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前行广释 > 正文

《前行广释》第70课-辅导答疑及小测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2/2/10 0:32

问:难道没有修好舍弃今世就不能传法吗?他的弟子修好了吗?让他弟子去传达。这是58课尊者仲敦巴要他弟子代他去传法的公案提出的问题。

答:是不是没有修好舍弃今世就不能传法了,也不一定。因为传法的情况有很多,比如说学会的辅导员,老一届的带新一届的,像这样也是有传法的,这种对传法者的要求不是很高,这样的传法是可以的。但是当时仲敦巴尊者对他弟子的要求和当时的场合,对传法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没有舍弃今世,有可能在传法的时候被耽著今世的心染污,有可能传法成为造恶业的机会。他让他弟子去做,弟子应该是有把握的。

是不是没有修好就不能传法?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是以此为例子的,主要说明修行佛法的关键是舍弃今世,如果没有修好舍弃今世的心,传法、转绕、顶礼,其实都没有办法直接相应解脱道。传法只是一个例子,依靠传法为例,也说明如果我们没有以舍弃今世的心来顶礼、放生等,有可能成为世间安乐的因,而不会成为解脱的因。主要是给我们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我们应该这样全面了解。(生西法师)

 

问:非天在地狱道有吗?它们会感受地狱道众生的苦吗?

答:前面讲了,非天如果单独算的话,在地狱道中没有。可能是有相似的。按照普遍的说法来讲,非天一部分划在天界当中,一部分划在饿鬼道,或者划在旁生道当中,划在地狱道当中的不多,基本上没有。但是,相应于五道那种,就可以有。如果是相应于地狱的非天,它也会感受到相似于地狱道众生的痛苦。如果没有相应于地狱道,它也不会感受。如果有相应于地狱道的那一分,也会感受相应地狱道这一分的痛苦。我们可以从这方面理解。(生西法师)

 

问:“长期住在一个地方,甚至对佛陀也会看出过失,不要长年累月地住在一个地方!”如何与应该长期依止上师相圆融?

答:对于一般凡夫人来讲,如果频繁换地方,对我们心的调伏是没有帮助的,所以要稳重地在一个地方好好地去依止。但这个地方的意思是长期住在一个地方,他对环境很熟悉之后,就对其他的人、事物,经常看过失、说过失,甚至对佛陀看过失,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夸张的例子,一种说法而已。

不是说不能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即便长期呆在一个地方,也要守护自己的心。因为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容易有熟悉感而引发对其他人观过失。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会比较谨慎,不敢随便说话,也不敢随便去对一个人下定论。但是长期住在一个地方,对人、事物、环境都熟悉了,以前那种敬畏感、谨慎感消失了,就容易观过失。

如何与长期依止上师相圆融呢?其实对我们来讲,如果经常换上师、换地方,不一定有利于我们的修行。如果有必要,一定要长期住在一个地方,不管是哪个传承它都有这样的要求。但是我们要注意地是长期住在一个地方,要经常反观自己的心,反观自己的过失,而不是去观察别人的过失。长期住在一个地方的时候,经常以清净观来应对身边的人,经常以敬畏的心应对其他的人和事物。

它并不是真让我们经常换地方的意思。因为凡夫人地方换多了,心也不稳定了。所以,对“不要长期住在一个地方”的理解应该是,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心,检讨自己的发心,不要放纵自己的心去观察别人的过失。(生西法师)

 

问:捡到了钱没有人认领,如何处理?少量的钱,丢者根本不会在意的情况下,如何圆满四个分支呢?

答:捡到的钱没有人认领,可以以丢钱人的名义,给他做放生,或者做些功德,不要自己用。我们在路上也会看到别人丢的钱,第一,不要马上去习惯性地捡起来,放到包包里说:“我今天发财了,捡到钱了。”这样有可能在短短时间当中就破戒律,是很危险的。所以,第一,不是自己的钱,不要去捡;第二,钱放在这儿,的确是没有人认领,而且其他人捡去了可能造罪业,我把它捡起来之后,把它放在放生款当中,或者放在上师弘法基金当中,让这个钱有意义,以利他的心可以这样做。

“少量的钱,丢者不会在意”,这不好说。如果丢者没有放弃对自己的钱的执著,没有舍弃执著之前,他还是认为这个钱是他的,实际上钱还是那个主人的。丢者如果有作意:“这个钱丢了就丢了,不管谁捡到就给他了。”捡了钱就不会圆满四个支分。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去一一落实。别人说你犯戒了,赶快去找钱的主人,找到主人之后问:“你当时钱丢了,有没有舍弃对它的执著?”一个一个去落实也不现实。

我们捡到钱的时候,如果丢者没有放弃对自己的钱的执著,一般来讲很容易圆满四个支分。到底是不是真圆满了,或者他在不在意?没办法去落实。要衡量自己是不是犯了根本戒,要去核实,非常困难。这个钱是谁的?即便通过指纹或者通过监控看到了钱是谁掉的,你也找到他了,你问:“当时你舍没舍弃对这个钱的执著呢?”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把它据为己有,不要觉得今天捡了大便宜,不要执著这个钱。最好是发清净心,如果没有把握,先不要管,不要习惯性去捡。真正训练纯熟之后,可以拿这个钱帮他去做功德、放生,应该是问题不大。(生西法师)

 

问:堪布曾开示十大远离蜂蜜的理由中说到,养蜂人取蜂蜜是盗窃了蜜蜂家族的血汗成果。为什么说是盗窃?蜜蜂是养蜂人养的,如果这个也是不予取的话,那么养老母鸡并取其鸡蛋是否也属于这一类呢?此处的鸡和蜂蜜不都是养殖者的财产吗?

答:十大蜂蜜的过患,我没有亲自开示过,好像以我的名义发布过。

养蜂人取蜂蜜盗取,是什么情况呢?我觉得主要是那种野生的,而不是养蜂人的。养蜂人制蜂箱,把蜜蜂招过来之后,给它提供蜂蜜的来源等等,从这个侧面来讲,应该是有一定的主权,和养鸡是一样的。所以养鸡取鸡蛋,不会有真实的偷盗、不予取的罪业。但是如果不是人工养的,而是到野生的蜂巢当中去取,有可能成为不予取,从这个方面要了知。

当然这个过失也要分,有的时候,盗取人的财物和盗取其他的财物,观察的时候不一定完全一样。从不予取的侧面来讲,也是不予而取。但是这个问题中所描述的,应该是指那种野生的,而不应该是指养蜂人养的那种情况,二者是有差别的。(生西法师)

 

问:请问十不善业是否每一条都有四分支,例如妄语是否具有四分支?如果自己对自己妄语,假如自己没啥境界却说自己已经得阿罗汉境界,过失大吗?怎么样分析呢?

答:十不善业,每一个都有它的分支要具足的。

自己对自己说妄语,应该包含在绮语当中,因为没有说妄语的对境,绮语可以自言自语。像这样它不算妄语,可以算绮语。绮语也是不善业之一,自己对自己说绮语,已经得了阿罗汉了怎么怎么样,也有一定过失。(生西法师)

 

问:如果以善心摄持的妄语,如果以菩提心摄持的妄语有过失吗?哪本经论有具体的分析和解释呢?

答:在菩萨戒的讲记当中(宗大师写了一个《菩萨戒品释》),里面有讲到具体的菩提心摄持的身三语四的七不善业,这些经论当中有具体的分析和解释。如果以真实的菩提心摄持的妄语,应该没有过失。但是如果菩提心是打引号的“菩提心”,就不好说了。如果是比较相似的,或者造作的假的菩提心的所谓的摄持,不一定能够摄持得住。这样的妄语,有可能相应于自私自利,也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说一些妄语,冠以菩提心的名称,那么这个情况之下应该是有过失的。(生西法师)

 

问:听少数学员说五戒当中酒戒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听上师开示的时候都强调杀戒的重要性,请师父开示酒戒是五戒中最重要的吗?

答:说法不一样。有种观点说五戒当中酒戒是基础,因此说它重要。如果五戒当中只受一戒(因为要做一戒居士),这一条戒必须是酒戒,在酒戒的基础上再去叠加:第一条戒必须是酒戒,然后再受不杀生戒或者不偷盗戒。从这个侧面来讲,因为五戒当中的基础是酒戒,五戒可以受一戒、两戒、三戒、四戒,五戒,可以拆散了受,那么拆散了受的当中,第一个就应该是酒戒。这是一种观点。

另外一种观点,可以随意选择一条。如果可以随意选择一条,杀生戒为什么重要,因为它的过失很大,过失最大的应该是杀人了,杀生或者杀人的过失是很大的。从过失的大小来讲,杀生或者杀人的过失大,所以强调杀戒的重要性。总之不同的依据有不同的安立。(生西法师)

 

问:几年前丹增上师网络上做了大幻化网的灌顶,通过网络接受的灌顶能否看密法?

答:要看上师当时怎么样安立观点的。因为有些时候上师会说,这次在网络得的灌顶无效,也有得不到灌顶的说法。如果上师当时这样讲了、强调了,通过网络的灌顶得不到的话,那就不行。如果上师说通过网络可以得到灌顶,那么大幻化网灌顶得到之后就可以看密法,关键要看当时上师老人家对这个问题做没做开许。如果说了可以得,那就应该可以看。(生西法师)

 

问:请问父母曾有邪淫行为,对共同孩子是否有罪业的影响,是否有共业,如有,孩子需要做什么消除业障?

答:应该没有。父母有邪淫行为,是父母的事情,和孩子没什么关系。孩子应该不会去承受父母的邪淫行为的果报。这个问题我只能这样理解,是否有其他理解,我不太清楚。如果这样理解,孩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生西法师)

 

问:婆罗门的咒语不是正法而被说成是正法,为什么不属于妄语呢?

答:因为和解脱无关,但它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完全没有作用,说它有作用,这样就成了妄语。宣讲婆罗门的咒语本身与解脱无关,会变成一种绮语,从这个方面安立的。如果是妄语,应该是那种咒语没有力量,但他当时可能没有说咒语没有力量,只是在讲解关于婆罗门咒语和解脱无关的这些,像这样是属于绮语,不属于妄语的范畴。(生西法师)

 

问:如果对金刚道友曾有恶语,自己已对对方忏悔,但对方没理会、没回应,这样忏悔有用吗?是否还有余业?

答:最好是互相都谅解了,对大家都好。但如果自己发现了过失,向对方忏悔,对方没有理会,那是他的问题。自己已忏悔了,再加上念百字明,是完全可以清净的。有没有余业,要看自己忏悔的力度,以及是否真诚。如果很真诚,而且的的确确忏悔的力度够了,就不会有余业。(生西法师)



随堂小测

01
下面哪个选项是我乳轮王的公案给我们的启示?(多选)
A. 对于殊胜的对境,即便是一次微薄的供养,其果报也是相当大的;
B. 对于别人的微小善根,我们也应由衷随喜;
C. 造恶行善刚开始只有一点点,但果报的增长无法形容;
D. 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因果,才能对自己的今生来世有极大的利益;
E. 真正懂得因果的人对造恶业有一种恐怖感。

02
下面哪个公案说明以无所谓的轻毁心造业,果报相当可怕?(单选)
A. 我乳轮王公案;
B. 商主之子的公案;
C. 翳罗叶龙王的故事;
D. 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
E. 星宿婆罗门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

03
世间哪些现象说明因果不虚?(多选)
A. 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
B.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有人辛苦工作三餐不饱,有人游手好闲吃穿不愁。
E.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04
经常观修因果不虚能明白哪些道理?(多选)
A. 善业恶业,完全在于自己的起心动念;
B. 遇到天灾人祸等连续不断的打击时,不会觉得因果规律不合理;
C. 了知倘若不小心造了恶,甚至只是违犯了细微学处,也会导致无穷的后患;
D.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

05
以下哪些能够证明降服、双运的行为是合理的?(多选)
A. 显宗中有很多经典都有关于降服、双运的公案;
B. 密宗的“降伏”,即在智悲双运的境界中,杀害恶业深重、恶趣为主的众生;
C. 显宗对降伏的开许,跟密宗是完全相同的;
D. 若为了一己私欲,在贪嗔痴的驱使下行杀生、邪淫,这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E. 在大乘经典当中,有一些看似破戒或邪淫的行为,最后也都成了积累资粮的方便。


1、下面哪个选项我乳轮王的公案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AC
解析:公案:我乳轮王往昔变为穷人时,有一天,他看到别人办喜事,按照当地风俗,他拿一把豌豆准备向新娘投抛。正巧遇见德护如来前往城中,他生起极大信心,将这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他转生南赡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统治四大部洲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中,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

2、下面哪个公案说明以无所谓的轻毁心造业果报就相当可怕?
参考答案:C
解析:翳罗叶龙王的故事说明懂得因果的人对造恶业会如履薄冰,对造恶业有一种恐怖感。否则,倘若不小心造了恶,甚至只是违犯了细微学处,也会导致无穷的后患。《毗奈耶经》说,在造恶业的过程中,假如有惭愧心、后悔心,果报则不会很严重;但若以无所谓的轻毁心,肆无忌惮地造业,则果报会相当严重。其它公案都不是。

3、世间哪些现象说明因果不虚?
参考答案:BCE
解析:善恶因果观在佛教正见中是最重要的一环,要通过各种途径,先认识它是怎么安立的。再依靠前辈大德的教言、历史上著名的经论,通达因果规律。因果作为规律,不管外在如何显现,它都在发挥作用。其中细微的因缘,唯有佛陀才能了知。

4、经常观修因果不虚能明白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 ABCD
解析:在一切善业恶业之中,是黑是白、是轻是重,关键要看人的起心动念。心是恶的话,行为再善也是恶业;心是善的话,行为再恶也是善法。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心在善恶因果中占了重要的位置。《大集经》 “若有真实生信心,是则能破三恶道;供养如来一香华,无量世受无上乐。”

5、下面哪些显宗的公案说明降服、双运的行为是合理的?
参考答案: ABCD
解析:对没有自私自利、内心清净的菩萨而言,身语七种不善业有直接开许的时候,就像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星宿婆罗门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一样。选项E举的公案不包含降服、双运的内容。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