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前行实修法FS辅导 > 正文

第46修法:思维一切皆为业之自性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23 22:42

 

观修辅导

发完心以后我们来看因果不虚的引导,前面宣说了十种不善业、十种善业及其它们的果报。在此基础上总结为:一切世间轮涅万法,都不离业的自性。

虽然在胜义中,业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一切都不生不灭;但在世俗名言中一切都如梦如幻,都是缘起显现。

因此,我们以各种譬喻,从各个侧面来宣说名言当中业的显现。

轮回中的一切万法,诸多感受无非都是来自众生往昔所造的善业和恶业。

哪怕是刹那间的痛苦,都是往昔所造的恶业所感;哪怕是一丝的快乐,都来自往昔所行持的善法所感。

三善趣为善业所感,三恶趣为恶业所感。在人间善趣当中,也有贫穷、疾病等来自往昔恶业的痛苦果报;在恶趣例如地狱中偶尔感受到一丝凉风,饿鬼感受到一时温饱,也都源于往昔的善业。所以,因果丝毫不爽,任何苦乐都是往昔的善恶业所形成的。

我们真正想离苦得乐,就一定要从起心动念处区分细微的善恶,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轮回当中的快乐是随福德分善业所得;出世间的声闻、缘觉、佛果三菩提及其安乐,是由行持不同的随解脱分善业所得。

例如,声闻和缘觉均以出离心摄持,声闻行持四谛十六行相,证悟人我空性;缘觉行持十二缘起,证悟人我空性和部分法我空性,以此获得声闻、缘觉果位。佛果是菩萨以菩提心摄持,行持六度万行,最终成就永恒安乐。由此可知,一切均不离业之自性。

真正要离苦得乐,首先应按《中观四百论》中所说,“断恶于此”,从恶趣当中解脱出来;

在此基础上,以出离心和菩提心摄持,证入人我空性和法我空性,就能获得出世间的解脱安乐。

遵循因果规律,即得相应果报,说明业力是不可思议的。

下面我们通过多个譬喻,从不同侧面来理解业的特点。

业的第一个特点:“业如画家,一者可变化多种多样。”

如《前行》所言,善恶业的作者即心,十法界均由心造,轮回当中上至天堂,下至地狱,皆为心造。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如画师,心生五蕴,心生万法。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整个的大千世界均为心所造。

例如,地狱法界是因嗔恨心,饿鬼法界是因贪心悭吝嫉妒,人法界通常是因愚痴傲慢我见,天人法界是因行持十善,在此基础上修持四禅定或无色定,则成色界或无色界。之后继续修行,抵达声闻缘觉、菩萨法界,最后抵达佛的法界。换句话说,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法界,均由心造。

业的第二个特点:业如身影,紧随众生身后。

如《前行》所云:“纵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又如《教王经》所言:“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死的时候财产、名声、地位、亲人都带不走,只有业在果报成熟之前如影随形。

《功德藏》中说: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虽然金翅鸟飞得很高,高空中看不到身影,但身影并未离开,一旦落到地面,影子立即显现。

同理,我们所造善恶业的果报,虽然不一定立竿见影马上受报,但最终必会自食其果。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对往昔的罪业真心忏悔,另一方面要对未来的因果谨慎取舍,从起心动念处都要励力断恶行善。

第三:业如不同身体的苦乐,自己所作不会落到他人头上,他人之业也不会落到自己身上。

“已造业不失坏,未造业不会遇”。已造业若不忏悔清净,必定会遭到果报,而不会落到他人身上,只会成熟在自己身上;未造的业不会无缘无故被冤枉受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一定会实现,但在因果面前确实是人人平等。

整个器情世界都遵循业因果规律,造什么业,必定会感什么果;没造这种业就不会感这种果。行持善法,寻求解脱,也如此。

佛陀曾说:“吾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依自己。”,自己一分努力就一分功德,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造了善业就有功德,未造善业也不会无缘无故有善报。

业的第四个特点:业如国王,猛烈的善恶业可将众生牵引到善恶趣中。

业的威力极大,虽然世间人都不想感受痛苦,都想获得快乐,但十有八九不如意,想获得快乐往往得不到而承受求不得苦,想远离痛苦却无法避免。因为猛烈的善恶业可以将众生分别牵引到善恶趣当中。

业力又分为引业和满业,我们由不同引业力量而分别投生到善恶趣。业力现前时,不想感受痛苦也不得不感受,例如造了地狱业又没有好好忏悔,业力成熟时,不想去地狱,面前也会呈现地狱的景象。就像国王有权惩罚或奖励臣民,众生不由自主地受猛烈的业力牵引,只有遵循业因果规律断恶行善,才能离苦得乐。

世间很多人不相信因果,为了追求快乐往往造的是痛苦的因。如《入行论》中讲:“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所行所想背道而驰,是无法实现离苦得乐的。

业的第五个特点:业如虚空界,范围广大,周遍一切。

整个器情世界就是一张广大的业网,都是由业形成的。我们平常说互联网非常广大,但互联网还超不出业网的广大。比如说如果我们的寿命尽了,无论如何转移也避免不了死亡的到来。

业的第六个特点:业如市场的商品,数量众多,种类繁杂。

我们的业就是由我们的心造成的,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念头此起彼伏,每个念头都形成一个业的果,数量繁多,种类繁杂。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各种各样的现象无奇不有,就是由不同的业形成的。

器世界如此,有情世界也如此。从我们自身或美或丑、或苦或乐、或贫或富、或贵或贱、或健康或多病等等种种感受即可体会到业的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业的第七个特点:业如锦缎的花纹,互不混杂,了了分明。

不同的业感得不同的果,业果绝对不会错乱,如同锦缎的花纹,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纹路,互不混杂,了了分明。例如杀生的果报是短命多病,绝不会错误感得贫穷的果报。

所以我们无缘无故被人诽谤时,切勿怨天尤人,因为必定是自己往昔造了此类因,今日才有这类果。如果夫妻不和睦,也不能责怪对方不善待自己,对家庭不负责,其实这是自己往昔邪淫的果报现前。有时眷属不听话,互相吵闹,也是自己往昔离间语的果报。因果面前人人平等,两个人之间,彼此的长相、身体、财产、地位、苦乐都不相同,都是各自不同的善恶业的果报所感。

业的第八个特点:“业如青莲与睡莲,黑白性质不变,随着所积之诸业而感相应之果。”

青莲只在白天盛开,绝对不会晚上开;睡莲只在夜晚绽放,绝对不会白天开,青莲和睡莲分的很清楚。同样的,我们造的善业恶业性质不同必定感受不同的苦乐果报。

例如造善业必定会感受快乐的果报,绝对不会出现造善业感受痛苦的果报,造恶业绝对会感受痛苦的果报,而不会出现造恶业感受快乐的果报。黑白业的性质不会改变,黑业会形成痛苦的果报,白业会形成快乐的果报,随着所积业感受相应的果,绝对不会错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业果的规律永恒不变,无论什么样的业果都是自身感召的,我们只有遵循规律,断恶行善才能离苦得乐。世界上没有谁会吃亏,没有谁能占便宜,每个人都是自作自受,自己造何种业就会得到相应的果报。所以我们平时怨天尤人,怪环境、怪他人,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说明我们没有树立因果的正见。

了知了一切为业之自性的道理,懂得了我们都生活在业网当中,所以就要遵循因果缘起的规律。佛经上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每个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写自己的历史,自己修自己的净土,自己的今生来世都与业密切相关。懂得了因果规律的道理,相续中对因果真正生起信心,我们就要谨慎取舍。

一是对过去所造的业真诚忏悔、历历忏悔,业果未成熟之前忏悔清净,可以不受果报,没有忏悔清净的罪业,必然会亲身感受。因此我们要立即忏悔往昔恶业。

再者就是要坦然面对现在所承受的果报,生活中遇到的苦乐感受特别是痛苦、不顺、伤心时,要懂得这是自己往昔恶业的果报,而不应怨天尤人,做到“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

第三是对未来之业要谨慎取舍,包括起心动念励力断恶修善,自然就会感得离苦得乐的果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认识到一切为业之自性后,对因果不虚的规律生起真正的信心,然后遵循因果规律去做。

《前行》中还提到业的增长广大性,无论善业还是恶业,都会有很大的果报,我乳轮王等公案都是如此。所以:

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

莫想诸善微,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

懂得这一点后,我们应从起心动念就要断恶行善,否则业果成熟,果报是有增长性的。还有业的决定之理,即便是圣者,也会感受果报,业已作不失,未造则不遇。   心是善业或不善业的唯一作者。苦乐感受都源于起心动念所造的业。作为菩萨,以菩提心摄持,身三语四的七种不善业可予以开许,因为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这些不善业实际上是善业。因此,我们做任何善事,发心很重要,发心不同,果报也不同。若求人天果报则得人天果报,若以出离心摄持则成为出离轮回之因,若以菩提心摄持则成就佛果之因。

懂得这些道理之后,唯有在心上下功夫,就像《前行》中奔公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除去不好的念头,好好忏悔。最后真正从起心动念处遵循因果规律,以正知正念摄持,断除不善业,行持善法。”

只有根据因果规律谨慎取舍,才能真正离苦得乐。

后行:回向善根

第46修法 终



法师带观修

前行:皈依、发菩提心

正行:思维一切皆为业之自性

后行:回向善根。

 

思维一切皆为业之自性

一、观想轮回中的一切苦乐,都是由众生各自行善、造恶所致:世间的善趣是善业之果,恶趣是由恶业所感;出世间的声闻、缘觉、佛果三菩提及其安乐,也是由行持不同的随解脱分善业所得。

二、下面通过多个譬喻,从不同侧面来理解业的特点。

1、业的第一个特点:“业如画家,一者可变化多种多样。”

如《前行》所言,善恶业的作者即心,十法界均由心造,轮回当中上至天堂,下至地狱,皆为心造。

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如画师,心生五蕴,心生万法。《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果,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千大千世界均为心所造。

例如,地狱法界是因嗔恨心,饿鬼法界是因贪心悭吝嫉妒,人法界通常是因愚痴傲慢我见,天人法界是因行持十善,在此基础上修持四禅定或无色定,则成色界或无色界。之后继续修行,抵达声闻缘觉、菩萨法界,最后抵达佛的法界。换句话说,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法界,均由心造。

2、业的第二个特点:“业如身影,紧随众生身后。”

如《前行》所云:“纵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又如《教王经》所言:“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死的时候财产、名声、地位、亲人都带不走,只有业在果报成熟之前如影随形。我们所造善恶业的果报,虽然不一定立竿见影马上受报,但最终必会自食其果。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对往昔的罪业真心忏悔,另一方面要对未来的因果谨慎取舍,从起心动念处都要励力断恶行善。

3、业的第三个特点:“业如不同身体之苦乐,自己所作不会落到他人头上,他人之业也不会落到自己身上。”

“已造业不失坏,未造业不会遇”。已造业若不忏悔清净,必定会遭到果报,而不会落到他人身上,只会成熟在自己身上;未造的业不会无缘无故被冤枉受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一定会实现,但在因果面前确实是人人平等。整个器情世界都遵循业因果规律,造什么业,必定会感什么果;没造这种业就不会感这种果。行持善法,寻求解脱,也如此。

佛陀曾说:“吾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依自己。”,自己一分努力就一分功德,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造了善业就有功德,未造善业也不会无缘无故有善报。

4、业的第四个特点:“业如国王,猛烈的善恶业可将众生牵引到善恶趣中。”

业的威力极大,虽然世间人都不想感受痛苦,都想获得快乐,但十有八九不如意,想获得快乐往往得不到而承受求不得苦,想远离痛苦却无法避免。因为猛烈的善恶业可以将众生分别牵引到善恶趣当中。

业力又分为引业和满业,我们由不同引业力量而分别投生到善恶趣。

业力现前时,不想感受痛苦也不得不感受,例如造了地狱业又没有好好忏悔,业力成熟时,不想去地狱,面前也会呈现地狱的景象。就像国王有权惩罚或奖励臣民,众生不由自主地受猛烈的业力牵引,只有遵循业因果规律断恶行善,才能离苦得乐。世间很多人不信因果,为了追求快乐而造下痛苦的因。如《入行论》中所述:“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所行所想背道而驰,是无法实现离苦得乐的。

5、业的第五个特点:“业如虚空界,范围广大,周遍一切。”

整个器情世界就是一张广大的业网,都是由业形成的。我们平常说互联网非常广大,但互联网还超不出业网的广大。

6、业的第六个特点:“业如市场的商品,数量众多,种类繁杂。”

我们的业就是由我们的心造成的,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念头此起彼伏,每个念头都形成一个业的果,数量繁多,种类繁杂。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各种各样的现象无奇不有,就是由不同的业形成的。器世界如此,有情世界也如此。从我们自身或美或丑、或苦或乐、或贫或富、或贵或贱、或健康或多病等等种种感受即可体会到业的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7、业的第七个特点:“业如锦缎的花纹,互不混杂,了了分明。”

不同的业感得不同的果,业果绝对不会错乱,如同锦缎的花纹,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纹路,互不混杂,了了分明。例如杀生的果报是短命多病,绝不会错误感得贫穷的果报。所以我们无缘无故被人诽谤时,切勿怨天尤人,因为必定是自己往昔造了此类因,今日才有这类果。

如果夫妻不和睦,也不能责怪对方不善待自己,对家庭不负责,其实这是自己往昔邪淫的果报现前。有时眷属不听话,互相吵闹,也是自己往昔离间语的果报。因果面前人人平等,两个人之间,彼此的长相、身体、财产、地位、苦乐都不相同,都是各自不同的善恶业的果报所感。

8、业的第八个特点:“业如青莲与睡莲,黑白性质不变,随着所积之诸业而感相应之果。”

青莲只在白天盛开,绝对不会晚上开;睡莲只在夜晚绽放,绝对不会白天开,青莲和睡莲分的很清楚。同样的,我们造的善业恶业性质不同必定感受不同的苦乐果报,例如造善业必定会感受快乐的果报,绝对不会出现造善业感受痛苦的果报,造恶业绝对会感受痛苦的果报,而不会出现造恶业感受快乐的果报。

黑白业的性质不会改变,黑业会形成痛苦的果报,白业会形成快乐的果报,随着所积业感受相应的果,绝对不会错乱。

三、思维业果通三世

因此,一切皆为业之自性,今生所感受的苦乐,均源自前世之业;而来世将感受的苦乐,则与今生之业密切相连。佛经上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每个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写自己的历史,自己修自己的净土,自己的今生来世都与业密切相关。

四、鞭策精进取舍业因果:

了知因果不虚的规律后,我一定要精进取舍善恶。

一是对过去所造的业真诚忏悔、历历忏悔,业果未成熟之前忏悔清净,可以不受果报,没有忏悔清净的罪业,必然会亲身感受。

因此我们要立即忏悔往昔恶业。再者就是要坦然面对现在所承受的果报,生活中遇到的苦乐感受特别是痛苦、不顺、伤心时,要懂得这是自己往昔恶业的果报,而不应怨天尤人,做到“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

第三是对未来之业要谨慎取舍,包括起心动念励力断恶修善,自然就会感得离苦得乐的果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认识到一切为业之自性后,对因果不虚的规律生起真正的信心,然后遵循因果规律去做。另一方面,也要从内心中认识到,广大世间的一切,全都是业之自性。

后行:回向善根

第46修法 终

 

相关文章

  1. zxdw说道:

    sx好。能否把辅导发到邮箱一下?谢谢。550647176@qq.com

  2. 打我吧说道:

    感谢,我也要一份1-92的文字。792029@qq.com

    1. 圆非说道:

      @打我吧 已发,请查收

  3. 安娜说道:

    我也要一份1-92的文字

    1. 圆非说道:

      @安娜 已发,请查收

  4. 阳波雯说道:

    师兄,肯请发一份1-92的文字。感恩合十! bowenoyang@gmail.com

    1. 圆非说道:

      @阳波雯 已发,请查收邮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