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善恶业可以相互抵消吗?
答:善恶业能不能抵消要看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善业和恶业不能够相互抵消,如果善恶业的力量比较守恒,没办法互相抵消。但是,是不是任何时间都没办法相互抵消呢?也不一定。要看怎么抵消,比如恶业它能不能够消尽善业?当然可以。造了善业之后,有四种因可以让善业消尽的,如嗔恨心,很大的嗔心可以消尽善根;还有后悔心,后悔心这种恶业也可以消尽;不回向有可能消尽,当然不回向不一定是恶业,邪回向、颠倒回向,也可以把善业消尽。这是强大的烦恼、恶业消尽善业的一种情况。善业消尽恶业的情况也有,比如生起强烈的忏悔心念金刚萨埵忏悔;或者读诵大乘经典来忏悔罪业;或者通过顶礼来忏悔罪业。这些都是通过善业来消尽恶业的。这就是有意识地去消尽它。那么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抵消呢?这种情况下,意义上可以叫抵消。平常的互相之间力量都不是那么特别强盛的时候,善业和恶业是共存的,它们各自的力量都不足以消灭对方,但是那些大的善业或者恶业就有可能。(生西法师)
问:如何理证布施得财富?
答:布施得财富,是一种业果规律,通过做布施能够得到安乐的果、得到财富,相当于把稻谷的种子种下去之后,最后收成稻谷一样,它是一个同类的因。布施和得到财富之间也是一个同类,从这个方面来讲,它的因果是相顺的,因此布施财富得财富,布施正法自己得正法,如果自己给别人布施讲法时讲菩提心,那么自己后面就会生起菩提心;自己给别人讲般若空性,那么自己也会得到般若空性的见解和证悟;如果做无畏布施,自己会得到无畏。这些都是相顺的因果而导致的一种自然规律。(生西法师)
问:关于三大根本苦,也就是变苦、苦苦、行苦,上师讲到总体来讲六道轮回都有三大根本苦。但在共修的时候,也有师兄讲到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苦和行苦,无色界只有行苦。请您开示关于三界的三苦。
答:上师说总体来讲,六道轮回都有三大根本苦,并不是分别而言。总体来讲的确是都有,但是也不是说真实的一种周遍的讲法,它是总体来讲的六道中都有。
分别来讲,欲界的三苦俱全,这是毫无疑问的;色界是坏苦和行苦,的确没有苦苦。色界因为有舍受,所以行苦可能是有的。坏苦也有,因为初禅、二禅也有喜、乐,喜和乐是一种安乐,也会有坏苦;无色界没有苦苦,也没有喜和乐的安乐,它只有舍受,所以无色界只有行苦,这个是正确的。三界的三苦可以这样安立。
但是无色界它的相续当中有这个种子,虽然没有现行的苦苦、变苦,但是它的种子没有消尽。色界也有苦苦的种子,所以总的来说六道轮回都有三大根本苦,从现行来讲,就按照这里面所讲的一样,欲界、色界、无色界分别是三苦俱全、具有两苦、一苦。但是从具有种子的侧面来讲,只要没有出离轮回,六道轮回的所有众生都具有三苦。(生西法师)
问:孩子吃打虫药是属于杀生吗?
答:吃打虫药也属于杀生,因为四个条件都具足。知道这里面有虫,生起要打的心,吃药是加行,最后虫死了,就是究竟,所以也当然属于杀生了。如果有这样罪业,还是要忏悔。(生西法师)
问:不学佛的人说:“吃素也会间接杀生,修行人为何还吃?”如何回答?
答:当然不一样,因为素食本身它不是生命。上师也讲了,素食间接杀生,为什么还要吃呢?因为我们没有选择的。因为在这个世间当中就只有肉食和素食,两权相害取其轻。两个伤害的事情,我们要衡量的时候,哪一个对我们的伤害更大,我们就取轻的。间接杀生有过失,但是我们没有选择的,如果有一个可以不间接杀生的食物,佛弟子一定会选,毫无疑问。但是对我们而言,只有肉食和素食,肉食是直接杀,肉食本身就是有情。素食本身不是众生,但是间接在产生素食的过程当中,会间接导致有些众生会杀死。都有伤害,但是两种伤害来对比的时候,我们就取轻的这一个。我们没有想杀的心,但是我们毕竟要在这个欲界中生存,要生存的话肯定必须也要做选择。如果不学佛的人给我们指出有第三种选择,可以不会导致杀生,当然我们会选择的。
从这个方面来讲就是这样,在欲界生活,完全不沾染罪业的没有。即便是无记业,也不是真正的无记的。真正的无记业,纯粹的不善不恶的无记是没有的,因为不管怎么样,无记要么追随着烦恼心,要么粘附于善心,纯粹的一种无记很难找,完完全全无罪的这些是没有的。那么这个过程当中,修行者、佛弟子是以最小的代价来得到最大的利益,素食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在放生过程当中,可能也会导致一些生命死亡,但是它也是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众生的最大的安乐,而且佛弟子修行也是以这种小的代价来得到更大的利益,他的力量强大之后会更有力量去利益他曾经结缘过的众生。所以有些时候思维不能过于狭隘、不能过于目光短小,应该广大一点。如果他通过这样方式修行,能力愈加增上之后,他利益众生的能力越来越大,后面他对众生能够产生的加持力量就非常大了。虽然有一定的伤害,但还是要去取,因为必须要生存下去,否则就没办法修行了。如果是在极乐世界,不用这些饮食为生的,当然不用去取那些了。但是我们是欲界的凡夫修行者,要生活也必须要得到这些财富,那么在取财富的过程当中,我们说哪个职业是完全不产生罪业的呢?很少很少。既然这样,我们尽量把伤害减到最低,然后反方面做最大的善根,发菩提心、忏悔,总而言之,善根的增长速度是远远超过这个罪业的,这就对了,我们从这个方面来去做取舍就是对的。(生西法师)
问:为什么思维怨憎会苦要从财富角度来思维?是因为财富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生命追求的核心吗?可以视为感情或其他方面吗?
答:怨憎会苦,讲的时候财富方面是比较多的。怨憎会,不喜欢的这些事物,不一定是财富,都会落在我们上面,财富是我们最执著的东西之一,所以以我们最敏感的、最熟悉的财富来做例子,不是说只是从财富,而是从我们最能够相应的、最有感觉的财富来讲。情感方面是另外一个方面来进行思维的,也可以包含在里边,真正广义来讲,情感方面都可以包含进来。但是这里面主要是从财富方面进行观察的,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生西法师)
问: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根本上师?
答:找根本上师主要是自己的宿世的善习,这是最根本的。因为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讲依止上师的时候,他也讲了,不管怎么样,虽然上师有很多条件,很多很多的法相,但是找到一个和自己有宿缘的上师相遇,这个很重要。怎么找到呢?当然我们要去找,要去拜见,到处去打听,可能这也是寻找的过程。但是寻找的过程,主要还是自己宿世当中有因缘的上师肯定会碰到的。
到底怎么找呢?祈祷。祈祷早日遇到自己的根本上师,请佛菩萨加持我,或者根本上师在哪个地方,你听到我的呼唤,你就来找我。或者加持我,让我遇到你。如果我们要寻找,也是不断地祈祷。不用到处去见面,这个上师见一面,是不是我的根本上师,那个上师也会碰个面,是不是我的根本上师……这样去寻找,当然也行。但还有一个方面,就刚刚讲的,就是不断地祈祷,如果真的有宿缘,他很快就会出现,只要你的机缘一成熟就会出现。(生西法师)
问:如果有几位上师求加持时可以观为一体吗?
答:如果有几位上师,求加持的时候,当然应该观为一体,否则我们就有可能舍弃其中一位。所以最好就是把所有的上师观想一个上师的样子,所有的上师融为一体,他们本性是一体的。观想一个最主要的,也没有舍弃任何的上师,也得到一切上师的加持,而且这样把所有上师观一体的方法,也是让我们平等地生起信心的一种必要性,所以这个是必须的!(生西法师)
问:弟子没有受过居士戒,自己观想三宝受菩萨戒,得到菩萨戒戒体了吗?
答:没有受过居士戒,自己观想受菩萨戒,这个很困难。一方面,没有受过居士戒是不是就不能够受菩萨戒呢?不一定。如果有皈依戒也行。或者说自己有一个不杀生的作意,也可以。因为在《心性休息大车疏》当中,全知无垢光尊者对此已经辨析过。无著菩萨的意思必须要有别解脱作为基础,龙树菩萨说不一定。但是二者不矛盾,因为你要受菩萨戒,如果连一个不杀生的心都没有,那可能也得不到菩萨戒了。所以没有受过居士戒,这个倒不一定不能受,但是自己观想受菩萨戒,这个有点困难。如果是第一次受菩萨戒的时候,应该在上师善知识面前受,这是一个得戒的方法,得戒的方式。如果实在是找不到,那么就自己观想受戒也行,也可以。但现在可能还没有到达那种实在找不到受戒的善知识的一种情况,所以尽量还是寻找一位具有传授菩萨戒资格的上师,在他面前受菩萨戒。(生西法师)
问:持明内部别解脱戒和持明内部菩萨戒具体要守什么戒条?
答:持明内部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有的时候基本上和普通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是一样的。有时候有不同的地方,有时候差不多一样。(生西法师)
问:戒条需要多久读一次?
答:小乘的,半个月读一次。但有时候做一些荟供也可以清净。每天读,或者半个月、一个月读一次,这些都可以,没有要求一定要多长时间读一次。但这个戒律我们必须要守持,不能忘记,并不是说要多久读一次否则犯戒律。但是如果忘记了,当然不知道自己需要守什么戒律,就有可能会犯戒。(生西法师)
问:这个季节在家里出现瓢虫,弟子将它扔窗外了,同时想早点转生善处并给它回向,但是扔完了,一想到它会冻死的,这算是故意杀生吗?
答:如果扔出去的时候想到可能会冻死,但是想不管这么多,扔出去再说,如果是这样,有可能是故意杀生。但如果已经扔出去之后,才想到有可能冻死,就不算是故意杀生。如果考虑到天气还冷,扔出去可能会冻死,就先不要那么早把它扔出去。等到开始暖和了之后,把它放在窗外,动作也要轻柔,尽量动作小一点,把它放出去,给它发愿,让它早点转善趣、早点解脱,这方面可以。但扔完之后再想到可能会冻死,这不是故意要杀它。(生西法师)
问:51课讲记中“风脉衰退”的意思。
答:风脉衰退,密宗当中讲,我们外面是身体,身体里面有风脉明点,风脉明点其实就是比较细微的元素,组成粗大的身体、语言和心识的一些元素。
风脉明点,是介乎于最外和最内之间的一个元素、一个因。再往里面,风脉明点的本性,是法报化三身。风脉明点外现就是身、语、意。所以它是介乎于内外之间的一个元素。
如果风脉兴盛,我们的身体强壮,我们的思维活跃,我们的语言可能也是正常的语速。但如果风脉开始衰退了,外面显现的时候身体就开始老了,自己的心识也开始忍耐力不强,自己的语言、说话的能力也没有年轻的时候那么利索了,这叫风脉衰退。如果风脉衰败了就会逐渐衰老。衰退的意思就是没那么强劲了。
(生西法师)
问:51课中“人狗践踏似证士”怎么理解?
答:“似证士”,就像证悟的人,别人去欺负他,他的心如如不动,不会受影响。这句话是讲,人老了之后,内心也衰弱,也不敢做什么反抗;或者想做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别人也欺负他,狗也欺负他,但是他就好像一个证悟者一样,没办法做什么任何反应,说明他很迟钝,方方面面都很迟钝。(生西法师)
问:弟子还没学密法,现在遇到两个情况,弟子怎么和他们相处?一、破誓言者同在一个QQ群、微信群,弟子自己是否要退出群?破誓言者接触的法宝、加持品要接受吗?二、自己退出密法班的人,不清楚是否破誓言,要保持怎么样的距离?
答:第一,是不是破誓言,我们首先要很慎重,也不要随便说别人,谁谁谁破誓言了,或者听说破誓言,或者我感觉他破誓言。破誓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够随便就断定谁破了誓言了,如果怀疑谁破誓言,一定要多方求证。多方求证,不是随便找两个人,对方说“我也觉得他可能是破了誓言的,他说话的方式有点不对”,然后再遇另外一个要好的道友,“唉,我也觉得他破誓言。”好了,我们三个人决定他破誓言了,这样不行。
破誓言必须要多方面去印证:他到底是不是破了?破了什么誓言?忏悔了没有?是不是已过了忏悔的界限?或者这个情况是哪一位德高望重的上师讲的?这些方面需要非常慎重地去认证,甚至于比认证活佛还要慎重。因为破誓言这个问题,的的确确对于修行者来讲是很大的问题,所以首先要很谨慎。
如果真破了誓言,那自己就必须要谨慎,要远离这个破誓言的人。虽然要远离破誓言者,但是也没必要内心中和他斩断联系,主要是身语,内心当中要对他发慈悲心,这是永远不能变的。但是身体、行为这方面一定要远离。
以前可能佛陀时代、华智仁波切时代,没有QQ群之类的说法,只是说不能呆在一个山沟里,喝一个山沟的水都会染污。但是没有说呼吸一个山沟的空气会染污的。所以他有一定的传染力,但是力度也有限。QQ群、微信群退不退,这个我也不敢说,上师也没有开示过到底需不要退。也许在虚拟的空间当中,问题看上去似乎不大。但是如果我们觉得保险的话,要退,也没有大问题,但是这个不敢肯定,因为有的时候我们说既然破了誓言,我们在一起呼吸的空气是不是也要完了?只是说一个山沟的水不能喝,这样最后也会染污的,其他方面倒没有讲那么严格,所以这里面可能也有一定的范围吧。他们接触的东西,比如法宝这些,需要接受吗?最好还是远离,加持品这些受到他的染污就没有力量了。尤其是有些加持品,比如甘露丸加持品,慈诚罗珠堪布也讲过,如果是破誓言的人摸过的加持丸,如果给鱼放生的时候,不但没有利益,反而很大的伤害。这些就尽量不要接受。法宝,有的时候好像不是那么严格,破戒律的人的法宝还是可以用的。但是破誓言和破戒律,有时候还有差别,但最好尽量还是不接受好一些。
自己退出密法班的人和前面一样,必须要慎重。没有搞清楚之前不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不要定性。因为保持距离就意味着要定性的,这个时候每天保持自己的忏悔,每天不管是我知道或者不知道别人破誓言,每天都要保持一种忏悔,忏悔可以清净株连失戒的过失。株连失戒就是被感染、被传染的,虽然自己是清净的,但是因为接触到破誓言的人,而导致自己的誓言不清净,每天念百字明就可以忏悔掉、清净掉。我们在不肯定的时候,情愿每天通过这样方式来忏悔,也不情愿首先给谁定性说他已经破了誓言,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通过我的嘴再把这个问题传出去,那就更麻烦了,所以这个方面要慎重一些。(生西法师)
问:如果有来源可能不清净的甘露丸,怎么处理?
答:扔掉就行了,不能用。(生西法师)
问:《喇荣日常课诵》的烟施仪轨内有说,掺和少许甘露丸等圣物更佳。弟子出于自利利他的发心,在网络一家寺院官网法务流通处,请了该寺的八大法行甘露法药来掺和进烟施粉和做甘露水一起做烟施。弟子观察这家流通处流通的都是该寺制作的藏香、熏香物、宝瓶、焦烟、甘露丸等。在网络请法药来布施,这样如法吗?
答:网络请这些没有什么,关键是他们寺院制作的过程、制作者是很清净的。如果清净的话,通过网络请购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如果可能的话,尽量还是亲自从可靠的道友或者上师手里拿这些更好。因为在流通邮寄过程当中,也许会出现一些其他情况,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也不用太过于担心。一般来讲,如果制作工艺合法,通过流通网络请来的也应该可以,主要还是看其制作是否清净。但是可能的话,前面讲还是直接从那些清净的道友和上师那里请最好,尤其是加持丸这些东西。(生西法师)
问:我来学习家里人不支持。现在他让我觉得很受束缚,若是把修法的功德回向他早日对佛法生起信心,在饭菜上放甘露丸泡的水,用他的钱放生,回向他和他的冤亲债主,这样的行为法本上说要有一定境界的人才可以操作,可不可以做?
答:有一定的境界的人可以操作,倒是没有见过。修法的功德回向他对佛法生信心,这不需要一定境界的人操作吧。把自己修法的功德回向给对方,让他能够生信心,我觉得只要有善心的人、会做的人都可以。在饭菜里面放甘露水,也不需要有境界的人,只要是来源清净的,就可以放在那里面给他吃,让他结缘。用他的钱放生,也不需要有境界的人来做。回向他的冤亲债主,我没有看到哪个方面说有境界的人才能做这些,我觉得是有善心的人可以,只要你有善心、有信心就可以做。也许法本当中讲的是另外一种情况。但是单单从这个问题的描述,我自己觉得不一定要有境界的人才能做,只要有信心、有善心的人都可以做。(生西法师)
问:众生的心识也是因缘和合的吗?是幻灭的吗?
答:一切有为法,全是因缘和合的。众生的心识是有为法,也不例外,也是因缘和合的。比如现在我们的心识,不管是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还是我们的意识,都是要各种因缘和合,才能够显现成眼识、耳识、意识。阿赖耶识也是要前面的一些因缘具足之后,才能产生第二刹那,它也需要因缘和合。
只要因缘和合的法,都是无自性的,都是幻化的,没有一个法不是这样,所有的法都是这样的。“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这一切都是幻灭的。虽然是幻化的,但是它的因缘还没有灭掉之前,它会一直幻化下去。其实现在我们有情就是在给它创造这个因缘,我们自己现在这种运作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创造这个因缘, 这个心识会一直延续下去。
什么时候心识才能够不延续?首先,把心识上面不利于解脱的东西去掉,比如一些肮脏的想法、烦恼、我执,把这些东西从心识上分开,然后再修空性,修心识本身的空性,修到一定力量的时候,知道心识的空性,最后到了最究竟的时候—-成佛的时候,心识真实完完全全的走到尽头了,就会完全转为佛智。只要我们的心识没有完全中断,心识显现的因缘没有完全泯灭之前,心识一直会存在,但是存在也不改变它幻化的本性。最后成佛的时候,心识就没有了,只有佛智。十地菩萨还有一部分心识没有断掉,最细的心识在成佛的时候才会断。
所以,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的法,心识也是幻化的。(生西法师)
问:弟子听我们这里的师父讲法讲到意幻供养,可以将超市的物品及银行钱财做意幻供养,供养诸佛菩萨上师三宝,有一位讲戒律的师父说,只有自己的东西和没有主的东西才可以供养,否则这样的意念会录到第八阿赖耶识上,种下意盗之因。另外《心性休息》上也讲到首先是无主供养,没有提到有主的供养。
答:这个都可以。因为我们又不是想把超市的东西,意念放到自己包包里来,把超市里面的东西就放到我家里,把银行里面钱全部放我家里,我自己的意幻在使用,现在我们是意幻在供养。意幻供养就是说,我供养的是我的思想这一部分。所以超市里面的东西,一方面,这个实物是属于超市的,银行里的钱,这个实物是属于银行的。但是我的眼识看到这一部分是我的,我只供养的是我看到这一部分,这个是我自己的东西,这个不是他的,我没有把他的东西拿出来归我了。我只是把我看到的这一部分供养,看到这部分属于我自己的,这部分我当然可以供养了。我心里想到银行的钱,我心里面的思想这部分是我的,我可以把这个供养,这叫意幻供养。
这样会不会犯盗戒呢?我觉得不是意盗戒,因为“盗”是什么意思?盗是把东西据为己有,种下一个不好的因缘。但是我现在是缘这个东西供养三宝了,是一个善心,做了善行,和盗没有关系。这不是一种盗,因为并不是冲进去把钱抢了,然后被抓到之前,赶快供养三宝了,不是这样的,只是供养我看到这部分,我想到这部分,我听到这部分,难道谁还要制止你不能看、不能听,你看了之后你就不能带走,这个眼识不能带走,没有这样规定。这样当然不会犯戒。
《心性休息》当中说首先无主供,没说不能无主供。首先是无主供,但是有主仍然可以供:有主物的供养,我们既可以用真实的实物供,有能力的时候就买下来实物供。也可以意幻供,不管有主无主都可以,所以意幻供养非常方便。但这个方面我们要知道,它只是用我们的思想缘取的部分,这是都可以供养的,甚至于在世间当中不存在的东西都可以供养。那供养一个怎么都不存在的东西,是不是骗佛菩萨呀?我们也不能这样想。如果我们要较真的话,那到处都是问题。但这个不是,意幻供养它就是有这些便利之处,不是我的也可以来修一种广大的资粮,所以穷人也可以做供养。有见解就可以,有心就可以,没有钱的人也可以。你看到中国银行、看到农行,你看到这些银行,都想这里面很多钱。有些人告诉我这里没有钱,钱不是在这儿,我不管,反正我看到之后,我就觉得这里面有钱,就把这些都供养上师三宝。所以自己想到的这部分、看到的这部分,供养上师三宝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应该不用去操心。如果有问题的话,上师早告诉我们了,“完了,你们知道吧,你们在造罪业,你们这样意幻供养是不对的。”上师也不会这样讲。(生西法师)
问:昨天弟子情急之下对金刚道友打了妄语,心里特别懊恼,非常后悔,对自己感到非常的失望,刹那间恍如堕入地狱一般绝望,内心如刀割一样痛苦,我感觉自己无药可救,弟子恳请堪布开示。
答:这就是对业因果深信不疑,我非常随喜。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对金刚道友打了妄语,还觉得心安理得,那么如果我和你比,我应该是心如刀绞,感觉无药可救。如果对金刚道友打了妄语,觉得很痛苦,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当然打妄语本身不好,我们应该忏悔,并不是无药可救了。如果第一时间发现了,而且要看打了什么妄语?打妄语的性质是什么?这个也要看。还有,认识到之后马上忏悔,也很容易清净。忏悔得越早,越容易清净。
这方面也不用过于自责,反正这是一个善心,但是如果落入到强大的负罪感导致自己没办法继续修下去,就不对了。佛经当中讲得很多,我们不要落入这种强大负罪感,如果落入强大负罪感,让自己没办法做善行,就要对治。有些地方在这些意趣和密意当中,也有讲专门对治负罪感严重的问题,这方面也不是无药可救,这是有药可救的一个标志。自己马上忏悔,发愿以后对一切金刚道友都用慈悲心,都用这种手足一样的心来对待,这样发愿、回向就挺好的,而且这个问题本身也不是那么严重。按照上师们的教言尽快忏悔,肯定会马上清净的,不用太过于操心。(生西法师)
问:缘起理和大缘起因是什么关系?
答:缘起理和大缘起因的关系,如果抉择中观,缘起理和大缘起因是一样的意思。如果不是抉择中观,大缘起因是抉择中观的,缘起理不一定,缘起理也许是抉择世俗名言的。
如果这里的缘起理和大缘起因都是抉择中观见,是一样的。缘起理也是通过缘起的道理抉择空性,大缘起因也是通过缘起,“大”的意思是拣别于其他的金刚屑因等称之为“大”。缘起因就是缘起理,理和因是一个意思。这个地方是做同一解读的。
但是如果缘起理不是代表大缘起因,不是抉择中观见,有可能就是抉择的一种世俗名言。世俗名言一切万法都是因缘而起的,不是有自性身等等,这个方面也可以说,一切万法没有其他作者,都是缘起来做的。(生西法师)
问:弟子的念珠有一颗有点开裂了,整串念珠是开光加持过的,这颗念珠断裂了,弟子可否拆了重新补一个上去,补上去需要重新开光吗?
答:如果断裂了应该取下来,重新补一颗新的。有些地方说有必要保持念珠的完整。如果有些念珠已经破损了,就要换新的,一颗破损就换一颗新的,大面积破损了就要重新换一串念珠。补上去之后,暂时没有遇到开光的因缘之前,就可以一直用。以后有开光的因缘时可以拿出来重新开光。(生西法师)
随堂小测
01
小明用猎枪一枪打中一只正在行走的野鸡,小刚拍手称赞:“小明你太棒了,打得太准了!”小刚的行为,哪些描述是错误的?(多选)
A、杀死野鸡的是小明,我既没杀,也不会去吃,因而不会染上杀生的过患;
B、太可怕了吧,我竟然属于随喜杀生行为,罪业等同亲自杀生;
C、会分担50%的杀生罪业;
D、没事,我只是表扬了小明,并没有实施杀生行为,所以不会感受杀生果报。
02
今天一直在外跑业务,刚忙完,刚好看到一家肯德基,便进去吃了一只烤鸡 翅、1包薯条、2个香芋派,关于造作罪业方面以下描述正确的是?(单选)
A、虽然只是吃了一只烤鸡翅,可是我所造的罪业已经和全世界肯德基连锁店的杀业连在一起了;
B、仅仅一只烤鸡翅而已,这只鸡不是被我点杀的,它也不是因我而死,即便有罪业也是微不足道的;
C、吃这一次烤鸡翅所造作的罪业恐怕已经永远无法得到解脱了;
D、没啥可怕的,每次吃了肯德基的鸡翅,只要赶快念金刚萨埵心咒好好忏悔,
罪业就没了。
03
了解了杀生的果报后,作为一个佛教徒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以下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带着孩子在市场上买菜时,途经卖鱼区时,看到案板上待杀的鱼,讲述小动物的痛苦,并说明未来屠夫也会变成鱼被别人宰杀;
B、 哄孩子睡觉时经常讲述因果小故事;
C.、面对孩子的杀生行为严厉呵责,并接受适当的惩罚;
D、言传身教,经常对孤寡老人、老弱病残之人伸出援助之手。
04
猎人甲准备进山打野猪,将野猪肉送给城里的舅舅,于是天不亮便进山,期间发现了两只野猪,均没打中,野猪跑掉了,猎人很是懊恼一天下来没有一点收获,返家途中看到一只野兔,猎人心想野兔也不错,总比空手而归好,于是用猎枪瞄向野兔,打中了野兔的腿,将野兔摔向旁边的岩石,导致野兔彻底断气,以下关于杀生的四个支分哪几项描述是正确的?(多选)
A、猎人发现了野兔,明确了杀生的对境,具足了杀生的第一支分;
B、猎人看到野兔,生起了想杀野兔的动机,这是生起欲杀之意乐,因而具足了杀生的第二支分;
C、猎人用猎枪射杀了野兔致其受伤,称为加行采取行动,具足了杀生的第三支分;
D、猎人实施了杀生的行动,断绝了野兔的命根,具足了杀生的第四支分;
E、猎人此次猎杀野兔的行为不具足圆满杀生条件,因为最早只是想杀野猪;
F、猎人杀害野兔的行为圆满了杀生的四个支分。
1. 小明用猎枪一枪打中一只正在行走的野鸡,小刚拍手称赞:“小明你太棒了, 打得太准了!”小刚的行为,哪些描述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ACD
【就算是随喜杀生也有同样的罪业】
2. 今天一直在外跑业务,刚忙完,刚好看到一家肯德基,便进去吃了一只烤鸡翅、1包薯条、2个香芋派,关于造作罪业方面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A
【在杀生这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因为很多罪业是连在一起的,特别可怕。就拿肯德基、麦当劳来说……你在那里只要吃一次,就和全世界所有连锁店的杀业连在一起了。】
3. 了解了杀生的果报后,作为一个佛教徒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ABCD
【所以,孩童一定要接受慈悲的教育,至少也应要求他不准杀生,如果杀生就必须惩罚。除了强行惩罚以外,当然还要给他们讲授佛教的道理,以令其从小就懂得,自己爱惜自己的生命,其它众生也是如此,如此可慢慢培养他们的慈悲心。正是基于这种特点,我们如今把国学与佛学结合起来,通过动画片、朗诵等方式,让孩子从小种下慈悲的种子。这样等他长大之后,即使没有财富、地位、名声,也会具有善心、菩提心,成为一个大乘种性的人,我认为这比什么都有意义。对儿童来说,如果能得到慈悲的教育,前途必然很光明,否则,顺着恶习发展下去,可能一生就毁了。】
4. 猎人甲准备进山打野猪,将野猪肉送给城里的舅舅,于是天不亮便进山,期间发现了两只野猪,均没打中,野猪跑掉了,猎人很是懊恼一天下来没有一点收获,返家途中看到一只野兔,猎人心想野兔也不错,总比空手而归好,于是用猎枪瞄向野兔,打中了野兔的腿,将野兔摔向旁边的岩石,导致野兔彻底断气,以下关于杀生的四个支分哪几项描述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ABCDF
【造杀业的人,一旦具足了四种支分,必然会圆满感受杀生的报应。
那什么是四种支分呢?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一个猎人猎杀野兽,首先他亲眼见到一个獐子或鹿子时,认准了这是某某野兽,就是明确所杀的对象,即第一支分。
然后,对这个野兽,生起想杀它的动机,这是生起欲杀之意乐,即第二支分。
之后,猎人用火箭、枪等,击中它的要害,这称为加行采取行动,也就是第三支分。
紧接着断绝那个野兽的命根,使它身心的聚合瓦解,这叫做究竟绝断命根,即第四支分。如果具足了这四种条件,也就圆满了杀害众生的罪业。】
—————————————————————————————————-
—————————————————————————————————-
1. 关于对治杀生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 行为上应当戒杀放生,断肉茹素
B. 认知上改变错误、颠倒的认识,了知众生平等
C. 守持不杀众生、具慈悲心的戒条
D. 忏悔往昔由杀生所造的罪业,发愿绝不再造
2. 为什么说儿童要从小培养慈悲心?(多选)
A. 如果不从小培养慈悲心,小时候会杀小动物,长大会杀害更多众生
B. 孩子们爱动物是天性使然,并不需要大人特别去约束和教导
C. 长大后即使没有财富地位,也会具有善心、菩提心
D. 儿童时期的记忆,在一生中都不会忘记
E. 避免了顺着恶习发展下去,毁了一生
3. 以下哪些行为将获得杀生的罪业和过患?(多选)
A. 对一只羊大喊:“我要杀了你!”
B. 圆满了杀生四支
C. 为了迎合客户,客户点杀了一条鱼,自己表示随喜赞同
D. 害怕毛毛虫,自己不敢杀却唆使他人杀了毛毛虫
E. 受蚊子叮咬,本来想赶跑蚊子,但不小心拍死了
4. 关于本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
A. 一个人如果长期茹素,则一定没有造过杀业的
B. 若要断除杀生,就要了知生命的宝贵性和众生的平等性
C. 世界的和平,团体和家庭的和平都依靠大悲心
D. 小孩大喊到:“我要杀了你”,大人笑笑说:“不要紧,孩子不懂事,并不会染污相续”
E. 一桌十个人吃饭,点了一条鱼,每人获得十分之一的杀业
1. 关于对治杀生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 行为上应当戒杀放生,断肉茹素
B. 认知上改变错误、颠倒的认识,了知众生平等
C. 守持不杀众生、具慈悲心的戒条
D. 忏悔往昔由杀生所造的罪业,发愿绝不再造
解析
考察点:通篇考察对治杀生的方法
2. 为什么说儿童要从小培养慈悲心?(多选)
参考答案:ACDE
A. 如果不从小培养慈悲心,小时候会杀小动物,长大会杀害更多众生
C. 长大后即使没有财富地位,也会具有善心、菩提心
D. 儿童时期的记忆,在一生中都不会忘记
E. 避免了顺着恶习发展下去,毁了一生
解析
考察点:培养儿童慈悲心的重要性
3. 以下哪些行为将获得杀生的罪业和过患?(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 对一只羊大喊:“我要杀了你!”
B. 圆满了杀生四支
C. 为了迎合客户,客户点杀了一条鱼,自己表示随喜赞同
D. 害怕毛毛虫,自己不敢杀却唆使他人杀了毛毛虫
解析
考察点:区分获得杀生的罪业和过患的界定
4. 关于本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
参考答案:ADE
A. 一个人如果长期茹素,则一定没有造过杀业的
D. 小孩大喊到:“我要杀了你”,大人笑笑说:“不要紧,孩子不懂事,并不会染污相续”
E. 一桌十个人吃饭,点了一条鱼,每人获得十分之一的杀业
解析
考察点:全篇考察关于“杀生”易混淆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