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分了十三品,现在正在讲第五品。第五品主要是宣讲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当中分别了善知识的法相,恶知识的法相,如何弃离恶知识,如何依止善知识的种种殊胜的教言。现在已在宣讲依止善知识弃离恶知识的总的教言,总的教言当中今天讲第三个科判:
乙三、弃离恶知识恶友之利益:
如果能够弃离恶知识和恶友,在这个里面宣讲它的功德和胜意。
不依止恶知识、弃离恶友之利益:
远离恶友恶知识,今来世乐成妙德,
获解脱道恒增善,永远不见恶劣者,
亲睹佛子中怙主,垂念自己赐加持。
安详而逝趋善趣,具彼不可思议德。
如果是一个修行人能够善巧的辨别恶知识的相、恶友的相,了知到他们对自己恶劣的影响之后,自己就要远离这样的恶友恶知识。如果这样远离恶友恶知识“今来世乐成妙德”。“今来世乐”的意思就是今生也安乐,后世也安乐,今世和来世都是安乐的。“成妙德”的意思能够成就很多殊妙的功德。
“获解脱道恒增善”,已经能够进入或者踏入解脱正道当中,在修持正法的时候也能够恒时增长善根,恒时增长善法。
“永远不见恶劣者”,今生当中如果远离恶友恶知识,通过这样的等流,在生生世世当中永远不可能见到恶友者,不可能依止这样的恶劣者。
“亲睹佛子中怙主,垂念自己赐加持”,还有其余的功德就是能够亲睹佛子中的怙主,就是讲佛陀,自己能够面见佛陀,能够值遇或者亲睹佛陀,听法或者做供养等等。
“垂念自己赐加持”,生生世世依止善知识的功德力也能够感召佛陀垂念自己,给自己赐予殊胜的加持。
“临终安乐趋善趣”,因为今生当中如理如实的依止的缘故,临终的时候也不会有忧悔,临终的时候会非常安乐的。如果依止恶知识,临终的时候会非常的后悔,因为恶业会现前、恶行会现前的缘故。因为远离了弃离了恶知识,依止善知识修行正法的缘故,在临终的时候必定也是显现安乐而且在死后绝对是趋向于善趣或者趋向于净土。
“具彼不可思议德”,以上是略说。实际上是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般若八万颂》中云:“须菩提,弃离恶友之功德不可思议,恒行善法,见诸善逝,安详而逝,转生善趣,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迅速现前无上真实圆满菩提果。”(《般若八万颂》云:“须菩提,弃离恶友之功德不可思议,恒行善法,见诸善逝,临终安乐,转生善趣,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迅速现前无上真实圆满菩提果。”)
在《般若八万颂》当中,在经典当中也是对须菩提尊者这样讲的,弃离恶友恶知识的功德不可思议的,下面就略述。
第一个是“恒行善法”,恒时都能够行持善法,因为远离了恶知识的缘故,没有人教唆自己行恶法的缘故,所以说自己的身心不可能受到污染,所以说能够恒时地行持这样的善法。
“见诸善逝”,就是通过修持善法发善愿的缘故,能够生生世世能够遇到善逝,见到善逝佛陀。
“临终安乐”,就是在死的时候肯定会非常安乐的。
“转生善趣”,在后世会转生到善趣当中。
“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因为此处主要是宣讲大乘菩萨的修法的缘故,所以也能够在生生世世当中不离开菩提心,恒时修持增上菩提心。通过修持菩提心,增上菩提心的缘故“迅速现前无上真实圆满正等觉”。在很快的时间当中就可以成佛,度化一切众生。
下面是第四个科判:
乙四、彼等之摄义:
恒依正士与善友,以此增上诸善业,
灭尽罪惑止过患,成就增上决定胜,
现世安乐后得果,成人天师恒具义。
前面主要是侧重于远离恶友恶知识方面讲的,这个地方主要是侧重于恒依正士和善友方面讲的。如果能够恒时的依止正士善知识,和依止这样种善友善道友的话“以此增上诸善业”,通过这个可以增上身语意的一切的善友功德。
“灭尽罪惑止过患”,相续当中以前有的罪惑和过患,逐渐逐渐就可以消尽或者终止不会再造了。没有造过的罪惑或过患,通过依止善知识和善友的缘故,也永远不会再造这样一种罪惑和过患,即便是造了之后都知道必须要忏悔,通过迅速忏悔的方式而得以清净的。
“成就增上决定胜”,这个就是讲暂时的增上生的果位和究竟的决定胜的果位在自己身上都是可以获得的。
“现世安乐后得果”,在现世当中因为行持了善业调服烦恼的缘故,现世当中也是非常安乐的。“后得果”,在后世当中也绝对能够获得殊妙的果位。
“成人天师恒具义”,最后自己成为人天导师佛陀,所以说依止正士和善友是恒常具有实义的,或者成了人天师之后,对自己和他人恒时具有真实义。
律典中也说:“持梵净行者乃殊胜善友,若依止之,则梵行究竟,善根增上,成解脱因故,诸长者当身恭敬、言敬语、以畏惧心依止。”(《毗奈耶经》云:“持梵净行者乃殊胜善友,若依止之者梵行究竟、增上善根,成解脱因故,诸长者当身恭敬、语敬语、以畏惧心依止也。”)
“持梵净行者乃殊胜善友”,我们的善友是什么样的一种身份呢?应该了知是持梵净行者。“持梵净行”,这个“梵”字以前我们解释过,这个“梵”字有的时候称之为梵天之道。如果是指梵天,梵净行主要就是指修持升梵天的行为,修持升梵天的行为主要是断除不净行,断除不净行淫欲心或者淫欲的心念,就称之为断除了淫心,然后再守持戒律称之为梵净行。有些地方这个梵是指涅槃,是指解脱的。
所以说梵净行就是指修持得到涅槃正道。此处的梵净行可以两方面讲,一方面作为修行者来讲断除淫欲,断除不净行;从第二个方面讲,这些道友都是发起出离心,真正希求解脱涅槃妙道的,所以说可以称之为梵净行者。这些乃殊胜善友。
第二句有所改动。“若依止之者梵行究竟”的“依止”前面加个“若”,在“依止”后面加个“之者”。“梵行”和“究竟”换个位置。
“若依止之者梵行究竟、增上善根,成解脱因故”,依止这样一种持梵净行的道友善友,就可以使自己的梵行得到究竟。依靠善友增上自己的种种善根,成为解脱的胜因。
所以“诸长者当身恭敬”,“长者”应该是指通指修行人而言的,因为在佛经当中有的时候经常用一些敬语,比如具受或者长者、长老等等,这方面都是用敬语的。所以说诸长者也就说指后来修行者的身语意都能够恭敬。身体方面对于这些梵行的道友作顶礼、作承事,这方面就是身体方面的恭敬。
“语敬语”,就是对于这样一种梵行道友不要说粗语、不要说离间语等等这样一种语言,应该恒时说敬语、说谛实语等等。
“以畏惧心依止也”,自己心里面对持梵净行的道友应该有一种畏惧心或者说应该有一种恭敬心。通过恭敬心缘故自己生怕在梵行道友当中开始生起过失,所以说自己的心恒时有这样一种畏惧的。通过这样一种身语意而恭恭敬敬地依止。如果这样依止就可以成为梵行究竟解脱的胜因。
《念法经》云:“若依止善友,则具清净正知正念且能圆满善根。”
如果依止善友,可以使自己具有清净的正知正念,可以圆满自己的善根。除了善知识之外,依止一个很好的善友,对自己的修行也绝对是能够增上的。自己依止善友,身语意的行为,身语意的一切的状态都潜移默化慢慢慢慢就可以增上,慢慢慢慢就可以断除过失等等。
下面讲第五个科判:
乙五、依止善知识善友之教言:
依止善友善知识,增长善资得乐果,
不畏三有利乐广,成办无量众二利。
上师乃是佛化身,浊世如是而显现,
乃至菩提果之间,当依一切善知识。
这个科判当中主要是侧重再进一步教导我们应该依止善知识和善友。如果能够依止善知识和善友“增长善资得乐果”。自己的善资粮,福德和智慧这两种资粮都能够不断的增长。然后通过这样一种善资粮因果不会虚耗的缘故最终可能是会获得这样安乐的果报的。
“不畏三有利乐广”,“不畏三有”,自己根本不畏惧三有,不畏惧整个轮回。它的意思就是指作为一个大乘菩萨来讲,不能够一个人躲在涅槃的境界当中不出来利益众生。
小乘的根性或者说一般的这个初学者,他会对整个三有轮回生起极大的恐怖,如入火宅一样等等这样一种想法。如果有这样一种想法,他修行主要就是如何使自己最迅速的时间当中超离三有轮回,而大乘菩萨他一方面自己愿意脱离轮回痛苦,但一方面想到其他的众生如此痛苦的缘故,相续当中根本不堪忍,所以说他就会再再转生到三有当中,再再转生到轮回当中,如是的去利益众生的。
这作为菩萨在资粮道、加行道,或者说在见道、修道这方面都会不断的化生,或者说不断的投生到轮回当中,这个方面是在《庄严经论》当中也是讲过的四种投生的方式。通过善业力投生,或者通过等持力投生、自在神通力投生,这个方面是讲了四种的。
如果能够恒时的依止善知识善友听闻大乘的殊妙的正法,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讲,麦彭仁波切教诫对初学者来讲,尤其是大乘的种性应该多给他宣讲一切如梦如幻,给他宣讲三界整个轮回如梦如幻的。如果他知道一切轮回三界是如梦如幻,他就知道在如梦如幻的这个三界当中不可能有真实实实在在的痛苦,所以说他就会舍弃畏惧心,他就会真正发起广大心而投生在轮回当中。
如果在对于初学的菩萨再再地宣讲,再再的给他教诫轮回的过患或者种种恐怖之相,初发心的大乘菩萨有可能就不敢投生轮回当中。
只不过在刚入门的时候,如果一点都不宣讲这样一种三有轮回的痛苦,他自己都没办法发起菩提心。他如果自己没办法发起出离心,又怎么样能够对一切众生发起菩提心?所以说如今在很多教言当中是非常着重宣讲三有轮回的痛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引导这个众生,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心胸,然后对一切众生发菩提心。
但是如果长时间能够依止善知识善友,不管怎么样,只要自己获得功德之后,肯定会再再的投生轮回当中去利益一切众生的。所以说长时间依止这样的善友善知识,就会不畏三有“利乐广”,在三有当中做广大的利乐众生的事业,所以说就叫做“利乐广”的意思。
“成办无量众二利”,总之如果能够成办他利,自利也是同时成办的,所以说是这个成办无量众二利。
在很多这个窍诀当中讲过,如果自己发心发愿一心一意利益众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利是顺便成办的。就好象自己烧火的时候,烟不求自得一样,或者自己烧这些木柴的时候,这些炭不求自得一样。所以说如果能够成办他利,自利是不求而得的,就是这样一种含义。如果你自己单单求自利,能不能够附带成办他利呢?这个不可能的事情。而如果说是专一的求他利,自利是绝对可以附带成办,这个就是很多上师和佛陀再再教诫的,对我们来讲必须要了知的。
“上师乃是佛化身,浊世如是而显现”,再次重申因为前面已经讲过了上师他如何显现,他的事业,他的事业等同佛陀的缘故,所以说和佛相同。或者上师是佛陀化身的缘故是这个相同的。这个地方再次宣讲上师就是佛的化身。在浊世在五浊恶世的时候,就如是通过凡夫善知识的形象显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灌顶、传法、开示,或者说是引导我们修行善法等等,在浊世当中就是这样显现的。
“乃至菩提果之间,当依一切善知识”,所以说我们如果要真正的成办殊胜的二利,或者说真正要修持殊胜的善法,离开了善知识的指引,那是非常容易迷失的。所以说从现在乃至于成就之间,从成就乃至于成佛之间,乃至菩提果之间“当依一切善知识”,实际上都要依止一切的善知识。
当然善知识的法相前面已经再再的宣讲过了,这个不管从八个侧面,九个方面,或者说从《庄严经论》讲的十个侧面,就说这些善知识都要超胜自己的功德,这些善知识都必须要有证悟实相、智慧等等。这方面应该恒时的依止一切善知识。
现在我们就说学习这个教言,一方面是要知道如何依止和他的利益,一方面也必须要再再的发愿生生世世当中依止亲近上师,然后听闻正法、修行正法等。
《殊胜等持经》云:“善男子,末法之时,我化现为善知识宣说此等持法门,是故善知识乃汝之本师,乃至菩提果之间当依止且恭敬承侍。”
在经典当中也是教诫在末法的时候,在后代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本师说他化现为善知识的形象,宣讲殊胜等持的法门,所以说善知识就是后代这些修学弟子的本师。乃至于成佛之间,菩提果之间都应该依止而且恭敬承侍。下面讲第六个科判:
乙六、如理依止之功德:
以此无偏现净观,圆满慈悲菩提心,
增上证悟与觉受,利他无量成所愿。
“以此无偏现净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以此无偏”,这个“无偏”就是不偏堕、无偏颇的意思。
我们在依止上师的时候,前面讲过,不能够有偏袒心,不能够有偏颇之心。
“现净观”这个“现”就是对一切显现,“净观”,都能够做清净观的意思。因为上师在我们面前显现的时候,相合我们的烦恼心等等,有的时候不一定显现象释迦牟尼佛一样十全十美的这样一种化身的。所以说这个方面就教诫我们应该无偏袒的依止。对于上师的一切显现都要安住在清净观当中,都能够观一切都是清净的,观上师的一切身语都是一种清净的本体,这样叫做“现净观”。
“圆满慈悲菩提心”如果能够通过这样一种这个无偏,或者说是显现一切都是清净的观想,就可以获得很多利益。获得什么利益呢?“圆满慈悲菩提心”。首先慈悲心可以圆满,然后第二个是菩提心可以圆满了。我们通过这个方面就知道如何如理如实的依止,通过上师的大悲加持,自己相续当中本身就具备这样大乘的种性,所以说因缘具备之后相续当中的慈悲和菩提心都会自然而然引发的。
以前我们也讲过一个修行者,他自己在家里祈祷上师的时候,突然得到上师的加持,然后相续当中就不可抑制的对一切众生生起了这个大慈悲心,或者说生起很强烈的大悲心,他自己一直在家里哭,然后要到上殿的时候都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大悲心。所以上殿的时候用披单蒙着自己的头,然后进到经堂里面去共修念诵法义的。
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得到上师加持之后,自己梦寐以求的出离心,或者慈悲心、菩提心,这个方面殊胜的大乘的根本都会生起来。所以说我们在修菩提心的时候,修慈悲心的时候,一方面对于所缘,对于这个正所缘,再再去观察,再再去忆念,引发慈心的方法,引发菩提心的几种教授也好,或者寂天菩萨所传的三种教授也好,这方面再再去观想,再再去串习,这个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还要再再的祈祷上师。比如说自己在修菩提心的时候,当一个小段,比如说修一个修法结束之后,自己就可以说从这个所缘当中出来,然后马上是观在头顶上,猛烈的祈祷,祈祷之后祈祷发愿让上师加持我生起菩提心,然后再进入所缘再去观修。修一段时间之后又出定,然后又开始祈祷。通过这样去修持,应该是很快的。因为一方面是自利,一方面是他利的缘故,尤其上师是大悲尊主,所以说如果自己祈祷上师,肯定会生起大悲心和菩提心。
“增上证悟与觉受”,如果生起了慈悲菩提心之后,自己就入了证道,入了证道通过修持慈悲菩提心,自己很多资粮可以迅速的积累,很多障碍通过慈悲菩提心的加持可以迅速的消减。所以相续当中的证悟自然而然的会引发,还有很多的觉受也自然而然会引发。这个方面主要是承办自利。
“利他无量成所愿”主要是成办他利。对于这个无量无边的众生就能够做真实的利益,对无量众生可以做利他,成就自己的所愿。自己的所愿是什么呢?自己的所愿就是利益众生。
有的时候我们想我们现在的这个身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到很多可怜众生的时候,有的时候,但是不是恒常的,偶尔有一两个刹那就想真的想帮助他们,真的怎么样能够使他们从痛苦当中解脱出来,这方面的心也会生起来。但是自己本来自己就是一个具缚的凡夫,自己没有很多证悟的功德,所以看到众生受苦的时候就干着急,看到众生受苦的时候只有给他们念咒、念佛,或者给他们发愿,但是在当前对他们能不能够起利益?当前很难对他们起利益的。所以说如果自己证悟了法性之后,证悟和觉受已经增长的时候,就可以真实的对众生做加持做利益,自己的愿望就可以如实的成办。
《顶宝龙王请问经》云:“天子,若依止善知识恭敬承侍,则亲睹一切如来清净刹土,获得殊胜大悲等持,不离智慧波罗蜜多,令一切众生圆满成熟,圆满一切所愿。”
在这个经部当中也是对天子这样教诫的,如果依止善知识,然后也进一步也能够恭敬承侍受学一切密意,就可以亲睹一切如来清净刹土,佛陀的一切清净刹土自己可以亲自看得到,或者有时候可以亲自到佛的刹土当中去听受正法。
这一句“亲睹一切如来清净刹土”,我自己想也可以和前面的“现净观”从另外一个方面解释,因为“现净观”前面已经解释成对上师的一种依止的方式,完全从因的侧面讲的。如果现净观对照讲义这个方面,从果位方面来讲,如果能够真正的依止上师“现净观”,“现净观”的意思能够亲睹一切如来清净刹土,这个“净”就是可以理解成净土的意思,所以说从这个侧面也是可以去观察的。亲睹一切如来刹土。然后获得殊胜大悲等持,殊胜的大悲心和这样的等持可以获得。
“不离智慧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就是菩萨道的核心。所以说如果自己能够掌握般若波罗蜜多,能够受学不离智慧波罗蜜多,自己相续当中的烦恼的种子或者实执的种子,在最快的速度当中就完全可以消灭的。所以在《四百论》当中也是讲过的,如果能够对空性、对智慧波罗蜜多生起合理的犹豫,自己认为百分之六十应该是空性的吧,像这样生起这样一种怀疑,很快就可以从轮回当中解脱的。
月称菩萨在注释当中打比喻讲,就像一条鱼,渔夫在钓鱼的时候这个鱼已经吞了诱饵,吞了诱饵之后,这个时候它虽然还在水中,但是马上就会从水中脱离到干地上面去的,因为吞了诱饵之后这个渔夫一使劲马上它就从水里出来了。所以说我们已经吞了智慧波罗蜜多的诱饵之后,如果真正对空性正见生起合理的犹豫,现在虽然我们的身份、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都是凡夫的心和凡夫的身体,但是很快就会从轮回当中解脱。这个就是空性的妙力,这个就是空性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力,所以说如果能够不离智慧波罗蜜多,肯定会很快成熟解脱的。
“令一切众生圆满成熟,圆满一切所愿”,就能够令一切的众生他的相续圆满,然后成熟,一切的自他的愿望都能够承办的。
以上已宣说了上师之法相。
这个以上对于上师的法相,如何依止上师的方法,附带宣讲恶知识的法相,恶友的法相,以及弃离恶知识方面的教言等等,还有他们的过患和功德都已经完全做了宣讲了。下面就讲第五个科判:
甲五、了知取舍之后求悉地之理:
知道了取舍,自己会如理如法的依止,如理如法依止之后,就要修持上师瑜伽,修持上师瑜伽的时候应该向上师求悉地。求悉地的意思就是求成就。求上师赐给自己加持,让自己获得种种成就,这个方面就是修持上师、依止上师的最根本的一个所依。这个分五个方面讲行宣讲的:
甲五(了知取舍后求悉地之理)分五:一、修法;二、念诵法;三、修事业;四、分别之次第;五、功德。
这一段宣讲实修上师的方法,怎样实修上师的方法。实际上很多地方每一个修法都宣讲上师瑜伽的殊胜方便。
在《心性休息大车疏》当中同样也宣讲了如何对上师进行观想,如何祈祷,然后祈祷的方式、窍诀都在这个科判当中宣讲的非常详细的。所以对这些科判应该好好的去看,好好的去体会,然后好好去实修,争取在相续当中获得上师的垂念和加持。
乙一、修法:
了知依止善知识弃离恶知识之理后,于此宣说求悉地之理:
于些宣说求悉地之理,也有很多次第,首先是如何观修祈祷上师的方法。下面就宣讲:
如何观修祈祷师?平时积资与净障,
昼观顶上夜心间,随信观想根本师,
本尊空行无有别,相好严饰四周绕,
空行勇士传承师,意供祈求赐所欲。
无垢光尊者说怎么样观修,怎么样祈祷上师呢?这方面就讲了,当然这个地方所观修、所祈祷的上师绝对是标准的善知识,绝对是真实成就的善知识,否则你给他观修他都不知道,他是一个凡夫人,你给他观修祈祷,怎么样观修祈祷他都一点不知道,没有察觉,那就没办法给你赐加持了。所以说前面所讲的这些善知识的法相,绝对是佛或者佛陀的化身,他能够了知你的祈祷,他能够给你赐予加持的合理上师。
那么怎样观修和祈祷呢?“平时积资与净障”,这个就是平时的修法平时的瑜伽。除了我们在上坐的时候真实开始观修上师瑜伽,或真的开始祈祷之外,平时积资和净障绝对是不可缺少的助缘。如果平时自己没有积累资粮,没有净障,相续当中的福报太浅了,然后障碍非常非常多,这个障碍就成了你自己和上师沟通的,或者说心相续当中显现上师加持的一个大的违缘、大的障碍,大的跟迷雾一样的,很浓很浓的迷雾来的时候,自己看不到外境的。
所以说这些障碍就是阻碍自己得到上师加持的根本的原因,所以说平时的时候应该精进的积累资粮,然后精进的修净障法。净障法包含修百字明或者修金刚萨埵,念三十五佛忏悔文等等,或有的时候念心经回遮,或者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念诵净除障碍的祈祷文,比如说“智波格热灿加当……”这样一种颂词,这个颂词就是麦彭仁波切他专门造的一个颂词,非常非常殊胜的,我们一切外内密的障碍通过祈祷八大莲师、八大菩萨、八大持明、八大法行,像这些圣尊都可以将外内密的一切障碍无余的消尽。如果障碍消尽之后,顺缘就成办,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很容易得到加持的。这些平时的助缘,平时的功课,必须要再再的重视,再再的实行。
下面讲正行,“昼观顶上夜心间”,是观想的方式。“昼”就是白天,白天观想上师的时候主要是将上师观在自己的头顶。观在自己头顶这个时候有两种观想方式,有的时候如果要向上师祈祷,如果向上师猛厉的祈祷,观想在前面的虚空当中,前面虚空当中面朝自己而住,自己面对面的向上师祈祷,然后上师加持、放光。
还有观想自己头顶上,方向是和自己一个方向的,自己朝东上师的面相也朝东,这个方面主要是降甘露或者直接放光加持的比较殊胜的一种观想方式。总之,上师以前再再讲过,这个到底怎么修持,到底怎么样观想,要看你自己依靠什么样的仪轨,仪轨当中怎么样要求的你就怎么样去做。仪轨当中要求你观想在前方虚空当中和自己面对而住,你就这样观想。如果观想自己头顶上,你就观想头顶上,所以说尽量避免自己去杜撰,自己去想怎么样观想好,这个方面尽量避免的。所以说你自己修哪一个仪轨,你就按照这样的仪轨来修持是非常应理的。这是昼观顶上。
“夜心间”,就是讲自己睡觉的时候,就把上师观在自己的心间,然后通过这个方面来进行修持而忆念的。
“随信观想根本师”,这几个字它的意思就是跟随自己的信心来观想根本上师。这个是什么意思?实际上上师在讲的时候,一个人可以有很多根本上师,有些人认为一个人是不是只有一个根本上师,上师说这个不一定的,一个人他可以有很多,几位上师一起根本不矛盾的,根本没有什么相违的。还有随信观想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你对哪一位上师有信心,就随你的信心去观想。不一定要观想哪一位上师,这个是不一定的。
对法王如意宝有信心,观想法王如意宝;对仁波切有信心观想仁波切;对益西彭措堪布有信心观想他,然后有些还有丹增活佛、龙多活佛等等。这方面你认为对这个上师的信心非常非常的强烈,非常的不共,然后你就这样去观想,这个时候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在观想的时候有些人会这样想,我这么多上师观想一个舍弃其他的不应理吧?这个法王、仁波切以前做过教诫的,这个时候在观想的时候你可以观想一位上师的身相,很多很多上师的本体就观想一个本体。比如说观想法王如意宝的时候,其他的很多得过法恩的,或者给自己传灌顶啊这方面的金刚上师就观想和法王如意宝一个本体,全部都是,很多上师一个本体当中安住的,然后形象上观想一个形象,这个方面不会有舍弃其他的上师的过患,也不会有其他的疑惑,而且在祈祷一个上师的时候,其他的上师已经同时做祈祷了。
这个根据是什么?根据一切上师的法身本来就是无二的缘故,所以说如果能够了知这个道理,修上师也好,修本尊也好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修本尊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所有的本尊的本体是一个本尊,所以说自己观想一个,平时专修一个,所有的本尊融入到一个本尊当中,所有的心咒融入到一个心咒当中,所以观一个本尊相当于观一切本尊,念一个心咒相当于念一切本尊的心咒。这个也是以前法王如意宝曾经做过教诫,对我们来讲也是很多关键的,必须要了解的一个修法。
“随信观想根本师”,观想根本的上师,这个方面是观想他本来的样子还是观想其他佛菩萨的样子呢?在这个当中没有讲观成其他的上师,观想其他的佛菩萨的形象,应该在此处,应该是指自己的上师是什么样子,在世间上示现的法相就这样观想他的法相就可以了。
“观想根本师,本尊空行无有别”是什么意思?根本上师和本尊、空行没有差别,也就是把根本上师和本尊、空行无二无别的方式观为一体,就是没有什么差距,没有什么别别他体的方式进行观想的,这个就是莲花生大士的窍诀。
“相好严饰”,上师具有种种相好严饰的。
“四周绕”,就是讲下面的空行、勇士、传承师,这些四周围绕,上师居中,然后四面八方有很多无量无边的空行母,还有很多勇士,这些都是成就者,还有和自己有法缘的传承的上师,四周团团围绕。
“意供祈求赐所欲”,自己观想在座上的缘故,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意幻供养,通过观想很多很多供品,然后对上师做供养,然后再再的祈求赐给自己所欲,赐给自己悉地,这方面就是一种修行的方法。
上师在这个地方讲的时候,根本上师是不是一定要给自己怎么样灌顶、传法、传窍诀?这是不一定的。这个时候就引用了噶马巴的教言,噶玛巴他是怎么讲的呢?他说一个根本上师不一定得到这么利益才是根本上师,比如说你依靠一个法本,或者依靠一个清净的显现,通过这个法本自己生起了慈悲菩提心,依靠这个法本自己生起了证悟等净无二的正见,即便是你和这个上师从来没见过面,但是也可以作为自己的根本上师,就是从这个方面做了观察教诫的。
打比喻讲,以前一个人问法王如意宝,你的根本上师是谁呢?法王如意宝回答说是全知麦彭仁波切,那个人说你是不是因为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名气很大你就说是你的根本上师?实际上连全知麦彭仁波切的面都没见到过,全知麦彭仁波切圆寂的时候,法王如意宝显现上面还没有降生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说是没见过面。但是我们知道法王如意宝在15岁的时候,念诵了全知麦彭仁波切的祈祷文一百万遍,然后念诵《直指心性》的颂词一万遍,然后顶礼全知麦彭仁波切大礼拜一百万次,像这样念《直指心性》的时候突然获得加持而证悟大圆满实相,所以从这个侧面讲法王如意宝说根本上师是全知麦彭仁波切。当然托嘎如意宝肯定是根本上师的,前面仁波切说一个修行者有几个根本上师不相违,所以很多时候法王如意宝在讲上师的时候都说麦彭仁波切是他的上师,这个方面也有讲的。
所以说我们知道,从真正显现上面没有见过,但是通过法本,通过祈祷力,通过这样的意传加持,证悟了大圆满心性的缘故也可以安立成根本上师。所以说我们自己对于哪位传承上师,无垢光尊者也好,麦彭仁波切等等,或者有些道友没有见过法王如意宝,不管见没见过,反正对上师有很强的信心,就是修持上师瑜伽得到加持,当然可以作为自己的根本上师的,这个是没什么怀疑的。而且有些显教的上师也可以做为自己的根本上师。比如就是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仁达瓦,从显现上面讲仁达瓦上师没有给宗大师传过什么密法,但是宗大师一直将仁达瓦上师作为自己的根本上师这方面去对待的。所以说这样一种根本上师主要是帮助你证悟或者这方面的上师的,其他的灌顶也算,上师在这个地方做了教诫。
《聚宝续》中云:“何者十万劫,观十万本尊,不如稍忆师,此福无边际。”
这方面主要是首先让我们知道修上师无比的功德,修上师无比的功德是非常非常超胜的。
“何人少许念上师”,不管任何一个人少许的忆念自己的上师,忆念自己的上师就祈祷,观想在自己的头顶,观想在自己的心间,然后再再的对他观想、祈祷、忆念,这个叫“少许念上师”。乃至于自己在一座当中,五分钟、十分钟乃至于半个小时等等,像这样的时间当中忆念自己的上师,呼唤自己的上师“此福无有边际也”。实际上这种福德是没有边际的,没办法揣测的。
具体来讲什么样一种大的功德呢?“胜过十万劫之中,观修十万本尊身”。观想本尊,本尊可以是佛陀,也可以是文殊、观音等等的这些大菩萨,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自己的本尊,本尊就是再再不离开的一个圣尊,再再修持不离开的,不远离的圣尊称之为本尊的。观想佛陀的功德应该是很大的,在佛经,在这些论典当中都再再讲,能够观想,能够忆念佛陀,他本身就是具有非常大的福报,具有很大的福德。这个时候讲观想十万本尊,而且是在十万劫当中,十万劫当中观想十万本尊功德肯定很大,但是不如少许,就是在短时间当中忆念上师的功德大,就是从这个方面做了教诫的。
所以说即便是我们要修本尊的时候,也应该将本尊的本体观想成上师的本体,所以说本体是上师,形象显现成金刚萨埵,或者显现成观世音菩萨等等的形象,这个方面实际上是和修上师瑜伽没有什么差别的。平时我们要这样修持成就很快,如果是别别修持,把上师不管不观想,也不观想上师他的本体,然后单独观一个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这个方面是成就很缓慢的,无垢光尊者《虚幻休息》当中也专门在这方面做过教诫的。
大阿阇黎莲花生大士将此义结合窍诀这样说道:(大阿阇黎莲花生大士将此义以窍诀法而言:)
此义主要是讲如何观想上师的意义,如果观想上师的窍诀,通过窍诀把它归纳来宣说的时候,就是下面这段话来了解的。
我们平时祈祷时,应将上师、本尊、空行三者合在一起修持,
前面就是讲到了“随行观想根本师,本尊空行无有别”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在观想的时候主要是观想上师的本体,然后再同时观想上师就是本尊,上师就是空行。当然你如果要将本尊、空行这些融入到上师的身体当中,这样观想无二无别也可以,然后你直接观想本尊的本体、空行的本体就是上师,上师就是本尊,上师就是空行,这个方面也是可以的。总之,将上师、本尊、空行合在一起修持有很大的必要性。
有什么大的必要性呢?下面讲:
因上师赐加持、本尊赐殊胜悉地、空行遣除违缘并且主要成就共同悉地。
因为上师是赐加持的来源,本尊是赐悉地的来源,这个方面讲是赐殊胜的成就的来源,殊胜成就主要是出世间的果位,出世间的证悟。
空行,这些空行母主要是遣除违缘的,自己修行当中的一切违缘,空行负责为他遣除。
还有主要成就共同悉地,共同悉地主要是讲世间的一些共同成就。世间的一些共同的这些神通,世间共同的一些八大成就等等,这方面都称之为共同悉地。共同悉地不一定是出世间的证悟,但是有些时候获得殊胜悉地的时候也可以获得共同悉地。
前面就这样讲过了,如果自己修法的时候将上师、本尊、空行合在一起修持,在修上师的时候同时能够得到上师的加持,也能够得到殊胜的悉地,也能够遣除违缘,也能够成就共同的悉地。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将上师瑜伽和其他的本尊空行合二为一来修持的缘故,合二为一来做祈祷的缘故,所以在侧面讲的时候,上师、本尊、空行各有分工,上师他主要是负责赐加持的,本尊主要是负责赐予殊胜悉地的,空行主要是负责遣除违缘的。
现在自己上师、本尊、空行观为一体,合为一体观修的时候,加持也得的到,殊胜悉地也得的到了,然后遣除违缘,成就共同悉地都得的到,所以说这个就是莲花生大士的窍诀。
我们在观想的时候应该把这些窍诀记在心中,有的时候自己在修法的时候,观想的时候就差一个作意,差一个作意之后自己的修法显得就不太圆满了。如果能够把这样的修法记在心中,一切上师的本体是一个本体,在修上师的时候本尊空行合二为一进行修持的时候,实际上这样一观想一作意之后,再再养成习惯,在一座当中或者在修一个上师的时候都能够具备其他的一切一切的功德和悉地的。
所以我们在修上师的时候应该知道上师能够赐给我们加持,上师绝对能够赐给我成就的,祈祷上师就可以遣除违缘,因为上师、本尊、空行本来就是无二无别的缘故,这方面应该多多去做观想和思考。
下面就开始宣讲修持的方式,前面获得成就共同悉地之上,像这样主要是莲花生大士的窍诀,怎么样将上师、本尊、空行合二为一做观想。下面即坐于舒适座垫以下,开始具体介绍修持上师瑜伽的方式。当然在《三处三善引导文》当中,无垢光尊者著的《心性休息实修法》当中也有一个专门修持上师瑜伽的方法,还有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的修法,这个方面也有很多了。《大圆满前行》当中也有上师瑜伽的修法,《开显解脱道》当中也有上师瑜伽的修法,反正自己选定一个,选定一个上师瑜伽每天修,而且不间断的修持,在自己起床的时候,或者在修禅定、修大悲菩提心的时候,首先忆念一次,然后开始进行修法是很殊胜的。
这么多上师瑜伽修法自己观察,哪一个自己最适合或者最喜欢修持的,选定一个之后再再去修持,像这样就可以获得殊胜的加持。
即坐于舒适座垫上,皈依、发心后于空性中,将自己明然观为有信心的一本尊,
首先他的环境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如果是一个非常愦闹的地方,自己的所缘、自己的心不能静下来。所以他的第一个条件应该是相对比较安静的地方。
还有自己的坐垫是比较舒适的,比较舒适的坐垫,比较软或者软硬适中的坐垫。在打坐的时候最好屁股那个地方稍微垫高一点点,这样坐的时候比较方便。
还有自己在上座之前,还有其他地方介绍的时候,自己要准备修法,不管是修什么法,其他的琐事尽量都要结束。自己在上座之前,尽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挂碍的,忘了没有关门,或者忘了什么东西没有收拾,自己的心刚刚上座的时候就会散乱,所以在上座之前,尽量把这一切的事情全部结束,全部做完之后,再没什么挂碍,然后开始一心一意进行上座,可以修持。
然后前行是皈依和发心,皈依是皈依上师三宝,发心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如是修持这样的法。然后观想空性,将一切都观想成空性。
“于空性中,将自己明然后观为有信心的一本尊”,这方面是说,在修持的时候,自己怎么样处理。自己观想成自己有信心的本尊。如果自己对观音菩萨有信心,把自己的身体观想成观音菩萨。首先是这样观想,所以说将自己明然观为有信心的一本尊。
顶上狮子日月莲花上,根本上师威光灿然,周围由有法缘的传承上师所环绕,空行如云密布。(上狮子日月莲花上,根本上师威光灿然,四周为有法缘的传承上师所环绕,空行如云密布。)
在自己的头顶上,自己已经观想成一位圣尊,然后在自己的顶上有狮子座,狮子上面有日垫月垫还有莲花,在这上面根本上师威光灿然。在自己的根本上师四周,有很多有因缘、有法缘的,和自己有传承因缘的传承上师在周围环绕。
“空行如云密布”,空行和勇士犹如乌云一样,密布在周围。
若喜广修,则迎请智慧尊者后作意幻供养、赞颂、忏悔罪业等。
因为众生的根性有差距,所以有的时候有的众生喜欢广修,喜欢非常广的修法;有些众生喜欢略修的修法。这里说,如果你喜欢广修,就开始迎请智慧尊者,然后对这个智慧尊者开始进行意幻供养、赞颂、忏悔罪业、积累资粮等等,这就是它的不同之处。
如果自己喜欢略修,就不需要迎请智慧尊者,其他的进行行意幻供养这些都可以免了。就是直接进行念诵和祈祷。
若略修,则念诵三遍:“上师佛陀如意宝,以及本尊空行众,恭敬顶礼而皈依,供养内外密供品,分别忏悔一切罪,随喜一切诸善根,祈请广转妙法轮,祈求不入涅槃地,愿赐共不共悉地,遣除魔障及违缘,成就圆满菩提果。”
自己在祈祷的时候,应该对上师进行猛烈的祈祷,应该知道上师就是赐予加持的来源,自己一切的成就都依靠上师而成办的。所以自己相续当中清净的信心必不可少。对于上师的这种依赖心和恭敬心必不可少。再通过这个方面,就是猛烈地念诵这些祈祷文。
“上师佛陀如意宝”,上师就是佛陀,上师就是如意宝一样,如意赐所予的。
“以及本尊空行众,恭敬顶礼而皈依”,在他们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恭恭敬敬地皈依他们。
顶礼皈依之后,“供养内外密供品”,就是对于内外密的种种供品作清净的供养。
“分别忏悔一切罪”,主要指忏悔支。在上师本尊或者皈依境面前,忏悔一切的罪障。分别忏悔一切的罪障,一切的罪障别别忏悔。
“随喜一切诸善根”,随喜一切佛陀菩萨、一切的十方众生二乘有学无学等等一些善根做尽量广大的随喜。
“祈请广转妙法轮”,祈祷上师广转三乘或者九乘的法轮。
“祈求不入涅槃地”,祈求上师再再的安住、再再的加持,不要进入涅槃。
“愿赐共不共悉地”,在祈祷完,做完这些积资净障的前行之后,有时七支供,有时八支,做完七支供或者八支供之后,愿赐共不共悉地,也就是祈祷上师赐给我共同或者不共同的悉地。
然后在修持的过程当中“遣除魔障及违缘,成就圆满菩提果”。这就是自己在修法的时候,必须要再再祈祷的。
这里要求是要念三遍,实际上每次在修法的时候,都要这样去观想、去祈祷。通过这种观想祈祷,就能够遣除很多障碍。
有的时候自己的心非常乱,或者自己的习气很严重的时候,也是通过这种上师瑜伽的方式清净的去祈祷。就是想上师的心和自己的心合二为一,遣除自己的障碍。很多时候完全可以刹那之间得到安定。
这是平时观修的方法。
下面讲第二个,念诵的方法。
乙二、念诵法:
师名梵语前加嗡,后加啊吽所欲咒。
怎么样对自己的上师念他的心咒进行祈祷呢?“师名”,就是上师的名字。上师的名字,无垢光尊者说,如果你能够翻译成梵文,就翻译成梵文。如果实在翻译不了梵文,上师现在叫什么名字,你就这样念就可以了。“师名梵语”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前加嗡”,就是在上师的名字前面加个“嗡”字。
“后加啊吽”,就是在上师的名字后面加个“啊吽”。
“所欲咒”就是在“啊吽”后面你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悉地,你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样的事业,就加一个所欲咒。自己所欲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哪一个是自己所欲,就加这种心咒。然后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念诵。具体的所欲咒后面都要具体宣讲的。
嗡啊吽三个字是诸佛身语意本来任运自成之心咒,因此加在上师名字中念诵,
“嗡啊吽三个字”,无垢光尊者在此处讲,这“是诸佛身语意本来任运自成之心咒”,因此把诸佛身语意的心咒加在上师的名字当中念诵。
若能将上师尊名翻译成梵语,则译成梵语;若不能,则加在原来名字中再加上所欲咒即可。
能够翻译就翻译,实在翻译不了就按照原来的名字,然后加嗡啊吽,再加上所欲咒,也同样可以成就一切所愿的悉地。
下面无垢光尊者就解释所欲咒,分别以息增怀诛四种事业来进行成就自己的所欲。因为我们在修法的时候,要不然你就要息灭一切的违缘,息灭一切的罪障,这方面主要通过息业来成办;有的时候要增长自己的福德,增长自己的寿命,这方面是通过增业来成办的。有的时候要心得到自在,心境得到自由自在,或者自己的心非常自在,或者能够自由自在地度化一切众生,将一切众生的心怀柔,自己能够自主一切众生的心,这些就需要修怀业。尤其是有的时候需要成办广大事业的时候,很多仪轨当中讲要怀柔,国王怀柔这些王妃,怀柔班智达等等,因为把他们的心转在自己方面时,自己做弘法利生的时候就非常自在,其他人不会做障碍,而且会尽力的帮助。怀业也是这样有必要成办。
对于我们来讲,修怀业主要是令自己的身心自在,现在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的身心很多时候不自在,想要修法的时候会打瞌睡,身体方面有些沉重,或者想安住所缘的时候,贪嗔痴猛烈的现前,这是我们的心不自在。所以这个时候多多地修怀业非常关键,尤其是我们每天要念《大自在祈祷文》。念《大自在祈祷文》的时候,不要随随便便地念,相续当中应该有一个祈祷,对于九本尊,对于怀业的本尊,无量无边的怀业的本尊,恭恭敬敬的去祈祷,这是《大自在祈祷文》。
《大自在祈祷文》就是向他们祈请,祈请什么呢?祈请现在我的一切身语意都能够自由自在修法,一切烦恼都能自在地泯灭,一切的戒定慧的功德自然能够生起,主要从这个角度去祈祷。如果自己能够这样祈祷,这些圣尊是有这样的加持的能力。所以自己有信心,他们有能力,二者因缘和合之后,自己相续就会越来越自在,修法就越来越自在,乃至于自己还在祈祷,当自己有能力度化众生的时候,能够心境自在,一切的心自在,一切的外境自在,乃至一切众生自己能够自在,三界能够自在,这样就能够自由自在的成办二利了。所以这个怀业对自己来讲,对弘法利生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念诵这个怀业祈祷文,还有持明法会的时候,多念诵九本尊的心咒,还有九本尊的事业咒,多念诵,现在不一定马上能够显现效果,但是因为自己精进的去观修念诵的缘故,后来果一成熟之后,自己的心非常自在,也可以趋入正法之中,然后像法王如意宝一样,自由自在的在整个世界度化众生。就是任运自在方面,展开这样一种弘法利生事业,这方面是以后的。我们不能以为现在我不可能弘法利生,现在我不去,现在我做不了弘法利生事业,所以连怀业都不修,这不行的。现在做不了不一定以后做不了,当自己以后真正有能力的时候,这个方面出违缘,那个方面出违缘,什么都不自在不顺利,这时对于度化众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现在主要是自己相续当中自在,然后发愿以后在弘法利生的时候也能够自由自在的度化众生。所以对怀业祈祷文、怀业的修法都应该极度重视。
还有就是修诛业如何有必要。有的时候降伏自己相续当中的分别念、降伏我执,主要是自利方面的。还有就是有能力的时候降伏这些给佛法做障碍的邪魔、人或者非人,因为不把他们降伏,他们会给弘法利生造成很大的障碍。如果通过殊胜的大悲心和空性慧摄受,能够将他们降伏,他们也得到解脱,弘法利生的事业也能顺利开展。
所以我们自己成办的事业就是这四种,除了息增怀诛四种业之外,没有其他的事业。因此在这个地方,无垢光尊者就介绍修持这四种事业的方法。
下面讲所欲咒。
所欲咒:息业加“现当革热耶索哈”;
如果要成就息业的所欲咒,就是息业的所欲咒是“现当革热耶索哈”。
增业加“毕张革热耶索哈”;怀业加“瓦相革热耶索哈”;诛业加“玛日阿雅啪达”。
这是息增怀诛的四个心咒,四个咒就在这个里面介绍了。这个就是所欲咒。我们在修持息业或者增业等等的时候,要加上师的名称,加完之后再念这个心咒就可以成就了。
下面无垢光尊者为了让我们理解,就做了个比喻。
例如,嗡班则革热班玛萨巴瓦啊吽噶尔玛毕张革热耶索哈。
这就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上师的名字就是“班则革热班玛萨巴瓦”。
怎么加“嗡啊吽”呢?就是最初的时候加“嗡”,最后的时候加“阿吽”两个字。就是在“噶尔玛”之前的“阿吽”。也就是如何将师句梵语先加“嗡”,后加“阿吽”做了介绍。
“班则革热”,“班则”是金刚的意思,“革热”是上师的意思。金刚上师。
“班玛萨巴瓦”是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的名字是“班玛萨巴瓦”。所以平时我们讲“班则革热班玛色德吽”,就是“班则革热班玛萨巴瓦”,“班玛萨巴瓦”是莲花生大士的名称,八大名号之一。这样就把“嗡啊吽”三个字加完了。
“噶尔玛”是事业的意思,事业就是“噶尔玛”。“毕张革热耶索哈”就是前面所讲的增业,增业就是“毕张革热耶索哈”。所以这个是以莲花生大士他的名字为例子进行宣讲的。
在后面《三处三善引导文》当中,上师也加了法王如意宝的心咒,法王如意宝的心咒加了“班则”也可以,有的时候没有“班则”也可以。就是“嗡格热阿贝拉江嘎日阿色德阿吽”,就是这样加的。可以翻《三处三善引导文》就知道了。还有无垢光尊者也介绍他的上师格玛燃匝名字的方式进行加了。不了解是没有的,主要是对这种心咒和这种方式再再去修持很重要。
也说是说,修上师时,外修寂尊,内修寂猛尊,密修猛尊,即是化身、报身、法身之意趣。
这段话上师没有做解释,所以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样解释这种密意。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这个殊胜的论典,这个论典主要是宣讲一个凡夫平凡的修学者如何通过殊胜的窍诀获得圣者、获得佛果的殊胜的修法。在这样的修法当中又分为共同的修法、不共的大乘修法和一些密乘的修法。前面共同的修法是如何生起出离心的教授,这个已经通过四个科判四品的方式已经宣讲完毕了。宣讲完了之后并不一定代表我们相续当中就已经生起了这样种出离心,所以说只是把种修法作个介绍,之后自己必须要去体会,要把这些修法牢牢的记在心中,反复去串习,这样才可以在相续当中真实生起出离心。有了出离心的相续才可以堪能修持出世间道的法器,否则就不能够成为出世间道的法器,直接成了世间八法的因或者说是很久以后间接成为解脱资粮的。如今我们想要最快的速度当中获得解脱或者说获得佛果度化众生,必须要用很多的精进来体会这样的修法,尽量的使出离心的修法在相续当中生起这种体会。
现在在宣讲四厌世心之后的依止善知识的修法。依止善知识的修法宣讲了上师的法相、弟子的法,殊胜的弟子如何依止殊胜上师的窍诀等等修法。附带也宣讲了这些恶知识的相和弃离恶知识的教言。现在在宣讲如何修持上师瑜伽,如何修持上师的过程,前面已经讲了平时如何修持和修持念诵法的科判,今天开始讲第三个科判:
乙三(修事业)分三:一、息增怀诛业;二、结行;三、验相。
丙一、息增怀诛业:
如何通过上面的上师瑜伽和念诵的法配合起来,然后开始真实的修持、行持息业、增业、怀业和诛业这四种事业的。
若息病魔罪障者,观想一切放白光,
遣除违缘获悉地;欲增寿德财等者,
观想黄光降愿雨;自在召引等怀业,
观想红光铁勾状;制伏魔障等诛业,
观想青光兵刃状,千辐火聚轮摧之。
这个颂词当中就讲到了四种事业的修持方式,首先是修持息业。
“若息”,这个息就是代表熄的意思,熄灭什么呢?实际上就是熄灭病魔罪障。我们相续当中的一些疾病缠身,想要相续当中的这些疾病远离也可以通过上师瑜伽的方式,通过上师殊胜加持来遣除这些大大小小的这些病。如果是遇到了魔障,也可以通过上师瑜伽的方式来遣除魔障。还有要熄灭罪业也通过上师瑜伽的方式来熄灭罪业,“障”就是其他的违缘障碍等等。就是一切的病魔罪障需要熄灭的话,就要修持这样殊胜的方法。
观想的时候是一切放白光,一切放白光的意思就是说,自己也好,还是外面的器世间也好,还是所观的上师也好,这些都是白色的,还有所放的光明也是放出白色的光明。因为四种事业对照的四种颜色,息业主要是对照白色的,所以这个时候观想一切都是白色的。比如说修持金刚萨埵的时候,金刚萨埵本尊也是白色的,降得甘露全都是白色的方式来进行观想的。通过这样观想就可以“遣除违缘获悉地”,相续当中一切的违缘都可以遣除,然后获得这种悉地,获得息业这样的成就。
下面是第二个修法是增业的修法。
“欲增寿德财等者,观想黄光降愿雨”,“欲增”就是想要增上。修持增业就是增上的事业。增上什么呢?就是增上自己的寿命。“德”就是功德,“财”就是财富等等,这方面都是需要增长的。我们的寿命是需要增长的,实际意义上,获得了暇满人身之后,如果是精进者,一生当中可以获取坚实义的。
如果在自己没有获得坚实义的时候,如果显现了这样一种寿障,如果有这样的寿命的障碍,自己的修法就没办法圆满的修下去,所以说在这样的前提下面必须要修持增上寿命的方法,增上寿命的方法就可以顺利地帮助自己遣除横死或者增长自己的寿命,增长自己的寿命自己就有足够的时间来积累资粮,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忏除罪障,就有足够的时间来修持这些殊胜的正法。所以增长自己的寿命在密宗当中也是宣讲过的,在显教那些经典当中也是宣讲过的,如何增长寿命的方式,只不过没有很明显的方式去宣讲。
还有比如说在汉传佛教当中这些《药师经》、《药师七佛经》等等,这方面都是通过依止药师佛或者药师七佛,然后可以增长自己的寿命遣除横死,这方面在经典当中讲得很清楚了。
“增上德”,就是增上功德,相续当中戒定慧的功德需要增上也需要修持这样一种增业。
“财”就是财富,尤其是要修法的时候,如果说财富开始贫乏了,这个时候对修法来讲成了一种障碍,成了一种违缘。那么自己如果要去寻找财富奔波很长时间的话,大好的光阴被浪费了,所以说瑜伽师在有必要的时候,他也会修持增业来增长自己的财富的。但是如果是为了增长自己的贪欲心,为了想在轮回当中获得广大的财富来受用,这个方面就是一种错误的发心和错误的修持。通过殊胜的佛菩萨的化身增财本尊,不管是地藏王菩萨还是财神,实际上自己的发心不正确,用殊胜的法来成就自己的世间业这方面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如果为了增长我们的欲妙或者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心去修财神法,实际上这方面是不合理的,如果是为了增上三宝事业来修这些增长财富的方法或者说是为了自己修法不出障碍修持这些方面,这个就是可以的。
还有很多需要增长的都可以通过修持增业而满足的。修的时候观想黄光,愿一切都是黄色的,观想黄光放射之后降下愿雨,降愿雨就是自己相续当中一些善所愿,自己的一切的愿望都满足,犹如降雨一样,纷纷地降落的。
下面就是讲怀业:
“自在召引等怀业,观想红光铁勾状”,怀业主要是自在和召引,自在就是自己的身心自在,修法自在,还有一切的心境自在,心和环境都可以获得自在的,这就是怀业的修法。
“召引”就是召引其他的施主或者召引其他的财富,或者召引其他的国王班智达等等,成就这种殊胜的弘法利生的事业怀业也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像法王如意宝的怀业就是自在的,公认的怀业自在。佛学院地形也是修怀业的地形,半圆形的地形。还有法王主要也是怀业自在的,所以说像一切的功德或者心境、弘法利生的事业都是非常圆满的。法王在世的时候开法会每天念大自在祈祷文。上课之前都要念三遍或者念五遍,为了以后的他的传承弟子当中在生生世世当中修法、弘扬佛法不出任何的违缘,非常自由自在的能够弘扬佛法,每天带领大众共修大自在祈祷文等等。所以在显现上面上师的怀业是相当自在的。怀业如果真正能够成就,自己相续当中的这些善愿或者一切心境都可以获得自在的。
如果修持怀业的时候,观想红光铁勾状,观想一切都是红色的,本尊也是红色的,放光明也是红色的,而且光明是铁勾的形状,然后就是这样成就事业。
“制伏魔障等诛业,观想青光兵刃状,千辐火聚轮摧之”。
这个方面是讲修诛业的方式。修诛业有必要制伏魔障,制伏给自己修法成障碍的或者对整个弘法利生成障碍的魔障,有必要的时候必须要压服,必须要制伏,必须要降伏等等。这个时候必须要修诛业,修诛业的时候一切都是青光,青光或者是蓝色的或者蓝黑色的等等,像这样一切都是青色,还有就是兵刃宝剑还有其他的金刚杵等等,这些方面放射很多很多这样种兵刃。
“千辐火聚轮摧之”,观想千辐轮,千辐轮是火焰变绵9:40的,通过这样一种千辐火聚轮摧毁怨敌。只不过上师在讲这个地方的时候,好像是两堂课之间,再再地呵斥乱修诛法的人,有的时候自己遇到一些作障碍的人,或者有的时候怀疑是某个非人,或者怀疑是某个魔鬼给自己做障碍,马上依靠这些诛法、诛业的心咒,观想金刚橛等等开始念诵。其实如果说相续当中没有这些殊胜的大悲心,没有这些殊胜的等持,这个就是造罪业,通过这些方面来造罪业,即使是你通过这样一种修法把别人诛死了,把对方杀死了,这个方面就是犯了一个根本戒了,犯了一个别解脱戒当中的杀人的罪业。因为讲别解脱戒的时候,你的发心、对境方面,具备真的断除别人命根的话,这个方面就是满足了条件肯定会犯根本戒。这个方面只不过是你没有用刀子去杀,用什么杀?用咒术杀。用咒术杀和用刀子杀,实际上从断除命根的角度来讲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这个方面不可能说在密宗当中有随随便便开许的杀人、诛法,这个方面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在很多修诛法的仪轨当中都强调,修诛法的人必须要有大慈大悲心,强烈的大悲心,并不是在修法的时候大概观一下,就说是这样一种大悲心,然后就已经满足这个条件了,根本不是这样的。相续当中必须要有无造作的这样一种大悲菩提心、很殊胜的等持,还有证悟空性的智慧,还有对你这个诛灭的人必须要有能力超度到净土当中去,你把他诛灭之后,一定要把他的神识超度到净土,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修持这样的降伏法。所以说这些降伏法基本上都是对这些大成就者、大菩萨开许修持的。没有说对一般的凡夫人可以随随便便通过自相的嗔心,通过自己相续当中的嗔心,然后开始念这些猛咒、念这些降伏法,这个绝对是没有开许过的。所以说有时候这个仪轨当中讲在这个大悲心上面,在很强烈的大悲心上面再生起一个降伏对方的这样一种心,这方面对一般人来讲是非常非常难以具备的。单单一点大悲心我们就说是非常困难,不要说大悲心,现在对于这个世间欲妙的厌离心、远离世间八法的心都没生起来,何况是说是有一个真正无有造作的大悲心,这个方面是不可能有的。或者说在这个上面空性慧是不可能有的,超度别人的能力是不可能有的。所以说一般的众生修持诛法、修持降伏业要特别要慎重,否则很容易造业的。
以前也是很多公案当中讲到一些修行人因为不懂得这些修诛法的关要,或者说条件不具备的缘故,修来修去最后修持大威德、修持金刚语等等修成魔鬼的也有,变成了很多手臂的一种很凶猛的恶鬼,这方面也是讲到了。
以前也是阿底峡尊者在西藏的时候,一个印度的弟子,印度一个人他修持这个阎魔狄,修持这个大威德,最后就是变成了魔鬼,变成魔鬼之后他想到西藏来,想到西藏来的时候阿底峡尊者专门在西藏这边就说是放朵玛,给他施食子,阻挡他进来,要不他进来对整个西藏会引起饥馑,引起其他的混乱,引发很多很多痛苦。所以说专门修食子回遮不要让他过来,这个方面是错修降伏法之后他自己变成这么可怜的下场。所以说这个降伏法的功德能力很大,但是如果这个法器,我们相续当中如果不具备修习这样一种法器,还是慎重好一点。
修息业时,观想上师身等一切均为白色,放射白光,所有光之顶端出现上师本尊遍布虚空,并发出轰隆隆的咒语声,以此获得悉地;
在修息业的时候,首先是观想上师等,自己身体观为本尊的时候也应该是白色的,还有头顶上观想上师容貌,他的这样一种皮肤颜色也是白色的,这些全部都是白色。等持当中有的时候要求观想这个环境,一切的环境都是白色的外境,然后放的光明也是放射白光。
“所有光之顶端”,所有光之顶端这个意思不是一束光芒,应该是无数束的光芒,很多束的光芒,所有光的顶端出现上师、本尊遍布虚空。然后自己念咒语,就前面讲的根本上师的咒语和所欲咒联合起来修持。前面不是说有观修念诵的方法,通过那个方面念咒就发出轰降降的咒语声,自己念的咒语就观想它在外境中有一种轰隆隆的咒语声。
“以此获得这个悉地”,获得这个息业的成就。
修增业时,观想一切为黄色,降下财寿等所欲之雨,遍满自己的住处、体内并念诵咒语;
在修持增业的时候,自己上师、环境都是黄色的,放的光明的也是黄色的光明。通过这种念咒的方式降下财物所欲、寿命所欲等等一切自己想要增长的所欲之雨。这个方面精进增长的。
“遍满自己的住处、体内”,就说是自己的住处遍满这样一种财物,自己体内就遍满自己所欲的这些寿命等等,这方面就说是这个住处遍满这些财物等。然后自己的体内增上寿命,需要这样的观想。这个方面需要这样观想念诵咒语的。
修怀业时,无论作怀柔、勾召或召引等任何怀业之事,观想一切现为红色,皆放射铁勾状红色光芒,引来所欲后置于自足下,同时念诵咒语;
这个时候要做这个怀柔的事业,或者说是勾召、召引等等,这方面怀业必须要自在比如这颗心。尤其是上师,他要调化弟子的时候,他在有必要性的时候,对弟子修持怀柔,对弟子修怀柔的时候,他如果修成就之后,弟子的心就会跟随上师的心意而转,然后自在的去闻思修行,这方面都是很大必要性的。
“观想一切现为红色”,自己、本尊都是红色的。还有放光,放射这个红光,放射出铁勾状红色光芒。
“引来所欲”,自己的所欲召引过来之后,自己置于足下,然后同时念诵所欲咒这些咒语等等。
若出现魔障等违缘,则观想一切成青色放出兵刃状光芒,以此粉碎邪魔,
如果需要修诛业的时候,这个方面主要是对魔障、我执等等这方面出现违缘开始修持的。
观想一切变成这个青色或者蓝黑色的环境,然后放出兵刃状光芒,所放去的光芒都是这个宝剑轮或者说是这些金刚杵、三叉戟这些等等,这个方面就说是放出这种兵刃状光芒。
“以此粉碎邪魔”,然后观想一切的邪魔因此而粉碎的。
又观想住处与虚空具有千辐火轮,交织着向下旋转,勾召作害者,并将之粉身碎骨。
这个观想的时候住处与虚空都具有千辐火轮,然后就是交织着向下不停的旋转,然后勾召这个作害者在眼前,通过这样一种火轮可以将作害者粉身碎骨,这个方面来作观想的。
这个方面尊者讲的比较略了。主要是四种事业如何修持的方法。真正的其他这个具体的观想的方式,操作的方式,还有很多附加的这些条件,这方面在此处就没有多讲了。
下面讲第二个科判:
丙二、结行:
咒声震动三千界,成就事业修生次。
后摄无缘空性中,须臾放松作回向。
“咒声震动三千界”,在自己念诵的时候应该观想咒语的声音非常的巨大,乃至于将整个三千世界都能够震动,在观想的时候必须要这样观想的。
然后“成就事业修生次”,通过这个方式来成就息、增、怀、诛的这个事业,主要是通过修生起次第而圆满的。
“后摄无缘空性中”,修完之后,一切逐渐逐渐收摄,收摄到这个无边的空性当中,这个是相当于圆满次第的修法。在这样一种空性当中,“须臾放松作回向”。在短时间当中,一切不执着,然后安住在空性当中,在一切放松的这个状态当中将善根回向的一切众生,或者说将善根回向大菩提果。
观想:诵咒声轰轰隆隆,传遍一切世间界,分别观修四种事业的生起次第。
在观想自己诵咒的声音就是非常巨大的,“传遍一切世间界”,就相当于是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个说法。然后分别在这个状态当中观修这个四种事业的生起次第的修法。
之后,现有一切摄为本尊相,本尊相又摄入自身,自己摄入顶上之上师,于无缘中安住。
然后修完之后准备结座的时候,就是观想一切的现有都是变成本尊相,就说显现的这个器世界,然后是具有生命的有情界。
“现有”就是一切有情界的器世界,这些全部都显现为本尊的形象。然后本尊相最后又融入到自己身中,有的是发光融入,象这样就是变成光明入到自己的身中,然后自己又摄入或者融入到顶上的上师当中,在无缘当中安住。
此修法等同圆满次第,最后将善根回向菩提。
一切都不执着的状态就相当于圆满次第修法一样。
夜晚于心间观想上师后入眠,以此可使迷乱的梦境现为光明。
自己白天就修持这样一种生起和圆满的次第。在夜晚要睡觉的时候,前面引用《亲友书》的说法也是这样的,在睡觉的时候也不要让它空无果,在睡觉的时候也应该作意这个正念,这主要是结合上师瑜珈的修持,所以说在夜间的时候在心中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然后在这个状态当中入睡。如果能够这样入睡,长时间习惯之后,可以使迷乱的梦境全部显现成光明的。显现为梦光明,这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必要性的。下面讲第三个科判:
丙三、验相:
现各事业之验相,此乃深道大乐海。
修完之后,真正修持纯熟,一方面我们自己的发心和作意很正确、修持的方法很正确,长时间修持之后必定会显现各种事业的验相。各事业就是讲息增怀诛四种事业,或者各事业的验相。
这个验相也有梦中显现的种种梦相,还有在白天的时候自己的身心上的一些体会感受等等,这方面都称之为验相。
“此乃深道大乐海”,这个修法是深道,“深道”是甚深的修法。“大乐海”,是个比喻,“大乐”是获得殊胜的安乐、智慧的功德,“海”是没有边际、非常多的意思。
通过修持上师瑜伽配合四种次第的修法是深道大乐海,对修行来讲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就是次第宣讲四种事业的验相:
息灭病魔之验相:梦见自己沐浴、流脓血、身著白衣等;
这个主要是在宣讲修息业,修息业的时候如果自己在梦中梦到自己沐浴,像自己在洗澡,或者说自己身体往外排脓血,或自己穿着很干净的白衣服,这方面都是说明修持息业一种成就的相。当然这个成就分很多等次了,有初级的成就,中级、最圆满的成就。
总之,如果自己梦见了这些验相的时候,就说明自己获得了某种成就,这个时候还是应该了知,如果在平时没有修法的时候梦见这些,不一定是息业成就的。尤其是自己在修持金刚萨埵或者在发露忏悔罪业的时候,或是说这段时间很精进的修持息业的时候,如果在这段时间当中梦境梦到了沐浴、流脓血、身着白衣,或者登上雪山,转水晶塔这个方面实际都是息业成就之相。代表病魔远离或者代表罪障清净,这个方面是种验相。
然后下面是修增业:
增上寿命之验相:梦到含生成群、庄稼丰收、日月升起等;
自己在修增业的时候,尤其是想要增上寿命的时候,他会出现验相,所出现的验相就是含生成群,梦到很多含生,还有梦到庄稼丰收了,还有梦中日月升起,有的时候升太阳,有的时候升月亮,有的时候日月同时升起,这方面也是表明寿命增长了。
增上受用之验相:梦到降下宝雨、收割庄稼等;
前面是寿命增长,这个地方是讲受用增长,自己的受用增长是梦到降下珍宝雨,然后收割很多庄稼,这个方面也是受用增上。还有的时候采摘果实,这方面也算的。
怀业自在之验相:众人向自己顶礼、赞颂等;
如果是在修怀业的过程当中,梦到自己受到别人的恭敬、赞叹,或者很多人向自己顶礼,这方面也说明自己怀业是一种成就相了。
降伏邪魔之验相:燃起大火、杀害炖煮众生、作战胜利等。
因为修降伏法是比较凶猛的,所以梦境也会相应出现这些,就是燃起大火,梦中梦到大山或者房屋、整个大地燃起大火,这个算是种验相的,然后杀害很多众生,炖煮众生,这个方面是修降伏业的成就的相。
还有和别人作战,屡战屡胜这个方面也是一种验相,所以如果在平时没有修这些降伏法的时候,如果杀害众生,炖煮众生这有可能是自己的习气,不好的习气罪业显现的。但如果真正在修降伏法出现的,这个就不是一个恶兆了,应该是一种祥兆。丹增活佛也做了观察梦境的一些文章,然后平时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梦境,就可以去观看,观看文章可以生起定解的。
(梦相之外)会出现相应各事业的真实验相。
这些都是梦中出现的验相,还有梦境之外也会出现相应各种事业,息增怀诛的这些事业。比如说在梦境之外,息业怎么对照的呢?息业真实的对照就是身心非常的快乐,身心轻安,这个方面代表你自己的罪障清净的一种相,或以前烦恼很粗猛,通过修持罪障熄灭病魔的修法之后,你自相续当中的烦恼不再粗猛了,然后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再再增上了,这个方面当然是一种验相了。
如果是增上增长的验相不用说,反正你自己财源滚滚,或者一下子发大财,这个肯定是他的一种外在的真实验相。怀业、诛业可以以此类推而了知。
下面讲第四个科判:
乙四(分别之次第)分六:一、观想对境;二、净增甘露;三、布施宾客;四、作回向;五、宣说功德;六、修持之理。
在这个科判当中“分别的次第”是什么意思呢?就在这第四个“分别的次第”当中主要是通过修古萨里的方式修上师瑜伽的,这上方面也是通过修上师瑜伽的方式修古萨里,修古萨里也是赎死或遣除这巨大的障碍的时候有必要观想的。
古萨里的修法在《大圆满前行》当中是放在第四个科判当中,就是不共前行当中第四个科判。第四个科判主要是圆满资粮修曼茶的时候的后要,这个方面是令自己积累很多资粮。
在此处放在上师瑜伽的修法当中的,仁波切在《前行》当中讲过。无垢光尊者的《心性休息》主要是放在上师瑜伽当中修持古萨里,在此处作为增长资粮的修法也不相违,有这样的说法。
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在此处主要是观想上师,然后通过上师的加持自己修持古萨里的修法,修持古萨里的修法可以赎死,或者很多很多必要性。这个里面所讲的内容就是这样一种次第的。
首先讲第一个观想对境。
丙一、观想对境:
赎死除障病魔时,观想前方虚空中,
无畏狮子莲座上,师佛无二露笑容,
为诸菩萨与空行,传承上师所围绕,
六道债主可怜客,三世父母轮回众。
自己的死相现前的时候要赎死,要从死魔的手中赎回性命叫做“赎死”。需要赎死、除障的时候或者说障碍很严重的时候也可以修持古萨里的修法,古萨里的修法就是施身法,就是布施自己的身体,将自己的身体做布施,从这个角度修持的。
只不过这个方面和上师瑜伽合在一起修的,通过上师的加持,通过自己布施身体,舍弃身体的修法就可以达到赎死或者除障、消除病魔,这方面都是可以的。所以平时如果我们有些很严重的身体上的疾病的时候,如果自己怀疑是病魔做障碍,也可以修持这样的修法。
从身体方面是这样的,从心里上面也可以通过这个方面来修持,因为平时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的执著是非常重的,虽然对房屋、财产这个方面执著也很重,但是如果和身体比较起来的时候,对身体的执著就更重了。所以说在这个地方如果通过结合上师瑜伽的修法布施自己的身体,放弃对身体的执著,本身就是一种很殊胜的窍诀,然后将自己的身体、血肉布施给这些病魔,也能够遣除这些魔障,然后可以赎死。
在除障病魔的时候,观想的方法就是观想前方的虚空当中有上师,“无畏狮子莲座上”,上师安坐是一种狮子座,狮子座上面有莲花,莲花上面有日轮月轮,这个方面观想的,然后上师安坐在上面。
“师佛无二露笑容”,“师佛无二”就是上师和诸佛无二无别的本体,观想上师和诸佛无二无别的本体“露笑容”,就是说和颜悦色的方式注视着自己,从这方面进行观想。
所以有的时候,像法王如意宝有些相片、法相就是非常非常喜悦的时候,尤其是在加拿大的相片,经常也有这个相片的,这个方面就是非常悦意,好像对弟子非常非常高兴的姿态,有的时候就可以这样观想露出笑容。
“为诸菩萨与空行,传承上师所围绕”,然后上师的周围有很多一地到十地的大菩萨,还有这些空行母,还有这些勇士,还有传承上师团团围绕,这个方面就是观想皈依境方面的。
“六道债主可怜客,三世父母轮回众”,然后在上师的下方观想六道债主,“六道”主要是讲六道众生。债主”就是讲我们欠了很多债,对于六道众生各种各样的债务都欠过的,所以有的时候是作为别人的子女,作为别人的子女当然用了很多很多父母财产,或者说用了很多很多父母的资具,有的时候作为别人的父母的时候,也是欠了这些儿女的很多的债务。有些债务是在外在的资具上面,有些债务是在感情上面的。所以说我们不要认为做父母的怎么还可以欠儿女的债呢?实际上儿女对你很喜欢,或者对你非常恭敬孝顺,这个方面实际上也是一种债务的。
还有就是对中庸的人、对上面的人、下面的人,都有很多债务,这个在前行当中列举了很多很多债,反正对于自己的亲人、怨敌、中庸者这方面都是欠了很多债的,这些债如果不还清,有可能就作为自己的道障。这个时候为了遣除道障的缘故,为了修持殊胜功德的缘故,观想六道债主是可怜的客人。
“三世父母轮回众”,过去、现在、未来的父母,还有一切轮回的众生,所有轮回的众生都如是如是进行观想的。
出现死相、魔障或严重疾病时,观想前方虚空中与佛无二之上师为传承上师、空行众所围绕,
“出现死相”,有些时候是自己直接的感觉,一种直觉已经出现死相或者说寿命已经不长了。
有的时候前面我们讲过,一个修行人很正常的人突然之间性情大变,就是和以前根本不一样的性情,这个也是死相的一种出现的征兆吧。
还有一些死相,比如说无垢光尊者在《上师心滴》当中也宣讲了很多观察死相的方法,所以说当通过这些窍诀观察自己的死相已经现前的时候,为了赎死,像这样为了延长自己的生命,从死魔当中摆脱出来继续修佛法就必须要修持。
还有遇到很严重的魔障,就是非人这些方面的外魔障碍的时候,还有遇到很严重的疾病的时候,很多人在心脏病发作的时候,或者严重的疾病发作的时候,就修施身法,就修古萨里使自己的疾病痊愈的。这个时候观“想前方虚空当中与佛无二的上师”,这个是主要的观想的对境,还有为传承上师、空行众所围绕。
其前下方是六道众生父母、(其前是下方六道众生父母、)
把“是”字放下方二字的后面,就是:其前下方是六道众生父母。
在上师、菩萨、圣众的前下方是六道众生父母。
作害之魔障。迎请智慧尊者,略作供养、赞叹。
观想好六道众生在上师的下方,前下方。“迎请智慧尊者”,这个时候就迎请智慧尊者融入,然后略作供养、略作赞叹这些智慧尊者或者这些誓言尊者,这个方面在其他地方有做宣讲的。
“智慧尊者”是自己观想的这些上师、空行等等,然后再迎请他们的本尊融入到自己所观想的本体当中,这个时候称之为“智慧尊者”,然后有的时候自己作为誓言尊者。略作供养和赞叹,这个方面是一种前行。
丙二、增净甘露:
“增净甘露”,是增长和清净甘露的意思。“增”就是增长,“净”就是清净,增长是因为自己请的客人很多,所以说如果不增长也许甘露不够用,食物不够用,所以说要增长。
“净”就是净除过患,就是自己的尸体、血肉的身体上面有很多很多污秽,很多污垢,所以说必须要把这些污垢全部清净完之后就成了一个纯甘露,所以说又增长广大,又是很清净的供品,和布施的物品就成了一个真供养和布施。
自心吽字顶上出,变勇士持剑托巴,
自身眉间处斩断,置于骷髅三灶上,
内满身骨及血肉,降下甘露下燃火,
托巴量等三千界,其中充满妙甘露。
观想自己心中有个吽字,然后吽字延着中脉,然后从顶上出来,出来之后这个吽字刹那之间变成一个白色的勇士,在其他地方讲的时候变成忿怒母,这个时候就变成为勇士。
“持剑托巴”,右手持宝剑,左手持托巴,就是天灵盖,持着人的天灵盖。
“自身眉间处斩断”,然后这个勇士自己变化出的勇士,自己的心识出来之后自己的身体就成了尸体了,然后这个勇士将手中的宝剑从自己的脑袋眉间处斩断,然后把这个托巴就置于骷髅三灶上,这个灶台是三个骷髅搭起来的,这就是“置于骷髅三灶上”。
“内满身骨及血肉”,然后再观想把自己的尸体放在很大很大的托巴当中,然后里面充满了身体、骨头和血肉。
“降下甘露下燃火”,在托巴的上方降下甘露,下面燃火,这样观想托巴“量等三千界,其中充满妙甘露”,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降下甘露和燃火的方式,然后“增净”,在科判当中讲增净,增长和净除,增长很多很多数量,托巴“量等三千界”,本来自己的托巴没有这么大,但是通过增长之后这个容器很大,里面的甘露也很多,然后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净除这些垢染,充满殊妙的甘露。
这些修法是在前行当中讲的比较广一点,所以如果这个地方没看懂就把《前行》里边古萨里修法翻出来看一看,对照的时候就清楚了。
观想:自己心间的白色吽字从头顶上出来,变成白色勇士,右手持宝剑,左手持托巴,用剑从自身的眉间斩断,将尸体放于骷髅的三灶架上,托巴内充满了尸体的血肉,
主要是施身,布施自己的身体,布施自己的身体也不是真实的布施,主要是通过观想的方式,通过观想的方式将自己的身体布施。观想的方式就是前面所讲的一样,所以说这个方面主要讲就是将自己的尸体放于骷髅的三灶架当中,充满了尸体的血肉去煮,通过煮和降下甘露的方式增长和净除。
托巴下的“样 ”字吹风,“让 ”字燃火,从而煮沸托巴内之物。
然后托巴下面有样 字和让 字,样 字主要是吹风,风大的自性,然后让 字主要是火大,所以说通过样 字将火吹燃,吹燃之后开始煮热这个托巴,然后煮沸托巴当中的这些血肉等等。
从托巴上降下甘露,量等同三千世界。
从托巴上降下甘露之后,甘露融入到血肉当中,将血肉上面的一切的垢染全部清除,转变成大乐甘露的自性,“量等同三千世界”。
丙三、布施宾客:
自心化现无数士,同持托巴洒甘露,
令诸息客皆欢喜,圆满资粮获悉地,
有客生喜还宿债,令害魔喜遣违缘,
诸众皆大欢喜光,照射自己去疾病,
魔障逆缘皆灭尽,赎死获得二成就。
把这些甘露观想好之后,自己的心又化现出无数的士。“无数士”就是化现无数的勇士。
“同持托巴洒甘露”,然后每一个勇士手上都持一个托巴,然后托巴里面装满了甘露,然后这些勇士开始洒甘露,对于上面的皈依境供养,对下面的这些众生开始布施,就开始洒甘露。
“令诸息客皆欢喜,圆满资粮获悉地”,这个“息客”的“息”字,注释当中不明显,但是这方面我们可以理解成皈依境当中上师和菩萨还有很多空行母围绕传承上师等等,这些方面都叫做“息客”。
为什么叫做“息客”?因为这些都是出世间的圣者,既然是出世间的圣者,相续当中都熄灭了热恼了,熄灭了烦恼障、所知障,这是很清净的宾客,很清净的宾客可以理解成息客,因为熄灭了很多烦恼或者无量无边的障碍的缘故,所以说令一切上面的宾客都生起欢喜心。生起欢喜心之后给自己施加持,然后圆满资粮获得种种成就。
“有客生喜还宿债”,这个“有客”就是指三有的客人,三有的客人当然就是指六道众生,还有其他所讲的“六道债主可怜客,三世父母轮回众”,这些都是处于三有当中的,而且是自己请的客人,是自己所邀请宾客的缘故,二者一一合起来就叫做“有客”。
通过勇士洒甘露之后,这些有客生起欢喜心,观想了自己的一切宿债,自己欠别人的一切债务,都通过这个方式完全都已经偿还了。
现在我们相续当中有很多很多宿债,如果这些宿债不还清,这些宿债不清净的话,那么在修行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横死,出现很多很多障碍。有的时候是非人在做障碍,为什么非人做障碍呢?就是因为我们和他之间有这种宿怨,或者是以前自己杀过别人,然后债务还没有偿还,因为没有偿还的缘故,这些恶魔、非人就找机会下手想伤害你。
以前悟达国师的公案讲得很清楚。悟达国师他以前在东汉时杀害过别人,被杀害的人十世当中,每一世都想伤害他,但是悟达国师十世都是高僧,十世都是高僧的缘故,修行戒律很精严,所以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后来悟达国师当了皇帝国师的时候,因为坐到自己贪心的宝座上面,受到国王礼敬的缘故,稍微生起了骄慢心,生起骄慢心之后,怨敌就趁虚而入,在他的膝盖上面化现一个人面疮,皇帝的御医也没办法治愈,最后到四川九陇山那个地方用三昧水洗了之后,人面疮才消失的。
也是迦诺迦尊者以前化现成一个非常非常肮脏、生了疾病的僧人,别人都不理他,但是悟达国师以前还没有做国师的时候,就把他救到自己的房间当中,然后侍候他,给他治病,最后迦诺迦尊者就告诉他,以后你遇到违缘的时候,就到九陇山来找我。最后悟达国师就去了,去了之后通过三昧水洗了之后才彻底解了宿债。人面疮也说过你是谁我是谁,讲得很清楚。
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些宿债肯定有,现在我们依靠上师三宝的神力加持,还有自己相续中的善业,这些宿怨宿敌不一定现在找到下手的机会,但是这些很多的非人和怨敌都在找下手的机会,当我们疏忽的时候或者因缘成熟的时候,就会还宿债。还宿债的时候,要么生命消失,要么感受很大的痛苦。所以还不如在宿债没有成熟之前,通过这样的方式还清宿债。还清宿债之后,自己不需要感受身心的痛苦,而且在修行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很多违缘。
有很多内地的公案,安士高也有还宿债的说法,大家很熟悉的这些都可以回忆。回忆之后,这些高僧都需要还宿债。那么我们自己是不是持戒这么精严的高僧,我们自己的修行是不是这么圆满?实际上有的时候主要是靠上师护法的加持,摄护我们没有出现很多的障碍,并不是我们没有这些障碍,并不是我们没有欠别人命债等等,所以现在通过修持,通过如理的观想,这样还清宿债是很有必要性的。
“令害魔喜遣违缘”,通过这个方面,令伤害自己的魔众生起欢喜,生起欢喜之后自然遣除违缘。因为他们对自己很忿恨的缘故,经常给自己造违缘,这个时候通过甘露满足他,让他心满意足,他心满意足之后,就不会再给自己造很多违缘。
“诸众皆大欢喜光,照射自己去疾病”,显现上面十方三世的佛菩萨、根本上师得到自己的供养也很高兴,然后这些魔障、其他的六道众生得到自己的布施也很高兴,所以称为“诸众皆大欢喜”。“诸众皆大欢喜”,就放射出很多的光芒,照射到自己身上。光芒照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自己的一切疾病全部消除。
“魔障逆缘皆灭尽,赎死获得二成就”,那么自己从死亡当中得到救度,获得两种共同和不共的成就。
观想:自己化现出与宾客数量相同的勇士,同时供养一切宾客,令彼等心生欢喜。
观想自己化现出与宾客数量相同的勇士,当然一个一个去观想到底有多少数字是没办法观想的,这里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就是所邀请的宾客非常非常多,自己也观想和他们一样多的勇士同时供养一切宾客“令彼等心生欢喜”。
即令诸佛等出世间圣众欣喜,从而获得二悉地;
因为上供的缘故,令和佛无二无别的上师和一些菩萨等等这些出世间的圣众生起欢喜心,然后获得两种成就。
令六道众生欢喜而还清宿债;
通过布施也能够令六道众生欢喜,然后自己所欠的一些宿债全部还清。
令魔众生喜而遣除违缘;
自己通过这种甘露也能够令魔众、非人等都能生起欢喜心,遣除违缘。
令诸宾客皆大欢喜之光芒照射自己而息灭一切病魔违缘。
自己修法也是为了消除病魔违缘,或者通过这种修法来圆满无量无边的资粮。比如《前行》当中讲,有些山区的瑜伽士,住在山上的瑜伽士,他没有很多很多的资具做广大的布施、广大的供养,没有这个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来圆满资粮,他没有寻找这些资具。这个时候他要圆满资粮要怎么办?要上供下施怎么办?就施身。通过这种仪轨、通过这种修法布施自己的身体,通过布施自己身体的方式圆满资粮。对上面出世间的圣众上供,然后对下面的众生下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迅速圆满资粮。
前面讲过的,众生对于财物的执著远远不如对身体的执著,所以如果能够将自身身体的执著放弃,将自己身体的血肉做上供下施的话,功德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也有这样的必要性。下面讲第四个科判:
丙四、作回向:
不缘诸法自心性,不缘心性法界性,
如是境界中安住,如幻性中作回向。
“不缘诸法自心性,不缘心性法界性”,这两句主要是两乘修法。
第一乘修法“不缘诸法自心性”可以理解成将一切万法执质为实,一切都是唯心的。为什么不缘诸法呢?因为一切外面的诸法,除了自己的心性之外,除了自己的心识显现之外,根本没有一个别别他体的法。所以首先不执著一切外面的诸法,然后了知这个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的心的本性。
“不缘心性法界性”,就是自己的心性也不缘,知道心性的本体就是法界的真性,就是大空性、大光明的本体。
“如是境界中安住”,在一切万法都是不执著实相当中如是安住,入定一会。
“如幻性中作回向“,入定一会之后再出定的时候,在一切如梦如幻的境界当中作回向,将修持施身法的功德回向佛道,回向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殊胜的安乐。从这个方面进行观想和修持。
如是了知宾客、施物、施者皆是自心,
这些都是自己的心,除了自己的心之外,没有一个外在的宾客、施物、施主等等,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识幻现的。
而在诸法除了自己离戏之心性外别无其它的境界中入定,
首先了知一切都是自心,在了知自心之后进一步观想,除了自己离戏的心性,离戏的心性不是世俗的心性,不是世俗的心识,离戏的心性主要是大空性、大光明无二的本体。除了离戏的心性之外没有其他的万法,在这个境界当中如如不动入定。
慈诚罗珠堪布以前在讲这些修法,在讲《前行》的时候都要提到入定,如如不动的方式有入定,这方面讲得很多。堪布讲,如果你自己有这个定解,比如说真正通过定解或者闻思修,知道自己的心性是如何如何一种光明和空性的状态,就如是安住在这个定解当中。如果没有这个定解怎么办呢?没有这种定解最后就在收座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当中安住一会。这是初学者的入定方式,初学者的修法。当然这个并不是修空性、安住离戏的心性,但是这是一种相似的修法,通过这种什么都不作意、什么都不想来安住,逐渐逐渐自己也能够了知正见,逐渐能够通达心性当中为什么什么都不执著,什么都不作意的境界逐渐会通达的。这个也是以前堪布在讲《前行》最后收座时的一种入定的方式。这两乘也是做过这样的教诫。
在如幻的境界中作回向。
在如幻的境界中作回向,前面是入定,入定之后要收座、作回向。那么怎么样回向呢?这时在如幻的境界中作回向。因为在起座之后,自己从离戏的心性当中已经出来了,出定了。出定之后,自己面前的一切房子、身体又明然显现,明然显现的时候,观想这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在如梦如幻当中作回向。实际上能回向的自己是如梦如幻的,所回向的善根也是如梦如幻的,回向的菩提和众生也是如梦如幻的。在三轮都是如梦如幻当中作回向。这是一种殊胜的三轮体空的回向。
今天讲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