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前行广释 > 正文

《前行广释》第95课-答疑及重难点&脉络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29 1:21

问:请问《般若摄颂》正确的佩戴方法是什么?

答:正确的佩戴方法就是挂在脖子上应该就可以了,或者有些时候不方便就装在上衣口袋里面,或者放在背包里。反正一般来讲摄颂上面都有一个绳子,我们就把它戴在脖子上。(生西法师)

问:上洗手间时不用脱下把它收在衣服里面可以吗?

答:上洗手间不用脱下,一般来讲都没有要求摘下。因为佩戴《般若摄颂》,一般来讲都是随身佩戴的。上洗手间是不需要取下来的。(生西法师)

问:然后洗澡、睡觉的时候可以佩戴?

答:当然洗澡有的时候要打湿了不方便,可以取下来。睡觉的时候可以戴。(生西法师)

问:现在听到朋友得病,自己心里没有一丝的痛苦,这是一种无情吗?为何会变成铁石心肠呢?对朋友生病一点伤痛心都没有,反而觉得这是因果,人都是要死,一切正常,这种想法正确吗?

答:部分正确,但不是完全正确。认为这是因果,这部分是正确的,的的确确有些是因果的。但是在知道是因果的同时,自己的心也不能够太过于坚硬了,就刚刚讲慈悲心、菩提心的时候,修行人绝对不是把自己修成铁石心肠。听到朋友得病的时候,首先知道的的确确可能是因果。但是另外一方面也知道不管是不是因果,但是他疼痛的感觉是真实的,对我们来讲也要相似去走进或者去发现他们的那种痛苦,该去帮助他们就去帮助他们。生病也是因果,人的确是要死的,这也是正常的。前面我们讲的确部分正确,但是不能走极端,任何极端的东西佛陀都不开许的,都是不正确的。所以一方面来讲,我们也知道这是因果,一切都是要死亡。但是,另一方面,死亡之后或者他下一世的这种痛苦怎么办呢?整个轮回都是痛苦的自性,这个方面我们要去考虑的。如果对于痛苦没有什么反应,有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很认真去对待这个生死的问题,因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它是痛苦的自性,我们要想方设法去出离,慈悲心生起来之后,就变成一个很深层的动力,因为我们想要去让他们免除这种痛苦。如果对他们的痛苦没有一点反应,那么我们也不想去拔苦了,如果不训练拔苦,我们悲心也串习不起来,如果悲心串习不起来,要进入大乘道就困难了。(生西法师)

问:弟子近期常常犯一些错误,自己在供香或供水时,有时都不知道自己没有点灯,有时到晚上撤水时才发现没有注水,有时还常常反穿衣服,到晚上睡时才发现衣服穿反了,常常脑海一片空白,甚至常常没有时间概念,其实时间都是我们人为设定的。有时觉得自己好可笑,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所做以上事情的当初情节。

答:有些时候这种情况属于很高境界了。比如上师们讲大圆满的境界时,的确有的时候是没有这些这概念,时间概念也没有,这些都没有。我们就要看我们是不是到了那种对实相有证悟的一种境界。如果排除这种可能性,排除不是因为自己证悟很高,而就是因为自己不注意,那就要调整。在世俗谛当中该做的,对的、错的,还是要认认真真去做。供水的时候,要有正念。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当时做了什么,有些时候因为自己身体状况不好,或者有一些状况,有可能自己做什么就忘掉了,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时候要训练,如果不是证悟很高,就要经常训练自己保持这种正念,供水的时候就好好地按照步骤去供,供香也好好供,注水的时候就好好注水,点灯的时候,就好好点灯,这个时候你好好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过程当中不忘记佛法,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其实都忘记了正念。如果这些都忘记,要去想对治烦恼,要去想菩提心,要想的很多修行,有些时候可能也会经常忘记。我们说在胜义当中,一切无自性、无执著的同时,在世俗谛当中,要经常性地以正念来面对,该做的事情要认真做,而且做圆满。供养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还有发心、念诵供养咒等等,都要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才可以将世俗、胜义配合起来,可以让自己的修行进步。(生西法师)

问:弟子虽不执著相,但又怕自己走错路,离解脱背道而驰,请问如何才能对治这种现象,这不会是老年痴呆吧?

答:是不是老年痴呆,也不好说。执不执著相,这要看情况,有些是知道相,知道了相就是说安住相而不执著相;有些是不知道相,叫不执著相。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搞清楚,真正的不执著相是了知它的本性空而没有什么执著的,我深深地了知它没什么可执著的,这个叫不执著相。而不是说忘记,而不是这种很肤浅的显得自己不执著等等。如果我们还没有认知、还没有安住那种很甚深的胜义空性之前,那么在世俗谛当中该认真对待的一定要认真对待,尤其是解脱道的菩提心和出离心,其实这些都是要有一种执著心来做的。这方面没什么错。执著心分两种,一个是善的,一个是恶的。善的心当中也有一种有出离心、菩提心摄持的执著,和没有以出离心、菩提心摄受的一些善法。所以我们应该执著以出离心的执著和菩提心的执著摄受的这些善法,这个是很正确的,这样不会走错路。否则,如果单单是不执著,没有任何空性的定解,没有分清世俗、胜义,这样不执著的话,的确容易走错路,容易和解脱道背道而驰。(生西法师)

问:弟子想把自己以前收藏的几幅唐卡通过拍卖行卖掉,所得的全部收入包括之前购买唐卡的费用都供养三宝,请问这样是出佛身血吗?

答:这个不允许的。一般来讲,唐卡属于佛陀的身所依,其实佛像、佛经、佛塔,这些都不能卖,不能去拍卖的。虽然所得的收入供养三宝,但是这样也不行。供养三宝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而通过拍卖唐卡的方式去供养三宝不太合适。可以继续供养或者供养给寺院,如果自己不方便挂起来供养,就供养给寺院或者其他地方去继续供养,不能够通过买卖的方式,把钱拿去供养三宝,这个不允许的。(生西法师)

问:弟子初发心需要把原来的佛像更换,由于原来的是粘贴的,在更换中损坏了就烧掉,这样有什么罪过?如果有罪过该怎么忏悔?

答:当然初发心不是损坏佛像,只不过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损坏了,因为自己不是想要损坏的,这个本身来讲没有过失的。如果损害之后,通过清净心把它烧掉,有时上师们也是开许的。单单从这个方面来讲并没有什么罪过可言。如果自己实在担心,就念一百遍百字明,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很多时候罪过都是来自于发心、起心动念,这个方面一般基本来讲,过失不会有的。但是出于什么考虑呢?出于佛像等属于比较特殊的对境,如果担忧就念一些百字明,应该是可以清净的。(生西法师)



本课重点

利用生活中的见闻到的旁生而修悲心

(一)、以观想训练悲心:“如果我是这个众生,感觉会怎么样?”

1、见到旁生的痛苦时当忆念“如果我是这个众生,感觉会怎么样?”

旁生跟人求乐避苦同

2、见到旁生的痛苦时把它当做自己的父母

(二)、以亲身体验训练悲心

1、相似体验闭气之死苦:用手捂住口鼻,中断呼吸片刻,看看会有怎样的痛苦、恐惧。

2、以其他旁生痛苦训练悲心

(1)、现象

用刀割或开水烫的方式杀猪、杀鸡。

(2)、修悲心

观想:观想那种疼痛换到自己身上该是怎样的感受?

生悲心:

“不断感受这般剧烈痛苦的众生,实在可怜。如果我有能力将它从痛苦中解救出来,那该有多好!”

“如果我有能力,就算不能救所有的众生,哪怕从屠刀下救一个生命,我也愿意全力而为!”

(三)、观修悲心时的建议

1、随时随地可以修

行住坐卧都可以观,如果有正知正念,到哪里去,都不会影响自己的修行。

2、要真实去接触众生

观修众生的痛苦也要接触一下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否则根本体会不到众生的痛苦。

 

以出家人没有悲心伤害众生为例教诫大乘行人当护佑众生

(一)、略说出家人没有悲心伤害众生的表现

上师和僧人本该身先士卒作为慈悲的表率,然而遗憾的是,如今有些上师、僧人无有丝毫慈悲心,对众生造成的痛苦甚至比在家人还严重。

(二)、如何看待此类现象

1、何为上师

上师最主要的法相,就是看有没有大悲心;

若大悲心不具足,就算具足百般功德,也不算是大乘的善知识。

2、分清人骗人和法骗人

极个别“上师”,利用佛教的名义,毁坏佛教的形象,破坏清净的道风,行为不良。

他们不代表佛教、也不代表真正的佛教修行人。

(三)、详说没有悲心的出家人伤害众生之行为

1、伤害可见众生

(1)、教主佛陀示现如何爱护众生

示现

佛陀自己将转轮王位弃如唾液般出家,通过修道证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后与眷属阿罗汉全部是手托钵盂、持执锡杖,徒步前去化缘。

教诫意义

警示后人:生活越简单越好,不管是衣服、食物,够用就可以了,没必要太多。

佛陀从发菩提心到成佛之间,唯一目的就是让众生得到快乐:

教证:《入行论》:“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

公案:《佛本行集经》:佛陀身为悉达多太子时慈悲利他之心已摄受一切众生,连一只大雁也不例外。

(2)、没有悲心的出家人伤害众生之表现

藏地现象

僧人骑牦牛,用鞭子、鞭柄、石头殴打牦牛。

教诫意义

此种行径之因:根本没把牛当成一个众生,如此没有大悲心的举动。

当如何看待此种行为:《大丈夫论》:“虽有智慧多闻,若无悲心,亦为人之所讥呵。”

汉地现象

印度大成就者无畏三藏法师住宿某寺遇到住持向窗外扔虱子时说“佛言:‘一切众生,皆未来佛,等具佛性。’凡夫人愚昧,任意杀害众生,却不知此众生遭逢苦难时,哀号、求救的声音遍达十方,十方诸佛皆悉闻知。那声音的宏大,无异于雷鸣一般。此虱佛子,坠地折足,呼痛呼救的声音,不但我这个近在门外的人听到了,即使十方无量恒沙诸佛,也无一不清楚闻知。”

教诫意义

有些佛教徒,为了自己享乐,没把众生当作生命,以无所谓的态度来虐待。这种人口中再怎么念诵咒语,行为再怎么如法参禅,也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3)、缘此类现象而修悲心

方法一:观想为自己

方法

体会痛苦

我们专心意念那头牦牛就是自己,观想自己背上承受着难以支撑的沉重,鼻子由绳子穿着,身上捆着鞍子,臀部被鞭子抽着,肋骨被脚蹬紧紧顶着,前后左右全是疼痛的感觉,没有片刻的休息时间。还要爬上高坡,冲下陡壁,渡过大河,越过平川,连吃一口草的空闲都没有。从早晨天明到傍晚日落,一直在不情愿中来来去去,感受极大的艰辛劳累、疼痛饥渴。

生悲心

假如这些痛苦落到自己头上,想必不管是谁,一定会生起难忍的强烈悲心。

意义

儒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入行论》:“避苦求乐同,护他如护己。”

方法二:观想为父母

方法:思维众生当过自己的父母

实例:唐朝李信之母因生前瞒其父亲送其女儿一石多米,后世转生为马被李信骑乘还债,而其妹妹则转生为小马驹还债。

2、伤害不可见众生——鬼神、非人

(1)、现象

对供养自己的施主做灌顶加持,对恶业牵引的鬼神、非人生起嗔恨心,以恶咒进行降服。

(2)、行持此种行为之原因

相续完全落入了贪嗔的控制中,没有生起平等的悲心。

《正法念处经》:“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是则常贫穷。”

(3)、以观察分析此种降服不合理

鬼神比施主更可怜

鬼神

苦因:由于恶业之因感召而转生为低劣身体

当下之苦:有着无量无数痛苦、恐惧的感受,常常是饥渴交迫、疲惫劳累,始终处于忧虑的状态之中,相续中充斥着嗔恨、野蛮与粗暴。

苦果:大多数死后会立即堕入地狱。

施主

暂时遭受一些病痛或苦恼,表面上看来很可怜,但实际上依此只会消恶业,不会积恶业。

真正的降伏法

真正的降伏法具大慈悲、大能力、大善巧:释迦牟尼佛才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利用强力与现行的方式驱逐、降伏鬼神的法门,这也是悲悯那些鬼神,就像母亲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

汉地也有《涅槃经》:佛陀以神通震动圹野饿鬼宫殿,后为其讲法,令其受不杀生戒,这是一种间接降服。

真正的降伏法对具格者才开许行持:只对于那些有能力断绝无恶不作众生的罪业并且将它们的神识引到清净刹土的人才有开许。

具平等的悲心

不会将鬼神执为实有

米拉日巴尊者面对五个丑角鬼时,尊者祈祷上师、观想忿怒本尊,持诵猛咒;观大悲心,讲因果法门等都不能赶走它们,最终安住在鬼神为自心显现的定解中,唱了一首大手印道歌,驱散了鬼魔。

非法上师所行持的降伏法并非佛陀之教

行持降服者怀有偏袒心:认为施主僧人眷属等为自方的人而贪执他们、认为鬼神及作害的那些众生为他方而嗔恨它们。

行持降服的目的并非超度做害鬼神:只是以贪嗔之心打击做害鬼神。


本课难点

悲心和空性的关系

(一)论坛答疑

正见法师E解答:

在实相中,万法要么空性,要么唯是心之显现,的确没有什么鬼神等,但在名言现相中,这些众生乃至他们感受的痛苦真实不虚,故是大悲心观照的对境。很多修行人达致一定境界时,这些显现的确可以隐没,但在名言中,他们受大悲心的驱动,仍然会一次又一次地来到他们身边,度化他们,让他们离苦得乐。

 

(二)分析米拉日巴尊者的公案

1、总说

该公案说明了用悲心和空性结合调服内心的重要性。

2、详细分析

(1)调伏缘起

尊者先用慈心,无法调伏,再用祈祷上师和愤怒本尊的方法,仍然不能调伏,后用大悲心、因果法门,依然无法赶走魔,最后尊者安住在空性自现的境界中,魔众自然调伏。

(2)内心和空性如何圆融

这个公案并没有否定悲心,而是强调了调服了内心的重要性,当安住在自性自现中时,就可以调服外在的一切魔众。但想要能够实现安住自性空性自现还需要很长的路走,而悲无量心就是调服内心,安住心性非常殊胜的方法。

该公案最后的一句是“蒙上师的加持,此番他未得逞”。这一句就很好的说明了胜义与名言的关系,虽然在胜义中,万法均是空性的,没有丝毫的实质存在,即没有佛陀,也没有众生,包括因果也是空性的。

(三)实修方面的次第

要证悟这样的空性,必须要从慈悲喜舍开始修,用暂时存在的众生、依止上师,通过苦、集、灭、道的程序来修行,直到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菩提心本身就包含空性和大悲。

从究竟的层面上说悲心与智慧是无二的,《心性休息》中关于修悲无量心之入定与出定:修有缘悲心后,修无缘悲心。无缘悲心后入定,空悲双运为验相。若详细观察悲心对境的众生,如同无水阳焰显现为水一般无而显现。

(四)教证说明

1、《三摩地王经》云:“犹如春季正午时,干渴之人向前行,见到阳焰误认水,当知诸法亦复然。”

2、《宝鬘论》云:“阳焰现似水,其实并非水,如是蕴似我,非我非实有。计阳焰为水,是故往彼处,执水后变无,此是愚痴者。如是如阳焰,无世计为有,此执即痴暗,有痴不解脱。”又云:“由世间涅槃,无实去来住,故彼二真理,何当有差别。”“是故诸佛说,不死离有无,甚深之佛法。”通过如是修习而了达诸法之自性,才是行持空性大悲双运之胜道。大悲与空性二者其中一者不具备也是歧途。

3、《多哈道歌》中云:“何者离悲修空性,彼人未得殊胜道,相反仅仅修悲心,亦住轮回不解脱,何人二者能双运,轮回涅槃皆不住。”

(五)修行验相

究竟的无缘大悲与智慧是无二的。暂时的悲心与无分别智慧仍然有所区别。从究竟来说,没有胜义谛就没有世俗谛,胜义和世俗是一体的,要证得胜义实相,须向世俗中修行。实相同时具有光明和空性两种属性。

打个比方,如果世俗悲心的修到量之后,对自身的执着自然会减轻,在面对所有的加害后,由于悲心强烈之故,自然不会有强烈的嗔恨心,如果再加上空性的见解,安住在一切均为自现的境界,则将彻底熄灭分别心,悲心和嗔心自然熄灭,所以如果证悟空性,一定会具有无伪的悲心,如果悲心修到完全没有自我,则非常接近人无我的空性。

 

修行人改如何对待牛马等家畜

(一)、佛陀的示现

世尊与眷属化缘的过程中,全部手托钵盂、持执锡杖,徒步化缘。非但佛的眷属没有乘马骑骡,就是佛陀也从没乘过一匹坐骑。

(二)、修行人出于生活需要是不是也不能骑乘、役使牛马

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对众生有利就没问题。如果是凡夫人去骑乘、役使牛马,即便是精心照料的话,也尽量多忏悔,忏悔无意当中的各种过失。

(三)、如果让旁生帮助做善法呢

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开许让牛马等帮忙驮运经书或者驮运建造寺院的砖瓦、佛像等等,但是要把握好分寸,还要多为它们回向善根。

偏心眼要小心点喽

(一)、如何理解讲记中李信的公案

1、为何李信的妈妈给自己的女儿送米还要承受马报来还债

一方面父母是严厉的对境;另一方面如果在没有特殊必要的情况下,自己瞒着财物的主人,将主人所有的财物做其他处理,有可能牵涉到不予取。

2、我们自己瞒着先生/太太给自己家眷属送钱物要分情况处理

如果所支配的那一部分钱财属于自己有权拥有的范围内,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本人就是财物的主人。

3、瞒着家里人私自用钱去做善法怎么样

瞒着家里的人用钱做善法,一方面也要看相关的钱款自己是否有权力支配,如果有应该是没问题的。

佛教中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在家时挪用国库的很多钱,拿去放生。被发现而要斩首时,他坦然受之。国王被感动了,就放了他。虽然他的偷盗行为是非法,但把这些钱财全部用来放生,并没有占为己有,过失会相对小一些。

如果一个人做过善事,那要看他的动机是什么,有没有自私的成分;造一个恶业的话,也要观察最初的发心。只有仔细剖析了,才能衡量他的功过。

 

被降服也需要因缘福报

能够值遇具有降服能力的善知识和机会也是需要福报因缘的。

如果不需要善根福报,那佛陀早就把一切死去的众生超度到净土了。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