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心性休息广释 > 正文

大圆满心性休息辅导15(29-30)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2/5/12 16:25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分了十三个科判,现在正在宣讲第三个科判,宣讲第三品轮回的痛苦。

轮回的痛苦主要是引导我们的心识认知现在的一切轮回都是痛苦的自性,众生心识无始以来漂泊的缘故非常地愚痴,所以说自己处于痛苦的状态当中根本不知道,没察觉住于痛苦当中。所以为了引导我们认识到这样一种实际情况,必须要造这样一部论典,必须要让我们闻思和修行这样殊胜论典。相续当中有了非常坚固的出离心之后,才可以真正将一切的精力和一切的时间投入到修习正法当中去。现在在宣讲轮回痛苦当中三善趣的痛苦,三善趣也在宣讲第一种善趣,宣讲人的痛苦,人的痛苦当中,前面也宣讲了这样一种总说痛苦和别说痛苦的科判,现在正在讲别说痛苦。别说痛苦当中主要是宣讲八种痛苦,八种痛苦当中如今正在宣讲第一种生苦,在宣讲生苦的时候,前面已经宣讲了如何入胎,然后如何在母胎中当中感受一些痛苦的道理。今天接着讲这个问题:

七至廿六七日间,形成根肢汗毛等,

乃至三十六七日,体力增大且能动,

后束缚于骨穴中,业风所感倒头生,

险死苦如众合狱,生后接触如剥皮,

倘若为之作沐浴,则如宝剑刺肉瘤。

七至廿六七日间”,前面已经从第一个七日到第七个七日已经宣讲了。这个方面接着讲,从第七个七日到廿六,廿六就是二十六,到第二十六个七日之间,慢慢慢慢形成根肢、汗毛、头发等等,这方面自己的身体逐渐形成。

乃至三十六七日,体力增大且能动”, 最后到第三十六个七天的时候,自己的体力可以增大了,然后自己在母胎当中可以这样一种稍微地动弹,这方面就是自己的头眼或者是手脚等等已经可以在母胎当中已经孕育可以说是完整了,孕育完整之后这个时候体力增大,然后可以稍微地动动。

后束缚于骨穴中”,下面开始讲生苦,前面是讲生苦当中的支分的住胎的痛苦,宣讲完住胎痛苦之后再真实宣讲生苦。“后束缚”,也就是在住胎圆满之后,开始要出生,出生的时候束缚于骨血中,自己要从产门当中出来,从产门当中出来的时候,好像就是在两个骨头的中间吧,在骨穴当中这儿出来的,所以这个是要感受非常猛烈的逼迫的痛苦。

业风所感倒头生”,通过业风所感倒头而生,倒头而生的意思头朝下,脚朝上,自己出胎的时候也是头先出来,像这样就是指倒头生的意思。

险死苦如众合狱”,险死就是接近于死亡的意思,非常危险,不注意就是死于产门之处。

“苦如众合狱”,自己从母胎的子宫里面,然后降生到外面的时候,这个整个过程就好像是在众合地狱当中感受两山夹击的痛苦一样,这方面痛苦非常地强烈。

生后接触如剥皮”, 这里从母胎当中生下来之后,如果其他的大人的手接触到自己的皮肤的时候,好像是犹如剥皮一样。

倘若为之作沐浴”,生后因为刚生下来的时候,身体充满了污秽,所以说必须要清洗他的身体。在清洗他沐浴的时候,这个时候婴儿的感觉就好像宝剑刺肉瘤一样这么痛苦。

还有一些比如《前行》当中讲的就是在抚摸或者在给他沐浴的时候好像用荆棘的棍子在他身上拖一样,就像现在我们身上拖一样,如果一个荆棘的棍子在我们背上拖来拖去,肯定是非常痛苦的。实际上这个婴儿生下来沐浴的时候,他这样一种痛苦也是犹如这样一种“宝剑刺肉瘤”,或说犹如荆棘棒在身上拖来拖去一样,感受非常大的痛苦。这方面在住胎的时候和在生后,在产生的过程当中,生后的这些痛苦从他的前行,前行主要是住胎的时候,后行主要是生后的这些接触或者作沐浴这方面有生苦当中的支分。

还有正生的时候主要就是从骨穴当中出来的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就好像众合地狱一样。实际上每个众生我们都感受过这样一种痛苦,以前在无数次的胎生的投身过程当中,感受了很多次,但是一次又一次地忘记了。不用说很多世之前的,现在我们来回忆今生当中我们从母胎当中出来的这个痛苦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说这个方面就容易产生麻木的心态。现在佛菩萨通过这样一种实际情况跟我们介绍,让我们回忆,让我们观想,实际上在住胎的时候、在出胎的时候,他的痛苦如是如是地强烈,如是猛烈的。也就是说如果现在不精进,以后还会投胎,如果以后再投胎的时候还会感受无数次这个痛苦,所以说为了以后避免这样一种生苦,如今就要修持这个正法,尽量是最后一次受胎生的痛苦,只有这样发愿只有这样精进,才可以精进去修法。

世间上也有这样说法:好了伤疤忘了痛。现在我们实际上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像这样我们从生苦当中脱离出来之后,好像已经不感觉这个痛苦了。比如说下一次你还要投胎,我要发愿做一个什么转轮王或者下一世要得人间圆满,实际上如果转生人间还是无数次要感受这个痛苦的。所以说只要是没有获得这些稳固的修行或者非常稳固的禅定、证悟之前,还是必须要深深地认识到这个生苦,只有深深认识到这个生苦,尤其是胎生的痛苦的时候,像这样才可以内心当中生起一个比较强烈的觉受。比如说在很多大乘的经典当中讲释迦牟尼佛在住胎的时候,世间上他也住胎十个月或九个月时间,但是在很多大乘经当中讲,佛陀在住胎的时候,他的整个环境就好像是无量宫殿一样,完全是无量宫殿,非常的广大,非常的光明,充满了各种各样圆满。佛陀当时示现是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在母胎当中住十个月,实际上十个月当中是为了无量无边的大菩萨宣讲无量的正法,宣讲大乘的正法,这个方面是大乘经典当中讲的。也就是这些佛陀或者说是大菩萨,他们在住胎的时候不会有这些凡夫的痛苦,现在我们自己是业惑所成,通过业力而投胎,这些自相的痛苦就没办法避免的。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如果说是获得了圣者果位之后再来入胎,不会感觉痛苦。现在通过凡夫的身份入胎,绝对会感受很多痛苦的,所以说从很多很多对照方面的观察的时候,必须要精进。

住胎直至第二十六个七日之间,身体的支节、手指足趾、双目等器官乃至汗毛、头发、内脏、风脉明点、血、黄水、男根或女根等之间(十二)处皆明显形成,

在第七到二十六个七日之间,我们自己的身体在母胎当中逐渐发育圆满。逐渐发育圆满的时候,前面的一个鱼龟形,这个乌龟的形状好像是手脚稍稍有点突出,好像乌龟一样,然后慢慢慢慢开始身体的这些肢节开始明显出来,然后这些手脚长出来之后自己的手指脚趾又开始逐渐逐渐长出来圆满了。还有就是两个眼睛,还有就是身上的汗毛、内脏这些全部都已经慢慢慢慢开始具备了,乃至于最后具备男根女根等十二处,有些地方讲是六处,在住胎当中讲六处是逐渐圆满名色位,名色位过了之后就是六处位,这个方面讲十二处,皆是明显形成。

到第三十六个七日间体力增长。

到了三十六个七日之间自己身体发育圆满了,然后体力增长,可以稍微动弹。

所有的男孩在母亲的右胁部位,面朝内,双掌覆面而住。女孩在母亲左胁部位,面朝外而住。

这个是大多数来讲的,也有个别的男孩是处于母亲的左胁部位也有,女孩处于母亲的右胁部位也有,但是绝大多数的众生来讲,都是男孩是在母亲的右胁部位,然后面朝内,双掌覆面的,从这个方面如是安住的,在住胎过程当中都是这样的。

后由业力所感头足颠倒被夹在骨穴中间而降生,遭受了众合地狱般的痛苦。

这方面就是讲这样一种生产的痛苦,生产痛苦的《前行》当中讲自己在要生产的时候,自己的头要被业风吹向于产门这个部位,所以头以下要朝下,朝下的时候这个感觉,华智仁波切讲就好像一个大力士抓住一个小孩的脚使劲地摔到墙上,这么大的痛苦一样。实际上我们觉得在母亲的子宫当中头朝下,这个方面不应该有很大的痛苦吧?但是,在《前行》当中比喻的时候,就像一个大力士抓住一个小孩一样,然后使劲撞到墙上一样,然后自己的头往下接触产门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更大的痛苦的。

然后从产门往外生产的时候,就好像说是在铁缝当中很狭窄的一个铁孔当中,然后自己必须要从这个里面钻出去,就感受这么大逼迫的痛苦。所以说想想看,自己的身体、肌肤,这方面也是非常的柔嫩的。要感受这么大的痛苦,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样感受的。还有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业力如果说是感召以前杀生的这种业力,很有可能难产就死于这个产门之中了。有的时候是母子俱死;有的时候是母亲死儿子不死;有时候是儿子死母亲不死的,在这个过程当中非常容易死亡。这方面从这样的一种生产的过程当中,就是感受到非常大的一种痛苦,自己也是感受到很大的痛苦,母亲也是感受到了很大的痛苦。所以有的时候在分别思维的时候,如果要思维母恩的时候就观想,母亲当时这个非常难忍的痛苦。如果从自己的角度生起厌离心,就观想自己从这个产门当中出来的时候这样的一种痛苦。或者对众生生悲心就是母子俱观想。这个方面都知道实际上,每一次胎生,每一次生养的时候,都是感受这么强烈的痛苦的。这个方面讲正在生产时的痛苦、

生后其身刚被一接触好似剥皮一样,沐浴时如同用宝剑刺肉瘤一样,感受无量的痛苦。

这个是生后。生后,就是自己一接触到这样一种床单,或者说这样一种毯子。这方面一接触的时候很粗的这个触觉吧,这个时候吧感觉到这个触觉非常的这个猛烈,这个时候你好像剥皮一样的痛苦的。还有沐浴的时候,好像用宝剑在刺自己的身上这些肉瘤一样感受无量的痛苦。

有关详细内容,当阅《阿难入胎经》。(若想详细了知此理,当阅《阿难入胎经》。)

这个方面只是略说而已。在《前行》当中,在《广论》当中,都是讲了很多很多这个生苦。我们只有把这些生苦详尽的去了解,详尽的去体会,详尽的去观想,然后内心当中才会对再次的投生、对再次的投胎产生无量的恐惧。如果没有这样,还会认为下一世,再投生为人,应该还是一个很幸福很快乐的事情。但是实际意义上,是如果在这个住胎的时候,有可能会死亡的,流产就死亡的。有的时候在生产的时候有可能死亡的,即便不死,即便是没有死,生下来之后你看,生后就有剥皮的痛苦,宝剑刺瘤的痛苦。然后这个时候感受完痛苦之后,还要继续老的痛苦、病的痛苦、死的痛苦、还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无量无边的痛苦,在你身后完全等着你的。所以说这一系列的痛苦,都是因为业力而感召的,所以说如果不真知道痛苦一个接一个的接踵而来这样一种情形,总是会对以后对来世抱有这个幻想。但是我们就知道了,如果今生当中没有好好的精进修法,没有证悟空性,没有生起大悲心,下一世还是通过业力投生,住胎的时候这个痛苦无法避免,生产的时候的痛苦无法避免,生后这个痛苦无法避免。然后这一系列的痛苦接受完之后,还有这些病、老、死,还有怨憎会,反正一个一个的痛苦全部是接踵而来的。就好像现在我们自己,从现在开始,乃至不解脱,从现在我们比如说能活八十岁,还有就是几十年的痛苦,就是都在后面等着我们。反正就是没有一个实际安乐的时候,从这个方面必须要用现在的身体来精进的修持。

关于此等情形,《致弟子书》云:“进入难忍充满不净物,十分狭窄漆黑之暗处,住于如同地狱母胎中,身体蜷曲需受大痛苦”。

《致弟子书》当中也是这样讲,这个方面主要是讲住胎的痛苦。

进入难忍充满不净物,十分狭窄漆黑之暗处”,如果是在刚入胎的时候,或者说在前几位的时候肚子还不明显。尤其是自己有种感受的时候,或者说自己的这个身体呀,或者自己的手脚等等,开始发育圆满了。但是发育圆满的时候,越来越感觉到这样的一种狭窄。越来越感觉到漆黑暗处的痛苦,充满了这个臭味的痛苦,就感觉到这个非常非常难以忍受的痛苦。这个时候,住于如同地狱的母胎当中。这个住于的母胎,就好像是住于地狱当中一样的,身体一直这样蜷曲着去感受大痛苦的。这个方面可以说,从佛经当中讲,我们曾经接触过这个痛苦。但好像从一些公案讲的时候,有个别众生似乎没有很猛烈的痛苦。以前我们看到这些《前世今生论》当中这个田三牛他转生的时候,好像从那个门里挤进去之后就晕厥了,晕厥之后就已经生下来了。所以说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的时候,好像是这个中间住胎的痛苦、生长的痛苦,没有感觉到很严厉。我想是不是这些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业,否则很多的众生在母胎当中如果全部都是这样晕厥过去,然后就生下来之后就已经到了这,个睁开眼睛,已经看到了这个光明世界,这个方面倒是好了。但是实际意义上肯定按照佛经论典上讲绝大多数众生,包括我们在内,肯定一直要感受这些住胎的痛苦,或者是出胎的痛苦,还有生后的痛苦,这些方面肯定都是要感受的,所以应该把一般和特殊的情况分开来对待了。

“次受苦如硬器榨芝麻,一旦降生亦以恶业牵,感受此等难忍之痛苦,尔时不亡往昔罪业致。”

“次受”,就是讲正在生产,前面这个颂词主要是讲住胎的痛苦的。下面住胎圆满之后,就是“次”就是开始接受这个生苦,生产的痛苦是次受苦“如硬器榨芝麻”,好像一个铁器或者石磨开始榨芝麻一样。自己就从这个非常狭窄的产门当中出来的时候,就是感受这样一种犹如硬器榨芝麻一样的痛苦。

“一旦降生亦以恶业牵,感受此等难忍之痛苦,”降生之后,还要通过业力恶业所牵感受这些难忍的痛苦的。所谓的恶业所牵,我们应该知道可以说是一种总的恶业而讲的,总的恶业从广义的恶业来进行宣讲的。反正自己在生产的时候,在降生之后,还是通过以前的恶业所牵引,感受这些生后的痛苦。

“感受此等难忍之痛苦,”主要是一旦降生,一旦降生就前面讲过“生后接触如剥皮,倘若为之作沐浴,则如宝剑刺肉瘤”这一类的生后的痛苦。

“尔时不亡往昔罪业致”,在生的时候,就是险些死亡嘛,前面不是说险些死亡。莲花生大士也讲过:“尔时就母子中阴迈半步,”这个方面也是讲的很清楚。那个时候就是正在生的时候,母亲和儿子都向中阴的境界迈了半步,差一点就进入了中阴身了,非常容易死亡的意思。这个时候自己不死亡,是因为往昔的罪业所致的,往昔的罪业所致是,就是以前有这样的一种业力。所以说像这样又不死亡,又感受很大很大的痛苦,主要是以前的恶业,以前的这样的一种差别的业所致的。当然有些在产门当中就死去了,有些在产门当中不死,还是因为以前的这些分别的业所导致的。

“沉于遍满不净物处身,为胎盘缠具有难忍味,此苦逼盛如伤痕复坏,正发呕时遗失昔记忆。”

“沉于遍满不净物处身”,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在出胎的时候和住胎的时候也可以讲吧,有些出胎之后,沉于遍满不净物处身。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很多的污秽,自己的身体被胎盘所缠具有非常难以忍受的臭味。“此苦逼盛”,被这样的一种痛苦逼迫了。逼盛的盛字就是极其的意思,非常难忍的痛苦逼迫的时候,好像是伤痕复坏。本身自己的手上有一个伤口,一个伤口还没有好的时候,就是受到其它这个的外缘碰击的时候,这个伤口崩裂了,这个时候是非常痛苦的意思。所以这个时候的痛苦,好像就是伤痕又一次坏了,炸裂坏裂一样的。“正发呕”,正处于发呕非常痛苦的时候,遗失昔记忆,以前的这些记忆,全部都已经丧失了。所以这个方面是说明它的痛苦极为难忍,就是强烈的痛苦使得自己已经丧失了以前的记忆。也可以说明现在对于我们生产的时候,或者说是生后的痛苦,全部已经忘失了。所以说现在我们对于自己曾经感受的痛苦,必须依靠佛经论典来进行观想进行作意。主要是为了后世吧,实际意义上就是如果我们经过了,再不用经过,这个宣讲没有大的意义了。但是主要是提醒我们,以后要投生的时候,还要感受这样的一系列痛苦的,所以说为了以后不再投生,现在必须要精进的修法。下面就开始讲第二个科判:

戊二、老苦

老苦极其难忍受,韶华逝去皆不悦,

不堪赞毁依手杖,食难消化体温失,

体力失故行动难,不至欲处关节变。

根失蔽眼不见色,声香味触皆不觉,

忆念不清痴沉眠,享用外境力微弱。

食等美味亦反感,寿逝畏死识紊乱,

如童脆弱无耐力,如油已尽灯速熄。

这个颂词主要是宣讲这个老苦,这个老苦,如果我们现在的这个生命不遇到这样一种逆缘,在座的很多这些年轻人、中年人,如果说中间没有遇到逆缘,肯定会到老年的,到老年之后肯定要感受这些老苦的。反正我们对即将到来的老苦必须要有所准备,到了老苦的时候这些痛苦肯定会到来的,这个方面也有两层意思的,对我们修行人来讲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来讲我们现在处于年轻的时候,现在处于年轻的时候应该用现在这个年轻力壮的身体和极其旺盛的风脉明点,风脉明点很旺盛的,他的勇气和他的意志力比较坚强的,所以现在身体也好,然后心力也大的时候就应该用现在的这个年轻韶华的身体开始闻思修行,念咒、打坐或者听法背诵,这方面就是正好的时候。所以说现在如果不修行到老的时候再被这么多老苦逼迫的时候又如何去修行呢?一方面你想修行的时候你的身体已经吃不消了,已经没办法长时间苦修打坐了。一方面来讲,到老年的时候自己的这个心识自己的根一方面会衰败,自己的心识也会逐渐逐渐蒙昧,所以这个时候意念也不会很清晰,所以像这样到老的时候再修法,不是修法的最佳年龄了。所以这个方面提醒我们现在年轻的时候,正在壮年的时候,正在中年的时候应该抓紧时间修行,就是这一层意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老苦反正是在人道当中肯定会感受的,今生我感受完之后下一世我投生还要感受,然后再投生还要感受,反正如果不解脱,这个老苦一次又一次的就向我们袭来,没办法让我们忍受,如果说是获得自在的圣者,如果是获得自在的圣者显现上面他是有这样一种衰老,也有这样一种老苦,但是就像《宝鬘论》或者《入行论》所讲的一样,因为他的福报极为圆满的缘故,不会有生苦,他的心极为自在的缘故不会有心苦,所以他的身心都不会痛苦的。在我们面前显现这个痛苦只是一种示现而已。所以说如果一旦得到了圣者的这个境界,他的相续当中的福慧福德和智慧资粮极其圆满的缘故,这些痛苦整个轮回当中的痛苦是不会真实感受的。所以说我们现在乃至于业力存在还是凡夫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投胎,一次又一次的感受这样一种衰老的痛苦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一个生起厌离心的对境了。

老苦极其难忍受”,老苦是极其难忍受的,在其他的大德教言当中也有,《广论》当中在讲老苦的时候也是引用大德的教言,然后大德的教言金厄瓦格西也是这样讲过的,实际上这个老苦是逐渐逐渐来的,如果说一下来,确实是没办法忍受的。还有嘎玛巴也是这样讲过的,实际上大概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这个老苦是慢慢来的,现在我们从青年到了壮年,壮年到了中年然后到老年,这方面老苦,老年是慢慢来,老苦也是慢慢慢慢来的,如果说是老苦一下子来,确实是没办法忍受的这个痛苦,所以说我们就知道这个老苦是极其难忍受。现在我们有的时候再怎么宣讲,如果还没有步入老年的时候,好像就觉得老苦离自己还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就好像夏天过了之后,冬天慢慢慢慢就来了一样,所以我们三十岁之后,三十岁、四十岁之后这个老苦慢慢就来了,在自己还没有觉察到的时候老苦已经在自己的身上非常明显的,所以说我们不要等到它非常明显的时候再去观察,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现在我们就要通过经教去观察,观察之后必须要去再再观修,内心当中对老苦生起一种体会。实在不行就观察一下老年人,观察一下老年人这些痛苦,就知道尤其是这些极显老相的,有些老年人不显老相,七八十岁了还是健步如飞,还是眼神、耳朵都很好使,但这毕竟是少数。还有就是极显老相就很多的,尤其是有的时候去坛城上面去看看这些转坛城的老年人。他们是怎么样显现老相的,确确实实去观察的时候,还是真的有很深的感受,以前我也讲过很多次。有一次在坛城上面看到一个老觉姆柱着拐杖在转坛城,那个腰确确实实是九十度的,真的是九十度,如果用直尺来量,绝对是很标准的九十度。她右手柱一个拐杖,然后腰那样低着、趴着然后慢慢慢慢地转。当时一看的时候就觉得如果我老的时候、这样的时候还会不会修正法,那个时候我想修正法,还有没有力量去修正法,所以有的时候一看的时候,无论如何只要中间我不夭折,肯定会感受像这样一模一样的痛苦的。所以她们还在老年的时候还知道努力的转坛城、修持善法,自己老的时候会不会因为自己心识混乱的缘故就根本不愿意去修正法,这个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呢?有的时候想的时候确实有这种可能性。

所以说很多老年人因为在年轻的时候将很多付注于正法的缘故,所以说越老的时候越有把握,他越老的时候他的心智、心识和他的智慧越来越成熟。但是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修法,老年的时候很多人说现在不修,老年再修,实际上老年的时候没有通过年青的时候串习很难于安住于正所缘的。现在是不是打好这个习气、打好这个基础,现在就把这个该修的、该观想的这些方面在内心当中反复观想成熟,到老年的时候就根本想不起来,所以说到老年的时候这些风脉明点开始衰败了,背诵或思考的能力肯定是不行,但是如果说是年轻的时候他对这个正法,尤其是内心当中对于禅定,对于人无我等等的空性有所体会,越老的时候他这个见解是越坚固的,越老的时候是越坚固的,所以说越临近死亡他自己越有把握越高兴。所以现在我们大多数人还不像老年的时候,或者说还真正有体力的时候,有思维能力的时候,把这个要修的法赶快抉择完,把这个正见抉择清楚,然后该体会的就应该好好去体会,然后就慢慢慢慢往安住的更高层次的修法去靠近,这个方面到老年的时候确实有把握,否则现在不修行,老年的时候绝对是没有修行的机会的,这方面就好好应该观想。

韶华逝去皆不悦”,如果相续当中没有这些正法功德的人,因为青春韶华的消逝,内心当中是不悦意的,确确实实越老的时候不悦意。如果说是内心当中有正法的人,他无所谓,他知道最重要的不是身体,最重要的是内心当中的智慧,戒定慧的功德。所以说如果内心当中有佛法智慧的人,他这个韶华逝去不逝去他没有什么高兴不高兴这样一种心态的。但是一般的人他就是非常执著于青春,越老的时候越执著,越留恋自己的年青时代,所以说像这样讲的时候,越老的时候越不高兴的。

不堪赞毁依手杖”,“不堪赞毁”的意思是说内心当中风脉明点非常衰弱的缘故,所以说相续当中的心力很弱,心力非常弱,血气很弱的缘故,所以说不堪赞毁。不堪赞毁,别人稍为赞叹一下,马上就很高兴,马上说他一句,马上就很生气,所以很多时候老年人的心就是这样不堪赞毁。尤其是法王以前讲过教言,年轻人对贪心一定要注意,因为这个时候风脉明细比较增胜的时候,所以贪欲心容易增生,老年人嗔恨一定要注意,因为就是风脉明点衰弱的缘故,像这样很容易发脾气,很容易发火,所以说从这个方面就做了很殊胜的教诫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讲不堪赞毁。“依手杖”,主要是说他自己的身体很弱,所以走路的时候必须要依手杖才能够行走。

食难消化体温失”,“食难消化”,他自己吃下去的食物是很难以消化的。“体温失”,他是因为热气越来越消弱的缘故,所以他身上的体温慢慢消减。然后我们看到很多老年人,在这个夏天的时候都穿着这个很厚的衣服,这个方面明他内心当中确确实实他体温方面消失了,他夏天穿很多,冬天穿得更多的,这方面说明他非常怕冷,体温就消失了。

体力失故行动难”,他的体力消失身根消失的缘故,行动非常坚难的,走路非常蹒跚的,就像这样一种情况,我在出家之前已经看到一位老人,走路的时候非常痛苦,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要去解手的时候也是行动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自己到老年的时候也确确实实应该有这样一种感受吧。

“不至欲处”,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很难到达。比如说自己想去一个地方,但是想到自己的体力,想到这么远的路程,实际上年轻人看起来根本不远,蹦蹦跳跳就过去了,但是老年人看起来非常远,然后看起来很难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是“不至欲处”。“关节变”,因为他身上很多疾病显现,关节就变形了。

根失蔽眼不见色,声香味触皆不觉”,这个方面主要是讲五根,五根逐渐逐渐已经衰弱了。“根失”,这个“失”不是完全失毁的意思,就是他以前在年轻的时候、壮年的时候,一种力用、他的作用逐渐逐渐已经是失去了。在壮年的时候、年轻的时候这样一种根的作用,五根的作用。“蔽”就是指障蔽的意思。因为他的这个作用消失的缘故要用障蔽。用障蔽的缘故从眼根的侧面来讲,眼根得到了障蔽,因为他眼根的功能逐渐逐渐衰弱了,逐渐消失了旺盛的功能的缘故。“眼不见色”,不见色也不是完全见不到的意思,就是看色非常非常的困难。越年老的时候,眼根的力量越弱,所以见的色法越来越模糊。

还有“声香味触”,是耳根、鼻根、舌根和身根它们的能力消弱。消弱的缘故耳不闻声、鼻不嗅香等等这方面都是“皆不觉”。“不觉”意思就是不是很敏锐,他的触觉不是很敏锐的。

忆念不清痴沉眠”,这一句主要是讲自己的意根逐渐衰弱的缘故,“意念不清”,自己的很多记忆力也逐渐衰退。然后很多时候沉浸在痴睡眠当中,很容易睡觉。

“享用外境力微弱”,因为六根的能力下降的缘故,享受外境的能力已经完全削弱下来,非常的微弱了。

食等美味亦反感”,对于自己年轻的时候认为非常好吃的东西,到了老年就会觉得这没有什么好吃的,这个反感不一定是特别大的反感,也可以理解成为广义的,就是没有很大的兴趣,不会感觉到很大的诱惑力。有些也许是非常反感,但是从绝大多数来讲,可能就是从没有兴趣的侧面来讲的。

“寿逝畏死”,“寿逝”,自己的寿命逐渐消逝了。自己知道大概是多少年龄了,再活的长也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随着自己寿命的流逝,逐渐开始畏死。对于死亡的到来,非常畏惧。“识紊乱”,心识很容易紊乱,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马上要死亡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方式就开始全部颠倒,这就称之为死相要现前,这时候的思维和平时的思维完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恰恰相反的。像这样,自己的意识已经开始紊乱了。

如童脆弱无耐力”,就好像儿童一样这么脆弱没有耐力。就和前面的“不堪赞毁”可以互相对照的。“如童脆弱”,儿童也是没什么忍耐力,一方面从身体方面没有什么忍耐力,从心理方面也没有忍耐力。所以说老年人身体方面的忍耐力很差,心理方面的忍耐力也很差。

“如油已尽灯”,如果一盏油灯的油已经尽了,这盏灯会怎么样?“速灭”。我们在供灯的时候也可以发现,如果灯器当中的油已经着完了,虽然这个灯芯还在着,但是“速灭”是决对的。我们去观察的时候,在十几秒、二十秒之内,灯肯定会灭的。所以说“油已尽灯速灭”。人到了老年肯定就会迅速靠近死亡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所以说我们现在必须要好好的观想,为了老苦或者死亡的到来多做准备。现在对于年轻人来讲,多观察多思考,像这样的见解和禅定力要慢慢的培养。然后对于老年人来讲,已经逐渐靠近西山了,就要多念佛,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其他很多的琐事都要尽量减少。因为留存在世间的时间毕竟不多,所以法王或者益西彭措堪布经常教授老年人,其他的琐事不要多管。主要就是多念佛,多求往生,在临死之前多积累一些往生资粮,这方面对于死亡有很大的帮助。

人到了老年,由于韶华已消逝,所以体力丧失,关节变形,食不消化,因诸根障蔽而造成眼花耳聋、言语结结巴巴,忆念不清,

这方面在颂词当中,大概都已经讲了。韶华已逝的缘故,自己的体力已经逐渐消失了。然后“关节变形,食不消化”,这些老相逐渐都会显现出来。

从前所喜爱的外境、食物等也不象以往那样悦意,由于舌根功能减退而不像年轻时能品尝出饮食的味道,

大概就是对照“食等美味亦反感”,以前觉得非常好吃的,或者非常喜欢的衣服,对这些方面没有很大的兴趣了。他的兴趣非常非常少了。一般的老年人都会这样的,但是不是也有也会有些个别的,越老的时候越喜欢打扮,在城市当中,也是非常明显的。可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老态,但是越掩饰越丑越显老。这方面就是很明显的。他自己认为很漂亮,这是别人看的时候赶快躲,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多的,这也是一种颠倒吧。一般来讲老的时候,对于饮食、衣服等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都没什么兴趣的。就是从这个方面进行观察的。

忧虑死亡而受折磨,犹如孩童般无有承受力,老年人有诸如此类的无量痛苦。(忧虑死亡而受折磨,犹如孩童般无有承受力,诸如此等有无量痛苦。)

忧虑死亡而感受害怕死的折磨,然后像孩童一样没有承受力。还有一些老年人所感受的痛苦,比如《前行》当中也讲过,有些老年人的子孙不孝顺,就有另外一种痛苦。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把这些子女抚养成人,有一部分是比较孝顺的,但是大部分儿女只顾自己享受,认为年老的父母是一种累赘。当父母他们还有体力的时候,天天让他们买菜、做饭、带孙子、洗衣服,做这些事情。干不动的时候,就会把他们送到老人院去,或者请保姆的照看,自己根本不想去照顾。老年人也不是没有心的人,他们看到之后会非常伤心失望,他们也会感受到这些痛苦。而且他们也会知道给他们的衣服、食品越来越差,把他们当成一个真正的累赘一样处理,从这方面也会感受到很多痛苦。

还有一些老年人的体力心识比较紊乱,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不单自己家里的人,还有外面的人也会经常欺负老人,经常取笑他、侮辱他或者买东西的时候短斤少两,这些方面也有很多,实际上还有很多这类痛苦,这些方面都要很细致的观察。此处无垢光尊者讲的不是很广,如果想更广的了解这些老年的痛苦必须要参阅其他的书籍。

《致弟子书》中云:“尔后死主伸出衰老手,无可奈何为彼所擒住,满头白发露出诸獠牙,大笑之中捉住其头部。

这里主要是一种比喻的方式。“死主伸出衰老手”,并不是说他已经死亡了,这是一个比喻,死主他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好像是一个满头白发露出獠牙,手也是非常衰老。到了老年的时候,死主神出他的衰老的手,然后把这个人擒住,然后这个人无可奈何,没办法挣扎抵抗,感觉到这个满头白发的死主露出獠牙,在死主的大笑声中,自己被捉住了头部。捉住头部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无可奈何被他捉住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抗拒的。而我们趋向衰老也是没办法抗拒的。死主真正要索我们的命,这时候不会让我们变得衰老,马上离开今世到后世去。这个时候是我们变衰老的,也是死主让我们变衰老的,我们在死主衰老的手控制之下,根本无可奈何,没办法挣扎,没办法抗拒。衰老是肯定会到来的。

尔后彼之关节皆分散,心亦改变行走力丧失,身体亦成摇摇晃晃状,唯使罪业必定增长已。

这是这个时候关节已经分散,没有力量了。年轻的时候他的关节很紧,跳跃、走路、跑步都很有力量。但是老年的时候,尤其是老相很严重的人,关节分散的时候有很多痛苦。比如说《前行》当中也讲过,米拉日巴尊者说过,坐下的时候像坠石头一样,像大石头一下落在地上,根本收不住,因为全身的关节都已经松散了,对他自己的脚关节、膝关节和身上的这些骨头都松散了,往下坐的时候就收不住。年轻人可以蹲马步或者慢慢的坐下去,但是老年人会一下子就坐下去了,就像坠石头一样。起来的时候就像拔桩子一样,拔桩子要使很大的劲才能拔出来。他从地上起来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够从地上或者板凳上起来。这个方面说明他的关节已经分散了,这时候就会感受这些痛苦。行走的时候就像捉鸟一样,小孩子捉鸟就是弯着腰,然后悄悄地走过去,老年人走路的时候也像这样子,他弯着腰慢慢慢慢地走,就像小孩子捉鸟的动作一样,这方面全都是因为他的关节已经分散了,血肉已经开始衰败了这样一种相状。反正就是这样一种老相逐渐现前的。自己的心也改变了,思维也完全和以前不一样。他在年轻的时候,雄心壮志,血气方刚非常果断,越到老的时候,他的心越来越动摇不定了,有时候自己根本没办法拿主意的时候就去问儿子孙子怎么办。也有这种情况,像这样他的心,慢慢就开始改变了,或者他的思维方式已经完全都在改变了。可以说很多地方都显现的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缘故,有时会遭到痛骂,这方面也是有的。行走的力量丧失身体摇摇晃晃就像前面讲的一样。

“唯使罪业必定增长已”,这句不是很清楚,上师也没有解释,也许可以理解成他自己老了的时候没办法修持其他的业吧,反正内心当中如果以前有的业,这个时候没办法清净。没办法清净内心当中生起很大的嗔恨心,然后很多事不遂意的缘故,所以说只是增长罪业,没办法增长善根,大概可以从这个方面理解。

诸根悉皆依次而萎缩,贪恋外境能力亦丧失,暂时此去将至于何处,若有地狱罪业畏惧之。

诸根悉次而萎缩的眼根乃至意根逐渐萎缩,贪恋外境的能力也是丧失了,对外境逐渐逐渐没有能力了,没有兴趣了。“暂时此去将至于何处”,暂时此去的意思他寿命到了终点的时候,下世会到哪个地方去,暂时到哪个地方去都不知道的,不知道生命暂时流失之后将趋入于何处,他自己没有把握能够转生到哪个地方去。“若有地狱罪业畏惧之”,这个时候在老年的时候,如果相续当中积累了地狱的罪业,他会非常的畏惧的,他因为这个时候没办法修法了,他自己修法的能力非常微小的缘故,所以他自己回忆内心当中如果有地狱的罪业,他会非常的害怕。所以说很多大德教诫修法最好是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时候他的心力和他的身体,方方面面堪能修法,堪能修法的缘故,必须要善巧的使用年轻和壮年的身体,好好的作意好好的观想,然后越到老的时候他自己越没有畏惧的。

戊三、病苦:

病苦极为难堪忍,患者身体已改变,

内心悲伤意不悦,外境受用不称心,

疑虑丧命生忧愁,无法忍苦出呻吟。

下面是讲病苦,生病的痛苦,很多人感受过,只不过就在感受病苦的时候,有些的病苦非常的猛烈,有些不如是猛烈。比如说得了癌症,这方面内心的压力也大,确确实实有的时候我也问了这些得癌症的到底是不是非常痛?他们说确实很痛。有的时候肝癌、其他癌的时候很痛很痛,非常难以忍受的。所以像这样,身体非常痛,心里也是非常痛也是很难忍的,像这样是非常严厉的病。还有一些病,比如说麻风病之类的吧,还有艾滋病之类的,像这样得了病很多人还会歧视他把他抛弃,这方面还要感受另一类的痛苦。所以这些方面都是非常难忍的,非常难忍的病苦。像这样一部分感受这样的痛苦,一部分是中等的痛苦了,还有一部分人比较微小的痛苦,还有一些人的病苦从小不断的,从小到去世之间都是抱着药罐子的,没法离开药罐子的,从小到死的时候都一直感受病苦,还有一些偶尔性感受一些病苦。反正这种病是非常多类的,反正众生生而为人不感受病苦也是极少极少的,在佛经的这些公案当中,有些以前修过大福报的,以前救过别人生命的,然后一辈子九十一劫当中生生世世没有病的,这个也有很多的。反正造了极其殊胜的业的,这样一种善业的也有没有病苦的。

但是很多人没有病苦的几乎是没有的,尤其是现在五浊恶世,这些怪病越来越多了,然后以前很容易治的病现在有的时候也不好治了,这方面也有很多。所以像这样“病苦极为难堪忍”。我们自己在发烧的时候,在重感冒的时候,都觉得非常的难忍。自己得病的时候体力也没有了,心力也没有了,像这样修法的心根本生不起来。所以像这样讲的时候,病苦是极其难堪忍的。

“患者身体已改变”,患者的身体改变了,怎么样改变的?以前他健康的时候,他走起路来像飞一样在走,现在患病的时候,躺在床上翻身的力气都没有了,然后问病人哪个地方痛的时候说也说不出来,非常非常的柔弱这种感觉,然后提个水也提不动,需要人来照顾他。这个方面身体完全改变了,必须躺在床上,像这样慢慢的吃药,慢慢打针慢慢调理,这方面也是感受很多痛苦的。

“内心悲伤意不悦”,身体方面感受病苦,内心也是很悲伤的,自己的心力也是不悦的,很容易发怒。

“外境受用不称心”,外境的受用都是不称心的,以前觉得很好吃的东西,那个时候根本吃不下的,这个时候要吃很清淡的东西,或者有的时候喝点稀粥觉得喝不下去的,这个也是有的,只想喝一点白开水的,有些时候有这样一种感受,所以外境的受用很多时候不称心的。

“疑虑丧命生忧愁”,还有如果他的病比较严重或者说比较痛苦的时候,他想我自己会不会因为这次生病而死亡,他想如果死亡这一切都抛弃了多么害怕,这个方面因为丧命而生起忧愁的。

还有“无法忍苦出呻吟”,没办法忍受痛苦的时候,不得不发出呻吟声,哀叹的声音,这个方面在生病的时候这些痛苦。反正病苦对凡夫人身体还是会感受的,除了圣者。圣者他自己四大非常调柔,四大非常调柔的缘故,福报很深厚没有罪业,智慧很深广,所以说很少有病苦的。菩萨显现上有病苦,有的时候要不然代众生受苦,代众生的业,有的时候代受很多灾难,有的时候示现在人间也是和众生同类的有这样病苦的,当然有的时候生病,众生做很多很多的福报善根的。比如说以前法王在世的时候,一显现生病的时候,各个地方都开始放生,一放生数量惊人的,还有一念咒的时候数量惊人的。这方面圣者如果不显现病,大家都造不成这个善根,造这个善根是什么原因,就是缘圣者的病,大圣者开始病的时候,大家认为必须要放生他可能病会好,然后念咒他病会好。像这样圣者就用这个方式让弟子、让这些众生,他平时不放生的,通过这个方式来放生,平时不念咒的,用这个方式念很多很多心咒。实际上这个功德谁得到了呢?这个功德实际上他自己得到了,就是念咒的人、放生的人他本身得到了。所以说圣者的病不可思议的,确确实实怎么样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示现的,有很大的必要性,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圣者还和凡夫一样,也是生病,我们必须要念咒来加持他,他才可以好一点,根本不是从这个方面去的。实际上他内心身心自在之后,根本没有丝毫痛苦的。但是就是为了这些懈怠的弟子都能够放生,都能够念咒这个方面示现的,所以圣者的病有很多的必要,很多不共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没有获得圣者的果位之前,都有自相的病,自相的病得了之后,确确实实很痛苦,今生不解脱在后世的时候,还会有这些病苦,所以一直到没有解脱的轮回当中都会有这些病苦要忍受的,从这个方面让我们生起出离心的。

人在遭受疾病折磨时,心烦意乱,容易发怒,对任何事物都生不起欢喜心,十分担心死亡。

遭受疾病折磨的时候,自己心烦意乱,思维和以前都是不相同的,而且非常容易发怒,因为这个时候他的身体很痛,然后心也不悦意,所以外面伺候他的人稍微不注意一下就发怒了,然后或者身边没人的时候又发怒了,这方面很容易发怒的,对什么事情都生不起欢喜心,非常担心死亡。

有时又认为不如死了好而想自杀,接近自杀时痛苦的感受简直等同于在地狱中受苦。

有的时候非常痛苦的时候,他就想还不如一死了之,像这样就想自杀,在接近自杀的时候或正在准备已经服毒或通过其他方式已经接近死亡的时候,这个时候感受痛苦又是非常大的。我也听有些人说过,他说有些自杀未遂的人,他绝对不会第二次自杀的,因为他知道在自杀过程当中的痛苦非常的难以忍受,所以他只要是自杀未遂没死成,一般来讲他不会第二次自杀的。但是也许有继续自杀的,那真是不想活了,或说是痛苦非常猛烈。一般来讲真正自杀过的人他不会再去自杀,因为非常痛苦他感受过的,从这个方面来观察的。

《百业经上释》中云:“病恼之有情,如地狱感受,后后愈增大,如贪者世苦。”

上师在解释的时候也说这个不好解释,这个也是按照上师解释的方式来做观察的。

“病恼之有情,如地狱感受”,被疾病所恼的众生他的感受犹如地狱当中一样,非常非常难受的。

“如此愈增大”,上师解释的时候说,病越重他的痛苦越来越增大、增强。

“如贪者世苦”,贪者世苦的意思,好像对世间越贪恋的人,因为对世间贪恋引发的痛苦就越大,所以如此愈增大的意思就是他的痛苦越来越增大,好像越对世间贪恋的人他的痛苦越大的,从这方面对照了生病者的感受,从这方面讲病苦的感受。


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这个论典当中分了十三个部分进行宣讲,现在已经宣讲第三个科判——轮回痛苦。宣讲轮回痛苦主要是让我们知道善趣和恶趣是同等痛苦的道理,然后对整个轮回普遍生起厌离心。在教授当中前面已经讲过了三恶趣的痛苦,现在我们再讲三善趣的痛苦。三善趣的痛苦当中第一个痛苦主要宣讲人道的痛苦,人道痛苦当中总的来说有苦苦、变苦、行苦,现在主要是分别宣讲人的八种痛苦,人的八种痛苦前面已经讲述了生苦,老苦和病苦。

今天开始讲第四个科判,是讲死苦,就是死亡的痛苦来临的时候,实际上是非常难忍的,所以说在如今还没有死亡之前必须要积累资粮。

戊四、死苦

无论是寿尽而亡还是寿未尽而夭折,都要感受死亡的剧烈痛苦。

自己是寿尽自然死亡也好,还是自己的寿未尽中间遇到横死的因缘而夭折中间就死去也好,不管怎么样都是要感受死亡的强烈痛苦的。一般的讲法,如果说是平等的人死亡或者说造罪业的人死亡,他的死亡是极其痛苦,如果是修行正法临死亡或者是守持清净的戒律、或者有很多这样种福德,相续当中障很清净的人死亡时候的痛苦相对来讲比较轻微一点,所以说不管哪个方面观察的时候都是要精进修行的。

死亡痛苦极剧烈,衣食语榻皆最终,

舍身命眷仆亲财,独自漂泊而生畏。

死亡的痛苦是极其剧烈的,在死亡来临的时候,“衣食语榻皆最终”,自己穿最后的衣服,食用最后的饭食,说最后的话语,睡最后的床,这些都是最终,最终的意思就是最后一次享用的意思。

在自己要最后死亡的时候,“舍身命眷仆亲财”,第一个身就是指身体,第二个命是指自己的命根,眷就是指自己的眷属,仆就是仆人,亲就是亲友,财就是指财富。

自己在生的时候所拥有的所执着的,或者依靠身体乃至于财物生起贪著也好,造罪业也好,反正在死亡的时候绝对都是要彻底舍弃的。这个时候将这一切舍弃之后独自漂泊而生畏,自己在世的时候不管有多少眷属,不管有多少财富,实际意义上自己死的时候都要独自漂泊在中阴当中,独自趋向于后世,自己非常畏怖的。

临命终时,卧最后床,住最后处,说最后语,吃最后食,著最后衣,此生的一切都是最后一次享用,

自己在临终的时候,床也是最后一次卧在最后的床上,处就是指住处,自己住在最后的住处当中说最后的话语。不管是说一些执著很大的人开始说如何分财产,或说是如何说这些贪恋这些亲友不愿意死亡也好,还是说修行人他最后的时候说一些法语也好,说这些最后的涅槃偈也好,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说最后的语言。“吃最后的食物”,有的时候死亡来临的时候他是一点都会吃不下去,这个也有的,有些能够吃下一点点,不管怎么样,这个是吃了最后的食物。“著最后衣”,衣服也是最后一次穿这些衣服的。此生的一切都是最后一次享用。

必然要舍弃眷属、受用。

必然一切的眷属受用全部都要舍弃的。

所拥有的一切皆无有权利带走,只能独自前往陌生的地方,想到这些,心不欢喜无可奈何,在这种心态中感受气息分解的强烈痛苦而中断生命,

自己在临死的时候回忆今生的一切,然后自己也知道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都是没有权力带走的,自己在世的时候苦苦挣扎或者积累了很多很多财富,但死的时候还是一个人独自前往后世。陌生的地方主要是指中阴,还有就是后世这些观待于今生来讲都是非常陌生的地方。

“想到这些心不欢喜,无可奈何”,想到自己要前往陌生地方的时候,很多人在死的时候非常不愿意舍弃今生。当他得知自己要死亡的时候,大哭大叫也好,或者说非常绝望叹息也好,反正他对于即将前往的这样一种死亡之处非常陌生,感到非常地恐怖,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即心不欢喜,没有什么办法的。在这样一种心态当中,感受气息分解的强烈痛苦中断生命。如果修行人他可以安住在自己的修法的境界当中;安住在空性状态;安住在上师的本体当中;安住在法性的这样一种本体当中,像这样就不会有特别强烈的气息分解的痛苦。如果在生的时候造很重的罪业没有行持正法,在死亡的时候气息分解的痛苦是非常强烈的,而且是时间非常长的,就在这样一种强烈痛苦当中中断生命。有些时候是在外在的相当中可以看出来这些临死的人,滚来滚去或者说长时间不断气的,这个也有。

还有些是气息分解是在外气中断之后,外气中断之后我们从表面上看他的呼吸已经没有呼吸了,我们说他已经死了。但实际上他在死亡之后内呼吸没有中断的缘故,在里面的气息分解四大分解的痛苦是他一个人感受的。如果说在临死之前,在断气之前,他的翻来覆去或者感受强烈痛苦的显现能够被亲友看到的,看到相似上分解一点,在气息中断之后,他的内呼吸当中,在他的里面的四大分解的痛苦,别人也不知道,也没办法真正替他分解的,没办法替他感受的。

漂泊于自现的中阴界,无依无怙。

在断气之后自己的神识离开自己的身体,这个时候就开始漂泊于自现的中阴,因为中阴界没有一个实实在在一个中阴的地方,中阴界,这都没有的,反正一切都是自己的自现,全部都是自己的业力显现的。有的时候中阴界当中显现极为恐怖的景象,有的时候显现比较悦意的景象,反正这些都是按照自己的业、自己的因缘而显现的这样不同的中阴界,自己在中阴界当中是无依无怙的。

人们将其尸体放在担架上抬着,扔到尸陀林中而被豺狼等啃食,亲友们悲伤不已,万分痛苦。

在无依无怙以前主要是讲自己的痛苦,然后人们将其尸体这个以后主要是说自己死了之后亲人的痛苦,其他人的表象。自己断气之后,其他人也只能将自己的尸体放在担架上抬着,扔到尸陀林当中被豺狼啃食。印度主要是扔到这些大尸陀林当中,然后扔过去之后就不会再管了。

在藏地当然是扔到这些尸陀林当中,天葬师把他尸体割开之后,这些老鹰把他吃掉了。

还有汉地等这些地方主要是在火葬场把他烧掉或者把他埋了,像这样把这些尸体处理掉,亲友们非常悲伤万分痛苦的。

《致弟子书》中云:“尽管死主践踏自顶上, 然我丝毫未曾觉察到,生起如同金刚之忧愁,心灵感受痛苦之折磨。

这个主要是在自己临死的时候一种心理的活动,自己心理的状态。

尽管死主践踏自顶上”,这个是自己想的,自己在临死的时候这样回忆,这样作意,尽管这个死主一直践踏在自己头顶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将自己踏死了。

但是“然我丝毫未曾觉察到”,但是我自己在活的时候没有觉察一点点死主曾经或者已经长时间蹋到我的头顶上了,确确实实我也知道了现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我们的头顶上死主恒时践踏的,但是现在如果我们没有观修死亡无常,没有观修死亡必须要到来,就根本觉察不到,一丝一毫也觉察不到。

生起如同金刚之忧愁”,主要是自己在临死的时候开始觉察到了,这个时候才觉察到,已经晚了,已经来不及了。如同金刚的忧愁,上师讲了金刚的时候不是从它的坚硬方面去解释的,主要是从它沉重的侧面去解释的,就是犹如金刚一样沉重的忧愁就生起来了,然后压在自己的心上没办法解开的,生起了这么沉重的忧愁。

心灵感受痛苦之折磨”,自己在回想自己的一生没有好好修行,没有好好去集资净障,内心当中生起很大的感受。

亲友悲痛哭泣泪涟涟,当知为如金刚苦所压,

气息分解剧苦所逼迫,如入极其难忍黑暗处。

这个时候亲友看到自己活在世间上的时间也不长了,所以他们也非常悲痛,他们哭泣泪水直流。

“当知为如金刚苦所压”,应该知道自己在临死的时候听到旁边围绕的亲友这么痛苦地悲伤哭泣的时候,自己内心当中也生起一种犹如金刚这样一种沉重的痛苦所压的感觉,因为有的时候确实是这样的,自己要临死,本身自己的内心当中就是放不下这些亲友,再在外缘当中的这些亲友又说你不要死,或者怎么怎么样……像这样听到这些外在的哭泣声的时候,自己就是这样一种苦上加苦的越来越舍不得离开这个亲友。所以这个时候内心当中的痛苦就是犹如金刚所压的痛苦一样非常沉重的。然后内在气息分解剧苦所逼迫,自己内心当中自己四大分散。四大分散的时候,自己的气息慢慢慢慢的中断了,这时也是感受非常大的痛苦。以前我们在讲死苦的时候也讲过,在这个时候的这个死苦,就好像这个乌龟它脱壳一样。活的乌龟它的肉和它的壳要分开,这个时候活活的分开,它的痛苦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说这个时候人死的时候,痛苦就像这样一种痛苦一样非常难以忍受的。

“如入极其难忍黑暗中”,这个时候好像进到了一个极其难忍的黑暗处一样,没有光明没办法感觉到希望,就这样一种非常灰心的状态。

精心悉力所护之身体,相识已久今将舍弃之,

阎罗王以绳索紧束缚,纵拽头发放声大哀嚎,

彼之嚎声已为诸亲友,各自哭声淹没而不闻。

这个时候就应该提醒我们了,平时我们对这个身体是精心悉力的保护的。如果你的心、如果你的作意正确,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比如说为了守持戒律,比如说为了修持正法,像这样平时给他这个身体穿衣服,或者喂饮食,吃点营养品,好好的保护这个身体是为了修法的缘故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不是为了修法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些烦恼所牵引,然后对自己的身体非常非常的保护。

“相识已久”,就从生下来到死的时候相识已久,有的时候相识了几十年。“今将舍弃之”的意思是非常舍不得,就是自己马上舍弃这个非常熟悉的身体的时候,内心当中生起了难舍的痛苦。

阎罗王以绳索紧束缚”,这个时候阎罗王用这个绳索将自己的神识紧紧的束缚,然后马上将自己的神识带走趋向于中阴界了。

纵拽头发放声大哀嚎”,这个时候自己内心当中根本舍不得离开此世的缘故,即便是你拽着自己的头发放声大哀嚎已经没有用了。纵拽头发放声大哀嚎,说明一种极其舍不得的心态,从这种心态当中表现出一种行为吧。他即便是拽着自己的头发放声大哭,这个时候阎罗王根本不会为之所动的,这个是一方面。

然后“彼之嚎声已为诸亲友,各自哭声淹没而不闻”。他虽然这样在放声大哀嚎,但是就是旁边的亲友更多,旁边的亲友的哭声更大。所以说他的嚎声,被亲友各自的哭声淹没而不闻。也就是自己也痛苦,亲友也痛苦,这个完全是沉浸在一片痛苦的气氛当中。这样一种死苦是绝对要到来的,对我们来讲绝对要到来的。虽然在这个修行人当中,可以说是很多的大德的这个恩德吧,所以说死的时候都是再再的教诫这些亲友、这些道友不要大声哀嚎。大声哀嚎对这些临死者来讲,他的痛苦是加倍的。所以像这样观察的时候,有些中阴还魂的这些中阴身回来的之后,死了之后这些亲友的哭声,在他的境界当中显现成脓血雨,像这样显现成脓血雨滴到他身上的时候,是非常非常难受的。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讲的时候,亲友也痛苦自己也感受难忍的痛苦。

于难行河磐石淤泥间,锋利荆棘丛生诸险途,

凶狠阎罗狱卒持时索,系颈棍击驱赶而带走。

这个方面主要是讲自己在死了之后中阴路。在这些中阴路“于难行河”,就是在自己的境界当中,就会行走于非常难走的河滩或者是河流当中,还有就是磐石当中去行走,还有淤泥当中去行走,还有有些显现是锋利的荆棘丛中去行走。这个方面前段时间堪布在讲《广论》的时候,一个汉地的僧人,他在死了之后,被这些阎罗狱卒带走的时候,整个的路途显现的非常的崎岖,非常的难走,后面有狱卒用棍棒驱赶的缘故,虽然就是很难走,但是也必须要走。他的境界当中也是穿过一片荆棘丛,然后自己的身体被刮的血肉模糊的,这个方面境界都是有的。

凶狠阎罗狱卒持时索”,“时索”就是时间之索,和前面的这个解释是一样的。这个时间之索主要是死亡的时间一到来,死亡的时间到来就叫做时索。或者说上师讲的,这个时索就是指绳索的另外的一个异名而已,这个专用名词就是一种绳索的意思。

“系颈”,这个绳索套在自己的这个脖子上,然后后面的狱卒就用棍击打自己,然后自己不得不跟着他们到了中阴,到了这样一种后世,这方面就是《致弟子书》当中所讲的死苦。就是说死苦这个方面也分了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死亡之前的,自己卧在塌上的时候,这个是自己的心态或者自己的身体感受的痛苦,这个方面我们应该知道,在死苦来临的时候,肯定首先要经历这样一种临死之前的这个状态。临死之前的状态,几乎来讲是一种绝望,是一种可以说是心理的这样一种痛苦,舍不得离开今世这些痛苦所折磨。正死的时候,就是死苦的正行,主要是四大分解的痛苦。外呼吸中断,内呼吸逐渐中断,这个四大分解的痛苦。他的后行,主要是于难行河、磐石淤泥间这一段,主要是讲自己趋向于中阴道的时候被这些阎罗狱卒用棍棒驱赶,然后所感受的痛苦。再往后就是阎罗王判刑之后,自己堕地狱、堕饿鬼等等,这个方面就是进入后世的痛苦。

这个以上也讲完了,生、老、病、死四大苦和详细的情景。所以说了解这样的一种死苦必定到来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在死苦到来之前抓紧时间修法,必须要为死亡到来做些准备,准备一些道粮,准备一些去往后世的道粮。所以这个时候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修行。除了修行之外没有其它的路可走的。因此说,上师有大悲心,诸佛菩萨有大悲心,但是他们的大悲心,也是给我们宣讲解脱道的。他们的大悲心也必须要观待自己的信心才能够得到加持,他们的加持是可以说是无量无边的恒时存在的。但是如果自己没有通过修行而生起信心,也没办法感受他们的大力强烈的加持的。所以说一方面就是诸佛菩萨可以宣讲正道的,一方面他们有这个加持力,但是必须要观待自己的信心。所以说不管从哪个方面讲的时候,主要的因缘还是在自己的这个地方。自己努力修行,信心可以生起来,信心生起来之后在中阴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信心感召金刚上师降临或者诸佛菩萨降临,解脱中阴的怖畏,引导自己趋向于极乐世界殊胜的佛刹土当中。从很多方面观察的时候必须要精进的修行。

戊五、怨憎会苦:

如是怨憎会痛苦,遭受不悦害恐怖。

 “怨憎会苦”,主要是遭受不悦,遭受不悦的怨憎。还有“害”,就是危害伤害,恐怖的这些痛苦。“怨憎会”,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不愿意遇到这个怨敌。这个“怨憎会”的“怨”,就是怨敌的意思,或者就是其它的这些不悦意的这样一种遭遇。但是因为自己的业力善业夹杂的缘故,在今世当中不遇到怨敌这个非常罕见的。所以说这是一种普遍的痛苦,怨憎会苦是普遍的痛苦。我们可以回想,在我们的身上,从小时候到现在有多少怨憎会苦的痛苦已经遇到的呢?实际上我们根本不愿意遇到这些,但是不愿意遇到这些也要遇到,这个主要是来源于自己的业因。以前自己曾经造过这样一种和怨敌相会的因缘故就会相遇。相遇之后,就是见到怨敌的时候绝对不悦意的。不要说是怨敌直接给你损害,有的时候见到怨敌的时候,自己根本不愿意和他在一起。这个方面就是内心当中感到痛苦,而如果互相加害,这个痛苦就是增上了。这个在人的一生当中,怨憎会的痛苦绝对是频频出现的。

如果遇到憎恨的怨敌,则对自己的生身性命、财产受用,都将构成严重的威胁。

即便是说怨敌他自己某些时候遇到你的时候,内心当中并没有想对你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但是因为在自己的这个状态当中,对方就是怨敌,对方就是怨敌在自己的感受当中或者认为当中,肯定是要对我的生身性命有威胁的,对我的财产受用肯定是有威胁的。所以有的时候确确实实这个怨敌就会在你的身上给你殴打或者伤害你的生命等等。但有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一种想法,但是通过众生相续当中他自已一个的境现吧,像这样就是遇到怨敌的时候,都会认为遭到了严重的这个威胁,这个方面就是怨憎会苦。下面讲

戊六、爱别离苦:

慈爱对境相别离,内心忧伤悲哀泣,

意不欢喜之根源,追忆优点贪所恼。

“爱别离苦”,也是在人的一生当中再再可以说是遭遇的。如果是怨憎会苦他的对象是憎恨的怨敌,这个爱别离苦他的对境就是慈爱的对境。慈爱的对境有很多,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朋,自己的好友,或者说自己的上师,自己的道友,这个方

面都是慈爱的对境。自己对对境有一种悦意的心态,有一种慈爱的心态,平时和这些慈爱的对境相处的时候自己会感觉到一种温暖,感觉到依靠,感觉到有一种没有怖畏的感觉,但是如果和这样一种亲友慈爱的对境别离的时候,自己非常舍不得。

“内心忧伤悲哀泣”,自己内心当中非常的哀伤,然后悲哀的哭泣。

“意不欢喜之根源,追忆优点贪所恼”,前面讲内心忧伤,这个内心忧伤就是心意的不欢喜了,这种意不欢喜的根源是什么?实际上下面就讲了,它的根源就是“追忆优点贪所恼”,就是自己分别的时候追忆对境的优点,他的种种的好处等等。这样回忆的时候越想越伤心,越想越难过,像这样主要是追忆优点贪所恼。自己贪恋和外境不分开的缘故,一分开的时候,就说是非常的痛苦的,这方面每个人都是有这样感受的。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也是讲过了,像这样殊胜的上师不想离开,长时间听法,但是因缘一散的时候,不想离开也要离开的,或者就说上师去世,或者自己去世,或者上师离开,或者自己离开,虽然永远不想离开上师,但是绝对是分离的本性。还有这些贤善的道友不想离开,在一起感受法乐,怎么不想离开,绝对还是要离开的,反正一切有为法,一切世俗的轮回的本性就是这样一种合聚必散,合聚必散这样一种道理就是有为法的本性,有为法的本性每个人身上根本是没办法特殊的,肯定都是普遍遭遇的。还有自己的身体不想离开,也要离开,所以像这样一一观想的时候,无垢光尊者说应该生起厌离心,这些道友们。

像这样确确实实应该对整个轮回生起厌离心,因为如果我们处在轮回当中的时候怨增会苦是没办法避免的,爱别离苦是没办法避免的,只有自己真正超越轮之后,超越轮回自己的心境达到一如了,达到一如之后,完全能够真正的通达有为法的自性,通达有为法的自性的时候即便这些慈爱的对境离开之后,自己也不会有真正的自相的悲伤的。打个比喻讲,在佛陀涅槃的时候,说是很多种不同的表现,有些平时被佛陀经常呵斥的这种人,或者他们的行为和佛陀所制定的佛法、教规、戒律不相融的人,听到佛陀涅槃之后非常高兴的这个也有的,还有这些魔王也有,就非常高兴也有的。还有的众生就非常悲伤,内心当中非常依恋佛陀的也有的,对佛陀的信心很大,但是没有证悟空性,没有证悟无常本性的缘故,听到佛陀涅槃之后就哭得死去活来,这个也有。

还有一类众生就是大阿罗汉,已经证悟了诸法本来无常的这个法性,证悟这个之后听到佛陀涅槃之后他就安住在无常的法性当中如如不动,这个方面也是有的。所以说在很多圣者相续当早就已经通达了一切无常的自性,因此说和这个慈爱的对境相别离的时候不会有自相的悲伤的,有的时候自己的上师涅槃的时候显现上非常的悲伤或者是不愿离开,但从他自己的境界来讲,如果已经真正的通达了诸法平等、一切万法平等性的法性的时候,他会安住在法性当中,不会有特别大的悲伤。所以说我们就知道一切都是爱别离,都是一种分离的本性的,不管怎么样,都是要分离的,既然都是分离的自性,我们就必须要生起一个定解,就是要精进的修法,精进修法之后超离轮回,才能彻底的远离这些爱别离苦等等。

如果与慈爱的亲朋好友别离,忆起他的音容笑貌种种优点,更加伤心难过,苦不堪言。

这也是每个人的体会,慈爱的亲朋好友或者是生离或者死别,不管是什么样一种方式的别离,在别离的时候我们回忆他的音容笑貌种种优点的时候越想越难过,这个时候生起苦不堪言的这样感受,下面讲第七求不得苦。

戊七、求不得苦:

所欲不遂之痛苦,事不成故心刺痛,

感受贫穷可怜苦,饥渴逼迫如饿鬼。

求不得苦也是在每一个人的相续当中频频出现的,所欲不遂的痛苦,这个方面主要是讲事不成故。自己想要追求的事情想要承办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发心,通过自己的加行最后就是彻底失败了,彻底失败之后心刺痛,心刺痛这个方面是一种痛苦。比如说打比喻讲,这个农民他自己把种田的事情作为大事情进行做的,春天的时候开始发心、开始造作、开始洒种子、除草、施肥然后勤加管理,最后就是想在秋天的时候有点收成,但是中间的时候如果有大旱或者大水灾或者大冰刨,最后自己的收成就在一夜之间,或者在短短的时间当中付之东流,这个时候“事不成故心刺痛”,他就是非常刺痛,没办法忍受之种痛苦,这就是农民感受的痛苦。还有一种非常明显就是商人,这个商人也经常遇到所遇不遂的痛苦。他本身是想投入一些资本赚大钱,但是中间在商场当中风云突变的,所以不知道什么样一种障碍就会出来,所以说非常有可能在短短一夜当中,短时间当中就是完全破产的,这个非常有可能,所以说他自己是完全破产的时候心刺痛,这也是一种求不得苦。以这个做例子可以类推其他很多很多。

在家人当中也有求不得苦,在出家人当中暂时来讲也有求不得苦,这个方面主要是“事不成故心刺痛”这方面的痛苦。还有一种求不得或者说他事业衰败的缘故感受贫穷可怜苦这个也有的。有些时候是他自己的生意破产了,或者一切的劳动付之乐流的时候感受贫穷可怜的痛苦。还有饥渴逼迫的痛苦犹如饿鬼一样,饿鬼一方面可以理解成饥渴逼迫,这个方面贫穷可怜和饿鬼是相同的,从另外一个侧面讲,饿鬼他主要感受是什么呢?饿鬼主要感受的就是求不得苦。他自己恒时追求的就是饮食,但是不管是外障、内障还是共障的饿鬼,远远看见饮食的时候,过去之后又落空了,然后过去之后又落空了,所以说饿鬼是恒时感受求不得苦的。这个方面就说如饿鬼,如饿鬼的意思人道当中的求不得苦和饿鬼的这样一种心态和饿鬼当时感受这个痛苦是非常相似的,非常相近的。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观察应该了解这个颂词的含义。

我们要知道在人世间当中我们自己因为以前很多很多贪心的罪业的缘故在后世当中,当然后世还有一个异熟果,这个异熟果这个异熟因如果不清净直接堕三恶趣,然后等流果在这个从三恶趣当中出来的时候等流果就是所求不得。以前自己的贪心很严重的话,自己在追求这个的时候也是求不得,追求那个的时候也是求不得,反正经常感受求不得的痛苦,这个主要是悭吝,主要是贪心所引发的。所以说我们平时出家之前出家之后,或者学佛之前学佛之后,一一观照我们相续的时候都有很多贪心的成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造这个因不清净,绝对以后没办法离开求不得苦的。所以求不得苦大家都不愿意感受,不愿意感受也不得不感受,因为这个就是业果的规律,这个就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果自己要想彻底离开求不得苦必须修法,除了修法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倘若愿望没有实现,则心不舒畅,资具贫乏或者一切欲望未得到满足也会刺痛内心,闷闷不乐。(倘若愿望未实现,则心不舒畅,资具贫乏或一切欲望未得到满足也会刺痛内心,意不安乐。)

自己的愿望是通过求不得苦没办法实现的,这些愿望不实现自己的心不舒服、不顺畅,所以有的时候求别人办一个事情也好,或者自己有的时候做一个事情也好,如果自己愿望没有实现,这些都是引发心不舒畅的因,自己都会感受不快乐的。下面是讲第八个近取蕴苦:

戊八、近取蕴苦

经说色受想行识,近取五蕴有漏性,

是故乃是诸苦处,苦依苦器与苦源。

其他地方讲八苦的时候,第八苦就是和求不得苦所对照的所误临身苦(不欲临苦,《前行》法本里是不欲临苦),不是有一个所求不得苦,所求不得苦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这是一种痛苦,第八苦是所误临身苦,自己不想得到的东西不想得到的痛苦偏偏就得到,所以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在人世间当中这个是完全没办法避免的。所以说我们在观修人道痛苦的时候把这个三种根本苦,然后生、老、病、死四大苦和后面的这个怨憎会苦,乃至于近取五蕴苦也好,还是所误临身苦也好,这方面一一去感受,一一去观想,一一在内心当中去体会去感受。像这样就会在整个人生当中的主要的粗大的痛苦,还有一些比较支分的痛苦,这方面都能够一一加以辨别,一一在内心当中生起这样感受定解。像这样就会认为,实际意义上人生看起来是非常快乐的,人们也是为了快乐而追求,但是实际意义上不管怎么追求,你这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近取五蕴或者说所误临身苦谁能够避免?实际上谁都没办法避免的。就是沉溺在轮回中以前感受的这些痛苦以后还要感受。把这些问题必须要详加观察之后才会内心当中真正从心底当中生起一种这个厌离心。

这个地方讲第八种苦是近取五蕴苦,佛经当中讲了色、受、想、行、识就是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方面就是五蕴。五蕴以前都分析过,第一个色蕴是这个色法的自性,是我们的身体通过头、手、脚等等组成的这个身体就叫色蕴,按照我们的身体来讲。当然外面的山河大地也是色蕴所摄,但是这个方面来观待我们自己来讲这个色身就是色蕴所摄的。受、想、行、识这四种法是心识,都是心识的自性都是心法。心法当中受、想、行这三种是心所,就说受心所、想心所、行心所这个心所当中受和想单独例出来,这是在《俱舍论》当中也是有讲的,因为在家人主要是对受方面非常耽着,经常为受而争论,出家人是为想而争论,想就是思想或者内心当中的见解、修行的方式,比如说大经堂辩论的很激烈,这方面很多修行人为什么要辩论?是为了这个想为主而辩论、争论的。所以把受和想从心所当中提出来的原因就是这个根据。行就是除了四蕴之外的一切可以说心所法和不相应行法这方面都是包含在行蕴当中的。这个行当中全部几乎大部分来讲都是这个心所法的自性,都是一种能造作的心所法,其他的还有一些不相应行在里面的。识能就是心识,就是承许八识中的教派就是八识,不承许八识的就是六种心识、六种心王。这方面受、想、行、识都是心的自性,但是受、想、行这三个是心所,然后识是心王,来进行辨别的,受、想、行、识就是这样的。

“近取五蕴有漏性”,什么叫近取五蕴呢?“近取”两个字的意思就是讲近取因,近取因是谁的近取因呢?就是这个五蕴,五蕴的近取因是什么?五蕴的近取因就是烦恼,五蕴的近取因是烦恼的缘故所以安立成近取五蕴。在有些地方讲五取蕴不讲近取的时候,这个“取”字本身就是烦恼的异名,烦恼或者有为法的异名的缘故,所以从这方面讲的时候,取蕴的意思就是说五蕴是通过取,是通过这样一种烦恼为因而生起的缘故,所以说叫做取蕴。打比喻来讲牛粪火,这种火是通过牛粪而着的,所以把它名字取为牛粪火。木柴火就是通过木柴得到的火就叫木柴火。所以这个“蕴”它的这个因是取,所以只是把这个五蕴的名字就说为取,取蕴的意思就是这样。因为五蕴的因是这个取,是烦恼的缘故,所以叫做“五取蕴”,叫做“近取五蕴”,从这方面了解它的含义。

“有漏性”,实际上它是烦恼的自性,所以叫做“有漏性”。

“是故乃是诸苦处,苦依苦器与苦源”,所以说这个近取五蕴它是一切苦的苦处,一切痛苦的苦依、苦器、苦源。后面我们还对苦处乃至于苦源还要做观察的。所谓的近取五蕴苦,这方面对我们修法是一个很大的帮助。不管你前面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在你身上如今体会没有体会、感受没感受这个都没大问题,有时候我们要观想的时候都知道整个人身是遍满痛苦的,但是如果能够把近取五蕴苦能够真正的观想、能够生起觉受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可以生起一种厌离心。因为现在我们不管怎么样我们是没办法离开五蕴的,这个五蕴是苦依、苦处、苦器、苦源,所以只要有五蕴就会有一切的痛苦,所以我们就知道,现在我这个五蕴的身体他就是一切痛苦的依处、一切痛苦的来源、一切痛苦的苦器。所以说现在我有了身体、有了这个五蕴为什么不会有痛苦呢?所以说乃至于自己存在有漏五蕴的这个当下绝对是离不开痛苦的。所以说对这个近取五蕴苦要详细去观察。圣者也有五蕴,但是他是无漏五蕴,无漏五蕴就不一定是苦处、苦依等等。所以如果从细微的侧面来讲,自己没成佛之前都有细微的变异生死的痛苦。但是从粗大的侧面来讲我们的这个有漏五蕴绝对是苦处、苦依、苦器、苦源。所以说如果说真正证悟了法性成了圣者身份,成了圣者身份之后他有无漏的身蕴,无漏的受、想、行、识蕴,但这方面就是完全处于法乐当中不会有粗大的痛苦的。

《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近取五蕴乃有漏法故为诸苦之处、诸苦之所依、诸苦之器、诸苦之源也。”

这个颂词当中讲“经说”,“经说”就是无垢光尊者引用《中般若》经当中讲,就是近取五蕴是有漏法的缘故,它是和烦恼相应,所有的有漏法是和烦恼相应的。当然对有漏无漏的分法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时候就是一种分法。什么是有漏和无漏呢?有烦恼自性就是有漏,没有烦恼自性就是无漏。然后第二种分法,就是见道之前的是有漏,见道之后是无漏,也就是凡夫具备的是有漏,圣者具备的是无漏。还有一种分法就是出定位是有漏,入定位是无漏。这方面就是很多种分法。不管怎么样可以从粗大的侧面意义来讲,从凡夫或者从烦恼的自性去观察有漏无漏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下面无垢光尊者开始解释苦处、苦依等等的含义。

意思是说,色蕴现量造成苦害的缘故是苦处;

“苦处”如何理解呢?主要是从色蕴方面去安立的,把色蕴安立成这个苦处,因为色蕴是现量造成苦害的缘故,它就是一种苦处。为什么呢?因为很多痛苦都是直接通过色蕴引发的,通过色蕴引发眼识,我们就说眼根然后照见外境,然后我们身体遭受打击或者感受快乐,感受舍受这些方面都是现量造成的伤害,所以说从这方面讲叫做色蕴是这个苦处。然后什么是“苦器”呢?

受蕴承受痛苦故是“苦器”。

这个和颂词的顺序稍微第二、第三颠倒一下。像这样什么是苦器呢?主要是受蕴,受蕴就是承受痛苦,因为受蕴当中有乐受,有苦受、有舍受,所以通过这样一种感受的心所法都是这个心识,所以说全部是受蕴当中去感觉的,就是我去感受一种乐受、苦受,这些方面都是受蕴,受蕴的“蕴”字或者整个蕴就是很多很多积聚到一起的意思。所以我们说乐受也有很多,比如说身乐受、心乐受,有很多乐受。还有我看到这样一种美丽风景的这个乐受;我享用这样一种这个好的饮食的乐受,我穿一个柔软的衣服的乐受;得到别人夸奖的乐受;这些全部都是乐受。把很多很多乐受归集在一起,很多很多不同程度的苦受归集在一起,把很多不同因缘引发的舍受归结在一起所以叫受蕴。受蕴就是很多很多受聚集在一起叫受蕴。承受了痛苦的缘故是苦器。

想蕴能生起分别妄念而成为最初之门故是苦依;

想蕴它是生起分别妄念。比如眼识照见外境,眼识照见外境之后去分别,就想为能取相。《入中论》当中讲,想蕴的自性是什么?想蕴的定义就是能取相。能取相就能够分别这是红、这是黄、这是好和坏等等,这方面是一种心所。所以可以说妄加分别。能够生起这个妄念而成为最初之门,最初的之门的缘故叫苦依。一切的痛苦的依靠处就是这个想蕴,如果自己没有这个有漏的想蕴根本不可能有后面的苦依的。所以说是“最初生起痛苦之门叫苦依”。

行蕴与识蕴是作者与知者的缘故为苦源。

颂词当中的苦源主要讲后面的行蕴和识蕴。这个“行蕴”在《入中论》中讲‘行即能造作’。能够造作就叫做行。就是平时我们能够去造业,能够推动我们去造这些业,推动我们趋入某种行为,趋入某种外境这个叫做行蕴的自性。说行蕴是作者,它是一切痛苦的作者、一切业的作者,所以说它是一种苦源。还有识蕴是能够了知,是知者的缘故也是个苦源。

此等之理《般若八千颂广释》中也如是宣说。

然后下面讲第三个科判:

丁三、劝诫为摆脱人间痛苦勤修正法:

劝诫诸位对人间痛苦生起厌烦心而力求摆脱。

所以我们必须按照佛经论典尤其无垢光尊者这个窍决当中所讲的人间的所有粗粗细细的痛苦详尽观察,详尽观察之后必须要对整个人间生起一种厌离心。生起厌离心之后力求摆脱人间的痛苦,所以从这个方面、从这个时候开始必须要心向于正法。如果自己的心不向于正法而向于世间法就没办法、没有机会摆脱人间的痛苦了。

如是一切人世间,苦因果故无安乐,

为脱此苦思善道,当求解脱轮回法。

”如是一切人世间,苦因果故”,“苦因果故”的意思就是苦因和苦果,要不然自己现在正处于苦因当中。比如我在正在通过有漏的心,然后造作有漏的善法和造作有漏的恶法,然后这也是以后受苦果的因,这个叫苦因。或者现在我正在感受苦果,比如说我头痛感冒或者前面所讲到的这些生老病死的痛苦,或者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这方面就是现在正在感受苦果,但是从综合来讲,现在的人类既在造苦因又在受苦果,在受苦果的同时还在造苦因,所以像这样就是一种循环。如果今生当中感受以前所造的苦因之后,这个痛苦就终结也可以,但是现在我们观察自己或者观察其他一切的世间人,是不是正在承受苦果的时候还在造苦因呢?确确实实就是这样的。内心当中生起各式各样的贪执,生起各式各样的烦恼,所以又为以后的痛苦种下了这样一种因了。所以轮回就是这样的,源源不断的,否则就不叫轮回了,所以我们要对人间的痛苦生起厌离,对整个轮回的痛苦都要生起厌离,苦因果的缘故根本没有安乐。

“为脱此苦”,为了摆脱一切的痛苦应该思善道,应该思维佛法,当修解脱轮回法,必须要追求解脱轮回的善法。像这样一方面我们要求法的意思,想求法就要依止善知识,然后听闻如何解脱轮回的方法;第二种求法的意思就是内心当中必须要欲求生起一种功德法,这方面也是一种追求轮回解脱的法,内心当中必须要生起“人无我空性、法无我空性”这样一种证悟,这方面必须要追求,内心当中生起殊胜的证悟之后彻底从轮回当中出离。

有些人现行痛苦之因——不善业,他们将于后世感受苦果,有些人正在感受往昔的苦果。所以,我们必须从中解脱。

无垢光尊者引导我们观察现在世间上的人们,有些人正在现行痛苦之因,“现行”的意思在这句当中就是正在现行造作的意思,正在造作以后受苦的不善业。或是说即便是善业但也是离不开人间的痛苦的,它是有漏的缘故。

“他们将于后世感受苦果”,他们在后世当中肯定要感受或者是三恶趣,即便是再重新生而为人之后,还是要感受这些生老病死的痛苦。有些人正在感受往昔的苦果,比如现在很多人正在衰败,很多人正在死亡,很多人正在感受内心和身体的痛苦,这个方面是感受以前造业的苦果。所以我们必须从中解脱,观察我们也不离开苦因和苦果状态的缘故,必须要恒时生起正知正念,然后恒时修持解脱法。

下面讲第五个科判:

丙五(非天之苦)分二:一、无乐之理;二、劝勉精进修法。

三善趣当中第一个痛苦“人道痛苦”讲完之后,讲三善趣当中第二类痛苦就是非天,就是阿修罗的痛苦。阿修罗的痛苦分二,首先讲到了无乐之理。

丁一、无乐之理:

诸非天亦无乐时,无义战争起嗔恨,

嫉妒天福不堪忍,沙场百般受痛苦。

一切非天就是指阿修罗也没有安乐的时候,他主要有什么样的一种痛苦呢?

首先是讲“无义战争起嗔恨”,挑起这些没有意义的战争,因为他认为他看到天人得到安乐的时候,天人从如意树当中摘取很多很多所欲之物的时候,阿修罗认为如意树的根在阿修罗境内,所以就认为这个应该归自己,平时我们受不到,而天人感受它的果实,所以相续当中生起嗔恨心,挑起无有意义的战争。一方面阿修罗和三十三天的天人打仗,还有一个方面阿修罗内部,部落和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或者为了其他的原因也是经常发起战争的,所以说阿修罗几乎都是在战争当中渡过他的一生的。

“嫉妒天福不堪忍”,因为自己嫉妒天福不堪忍受,开始向三十三天的天人发起战争。

“沙场百般受痛苦”,在和天人作战的过程当中,就是感受非常大的痛苦的。虽然偶尔也有战胜的时候,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以阿修罗失败而告终的,所以说他们每次感受很多的痛苦,有的时候是在沙场当中断头或者受伤的痛苦,有的时候从沙场当中败退之后返回自己眷属当中羞愧难当的痛苦。因为他平时在眷属当中是为王称霸的,但是从天界败下来之后回到眷属当中非常的难堪、非常惭愧,感受这类的痛苦。

阿修罗自已内部互相斗争,看见三十三天的快乐与财富后为嫉妒怒火所迫,(难以堪忍)。有时在与天人作战的沙场上,遭受断头断肢之苦。

阿修罗自己内部当中发起战争的时候,也会感受斗争的痛苦。有的时候看见三十三天的快乐与财富之后被嫉妒的怒火所迫,这个本身也是一种痛苦。我们就知道虽然还不一定马上和天人作战,但是在我们内心当中生起嫉妒的时候,这种嫉妒本身就是一种难忍的痛苦。我们可以从自己的体会观察。当我们内心当中对某个人的财富,对某个人的韶华或对某个人的容貌,对某个人的智慧生起嫉妒的时候,我们内心当中是不是一种很不好受的感觉呢?确确实实嫉妒心生起来的时候非常不好受,这方面就是一种痛苦。而阿修罗的嫉妒是通过增上的方式具备的,人间最大的嫉妒也超不过阿修罗的嫉妒,所以他的嫉妒非常强烈,所以他通过嫉妒而产生的痛苦也更加强烈,这个方面本身是痛苦的。

然后通过难以堪忍,如果要发生战争,就有战争的痛苦。

“有时在与天人作战的沙场上,感受断头断肢”,如果阿修罗断头,绝对当下就死亡的。还有如果被刺中要害,比如心脏等其他地方也会死亡的。阿修罗和人也是一样,击中要害的时候马上死亡。“断肢”,有的时候断手、断脚,这个方面感受痛苦。

或者被金刚、利矛、铁轮等击伤,有些丧命,有些感受濒临死亡的恐惧与痛苦。

在和天人作战的时候,很多地方描写的时候,当天人知道阿修罗攻上来的时候,他们到了初阿园,天界当中有一个花园叫做初阿园。初阿园当中平时天界人是不来的,如果到了初阿园的时候马上就生起恶行了,因为天人有的时候通过善业感召的缘故,绝大多数的时候处于心境比较调柔的时候,比较喜欢和平不喜欢战争。但是要打仗的时候他们就到了初阿园当中,初阿园当中有很多兵器,一到了初阿园马上就开始心境就改变了,生起粗暴之心,各执兵器然后开始穿盔甲,乘这样的天象和阿修罗开始作战的。天象是三十三个头,中间帝释天居住,然后其他三十二个头是帝释天的三十二个眷属居住,然后天象的鼻子上面也捆了宝剑轮,它挥动鼻子的时候,宝剑轮挥舞的时候杀很多很多的阿修罗,没办法抵挡。还有天人的金刚、利矛、铁轮等等这方面都可以出击的。还有天人打阿修罗的时候是佯攻,他从下往上攻,天人是俯冲的方式打的,他仗着地利,像这样从上往下打和从下往上打这个方面完全都是不相同的,人间的战争也是这样的。所以阿修罗往往都是失败,有的时候和天人打仗的时候,阿修罗的尸体顺着须弥山往下滚,把龙王的游戏河全部都染红了,像这样就死得非常非常多,从这个方面观察。

还有很多地方讲的时候说天人的身体比阿修罗高大的多,从这个方面观察的时候很高大,有的地方讲阿修罗和人差不多吧,但是是不是身高差不多这个也不敢决定。有一次我记得讲过,但是翻书的时候没有找到这个根据。但是不管怎么样反正天人比阿修罗高大,然后经常战胜阿修罗的,偶尔也有阿修罗战胜的时候,但这个非常非常罕见的。总之就是恒时感受战争、恐怖、痛苦、死亡、受伤,这方面很多痛苦的。

《亲友书》云:“非天嗔恨天福故,心中生起大痛苦,虽具智慧以趣障,无法现见真实谛。”

在《亲友书》当中也这样描绘阿修罗的痛苦,非天就是阿修罗。“嗔恨天福”的缘故,心中生起很大的痛苦,然后前面所讲的这些痛苦都会感受的。“虽具智慧”,阿修罗他也具备一定的智慧,但是以趣障,“趣障”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报障或是讲异熟障的意思。通过他的报障、他的异熟障,通过他转生阿修罗嫉妒心很强烈的缘故,通过这个烦恼没办法压制,所以无法现前真实谛,从这方面宣讲的。

下面无垢光尊者做个鉴别:

此中所说的不见谛是指诸如声闻缘觉之见道,并非是大乘见道。

无垢光尊者说《亲友书》当中讲阿修罗无法见谛或是在《辩中边论》这些颂词注释当中也是说阿修罗以报障的缘故是没办法见到。尤其是讲第二品讲障碍的时候,阿修罗以报障没办法见谛,还有《俱舍论》当中讲无法见谛,这方面都是指小乘的观点。共同乘的观点讲声闻、缘觉的见道是通过阿修罗的智慧没办法见道的,并不是指大乘见道。

下面无垢光尊者引用佛经说明这个问题:

《宝积经》云:“尔时宣说此法,天、龙、非天、大鹏、人非人、大腹行等不可胜数之众生获得见诸法之无垢法眼。”

无垢光尊者引用《宝积经》当中讲的,宣讲这个妙法的时候,天、龙、非天,这个非天就是指阿修罗,还有大鹏鸟乃至于大腹行等等,不可思议的属于天龙八部,属于非人类的,这方面无数众生获得了诸法无垢法眼,无垢法眼就是指见道的功德。平时讲清净法眼、法眼净、无垢法眼,这方面很多地方都是讲见道的异名,都是指生起了大乘的见道。既然可以生起大乘见道,这个方面大乘当中是有见道的真谛,也有见道的机会的。

因此,应当通达诸乘之理。

无垢光尊者这句话很有份量,所以教导后学者一定要通达诸乘,千万不要说是小乘当中讲的他无法见道,所以说恒时,什么时候都无法见道。你看如果这样《宝积经》当中的这句话怎么解释呢?非天怎么样解释?实际上这个地方是讲得很清楚的,非天在大乘当中是可以见道的,所以说无垢光尊者说要通达诸乘。通达诸乘,小乘的讲法怎么样的,大乘显宗的讲法是怎么样的,大乘密宗的讲法是怎么样的,这个方面只是一个例子而已,实际上无垢光尊者劝我们广闻博学,广闻博学才会知道佛法当中、佛经当中,小乘、大乘、密乘当中一切说法没有矛盾的地方。所以有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广闻博学,抓住一个然后钻到牛角尖当中出不来了,实际上很多佛经当中其他地方不同的侧面都已经讲过了,所以如果你学得多,见识广,很多问题自己可以解释。

这个地方无垢光尊者说无法见道是指没有办法见道小乘的声闻、缘觉,没有办法见道,大乘的见道是可以见道的,可以获得的,这个方面应该好好的思考这个道理。

丁二、劝勉精进修法:

非天也是如此痛苦,所以,应当勤修正法。

故求善妙寂灭众,当速修持解脱法。

所以知道了非天也是这样痛苦的时候,我们对非天的希求心也肯定会熄灭的。所以只要追求善妙寂灭,善妙寂灭就是指涅槃。追求善妙寂灭、涅槃道的这些修行者、这些众生,当速修持不要拖延,应该从现在就开始迅速修持能够从轮回当中解脱的法。

但是以前我们反复的讲过了,这个修持解脱法有些人相当着急,解脱法在他内心当中就是大圆满,空性就是解脱法,其他的不是解脱法,这个方面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然后我们修解脱法,是一个阶梯性的,有一个层次的。所以说共同加行也是解脱法,然后其他的顶礼、念咒这也是解脱法,闻、思、修也是解脱法,像这样有些只不过成为正行的所缘,有些成为前行的所缘,有些成为修前行的助缘,有些成为修正行的助缘。不管怎么样佛法当中所宣讲这些,没有一个没办法灭除一分罪过,没办法生起一分功德,一个都没有。所以我们就知道了解脱法是指整个道次第而言的,必须要详尽了解,详尽生起定解之后,慢慢去实修,慢慢去体会。

下面讲第二个痛苦,天人之苦,在三善趣中是属于第三类善趣的痛苦。

丙六(天人之苦)分四:一、死堕之苦;二、投生之苦;三、有漏乐苦;四、当修解脱法之摄义。

丁一、死堕之苦:

死堕之苦主要是指欲界天人主要的痛苦,投生之苦主要是色界、无色界的痛苦。

善趣中的天界也摆脱不了痛苦。

下面就广释天界。天界可以说有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有这样一种三层天。三层天当中我们在观修的时候必须也要逐一的观修,逐一的观想。对于欲界天的痛苦、对于色界天的痛苦、无色界的痛苦都要了知都要去想。

欲天处苦亦无量,放逸欲醉与死堕,

花鬘枯萎不喜垫,为诸亲友所舍弃,

见后生处生畏惧,天界七日难忍受。

欲天处就是指欲界天,从四大天王天乃至于他化自在天之中,痛苦也是无量的。平时不知道这些佛法的深奥道理的人,认为天人是很安乐,神仙他是没有痛苦的,但是如果神仙不是示现的神仙,不是活菩萨化现的神仙,而是通过修持有漏的善因得道的神仙、天仙的果位,实际上他也是充满了痛苦的,他的痛苦也是无量无边的。

“放逸欲醉与死堕”,这方面讲的时候有放逸欲醉的痛苦,这个欲可以理解成五妙欲,他放逸于五妙欲当中,沉醉在五妙欲当中没办法苏醒过来。因为天界观待人间来讲欲妙比较自在的,这些天人转生到天界当中的时候他就恒时自由自在的享受这些妙欲,不需要为了妙欲去奔波。人间为了妙欲去奔波,偶尔有的时候还会生起厌离心,但是天界这些妙欲来的很自然,来的不费功夫的缘故,所以他就恒时享受妙欲。所以直接导致他放逸的情形,陶醉在妙欲当中的情形,这个方面也是一种苦因。然后是死堕,死堕就是死亡的时候堕落的痛苦,天人要死亡的时候他的堕落痛苦非常的猛烈。

“花鬘枯萎不喜垫,为诸亲友所舍弃”,“花鬘枯萎不喜垫”主要是讲天人五衰当中有这两种,以两种来做比喻的。“为诸亲友所舍弃”这个是第二类痛苦,“见后生处生畏惧”是第三种痛苦,还有“天界七日难忍受”这个是第四种。

不管怎么样天人五衰现前,天人五衰的说法有很多,比如说第一衰,本来天人的容貌非常端严,但是慢慢在死亡到来的时候,他的容貌开始显现得丑陋起来了,他不是很好看了,这个方面也是一种。还有第二种说法,天人五衰的第一种主要是天人以前身体自己放光明的,自己放出一由旬的光明,但是五衰开始死相现前的时候,他一由旬的光不见了、隐没了,这个就是第一种相出现了。第二种相出现的时候这个地方讲花鬘枯萎,以前天人的花鬘是怎么样也不会枯萎的,但是要接近死亡的时候他的花鬘开始枯萎了。不喜垫,垫就是坐垫的意思,天人坐在自己的坐垫宝座上的时候,怎么坐也没有不安乐的时候,都很快乐,但是要死的时候怎么坐也是坐不住的,怎么坐都是感觉非常不舒服很痛苦的,这个也是一种死相现前了。

还有“天衣出污秽”,以前天人的衣服不会出垢染的,但是死相现前的时候,他的天衣开始出现污秽,从这个时候他开始知道要死亡了。还有“腋下流汗”,天人他不流汗的,如果开始流汗的时候,死相现前,这个说法不一样,有的说天人以前流的汗是香汗,要死的时候流的是臭汗,有这样说法。但是很多地方讲平时天人不流汗,在死的时候他会流汗的。这个是他见到自己的五衰现前的时候,自己要死了开始生起痛苦。

“为诸亲友所舍弃”,平时亲友和他一起享受妙欲,在死相现前的时候,亲友把他抛弃了,他自己要孤苦伶仃的感受七天的痛苦,所以说这个方面被亲友抛弃的痛苦也是非常难忍的。

还有“见后生处生畏惧”,他要用天眼观察我死后投生何处呢?观察的时候大多数一观察都投生在驴胎、猪胎、恶趣,就投生这个,他一方面感受死相痛苦,一方面见到死亡之处这么恐怖,又生起这样苦上加苦的这样一种觉受。从这个侧面讲天人他也有苦,也有苦苦,你看五衰现前的时候本来就是苦,然后亲友舍弃是种苦,然后在这样状态当中见到自己的后生处,就是自己死亡之后投生的地方又生起畏惧,从这个方面讲的时候是不是还是一种相似的苦苦感受的。

“天界七日”,五衰现前或者死相现前在天界有七天,七天当中必须要忍受这个痛苦,七天在三十三天讲就是人间的七百年,在七百年当中必须要感受非常的痛苦,所以他在天界当中享受妙欲的时间,过惯了好生活,时间越长,他受苦的时候痛苦越猛厉。所以我们就知道人间观待比量的时候,如果是从小就受苦的穷孩子,他在以后感受痛苦就无所谓的,这些痛苦他都能够忍受,但是如果从小就是骄生惯养的,像这样一种富豪之子,或是说从来没有感受痛苦的人,一旦他遇到一个小小的痛苦的时候,根本受不了的,就是这样一种差别。所以天人也是这样的,天人在漫长的时间当中,漫长一千年的天界,一千年当中享受了五种妙欲,然后在死亡的时候感受这么猛烈的痛苦,在七天当中确确实实非常难以忍受的,这方面是苦上加苦的。

如是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六欲天的天众,表面上十分快乐,实际上这种快乐也超越不出变苦、行苦的范围。

这个方面讲欲天的痛苦亦无量。欲天主要是从四大天王天乃至于他化自在天的六欲天天众,所有的天众。表面上看起来也是非常的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实际上这样一种快乐根本超不出变苦、行苦的范围。

天人濒临死亡时,身色不美,不喜宝座,花冠枯萎,天衣染垢,出现前所未有的汗水。

这个就是天人五衰,天人五衰就是指天人的五种死相,我们说天人五衰和天人五种死相是一个意思。从身色不美开始,以前天人是非常庄严的,非常端严的,因为通过以前修善法的缘故,得到这种善报非常庄严,但是在死亡的时候,他的身色开始变得丑陋,不美了。不喜宝座,不喜欢安坐在自己的宝座上面,然后花冠枯萎等等,次第知道这个是天人的五种死相。

此时,被天界的伴侣抛弃,孤苦伶仃,心烦意乱,

这方面被这些友伴抛弃的痛苦,这些天人以前本来跟他非常的亲密,天子和天女感受欲妙的快乐,天子认为她是我的伴侣,天女也认为他是我的伴侣,但是实际上在死的时候,这些天界的天女一看到天子死的时候马上就远离了,没有一个人去照顾他的,也没有一个人去安慰他,反正都是远远的逃避吧,能看到他的时候远远的逃避。是不是因为他变得很丑了?然后花冠也开始枯萎了,他衣服也很脏了,然后臭汗也流出来了,喜欢清净的天人是不是从这个角度远远的避开。所以从这个方面讲的心烦意乱。

又以天眼见到将要投生之处而惊恐万分,昏厥过去。(又以天眼见到将要投生之处而惊恐万分,昏厥倒地。)

昏厥倒地是说他惊恐的程度,通过天眼看到他自己投生的是恶趣,或者是非常污秽、下贱的处所,根本没办法承受,然后昏厥倒地了。

这时,父母、亲友从远处呼唤自己的名字并说:“愿你死后转生于南瞻部洲人间中,在那里行持十善法,将来再投生到此天界。”

这个时候看他昏厥倒地的时候,父母、亲友不是走到他耳边然后呼唤你醒来吧醒来吧,而是从远处呼唤自己的名字,然后给他说些祝愿,在有些引导当中能够给他说这些祝愿的人都是平时对他特别好的人,如果是平时和他关系一般的人,根本祝愿都不会说的,马上就走开了,马上就远离了。父母不是像人间的胎生父母,这个父母是化生的父母,在天界当中突然就从她的膝盖上面就化生出他的天子,这些天子、天女是从这些老天人或大的天人膝盖上面突然化生,或者怀中突然化生,像这样就是我的父母,从这方面去安立的,实际上人间胎生的这种情况是没有的。然后愿他转生到南瞻部洲再行持善法,再投生天界,实际上这些人执迷不悟的,痛苦这么强烈了还没有祝愿他到人间行持善法,然后修持出离的因,你再投生天界又让他感受七天的死亡的痛苦。实际上从这方面我们现在就应该认识到即便转生到了三十三天等天界,绝对也是一个痛苦之处。所以说我们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认识清楚,很容易心念一转就把自己的善根回向到天界当中去了,回向到三十三天、六欲天然后去感受快乐,这方面就把今生当中的资粮,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福报就浪费了。从一个侧面讲确定浪费了。所以我们现在回向的时候,要不然回向极乐世界,要不然回向成佛解脱,不要回向人间这些后世转生于什么天界。这方面天界连暇满人身都没办法获得,所以即便回向善趣也是回向人间当中的暇满人身,这个方面回向的时候要回向的很清楚,不是说我回向人间,回向人间如果不注意回向成一个普通的人身,修不成正法,这个也是一个浪费。所以即便是要回向,也要回向人间一个暇满人身、能够修持佛法,尤其能够修持密宗的这样的一种身份还可以,所以像这样观察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回向这个方面。

一边说一边散花,尔后就离去了。天人(于临终前)七天中感受此等死堕痛苦。

七天当中会感受这个死堕的痛苦,而且在《广论》当中还讲过其他种类的天人的痛苦,这方面没有讲到我们可以补充。第一个天界当中也分贫富的差别,我们认为天界没有贫富的差别,都是一样的富翁。但实际上都比较富裕,但是在这里面还有等级的,因为在人间他造的善业不一样的,有些造的善业很大,所以他显现的天福、他的身份就比较高贵,而且他的福报比较圆满。有些在人间造的善业不是这么圆满,所以生到天界之后就成了比较起来比较贫穷的,而且力量非常懦弱的,心态也是非常懦弱的,然后见到其他的大力天子的时候,大力天子一降生的时候他就非常的恐怖。还有些地方讲的时候,大力的天子,就是福报很深厚的大力天子,一发怒的时候,福报小的天子马上从他的宫殿当中驱逐出去的,没办法呆在他的宫殿当中安住,这个方面又是感受一种痛苦。

所以我们说在天界当中还是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种情况出现的。实际上我对这个感受很深的,以前虽然我也是通过《前行》方面详尽思考过天人的痛苦,但是有一天突然看到《广论》当中讲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就生起一种很强的厌离心,天界当中还有像人间这种以强凌弱的这样的情况出现,生在天界有什么样一种作用、什么样的意义呢?像这样有的时候与某个法义相应的时候,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从方方面面思考天人的痛苦,对自己方方面面都有触动,都有从广的方面生起厌离心的机会是有的。可以从《广论》当中看天界痛苦了知的。

《亲友书》云:“天界虽具大安乐,死堕痛苦大于彼,如是思维高尚士,不贪终尽之天趣。

天界之中虽具大安乐是观待于人间、观待于恶趣来讲,他是具备大安乐的。“死堕痛苦大于彼”,死亡堕落的痛苦大于天界当中感受的这些安乐。“如是思维”,通过这样思维,“高尚士”,这个“高尚士”就是指欲求解脱的人,想解脱的人就称之为高尚士。“不贪终尽之天趣”,所以说你千万不要贪恋,最终肯定要灭尽的天趣的安乐肯定不能够贪恋的。所以这个方面不贪恋是来自于反复思维,反复对于天界的痛苦再再思维,内心当中生起个定解,所以自己无论如何善根一点都不回向在欲界天当中去感受什么样一种暂时的快乐,恒时回向于解脱道,恒时回向于极乐世界。

身色变得极丑陋,花鬘枯萎不喜座,衣染污垢身体上,前所未有汗汁流。

这个是《亲友书》当中讲天人五衰,天人五衰当中第一个身体变得极丑陋和前面无垢光尊者讲的“身色不美”是一个意思。前面我们讲另外一个观点,《前行》当中讲第一种是身光消失,身体的光明消失,这个方面是第一种五衰,这方面是这样讲的。后面花鬘枯萎第二种,不喜垫是第三种,衣染污垢这个是第四种,身体上出现前所未有的汗汁这个是第五种。

天境天人已出现,天界死堕之五相,犹如地上临终者,所示一切之死相。”

天界当中的天人出现天界的五相、天界五衰现前的时候,“犹如地上临终者,所示一切之死相”。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天人他死亡的时候会出现死相,就好像人间的人死亡的时候他会出现死相一样。所以在无垢光尊者的《上师心滴》当中也是观察了很多很多种死相,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死相会出现,然后出现死相如果你的修行没有成就,怎么样赎死的这个方面方法讲了很多的。

一个人死的时候肯定会有种死相出现的,只不过从自己的侧面能不能够清楚的发现,从其他的道友身上他能不能发现你身上的死相,这个是另外一回事情。但是绝对会出现死相的,只不过有些比较明显,有些人出现死相非常明显。比如说现在我的心态突然间一个大幅度的改变,自己的所作所为、想法,完全和以前不一样,这个也是一种死相,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的时候,就表明是一种死相了。所以有的时候是梦兆当中会出现,有的时候是别人梦兆当中会出现这样的死相,反正这些死相会出现很多,就像地上的人临终会出现死相一样,天上的天子他死亡的时候也会出现死相,所以从这个方面比对会知道。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