能摆脱得了呢?所以不欲而临是很正常的,因为内心当中的痛苦、烦恼、罪业的种子每天都在成熟,每天都在种、都在加深,怎么可能不遇到痛苦呢?不欲而临是轮回当中众生的心态,就是善业很难造作。具足善业、发一个善心、修个善法需要很大的勤作才能够创造出。但是造罪业就很容易,罪业特别容易就可以承办了。通过这种条件、规律,也就决定了在轮回当中的安乐是求不得的,而痛苦是不欲临的。
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取舍因果,这是一个苦差事,因为它和我们轮回的习气背道而驰。单单取舍因果还不够,为什么呢?取舍因果有可能是有漏的,取舍好、断了恶、修了善法有可能只能成为不堕恶趣得到善趣安乐的因而已,那又如何?即便得到人身,痛苦还是在这儿。得到天人又怎样?后面我们会学天人的痛苦,痛苦还是在这儿,这是没用的。所以想摆脱就一个选项—解脱道。唯有生出离心别无他选,没有办法一手抓轮回安乐、一手抓解脱道。
一心一意追求解脱道的过程中,如果真正放弃了对轮回的追求,世间的安乐会附带获得;但是追求世间快乐过程中,解脱的快乐却不会顺手获得,这个一定要分清楚。只有一心一意地放弃对轮回的追求,然后去追求解脱道。不断地发善心、积累资粮,乃至于没有获得解脱之前,虽然还会在轮回当中流转,但在流转的时候,那些修行的高质量的善根会成熟,会帮助你获得人生、财富、庄严的相貌。虽然获得了这些,但是内心中有出世间的善法的支撑,不会被束缚。这种安乐、庄严的相貌不会和烦恼有染、不会和不善业有关系,它会成为一种无罪的安乐。而有罪的安乐是在轮回当中夹杂着烦恼的。追求解脱道获得的快乐是无罪的安乐,是极为稀有的。
因果规律一定要搞清楚,否则还对轮回的安乐抱有希望的话,那就错了。一心一意地修解脱道,不追求轮回的安乐,它自然而然找上门来,咚咚咚地敲门,“你是谁呀?”“我是快乐,请开门。”所以放弃对轮回安乐的追求,一心一意地修持解脱道的安乐,世间的安乐就会一直追随着你。但是如果你去追求它,它就不睬你了。这是由心态和修行善法的心决定的。因为抛弃轮回的思想,相当于以出离心来修持善根,这个善根很纯净,而且会对治烦恼,所有可以染污善根的东西,在出世间道当中都能得到对治。一心一意修持出世间道的时候,以出世间道的心所修的善根,本身就具足对治轮回过患的所有的要素。空性可以对治我执、无明;菩提心可以对治自私自利;出离心可以对治轮回的染污。
所修的东西都是纯粹的善根,不追求轮回的快乐,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更多。但是如果去追求轮回的快乐,就意味着我执、无明、烦恼,所有的东西都在这里面,一个都没有扔掉。通过这种心态去追求轮回快乐、去修善法,这些染污的东西在你的善根当中都存在,注定获得的快乐不会长久、不会纯净,而且你本身还是和轮回相应。
我们应抛弃对轮回的执著,大可放心地去追求解脱道。倘若担心一旦去追求解脱,我的快乐谁来负责?尽管放心,只要用纯净的心去修解脱的话,快乐是永远不会离开你的。甚至于成佛的安乐、解脱道的快乐都可以得到,轮回的快乐更不在话下。在学《入行论》菩提心利益的时候,这些都讲了很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现在是不想、不敢修解脱道,为什么?因为觉得一旦修解脱道,就意味着要和轮回的快乐说Byebye了,操心这个其实多此一举。如果去追求轮回的快乐它反而跟你Byebye,你不理睬它而去修习解脱道,它反而尾随着你后边跑,根本就离不开你,这种轮回的快乐是非常纯净的。
你可以得到很庄严的相貌、很多财富;虽然拥有享受,但是根本不会执著。它控制不了你,而是你控制它。现在我们追求的轮回的快乐,是完全受它控制的。它稍微变化一点,比如财富少一点点马上就开始揪心了,被它所控制,这很明显的。一定要把这个问题通过思维和观修的方式搞得很清楚,之后就会真正一心一意追求解脱道。这种修法善根非常纯净,直接和解脱道相应。表面上修善法实际上不相应的情况根本不会出现。前行的教义非常深,要认真思维、学习。一旦相应,我们就会变成非常标准的修行人,也可以变成很标准的求解脱道的人。这方面非常殊胜。
比如说,以往昔的业力所感成为国王的臣民、富翁的奴仆等那些人,他们完全是身不由己,不愿意也必然受主人们的控制。
这就叫不欲而临。不欲而临是由于善根很薄弱、罪业很深厚。随着往昔业力招引,会成为国王的臣民、老百姓,或成为富翁的奴仆等等,或者在某个公司做事,必须要听顶头上司的话,这时就会感受到很多身心的痛苦。这些是身不由己的,不愿意感受但还是要受这些主人们控制,也是一种不欲临。
不欲临苦浅层次的因就是恶业,深层次的因就是我执和无明。因为只要在轮回,就摆脱不了。即便这辈子是高高在上的国王和富翁,下辈子仍然会遇到这个情况。即便是富翁也有不欲临苦。《四百论》中讲得很清楚:“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胜者的胜是殊胜的意思。这些富翁的苦主要是内心的,非常操心。劣者就是一般老百姓,主要是身体、受用上的苦,吃不饱穿不暖。都有各自的痛苦,都有不欲临,并非国王或富翁就没有不欲临苦。
所以轮回中没有十全十美。如果在轮回中追求十全十美,就走错路了,这里根本不是要进来的地方。要追求十全十美,就追求解脱道。如果认为找不到也可以,能够找到一部分就行了,但这在轮回里也没有。总的来讲,跳进火坑之后,没有什么快乐的地方,只不过变一个花样烧你而已。轮回当中变着花样让你受苦,其本身都是苦的地方,没有一个安乐之处。我们已在火坑中,现在要出去,不能留恋它。不是说这个地方的苦受够了,换另外一个火坑受苦,从甲号火坑换到乙号火坑,这不需要。都是苦,没什么留恋的。现在让我们彻底对轮回死心,不要再对它抱有什么幻想,那里没有快乐。轮回没办法保证我们任何东西。我们幻想它,它承诺过给我们快乐,但千万不要相信它的谎言,它承诺的都是不算数的。轮回本身就是痛苦,怎么承诺给你快乐呢?这方面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观想,然后生起出离心。
哪怕仅仅犯了微不足道的错误,也会大难临头,措手无策,即使当下被带到刑场,也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去,根本逃脱不了。
这就是一些痛苦的具体表现。
以此为例,我们就能明白所谓的不欲临苦。
通过这个例子,就知道什么叫不欲临苦,以及不欲临苦的表现方式。下面引用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的教言,看他老人家怎么诠释不欲临苦的。
如全知无垢光尊者说:“家人亲友虽欲恒不离,相依相伴然却定别离;
这里的不欲临苦是什么呢?“家人亲友虽欲恒不离”,一般的人都对家人亲友有很深重的感情,虽然想恒时不离开,相依相伴、一起感受快乐,“然却定别离”。这种别离也是不欲而临,不想要分开,但总有一天会分开的。
美妙住宅虽欲恒不离,长久居住然却定离去;
装修很豪华、居住很悦意舒适的住宅,虽然想永远住在这个地方,但“却定离去”,还是会离去的。或是房子出问题倒塌了,或者因为工作的关系要离开美好的家乡,或者要死去了、必须离开这个地方,没办法再拥有了。想要相依相伴、对这房子很执著,但还是会离去,这也是不欲而临。
幸福受用虽欲恒不离,长久享受然却定舍弃;
我们都想永远牢牢抓住幸福受用,想要长久,最好这种快乐保持到永远,但这是不可能的。虽然想长久享受这种快乐,但最终还是会舍弃。幸福受用也是因缘而生成的,因缘在不断变化,所谓的幸福受用也会变化。尤其是这个身体会死去、衰老,怎么可能永远获得幸福受用呢?生病了,这个幸福受用就感受不到了;死亡之后幸福快乐也感受不到;还有家里发生变故时,这种变故的痛苦也会顶替幸福和受用的快乐。所以长久享受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暇满人身虽欲恒不离,长久留世然却定死亡;
每个人都想长寿,最好是又长寿又年轻,但是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想要年轻就长寿不了,想永远年轻那就早早死去。想长寿肯定会衰老,哪有长寿不衰老的情况?想要永远十八、二十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想要把人身长久留世,但还是会死亡。暇满人身是能够修行善法的人身,有些修行者可能想自己的暇满人身永远保留住、要修善法,但这也是不可能的。一般的人没有暇满人身的概念,就想自己这个身体最好能够永远不死,即便是在病中,只要不死就可以。但这不可能,还是会死亡,这是无常的规律。
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
还有依止的很贤善的上师,想要生生世世永远依止不分开、永远要在上师座下听法、得到上师的加持,但还是会别离。就像米拉日巴尊者和马尔巴、冈波巴大师和米拉日巴尊者也是这样分离的。有时因为各自的事业或者要去修法,有些是生离或死别,不是弟子死了,就是上师入灭了。虽然想要恒时不离上师听闻正法,但还是会离开的。
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
很多贤善的道友,相互提携、相互进步。虽然想要恒时都不离开,但还是一定要分离的。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业,轮回当中是不可能永远不分离的。真正想要永远不离开上师的话,那就和上师完全相应,得到与上师无二无别的果位。如果想要和道友不分离的话,也需要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性,这时可能就可以,否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今起该披精进之铠甲,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
真正想要不离开就只有一个办法:披上精进的铠甲,然后“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无离大乐之宝洲就是解脱道、法界的尽地、真正的究竟实相。究竟实相是无为法,到了就永远不会离开的。而且这个法性和上师、道友的法性,和前面所讲的世间人的法性、财富等等的法性都是一体的。这是真正的永远不离的解脱道。
于诸生深厌离道友前,无有正法乞人我劝勉。
无垢光尊者说:“对于这些生起了甚深厌离心的道友面前,没有正法的乞丐我,向你们劝勉”。“无有正法乞人”,上师老人家解释说,一方面是无垢光尊者谦虚,他说我是乞丐一样的人,意思是没有正法、很贫穷;另一种解读是他很自信,无有正法乞人就是无勤作的瑜伽士之意,没什么可修的、不用刻意修正法,什么都不执著、安住在无勤的大圆满之道,这方面也是真正自信的表现。
上面讲到了不欲临苦的种种情况。
只有自己往昔积德的善因才能出生财产受用、幸福名誉等的果,如果有了这样的因,那么善果不求自得。相反,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因,那么就算是再怎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非但不会如愿以偿,反会适得其反,遭遇不幸。
这也可以说把前面求不得和不欲临两种情况的因都讲了。只有往昔积累的善因才能产生财产受用和幸福名誉,这样就不求而得、所欲而得。想要得到长寿、财富,就可以心想事成。
如果想要更深层次的心想事成,那就是极乐世界,想什么就有什么。当然,到极乐世界之后还会不会想世间当中的这些东西?可能不会想了。一心一意全都是善念、善心,因为极乐世界的加持就是这样的。原则上在极乐世界想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想炒白菜,肯定会得到炒得很好的白菜,那里有这个能力满足你。但是到那个时候哪里还会想这些?根本就不想了。因为到了极乐世界之后,思想自然而然被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世界的环境摄持。去了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态,阿弥陀佛早就发了愿了。所以到了之后思想就升华,这些东西不会再去想。真正圆满的心想事成,就是成就佛果。
一切心想事成都是善因而导致的。善因的层次有很多,有漏的善因可以在有漏的福德上心想事成,但这是相对的;无漏的善因,比如往生极乐世界的善因,也会在那个层次上让自己获得财产受用等等。圆满的无漏善因,会让我们成熟十种自在、成就佛的果位。所以有了这些,善果不求自得。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善因,即便你很勤奋也得不到(不欲临),反而会适得其反,遭遇不幸。
这样,求不得苦不同的面,在这里都有表现。
所以,我们应当依靠知足少欲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宝。
所以,我们修行的时候应该知足少欲,心才会安住在相对的平静状态中。如果不知足、多欲,心就会躁动得很厉害,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取舍,完全迷失在多欲和不知足当中,会做很多违背因果、生起烦恼的事情。在世间当中,知足少欲的人容易过得非常幸福,会很满足。在修解脱道的时候,如果知足少欲,就会以更多的时间来精进修持。有了这个基础再修善法,就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宝”。
知足少欲本身就是财富,可以让你获得幸福和快乐。你兢兢业业、勤恳去赚钱,就是为了获得幸福、受用和快乐。幸福和快乐是感觉,是心理上的满足感,会不会因为财富而多少呢?财富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最根本最深层次的满足,还是来自于内心。如果你不满足,即便成了世界首富,仍然会很痛苦;如果你知足少欲,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很容易获得,甚至比国王的快乐还要大,还要满足得多。这绝对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这种快乐是内心很深层散发出来的东西。他不愿意再去追求多欲,因为这种幸福感和快乐会丢失掉。所以知足少欲本身是一笔财富,而且以这种财富做基础,还可以获得更多圣者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这就是一个从乐至乐之道。
如果我们没有集中精力修行正法,入了佛门之后还是忙碌今生尘世间的琐事,那只能是自我痛苦,受到圣者呵责。
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没有集中精力修行正法,进入佛门之后还是形象上的修行,还是忙碌今生尘世间的琐事,那只能是自我痛苦,受到圣者呵责。圣者并不是因为你没有听他的话、和他对着干,生烦恼呵责你了,而是你的行为是自我毁灭之路,呵责是为了让你警醒。不像世间人,“我是你的领导,你应该听我的话”,从这得到满足感。完全是因为你走错了路,让你回头,让你警醒的呵责,这和世间的呵责完全不同。
米拉日巴尊者说:“本来佛陀世间主,为摧八风(指世间八法)说诸法,如今自诩诸智者,岂非八法反增长?
米拉日巴尊者对一个修行者做了这样的教言。“本来佛陀世间主”,佛陀就是世间的怙主。佛陀宣讲的佛法,都是为了摧毁轮回、摧毁我们对世间八法的耽著。“如今自诩诸智者”,现在很多人自诩是智者,通达佛法的这些人,“岂非八法反增长”。这就有很大的矛盾,为什么?你是精通佛法的人,是智者,你知道佛陀是为了摧毁世间八法而说了佛法。你现在精通了摧毁世间八法的佛法,反而世间八法的心修得更增长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我们要认真观想这个问题。
佛陀的佛法一定是对治轮回、对治烦恼的,如果我们学习了佛法,知识、认知增上之后,瞧不起道友,自我意识膨胀,你学的是佛法吗?佛法有这个功效?当然不是。佛法是摧毁世间八法的,我们也应该以摧毁世间八法为目的而学佛法。也许你学到了佛法的皮毛、几个佛法概念,但这不是真正的佛法的精髓和本意。佛陀为什么讲佛法?是为了摧毁我们对轮回的执著、摧毁世间八法、摧毁烦恼。所以我们要用佛法摧毁烦恼,而不是增长我慢、增长世间八法。如果增长了,不是佛法不对,而是我们没有真正地理解佛法,没有实质使用它。
如来护持诸戒律,为断俗事而宣说,如今持戒诸尊者,岂非琐事反增多?
如来宣说护持六根的戒律(“如来护持戒律”不是佛陀护持戒律的意思),如来宣讲能护持我们身、语、意三门的戒律,是为了能让我们断除俗事、世间的琐事。“如今持戒诸尊者”,如今自诩自己守持的戒律很殊胜、很清净的诸位尊者,岂非他们的琐事反而增多了?不但没有用戒律减少琐事,反而持戒精严的人的琐事越来越增多了,这是不对的。
往昔僧人之威仪,为断亲属佛宣说,如今僧人诸威仪,岂非过分顾情面?
往昔僧人的威仪(就是行为)应该是断除对亲属的眷念。佛陀宣讲了僧人出家、剃头、远离亲人、远离故乡等,都是为了让僧人们用精进的心态来修学佛法。但是现在僧人很多行为“岂非过分顾情面”,不但没有断除对亲人的执著,反而过分地顾及情面,频频联系,这和佛陀宣讲的僧人威仪也是不相应的。
总之若未念死亡,修持正法徒劳矣!”
总而言之,如果没有忆念死亡,修持正法都是徒劳无益的。念死其实就是让我们的心调伏,让心和解脱道相应。如果没有,我们修持正法就是徒劳无益的。
总的来说,四大部洲世界的人类都无有安乐可言,尤其是我们这些生在南赡部洲的人们,如今正处在五浊恶世,没有一丝一毫安乐的时候,唯有感受痛苦。
“总的来说,四大部洲世界的人类都无有安乐”。四大部洲都是轮回的,所以它的人类都无有真实的安乐可言。南赡部洲的人虽然从修解脱道来讲是最殊胜的,但是从福德来讲,却是最弱的。南赡部洲的人们“如今正处于五浊恶世”,劫初的时候,人们的快乐、富足甚至可以与天人媲美。每百年减一岁,现在已经处于五浊恶世了。有些地方讲人寿在进入两万岁以后就进入浊世,就开始慢慢的浊起来,现在已经从两万岁减到人寿一百岁再往下,是五浊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没有一丝一毫安乐的时候,基本上唯有感受痛苦。
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朝朝暮暮,转瞬即逝,时世越来越污浊,劫时越来越恶劣,佛法越来越衰败,众生的幸福逐渐减灭低劣,想到这些,伤感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一年一年、一月一月、一天一天,“朝朝暮暮,转瞬即逝”的时间,越来越靠近衰败。我们的时世越来越污浊——现在看起来虽然文明很发达、科技很先进,但总体趋势是越来越污浊。现在很多人也认识到了问题。表面上非常繁荣,交通工具、电脑、手机这些东西,的确比以前要方便很多。若去一个地方,以前嘴巴就是路,必须一路问着走,现在就不需要,导航打开就可以了,很精准地把你指引到目的地。这方面比以前便捷得多。
但是有很多问题越来越严重了,最不宜的不外乎就是环境,还有人心。人们心理的变化、精神世界的变化是很明显的。从这个侧面来讲,时世是越来越污浊,劫时越来越恶劣,天灾人祸越来越多。佛法也是越来越衰败,对闻思修行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少。而且真实想要弘扬佛法的大德们,总是会遇到干预,或者因缘没办法集聚。如果做非法的事情,很容易就因缘集聚了;但是要讲法、共修,很多时候你刚开始,他那边就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很多事情都容易出现。佛法越来越衰败,因为众生的福德越来越弱,能承办修行佛法的因素越来越少,而且众生的心识慢慢地不在佛法上,而是去追求世间八法的,也越来越多了。因为佛法越来越衰败,取舍因果越来越少的缘故,众生的心态越来越恶劣,所以导致众生的幸福逐渐地减灭、低劣。
“想到这些,伤感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这就叫轮回,我们处在轮回中的状态就是这样的。
我们好好观察一下:我们不知道轮回的情况,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是佛陀还有上师们处在旁观者的侧面,他们已经解脱轮回,用智慧看得很精准,告诉我们:你们正在轮回的迷魂阵当中挣扎。如果不给我们指出来,我们永远发现不了自己到底处在什么阶段、什么现状,该做什么都不知道。这些看似很简单的词句,其实完全就是佛陀乃至于上师们的智慧、慈悲、善巧方便,告诉我们现在是处在很危险的、很痛苦的状态当中,以此来点醒我们。否则只凭我们自己的认知,最多会发现环境越来越差了,人心也差了,以前那种幸福感越来越难寻找,全方位的认知是不会有的。
佛陀还指出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当然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当中,也有义务对环境等方面做贡献,能节能就节能,能减排就减排。但是对我们而言,第一是要有出离心,从轮回里面出来;第二是尽量帮助别人来修持解脱道和取舍之道,而且要发一个很长远的愿。现在是五浊恶世,我们不能这样认为:到了人寿十岁自然会往上走的,然后超过两万岁又到了很快乐、幸福的时候了。它总是一增一减、一增一减,永远是这样,所以不管贤劣贤劣怎样不断地变化,有情总是处在这个状态中。我们还是有义务发起长期的利益众生的愿:他们这样随着时间增减、贤劣,我们有了智慧、有了能力之后,也要投生在轮回当中,跟随他们增减。在增减过程当中,把众生一个一个度化出轮回,一个一个让他们觉醒,这就是我们以后要做的长期工作。我们在思维过程当中应该引发这方面的思考和发这样的愿。
再者说,南赡部洲是业力的地方,一切贤劣、苦乐、凶吉、善恶、高低、法与非法等都是不一定的。
南赡部洲是业力之地,所有的贤劣、苦乐、凶吉、善恶、高低、法和非法都是变化的,都没有可靠的,我们只有非常、谨小慎微地做取舍。我们认为现在很好,可能就会变得很下劣;现在很安乐,可能就会变得很痛苦;现在很吉祥,可能就会大祸临头;现在处在善心状态,可能过段时间后恶心就会膨胀;也许我们现在处于高位,很快就会处于低位;现在我们正处在正法当中,可能过段时间非法的心就生起来了……这一切都是不一定的,所以要非常小心。其实就说明我们现在是身处险地,暂时的吉祥和暂时生起的善心不能代表什么,我们还没有完全到达可以松一口气的地方,所以每天都应该非常小心谨慎地对佛法进行闻思取舍,这对我们来讲非常有必要。
通过审视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目共睹的这些事实,自相续必然会进行取舍。
这就是引导,就是窍诀,告诉我们处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引导文就是引导我们的心逐渐生起对整个世间的认知,对自己当前现状的认知,然后进一步生起进行取舍乃至解脱轮回的心态。
全知上师无垢光尊者说:“有时观察自现之顺缘,了知自现觉受现助伴;
无垢光尊者说有时我们要观察自现的顺缘,就是有些顺缘是自现的。从哪里自现?从觉性当中自现。“了知自现觉受现助伴”,了知了这种自现的觉受之后就会成为生起觉性的助伴。因为我们知道,这些都是从觉性当中显现的,了知它是自现之后,就可以通过修行的顺缘了知它觉性的本性。
有时观察有害之逆缘,即是断除迷执大要点;
有时候来观察对我们、对修行、对生活有害的违缘。观察它的本性就是觉性,是空性的,观察之后就可以断除迷执,这是要点。我们通过违缘进一步了达实相,安住实相,迷乱执著就会消失,就不会因为违缘而产生很多烦恼。
有时观察道友他上师,了知贤劣促进自实修;
有时候要观察道友和其他的上师们,了知贤劣促进自实修。为什么观察其他上师和道友就可以了知贤劣呢?有些上师显现得非常功德圆满,有些上师显现有过失,有的道友很好,有的道友不好,因为他们所修的法、发心是不是贤善、行为是不是如法而导致了修行是否成功。通过这样的了知促进自实修。应该追随贤善上师们的足迹,好好地实修。看到失败的例子之后会想他为什么失败呢?他可能没有发菩提心,可能耽著世间八法,可能对其他上师生邪见,我不能这样,应该断除这样的过失。所以了知贤劣可以促进自己真实地修行。
有时观察四大之幻变,了知心性之中无勤作;
有的时候观察地水火风的变化,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了知心性之中无勤作”。在变化时观察:它虽然表面上变化,但本性完全没有变化,心性当中一切都是无变化安住,当中没有勤作而修。就是说表面上在变化,但它的实相没有变化,这是心的本性。
有时观察自境建筑财,了知如幻遣除迷现执;
有的时候观察自己的境界、自己了知的外境,或者建筑物等财富,了知一切都如梦如幻,而遣除对它们迷乱的实执。
有时观察他人眷属财,生起悲心断除轮回贪。
有时候观察他人为了眷属而争执、耽著、造业,为了自己的财富也是在积累、维护、增长时都痛苦等等。这个时候对他们生起悲心而断除自己对轮回当中的眷属、财富的贪著。
总之于诸种种显现法,观察自性摧毁迷实执。”
总而言之还有很多可以观察。通过观察种种显现,观察他们的显现法的实相本性,就会摧毁迷乱的实执。这就告诉我们要认真地修行心要法,耽著轮回法是没有用的,没有什么实质可言。我们要通过变幻不定的轮回的现象进一步了达它的实相(就是观察它的自性),通过了达实相,摧毁对轮回一切的迷乱实执。
所以比较高的见解,可以反过来帮助我们生起一个比较高层次的出离心——这些东西有什么可执著的呢?它们的自性就是空性,就是实相的,我追求这些现实反而显得很可笑。如果我们对法的本性,法的实相了知的越甚深越透彻,就会越觉得轮回的法是可笑的,越觉得它是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但如果我们对法的实质了知的越浅,就越觉得值得我们执著、追求和拥有……。所以说见解越高修行越深,对于显现法的本性了知越透彻,我们越觉得它虚无缥缈,越觉得执著、追求、耽著它是很可笑的事情,就越对它没有兴趣了,就越对执著这些法的有情生起大悲心了。所以这高高的法对下面的基础的法也是有帮助作用的。下面的法可以帮助生起上面法的境界,但是从见解上面来讲,我们有更高的见解反过来对我们的出离心、菩提心,会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所以大恩上师经常让我们学习很多法,不管有没有达到那个程度,反正要去学。学完之后你返过头来看,以前所执著的东西你会觉得简直太可笑了。我们要依照尊者所说而实地修行。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思考题
219、什么是求不得苦?遇到这种痛苦时,什么样的人可以轻易化解?什么样的人会越来越痛苦?你属于哪一种人?
答:1)所谓求不得苦,是指世人欲望无有限度,因各职业、地位、爱好、身份等不同,以致所求目标也各式各样,若对自己所爱乐的事物,如财产、地位、美色等,求之而不能得,这种痛苦即为求不得苦。如《大毗婆沙论》云:“求如意事,不果遂时,引生众苦,故名求不得苦。”
2)一些学佛的人,尤其是观过轮回痛苦的人,对世间一切不会特别执著,而且知道这一切都是因缘,不会强求,所以在遇到求不得事之时,也能较为轻易地化解。
3)内心的欲望太多,追求的目标和花样也很多,一旦内心得不到满足,就觉得自己极其倒霉,一无是处,这样的人只会越来越痛苦。
220、什么是不欲临苦?请引用《窍诀宝藏论》的教证详加说明。了知这个道理后,你应当如何发愿?
答:1)所谓不欲临苦,指虽然不愿意受苦,但痛苦也会自然而然降临。
《窍诀宝藏论》有云:“家人亲友虽欲恒不离,相依相伴然却定别离。”亲朋好友相依相伴、难分难舍,希望能开长地久永不分离,但在无常的袭击下,到了一事实上的时候,也会死的死、散的散,只有随业力各奔东西,最后留下来的,徒有思念而已。
“美妙住宅虽欲恒不离,长久居住然却定离去。”美妙的住宅,自己希望永远属于自己,但无常一旦到来,即使你不想离开,也不得不接受无情的事实。
“幸福受用虽欲恒不离,长久享受然却舍弃。”幸福的生活、丰足的受用,虽想永远拥有,稍许也不愿离开,但无常来临之际,这些也必定要舍弃。
“暇满人身欲恒不离,长久留世然却定死亡。”有了暇满人身,就有了修行的机会,尽管我们很想长久留住,可是人生短暂、无常迅速,真正能闻思修的时间也不过几年。
“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对慈悲贤善、唯有利他心的具相上师,很多弟子都想永远不离开,但这也是不可能的,有时候上师会圆寂,有时候是弟子圆寂,有时候师徒虽都未圆寂,但也会以各种因缘而分开。
“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具有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的善良道友十分难得,虽然希望永远不要分离,与他在菩提道中恒时相伴、和睦相处,但这也是做不到的。
2)了知这些无常的道理后,我们要立下坚定誓言:从现在开始,应披上精进的铠甲修持正法,以趋至永不分离的大乐宝洲——佛果。
221、通过学习“人类之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通过学习人类的三根本苦、八支分苦,可以明白:四大部洲的人类均无安乐可言,尤其是我们这些南赡部洲的人,如今正处于五浊恶世,没有一丝一毫的安乐,唯有感受痛苦。然而,许多人由于太过愚痴,不但不觉得轮回很苦,反而认为社会越来越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样的生活特别快乐。正如寂天论师所言:“轮回虽极苦,痴故不自觉,众生溺苦流,呜呼堪悲悯!”他们并不知道,在这些五光十色的科技背后,伦理道德日益下滑,贪嗔痴烦恼日益增长,人类的痛远远超过以往。
随着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这个时世会越来越污浊,劫时会越来越恶劣,佛法会越来越衰败,众生的幸福也会逐渐减灭,想到这些,谁还会贪图一时的快乐?再者说,就算我们暂时很快乐,但南赡部洲是业力之地,一切苦乐、凶吉、高低等都是不定的,执著这些只能带来无尽的苦恼。因此,通过观察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今后一定要学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