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引导
1、《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我们现在学习的是所讲之法中 “依止上师”的部分。
2、上节课我们宣讲了应了知解脱的利益,对显宗及密宗具德上师的法相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辨别并依止具相上师,令我们出离轮回,获得解脱。
3、本课继续学习“依止上师”中观察上师的标准,本课从“应舍上师的法相”的角度进行宣讲,不依止对自他解脱带来危害的上师,通过对应取和应舍的上师法相的全面了解,我们应该在依止前慎重观察,确认是具德上师之后,便全心全意、如理思维去依止,从而获得最终的解脱。
本课脉络
依止前务必详细观察上师的法相,不依止不具法相的上师(1-5)
1、 不具相上师,没有依止前务必要观察,否则即便人称“上师”,也没有必要依止(2)
2、 依止之前“观察上师”的重要性(3-4)
1)若依止了应舍弃的上师,依止几十年发现他是骗子,精力耗尽,人生也没时间了
2)若自己,随便依止,之后又后悔、毁谤、舍弃,或有过失
- 如果上师确实是骗子,舍弃是没有过失的
- 即便是骗子,但所传毕竟是如来教言,舍弃他也许有过失
3、 “依止上师”的正确方法:先观察再依止(5)
1)正确方式:先观察再依止是最保险、最可靠的方法
- 打听一下上师到底如何
- 在他身边呆一呆,做点事情,看看上师是好人还是坏人
2)错误方式:依止完了又开始后悔、诽谤
详细介绍四种不能依止(应舍弃)的上师之法相(6-52)
1、 如木磨之上师(7-18)
1)应舍弃之法相:(8-9)
- 没有闻思修功德的人依靠种姓、地域糊弄信徒,或到处宣扬自己的传承
- 虽然有少分闻思修的功德,但不以希求来世的清净心修行,只是为了今生
2)过患(10-11)
- 成为木磨之上师的过患:只能磨损自己,害了自己
- 依止木磨之上师过患:
a)得不到闻思修的超世间功德
b)会在误导下逐渐堕入恶趣
3)掌握观察上师的标准,避免错误依止(11-18)
- 依止的标准:(11)
a)了知种姓、名声都不重要,学处(戒律、境界)最重要
b)除了具备学处,还要通达显密一切法要
- 观察的原因:如佣人之子般相似的上师不计其数、比比皆是。公案:《摩诃僧祇律》中迦罗呵冒充弗卢酰婆罗门儿子在邻国欺诳国师,却受到优厚待遇(12-18)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一些相似的上师对我们的习气非常相应,反而让我们觉得依止这样的上师特别开心。但是真正具相的上师就是能够断除我们相续中的恶习气和烦恼等。我们依止善知识的一个目的不是在外相上面,不是在满足自己的习气上面,这些要特别小心。
生西法师辅导
佛陀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把一个众生从凡夫一直度化到成佛;一位初地菩萨有能力把一个凡夫人的相续调整到初地的状态,再往上就没能力了;一个凡夫人也可以利益有情,但让他登地是没有能力的。所以作为修行人不要急于让自己成为一个所谓的上师,这样有可能变成木磨之上师、或井蛙之上师,对修行没有利益,对众生也没有利益,对教法还是没有利益,而且还会有伤害。
修行者没有选好上师的话,会浪费很多时光。因为睱满难得,无常迅速。初学者修行佛法的信心也经不起打击,会退失修行下去的勇气,虽然信心的种子以后还会成熟,但不知道会耽误多少世。还是慎重一点比较好。
2、 如井蛙之上师(19-39)
1)舍弃的法相(20-22)
- 没有能力调伏弟子
- 自己的相续不具丝毫特殊功德
a)不具菩提心、智慧、善巧方便
b)基本人格也没有
- 被愚笨的徒弟盲目轻信,捧为上师
- 被名闻利养熏得面目全非
- 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对大德正士的功德视而不见,举例:法王出国时,有个中心派来的老上师表现得特别傲慢
2)以教证、举例广说应舍弃目光短浅,如井底之蛙之上师(23-39)
第一次法师辅导
学佛的人要有远大的眼光,不要把自己的心眼变得狭小。真正的修行人,越修越谦卑。真正的成就者绝对不会有高傲自满的心态。修行是要断除烦恼,而不是增上烦恼的。所以,大家见了人如同井蛙之上师,一定要舍弃。
生西法师辅导
当别人赞叹自己的时候,应该很清楚自己没有这种功德,应该好好调伏内心,不要听到这些话就沾沾自喜,自动把自己送到高高的位置上。应该清楚自己只是个初学者,只不过学习的时间比别人稍长一点而已,几年后他们也会达到我的水平,所以自己也没有什么。要始终保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自知之明或者智慧,会觉得:我尽量帮助众生,至于他们怎么认为是他们的事,我自己是什么我应该很清楚。
有时我们的思想不愿接受殊胜的智慧,也是井蛙的思想。我们的心识的本性是非常开阔的,没有局限性,但我们作茧自缚,用执著轮回、执著自我、自私自利的思想等把心识束缚起来。上师就告诉我们解脱的方法,而这种束缚必须自己来解。其实最了义的解脱方法就是告诉我们:你现在所谓的束缚就是一种幻觉,其实根本没有束缚。但刚开始我们接受不了。所以早期的修行以出离心、菩提心的方式来解开束缚。当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就没有束缚,所谓的束缚就是一种错觉而已。知道这个问题后,你就自动解开了。这也是次第来的,我们的智慧逐渐成熟之后逐渐达到能接受高深教义的高度。
3、 如疯狂向导之上师(40-46)
1)应舍弃的法相:(41)
- 从未依止过智者,对经续教理一窍不通,一无所知
- 内心烦恼比凡夫人还粗重
- 不具足正知正念,违犯显宗的戒律,毁坏密宗的誓言
- 自相续比凡夫人还低劣,言谈举止却高如虚空
- 嗔心嫉妒心强烈,无有慈悲心
2)过患:(42-46)
- 成为“如疯狂向导之上师”的过患:堕入地狱(42)
- “如疯狂向导之上师”给他人带来的过患:(43-46)
a)使人对佛教难生信心,令人生邪见(43-45)
- 不如法的行为是个人的问题不是佛教的弊病
- 佛教对于出家人的要求文字上规定得清清楚楚
b)不以教派取舍正法,避免舍法罪(46)
- 佛教是人类慈悲智慧的结晶,不以地域、名族区分
- 广义上讲所有传承的教义无有差别
4、 如盲人向导之上师(47-51)
1) “如盲人向导之上师”的法相:(48)
- 不具备胜过弟子的点滴功德
- 不懂得取舍
- 远离慈悲心、菩提心
- 将弟子引入邪道
2)以佛法建立正确的师徒关系(49-51)
- 善知识的作用(49-50)
a)进行思想交流,讲解佛法中的慈悲、智慧
b)教授人们取舍的智慧,避免被假上师欺骗
- 弟子对上师的评判标准:(51)
a)正确:关心上师的境界、证量、学问
b)错误:只关心上师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
依止上师的正确方法:在依止前,应慎重观察上师,之后全心全意依止善知识(52-67)
1、 依止前——仔细观察,远离恶知识(52-57)
1)辨认恶知识的四种法相。《功德藏》的教证(52)
2)以教证、公案强调要先慎重观察上师(53-54)
- 忽必烈观察八思巴六年才肯依止,八思巴也要观察忽必烈六年才肯摄受为徒弟。莲花生大士的教言
- 依止善知识前要观察十二年。《金刚鬘讲续》的教证
3)未经慎重观察而依止恶知识的过患(55-57)
- 葬送一生的善资,虚度了暇满人身。比喻:在毒蛇盘绕的树下乘凉;教证《功德藏》(55)
- 今生钱财、时间被耗尽,来世可能在恶道受苦。《正法念处经》教证(56)
- 本性不坏的人在恶知识的潜移默化的诱导下,也会慢慢变质。《增一阿含经》教证(57)
2、 观察后——全心全意依止善知识,恒时对上师作真佛想(58-64)
1)应取:对上师作真佛想(58-59)
- 显密一致,上师是佛陀的化现,是诸佛大悲与智慧的本体,为了利益众生,显现为人的形象。教证《功德藏》、《涅槃经》、《地藏经》(58)
- 上师是真正的佛,开示的解脱正道,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利益,应像对待佛陀一样对待上师。教证《般舟三昧经》《华严经》(59)
2)应断:把上师当做普通人,不认为上师的境界与佛陀无别(60)
3)圆融理解上师表面与我们一样,但密意与佛陀无别(61-64)
- 不了义角度:为了随顺引导众生,上师的行为上跟世人一模一样
- 了义角度:上师密意安住在佛陀的境界中,与众生的所作所为又完全相违,比喻:独子的母亲,幼儿园老师
- a) 能够善巧解除弟子的重重怀疑
- b) 又能够忍耐弟子的一切邪行和忧心劳身
第一次法师辅导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于所化众生开示解脱道,善知识也正在做和佛陀一样的事业。真正生起视师如佛的清净见,会引发我们自心内在的佛性,是一个桥梁的作用。不要执著外相的佛陀,我们真正皈依的是法身佛,因为自身相续不清净所以现在见不到,登地菩萨才能见到报身佛,小乘成就者见到化身佛,成佛后才能见到法身佛,也就是自性佛。
生西法师辅导
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在视师如佛的高标准中,不管上师让你做什么,你都要去做。因为很多是调伏你的烦恼和我执的方便。但初学者没有那种信心,内心中没有产生分辨的智慧,刚开始就视师如佛会落入盲从。一方面他心中有很多疑虑和纠结,另一方面如果上师不是像真正的佛一样,让自己做违背教义因果的事情,只能伤害自己。
在《事师五十颂》颂词和宗喀巴大师的注释中,以及大恩上师的教言中讲过,针对初学者或信心不稳固的人,如果上师要求做的事情没办法承办,可以如实反映说做不到。或者上师要求做的事情是明显的犯戒,就可以如实反映违背佛陀教言的缘故而不做。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全没有过失。
如果我们境界是凡夫人,行为显现上和凡夫人不一样,就颠倒了。会导致修行遇到瓶颈,受到很多阻力,对别人也引导不了。我们应该随学佛陀、上师,内在的出离心、菩提心方面不断发展,外在可以越来越随顺。菩提心的教言即是要随顺有情。初学者往往缺少这种能力,一旦学习后就特别冒进,到处宣传自己,跟家人表示自己与以前一刀两断,就很容易引生误解。所以在内心中要发展殊胜的智慧和修证,外在中原则性的问题不能随顺,但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尽量去随顺比较好。上师们的示现对我们有引导作用。
3、依止具相善知识,获得解脱利益(65-67)
1)以比喻详述具一切德相上师的功德,教证《功德藏》(65-66)
- 如大船,救度众生脱离轮回海
- 如商主,指示解脱遍知佛果道
- 如甘露,熄灭业与烦恼之烈火
- 如日月,遣除黑暗现正法光明
- 如大地,见行广博无所不包容
- 如劫波树,今生来世利乐之来源
- 如妙瓶,诸乘宗派意愿之宝库
- 如摩尼珠,住于四种事业海之源
- 慈心如父母,无边众生而同视
- 悲心如河流,无边苦难泛怜悯
- 喜心如山王,不妒不为实执动
- 舍心如雨云,相续不为三毒扰
2)同悲心与加持与诸佛相同的上师结缘,获得解脱利益(67)
- 与上师结善缘:即生成佛
- 与上师结恶缘:也会以此因缘最终断绝轮回
第一次法师辅导
亲近上师不是形象上的,而是自相续与上师心心相印。上师的教言恒常放在心里,数数思维随行。依止上师的目的是为了断除烦恼、令自心善法功德增上,智慧悲心源源不断增进。自己的心与上师无二无别。而不是形象上、物质上的交往,那样的话与世间八法没有区别。
生西法师辅导
上师给我们讲解脱道,让我们闻思修行,这就是度化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相续中的烦恼越来越少,让我们有正知正见,让我们相续中的分别念、意识离实相越来越近,这就是引导,这就是度化。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度化的。
名词解释
1、学处:所学之处。一般指戒律。即比丘、比丘尼学习戒律时,所遵循之戒条。
——《佛光山大词典》
2、了义:直接显了法义。与不了义合称二义。
——《佛光山大词典》
3、摩尼:意译作珠、宝珠。为珠玉之总称。一般传说摩尼有消除灾难、疾病,及澄清浊水、改变水色之德。凡意有所求,此珠皆能出之,故称如意宝珠。
——《佛光山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