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修辅导
戊一、共同法相
第48修法是《依止善知识》部分。
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把《依止善知识》和《上师瑜伽》合为一品来讲。这里的观修内容及《前行》里讲的《依止善知识》的次第、如何祈祷上师,《心性休息》里没有,但是大家可以好好的看看《依止善知识》这部分。
第47 修法主要是思维善知识和恶知识对我们的影响,然后要舍弃恶知识,依止善知识。
今天第48修法是在前面辨别了善恶知识对我们的影响后,就要舍弃恶知识,全心全意依止善知识。
依止善知识之次第
依止善知识之前,按次第首先要观察上师,然后真正找到具法相的上师后,再全心全意地依止,这时候再不能观察了,要观清净心;
然后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依靠自己虔诚的信心、恭敬心、祈祷心,以三喜来让上师欢喜;
最后修学上师的意行。通过修上师瑜伽让自己跟上师相应,上师相续中智悲力的功德就可以融入自相续。
依止之前要观察善知识法相,善知识有共同的法相、不共的法相。共同的法相,是大小乘、显宗的上师所要具备的法相。
前行皈依和发心之后,正行思维善知识的共同法相。
首先了知依止善知识的必要
对轮回这条路我们非常熟悉,对解脱道非常陌生。没有依止善知识很可能会走错路,所以走向解脱必须要依止善知识。
打个比方:就像依靠善巧的商主。到海里取宝一定要依靠商主带路,他知道海上的风险,哪些地方有暗礁,会出现一些什么情况,他都很熟悉。
他也知道宝洲在哪里,还可以辨别真宝和假宝,所以要想到宝洲取到如意宝,必须要依靠善巧的商主带路。这样我们就不会走错路,也不会出现危险时没办法对治。
同样,我们要到达解脱的宝洲获得佛果,也要依止过来人——上师善知识。例如,佛陀时期要依止佛陀,末法时期佛陀不在这个世间,但佛陀化现的善知识,我们要全心全意依止。
要想真正走向解脱获得佛果,必须依止善知识,认识到这个重要性以后,要想方设法依止一位真正具法相的上师。
刚才讲了依止上师之前先要观察,真正具有法相的显宗上师需要什么样的法相(共同法相)呢?《前行》中讲了很多:
共同法相
1、身语意没有过患
即这位上师的相续非常清净,从来没有违犯过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和密乘三昧耶戒。上师本身戒律很清净,才可以依止,这样我们的戒律也可以清净。
2、广闻博学
你要倒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作为善知识要对大小乘、显密、经续部的论典非常地通达,这样我们在依止的时候,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会以善巧方便来解答。
3、具有大悲心
悲心很强烈,就好像独子之母对自己独子般的慈爱。佛菩萨把众生当作自己的至亲,甚至比独子之母对自己的独子这种爱更增上,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就是善知识。假如没有悲心,即使有智慧、有能力也不会愿意摄受这些人,所以一定要有大悲心。佛陀是智悲力圆满者。
4、具有无量善巧方便
特别是末法时期,众生刚强难化,有很多邪知、邪见、邪行。作为上师,要具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懂得弟子的根基、意乐、兴趣爱好,有不同的方便。菩萨以四摄法来度化众生,就是依靠这些善巧方便。
一般上师摄受我们的时候,对刚刚来的道友,上师都是以微笑对待,首先以爱语、布施摄入进来,然后慢慢的严格要求,所以上师要懂得弟子的根基、意乐,用不同的善巧方便来摄受弟子。
5、通达显密
也就是说对外三藏、内密四续部的一些仪轨都要通达。
6、现前断证
依靠修持实义于自相续现前殊胜的断证功德。我们依止的善知识尽量要有一定的断证功德,这样对弟子的帮助就会更大。
7、圆满四摄
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摄受弟子。
8、能忍耐弟子的邪行,任劳任怨
作为刚刚开始入佛门的初学者,有很多习气、毛病,好多不如法的言行,上师能够忍耐,并且为了弘法利生能够任劳任怨。
例如我们的上师、学院的很多高僧大德、活佛上师都是心心念念为了众生。我们上师有时候为了讲一堂课,坐十几个小时的车,有时半夜才回来。上师说,只要能够对众生有利益,即使给一个众生说法他都愿意。我们看到因地佛陀也是这样,自相续功德圆满,这样的上师我们去依止。
依止之前一定要观察,在《前行》中讲过显宗的上师、密宗的上师,如果对众多的法相,实在没办法了解,可以按照冈波巴尊者的总结:
冈波巴尊者的总结
第一要具足对轮回的厌离心、出离心,他不会贪执世间的琐事;
第二要有大慈大悲心;
第三要有无二的智慧。有证悟的智慧,善巧方便。
所以可以涵摄在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中。
按华智仁波切所讲,最后归根结底,一位上师如果不是每一个法相都样样具足,至少要具足菩提心。一位有菩提心的上师一定会为弟子的今生来世考虑。
现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有时一个城市里面有很多上师,但要看他是不是真正为弟子的今生来世考虑。假如没有菩提心,有的上师为了财产、名声、地位,或摄受更多的弟子,有很多弟众。如果没有菩提心,不要说来世,可能连今生的利益都不会成办。
大家一定要好好观察,实在没有能力观察,我们就依止大家公认的善知识。就像现在我们依止了上师仁波切,从他弘法利生的事业、他的大悲心,大家公认的一般不会错,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放心地依止,然后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弟子。
什么叫依止?
然后,还需要清楚什么叫依止。很多道友在依止的过程中,遇到一个上师,看到这个上师很和蔼,就说:“上师你摄受我,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弟子,你就是我的上师。”上师说:“好好好。”但这不是真正的依止。
依止一定要通过佛法,结上佛法的缘,才叫依止。也就是说,上师以大悲心为弟子传授佛法,弟子以依止的心听受佛法;或者上师为弟子灌顶。
现在有些假的上师也显现灌顶,但是不是真正具有灌顶的能力也很难说。上师为弟子传授真正的佛法,特别是宣讲密宗的续部窍诀,或者大乘的菩提心、前行等等,这个可以讲上师跟弟子结上了缘。
所以,依止上师一定要依靠佛法结缘,假如没有结上这个缘,上师有时安慰你一下,跟你聊聊天,或者在经济上帮助你,这不是真正的上师。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一点。
末法时期,很多道友都是感情用事,觉得这个上师很好,跟我说得来,他就是我的上师。反而经常给你传法的,像我们上师仁波切这样广大发心,好像还不是自己的上师。包括在我们学院、在我们班级里都有道友这么讲,我的上师要我干什么干什么,要我到这里来学习,好像在这里给他传法的都不是上师。
当然,真正引导你从一个凡夫走向圣者,改变你的相续,也是善知识。或者能够让自己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凡夫成为一个圣者,在整个过程中,烦恼越来越减少,我执越来越减少,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增长,对众生的慈悲心增长,让自己的相续越来越调柔,这样引导的上师也是真正的上师。但是,在引导的过程中肯定也是依靠佛法来引导,不是口头的承诺。
依止善知识时,我们如果有因缘,尽量在上师身边也可以,但是没有这个因缘,依止上师主要是依止上师的教言。像很多道友,没有因缘到学院,在外面学习,但是把上师的教言融入心相续,真正依教奉行,也叫依止。所以佛陀说:“我为你宣说解脱法,解不解脱依靠你自己。”懂得了这些教言,并融入自己的相续,改变了自己的相续,也叫依止。
如果真正遇到了一位具相的善知识,我们就要百般地珍惜。多生累劫我们在轮回中流转,暇满的人身都很难获得,得到了人身能够遇到善知识更难。在《入行论》里讲:真正的善知识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贵。
然后要以三种欢喜令上师欢喜:财物供养、承侍供养、法供养,让上师生欢喜,让上师慈悲摄受。
依止的过程中,对上师要有信心、恭敬心和欢喜心,经常祈祷上师,这样我们的心才能与上师的心相应。平时修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让上师的智慧跟自己的心成为无二无别,就是通过祈祷上师的加持,获得上师的智慧,证得上师的果位,也就是心的本性。所以上师瑜伽非常殊胜。
假如遇到了这样的善知识一定要珍惜,没有遇到的要发愿尽快值遇这样的上师。现在我们遇到了上师,一定要让上师欢喜。
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圣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乃至没有成佛之前,都不离开具相的上师,令上师欢喜,最后获得上师相续中的功德和意趣。要发愿,愿力是不可思议的。
法师的心愿
大家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这些,珍惜遇到珍贵善知识的因缘,不要随随便便轻意放弃学佛的因缘。
后行:回向善根
第48修法 终
法师带观修
前行:皈依、发菩提心
正行:思维善知识之共同法相
一、以比喻说明依止善知识的必要
比喻:要到宝洲去,必须依靠善巧的商主。我们对轮回这条路非常熟悉,对解脱道非常陌生,没有依止善知识很可能会走错路,所以走向解脱必须要依止善知识,就像依靠善巧的商主。到海里取宝一定要依靠商主带路,他知道海上的风险,哪些地方有暗礁,会出现一些什么情况,他都很熟悉,他也知道宝洲在哪里,还可以辨别真宝和假宝,所以要想到宝洲取到如意宝,必须要依靠善巧的商主带路,这样我们就不会走错路,也不会出现危险时没办法对治。
同样,我们要到达解脱的宝洲获得佛果,也要依止过来人——上师善知识。例如,佛陀时期要依止佛陀,末法时期佛陀不在这个世间,但佛陀化现的善知识,我们要全心全意依止。要想真正走向解脱获得佛果,必须依止善知识,认识到这个重要性以后,要想方设法依止一位真正具法相的上师。
二、思维善知识的共同法相
我应当依止一位身语意没有过患、广闻博学、悲心强烈、具有无量智慧方便、能令与之结缘者入解脱道、为弘法利生任劳任怨、堪忍疲劳苦行、功德圆满的上师。
1、身、语、意没有过患。即这位上师的相续非常清净,从来没有违犯过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和密乘三昧耶戒。上师本身戒律很清净,才可以依止,这样我们的戒律也可以清净。
2、广闻博学。你要倒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作为善知识要对大小乘、显密、经续部的论典非常地通达,这样我们在依止的时候,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会以善巧方便来解答。
3、具有大悲心。悲心很强烈,就好像独子之母对自己独子般的慈爱,佛菩萨把众生当作自己的至亲,甚至比独子之母对自己的独子这种爱更增上,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就是善知识。假如没有悲心,即使有智慧、有能力也不会愿意摄受这些人,所以一定要有大悲心。佛陀是智悲力圆满者。
4、具有无量的善巧方便。特别是末法时期,众生刚强难化,有很多邪知、邪见、邪行。作为上师,要具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懂得弟子的根基、意乐、兴趣爱好,有不同的方便。菩萨以四摄法来度化众生,就是依靠这些善巧方便。一般上师摄授我们的时候,对刚刚来的道友,上师都是以微笑对待,首先以爱语、布施摄入进来,然后慢慢的严格要求,所以上师要懂得弟子的根基、意乐,用不同的善巧方便来摄受弟子。
5、要通达显密。
也就是说对外三藏、 内密四续部的一些 仪轨都要通达。
6、现前断证。依靠修持实义于自相续现前殊胜的断证功德。我们依止的善知识尽量要有一定的断证功德,这样对弟子的帮助就会更大。
7、圆满四摄
以布施、爱语、同行、利事来摄授弟子。
8、能忍耐弟子的邪行,能够任劳任怨。作为刚刚开始入佛门的初学者,有很多习气、毛病,好多不如法的言行,上师能够忍耐,并且为了弘法利生能够任劳任怨。
三、发愿遇师不离师
愿我尽快值遇这样具足法相的一位善知识,并蒙受其慈悲摄受。如果已经遇到,则愿上师以悲心加持,让我生生世世不离师。
后行:回向善根
第48修法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