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辅导《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是华智仁波切造的殊胜的修心论典。佛法的修行主要在心上安立,如果不以修心为主要内容,不了知修心是修法的核心,没有认知到这个重要关系的话,可能会耽著于身体和语言的形象。当然,修行佛法时身、语、意缺一不可,但我们一定要分清楚主次,什么是核心?什么是围绕核心展开的修行方式?如果我们把修行的重点牢牢地控制在修心上,则主要的方向和目标绝对不会错误,因为所有的法都是心安立的,调心则可以调整任何法。
我们心上有什么样的业,就会在外境中显现什么样的情况。比如我们现在讲的六道轮回的痛苦,因为心上已经熏习了六道的种子,所以首先显现出了六道。此外,显现的六道的种子上还带着各式各样的苦、乐、舍等种子,通过这样的种子,我们投生到人道。投生的习气上如果有安乐的因素,就会安乐;有痛苦的因素,就会痛苦;安乐和痛苦的因素都有,则有苦有乐,就像我们现在的情况。这一切轮回的显现是由我们心上的习气如实地呈现,修行佛法当然要在轮回中修,要了知轮回的本体以及怎样调整我们的心。但调整心不是为了让我们在轮回中过得更好,而是因为整个轮回的本性就是我们的心性,它是空性、无自性的,本来是光明的自性。
因为没有了悟心的本相,认为心是实有的、显现的轮回法是实有的,所以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观念而流转轮回。如果要真正把轮回中各式各样的痛苦和显现彻底消尽,只有直达它的本源,即了知心、修心和现前心的本性。一切轮回都是因为没有了知心而导致的,当我们了知心,通过修行完全显现心的本性时,所有迷乱轮回中的苦乐都将消失,所以修行主要是调心。《前行引导文》是调心的论典,虽然里面讲了佛法的很多知见、词句、概念、术语,学第一遍时可能花很多时间消化概念和了悟词句表达的意思,但同时也掌握了调伏心的修法,它是引导我们的心趋向实相、达到大圆满高度的殊胜的修心窍诀论典。
该论所讲的法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共同加行,首先讲了四种厌世心,引导我们的心对现在所安住的轮回彻底看破,或者换言之彻底地对轮回失望。如果不对轮回彻底失望,我们还会执著,或者为了得到轮回中的这些所谓暂时的苦乐而不断奋发。当我们不断地追求轮回中的苦乐时,就会迷失本性,没办法发现它无自性或者找到解脱之道,所以生起厌世心很重要。四厌世心是“转心”。把我们的心从耽著轮回的“世间八法”,转而追求解脱道,即从追求轮回转变成追求解脱,这是前四个共同加行的内容。
厌离轮回之后,要追求的解脱道到底是什么?解脱的安乐到底怎样?第五个共同加行讲解脱的利益。谁来帮助我们达到解脱的利益?只有依止上师善知识。凭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永远没办法了悟、解脱,所以要一心一意依止上师。“依止上师”一节讲到了需要依止的上师的法相,作为弟子应该具足什么样的条件,找到了上师之后怎样如理如法依止,这在第六个加行中讲得很清楚。以上是第一大部分共同加行的内容。
第二大部分是不共加行,讲了皈依、菩提心、金刚萨埵忏罪、供曼扎积累资粮和上师瑜伽的修法,帮助我们的心逐渐趋向成熟,安住在解脱道。前期修共同加行让我们知道要解脱、出离轮回,就要依止上师达到解脱果。这些认知已经确定了,内心的观念树立了,但是具体怎么做才能真实地把心逐步引导趋向解脱道?修行的第一步必须要皈依、生起信心。第二,发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而成就佛道,目标非常明确。第三,为了达到利益众生成佛的目标,需要清净罪业。第四,为达到成佛目标需要圆满资粮和顺缘。之后罪业清净、福德具足了,再祈祷上师,通过上师强力的加持很容易和法界实相相应。如果今生修行没有成就,还可以通过修破瓦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上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体系。
正在学的是第一大部分共同加行中四种厌世心的第三个:“轮回过患”。现在我们正处于轮回中,在一般人的思想里,不知道轮回到底有多大的过患,所以耽著当前的显现,把所有的时间、精力等等都用于追求轮回的快乐。有些人知道了有六道轮回、有转世,因为现在的情况不理想,便想在后世中得到一个更好的身份,拥有更多的财富,更好的相貌。为了得到后世的轮回的快乐去回向、修法,这也是不对的。不管今生还是后世中,都是痛苦的自性。如果不绝了这种心念的话,所有的修法都还是围绕着轮回在进行,并在不断地积累。因此,必须要知道整个轮回都是过患的一种自性,充满了痛苦和过患。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管是我们自己想要解脱,还是想要帮助众生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实实在在地了知轮回的过患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实实在在地了知而不是泛泛地了知。泛泛地了知对产生强大的解脱的意乐是不够的。这其中意味着,从今以后重心朝着远离轮回、靠近解脱道的方向而不断地努力。如果这一步没有走好,就会影响后面所有修行的安排。解脱道走得犹豫不决还是毅然决然?这都和第一步的修行有关。如何摆脱对轮回的依恋?如何认知到轮回的过患,从而产生毅然决然的信心?这是很关键的。
观想轮回过患是绝对不能马虎的,既然要告别轮回,就要知道轮回到底有什么过患。可能有人还有疑惑,觉得轮回没有那么苦,还有很多快乐。其实从方方面面告诉我们,表面上的快乐只是一个诱饵而已,是来引诱我们的心去迷恋轮回。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观修的方式把这些假象一并看破,而且要非常深入细致地学习和思维,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对于地狱、饿鬼、旁生、人、阿修罗和天人的整个六道轮回的痛苦过患已经学习过了,但学习过不等于毕业了。就算考试及格了,考轮回过患、四加行都得了优胜奖,也不能说是毕业了。学习佛法,不是看成绩单上的分数,从认知的侧面来讲,也许认知了一部分,这只是考核的一个指标。真实的指标是指:内心中生起不耽著轮回的境界。当这种境界如实生起来了,才可以说这一部分的修行到量、可以毕业了。所以还没有如实生起厌离心之前,还要不断地学、不断地观修,尤其学完之后,关于厌离轮回的很多理念,必须要很透彻地通达。通达之后需要上座不断地观修,让我们的心达到厌离心的标准。
有了这样的标准之后,就可以真实地从耽著轮回的状态中出离,才可以在后面的皈依、发心、忏悔、曼扎、上师瑜伽,乃至于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修大圆满等等一系列的修法中,不被执著轮回的分别念所束缚。首先要走出这种束缚,有了这样的经验、境界,就可以在后续的修法中迅速地前行。六道分别的痛苦已经讲过完了,下面是综述、归摄性的教言。
原文中这样讲:
我们通过上述的道理不难看出,不管是投生在六道中的任何一处,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范围,自始至终被痛苦萦绕,就像处在火坑、罗刹洲、漩涡、刃锋、不净室中一样,根本不会有丝毫安乐的机会。
这些总说很重要,在前面单独讲六道过患的时候也曾经这样讲过:除了要思维每一道的具体的痛苦之外,整体轮回的过患也要不断思维。通过上述的道理,知道了六道中的任何一处,地狱乃至于天人的过患,每一道的过患都已经详细地做了抉择。
在《前行》中讲的过患是引导文,还可以从一些经典中更详尽地了解,比如《正法念处经》,还有其它的一些经典中,对于整个六道的痛苦抉择得非常细致,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了知完之后,尤其是观修之后,内心中应该生起了:不管是投生在六道当中的任何一处,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整个六道轮回都是痛苦的。不管从此处移居彼处,还是又从彼处回到此处,在六道中的哪一道流转,都离不开痛苦。
不能天真地以为通过努力摆脱当前的痛苦,就能得到安乐。摆脱了这种痛苦,前面还有其它的痛苦在等着。只要在轮回中,绝对离不开痛苦。为什么?是努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够?是什么没做对,有没有谁可以指点一下,怎样在轮回当中摆脱痛苦?答案是:绝对不可能。
最关键的一点,轮回的本性就是痛苦的本性。不是说哪个地方没有做对,或者努力不够,而是整个轮回都是痛苦的本性,再怎样逃跑、调整都无济于事。只不过是从这种苦调到那种苦,从苦苦调整成行苦,或者从行苦变成变苦,都是痛苦的自性。在人道中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所有的痛苦轮番轰炸、无法远离。
即便远离了钱财方面的痛苦,比如以前是穷人,通过努力成为富豪了,告别了贫穷的生活。贫穷者的痛苦没有了,但是富裕者的痛苦又来了。还有作为富裕者的痛苦,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必须非常详尽、客观地了知和观修,最终在内心中完完全全地生起整个轮回就是痛苦本性的定解。否则就会一直抱有希望,会以为是努力不够,或者未找到大师指点,只要有大师指点,就可以永远快乐,其实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上堂课中提到,为什么轮回是痛苦的自性?因为轮回的因、最根本的来源是无明、我执。无明和我执没有被对治掉,一直存在在我们内心深处、相续当中,这就是最根源的痛苦的因。通过无明、我执生起了实执,通过实执生起烦恼;贪、嗔、痴,这些都在;通过贪、嗔、痴造业,这些也都在。不管怎么样去挣扎,只要没有离开轮回就都离不开痛苦,这个毫无疑问。
因为内心中的因素不断地造作,我们又何曾对治过无明、对治过实执、对治过贪、嗔、痴?没有。所有的因素都齐全了,在佛法中有一个术语叫具因无障。就是某个事情的承办,如果因具足了,又没有障碍的话,果一定会呈现。六道轮回的痛苦就是具因无障。因,所有流转轮回的因都有。从深层次的无明实执到引申痛苦烦恼的业,所有的因都齐全了。为什么都齐全?因为根本没有对治过。无障,没有障碍,让这些因不显现的障碍,我们在轮回中并没有修过。
是什么障碍?浅层次的就是取舍业因果,很多人没有做到。中等的叫调伏贪嗔痴,很多人根本想都想不到。更深层次的叫调伏我执,没有空证见,凭什么调伏?所以具因而无障。所有的因都俱全了,没有障碍,凭什么说我们不轮回?只要轮回就会有痛苦。我们不要侥幸,认为在轮回中能找到真实的快乐。永远找不到的,只要在轮回当中就一定是痛苦的本性。
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范围,自始至终被痛苦萦绕,
在安立痛苦的时候,要从苦苦、变苦、行苦这三个根本苦来进行分别,有一定的难度。修行佛法注定和世间的思想不一样,因为世间认为的苦,无非就是心情难过、身体有病痛,或者是什么人制造障碍,让自己非常不舒服。如果我们只盯着这种苦,那就注定只能够缘这种苦去做一些调整。
但是佛法当中的苦是广义的苦。它要从苦苦、变苦、行苦三个侧面来理解,才能够真实地了知轮回是痛苦的自性。只要没有出离轮回,即便现在我们从这种苦苦当中暂时脱离了,比如说从苦苦脱离、修禅定到达色界天、无色界天,苦苦和变苦都没有了,只有行苦和舍受。看似远离了,其实只是暂时从苦苦当中脱离了。
当这种因素穷尽的时候,又会返回到以前的状态。为什么会返回?因为现在的这种远离,只是从这种状态转移到另外一种状态,从而远离了当前的苦苦。但是它的根本因素没有断掉,不是说修了禅定就可以把以前所有苦苦的业和种子全部断掉,一旦远离之后就不会再有了,世间道中没有这个方法。修禅定只是压制住以前苦苦的业,让你转生到色界、无色界天当中,暂时感受行苦也就是舍受的状态。但是以前的业还在,当你压服它的力量消失的时候,它仍然会成熟。所以从色界、无色界天下去之后,必定还会在欲界当中感受苦苦。
而且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就是,我们内心的我执、无明、烦恼,还有分别念在不断地创造业,注定是没有办法通过世间道来远离痛苦的。这个必须要非常的确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毅然决然地想离开轮回。
就像处在火坑、罗刹洲、漩涡、刃锋、不净室中一样,
这几个比喻,都是讲痛苦的自性。
比如说我们掉进了一个大“火坑”当中,这个火坑就是痛苦的自性。在火坑当中哪一处是舒服的?都是痛苦的,没任何舒服快乐的地方。火坑对我们来讲,本身就是痛苦的来源。你掉进火坑不出来的话,怎么可能在火坑当中想办法远离痛苦?这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脱离火坑。整个轮回就像火坑一样,掉进火坑中想着怎样远离痛苦是不可能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解脱轮回。
第二个是“罗刹洲”。这个海岛上住的全都是罗刹。佛经当中讲,在很早以前,很多人出海去寻宝,这些罗刹有一定的神通,在离岛不远的地方吹大风。因为以前的船只靠的就是风力,风一吹改变方向之后,所有的船只都朝罗刹洲驶去,只能在那里登陆。罗刹女变成很可爱的样子引诱这些商人,商人看她们这么美丽就想与其结婚生子。但是罗刹的性格很粗暴,她最初用这个方法引诱了商人,最后都要一个一个吃掉的,所以这个罗刹洲当中是没有快乐的。虽然她们刚开始显现的很美丽,和你成婚生子、组建家庭,但是最后都是被她们吃掉的命运。这个就和轮回很相似,看起来有很多的诱惑性,但是如果不了知它的本性的话,我们就会迷惑在其中,最后丧失解脱的机会。
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曾经是商主,到了罗刹洲刚开始时也被迷惑,后来发现了罗刹洲的秘密就想脱离。最后找到了观世音菩萨化现的马王(是一匹骏马),它固定时间要从罗刹洲和南瞻部洲之间往返。马王说可以带你们走,但当你上了我的背出去的时候,你以前的妻子抱着你的儿子拼命哀求你留下来,你难道不想他们吗?如果这时你起心动念往后看,就会自动从马上摔下去。那个时候你要完全没有一点的犹豫心,一定要很坚决地远离罗刹洲,这样你才可以出离。商人们上了马想要一起跑的时候,罗刹女妻子就在下面哭喊,很多人一回头就纷纷从马上掉下去了。刚开始罗刹女来的时候,很多人不动心,但是抱着孩子的时候就动心了,这时就从马上掉了下去。只有这个商主抵制了诱惑,从罗刹洲回到了南瞻部洲。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出离轮回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一个毅然决然的心,还在留恋以前的好生活,还对轮回保留一些希望,没有对它绝望的话,是没有心力去真实地冲击解脱道的。怎么去冲击解脱道?没办法的。我们知道在大海、大江中有很大的“漩涡”,我们处在其中是不由自主的。轮回的漩涡,也是没有自主的。一般人没办法和漩涡抗衡,只要到漩涡当中,就随着受苦、卷到水底下面溺水身亡,所以轮回就如漩涡一样。
“刃锋”就是宝剑、刀的锋刃,也是伤害人们身体的。如果经常处在锋刃当中,是没办法快乐的。“不净室”我们当然知道是厕所了。有人认为家里的厕所没有味道,而且很香,是不是佛经描述有问题?不净室,我们可以理解为厕所,就是装粪便的粪坑。不管你家的厕所再干净,粪坑肯定是肮脏臭秽、让人不舒服、让人痛苦的地方。所以说不净室当中没有干净的地方。
我们在轮回当中想要找一个完全清净、没有痛苦的地方,这是没有的。因为我们的业、我们的状态决定了没办法远离。只有认识到这个痛苦、这个过患,从心上去转变。就像刚才的商主一样,不能有留恋,这种毅然的决心必须要有的。如果我们在修道的时候还对这些抱有希望、还想回头,肯定会失败的,所以必须生起毅然的决心。
毅然的决心怎么生起来?必须要通过不断地观修轮回过患,完完全全地把每个死角都堵死。不管提到轮回当中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完全看透了轮回的本性,这个不是让我们心灰意冷、走投无路去自杀。对轮回没有兴趣之后,另外一种非常强劲的意乐就生起来了,什么强劲的意乐?追求解脱。如果我们在修轮回过患的时候想死、感到绝望,这绝对不是修行佛法应产生的效果。
其实,我们在观修轮回过患的同时,对解脱道的向往心会越来越强。只会更加积极,不会消沉、悲观,非常沮丧而不想活的状态不应该有。取而代之的是,对解脱道更大的信心,每天都怀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奋发、要解脱、要帮助众生解脱。从这方面观察,再再地讲,这点非常重要。这种心一旦生起,我们对轮回的耽著就会减弱,对解脱的信心就会增上。所以在轮回当中,根本不会、也不可能有丝毫安乐的机会。
《念处经》中说:“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何地皆无乐。”
《正法念处经》中,佛陀把六道轮回的痛苦做了归摄,此处只归摄每道中的一条痛苦,只是一种归纳。地狱有情主要是受狱火,尤其是热地狱的有情被地狱的猛火所焚烧,没有间断。像我们现在舒舒服服地坐在垫子上听法,在地狱中是不可能的。大地都烧红的铁地,我们现在累了靠一下墙壁很舒服,但地狱中的墙壁是烧红的;我们渴了喝口茶润润喉咙,地狱当中没有这些,能喝的就是燃烧的铁水,除此之外别无其它。所以,地狱当中完全都是痛苦的自性。我们想要获得安乐,根本找不到也出不去,跑出去更绝望,一望无际的烧铁地,那该怎么办?所以,现在还有机会的时候,应该及时调整,不造地狱的业是最好的。
“饿鬼感受饥饿苦”,饿鬼有很多苦,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饥饿的痛苦。从早到晚又饿又渴。喉咙渴得冒烟,这是我们夸张的说法,但在饿鬼界,并不是比喻,真是要冒烟的。有时候白天吃的东西,晚上肚子里面就开始焚烧了,烟就从嘴里冒出来,一直感受饥饿的痛苦。
“旁生感受互食苦”,旁生也有很多痛苦,人间的旁生被人类食用。现在的鸡鸭鱼等,如果是饲养的,都是被宰杀的命运。通过放生的方式,只要能让它们从被宰杀的痛苦中解救出来,这也是我们修行的内容之一。虽然不是主要的,但也是修行,也能解除它们的痛苦。野生动物都是相互啖食的,陆地上也是,海里面也是。所以,旁生所感受的互食苦,也没办法摆脱。
“人间感受短命苦”,人的寿命很短。人间有生老病死,主要是寿命很短,没办法自在。众生都非常想长寿、长住在世,但是一直没办法。现在我们人寿也只是几十岁而已。
“非天感受争斗苦”,阿修罗、非天所感受的主要是互相争斗,互相嫉妒,在无休无止的争斗中感受痛苦。
“天境感受放逸苦”,天境主要的苦是放逸。有的人说:“这个好啊,,我就喜欢放逸的痛苦。这个痛苦给我吧,我来感受放逸的痛苦。”有的人就想:放逸挺好的,什么都不做,天天享受,这哪是苦呢?如果是苦的话,那我代一切众生感受这种痛苦好了。对于这种痛苦,表象上的安乐实际为痛苦,我们尤其应该具有慧眼去观察、去勘破。因为它最具有迷惑性,糖衣炮弹、温柔的陷阱都是它。我们对于地狱、饿鬼、旁生,一眼就看出来不能去,太苦了。但对人道的安乐,尤其是天人的安乐很难看出。当我们说天人放逸苦的时候,别人说:“那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放逸苦?”我一解释,“那太好了,多舒服啊,我就要感受这种痛苦。”那不是。放逸是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埋下了很多祸根。暂时的快乐让你麻痹,没办法去求解脱道。所以,放逸之后就会堕落,什么善法都做不到。
而且天人除了放逸,在死亡到来的时候还有死苦,还有与阿修罗作战的痛苦,放逸时完全不知道去修善法。所以很忙碌、很富裕的人想不到去修法,他自认为很快乐,没什么可远离的。很多时候,富贵学佛有很多困难,虽然太穷太苦也不行,但是过于的富裕也会成为障碍。
天人所感受的放逸之苦也是如此,人道为什么修道最好?因为有苦有乐,从条件来讲比较中等。并没有苦到像地狱众生那样完全丧失心智,太苦就想不到修法。比如有时候肚子很饿,上师说给你灌个大圆满的顶,给你传个最好的窍诀,根本听不进去。肚子饿得发慌,根本没有心思。找点吃的后就稳定下来了,那让上师传个法也可以。所以我们过于苦,像地狱、饿鬼般不行。但是太乐了,像天人那样太过放逸也不行。
人道当中的苦有一定的局限,我们能承受。当你乐的时候苦来了,当你苦的时候乐又取而代之,总是不断交替,这给修道创造了机缘。安乐的时候可以打坐、闻思;痛苦的时候可以观修厌离心等等。从这个侧面来讲,人道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我们应该知道,并不是说人没有痛苦,人也有痛苦,但是从修道的侧面来讲,作为所依,人道是最好的。
“天界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尤其对于天境所谓的安乐(天人的痛苦),一定要下功夫好好去观修。观修到完全认同轮回之中天界是痛苦的自性为止。如果我们对轮回、对人道、天人的快乐还抱有希望,就说明观修还没到量。所以,我们必须要完全地闻思和观修,彻底认清楚轮回的一切离不开痛苦的本性,像火坑、罗刹洲一样。这些比喻和意义在内心当中要完全等同身受。只有在这个状态中,才具有真实的解脱之心。
这方面要下功夫去观修,不是学完了就可以了,可能离我们到达标准还差得远。必须要从心中生起这种状态——的确没有丝毫的安乐,不是要天天喊口号“我们要打倒轮回,我们要怎么怎么样”。像这样的口号其实可以喊很多,但是内心如果没有生起感觉,还是不够的。内心完全产生感觉,那喊口号也行,不喊也行。有的时候会很激昂地去喊一些口号劝导别人;但有的时候可能内心当中对轮回已经完全失望了,不再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放在追求轮回的琐事上面。
我们再再讲了,在轮回中生活,难到就不需要去挣钱、去生活吗?不是这个意思。该做什么还是做,但是方向变了,以前完全只为这个,现在是没办法、必须要做,因为有责任。但不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追求这个上面,内心已经调整到追求解脱了,这种事情是必须、不得已要做的。如果要做就尽量做得好一点。这方面我们必须要了知,通过观修要产生这种状态。
“轮回犹如针之尖”,就好像针尖一样锋利,是让我们产生痛苦的自性。我们身体经常碰到针尖的话,会快乐吗?根本不会快乐。“何时何地皆无乐”没有快乐的。
弥勒菩萨说:“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说:“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上堂课讲阿修罗的时候也讲了,五趣轮回有的说是六道轮回,有的说是五道。五趣,主要是把阿修罗划在天界、人间,或饿鬼和旁生道中。六道轮回是把阿修罗单独算一道,五趣轮回就是把阿修罗分拆到其它道当中。
“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就好像在充满了不净粪便的粪坑当中不会有妙香一样,整个轮回中也不会有安乐。
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佛说轮回如针尖,永远无有安乐时,稍许安乐亦变苦。”
莲花生大士说,佛陀在经典中讲轮回犹如针尖一样,就像刚才讲的《正法念处经》中说轮回犹如针尖,永远都不会有真实的安乐可言。
千万不要被暂时的快乐所蒙蔽,这是考验我们智慧的,看穿它的假象需要智慧。如果智慧、福报不够,被这种快乐的假象所迷惑,就没办法发现它的伪装,就会被它蒙骗,丧失解脱的机缘。要了知永远无有快乐,需要精进努力,也就是需要智慧。如果修行不得力,感觉生不起来,就要猛烈祈祷上师加持,一定要让自己生起感受来。“稍许安乐亦变苦”,表面上的安乐、稍许的快乐也是变苦的自性,也会变化。
我们要好好思索诸如此类的教言,
“好好思索”不是一种套话,是甚深的教言。我们在思维时一定要花大量精力。大圆满暂时修不动,不修也行,但是一定要让内心首先产生觉受。当然觉受有很达标的,也有初步的。达到界限的很强大的觉受生得起来固然好,如果暂时生不起来,但是对轮回从内心当中稍微有一点点感觉,觉得这的确是不应该贪著的等等,这也是一个好的开端。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思索诸如此类的教言。
心里默默地想:在这个生死转流的轮回当中,上至三有之顶非非想天,下到无间地狱,不管是转生在任何地方,既没有少许安乐也没有丝毫实义,我们务必要彻底断除对轮回的贪执,就像有胆病的人见到油腻食物一样不生向往希求之心。
要默默地想,在这个生死流转轮回当中,现在我们生而为人,那死了之后呢?到底转哪一道?不知道。没办法凭自己的思想去定。选天道吗?不是选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是要看自己的业。造了什么样的业,就需要流转到这一道当中。有些道是我们喜欢的,有些就可能非常不希望去。但是如果造了这个业,肯定要去承受这种果报。
“上至三有之顶”,三有,平时我们说的三界。三界中最高的、寿命最长的,而且在三界当中境界最高的,应该说是无色界的非非想天。非非想就是非想非非想,心识、分别念已经非常细微了。非想,基本上没有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想,有一点点的想,所以叫非想非非想。这是无色界中的第四层天,也是整个三界中境界最高的地方。当然不包括在修道的人(这些人虽然还没有出离但菩提心、空性境界高),而是指在单纯的世间道当中,这种境界算比较高了。
“下至无间地狱”,最下面是无间地狱,最上面是非非想天。不管是转生在最高、最低和中间的任何一个地方,“既没有少许安乐也没有丝毫实义”。
第一是没有快乐。第二对我们来讲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实际意义。如果受了这些苦可以帮助我们解脱那也行,关键这些苦对我们是没有用的。但是现在修行佛法的苦对我们就有用,在修法过程当中比如磕大头的时候很苦、很累;有的时候放生也很辛苦,很早起来去做很多工作;有的时候闻思也是一样的,听课时也很困,或者修法的时候修不下去,这些都是痛苦。但这种苦是有意义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解脱,可以对治我们的业。哪怕现在发一念菩提心、修一念空性,可能对于整个解脱来讲,还没办法直接从这一念善心当中得到大的收获,但它必定是轮回中,对治我执、烦恼的一分种子。这方面不断熏习,都是会对解脱产生深远影响的。
“没有实际意义”这一点一定要深入思维。因为我们可能会觉得追求事业等这些是有意义的。这是表面上的有意义,但真正来讲没有丝毫的实义,这个一定要在内心当中完全看透。就像完全看透一个骗子一样,这个骗子种种的伎俩、手腕、嘴脸,不管外面伪装得再可怜或者再甜蜜,对他不会抱有丝毫的希望、看透了。
我们对轮回也是一样的,没有实义这一点完全要看透,只有完全看透了才能完全放下,如果没有看透,还对它抱有幻想。比如说,我对一个骗子还有幻想,觉得他没那么坏,这里面就隐藏了再次受骗的可能性。只有当完全看透了、放下了,这时他就不会再骗到你了。
轮回也是大的陷井。有时这个陷井包装得非常善巧,我们发现不了。尤其这个陷井来自于我们内心、来自我们的习气。不是说外在的哪个地方有一个陷井,我们小心翼翼绕开就行了,这个陷井来自于我们内心对轮回的耽著,这就是比较难发现的,如果没有上师的窍决、没有佛法,我们发现不了自己的这种状态。
这个陷井就是某种心态。我们对轮回的某种快乐的耽著,或某种状态、作意,这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陷井,我们根本发现不了,所以这时就必须广泛学习。闻思之后我们就发现,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是相应轮回的。当我们发现了,才可以在前进的路上发现一个又一个的陷井,才可以绕开。这些机关我们一个一个破坏掉,就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要伤害也是有限的。所以这时我们必须在内心中观想这种状态。
这里讲了,“我们务必彻底断除对轮回的贪著”。务必彻底断除,不要藕断丝连。有时我们的状态就是这样的,有没有解脱心、出离心?也有。但是毅然决然吗?好像也不是。对轮回的关系藕断丝连,想要断也舍不得,觉得在轮回中呆了这么长时间了有感情了,一下子还断不了,总是犹犹豫豫的。
从这个方面来讲,如果犹犹豫豫,还是会伤害我们。留恋轮回就是留恋痛苦以及痛苦的因。如果真正完完全全看透了,对痛苦、痛苦的因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关键是没有认识到、没有彻底相信轮回是痛苦和痛苦的因,完全了知之后没有什么斩不断的。
这种决心来自于什么?来自于不断的闻思修行。它不会无因无缘地降临在心上,不可能睡一觉起来突然就拥有了、爆发了巨大无比的出离心,没有因缘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去创造、具足因缘。这种创造、具足就是学习和观修。第一,要学习这种理念,第二,要不断观修,为了内心生起这种验相必须不断积资净障、祈祷上师加持。方方面面的因缘具足了,它一定会生起来的。
打个比喻,“就像有胆病的人看到油腻食物一样不生向往希求之心”。有胆病的人,没办法食用油腻的东西,看到油腻的东西就恶心。我们看到轮回当中的任何东西都应该像胆病的人看到油腻食物一样恶心、不生向往之心,没什么希求的。
就像我们生病时(也不一定是生胆病),完全没有胃口,看什么都不想吃,即便是平时最喜欢吃的东西,那时端到面前也没有兴趣,修行就是要达到这种标准。为什么要讲这个比喻呢?因为我们对什么叫彻底断除轮回的贪著感觉很抽像,没有生起过。没有生起过不要紧,华智仁波切就举了一个在生活中遇到过的例子,就像生胆病或者其他病时,看到最好吃的东西也没有兴趣那种状态,对六道轮回哪一道都没有向往之心。
还有以前好像在学《广论》时学到过一个例子,也是比较有用的。藏地的一个农区中,有一家人特别穷苦,很穷很苦,吃不起糌粑。藏区的主食是糌粑,相当于我们的大米白面。他家吃不起,怎么办呢?他们家种了块田,有很多蔓菁,只有天天吃这个。后来小孩子实在是吃不下了,怎么办呢?没有糌粑、没有酥油,只有这个。母亲就想办法,变着花样给他做。烤,他不吃,说这是蔓菁我不吃。磨成粉,说这也是蔓菁我不吃。切成片儿,凉拌还是怎么样等等,说这个也是蔓菁、那个也是蔓菁,全是蔓菁我都不要。已经吃得不想吃了,所以不管怎么变花样,他已经彻底厌烦了,只要认定这是蔓菁就不吃。
放在轮回中也一样。看到地狱,这个是轮回我不要。饿鬼道,这个是轮回我也不要。人道,也是轮回我还是不要。天道,还是轮回我也不要。任凭你把轮回变成什么样子:变成天道的样子,是轮回我不要;显现成人道的样子,这个也是轮回我也不要。把蔓菁磨成粉我也认识,这就是蔓菁,我就不要;把它切成片儿我也不吃;把它烤了、煮了我也不吃,反正我就不吃。这个也是蔓菁、那个也是蔓菁,全都是蔓菁我都不要。如同我们说这个也是轮回,那个也是轮回,所有都是轮回我不要,要生起这种感觉。
不管你把轮回变成什么样子,我都没有贪执,我都厌烦了。即便是你把轮回显现成天道的样子,这总好了吧?好比母亲把蔓菁雕成花儿:这个真好看你吃。这个我也不要,还是蔓菁,他已经彻底的厌烦了。就要达到这种标准。再好的诱惑,再多的荣华富贵,再多的享受,还有天道中描绘的再多的舒服,我都不要,因为这个是轮回。这就已经完全认清了轮回的过患,不管是哪一种都是轮回,都不肯要。对我们来讲应该达到这种状态,不生任何的向往希求之心。
对于轮回的种种痛苦,绝不能只是局限于表面听听,而必须从内心深处去体会这些痛苦,一定要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
这里的教言说到,对于轮回的种种痛苦不能只局限于表面听闻。要注意,有时候我们学法只是限于表面听闻,听过了、学过了好像就可以了,但是不能这样局限,因为我们是要解脱的。如果只是听一次就够了,那我们算达标了,但是不是这样。听一次只是第一步和它接触了,接触之后听过了。但它的要求就只是要我们听吗?不是。我们不能局限于表面听听,必须要从内心深处去体会,达到深信不疑的状态,深入我们的骨髓,真正地、完完全全地知道轮回是不可留恋的。
如果已经深信不疑,也就不需要刻意提防恶业、欢喜善法,自然而然就会断恶行善。
这也是一个很深的教言。现在我们修行佛法很辛苦,总是担心会不会造罪业?修善法不精进怎么办?这方面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想要调整时有时候会问“师父,有没有方法让我对于善法欢喜起来?有没有什么咒念了之后对善法就欢喜了?”应该是没有这个咒。但是你对于轮回的痛苦完完全全的了知之后,自然而然对恶业就会提防,因为实在是不想再轮回了。你自然而然就会欢喜善法,自然而然会对解脱道的善法关心:这个业、这个发心是不是轮回的因?就会去认真观想、思考这个问题。这个业是不是恶业?不是,是善业。是轮回的善业还是解脱的善业?就会观察发心:如果是为了解脱,就是解脱的善业。是自私自利的解脱还是大乘的解脱呢?再观察,是大乘的。在求大乘的解脱中你是有执著的还是空性摄持的?是有空性摄持。好了,这一步步修了善业之后就会逐渐靠近解脱道,靠近实相。
如果真实想解脱,就一定会关心善法的修行,一定会去阻止恶业的生成,自然而然就会断恶行善。没有人拿着鞭子守着你,没有人给你打考勤,你自然而然就愿意去学习,这是我自己应该学的,不是为别人学的。
以前小时候老师说这不是为我学的,我们听不进去:什么不是为你学的?不就是你想让我学吗?我们觉得学了好像是给老师面子,给父母面子。上师也说:“你们学不是给我面子”。的确是这样,学了东西都是自己得到了好处。断恶行善是你自己得利益,不是做给谁看的。完完全全是你去做就得到利益,你不去做就会受到轮回思想的伤害,仅此而已。
如果我们真正生起了这种思想,就会很自觉地去断恶行善,不需要有人督促、鞭策、奖励或者呵斥。你自己知道“这是我需要的”。就像很多人挣钱一样,有需要就有动力去赚钱。或者这个游戏你喜欢打,没有人抽着鞭子让你去打,自然而然自己就跑过去,把电脑捅开之后就开始打了。喜欢这个,自然而然就会去做。如果我们真正对轮回厌离了,对解脱有兴趣了,自然而然会去做殊胜的解脱善业。
这种心态的生起对我们的解脱是不是很关键,这就很清楚了。共同的前行一定是厚厚的基础,必须要打牢的。虽然从层次来讲,肯定大圆满的法比前行高,毫无疑问,但从心的调伏这个侧面来讲,大圆满法我们没办法直接相应。这些基础打牢之后,自然而然就可以接受后面的深法了。
我们学的时候,一边学一边要去观修。大恩上师也是安排我们每天要做观修这样的加行,而且不是大概报个数说今天做完了,不完全是这个意思,而是让我们真正地去观修。当然,如果以前没有学过、没有观修过,要想一两次就相应也很困难。所以要慢慢去习惯,慢慢养成修行的习气。即使第一次修不出什么成效,培养出一些修行的习惯也可以。
下面就举个佛陀和难陀尊者之间的例子。要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对轮回痛苦坚信不疑,就不需要时刻提防恶业、欢喜善法,自然而然会断恶行善。怎么样来体现一旦对轮回痛苦有深层的认知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断恶行善?举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看到这个案例之后,也可以放到自己身上:如果内心中对轮回痛苦生起了坚定不移的信解,那我也会自然而然地断恶行善。
举个例子来说,在很久以前,世尊的弟弟难陀因为贪恋妻子而不愿意出家。
佛陀的弟弟,就是难陀尊者,他的妻子叫班扎日嘎(白莲花),长得很好看,而且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特别好,所以难陀非常贪恋妻子。当时佛陀回到家乡迦毗罗卫国,给大家讲法,难陀也有信心,但就是不愿意出家。他觉得妻子很好,是安乐的来源,不愿意出家。后来佛陀观察难陀尊者是有解脱的因缘的,所以想方设法地度化他。
佛陀利用各种权巧方便使他入了佛门。
在大恩上师讲记当中,这个过程讲得很细致了。佛陀去化缘,把钵盂交给难陀,难陀装满之后想要给佛陀时佛不接,转身就走了。难陀想要交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虽然那时显现上还不是圣者,但是特别聪明,知道佛陀不要肯定有原因。难陀想把佛陀的钵给他时,阿难尊者便说:“你从谁手里拿的就交给谁,这个我不管”。他也不管就走了。难陀只好把这个钵送到佛住的地方,送到之后佛陀就叫来剃度师把他头剃了让他出家。他特别不愿意,一百个、一千个不愿意,但是没办法,佛陀的威德力很大,还是出家了。这就是利用各种权巧方便让他入了佛门。
尽管身已出家,可是他不学律仪。
出家之后就应该学习怎么样做个沙门,以及闻思修行。可难陀什么都不管不做,就是形象上出家了,也不学习,每天都在想怎么样偷跑回去。
正当他准备溜之大吉的时候,佛陀依靠神变把他带到雪山上,指着那里的一只盲眼母猿问他:“这个盲猿与你的妻子班扎日嘎比起来,谁更美些啊?”
有一天,他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想跑(公案在讲记中讲的很清楚),佛陀把他截住了,通过观察知道度化他的因缘逐渐到了(前段时间是一个缓冲)。佛陀首先通过神变把他带到雪山上,指着一只瞎了眼睛的母猿问他:“你看到这只母猿了吗?”他说:“看到了。”(和人比较起来我们会觉得猴子长得很难看,但是若以猴子自己的思想来讲,那就另当别论了。它们可能觉得猴子比人长的好看。从人的侧面来讲,我们的观念肯定是猴子远远不如人,何况它还是一个瞎了眼睛的盲猿。)佛陀又问:这只猴子和你的妻子白莲花比起来,哪个更好看呢?
他回答:“当然我的妻子美,这盲猿不及她百千分之一。”
难陀太不高兴了。这么丑的猴子怎么能和我的妻子比呢?(难陀的妻子当时好像是迦毗罗卫的比较出众的第一美女)。但他不敢在佛陀面前说什么,就说当然我的妻子美啦!盲猿和她比较起来,百千分不及其一。
世尊说:“那么我们再去天界看看。”
看完母猴后,难陀内心当中有了个概念。之后,佛陀把他带到了天界。
于是又把他带到天堂,世尊悠然坐在一个地方,对难陀说:“你自己去看吧。”
“于是又把他带到天堂”,就是三十三天。把他带到天界之后,佛陀就坐在一个地方休息,对难陀说:你自己参观一下,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天界的情况。这是佛陀很善巧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在度化难陀。
于是难陀四处游览,看见所有的天子都是在各自的无量殿中被成群的天女围绕着,享受着不可思议的安乐受用。
难陀尊者也是王子出身,不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如果是个乞丐,到了一般的地方就会觉得:哇!这地方简直是太美啦!他是从王宫里出来的王子,是见过大世面的,但是到了天界之后被迷住了。人间的安乐和幸福,完全没法跟天界相比。他四处游览时看到,有福报的天子“都在各自的无量殿,被成群的天女围绕,享受着不可思议的安乐受用”。这是欲界天,主要是享受欲妙:各式各样的色、声、香、味、触,都非常圆满。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难陀已经开始羡慕了。
他最后来到一座无量宫殿中,发现里面有许多天女,却没有一个天子。
他不停地散步,看到一个无量殿中有很多天女在忙碌。怎么没有天子呢?其它天宫中都有天女围绕天子。为什么这个地方有天女,而没有天子?他很好奇。
难陀心里纳闷,不禁问道:“这是什么原因?”
他问为什么只有天女,而没有天子呢?
天女们回答说:“在人间,世尊的弟弟难陀守持戒律,他将来从人间转生天界,这是为他预备的无量宫殿。”
天女们告诉他:在人间,佛陀的弟弟有个叫难陀的,因为守持戒律的缘故,他将来死后会从人间转生天界,现在我们正在做准备。这是给他预备的无量宫殿。当时他就特别的高兴(讲记当中也讲):我就是难陀!我都来了,就应该在这住哇!天女对他说:还不行。你现在还是人的身份。等你在人间守完戒、死了之后,以天人的身份在这儿时,我们再服侍你。他特别高兴与欢喜:原来这是给自己预备的。若和天界相比的话,人间的时间很快、很短就过了。所以她们提前做些准备,也是可以正常理解的。
难陀满心欢喜,返回到世尊面前。
世尊问:“你看到天境了吧?”
他回答:“看到了。
世尊又问:“天女与你的妻子相比谁美啊?”
他回答说:“众天女美。相比之下,白莲花简直就成了盲眼母猿一样,实在有着天壤之别。”
因为佛陀要调化他,所以一开始把他引到雪山上去看那只很丑的母猿。这时他看到天女之后,佛陀问:“你看到这些天人的受用没有?”他说:“看到了。”佛陀又问:“天女和你的妻子比,谁美呢?”“那还用比吗?天女美得太多了。”美到什么程度?美到之前我的妻子和猿猴的那种差别。现在我的妻子就像盲眼母猿一样,天女就像我在人间的妻子白莲花一样,天壤之别。
从这方面来看,第一是世尊的善巧方便,一步一步地引导难陀生出离心、让他知道轮回的过患;还有一点,天界和人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为什么说天界的诱惑力大?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过天界。假如我们看到过,没有一个人会愿意留在人间的。天界真的是太圆满了。像这样一个人间的王子,到了天界后,他都特别的赞叹,被迷住了。还有就是人间的美女和天女比较起来,差得非常远。我们现在只是看到人间长得好看的美女等,觉得这应该是最好看的,不可能有比她还好看的,其实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如果我们真正看到天女之后,再来看人间美女,的确可能差别会非常巨大。难陀尊者的实际感受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了。
还有一个问题。所谓的众生的喜好、感情,也是因为没有遇到更好的。难陀尊者出家之后天天想回家,天天想着他的妻子,但是一旦到了天界、看到了天女,他对妻子的兴趣马上就没有了。所以这方面也是一种人们的喜新厌旧,从很多方面来看,我们应该知道轮回中真实来讲没有任何可靠的自性。我们的思想也没有什么可靠的。
返回人间后,
参观了天界之后,喜滋滋地返回了人间。
难陀护持清净戒律。
难陀开始认真护戒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了护戒的结果,就是天宫。天女已经亲口讲了这是他的宫殿。他看完之后回到人间,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戒律。但这时候的发心,是为了升天而守护戒律的。
但世尊对众比丘说:“难陀只是为了得到善趣果报而出家,你们是为了获得涅槃安乐才出家的,你们走的完全是不同的路,所以不要和难陀讲话,不要与他畅所欲言,不要与他坐在同一座垫上……”所有的比丘都依教奉行。
佛陀为了调伏难陀尊者,私下里给比丘们授意说:“难陀守戒律这么精进是为了升天,你们守戒律是为了获得解脱果。你们的发心不一样,走的路完全不同。既然走的路不一样,思想不一样,你们就不要和难陀讲话,不要和他畅所欲言,不要和他坐在一个坐垫上。”比丘们都是听佛的教言的,所有比丘都依教奉行,这样对待难陀尊者。
好歹他也是王子出家的,本身内心当中的王族习气可能就比一般人要强些(因为他这时还没有调服烦恼)。本来可能受惯了尊敬,而这些比丘们一看到他来就走,也不和他讲话,他就很苦恼。
为此,难陀非常苦恼。他想,其他比丘舍弃了我,但阿难是我的弟弟,应该慈爱我吧。于是他到阿难跟前,
阿难性格很好。他想其他比丘舍弃了我,但是阿难一方面是我的弟弟,一方面性格很好,他应该会跟我讲讲话,不会舍弃我吧。于是他到了阿难跟前。
没想到阿难也是一样,从座位上起身便走。
阿难尊者也是以一样的态度对待他。
难陀追着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啊?”阿难说这是世尊的教导,他才知道原来是世尊教他们不要理睬自己的,心里十分悲伤。
他就问为什么?他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比丘们都对他这样。阿难尊者说:这其实是世尊的意思,世尊让我们不要理你的。他心中就非常悲伤,他是一腔热情,想要一心一意地守戒升天,这时一下子遭受了打击。世尊居然让比丘们不要理他,他的内心非常悲伤。
这时世尊来问:“难陀,你想不想去地狱看看?”他回答:“想看。”
正在他悲伤的时候,佛陀问:“你想不想去地狱看一看、走一走啊?”他想:反正可以去,就去看一看吧。正在忧伤的时候,就想到外面走一走。
世尊又依靠神变把他带到地狱境内,让他自己去看。难陀去那里见到了地狱的情景,在一处他看见一口空锅,下面燃烧着熊熊的烈火,许多狱卒围绕在旁,禁不住地问:“锅里为什么没有众生?”
佛陀通过神变把他带到地狱当中。一般来讲能去到地狱,不是因为自己的业力,就是通过神变力。如果自己没有神变力,通过世尊的神变力也可以带到地狱境当中。他到处去看,有各式各样的酷刑和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人间任何痛苦能够比拟的,非常的苦。
他看到一个地方有一口空锅,很多狱卒在那里忙碌,正在刷锅、生火、准备把这个锅烧热,许多狱卒围绕在旁边。难陀禁不住地问:“锅里为什么没有众生呢?”因为他看到很多锅里都有众生,装满了油或铁水,正在煎熬,正在让众生受苦。怎么这个锅里面没有众生呢?也许这里边的油、铁水已经有了,但是没有人。他就问狱卒:“为什么这里边没有众生?”
他们告诉他:“世尊的弟弟难陀为了获得天人的安乐而守持戒律,他将来转生天界享受安乐,当善果穷尽以后会堕落到这里。”
他们告诉难陀尊者:“世尊的弟弟难陀现在在人间守戒,他为了获得天人的安乐而守戒,守完戒之后会升天。但是天人的业穷尽之后,他就会从天界直接堕落到这口锅里面。现在我们正准备把这个锅烧热,烧热之后他也差不多该下来了。”
原因和前面差不多一样,因为人间的寿命远远短于天人的寿命。人间一世几十年,可能天人的一天都不到。天人比如三十三天的寿命和地狱的寿命相比又短得多。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升天(之前讲三十三天的寿命基本上相当于人间的三千六百万年,应该是很长的,但和地狱寿命比的话不长),所以这个时候开始准备差不多刚合适。
他听后非常害怕,
讲记中讲了,当时狱卒还吓他:“你不是难陀吗?好像就是难陀呀!你来了就不要走了!”他特别害怕,一边念:皈依佛、皈依佛……一边回到佛陀的身边,佛陀把他带回人间。从此他就对天人没有兴趣了。
心有余悸地返回人间。从此以后,他深刻地意识到即便上升天堂最终也会堕入恶趣,善趣果报同样无有实义,而真正生起了出离心。
这个时候他完全领悟到了。佛陀首先让他出家,通过善巧方便把他从俗世、从妻子的身边带出来,带到僧团当中熏陶一段时间。在他正准备逃跑的时候,把他带到雪山看盲眼母猿,然后再把他带到天界,让他知道天界的完美。通过这样对比之后,他就舍弃了对人间妻子的向往,一心一意想升天,思想转到天界了,对人间就没有兴趣了。这时候人间的任何诱惑对他来讲不起作用,钱财、美色都没用,他的心思已经知道有更好的地方,这时他就从人间的欲乐当中出离了。从那时起佛陀已经不用担心他,哪天他妻子会不会把他找回去?哪天是不是又开始想妻子?完全不用担心。他已经铁了心要升天、要和天界的天女在一起了,绝对不用再担心他会再想世间的荣华富贵,这时就把他从人间的执著当中解脱出来了。
这时他的心思一心一意在追求天道的安乐。佛陀就把他带到地狱中,去看从天界享受福报之后种种地狱中的惨状,而这种惨状居然就是他从天界死了之后要受苦的地方。那时他知道了即便升天也是没有用的,还会堕入恶趣当中,就真正开始忆念世尊的教诲——解脱之道。
有没有彻底从地狱当中解脱出来的道?佛陀说:有!这种道就叫解脱道,这种果就叫涅槃果。他本来就是有善根的,是最后有者,只不过在显现功德之前,他对世间的贪著还很大。佛陀用这样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他,从轮回的耽著中一步一步出离。引导他经历这么多之后,真实地了悟了善趣也是没有实义的,得到了又怎么样呢?善趣的业穷尽之后还会堕入地狱当中,这么严重的痛苦谁受得了?这就是轮回的状况。难陀从而真正对整个轮回生起了出离心。
正因为他已经亲眼目睹了地狱,所以清规戒律一尘不染,细微的学处也从没有违犯过。
他已经亲睹了地狱,但关键的还是真实地生起了出离心,完完全全了达了整个轮回无有意义,完全已经绝望了,没有任何想要追求轮回安乐的希求心。所以生起出离心之后,他就非常认真地护戒,所有的戒律一尘不染,最细微的戒律也没有违犯过。
世尊也说:“(在我的教法中,)难陀护持根门第一。”
根门就是六根三门。六根是眼根,能看到色法;耳根,能听到声音等等。如果不护持六根,容易在看到、听到之后开始生起分别念、实执。门就是三门。六根也叫门,身、语、意也叫门。他很认真地护持自己的身、语、意:身体不造恶业,语言不造恶业,心不造恶业。所以佛陀说:“在我的教法中,难陀尊者守护戒律(就是护持根门)最为超胜、最为第一。”
这就印证了前面:如果对轮回的痛苦、整个轮回深信不疑的话,不需要刻意提防恶业,会自然而然地断恶行善。
我们不修行的时候,会被什么困扰呢?会被生活、工作中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所困扰。我们觉得还没有挣到更多的钱、还没有得到更高的位置,会忧愁、烦恼。当我们真正皈依、学习佛法之后,困扰我们的是没办法控制自己不造恶业、没办法很精进地学善法。那该怎么办呢?
真正让我们不困扰、自然精进的窍诀,就是认认真真地思维轮回过患。对轮回再没有丝毫兴趣了,一心一意追求解脱,这时自然而然的,以前困扰我们、让我们没办法精进的就不会有了。我很想断、但断不了这个罪业怎么办?我很想做善法,但发不起勇猛的心怎么办?如果我们真正对所有轮回的痛苦这一点,产生了决定的定解,这些我们可以做得到。佛法是调心的,可以把我们的心从耽著轮回引导到一心一意追求解脱。
当我们一心一意追求解脱的时候,谁还能拦得住?就像难陀尊者一样,当他铁了心要转生天界的时候,谁能拦得住他?人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回头?他的妻子打扮得再漂亮来到他面前,在他眼里也是个母猴一样的。所以当我们的心真正一心一意地追求解脱道的时候,轮回当中各种各样的诱惑对它来讲不存在了。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它没有兴趣。所以不需要刻意地去提防,也不需要刻意地欢喜善法了,而是自然而然地趋向善法,这是作为一个修行人最向往的心态。他可以很自在地安住在善法中,每天都很愉快地在修法中度过,不需要刻意去勤作。发菩提心、修空性,天天在善法当中度过。
从这方面看,的确观修的力量和境界,一旦在相续中生起来,我们就会自动变成一个非常合格的修行人,不是表相上的修行人,而是一个很合格的、一心一意追求解脱道的修行者。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窍诀。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思考题
225、为什么说轮回就像针尖一样,永远没有安乐之时?你怎样将这个道理真正融入自心?
答:《念处经》云:“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何地皆无乐。”地狱众生感受寒热之苦,饿鬼遭受饥渴之苦,旁生感受愚昧无知、被人役用、互相啖食之苦,人类不能避免生老病死及三大根本苦,非天饱受争斗之苦,天界感受放逸懈怠之苦。总之,整个轮回犹如于针尖上一样,不可能有瞬间的安乐,恒时被痛苦的波涛所淹没。
莲花生大士亦云:“佛说轮回如针尖,永远无有安乐时,稍许安乐亦变苦。”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轮回就像针尖一样,永远没有安乐之时,即使偶尔显现一点点安乐,也是变苦或行苦的本性,很快就变成痛苦。所以,《贤愚经》中言:“一切无常,生者皆终,三界皆苦,谁得安者?”
226、通过学习难陀出家的公案,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答:贪著世间妙欲,充满过患,即便行持守持戒律等善法而上升至天堂,最终也会堕入恶趣,善趣果报同样无有实义,不管在三界轮回哪一处,都没有真实的快乐,因而一定要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
227、什么叫看破世间?怎样才能看破世间?看破世间有何必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你有看破世间吗?
答:1)看破世间,即看破今生和来世,对轮回无有耽著。
2)思维和通达三界皆苦的道理,才能看破世间。
《三主要道论》中则说: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以看破今生;修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以看破来世。
3)若耽著世间,纵然修持所谓的大圆满、大中观,也不可能获得解脱的果。只有看破了今生和来世,才有机会生起出离心,有了出离心,修什么法都很容易。
4)观察自身,仍差得很远。但和以前相比,无论是心态还是行为,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会象以前有那么多烦恼。
《开显解脱道》云:“三界轮回犹处火坑中,我等不知如是尚贪世,总集三宝上师非眼视,生起出离意乐求加持。”作如是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