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前行广释 > 正文

《前行广释》第86课-讲记脉络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2/7/28 23:57

课前引导
1、《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所讲之法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往生法。不共内加行分五:皈依、发菩提心、念修金刚萨埵、积累资粮、上师瑜伽。现在学习的是不共内加行之皈依部分。

2、上节课学习了“皈依之基础”中“信心的重要性”的部分。以公案深入阐述我们一定要对三宝具足胜解信,视师如佛,才能够令三宝的加持融入相续,获得究竟成就。

3、本课学习“皈依之基础”中“皈依之分类”,告诫我们一定以大士道的发心而皈依;以及“皈依之方法”,包括皈依之对境的观想方法,以及具体观修的步骤及方法。

本课脉络

生西法师辅导
1、从现在乃至成佛之间,皈依的修法就是能够帮助我们解脱或成佛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即三皈依。如果要解脱,第一,导师必不可少。只有认同了佛陀是我们所皈依的导师,对他所讲的法才会愿意去修学。只有佛宝才能够引导我们解脱,世间的天神或领导没办法帮助我们解脱,他们对此无能为力。第二就是皈依法,如果要达成某种目标,方式方法必须要正确。我们要解脱,解脱的方法是什么?法当中就包含了所有让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僧众是第三要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这一世、下一世乃至生生世世当中我们的修行要成就的话,必须通过很多助伴来帮助遣除违缘,或者帮助我们一起在道上走。真正意义上严格的修行助伴就是圣僧,他内心的功德一旦达到初地以上的果位就成了圣僧,之后他内心的证悟不会变化。僧宝的自性是我们修行的助伴。

2、皈依是趋向解脱的第一步,如果没有皈依三宝,就不算是内道,因为你不认同这三个要素,就和解脱道没有关系了,我们称之为外道(内外道以皈依别)。

本课脉络

丁二、皈依之分类:

一、总说分类(2-8)

1、小士道皈依(3-5)

1)特点:
A. 畏惧三恶趣的痛苦
B. 希求人天的善趣安乐
2)不能算作真正皈依的情况
A. 对下一世不重视
B. 只求这辈子远离灾祸

第一次法师辅导
如果你希望佛法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智慧、功德、信心、能力,让你这个人能力越来越强,品格更加完美,让自己生活更洒脱自在,那你最多也只能获得这个,无法获得解脱,甚至跟小世道都还够不上呢,因为你在心中都还没有希求来世。所以我们学佛常常要反观,我们走入佛门是不是因为生活有很多缺憾,有很多不圆满,学佛让心里获得平静,让自己有勇气活下去?这个还不够下士道,我们心里要清楚。修行不是加法,是减法。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心里的常执,所以我们会失望,会有恐惧心。真正的佛法根本不会给我们减少无常的相,我们若怀着这样的心态,很容易生邪见。

生西法师辅导
小士道(下士道)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唯下士道,还有一种叫共下士道。唯下士(唯小士)道,即只是追求后世的善趣。唯下士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追求后世的安乐,还有一种就是只追求今生的快乐,连后世都不希求。还有一个叫共下士,我们皈依三宝是为了后世得到善趣,这个也是皈依的目的之一。因为我们修行佛法,不能保证今生修成。所以,要让我的修行有连续性,修行最好的就是善趣。为了能够修行佛法而追求善趣安乐,就叫做共下士道。既可以成为一般的世间人的皈依,也可以成为修行人的基础,这个叫作“共同”。因为我们只有得到善趣中的人身,在下一世、再下一世的修行才有连续性,这个就叫做共同的。

2、中士道皈依(6-7)
1)通过闻思修行,认识到善恶趣都不离痛苦本性
2)为摆脱轮回痛苦、获得寂静涅槃的果位
3)发心只是为了自己获得解脱,不愿自己感受痛苦

第一次法师辅导
无常的验相是心里产生一种释然,然后很快乐。修好了无常是非常放松的,因为你知道担忧没有用,所以有面对一切无常的勇气,收紧的心就会打开。当不断串习时,中士道的发心逐渐会产生,才有可能达到大士道。一个人如果在相续中大乘种性苏醒的话,四无量心修好了,菩提心自然会产生。
生西法师辅导
中士道也有两种,一个是唯中士,一个是共中士。唯中士是声闻种性·的修行者,以自己获得解脱涅槃为究竟,但往上面就没有了。他唯一追求的就是中士道的解脱,他的皈依也唯一是中士道的。还有一个叫共中士,共中士是大乘的修行者以依靠自己获得解脱为基础,进一步发菩提心,叫做共同的。“共同”就是大乘、小乘的都可以,尤其是大乘的修行者。首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解脱的利益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才愿意众生获得解脱。

3、大士道皈依(8)
1)见沉溺轮回苦海中的众生,遭受深重苦难
2)不能只想自己一人解脱,要将他们安置于无上佛果
第一次法师辅导
当我知道轮回没有实意,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而众生还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用作抓取,最后肯定一无所有,就会发起真正的心愿希望将众生安置于佛果。但我现在没有这个力量,谁有呢?三宝有。我也相信我的心愿和佛菩萨的本意不违,所以我想要借助佛菩萨的力量,我选择皈投三宝。这是大士道的皈依。
生西法师辅导
大乘皈依的精神、核心,就是让我们的心量直接和成佛之道相应,不用转弯了。你只要去落实,把大士的皈依修好、完完全全修清净就可以了,不用修完了再转变。

二、详说选择大士道皈依的原因(9-16)

1、皈依的共同功德(9)
1)无论哪一种皈依,功德都非常大
2)对三宝生起清净的信心,就能现见甚深之法
3)皈依三宝是来到世间最大的获得

2、三种发心中,最好的是大士道的皈依(10-14)
1)不选择其他两种皈依的原因:(10-13)
A. 善趣的人天安乐,暂时看似快乐,但也超不出痛苦的范畴
B. 善趣乐果耗尽之后会再度堕恶趣
C. 如果不去饶益曾当过父母、如今沉沦在轮回中的众生,不合情理
2)选择大士道皈依的原因:(14-15)
A. 所缘对境是无量的,缘此发心,功德也是无量的
B. 修皈依的时候,若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不但没有大的功德,反而会造下堕入三恶趣的因
C. 为了让众生斩断轮回根本、发无上菩提心而皈依
3)修行窍诀:(16)
A. 作为大乘佛教徒,无论任何场合,利益众生都不能忘
B. 无论哪个修法,最初都要以大士道发心如理摄持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为什么公案里这么肯定的说,这些获人天福报的阿罗汉一定会生傲慢心呢?因为贪嗔痴、傲慢和嫉妒是一体几面,只要有一个,其他的肯定有,都源于烦恼的心所。如果累积人天善趣的发心源于贪,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烦恼的心所,就一定会有傲慢产生。
第一次法师辅导
1、对于大士(上士)道的皈依来讲,可能刚开始选择上士道的皈依,内心中还是夹杂了很多东西,但这个不可怕。比如说我们发菩提心,现在选择大乘的皈依,但每天夹杂自私自利的想法,你只需要通过修行把这些杂质挑出来就行了,你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如果选择的是中士,那就没办法,即便你把杂质挑出来最后还是那条路。所以方向、目标是很重要的。

2、造罪业也是同样,恨一切人比恨自己或一个人过失要大的多。要利益一切人比要利益某个人或少部分人的功德要大。这时的心量大,所承诺的给予众生的安乐是真正的无上佛果,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获得无量的福德。在大乘中,功德不等于钱,功德等于资粮或能够成佛的资本。如果没有功德,根本没办法获得解脱,没办法获得成佛的果位。什么样的福德最大,我就要去做这个。佛陀是积聚了无量的福德而成佛的。如果凭我现在这么一点点小福德,根本就成不了佛。所以,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或依靠最能够积攒福德的方法,这时我们就要通过学习。对积资净障方面自己一定要好好地去修,这个就是“利弊亦如此”,而发起了“利益一切众生”所获得的福德也如此。要把这种“相似的利他心”,通过修炼转变成“真实的利他心”,而且真实的利他心要再再念念地生起来。

丁三、皈依之方法:

一、皈依法的分类(17-30)

1、共同乘皈依法(17-22)
1)总说:以诚信佛为本师、法为道、僧众为修道助伴的方式来皈依,是显宗的皈依
2)分说:
A. 皈依佛:佛陀作为向导,指引我们该怎么走
B. 皈依法:将佛陀宣讲的法作为我们要行的道路
C. 皈依僧:将僧众作为菩提道中的助伴

生西法师辅导
“法为道”是说正法是道,“法本”只是一个表示,这些文字和语言是指月亮的手指,真正来讲是一个方便而已。真正的法的自性就是“道、灭”二谛,即道谛和灭谛是属于法的自性。当然,道谛已经是圣谛了,就是说道谛和灭谛是圣者相续中所具备的一种境界,“有学道”是道谛、“无学道”是灭谛。
第一次法师辅导
具体来说,我们要发愿,生生世世遇到“见修行果”走在正道上的的善道友,互相扶持行菩提路。

2、不共同密乘皈依法(23-25)
1)总说:通过三门供养上师、依止本尊、空行为助伴的方式而皈依
2)分说:
A. 以三门供养上师:上师是一切加持的来源
B. 依止本尊:本尊是一切悉地的根本
C. 以空行为助伴:空行是一切事业的根本

第一次法师辅导
如果对密宗的这些名词不熟悉的也没关系,这只是一些名词。像本尊、空行,都是一个本性。就像我们说文殊菩萨是一切智慧的化现,观世音菩萨是一切悲心的化现,那可不可以相融呢?当然可以。你一直求文殊菩萨会不会获得悲心呢?一直求观世音菩萨会不会获得智慧呢?当然会,因为智悲同体。所以,如果遇到这些陌生的名词,有本性一体的定解,不要产生排斥心。

3、殊胜方便之金刚藏皈依法(玛哈约嘎、阿努约嘎)(26-28)
1)总说:依靠脉清净显现化身、风清净显现报身、明点清净显现法身的捷径来皈依
2)分说:
A. 处所的脉清净,为僧宝和化身
B. 动摇的风清净,为法宝和报身
C. 庄严的明点清净,为佛宝和法身
生西法师辅导
1、“风脉明点”在不共密乘中会出现的很多。“风脉明点”的修法也特别多,主要在“圆满次第”中。“风脉明点”可以作为因而显现成身、语、意。“风”主要是显现语言的因,“脉”是显现身体的因,“明点”是显现心识的因。所以,“风脉明点”最粗大的显现就是身语意。比较微细的部分就是“风脉明点”,其本性就是“法报化三身”。这里面都是息息相关的,通过修风脉明点而现前三身。

2、所以皈依的方式也是由外而内,越往内越殊胜。小乘、显宗到密乘,共同密乘到不共密乘,不共密乘到大圆满之间,修行是越来越细的,越来越接近实相。这些次第都是针对众生的观修方式,或是趋向实相的途径,遵循由外而内,由粗而细的原则。

4、究竟无欺实相金刚乘皈依法(无上大圆满心滴派)(29-30)
1)总说:为使自己生起皈依境圣众相续中的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的无二无别大智慧,反复修持、决定而皈依
2)分说:
A. 本体空性即佛宝和法身
B. 自性光明是法宝和报身
C. 大悲周遍是僧宝和化身

生西法师辅导
1、心本身是空性的,在空性的同时是光明的。光明不是亮闪闪,是智慧,而且是无为法的大智慧。佛陀相续中就是这种自性光明智慧,在大空性的同时其实是具备大智慧的。

2、“大悲周遍”,指利益众生的大悲心是周遍的,而且这个大悲心不是通过观修心所而生的大悲心,是和无漏智慧无二无别的大悲心。也就是说,在如来藏的本性中本来就具备这种利益众生的大悲心。

3、你本具大悲,需要通过分别念观修大悲,大悲心越来越强越来越大,就越来越能和自性的大悲心相应,就能够引出自性大悲。

4、了义的教法以及大经大论一定要学,学完之后对现在修行的帮助是很大的。而且了知之后,虽然还没有证悟,但在观修菩提心、空性时,每一念都能跟实相相应,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5、如果能够在了知意义之后皈依,就能够让自己相续中的自性显现出来。这个皈依其实就是承认自心。我们皈依的僧众当中的三相,和自己的三相是无二无别的。我皈依外在的僧众的三相,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三相成熟。因为每皈依一次就忆念一次的三相是自己本具的,忆念一次就相当于试着开发一次、激活一次,再忆念一次又做了一次努力,这样不断地忆念,对自己本具三相这个认知越来越确定,最后达到念念都和实相相应。虽然这还不是真实的自相,但它已经在无限靠近,自己的作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靠近这样的自相,这样皈依其实就已在无限接近实相了。

二、念诵皈依偈(31-33)

1、内容:
1)龙钦心滴派的“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
2)《开显解脱道》的“南葵内色那卡刚瓦耶……”

2、数量:最好能圆满十万遍

3、传承要求:
1)听大圆满密法最好修龙钦心滴派或《开显解脱道》的五十万加行
A. 每个传承的加持、悉地略有不同,理念上有点差别
B. 此次缘起不同
2)将该传承仪轨修圆满,各方面定有不共的殊胜之处
3)只要法清净,其他教派的加行亦可,都有资格学修密法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不要自己随便的添加,以分别念增减,在心态层面不要脚踩两只船。一方面有传承的加持,一方面各派最终目的地一定都一样,这就是内道,不会有什么舍法的顾虑、业障的生起,不要担心。

三、明观皈依境(34-63)

1、 简单观想方法
我前面有一棵五枝菩提树,树上有三宝总集的莲花生大士,还有佛宝、法宝、僧宝

2、详细观想方法
1)自己的住处:观想为珍宝组成的清净刹土
A. 佛土本来清净
B. 众生业力不同,心清净才能见到诸法清净

生西法师辅导
对着皈依境的唐卡皈依时,一定要观想实实在在的,不是在画像前皈依,而是观想我就在画像里面、在净土里面皈依,这是很重要的。

2)自己正前方:观想一棵五枝如意树
A. 观想内容:
a. 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极其圆满
b. 蔓及各方,遍布整个虚空
c. 枝叶由珍宝铃、璎珞装点
B. 观想方法:
a. 若观不起来,先好好看唐卡和图片,再观想
b. 观想的时候,除了这些,不用多想

3)中央的树枝:根本上师
A. 观想本体:三世诸佛总集的根本上师,形象是莲花生大师
B. 观想细节:
a. 身色形象:白里透红、一面二臂,双足国王游舞式
b. 法座:安坐在八大狮子宝座的莲花、日月坐垫上
c. 法器:右手以契克印执持纯金五股金刚杵;左手平托天灵盖,里面有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宝瓶,瓶口由如意树严饰
d. 衣着:身著锦缎大氅、法衣、咒士衣,头戴莲花帽
e. 行为:与身色洁白、手持弯刀和托巴的佛母益西措嘉空行双运(若有不清净念头,修单身像也可以)
f. 位置:莲师面部朝向自己,安坐在前方虚空中

生西法师辅导
以前大恩上师讲,如果对自己的上师信心非常强烈,直接观就可以;如果对上师信心没有那么强烈,就观想成圣尊。但不能因为有些仪轨没有说必须观成什么样子,就自己来选。上师也说在修行时,仪轨里怎么说就怎么观,如果我们修这个皈依,就把他观成莲花生大士的样子。

4)上方的树枝:传承上师(皈依师)
A. 位置:在莲师的头顶上,大圆满心滴派最根本的传承上师以重楼式安坐
B. 观想的重要性:这些上师对我们生起大圆满的觉性证悟,有不可缺少的缘起
C. 观想范围:学《前行》,将把法从普贤如来一直传到我们这里的,视为自己的传承上师
D. 观想细节:
a. 他们各自的装饰、装束样样齐全
b. 上面以为上师的坐垫没有接触到下面以为上师的头部
c. 周围有本尊及四续部尊众、空性勇士、护法团团围绕

5)前方的树枝:三世诸佛(佛宝,皈依佛)
A.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周围,由贤劫1002尊佛等十方三世诸佛所围绕
B. 观想细节:
a. 全部是殊胜化身梵净行的装束
b. 头有顶髻、足有轮宝等具足三十二相与八十随
c. 双足金刚跏趺坐
d. 有白、黄、红、绿、蓝,身体放射出不可思议的光芒

6)右方的树枝:大乘僧众(僧宝,皈依僧)
A. 以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观音菩萨为首的八大随行佛子,由大乘圣者僧众围绕
B. 观想细节:
a. 身色有白、黄、红、绿、蓝
b. 以十三种圆满报身装饰装严
c. 双足以平等式站立

7)左方的树枝:小乘僧众(僧宝,皈依僧)
A. 舍利子、目犍连声闻二圣,由声闻缘觉圣者僧众围绕
B. 观想细节:
a. 身色洁白,身著三法衣
b. 手持锡杖与钵盂,双足站立

8)后方的树枝:法宝经函
A. 法宝经函层层叠叠
B. 金光闪闪格架中央最上方,陈列着640万颂大圆满续部
C. 函头标签对向自己
D. 经函光芒四射,发出“阿勒、嘎勒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