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主要宣讲众生如何调伏心、使心趋向于佛法功德的殊胜窍决。通过该道次第的引导,可以使修行人的相续渐次和正法相应。通过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和业因果等四方面的观察,使我们生起出离心,看破今生后世,勤修解脱道。按照宗喀巴大师的窍决,“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使我们抛弃对于今生的执著;“轮回痛苦”和“业因果”使我们抛弃对于后世的执著。
“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已经讲完,今天开始讲第三品“轮回痛苦”。本品如何与前面两品连接呢?暇满人身非常难得,因为不知何时死亡的缘故,又极易失去。死亡后会不会犹如水干灯灭一样,什么都不存在了呢?不会。死亡后还要投生于轮回中继续流转,而轮回的自性又离不开痛苦。因此,我们应该思维轮回中的一切痛苦。
思维轮回痛苦并不只是思维恶趣痛苦,否则我们就会希求往生善趣。实际上,三恶趣和三善趣全部都在轮回中,都是痛苦的自性。所以,对整个轮回生起出离心、修持从中获得解脱的妙法才是我们的目标,而不是抛弃今世的圆满而希求后世的欲妙。所以,思维轮回的痛苦非常有必要,不仅思维三恶趣的痛苦,也要思维三善趣的痛苦。由此才能了解,整个六道轮回的自性都是痛苦,才能从内心中生起六道轮回犹如不净室、犹如针之尖、犹如罗刹洲、犹如火坑的觉受,我们才不愿在轮回中停留一刹那。因为轮回的一切痛苦都来自于恶业和有漏的善业,所以,要超越轮回就必须发起出离心,得到随解脱分的善根,仅修持有漏的善业无法获得超越轮回的果报。思维轮回痛苦有两大必要:第一,使自己对整个轮回生起厌离心;第二,使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佛子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即缘自己的解脱之心和缘众生的救度之心。
轮回痛苦品分四:一、总说痛苦自性;二、分别广说;三、思维轮回痛苦之理;四、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总说痛苦自性)分八:一、略说痛苦;二、宣说痛苦之比喻;三、宣说为欲所诱之比喻;四、不断受六道痛苦逼迫;五、怨亲不定之理;六、投生无数痛苦之理;七、纵得梵天之果亦终将受苦之理;八、变化之性故痛苦。
乙一、略说痛苦:
如是已证悟寿命无常之后,为宣说轮回自性本是痛苦,首先承上启下:
“证悟”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指对于一切的了知通达,狭义指内心中的初证。这里是指广义层面。
如是三界轮回法,无常变故极痛苦,
苦苦变苦及行苦,六趣众生真悲惨!
因为三界轮回(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中一切有为法的自性都是无常变化的缘故,所以极为痛苦。轮回的痛苦分为苦苦、变苦和行苦,众生都具备现形或隐藏的三苦,恒时被三苦所束缚而无法解脱,非常悲惨!
无论是所依的器世界还是能依的有情世界,从身体等色蕴到相续中的受想行识四名蕴,从轮回中的享受到我们自己对正法的觉受,在没有获得坚固的果位之前,都是无常变化的本性,因此极为痛苦。
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门》中也讲:下界(如欲界中的人道或三恶趣)中的三苦非常明显;而上界(如欲界天、色界或无色界)中的三苦不明显,或是变苦或是行苦的自性;但从三界众生相续中都没有脱离三苦的习气来讲,一切众生都被三苦所逼迫,只是下界比较明显,而上界不太明显而已。
《教王经》中云:“大王,此有(三有)变化,此有无常,此有痛苦。”
佛陀教诫大王:三有(轮回)是不断变化、无常、痛苦的本性。
为苦苦、变苦、行苦所折磨的此等六道众生沉溺于苦海中(真是悲惨)!
前面讲过全知麦彭仁波切的窍决:六道众生都被三苦所折磨,色界、无色界的天人下堕之后,相续中的苦苦、变苦等习气也会重新现形,开始受到极大的折磨。一切众生只要没有生起对治性,在痛苦真正消于法界之前,都是极为悲惨的自性。
乙二、宣说痛苦之比喻:
以比喻说明产生痛苦之理。
通过各种比喻使我们了知:一切众生都恒时处于痛苦中。
如火猛兽野人中,陷入国王囹圄众,
连续不断受痛苦,仍无解脱时增忧。
如果处于猛烈的火炕中,一定痛苦;如果处在猛兽中,受到惊吓的同时也可能被啖食,极为痛苦;如果处在野人中,担心被捕获受到伤害,非常痛苦;如果被国王监禁而难以释放,非常痛苦……轮回中的众生,或以此种或以彼种方式,一直被逼迫而连续不断地感受一切痛苦,增加了无穷的忧愁。
虽然众生都想离苦得乐,但如果无法生起对治心,就无法获得解脱。那么如何生起对治心呢?必须知道痛苦的产生来自于业,业的产生来自于烦恼,烦恼的产生来自于无明我执。所以,要从轮回中解脱,必须从根本上打破我执。既要发起善心,也要生起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慧,才能真正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为了不感受痛苦,从暂时的层面来讲,要舍弃恶业,勤修善法;从究竟的层面来讲,要修持出世间的正道,即空性的智慧。
如是众生感受种种苦厄,前一痛苦尚未消失,后面的痛苦已随踵而至,无有堪忍之时,遭受着无量无边的痛苦。
一切众生都被三有轮回中的种种痛苦所折磨。前一个痛苦还没有消失,后面的痛苦已经随踵而至,这也是苦苦的本性。如果进一步扩大到六道的角度去思维:随着自己的气绝身亡,前一道的痛苦还没有完全消失,后一道的痛苦已经随踵而至,身心从未间断过受苦。
娑婆世界又叫堪忍世界,因为众生相续中的非理作意,不应该忍受的痛苦偏偏要去忍受。既然我们已经感受了很多痛苦,做为一个勤修解脱道的人,就应该对整个轮回生起厌离心。
《宝鬘论》中云:“诸方虚空地,水火风无边,如是许苦难,有情无边际。”
龙树菩萨在《宝鬘论》这样教导我们:空、地、水、火、风等五大的自性,在诸方中无量无边。由此可以承许,具有痛苦的有情也无边。又因为无论在哪里都有痛苦,所以痛苦的种类也无量无边。
因此,我们不要认为:虽然现在的身份有很多痛苦,但下一世换个身份就应该没有痛苦了。根据本品及众多论典的教诫:转世到天界有天界的痛苦,转生为人道的富翁也有众多痛苦。圣天菩萨在《四百论》中也教诫到:“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无论在哪里,都无法离开痛苦的自性,这就是佛陀所宣讲的四谛法轮中的第一谛“苦谛”:三界轮回都是痛苦的自性,这是真实的道理。由此,我们才愿意生起出离心,不愿留恋下一世的人天善趣,因为它们都不是快乐的自性。
又云:“苦短尚难忍,何况时久长?”
龙树菩萨教诫到:短短的痛苦尚且难忍,长久的痛苦又如何能忍受呢?
我们连手上扎根刺或不小心被火烧到的短短痛苦,都很难以忍受,更何况在漫长的一生中都要感受痛苦呢?整个轮回都是痛苦,怎么能忍受呢?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迅速生起出离心。
《业分辨经》中云:“三有之苦,无有清凉之时,故如火坑;
三有中的痛苦,没有清凉的时候,犹如火炕一样炽热。
恐怖悲惨,故如处于暴怒猛兽、野人之中;
如果处于猛兽群或野人中,我们会感到非常恐怖,因为没有丝毫反抗的能力,身、心处境都极为悲惨。
三大根本苦和八种支分苦,就像猛兽和野人一样,我们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根本不可能拥有片刻的安乐。
难有解脱时机,故如困于国王囹圄中;
如果被国王所监禁,将会难以解脱。处于轮回中的我们也如此,非常难以摆脱痛苦。“囹圄”指监狱。
屡屡涌现,故如海涛;
我们的痛苦,就像反复涌现的海涛一样,一浪接一浪、一波接一波。前一个痛苦还没有完全消尽,第二、第三个痛苦又接踵而至。
摧善趣命根,故如哈拉哈拉毒。
哈拉哈拉毒是一种能够摧毁生命的剧毒。三界中的痛苦也像哈拉哈拉毒一样,能够摧毁安乐。
经文往往会通过比喻的方式,使我们更加容易领会难以说明的道理。以上即通过比喻宣讲了三界轮回无有安乐、唯是痛苦的教言。
如果能完全通达以上内容,就很容易推知:我们现在正处于轮回的火炕中,那么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痛苦呢?实际上,痛苦可以分为苦苦、变苦和行苦。虽然它们的猛烈程度不相上下,但我们通常难以忍受苦苦和变苦,却不容易体会到行苦。所以,必须通过窍诀来反复引导自己的心,反复观修,直至熟悉。只有这样,才会了知:整个三界确实没有安乐之处,犹如火炕。
乙三、宣说为欲所诱之比喻:
虽有离苦得乐心,现行苦因受苦果,
犹如飞蛾扑灯火,贪恋欲境受诱惑。
犹如野兽蜂鱼象,为声香味触引诱,
当观五欲惑有情,唯受痛苦永无乐。
这里通过比喻来宣讲:我们如何被五欲所引诱。为什么要在第三品“轮回痛苦”中宣讲呢?实际上,感受痛苦的因就是六根对于欲妙过于耽著。所以,想要离开痛苦,就不能让自己的六根去贪著外境。
“虽有离苦得乐心,现行苦因受苦果”:虽然一切众生都想离苦得乐,但他们的行为却恰恰相反,由于身心造作受苦的因,所以依靠业果不虚的缘起而感受痛苦,所欲所行背道而驰。
心识怎样通过执著五妙欲而现行苦因呢?下面通过比喻来说明。
“犹如飞蛾扑灯火,贪恋欲境受诱惑”:哪个地方有明亮灯火,飞蛾就喜欢扑过去,最后被烧死。同样,我们也经常因为眼识贪恋外境(有情或无情)的妙欲而受到诱惑。贪恋一定会引发取舍:对于好的去贪执,对于不好的生起嗔恨,从而引发痛苦和恶业。
讲完色欲后,再宣讲五妙欲中的后四种:声、香、味和触。
“犹如野兽蜂鱼象,为声香味触引诱”:鹿、麝等野兽贪执声音,蜜蜂执著于鲜花的香气,鱼贪著诱饵的味道,大象贪执清凉的触感……最后,五种野兽都因五种妙欲的引诱而丧生。
我们也一样,如果不了知万法本无自性,就会为了满足五妙欲而造业,最后感受痛苦。比如,因对不好的声音进行排斥而生起嗔心,认为呵斥、诋毁的声音实实在在地伤害到了“我”。但是,声音到底是怎么伤害了你呢?伤害了你的身体吗?伤害了你的心吗?实际上,声音传过来时,既伤害不了身体,也伤害不了心。声音是有为法,而心是心法。“他说的话刺伤了我的心”只是一种没有经过观察的名言而已。声音只能与耳根接触,怎么能对你产生伤害呢?之所以这样,仅仅因为我们执著五蕴中有一个“我”。再如嗅觉:贪执檀香等妙香,排斥、嗔恨不好的气味。又如很多人耽著美食,不仅心无法专注于修道,而且造作很多杀生的罪业(如吃猪肉或海鲜等)。归根结底,仅仅被味道所引诱罢了。再如,就像最后陷入清凉淤泥中而死去的怕热的黄河象一样,我们对于卧具、衣服或有情的身体等触觉也很贪著。
“当观五欲惑有情,唯受痛苦永无乐”:应该观察五欲就是这样迷惑有情的,因为耽著五蕴是苦因,业因成熟之后唯受痛苦,所以在轮回中永无快乐可言。
如果自己过于耽著,不知道五妙欲是诱惑、变化无常、痛苦的自性,用尽一切精力和时间去追求,那最后得到的唯有痛苦。所以,要修解脱道的人,必须摆脱对于五妙欲的贪执,一心一意修持正法,才可以真正获得解脱。
此等一切众生由于不知取舍,尽管千方百计欲求享受乐果,但是没有断恶行善怎么能离苦得乐呢?
总说:虽然一切众生都想离苦得乐,但因不知取舍而无法断恶行善,所以无法脱离痛苦、获得安乐。
他们虽然想获得安乐却从来没有行持过善因,
拿我们自己来说,虽然已经进入佛门或已经出家为僧,内心中也确实非常想获得安乐,但到底有没有行持获得安乐的善因?又行持了多少?善因行持后有没有被逆缘所摧毁?这些方面都需要观察。如果一点都没有造善因,怎能获得安乐呢?即使造了一点点善因,也不可能获得广大的快乐。如果没有守护自己的相续,比如生起很强烈的嗔恨心,或对于因果生起邪见,或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所造的善根,或生起了后悔心……如此这般,善因就已经被逆缘所摧毁,又如何能获得安乐呢?我们要仔细观察,要了知这些是感受安乐的逆缘,平时要注意防范,并且励励忏悔。
虽想脱离痛苦,却勤造恶业之苦因。
我们每个人虽然都不想感受痛苦,但是内心中有没有在勤造恶业之因?如身体的杀生、偷盗和邪淫?语言的妄语、恶口、两舌和绮语?意业的贪心、害心和邪见?这样观察时,如果我们一天中、一辈子中都在勤造恶业的苦因,那么想离开痛苦就不可能。
一切痛苦都是从三毒五毒等烦恼中产生,形成集相,以致感受各种苦果。
“苦集灭道”中,苦是痛苦的果,集相(包括业和惑)是痛苦的因。惑指三毒(贪、嗔、痴)或五毒(贪、嗔、痴、嫉妒、骄傲)烦恼,通过烦恼引发业,由业引发痛苦。
三毒和五毒的开合不同:根本来讲,烦恼分为贪嗔痴三毒;从支分来讲,嫉妒是嗔恨的支分,因对于别人的福德善根不堪忍受而生起嫉妒心;骄傲是贪欲的支分,因对于自己的功德生起贪心而骄傲。所以,五毒中的后面两毒也可以包含在贪心和嗔心中。无著菩萨的《大乘集论》中也这样分类。
然而,愚昧的众生却执迷不悟,依然如故造罪,如同盗贼虽受到断臂的惩罚却仍旧盗窃,最后惨遭断头之苦。
虽然通过“集”产生了各种苦果,因果丝毫不昧,但愚昧的众生仍不知取舍、痴迷不悟。现量感受苦果的同时还在造罪业,还不知去回遮受苦的因。就像被国王抓住的盗贼,虽然受到了断臂的惩罚,但手臂被砍断后仍旧去盗窃,最后惨遭更严重的断头之苦。
现在的众生也是如此:虽然在感受苦果,但如果仍然执迷不悟,继续造作更为严厉的苦因,最后就会堕入无间地狱、金刚地狱,会感受类似断头的痛苦。所以,无垢光尊者教导我们:要正确对待现在感受的些微痛苦,应该知道这是自己以前造恶业的苦果。如果受苦时,又因为三毒(五毒)烦恼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罪业,以后就要感受更多的苦果。或者说,如果现在感受轮回痛苦时,我们仍然无动于衷,发不起出离轮回的心态,以后就还要在无始无终的轮回中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必须从现在开始修持远离痛苦的因:今生就是我受苦的最后一世,无论如何,今生一定要精进行持上师所传的妙法,一定要断恶行善、修持解脱的妙业,今生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终止轮回的痛苦。
《入行论》中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入行论》中讲:一切众生虽然想除苦,却在行持痛苦的因,一切愚痴的人虽然想求乐,却反而继续造苦因,犹如摧毁仇敌一样摧毁了自己的快乐。
众生到底是如何毁灭自乐的呢?由于贪执五欲使烦恼增强,从而感受痛苦,
无垢光尊者教诫我们:作为初学者,虽然彻底断除对五欲的执著不太现实,但必须要逐渐淡薄。首先,必须了知贪著五欲的过患,下定决心远离;其次,要修持远离的正因(勤修解脱道)。这样循序渐进,在登地时就可以彻底断除。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不同阶段、多个层次来逐渐压服。下面就是认知贪著五欲过患的方法:
犹如飞蛾因贪求色法而扑向灯光以致被焚;
我们在夏秋季节可以现量看到:虽然隔着玻璃窗,但外面的飞蛾拼命想要扑进屋里来。为什么呢?因为它对于灯光(色法)非常贪著。如果电灯瓦数不大,飞蛾扑上去可能不致于死亡。但这里的“灯光”是指以前用的酥油灯、蜡烛或田野间的灯火,很多飞蛾扑到上面时,马上就栽到油中死掉了。仅仅一晚上,就会有几百只、上千只的飞蛾因为贪著色法而全部被焚烧身亡。
野兽因贪恋听闻琵琶妙音而遭杀;
鹿或獐子等野兽非常喜欢听琵琶的妙音,所以猎人就故意弹琵琶,趁这些野兽全神贯注听的时候,从旁边用箭或长矛把它们杀死。
蜜蜂因贪享蜂蜜之源花朵而缚于花丛中闭气身亡;
蜜蜂非常贪著于蜂蜜之源——花朵的香味,频频留恋忘返,常常因花瓣突然闭合来不及逃跑而闭气身亡。《莲苑歌舞》中也讲到:当阿宁在花心吸吮花蜜时,天气突变,当场被闭合的花瓣所闷死。
鱼类为鱼钩上的诱饵所欺惑而遭捕杀;
渔夫很狡猾,在鱼钩上挂一些蚯蚓或其他伴着香料的诱饵,鱼以为是好吃的东西,咽吞时因被欺惑而遭遇捕杀。
大象因贪执清凉所触而步入湖中导致送命。
前面讲过,湖中有清凉的水和泥,因为大象贪著这样的妙触,步入湖中而导致丧命。
《道情歌集》中云:“三有手印欺诸众。”
《道情歌集》是萨绕哈尊者为了引导众生趋向大乘境界而作的道歌集,其中包含很多殊胜窍诀。
手印具有幻化的本性和强大的控制力,三界中的妙欲(色声香味触法)就像手印一样变来变去,是幻化的本体,但众生却完全不了知,由于贪著而被三有的手印所控制、受到欺骗,最后感受痛苦。
又云:“呜呼愚众中箭言,当观鱼儿飞蛾象,蜜蜂野兽亦复然。
呜呼!你们看看处在一切愚昧众生中的萨绕哈尊者我,是这样作教言的:当观鱼、飞蛾、象、蜜蜂、野兽也因为被三有的手印所欺惑,感受了很多痛苦。“箭”指萨绕哈尊者,萨绕哈翻译过来就是造箭者。尊者以前是位大比丘,后来娶了造箭者的女儿作为空行母来修持密行,名字也改为萨绕哈。
烦恼从五种欲妙中产生,以此漂泊于无边无际的轮回中,这五欲比剧毒更可怕。
因为对于五种妙欲产生执著而生起烦恼,从这个因缘开始,导致众生漂于无边无际的轮回中,五欲比剧毒更可怕。
五种妙欲是不是一定能引发烦恼呢?不一定。五种妙欲并不具备使人产生烦恼的自性因。相反,是由于众生对于五种妙欲的态度,而引发了烦恼。比如,贪欲心很强的人借由五种妙欲而引发恶业;厌离心很强的人(如修行者)会借由五种妙欲而引发出离心;证悟空性的人会把五种妙欲看作趋入圣义谛的方便;密乘行人会在直接享受妙欲时感受初生的大乐。所以,五种妙欲的本体是无记的,而众生的态度决定了自己是否被其束缚。
无垢光尊者在这里教诫初学者和对五种妙欲极为耽著的人:你们的烦恼就是从五种妙欲中产生的,完整来讲,是从贪著五种妙欲中产生的。
世间人也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说法:酒本身没有醉人的自性,但如果对它产生贪著,就一定会被醉倒。五欲也同样:对于贪著、烦恼很强的人来讲,五种妙欲是引发烦恼的根本因。所以,有些大德说:没有必要刻意去舍弃五种妙欲,只要在享受的同时不生贪执。但是,这对于像我们一样的初学者来讲非常困难,还是远离为妙。
在世间层面,剧毒非常可怕,但为什么说五种妙欲比剧毒更可怕呢?五种妙欲难道不是引发快乐的因缘吗?在圆满享受五欲的时候才能安立快乐吧,不享受五欲又怎样安立快乐呢?为什么在佛法中讲:五种妙欲比剧毒还要可怕呢?
关于此理,《致弟子书》中云:“如毒欲妙初享仅生乐,如毒欲妙成熟苦难忍。
为什么把欲妙比喻成毒呢?因为仅仅在初享欲妙时,会产生一点快乐,但果报成熟后的痛苦却极为难忍,比剧毒还厉害。
《开启修心门扉》中,仲敦巴尊者问阿底峡尊者:贪著于现世的五欲,有什么样的结果?阿底峡尊者说:如果贪著今生的世间八法或五欲,顺利的话,能够感受到五欲的快乐。仲敦巴尊者继续问:那么对于后世来讲,有什么结果呢?阿底峡尊者说:后世会堕入地狱、饿鬼和旁生。
这里讲得非常清楚:刚刚享受欲妙时,会产生一点点快乐,但就像一个人吃了含毒的食物,刚开始感觉很美味,但毒发时会感受难忍的痛苦。同样,追求五种欲妙的果报成熟后,会感受极为难忍的三恶趣痛苦。
如毒欲妙愚痴黑暗蒙,难除动摇如毒欲妙力。
欲妙就像毒药一样,让我们变得愚痴,被黑暗所蒙蔽。当我们贪著于欲妙而无法出离时,心智是非常愚昧、暗钝的状态,不会生起丝毫出离心和大悲菩提心,也不可能通过享受欲妙而证悟光明空性。对于妙欲的贪执难以去除、难以动摇。
因此我们知道,众生为什么会因为享受妙欲而感受难忍的痛苦?因为对于五妙欲的贪执在我们内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如毒的欲妙有非常大的力量。
心若详察诸毒与欲境,欲妙过患非如毒易忍,毒发一次毒性即灭尽,欲妙他世亦会转成毒。
如果详尽观察中毒和欲妙的过患,就会得到以下结论:欲妙的过患不像中毒一样容易忍受。人中了剧毒后,会痛得在地上打滚,乃至于被活活痛死,但是欲妙的过患更为难忍,远远大于毒药发作的痛苦。毒药发作时,几秒钟、几分钟就会身亡,无论是从时间还是苦痛的煎熬程度来看,都不是很严厉;但如果因为欲妙造了大罪而堕入地狱,就会像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的教诫一样:每天用300根短矛猛烈刺我们身体的痛苦,根本无法跟复活地狱的痛苦相比。
当我们不小心服了毒药,剧毒发作一次后,毒性就灭尽了,不可能再次损害我们,更不可能进入我们的相续,跟随到后世去让我们再次中毒。但欲妙的毒要严重得多:我们从贪著欲妙开始中毒,这个毒并不在身体中保存和发作,它在我们的相续和心识(阿赖耶识)中以一种非常坚固的方式保存。今生中我们也许因为贪著欲妙而被杀头、剖腹、殴打或感受其他痛苦,死后它还会跟随我们的心识,当我们再次投胎转世时,毒还会重新发作,令我们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中,或在人道感受痛苦。在贪执欲妙的业没有彻底消尽之前,生生世世毒害我们。
倘若毒中掺毒可息灭,殊胜密咒解毒药可疗,方便运用毒能利于人,剧毒欲妙永远非如是。”
中毒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治疗,而执著欲妙的毒无法消除。
中毒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呢?第一,毒中掺毒。一种毒药中再掺另外一种毒药,以毒攻毒,反而可以将毒药变成良药。第二,殊胜密咒解毒。通过念诵殊胜的密咒,也可以使毒性消失。第三,吃药。如轻微中毒后可以服用绿豆水等良药来疗毒。
一个懂得方便运动毒物的良医,不单可以使毒物不害人,反而会更好的帮助人,比如把毒蛇的毒液变为良药。执著欲妙的毒却不是这样,除了已经证悟欲妙本性的大成就者,对于尚未生起出离心的普通人,只要以贪执心去享受欲妙,这个剧毒就永远不会得到缓解。
本品“轮回过患”中,主要讲针对下士道和中士道的修法,不是利用空性来转换执著或菩萨边享用欲妙边利益众生等殊胜修法。每个人都有自知知明,所以要经常观察:我们的相续到底有没有达到能够将毒转为利益的境界?或者说,我们有没有将享受欲妙变为修行资粮的能力?如果没有,就不要冒充大成就者的行为,这样只会自欺欺人、伤害自己。如果贪著妙欲,就永远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生生世世都无法从痛苦中出离。虽然想离苦得乐,但是我们的行为却使自己生生世世遭受痛苦,这样根本行不通。因此,今生中完全有必要舍弃欲妙、感受苦行。
乙四、不断受六道痛苦逼迫:
众生接连不断流转于三有中感受种种痛苦。
天界人趣阿修罗,旁生饿鬼及地狱,
轮回六道如水轮,周而复始苦无边。
前两句介绍了六道的名称,第三句从比喻的方面讲“六道像水轮”,第四句讲众生周而复始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六道轮回中,天界(天人)、人趣和阿修罗是三善道,旁生、饿鬼和地狱是三恶道。六道轮回犹如水轮一样周而复始,所以,处于其中的众生所感受的痛苦也无量无边、无法消除。
《宝鬘论》中云:“三道之轮回,无初中末转,犹如旋火轮,彼此互为因。”
龙树菩萨的《宝鬘论》中这样讲:三道(三界)中生死的轮回,犹如旋火轮一样没有开始和结束,此道和彼道互为痛苦之因。
我们应该知道:如果不能从轮回中脱离,就会周而复始地感受痛苦,无量无边。而学习教典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这种现状:首先,我们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颂词中所讲的六道轮转过程,像车轮一样周而复始,痛苦无量无边;然后,把自己带回现实,现在处于人道中,如果不修解脱道和对治道,痛苦还会周而复始地出现,死后还会到另外一道去感受痛苦,如果现在不解脱,何时才能解脱呢?这时才会了解,整个轮回的自性都是痛苦,才可以从内心中彻底发起要最快从轮回中解脱的决心。生起决心后,肯定会一心一意地去修持殊胜的正道,引导我们内心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分了十三个内容,十三个科判进行宣讲,从凡夫到成佛之间的修法的窍决,现在正在宣讲引导我们内心出离轮回的殊胜教言,也就是宣讲四种厌世心。四种厌世心如果修到量的话必定是对整个轮回生起可以说是无有造作无伪的这样一种出离心。如果生起了出离心,我们的身心才能够一心一意的去修持这个正道,否则的话绝对会被世间八法的这个外境所诱惑,如是的话趋入到轮回当中。
现在在讲四厌世心的第三种厌世心,宣讲轮回的痛苦,宣讲轮回的痛苦主要让我们认知一切轮回都是痛苦的自性,所以说根本没有一个依恋之处、根本不是一个希愿处,所以说我们就讲整个轮回不是我们希愿之处。
当然了有很多这样一种修持,对于轮回无有希愿的修法,比如说在三解脱分当中也有这个无愿解脱门,无愿解脱门当中也是,主要是对这些这个轮回法一切这样一种显现法不执著的教言,在此处主要是从更直接的方式引导,我们内心当中对于轮回生起一种无比强烈的厌离心,因为整个六道都是痛苦自性的缘故,从这些方面来进行观察,
乙五、怨亲不定之理
如是流转于轮回中时,众生彼此成为亲、怨、不亲不怨皆不定,
可以说是观察怨亲不定之理的,一方面让我们知道整个轮回都是这个无常的,整个轮回当中的亲怨中等的都是这个不定的,从这个方面一个角度观察现在我们所执著的这样一种亲人等等,在后世非常容易转成我们的怨敌,前一世的怨敌在今世当中也非常容易转成我们的亲友,这个也是一种痛苦的自性,或者说就是说为什么说在流转轮回过程当中彼此没有一个不成为亲怨、不亲不怨的这样一种这个身份,就说明流转轮回的时间太长了,
就因为流转轮回的时间太长的缘故才有可能互相之间都成过亲人、怨敌和不亲不怨的这样一种中等人,所以说从这个时间流转之长的这个角度引导我们对轮回生起一种厌离心。
多生累世每有情,皆成亲怨与中等,
苦乐利害不可数,父转成母母成妹,
妹成自子皆不定,亲友成怨亦无穷。
在这个可以说颂词当中讲到多生累世每有情,多生累世实际上就是已经是到达一个没有开始的这样一种这个状态。
我们流转轮回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说开始的时候,所以说这个比喻从无始以来的这样一种轮回状态,多生累世每有情,就是每一个友情彼此之间谐成亲怨与中等,我们要和其他的众生要发生这样一种关系的话,实际上就更亲人的关系、怨敌的关系和中等的关系,亲人的关系比如说自己的父母、妻儿等等,怨敌的关系就是自己身份的敌人,中等就是不亲不怨的这样的一种中等、比如说我在路上看到一个陌生人,像这样的话就是和自己没有什么任何关系的这样一种人,苦乐利害不可数,在转成这样一种亲怨中等的时候,彼此之间或者说是这个造痛苦的因或者说是造安乐的因,或者之间就说是做利益和做伤害,这样一种数目都是这个无有边际的。
父转成母母成妹,就说前世的夫妻转成今世的母亲,今世的父亲转成后世的母亲,或者说前世的母亲转成今生的妹妹,然后就说转成下一世妹妹,还有今生的妹妹转成自己的儿子,或者就说母亲转成自己的妻子,这些方面都是这个不定的,所以我们就知道整个轮回,就是一种这样一种这个非常恐怖和非常痛苦的这样一种状态的,就说是在这个可以说是转互相就说投生互相可以说转生的过程当中,有的时候成为亲人有的时候成为怨敌。
所以说亲友成怨亦无穷,我们的这个亲友转成怨敌也是非常这个多的,在这个嘎达亚那这样一种这个他的神通所照见的、所照见的这样一种这个事实当中也是有这样很清楚的这个描述,在前行当中说的很清楚的。所以说今生当中的亲友下次很有可以能转成自己的怨敌,所以说今世的怨敌很有可能转为自己的亲友。这个方面都是无穷无尽的,无穷无尽前面我们讲过,一方面对这个轮回的自性完全没有一个可靠的生起一个非常猛烈的厌离心从而引导我们对于今生的这个父母、这些这个亲友不会过于的耽执,对于今生的怨敌也不会过于这样一种这个仇恨,对于一切众生平等发起大悲菩提心也是我们学习亲怨不定的这样一种殊胜理论。
我们在学前行和学其他的这个可以说佛法过程当中也碰到这样一种在修持这个、在修持这个在菩提心的前行、在修持舍无量心的时候这样理论也会出现,出现在舍无量心的这个场合当中的时候主要是让我们放弃对这个亲人的贪执对怨敌的这样一种仇恨,平等的发起这个大悲心菩提心。这个方面主要是让我们引导、引导我们内心当中生起这个出离心而言的。
自无始以来于多生累世中无有任何一个众生未曾做过一切有情界之父母等,并且彼此互为父母亲怨的数量也不可胜数,
无始轮回到现在已经没办法计算投了多少生了,所以说就是在这个互相、在这个流转轮回的时候,互相没有一个没有做过有情界的父亲、母亲等等,然后父母亲怨的数量也是不可胜数的,
《亲友书》云,“应当于此求不得病老死等众多苦,根源轮回生厌离,也应了知彼过患,父转成子母成妻怨敌复次成亲友,是故流转轮回者无有少许确定性。”
龙树菩萨亲友当中对这个问题讲的非常透彻的,应当对于这样求不得病老死的众多苦的根源、这么多苦的根源是什么?就是讲轮回应当对这样一种一切众苦的根源轮回彻底生起厌离心,求不得苦下面讲人的苦的时候还要宣讲,还有病老死等,一切痛苦,他们的根源依处就是这个轮回,如果说没有轮回这一切痛苦根本无法产生,有了轮回才会产生这些一切的痛苦,所以说应该对一切痛苦的根源轮回生起这个厌离心,也应该在可以说在学习佛法过程当中了知轮回的种种过患,
下面继续宣讲父转成子母成妻这些都是这个可以说是无有确定的,怨敌父子成亲友,所以说在流转轮回当中一切流转轮回者没有少许确定性的,完全没有确定。因为内心一切众生内心当中这样一种业是错宗复杂的,所以说有变成别人这个子女的业、有变成别人父母的业、有变成怨敌的业有变成其他的中等的业,所以说这样的业什么时候现前如何现前,对我们来讲都是没办法确定的,所以说有这样一种业因的缘故肯定会有这样的业果,互相之间成为这样的怨敌和父母等等,这个方面就讲亲怨不定而生起了厌离。
乙六、投生无数痛苦之理
投生无数而产生痛苦的道理方面,进一步来引导我们内心当中这个生起厌离心,
若思前生后世业,厌离之心更增上,
自成蝼蚁诸身体,倘若堆集于一处,
则比四宝山王高,哭泣泪水超四洋。
堕狱饿鬼时所饮,铜汁脓血不净液,
遍布江河不可比,其余无量如虚空,
为欲所断头肢数,世间微尘数不及
这几个颂词主要是让我们知道在轮回当中已经投生无数次了,具体到底投生了多少次?这个是难以就说我们的自己的分别念去确定一个数字的,佛陀在这个经典当中讲过,无始或者无数次到底有没有办法在我们内心当中生起一个大概的一种概念?
无垢光尊者这个地方就说,这个用很善巧的方便让我们知道,到底我们就投生轮回有多少次了,就举了个别下例子,举出来之后让我们来类推,确确实实我们投生轮回的这样一种数字无量无边的,如果思考前生后世的业的话,那厌离之心会更增上,这个就是个总述。就说我们自己要对轮回生起的厌离之心必须要思考前生和后世的这些业,前生后世投生的这个情况,前生投生了多少次,现在不修解脱道以后还会投生、投生多少次,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观察的时候厌离之心就会更加增上了,所以说就是从很多方面引导我们,内心当中对轮回痛苦道理生起一种触动,##?9:59蝼蚁诸身体,自己变成了这个蝼蚁的一切身体。
自己变成蝼蚁的一切身体,如果堆积在一起的话,则比四宝山王高,这个就是一种例子。蝼蚁,实际上是这个蝼蛄和这个蚂蚁的总说,或者说是它的一个放在一起观察的。蝼蛄,它主要是一种小的昆虫,很小的一个昆虫。而蚁是指蚂蚁的意思,也是一个很小的昆虫。蝼蚁就是说放在一起的时候,主要是说这两种小的昆虫的。我们在无始轮回当中,曾经转过蝼蚁这个身体,如果说还存在的话,当然这些身体早就不在了。假使说这些身体还存在的话,把这些转成蚂蚁,转成蝼蛄的这样的一种身体,堆积在一起的话,早就已超过四宝山王了。四宝山王就是指须弥山,须弥山在海面上,出水八万由旬的,出水八万由旬,而且它的这个广,它的这些宽,都是也是八万由旬。所以说我们就知道,这样一种蝼蚁的身体,堆积起来的话,已经超过了八万由旬,而且就是只是一种非常小的这个身体,非常小的身体堆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够超过四宝山王。
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蚂蚁到底有多高?蚂蚁就是很小很小的。就说是我们要把这个蚂蚁的身体,堆起来要堆成一米的话,它都需要很多,这样一种蚂蚁的尸体,才能堆起来。何况是说要达到这样一种一公里,然后要达到这样一种一由旬,然后达到一百由旬,一万由旬,乃至于达到八万由旬高。如果说是要达到这么高的高度的话,就是说需要多少身体?这个只是一类而已,只是一类而已。还有有些地方讲的时候,也是说我们在轮回的时候,单单是转成这个白狗,像这样的话就是纯白,没有其它杂色的白狗的时候,尸体堆积起来的时候,也是比四宝山还高的。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讲的时候,我们转身轮回的次数,单单从这样一种,佛陀教典当中,所讲的这样一种一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生起一个厌离心了。单单转身蝼蚁的身体都堆的这么高,何况是我们转身成人,转身这些大象,转身这些非常庞大的身体,把这些堆积起来,整个世界没办法容纳了。所以说我们就知道,转生的轮回,这个可以说是年代非常的久,次数非常的多,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只是以前我们在这个无数次,投生当中留下的身体,如果存在的话就是这样的。
如果现在不解脱的话,以后可以说是死亡之后,累积的这样的身体,比这个还要多,还要超过这样的数量的。所以说我们就知道,了知投生轮回的这个时间这么长,应该生起厌离心了吧?应该对这个轮回的痛苦已经足够了,再也不需要忍受了。从这个角度来讲,鞭策我们对整个轮回,生起一个非常强烈的出离心而勤修正法。
下面又开始做比喻,哭泣泪水超四洋,哭泣泪水超四洋,就是说是我们在轮回当中,不管是说是通过,这样一种生的时候,哭泣的泪水也好,还是受到别人的打击,欺负的时候的泪水也好。反正就是说是通过口里无食、背上无衣等等,这一切的痛苦,这样一种泪水的话,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四大海洋了。我们就是说四大海洋到底是什么概念?实际上我们就是说四大海洋,就是说单单从现在世间上的这些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这方面等等,这一方面观察的时候,那个海水没办法衡量的,就是说如果是看过大海的这些道友,肯定对这个可是说四大洋的话,都是非常清楚的。有的时候,坐飞机航行都要飞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够飞到一个大海的彼岸去。我们就知道这样一种大海的边际,确实是无边的。
我们说哭泣一次流几滴泪水,像这样的话,哭泣一次的泪水,但是把这个投生轮回,曾经受到一切痛苦的泪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四大海洋了。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在轮回当中,受到了这么多的痛苦!受到这么多折磨!因为很多的这个泪水,有的时候是欢喜的泪水,有的时候是生起信心的泪水。但这个方面没有指,这个方面主要是指痛苦的时候,像这样受到痛苦逼迫的时候,自己的泪水就说超四洋。为什么会超四洋?就因为你在整个轮回当中,就是说受的痛苦是无边无际的,很多时候我们受痛苦的时候还没有泪,欲哭无泪的那样的一种状况还有很多的。所以说我们就单单是在轮回当中,受痛苦之后流的眼泪,这些把所流的眼泪加起来的话,已经超过了四洋。然后我们可以再通过这样一种,所流的泪水超过四洋的,这样一种例子再类推,我们到底流转轮回有多长时间?我们一辈子当中有几十年,几十年当中流了多少泪水?可以说是实际上加起来的时候没有多少的。我们再观察的时候,如果这个泪水已经超过了四大海洋的话,实际上就说明我们投生轮回的这个时间是非常非常久远的。
从这个方面也是需要知道的,还有下面再讲,堕地狱恶鬼时所饮,铜汁脓汁不净液,遍布江河不可比。
就是说是我们在堕地狱,堕恶鬼的时候,所饮用的这个铜汁,饮用铜汁主是是讲堕地狱的时候,所饮用的这些掩盖烊铜汁铁水等等。然后饮用这个脓血,还有不净液,主是在堕恶鬼的时候,没办法找到这些清净的饮食,只有以脓血不净液做为自己的饮食。我们堕到地狱恶鬼的时候,饮用了这些非常难以下咽的这些脓血,不净液到底有多少?遍布江河不可比,像这样的话,主要是说一切世界上江河的这个水,源源不断的汇集到大海的这种江河水,可以做比喻了,这些江河水根本没办法比的。就是我们喝了这么多燃烧的铜汁,像这样我们就想,这个铜汁一滴也喝不下去。但是你在堕地狱的时候,我们在堕地狱的时候,实际上是喝了这样一种这个,实际上是无可奈何喝下了这些铜汁铁水,实际上早就已经超过四大江河了。还有所喝的脓血、不净液,也早就超过四大江河了。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堕地狱的次数是多长时间,堕一次是多久?然后就是反复堕,又怎么样一种痛苦?这种痛苦。实际上我们在学习佛法之前,在了知这样一种真理之前,实际上已经经历过无数次,堕地狱和恶鬼的这样的一种痛苦了,但是只不过我们已经忘记了。
在很多的佛经论典当中讲,如果你能够回忆起,你在堕地狱的时候的这个痛苦的话,身心马上炸裂了,像这样根本没有办法忍受。还有一个就是佛世的时候有个比丘,佛世的有个比丘他因为能够回忆他在地狱当中,受痛苦的这样一种经历吗,一回忆的时候马上身上的,每个毛孔当中马上流出脓血,所以他的衣服法衣全部变成了,这个花色的这个衣服了。所以佛陀后面开许他可以穿一些其它的衣服,也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所以说我们就知道这个堕地狱的痛苦,不是我们现在坐在这个地方思考,到底是什么样一种痛苦?到底痛苦到什么程度?实际上这样一种堕地狱时候,感受到这样一种猛烈的程度的话,绝对超过我们这个思考的范围的。我们怎么样去思考根本想不到,到底有多痛苦?所以说这些比丘,或者说这些,一旦回忆的时候马上就没有办法忍受的,是这样全身流出这样一种脓血的。
还有阿难尊者的两个外孙,不是也是亲眼见到这样一种,地狱的这样一种景象之后。如果说吃饭之前想的话,根本吃不下饭。吃饭之后一想,马上吐出来的。像这样一种可以说是境像,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堕地狱以前堕了很多次?每一次堕的时候,没有一刹那是舒服的。堕恶鬼的时候也是非常痛苦的,现在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的,这样一个取舍因果,然后没有在佛法上面,好好的去用心,诚心精进的去修持正道,抛弃一切恶业的话,非常有可能堕地狱,非常有可能再堕到恶鬼当中。如果堕下去的时候,还要饮用这些铜汁、脓血、不净液。如果这样的话,以后再饮用这些比以前还要多的,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让我们生起一个非常强烈的厌离心。
其余无量如虚空,这个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是单单是讲了,这个蝼蚁的身体怎么样的?哭泣的泪水怎么样超四洋的?随到地狱、恶鬼、旁生的时候的痛苦,怎么样遍布江河不可比?实际上,把其余的在所有的这个,所有的这样一种在轮回当中,所有的痛苦的种类加起来的话,无量无边犹如虚空一样的。这么多的痛苦,早就已经感受过了,所以说现在我们就按照很多的大德来讲,轮回的痛苦受了这么多,早就应该足够了,现在来讲我已经下了决定、下了决心,已经足够了,我再不需要感受轮回的痛苦了。从现在开始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超离轮回。所以华智仁波切在前行当中也讲了,必须要在今生当中想,怎么样舍弃天灵盖的这样一种修法,必须要就是要生起来。就是说再也不需要投生轮回了,再投生轮回,想想不管投生哪一道?都是一个轮回痛苦的自性。所以说我们就知道了,轮回当中绝对是没有一个舒适之处的。但是就是说世界上的很多的众生,包括现在我们内心当中,对于这个轮回的痛苦,没有生起一个决定的定解。没有生起一个决定定解的缘故,所以说现在在取舍因果方面,还是马马虎虎的,还是就是说是不要紧吧。反正这个业果不一定在我身上成熟吧,或者我现在的忏悔也许不会失误吧。如果是说对于这个业果,对于这个轮回痛苦的道理,尤其是对于整个恶趣,对于这样整个轮回当中的道理,没有生起一个决定的信心的话,自己取舍因果不会历历的去取舍的。所以说我们就是说对于死亡畏不畏惧?有的时候,需要你需要思考一下轮回的痛苦,需要思考一下轮回的痛苦,自然而然对死亡,他就会生起一种畏惧的。有的时候就是说是
有的时候就说能不能够转变你的心意,就是说我们在修法的,对于业因果的取舍,能不能一下子转变你的心,还是要看你害不害怕这样一种痛苦,所以说我们对于这个痛苦越思维,越深入自己的内心越会在因果方面去细致的取舍,越会就是在行为上面好好的去修行佛法的,所以说我们就知道思考轮回痛苦对于我们来讲确确实实非常殊胜的一个要诀,如果不思考轮回痛苦,我们就会认为这个轮回是安乐的,这个人道是安乐的,天道是安乐的,所以说就是说是这个从这个方面观察的时候,如何能发起求道之心,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很多大德也是从这个方面讲的,如果说是可以说一个他是从生下来到现在, 已经入cheng正法之后,他如果在身心当中受到很多痛苦的话,他的厌离心会比较增上的,他的这样一种可以说是贪恋世间的心是会比较薄弱的,如果说对我们这些人来讲的话,从生下来到现在没有感受过什么很严厉的痛苦。
尤其是比较年轻的人来讲的话,世间的阅历还非常少的,就是说刚开始的时候在父母的管教之下,然后上学,上学之后有的时候直接就出家了,有的时候在社会上工作一两年就出家了,实际上很多时候真正的社会的这些非常的辛酸哪,这些痛苦很多都没有感受过的,没有感受过的,心相续当中对整个轮回对整个世间很难以生起厌离心,如果是这样怎么办?那只有观修了,就只有通过佛的教理来观修,在打座的时候观修三恶趣的痛苦,观修整个人道的痛苦,观修这样一种善趣的痛苦,然后对整个轮回都观修痛苦,这个时候才能够慢慢对你相续当中引发一种出离心。这个方面讲的其余显然是如虚空,为欲所断头肢数,世间微尘数不及。为欲就是为了追求五欲的意思,为了追求五欲被别人抓住之后砍断头,砍断手脚这些肢体的数目整个世界的微尘根本没办法与它相提并论的,
所以说我们说说现在我活到三十多岁还没有被别人砍断头和肢,实际上我们就知道真正从佛陀这个(22:15)……慧眼看见照见的时候,我们在无始轮回当中,在这样一种人道当追求五欲也曾经很多次被砍断过头肢,比如说为了这样一种五欲,为了升官发财奔赴战场,奔赴战场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就说是这个断手断脚,乃至于就是说断头,这方面也是,然后为了这些五欲和别人争斗断手断脚的也有,然后在旁生道当中为了这种五欲断手断脚也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们就讲世间微尘有多少,世间的微尘根本没有办法计算数量,但是我们在轮回当中被五欲,贪著五欲,所断的头和可以说肢体的数目乃至于已经超过世间的微尘,所以说我们就可以通过佛经,通过无垢光尊者这样一种殊胜的教典来观察整个世间确确实实都是痛苦的自性,都是苦谛的自性,所以说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可以贪著的,只不过现在我们就说是通过偶尔这样一种善因善缘没有遇到这些非常严重的对境而已,如果真正遇到的时候,那个时候后悔莫及了,
《念住经》云:“诸比丘,当于三界生厌离心,何以故?流转于无始轮回中时,生为蝼蚁所弃之身,若积一处,则高于虚弥山王;
佛陀在《念住经》当中对于这样一种比丘教诫应当对于三界生起厌离心,这个《念住经》实际上我们从刚开始学到现在?很多地方出现《念住经》,《念住经》当中主要是引导这个可以说是这些比丘,这些修行人这些居士等等安住于正念当中,安住于正念当中主要是抛弃一些非理作意,所以说在《念住经》当中对于整个三界轮回的痛苦讲得非常详细的,在《大藏经》当中汉传《大藏经》当中也有《念住经》,所以说如果我们以后有时间有空的时候把这个《念住经》打开看一看,对照一下,然后自己的思考整个轮回痛苦的道理无常的道理等等,就会在我们相续当中生起佛法的智慧,生起这样一种如理作意,这个时候就自己宣讲无始轮回当中身为蝼蚁,然后所弃之身聚集一处的话已经高于虚弥山王了。
哭泣之泪过于四洋之水,无数次堕于地狱、饿鬼时所饮之烊铜汁、脓血、黄水、鼻涕,亦多于四洲汇入大海之四大江河水;
佛陀在经典当中也是这样讲,我们在无数次堕于地狱、饿鬼当中的时候饮用的这些洞汁乃至于鼻涕等等的时候,早就已经超过了汇入大海的四大江河水了。
为贪欲所断之头肢亦超于恒河沙数世界中地、水、火、风之极细微尘数。”
为了贪欲所断的头肢的数字已经超过了地水火风的微尘数,为了贪欲就说是这个追求五欲的贪欲这样一种头肢的数字已经超过了地、水、火、风的微尘数。
《亲友书》云:“每一众生所饮乳,胜过四大海洋水,今仍流转投异生,未来所饮更为多。
就是说每一个众生在投生这个欲界的时候就说在这个可以说在胎生当中很多时候是需要饮浮汁的,就是说每一个众生所饮用的浮汁,就是说积累起来的时候早就已经胜过了四大海洋水了,所以说我们就知道转生轮回的时间非常的长,现在仍然流转投异身,现在我们没有好好精进的话,未来我们投生在轮回当中所饮用的这样一种浮汁还要比以前还要多。
过去每世所遗骨,堆积一处超山王,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
过去世每一世所遗的这样一种尸骨,堆积一处已超过了虚弥山王,然后就说是这个互相之间成为母亲的数目,像这样把整个大地的土拓成像枣核一样的丸子,枣核就是很小的,把这个大地的土一个一个搓成这样一种枣核的丸子说这个是曾经一次做过母亲的数字,又拿第二个这个也是曾经做过母亲的数字,像这样互相之间做母亲的数字像这样的话就说是这个大地的土数数可以灭尽,就是说可以用尽,但是就说是还没办法计量就说是互相之间作为父母这样数字的。
乙七、纵得楚天乐之果亦终将受苦之理。
转于轮回中时,即使享受梵天等之安乐,最终也会感受无量痛苦。
所以在提醒我们不要追求后世的安乐,追求后世的安乐?实际上以前我们早就已经追求过了,早就已经享受过很多次楚天的安乐了,但是现在看看我们这样一种状况?现在内心当中还是就说痛苦充满的,还是就是说感受很多痛苦的,如果现在不好好修习,下一世当中不管你是转生到恶趣当中不必说了,如果转生到善趣当中,梵天的安乐是非常超胜的,得到楚天的安乐又怎么样?最终还是因为你的引业穷尽之后又堕到轮回当中,又感受这样一种无穷无量的痛苦,所以说我们不要追求这个楚天的安乐,连楚天的安乐在内也是我们生起厌离之处,所以说如果内心当中真正的对生死生起厌离心的时候根本不想追求什么三十三天,这个欲天的安乐,根本不想追求色界,无色界的安乐的,只是一心一意怎么样从轮回当中得到出离之后,这个时候才可以说是获得一个永久恒常安乐的机会,否则的话,没有超出轮回,在轮回当中永远找不到一个所谓恒常安乐的机会的,这方面就做一个对比,楚天的安乐都是终要受痛苦的,现在我们的一些安乐肯定最终还是要抛弃的,这个方面就是引导生起厌离心。
转畜夜叉鸠盘荼,腹行等受多苦乐,
纵得梵天帝释果,四禅无色七宝地,
功德圆满君主位,亦堕恶趣受剧苦。
下面就是讲的话,讲轮回当中我们就是曾经转世的这些种类,然后从楚天帝释这个方面作一个对比的,转畜就是畜生,夜叉鸠盘荼,这些腹行等这样一种鬼类,或者说是这样一种畜生类,在转生无次数转生的时候受了很多的痛苦,也受了很多的安乐,纵然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获得过楚天的果位和帝释的果位,然后四禅,四禅就是指转生于四禅天,无色就是指转生于无色界,七宝地就是指我们转生于这样帝释等欲天的时候也曾经拥有过七宝的大地或者说这些超胜的宫殿,即便已经得到了这些功德圆满的君主的这个地位,亦堕恶趣受剧苦,最后在楚天帝释的业尽了之后,如果说在这个期间没有造新的业的话,又会堕到恶趣当中受很多很多地狱的痛苦的,很多次就说是受剧烈的痛苦,所以就说是这个得到这些根本没有保证的,没有什么安乐可言的,这些都是变苦的自性,所以说我们要讲的时候或者就是行苦或者就是变苦,因为得到楚天帝释还是有变苦的自性,死了之后仍然是生起这样一种痛苦。
连续流转于轮回中时,地、水、山、洲、虚空界的一切境域,无有一处未曾去过,
我们连续不断在轮回当中投生的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一处水、任何一座山,任何一座洲、任何一处虚空界、任何地方、任何一处水、任何一座山、任何一座洲、任何一处虚空界,一切这样一种环境,一切境遇没有一处我们没有去过的,就说明我们投生在轮回当中的时候,连续不断投生它,哪个地方都已经去过了,通过自己的业力感召的时候什么样已经感受过了。
也曾无数次做过天人、龙、夜叉、乾达婆、鸠槃荼、历蛰波、梵天、帝释以及转轮王,
地方是这些地水山洲都已经去过,都已经居住过,然后转生的种类,有时候转生过天人、这些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或者六欲天天人都转过的。
还有这个龙,这个龙主要是包含在旁生界的,它是恶趣之一,就是旁生界的身份就是这个龙,有些地方讲这个龙它有两类,白类和黑类,白类的龙主要是依附于天人,黑类的龙依附于阿修罗,像这样的话打仗的时候,那些阿修罗驱使开始和天人作战,喷这些毒液,这方面就是这样的,所以说有些地方是这样分类的。
还有夜叉,夜叉又叫捷行,就是跑非常快的一种鬼,还有夜叉也叫啖食鬼,啖食鬼主要是啖食这些人,以这些人为食,所以叫啖食鬼。
还有就是乾达婆,乾达婆比较寻香,也叫寻香,因为这样一种乾达婆种类它不需要去以这些酒肉为食的,它主要以香为食,以香为食可以养活的,或就是它自己的身体也能够发出这样一种香,或者这样种乾达婆也叫作月神,像这样一种三十三天的这些天人或者天主享受这样种美妙的音乐的时候,这个乾达婆身体上面它有种像,它就会出现一种像,它就知道天人需要享受这个音乐了,它马上就从它居座的地方上升到天界当中,然后演奏很多这样种美妙的音乐,给这些天主天人开始听了,所以叫作乾达婆。
然后就是鸠槃荼,主要是前面我们讲过叫冬瓜鬼,鸠槃荼主要是啖人的精气,啖人的精气就称之为冬瓜鬼的。
历蛰波这个不知道是什么,这个是音译。
还有就是梵天,转为梵天,转为帝释,还有转为转轮王,这些方面都已经转生过了。
其间无有未享受的快乐与未感受的痛苦,
这些转生天人乃至于转轮王的时候,其中有很多无数次的快乐和无数次的痛苦,所以说每一种快乐我们都感受过的,现在我们羡慕某某人他的这个快乐非常圆满,或者说是对别人生起怜悯,某某人的痛苦很难以忍受,实际上我们就恰恰忘记了我们以前我们有很多次感受过这样的快乐,但现在已经失去了,以前我们曾经感受过比这样种现见的人的痛苦还有严厉的痛苦,但已经忘记了,所以说像这样的话对轮回不生起厌离心的原因就根本不知道以前投生过这么多次,根本就不知道在投生过这么多次的过程当中,曾经感受过无数次的快乐和痛苦,但是如今仍然是未得解脱的,所以说我们可以推知就这样感受下去又有什么用?还是对自己的解脱没有任何的帮助,所以说对于整个轮回必须要生起内心当中发起的出离心。
又堕入恶趣受苦,这真是令人极生厌离之处。
感受这么多次的快乐和痛苦之后,最终又堕入到恶趣当中,一堕入恶趣当中又很难出来,出来之后慢慢慢慢也许可以感受到梵天帝释天,但是最后又堕入到地狱当中,就这样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从这个快乐和痛苦,痛苦和快乐当中没办法解脱的,所以说为什么不是令人极生厌离之处?对于这样一种道理,应该内心当中反复去思考,反复思考之后我们思考一两次内心当中对于天人、对于现世的快乐、对于后世的人天快乐,思考一两次没办法打消这样种羡慕之心,但是我们思考很多次之后,内心当中羡慕之心就会通过思维这样种三善趣和三恶趣的痛苦,逐渐逐渐抵销,
逐渐逐渐转成一种忧虑,转成一种痛苦的自性,如果内心当中对于这样一种人世间或者对于这样一种梵天帝释的这样一种所谓的安乐,从这个角度生起了厌离之心之后,绝对对整个轮回会生起厌离心,因为我们从自己的本身的想法来讲,不想投生地狱,不想投生饿鬼,不想投生旁生,对于这个人或者梵天帝释的果位从内心深处它还是一种隐藏的希求心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希求心挖出来照见,然后通过对治心把它压住,把它压住之后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内心当中对轮回产生一种厌离心,在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论》当中也是讲过,什么时候我们对整个轮回深思,不生起刹那的羡慕心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厌离心已经生起来了,你的厌离心就已经圆满了,所以我们说什么时候厌离心的界限?就是对整个的轮回的深思,看了之后根本没有一点兴趣,没有一点羡慕心的时候,这个时候真正有了一种厌离心,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哪次我们没达到这样种界限之前,还是要反复地去思考轮回的痛苦,这些内心当中生起轮回痛苦的觉受它也是一种有为法,
以至于有为法反正你观修它就可以生起来,不观修它就生不起来,所以说我们就知道认为很难生起来,很难生起确确实实很难生起,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早就习惯了对轮回的贪执,所以说确确实实很难生起的,但是我们坐着不修的话,他不可能真正生起一种非常强烈的出离心,但从现在开始修,从现在开始作意,反复地去观察,积累它的因缘的话,总有一天内心当中会对整个轮回生起一种厌离心,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对佛法产生前所未有的兴趣,然后抛弃一切世间的羡慕,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就算是真正做到了。
《致弟子书》中云:“百般流转何有未成众?往昔多次岂有未享乐?何有未获如拂尘福德?纵有一切然仍增贪欲。
用这样种语气劝解我们认知这样种实际情况,
百般流转,我们在轮回当中已经百般流转,
何有未成众?众是众生的意思,何有未成众?哪里有没有转生过的众生的种类?实际上六道众生的每一种种类我们都已经转生过的,反正没有一个没有转成的这样一种众生的种类。
往昔多次岂有未享乐?在往昔当中,在多次转生于善趣的时候,哪里有没有享受的安乐?实际上一切的安乐都享受过了,或者就是说在整个轮回当中,这些安乐都享受过了,我们说在地狱当中会有安乐吗?饿鬼当中旁生当中会有安乐吗?在地狱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痛苦的,但是有的时候会停息一下,在很短的时间当中痛苦会停息,这个时候也是一种安乐,还有在极热的时候吹过一丝凉风这个方面也是一种安乐的,乃至于我们在地狱当中受极痛苦的时候,这样种安乐感受过,在饿鬼的时候有的时候也是找到一点饮食,而且没有人抢,这个方面享受的安乐也有的,旁生当中各种各样的安乐也享受过的,反正整个轮回当中只要有安乐的机会全部已经享受过。
何有未获如拂尘福德?拂尘理解成微尘的意思也可以,犹如微尘一样的福德哪里没有获得过?实际上乃至于很小的福德都获得过的,但是现在还是没有获得这样一种殊胜的解脱的。
纵有一切然仍增贪欲。纵然已经拥有了一切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生贪欲?它这个语气实际上是很巧妙的,也就是说如果以前我们有没有转生过的众生,比如这个种类,就是说猪我们没有转生过,像这样的话你现在去投生有可能说,比如说因为他没有转生过猪的缘故,他现在去尝试一下,但是就是说我们在整个轮回当中哪一个众生的种类你没有转生过?每一个种类的众生都已经转生过,而且转生过很多次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就这个意思,所以说我们想到底哪一个种类没有转生过?帝释梵天乃至于地狱全部都走过的,全部都已经游历过了,但是还是没有生起厌离心的原因在哪里?还有就是往昔的很多快乐的因已经感受过了,还有什么不执着的?还有各式各样轮回当中的福德也已经享受过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但是纵有一切,前面所讲的这一切都已经拥有过了,还是在增贪,这个是什么原因?实际上就是讲一种非理作意,根本没有道理的。
岂有未住之洲未存水?无有任何未住之境处,未至之方虚空亦非有,然未满足增长诸贪欲,
岂有未住之洲,世间上的各种各样的大洲也好小洲也好,实际上这一切洲我们都住过了,就是都已经住过了,
未存水,什么意思?存就是指生存的意思,没有生存过的水,这个是什么?比如说我们转生鱼的时候,以鱼为例,鱼依靠处生存处就是水,有哪一类水我没有生存过?实际上世间上的哪一类水我都生存过的,就这个意思,就说明轮回的次数非常多。。。。。。
就说明这样轮回的次数非常的多的缘故,才可能说从来没有生存过水,所有的水我都生存过,不管热带海洋的水也好,还是说北冰洋这样寒冷的冰水也好,什么样的水我都生存过的,所以说从这个方面给我们观察。
无有任何未住之境处,然后在整个世间当中,任何这样一种境处都住过山村也好,还是别墅也好,还是其他的城市也好,反正乃至于地狱、无间地狱的铁室也好都住过了。
未至之方虚空亦非有,东南西北反正一切方向都已经至过了,未至之虚空也没有的,虚空每一处自己也呆过的。
然未满足增长诸贪欲,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满足吗?实际上早就已经满足了,所以说这样一种,他在用诗学的方式给我们介绍轮回痛苦的时候,应该还是有种比较不共的方式。就是说这些为什么还没有满足?实际上这些地方我们都已经住过了,早都已经满足了,所以应该满足,应该生起厌离心了吧。但是现在我们还是对这些东西再再生起贪愿。
往昔多次无有未受苦,然无离贪知足之有情,无有未入彼胎之众生,然诸轮回众生未离贪,
就是说在往昔的时候,每一种痛苦都已经感受过了,像这样地狱的痛苦也感受过,人道生老病死早就已经感受过了,乃至于从无色界出定生起贪欲然后开始堕落的这样痛苦,生起这样的邪见开始堕落的痛苦这些也是感受过,天人死堕的痛苦也感受过。所以所有痛苦的种类没有一个不感受的,从这方面讲的。然无离贪知足之有情,还是没有知足,就是说享受这个痛苦好像没享够一样,有没有这样一种有情,看看现在的这些修法人,或者没有修法人的心态,他们的行为就是彻彻底底的表明,对于这样一种轮回的痛苦,还没有知足,就是说还没有离开这种贪欲,好像还是很贪著这样的痛苦一样。如果真正对轮回的痛苦离贪的话,不会再去痛苦了,如果对于轮回的痛苦已经知足了的话,不需要再去积累他的苦因了,所以说看起来根本没有离贪知足的有情。无有未入彼胎之众生,就是说众生在互相流转的时候,入于母胎当中这些众生一个都没有的,反正每一个众生自己都入过胎的。然诸轮回众生未离贪,但是轮回众生还是没有离开贪欲。
投生流转此等广大众,享乐受苦多次辗转故,无有任何未成亲友者。
投生流转的这些广大的众生,辗转已经感受了快乐和痛苦,无有任何未成亲友者,在这个过程当中任何众生都成为过自己的亲友,从这个方面我们应该知道整个轮回的广大,然后这些投生的次数之多,从这个时候开始要发起一个决心,彻底要斩断轮回。今生当中如果实在没办法积累今生成就或者说是往生的资粮的话,也必须要为后世再后世,在极短、最短的时间当中超离轮回,从这个方面必须要做一个非常圆满的准备。否则的话今生当中不好好修行发愿,后世得不到一个暇满人身,再后世又得不到暇满人身,就很难从轮回当中以最快的速度解脱了。所以说最好的来讲的话,我们今生当中已经有了这样的修法机会的时候,对于小乘的出离心的教法,大乘菩提心和空性慧尤其是密乘的这些修法都已经学过、掌握过了,这个修法就在我的手中,现在我就要把这些修法全搞清楚,然后一心一意的以全部身心投入到这个修法的经验当中去,尽量在今生当中就要超离轮回,实在不行的话在临终的时候面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实在不行就在中阴的时候认真发心,然后就获得解脱的。这个方面必须要做很长的打算,或者在后世获得一个非常利根的暇满人身,争取在后世当中再遇到大圆满正法,然后迅速修持而证悟的。从这个方面必须要去做很多准备,做很多因缘,否则的话我们就坐在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随随便便获得解脱的。
乙八、变化之性故痛苦:
下面讲第八个科判变化之性故痛苦,
如是不断漂泊于轮回中时,也理应思维其余厌烦之事。
即生享受无边福,一切高者死亡后,
亦成贫苦可怜仆,如梦富足醒时无,
苦乐无常变苦性,若深思维更增厌,
是故三界诸有情,莫贪有乐修菩提。
除了上述的这些痛苦之外,我们还要思维其他令我们内心当中能够生起厌烦心的四力或者四离,佛教徒的修法确实和世间的修法都不一样的,佛教徒的修法是怎么样我对轮回方方面面要生起出离心,而且从内心的深层次方面生起厌离心,要生起非常圆满的出离心。世间的众生认为这个世间是很美妙的,这样一种轮回是很安乐的,然后从方方面面去掩盖轮回痛苦的事实,然后跟人说实际上还是很安乐的,从这个方面讲的话就是麻痹、欺骗众生的心识。但是从佛陀的智慧就引导这样一种已经入佛门的有缘者,必须要看破整个轮回的假象,认知到它的这样一种痛苦的真实性,然后才有一个出离的机会。其他生厌烦的事情,即生享受了无边无量的福德,高者居于高位的,不管是位置很高或者他的钱很多等等一切高位、高者死亡之后亦成贫苦可怜仆,他也非常可能变成非常贫穷、痛苦、可怜的仆人的。
如梦富足醒时无,打比喻的时候,我们在做梦的时候,自己变成一个大富翁了,然后一切一切的享受全部满足了,但是醒来的时候还有没有?醒来后还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而已。所以说我们就知道这些一切这样的高者,现在正在世间上享受各种各样欲妙人,我们说不必要羡慕,或者自己也不要去希求这样的高位。为什么这样讲?这个就是如梦一般的富足,即便是你获得了正在享受,但是梦一醒之后什么都没有了,这一切高者死亡之后还是变成非常贫穷、可怜的仆人的,从这个方面讲的时候为什么不生起厌离心?
苦乐无常变苦性,因为在整个世间当中苦乐都是无常的,为什么苦乐会无常?因为我们内心当中的业很多时候都是杂业,我们在感受人生的时候,内心当中有的时候感受痛苦,有的时候感受安乐,就因为自己现在造业的时候,他有的时候就生起善心,造一些这种安乐之业,有的时候生起恶心,造一此痛苦的业。所以说内心当中的业是杂业的缘故,所以说在感受这样一种身份的时候,也是苦乐是无常的,也是变苦的自性。
若深思维更增厌,若深思维的时候更加能够增上对整个轮回的厌离心,对整个轮回的厌离心实际如果我们不仔细思考的时候,好像会笼统的认为这个轮回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思考的时候必须要按照这些佛经、论典的引导,对于六道当中的痛苦一一思维,就是说痛苦别别思维,像这样的话思维的越细致,我们才能从方方面面对整个轮回痛苦的自性才能够真正生起觉受,否则笼统思维这个轮回就很痛苦,这个轮回就像一个燃烧的火坑一样。为什么是一个燃烧的火坑一样?像这样内心当中没有生起对治性的话,根本没有办法对整个轮回生起出离心。所以说当这样一种欲妙的外境显现的时候,自己还是心不自主的跟随而去的,所以我们思维轮回痛苦的时候,最害怕就是泛泛的想,最害怕的就是泛泛的思维,就是说这个方面是不行的。
所以说我们在思维轮回痛苦的时候,必须要把轮回首先分成三恶趣和三善趣,然后从地狱开始思维,地狱当中等活地狱是怎么样的,一个一个想它的痛苦,它的环境,它的受苦的时间,受苦的量,然后想完之后再去想黑绳地狱,再去想众合地狱,然后八热地狱想完再去想八寒地狱,八寒地狱想完又去想近边地狱,然后再想孤独地狱。一个一个仔细思考,再去想饿鬼,饿鬼当中什么是外障饿鬼,好好的思考,内障饿鬼好好的思考,空游饿鬼好好的思考。对每一类痛苦仔细去体会,然后再去思考三恶趣当中旁生的痛苦,对旁生的痛苦当中海居的旁生是怎么痛苦,然后散居的旁生又是什么痛苦,野生的旁生是什么样的,一般的人豢养的旁生又是什么痛苦。对于这样个别的这些马、牛,它们的痛苦再去别别思考,这个时候对整个旁生界就生起一个厌离。然后开始思考三善趣,思考三善趣的时候开始思考人,人从生的痛苦开始思考,生的痛苦也包含住胎的痛苦,然后正生产的痛苦,生后的痛苦,生后之后病的痛苦,老的痛苦,死亡的痛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或者这方面一个一个很细致思考,就知道整个人道确确实实没有一个安乐的机会。然后再思考阿修罗的痛苦,然后再思考欲天,再思考色界天,再思考无色界天,
然后就再思考阿修罗痛苦,然后再思考欲天,再思考色界天,再思考无色界天。一个一个思考之后,每天这样很细致地思考,才可能说对整个轮回生起一个非常坚定的这样一种全面的厌离心。否则的话,最害怕就是泛泛思考。泛泛思考他肯定是生不起这样一种殊胜的厌离心的。
所以这些这个,对于这样一种轮回痛苦方面,每一个修法必须要记在自己心中。每一个痛苦都要记在自己心中。不能说我看一眼书,然后就闭上眼睛思考,这个是不行的。把这些修法都要记在自己的心中,尤其是这个颂词,它全部已经概括性的。所以把这些颂词当中记住之后,然后一个一个思考痛苦的话,就非常有利的,对我们来讲。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的话,叫作苦乐无常的厌离心。如果甚深地思考的话,更加会增长厌离心。‘
所以说三界的一切有情,尤其是现在已经入佛门的有缘的佛友,“莫贪有乐修菩提”。不要贪恋三有的安乐,应该修持这个菩提,应该修持这个解脱道才是正道。
纵然获得帝释天、梵天、他化自在天以及人间的安乐,往昔的善果穷尽时也会感受痛苦。梵天、帝释天、转轮王、天人、从凡夫到广果天之间的四禅天、四无色天的众生死后都会堕入恶趣诸处,以往昔的业力而感受种种苦乐。
就是说转生于这些帝释、梵天乃至于从凡夫到广果天的这个四禅、四无色天都已经转生过。转生过之后最后还要堕入到这个恶趣中处。
这方面就是说即生享受无边无尽的高者死亡后,他堕入的实际情况,在很多地方讲的这些天人,这些帝释、梵天死亡之后大多数都是堕入到恶趣当中。极少数他在死亡之后仍然再转生为天界的也有。但是从这些天人堕入的规律来看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天人死了之后是直堕地狱,地堕旁生和饿鬼。
所以我们就知道,贪恋这些方面没有意义。思考这些之后就真正对整个轮回生起厌离。整个轮回不是我的希愿住。我的希愿住唯一是向极乐世界或者是解脱地这样一种殊胜的境界。
《现行经》云:“某时导师狮子尊,自兜率天降临前,于诸天人赐教言:
“某时”在兜率天当中,导师释迦狮子就讲释迦佛白幢天子,白幢天子当时在兜率天的时候显现上是位居十地,位居十地的大菩萨。然后他要从兜率天上下降,要到南瞻部洲入胎、示现成佛之前,临行之前对一切天人赐予了如是教言。
断除一切诸放逸,天界众多之喜乐,皆自善因中生故。
应该断除一切的放逸,教诫天人应该断除一切的放逸。天界当中很多的乐都是以前的善因当中产生。
应当报答其恩德,所积善根今穷尽,何处感受不乐苦?复将堕于恶趣也。
“应当报答其恩德”意思就是说,“其”,上师讲就是善根、善因。因为以前是从善因当中才可以感受天人的身份。所以报答的意思也有一种忆念的意思。应该忆念这些都是善因当中产生。而处在放逸当中,这些根本就没办法忆念或者报答这样一种善根、善因。所以应该忆念这种善法。
如今所积的善根如果没有再再去积累的话,他会在如今很快时间当中穷尽的。穷尽之后在何处会感受这个不乐的痛苦?应该就是说会感受这样一种不乐的痛苦。
然后感受这样一种思苦之后,复将堕于恶趣当中。
此理在《广大游舞经》《毗奈耶经》中也有明说。如同梦到自己成为财物、住宅、受用圆满的天王或人君,醒来后一无所有。
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梦到自己变成非常富裕的人,世世都是遂愿,世世都是如意的。但是我们在梦中虽然感受这个快乐,但醒来之后确确实实一无所有。
如《入行论》云:“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
《如行论》当中也是让我们,就是引导我们应该知道一切的事物都好像梦境一样,受完之后只是一个回忆的对境,往事是绝对不肯再重复出现了。
又云:“死时舍一切。”
在死亡的时候,一切的资具、受用全部都要舍弃的。
《亲友书》云:“世间应供帝释天,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成为转轮王,亦复转成为奴仆。
帝释堪称为世间的供养处。因为世间的很多众生将帝释天作为一个供养处、祈祷处。但是以业感召亦堕地狱。他自己这样一种帝释天的业,善业用尽之后,以以前相续当中存在的顺次生、顺后生的业也会又堕到地面上。
“纵然成为转轮王”,以前曾经作为转轮王,统摄四洲。于轮回中复成仆。
即使长期于天界,享受婀娜之天女,复堕地狱遭碎断,感受极难忍之苦。
我们以前通过这样一种善业,长期转生在天界当中。我们知道天界的寿命比人间的寿命要长得多。所以我们长期转生于天界,享受这些非常美貌的非常悦意的天女。但是在享受完这个天女之后,“复堕地狱遭碎断”,然后又堕到地狱当中,被这个阎罗狱卒砍碎或者杀死。感受了很多很多难以忍受的痛苦。
《亲友书》当中这一段都是用得非常明显的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的手法让我们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前面通过帝释,他怎么样亦堕地的,转轮王怎么样成为仆人的。这个是我们以前曾长期转生在天界,又怎么样堕到地狱当中感受难忍的痛苦。就这样一个个对照。
长住三十三天上,足踏柔软极惬意,复沦煻煨尸粪泥,同熏难忍之苦味。
“长久高居三十三天”就是指三十三天,我们长久居于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地面上也不是现在的地面样这么坚硬。它是随足起伏。随足起伏就是踩上去是非常舒服的。但是在死亡之后又沦落到煻煨坑,“煻煨”就是指煻煨坑地狱。“尸粪”就是指尸粪泥地狱。这些都是近边地狱,是在无间地狱四边的近边地狱。
“同熏难忍之苦味”,堕到这样一种尸粪地当中,就感受到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滋味。
与诸天女相倚喜,美丽园中共嬉戏,复将为诸剑叶林,斩断手足与耳鼻。
首先也是讲在天界当中和天女“相倚喜”,就是互相依偎在一起,感受这样一种安乐。美丽的乐园和天女一起共同去嬉戏。这个方面就是在天界的时候享受非常非常美妙的悦乐。但是后面死亡之后就堕到地狱当中。“剑叶林”也是近边地狱之一。最后堕到剑叶林当中,风一吹来的时候,树上面的宝剑就纷纷地飘落,斩断自己的手脚和自己的耳鼻,感受无量的痛苦。这并不是说感受一次,把自己手足耳鼻砍断之后又会恢复,恢复之后又开始重新感受这个痛苦。
或入曼陀妙池沼,天女金花艳彩容,舍身步入无滩河,炽门难挡受热浪。
“或入曼陀妙池沼”,就是在天界当中有非常美妙的湖或者池水。和天女一起进入到这个池水当中。
“天女金花艳彩容”,主要是讲天女是如何美丽的。“天女金花”,她的头发上面装饰的一种金莲花。“艳”,就是指她的容貌非常艳丽,非常鲜艳的意思。这样一种艳彩容,享受这样一种天女,最后在死亡之后,舍身之后就步入无滩河。无滩河也是一种近边地狱。然后“炽门难挡受热浪”。炽门的“门”,上师说没有单独的意思。就是在极为炽热难挡的状态当中,感受热浪。
因为无滩河的水都是灰色的,灰浆一样的水。非常温度的水。然后里面的浪也很高。众生堕进去之后被大浪卷到空中然后又摔下去,然后在无滩河当中又如煮一个豆子一样,在一锅水当中煮几粒豆子或者一粒大米一样,来回翻滚。感受这样一种热浪。
这方面就是说曾经感受过天界的安乐,最后又感受这样一种难忍受的痛苦。
欲天界中大乐者,梵天离欲得安乐,复成无间狱火薪,不断感受痛苦也。
这方面就是讲梵天最终也堕落的例子。
“欲天界中大乐者,梵天离欲得安乐”,意思就是在欲天界当中,“大乐者”就是指梵天。我们知道梵天他不会在欲天当中待的。为什么叫欲天界中大乐者?我们知道欲天的安乐已经很大了,在欲天当中的大乐是谁?比欲天的快乐还要大的就是梵天。这个梵天如何获得梵天的果位?他以前修持离贪。主要是修持这样一种离开,不进行,离开淫欲。像这样修梵行。修梵行之后离开欲贪的缘故,他得到了梵天的果位,得到了安乐。这样一种安乐超过欲天界的安乐,所以叫作欲天界中的大乐者。欲天的快乐已经很大了,但是在欲天当中的大乐是谁?欲天快乐当中,比这个欲天快乐还要快乐就是梵天的快乐。
就是说他虽然获得了离贪的快乐,但是在死亡之后,“复成无间狱火薪”。就是堕到无间地狱当中,成为无间地狱的柴一样。实际上无间地狱,从无间地狱的痛苦看得时候,众生被烧的时候根本看不到众生的身体了,整个众生变成一堆火焰。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讲,好像众生的身体就变成了柴火,然后这个柴火燃烧之后又烧毁自己。
梵天是高高在上,享受这么大离贪的快乐。最后还要堕到无间地狱当中,成为无间地狱狱火的薪柴,不断感受痛苦。所以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
自身光芒胜日月,照耀一切世间界,死后复至黑暗处,伸展自手亦不见。
现在《亲友书》的颂词当中,“自身光芒胜日月”意思就是日月它自身的光芒能够照耀一切世间界。而这里讲自身的光芒胜过日月,好像不是指日和月本身。在以前的颂词当中就是讲日天子和月天子。日天子和月天子实际上都是有情,他们通过以前的业力转成日月天子,然后他自己放出光芒照耀一切世间界。
从这个颂词来看的时候,好像指这个天人。这些天人的身体可以发出光芒,可以发出超胜日月的光芒。这些光芒可以照耀一切世间界。但是这个日月天子也好,或者自身能够放光的天子也好,在死亡之后又转生到极为黑暗之处。洲和洲之间,一些海岛上面,根本日月照不到。“伸展自手亦不见”,转生这样一种众生的时候,连自己伸展自己的手也是看不见的。
从这个方面讲,一切都是极为无常,极为痛苦的自性。
如是知成罪恶后,当撑三福之明灯,独自趋入日月光,无法遣除之暗处。
龙树菩萨前面讲了,让我们要心生厌离。对整个欲界、人天的安乐和地狱的痛苦比较起来的时候,就要生起厌离心。所以他就总结。
“如是知成罪恶后”什么意思?如是了知,最终通过这样一种恶业或者自己轮回的自性变成罪恶之后,这个“罪恶”就是讲轮回。轮回就是极大的罪恶之处。很多很多无边痛苦的依靠处就是这个罪恶,就是这个轮回。所以说“如是知成罪恶后”,这个“罪恶”就是指轮回。
知道最终要变成这么严重罪恶的轮回自性之后,这个时候必须要“当撑三福之明灯”。“三福”在《俱舍论》当中就讲过三种福德。三种福德是布施福、持戒福、修行福。像这样的话,我们在修法的时候必须要经常布施,上供下施,然后要守持这个戒律。然后在布施和守戒的基础上,必须要再再地修行。必须要修行。
所以我们就知道,在了知了轮回的自性之后,必须要撑起这样一种三种福德的明灯。这三种福德的明灯就是可以帮助自己“独自趋入日月光,无法遣除之暗处。”如果我们撑起了三福的明灯,“独自趋入日月光,无法遣除之暗处。”是什么意思?日和月没有办法遣除的暗处就是指轮回。这个轮回是日光和月光都没有办法遣除的一个炽暗之处。在这样一种日月光没有办法遣除的轮回当中,谁能够帮助我们?什么灯能够帮助我们?就是三福的明灯可以帮助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要修持三福。修持三福我们就可以独自去入轮回的黑暗处不被黑暗所笼罩。
之所以分别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现、半现、不现城,是因为彼等分别乃粗大、明清、不现之故。
下面这个科判当中还要讲三界都是半现不现的这样一种自性。为什么将欲界称之为现?将色界称之为半现?将无色界称之为不现城?实际上就“因为彼等分别乃粗大”。也就是说欲界是粗大的缘故全部显现。色界是光身的缘故,它是明清的,是半现的。无色界根本没有色愿的缘故,它是不现的。
所以从三个角度当中去观察,这个是略说,后面科判当中还有广说的。
劝诫诸位切莫贪恋此等些微安乐,当勤修无上菩提道。
无垢光尊者首先宣讲了,如是地介绍了轮回的痛苦。然后开始劝诫这些有缘弟子,不要贪恋轮回当中的细微的这些快乐。一点点的快乐千万不要贪著。贪著细微的快乐会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当勤修无上菩提道”,所以应该修持无上菩提道。以前我们就是因为贪恋轮回当中的细微快乐,然后开始感受痛苦。但是以前我们还可以说,可以原谅自己,就是因为以前没有得到暇满人身,以前没有遇到这么殊胜的教法,没有遇到殊胜的善知识,所以我们以前虽然堕落了,但是也是无可奈何的。
但看看现在,现在和以前就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暇满人身已经完全拥有了,然后圆满的教法已经获得了,殊胜的善知识也已经依止了。这个时候完全有从轮回当中超离的机会。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够再懈怠。这个时候我们要勤修无上菩提道。
换句话说,必须毫无间歇地精进修持善法。《亲友书》云:“头或衣上骤燃火,放弃一切扑灭之,精勤趋入涅槃果,无余比此更急迫。”
如果一个人的头发或者他的衣服突然燃火的时候,这个时候他虽然做其他的事业,但是什么事业都没有比这个更急迫的事业的。他会把一切的事业放弃,然后扑灭自己头上和衣服上的火。
所以现在我们在修法的时候,也应该“精勤趋入涅槃果”。其他的一切事业没有比这个更急迫的。现在我们所有的事业当中,虽然说这个事业很急,那个事业很急,但是从佛菩萨的教言来讲,再急的事情根本没有从现在开始精勤修持,趋入涅槃果这样一种事情急。这就是一个最急迫的事情。其余的事情全部都可以放弃,全部都可以拖延。唯一是修涅槃果这样一种佛法的事业不能够放弃,这个事业不能够拖延。
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一一观察的时候,就应该放弃对轮回的贪著,而一心一意修持解脱道。
今天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圆非sx好
麻烦您心性休息大车疏zckb辅导,发到我邮箱好吗。感恩!!!
@顺心如意 已发,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