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前行广释 > 正文

《前行广释》第71课-笔记及小测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2/2/16 23:28

《前行广释》第71课-讲记脉络&重点

脉络梳理

一、科判定位

▪因果不虚

▪七种特殊开许

▪身三业

▪杀生

▪邪淫

▪不与取

▪语四业

▪妄语

▪离间语

▪恶语

▪绮语

▪三种不开许

▪意三业:贪嗔痴

▪教诫行持

二、讲记脉络

 一)、课前引导

闻法之心:欢喜心和难得心

  • 大上师:年轻的时候,在法王如意宝等很多上师面前听过法,现在回想起那种情景,虽然心向往之,但已时过境迁,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
  • 我们: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有了共同学习的因缘,每个人一定要懂得珍惜 ,若有一日因缘散尽,定会特别怀念今日的时光。

二)、正文详解

1、七种身语业之开许

1)、身三业

(一)承接上文:菩萨因意乐贤善清净,表面的恶业实为善法

  1. 教证:圣天论师《中观四百论》:“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一切成妙善,以意自在故。”
  2. 释义:菩萨由于饶益众生的意乐非常强烈,或善、或不善的行为和语言,都会成为极妙的善法。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的意乐以利他而得自在,能够恒时随顺于善法。

(二)不与取之开许

  1. 开许情况:对根本没有私心、大义凛然的菩萨来说,见到有些富人爱财如命,让其主动上供下施不太现实,故为了利益这些人,就从他们手中盗窃财物,上供三宝、下施乞丐,这也是开许的。

🔹  世间修行人事例

佛弟子常骗家人说去旅游,然后拿一部分钱到寺院作佛事。

🔹  历史大德事例

永明延寿禅师挪用公款放生。

  1. 不开许的情况:发心纯粹是自利,却以利他为借口进行偷盗,那肯定有过失。
  2. 观待行持

1) 原则

🔹  对他人观清净心:有时候看见的不如法行为,很可能是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

🔹  对自己严以律己:如果自己没有这种高深莫测的境界时,千万不可随便模仿。

2) 以例说明

🔹  济公和尚

🔸  济公和尚之“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因有使死去的众生起死回生之能力等不可思议的境界,吃肉喝酒等行持无碍;

🔸  凡夫人之“世人若学我(济公和尚),如同进魔道。”:当成自己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只是自欺欺人,徒造恶业而已。

🔹  破山禅师

破山禅师为救度一方生灵,与嗜杀成性的李立阳订约,不惜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以活下来。

🔹  明朝的另一位和尚

为救逃到寺庙里的难民而在山贼面前吃肉喝酒。

3) 总结

🔹  为了饶益有情而吃肉喝酒在藏汉佛教中都有;

🔹  藏传佛教对戒律非常重视,若有超胜境界则可以行持禁行,此时不应用别解脱戒衡量;在没有一定境界之前,任何人都不允许做超凡的行为;

🔹  这些问题上,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2)、语四业

(一)妄语

  1. 开许之情况

1) 开许的情况

🔹  为了保护众生性命明明看到了故意说“我没有看到”;

🔹  或是为了保护三宝财产,对抢劫的强盗说“我没有钥匙”、“三宝财产不在这里”。

2) 公案事例

🔹  佛陀住世时为度化丧子之妇人说方便妄语,最终使得其了悟到生际必死;

🔹  世间医院为安抚重症病人所说方便妄语宽慰其心。

  1. 不开开许之情况:倘若发心不正,为了私欲而欺骗他人,或者已经习惯说妄语了,这个绝对不允许,否则会有很大过失。

(二)离间语

  1. 开许情况:一个行善之人和喜欢作恶的人相交为友,作恶那个人势力强大,为了防止行善之人被带入邪道,说离间语使他们分道扬镳,这是开许的。
  2. 开许缘由:恶友的过失:《正法念处经》:“若人近不善,则为不善人,是故应离恶,莫行不善业。”
  3. 不开许情况:没事就挑拨离间,令志同道合的两人关系四分五裂。

(三)恶语

  1. 开许情况:有些人生性刚强,以温和方式无法调伏,只有以强制性手段或示现忿怒相,才能令其步入正道,在这种情况下,口出恶语是开许的。
  2. 详说上师以忿怒相调伏弟子

1) 此种方式的合理性

①  出世间:阿底峡尊者:“殊胜上师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

🔹  释义:能揭露弟子的罪恶,是殊胜上师的法相;能针对弟子的要害,就是殊胜的窍诀。

🔹  弟子如何获益

🔸  有些上师在传法时,好多弟子都以为在批评自己,好像天天把自己当作针对的对象,若能这么想,这些窍诀就是击中要害了。

🔸  如果觉得上师讲的内容,从来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这样的话,根本不能发现自身的错误,行为也会越来越不如法。

②  世间

🔹  老师批评学生;

🔹  总统与乞丐在显现上并不平等。

③  总结:从如来藏的本体而言,众生全部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别,但在世俗显现上,弟子戒定慧的所有功德不可能跟上师完全等同。

2) 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不要按照别解脱戒给上师的行为下定义、做评论。

(四)绮语

  1. 开许情况:为度化爱讲绮语的众生,最初理应以善巧方便随顺他。

🔹  以公案佐证

🔸  迦叶佛在世时,有个大菩萨为了引导外道,就故意到他们中行持外道行为,因其发心贤善,此举不但没有构成罪业,反而成了积累福德的善法;

🔸  文殊菩萨去外道中弘扬大乘佛法。

  1. 不开许情况:如果说的话没有丝毫意义,让自己心生散乱,让别人也产生贪嗔痴,这种无稽之谈则不开许。

2、三种意业(贪嗔痴)之不开许

1)、不开许的理由

对比身语意业思维

(一)身语业开许之条件:七种身语业在对众生有利的前提下可以开许;假如对众生没有利,是在烦恼驱使下行持的,那永远也不会开许。

(二)三意业:于贪、嗔、邪见不可能转变成善妙的动机,只要一生起,就必然是不善业。

🔹  教证:《宝鬘论》:“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

2)、思维善恶业之根本

(一)  万法皆从心生→善恶由心造

  1. 教证

🔹 《华严经》:“诸业从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分别,普灭诸有趣。“

🔸  释义:一切业皆依心而起,心的本体也不实如幻,若离开了这样的分别,三界六道就统统灭尽了。

🔹 《正法念处经》:“一切皆心作,一切皆因心。”

🔸  释义:所有善和恶的作者,唯一是自己的这颗心。倘若心善,就会带来快乐;心恶,则会带来痛苦。

🔹 《宝鬘论》:“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善业生善趣,世世享安乐。”

  1. 身语纵不造作,心之善恶亦有善恶之果

1) 善恶之果由心造:纵然身体的一举一动、口中的一言一语没表露出来,但内心的分别念,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善果或恶果。

2) 详说闻思修之善

🔹  教证:《正法念处经》:“若闻正法,听受其义,生一念善,能灭无量百千劫生死。”

🔹  例证:大德们的态度:大上师和慈诚罗珠堪布对听闻正法、领受其义、生善念等闻思修之善行的赞叹和欢喜;

🔹  理证:在缘着佛法闻思修的时候,内心不会或者很少生恶念。

(二)  教诫观察心之善恶而行

  1. 总说当如何观察善恶而行

1) 倘若心常处在善念中,就应生起欢喜心,尽量使其与日俱增;

2) 假如处于恶意中,那必须要立即忏悔,并暗自谴责:“我这个人真是恶劣!听闻了那么多正法,竟然还生这样的恶分别念,(实在惭愧)真是愧对上师三宝。”

3) 并下决心:“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努力使这样的分别念永不再现!”

  1. 善心行摄一切教理

世出世间中均是如此

1) 出世间:法王如意宝:《三世佛语合而为一》:“三世诸如来,所有深广理,摄于善心行,有缘者当修。”

🔹  佛陀八万四千法门的要义,就是心地善良。我们务必要切记,心善的话,一切都会好;心如果不善,形象上做再多善事也不重要。

2) 世间:《德育古鉴》:元自实善心感得有配饰吉祥的神人跟随,恶心感得杀气腾腾的鬼跟随。

3) 总结

🔹  环境眷属:一个人的心若是特别恶,旁边就会有许多恶魔非人推波助澜;若是产生特别善妙的念头,比如普利一切众生的大悲心,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清净心、欢喜心,那不但自己过得快乐,周围气氛也会变成和谐。

🔹  健康:如果你的心能常常处于利他状态中,即使不看病、不吃药,四大也会十分调和;倘若时时产生强烈的害他心,那身体肯定不会健康,而且动不动就发脾气、摆脸色,让旁边的人也很不舒服。

  1. 详说当如何观察善恶而行

1) 原则

🔹  在做一件善事之前,首先要详细观察自己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善,那不用问别人就可以去做。倘若是为了与人竞争,或者装模作样、贪图名誉,就必须认真加以纠正:能变成善心的话,便可以接着做;假如不论怎样也无法扭转,则还是延缓为好。

🔹  教证:《佛遗教经》亦云:“纵此心者,丧人善事。”

2) 以公案说明

公案一:奔公甲为谴责自己不清净的动机朝贡品上撒灰公案。

🔹  在藏地民俗中,撒灰的对象通常是魔鬼、恶人,但因为奔公甲在惩罚自己想在施主面前乍现威仪的发心,因而帕丹巴尊者赞叹其供品最清净;

🔹  奔公甲格西出家前是个大恶人,可令老人闻名吓死、令小儿止啼,满身凶器仍敌人多如牛毛;出家后卸下所有武器,但敌人都销声匿迹了;

🔹   教诫随行:自己也应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一旦心术不正,有造罪的苗头出现,就应该马上意识到,并且加以忏悔,绝不能让自相续与恶业同流合污。

公案二:奔公甲因一念起盗心而高声谴责自己偷茶。

🔹  作为凡夫人,不生恶分别念也是不现实的,但要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用于对治。

🔹  《弟子规》:“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公案三:阿底峡尊者在自己闪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来随身携带的曼扎盘,在路边供曼茶忏悔,直至忏净了才继续赶路。

🔹  阿底峡尊者:“自从我进入别解脱门之后,没犯过一个微细的戒律,别解脱戒可谓一尘不染;对于菩萨学处(菩萨戒),偶尔出现一两次过失;而步入密宗金刚乘以后,零零碎碎的过失虽屡有出现,但都是当下忏悔,从没有让堕罪过夜的情况。”

🔹  《大般涅槃经》:“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

🔹  作为一个修行人,调伏自心很重要,《大圆满前行》是非常殊胜的窍诀,若能将这些法义记在心里,反反复复地体会,则对很多方面会有极大利益。

公案四:奔公甲格西意识到自己对酸奶的贪心后,以放弃享用酸奶惩罚自己。

🔹  作为修行人,一定要与烦恼搏斗,经常审视自己的心。

公案五:扎堪婆罗门以黑白石子记录自己善恶念,长此以往,终于从全部是代表恶念的黑石子变成了全部代表善念的白石子。

🔹  相似公案:《佛祖统纪》:西天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以同样方式调伏自心,在代表善恶念的石子全部变成白色之后,通过听闻四谛法门证得须陀洹果。

🔹  教诫:凡夫人只要毫不气馁长期对治烦恼,久而久之,自相续就会完全充满善业。

3) 总结

在一切时处,皆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尽量生起善的对治,力求连细微罪业也不沾染。

🔹  行持方法: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及护法神。

🔸  毕竟我们的心是有为法,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若能时时不忘祈祷,自己的心肯定会有所转变。

三、总结:《大圆满前行》的窍诀殊胜性

一)、没有以《前行》对照自心的过患

  • 若没有以此对照自心,缺乏正知正念、行为不如法的话,就算你已经出了家,那也只是虚有其表,完全属于邪命养活,不但今生会招人讥嫌,来世也会堕入恶趣。
  • 《正法念处经》:“出家而邪命,失法失名称,人中轻如草,未来入恶趣。”

二)、以《前行》对照自心的功德

以利他心行持,人们自然而然会集聚到你的身边,犹如悦意的水池,可以吸引无数飞禽。而且在生生世世中,暂时会趋入善趣,究竟会获得涅槃。

三)、总结

每个人应依靠佛法,对治烦恼、行持善法,走上光明之道!

 

本课重点

一、七种身语业之开许

一)、身三业

(一)承接上文:菩萨因意乐贤善清净,表面的恶业实为善法

  • 教证:圣天论师《中观四百论》:“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一切成妙善,以意自在故。”

(二)不与取之开许

  1. 开许情况:对根本没有私心、大义凛然的菩萨来说,见到有些富人爱财如命,让其主动上供下施不太现实,故为了利益这些人,就从他们手中盗窃财物,上供三宝、下施乞丐,这也是开许的。
  2. 不开许的情况:发心纯粹是自利,却以利他为借口进行偷盗,那肯定有过失。
  3. 观待行持

1)原则

🔹  对他人观清净心:有时候看见的不如法行为,很可能是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

🔹  对自己严以律己:如果自己没有这种高深莫测的境界时,千万不可随便模仿。

2)以例说明

🔹  济公和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  破山禅师:为救度一方生灵,与嗜杀成性的李立阳订约,不惜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以活下来。

🔹  明朝的另一位和尚:为救逃到寺庙里的难民而在山贼面前吃肉喝酒。

3)总结

🔹  为了饶益有情而吃肉喝酒在藏汉佛教中都有。

🔹  藏传佛教对戒律非常重视,若有超胜境界则可以行持禁行,此时不应用别解脱戒衡量;在没有一定境界之前,任何人都不允许做超凡的行为。

二)、语四业

(一)妄语

  1. 开许之情况:为了保护众生性命明明看到了故意说“我没有看到”;或是为了保护三宝财产,对抢劫的强盗说“我没有钥匙”、“三宝财产不在这里”。
  2. 不开开许之情况:倘若发心不正,为了私欲而欺骗他人,或者已经习惯说妄语了,这个绝对不允许,否则会有很大过失。

(二)离间语

  1. 开许情况:一个行善之人和喜欢作恶的人相交为友,作恶那个人势力强大,为了防止行善之人被带入邪道,说离间语使他们分道扬镳。
  2. 不开许情况:没事就挑拨离间,令志同道合的两人关系四分五裂。

(三)恶语

  1. 开许情况:有些人生性刚强,以温和方式无法调伏,只有以强制性手段或示现忿怒相,才能令其步入正道,在这种情况下,口出恶语是开许的。
  2. 上师以忿怒相调伏弟子之情况开许:“殊胜上师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

(四)绮语

  1. 开许情况:为度化爱讲绮语的众生,最初理应以善巧方便随顺他。
  2. 不开许情况:如果说的话没有丝毫意义,让自己心生散乱,让别人也产生贪嗔痴,这种无稽之谈则不开许。

二、三种意业(贪嗔痴)之不开许

一)、不开许的理由

(一)身语业开许之条件:七种身语业在对众生有利的前提下可以开许;假如对众生没有利,是在烦恼驱使下行持的,那永远也不会开许。

(二)三意业:于贪、嗔、邪见不可能转变成善妙的动机,只要一生起,就必然是不善业。

二)、思维善恶业之根本

(一)万法皆从心生→善恶由心造

  1. 教证

🔹 《华严经》:“诸业从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分别,普灭诸有趣。“

🔹 《正法念处经》:“一切皆心作,一切皆因心。”

🔹 《宝鬘论》:“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善业生善趣,世世享安乐。”

  1. 身语纵不造作,心之善恶亦有善恶之果

🔹  善恶之果由心造:纵然身体的一举一动、口中的一言一语没表露出来,但内心的分别念,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善果或恶果。

(二)教诫观察心之善恶而行

  1. 总说当如何观察善恶而行

🔹  倘若心常处在善念中,就应生起欢喜心,尽量使其与日俱增;

🔹  假如处于恶意中,那必须要立即忏悔,并暗自谴责:“我这个人真是恶劣!听闻了那么多正法,竟然还生这样的恶分别念,(实在惭愧)真是愧对上师三宝。”

🔹  并下决心:“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努力使这样的分别念永不再现!”

  1. 善心行摄一切教理

世出世间中均是如此

🔹  出世间:法王如意宝:《三世佛语合而为一》:“三世诸如来,所有深广理,摄于善心行,有缘者当修。”

🔹  世间:《德育古鉴》:元自实善心感得有配饰吉祥的神人跟随,恶心感得杀气腾腾的鬼跟随。

  1. 详说当如何观察善恶而行

1)原则

在做一件善事之前,首先要详细观察自己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善,那不用问别人就可以去做。倘若是为了与人竞争,或者装模作样、贪图名誉,就必须认真加以纠正:能变成善心的话,便可以接着做;假如不论怎样也无法扭转,则还是延缓为好。

2)以公案说明

公案一:奔公甲为谴责自己不清净的动机朝贡品上撒灰公案。

🔹  教诫随行:自己也应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一旦心术不正,有造罪的苗头出现,就应该马上意识到,并且加以忏悔,绝不能让自相续与恶业同流合污。

公案二:奔公甲因一念起盗心而高声谴责自己偷茶。

🔹  作为凡夫人,不生恶分别念也是不现实的,但要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用于对治;

公案三:阿底峡尊者在自己闪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来随身携带的曼扎盘,在路边供曼茶忏悔,直至忏净了才继续赶路。

🔹 《大般涅槃经》:“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

公案四:奔公甲格西意识到自己对酸奶的贪心后,以放弃享用酸奶惩罚自己。

🔹  作为修行人,一定要与烦恼搏斗,经常审视自己的心。

公案五:扎堪婆罗门以黑白石子记录自己善恶念,长此以往,终于从全部是代表恶念的黑石子变成了全部代表善念的白石子。

🔹  凡夫人只要毫不气馁长期对治烦恼,久而久之,自相续就会完全充满善业。

3)总结

在一切时处,皆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尽量生起善的对治,力求连细微罪业也不沾染。

🔹  行持方法: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及护法神。

(三)总结:《大圆满前行》的窍诀殊胜性

  • 没有以《前行》对照自心的过患:若没有以此对照自心,缺乏正知正念、行为不如法的话,就算你已经出了家,那也只是虚有其表,完全属于邪命养活,不但今生会招人讥嫌,来世也会堕入恶趣。
  • 以《前行》对照自心的功德:以利他心行持,人们自然而然会集聚到你的身边,犹如悦意的水池,可以吸引无数飞禽。而且在生生世世中,暂时会趋入善趣,究竟会获得涅槃。
  • 总结:每个人应依靠佛法,对治烦恼、行持善法,走上光明之道!


随堂小测

01

下面哪些身业的行为是不开许的?(多选)

  1.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 见义勇为,看见小偷把小偷打死,就是这么耿直;
  3. 感谢亲人解放军,我们杀猪宰羊,送给部队战士和首长 ;
  4. 这造恶业的单位,天天偷税漏税,我偷点单位的钱让单位少造点恶业。

02

下面哪个语业是开许的?(多选)

  1. 为了保护小动物,对猎人“我什么都没看见”;
  2. 为避免孩子跟某个不良朋友接触,跟孩子说“他就是觉得你比较傻,说什么听什么才跟你好的,人家把你当枪使呢!”;
  3. 老师批评学生;
  4. 在这个人脉就是金钱的时代,到了新单位看着点,人家说什么就附和着点,先赚个好人缘才好办事儿。

03

农牧民从事生产活动,下面哪些行为有过失?(多选)

  1. 剪羊毛给羊防暑降温;
  2. 帮助德国人吃小龙虾,帮助他们保持生态平衡;
  3. 种庄稼让全社会的人有饭吃;
  4. 做丝织品卖给“小仙女”。

04

奔公甲格西的公案说明了哪些问题?(多选)

  1. 平时学习佛法、思维佛法,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腰里别把刀的江湖行为什么的都弱爆了;
  2. 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都在干什么;
  3. 对自己要狠一点:要勇于对治不如法的行为和想法;
  4. 要养成反省自己的习惯。

05

我们平时所做的下列行为中,哪些是善业?(单选)

  1. 跟家人以出门旅游的名义要钱,但把钱用于上供下施;
  2. 为了后世青春貌美供养三宝;
  3. 看到发生天灾,就说“造孽啊,这就是老天爷对你们的惩罚!报应啊!等风凉话”;
  4. 供养三宝有无上的功德,但是供三宝得花钱,我养点黑猪,杀掉卖钱,然后用这个钱去供养三宝。

1、下面哪些身业的行为是不开许的?

参考答案:

  1.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 见义勇为,看见小偷把小偷打死,就是这么耿直
  3. 感谢亲人解放军,我们杀猪宰羊,送给部队战士和首长
  4. 这造恶业的单位,天天偷税漏税,我偷点单位的钱让单位少造点恶业

解析:杀生、邪淫,不与取、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可以开许,菩萨因为利他心很重,没有自私自利,远离贪嗔痴烦恼,可以开许的七种身语业,它唯一的前提就是要对众生有利。假如对众生没有利,是在烦恼驱使下行持的,那永远也不会开许。

A选项,出自《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明显是烦恼心所摄;B选项,即使是耿直Boy,即使是见义勇为,抓住小偷绳之以法就好,何至于将其打死;C选项,随喜杀生;D选项,单位偷税漏税不成为你偷单位钱的正当理由,各自因果各自承担。

2、下面哪个语业是开许的?

参考答案:

  1. 为了保护小动物,对猎人“我什么都没看见”
  2. 为避免孩子跟某个不良朋友接触,跟孩子说“他就是觉得你比较傻,说什么听什么才跟你好的,人家把你当枪使呢!”
  3. 老师批评学生

解析:妄语:如果是为了保护众生性命,比如猎人在追赶猎物时,修行人明明看到了那个动物,但为了救它,故意说“我没有看到”;或是为了保护三宝财产,对抢劫的强盗说“我没有钥匙”、“三宝财产不在这里”,像这样说妄语是开许的。离间语:一个行善之人和喜欢作恶的人相交为友,作恶那个人势力强大,为了防止行善之人被带入邪道,说离间语使他们分道扬镳,这是开许的。恶语:有些人生性刚强,以温和方式无法调伏,对他越好越难度化,只有以强制性手段或示现忿怒相,才能令其步入正道,在这种情况下,口出恶语是开许的……所以,上师批评弟子、老师批评学生,这些都是可以的。绮语:有些刚皈入佛门的人,讲起自己的故事,两天两夜都讲不完,要想度化这些爱说爱讲的人,你若成天默然不语,一句话都不说,可能使他退失信心,无法趋入正法。所以,最初理应随顺他,他若是喜欢战争、美国好莱坞,你也可以跟他聊。以前我就遇过一个人,他提起好莱坞一直滔滔不绝,晚上兴奋得睡不着,睡着了以后,早上睁开眼还继续讲……那么,在这种人面前,你就要以善巧方便随顺他。

3、农牧民从事生产活动,下面哪些行为有过失?

参考答案:

  1. 剪羊毛给羊防暑降温
  2. 帮助德国人吃小龙虾,帮助他们保持生态平衡
  3. 种庄稼让全社会的人有饭吃
  4. 做丝织品卖给“小仙女”

解析:凡夫人起心动念一般都是为了自己,所以,不但杀生有过失,种庄稼也会无意杀生造成恶业。

选项A,剪羊毛会无意中杀死很多小含生;选项B,打着高大上的旗号,也只是为了自己的贪欲而行持杀生;选项D,无论丝织品卖给“小仙女”还是“小仙男”,都直接间接涉及到杀生,难逃罪业。

4、奔公甲格西的公案说明了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 平时学习佛法、思维佛法,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腰里别把刀的江湖行为什么的都弱爆了
  2. 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都在干什么
  3. 对自己要狠一点:要勇于对治不如法的行为和想法
  4. 要养成反省自己的习惯

解析:我们应当知道,学习佛法、思维佛法最有意义。作为修行人,我们应经常观察自己的心,并将其养成一种习惯。倘若心常处在善念中,就应生起欢喜心,尽量使其与日俱增;假如处于恶意中,那必须要立即忏悔,并暗自谴责:“我这个人真是恶劣!听闻了那么多正法,竟然还生这样的恶分别念,真是愧对上师三宝。”并下决心:“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努力使这样的分别念永不再现!”争取能达到这样一种修行境界。对照自心,时常观察自已的三门,勇于对治不如法的行为和想法,就会战胜烦恼,调伏内心。

5、我们平时所做的下列行为中,哪些是善业?

参考答案:

  1. 跟家人以出门旅游的名义要钱,但把钱用于上供下施

解析:我们在做一件善事之前,首先要详细观察自己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善,那不用问别人就可以去做。倘若是为了与人竞争,或者装模作样、贪图名誉,就必须认真加以纠正:能变成善心的话,便可以接着做;假如不论怎样也无法扭转,则还是延缓为好。《佛遗教经》亦云:“纵此心者,丧人善事。”所以,心态若没有调整好,表面上做的善法再大,也没有真正的功德。

思考题在线版本:

https://www.wenjuan.in/s/yquE3yk/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