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传讲
一代教主释迦牟尼如来在化缘即将完毕之时,生到忉利天宫为母说法,在无量无数一切诸佛、天龙八部等的大会之中,将尚未出三界的人天等无量众生都付嘱给地藏大士,嘱托他不要让这些众生堕在三恶趣中下至一日一夜。因此,在释迦佛灭度后到弥勒佛出世之间的这一段时期,娑婆世界众生的大依怙主就是地藏菩萨。由于菩萨在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劫之前已经位居十地,只是以特别的悲愿不取佛果,做一切佛刹诸佛事业的大护持主。
以菩萨特别的愿力威神,凡是有愿向地藏菩萨祈请者,功效极速。就像《地藏十轮经》所说,在百千劫中向文殊、普贤、弥勒、观音等为上首的诸大菩萨摩诃萨,百千劫中至心称名、礼拜、赞叹、供养而作祈求,不如向一位地藏菩萨至心称名、念诵、赞叹、礼拜、供养而祈求能速疾成满所愿。因此,地藏王菩萨作为满愿之王,凡是现世消灾免难、衣食丰足、健康无病、家宅永安、所求遂意、寿命延长、虚耗辟除、出入神护、离诸灾难等,以及命终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得到解脱成佛的果位等的愿望,以归信地藏大士都能得以顺利实现。
在诸多地藏法门当中,《地藏本愿经》尤其与我们常人的根机相合,因此从古至今持诵者多,感应昭彰,它也能解决我们现世当中的一切问题,而且将能致使毕竟成佛。
净土法门与地藏法门的因缘最为殊胜,从古以来就是如此。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撰写《地藏本愿经序》,劝赞流通。九祖蕅益大师一生奉持地藏菩萨,竭力赞叹、弘扬,自称为“地藏孤臣”,尽其一生勤加礼忏,精勤地修地藏忏仪、持地藏真言等,忏除业障,求生净土。近代十三祖印光大师对《地藏本愿经》尤其致力弘扬、流通,印书达数万册,使净业行者至心读诵,依教行持。因此,地藏法门作为非常坚实的承托的力量、解决现世和来世苦厄的力量、满愿的力量,兼修地藏法门,能够使往生净土之路变得格外顺利、通畅。
民国大德静权老法师讲授《地藏本愿经》,按照传记所说,这位大德不看经本闭目宣讲,讲到精微独得地宣扬孝道时,俨然如地藏菩萨在座上一样庄严,因此当时人们都称他为“活地藏”“现代地藏”。他著有《地藏经略解》,解析精微。这一次为了便利初机,按照静权大师的科判和注解做一些节略,再结合本人的理解,这样来作讲述。有智力者应当直接深探原著,领取更深的利益。
以下就开始讲授《地藏本愿经》。按照讲经的规则,首先做五重玄义的总说,也就是: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教相。
五重玄义
首先解释经题: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经的立名形式不出七种,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就是以人立名、以法立名、以喻立名,或者人法立名、法喻立名、人喻立名,或者人法喻三者具足而立名。本经是以不思议的人法立名。“地藏”是人,就是不可思议的十地菩萨;“本愿”是指菩萨夙昔立下了不可思议的行愿,由此从性起修,这是法,因此是以不可思议的人法来立名。
首先解释“地藏”二字。“地藏”是别名,“菩萨”是通名。“地藏”是譬喻,“地”比喻菩萨心地,“藏”比喻无尽的佛藏。正如地藏赞偈里说:“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本然清净的心地是一切功德的出生处、一切群生的所依处、一切菩提种子的依托处、一切利益众生妙法的来源处、一切无尽受用的出处,故为“心地”。所谓的“藏”是含藏了无尽的智慧、慈悲、三摩地、大福德等的佛的宝藏,所以称为“地藏”。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略称,也就是发无上道心、立誓要普度一切众生成佛而后已者,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意思。这样就是不可思议的现居十地果位、等同诸佛、无量劫来以不思议行愿度脱无量无数的九法界众生、使他们都得到升天、涅槃乃至成就无上果觉的大菩萨。
所谓的“本愿”,“本”是初、往昔、宿世的意思。这是由于菩萨过去世做长者子、国王等等,发菩提心,有共通和特别的誓愿。所谓的“通愿”指四弘誓愿,也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再摄略起来无非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菩提心愿。“别愿”的意思,就像观音十二愿、弥陀四十八愿等,地藏菩萨也有其因地所立的不共本愿。所谓“通”就是地藏菩萨无时无处不普度众生;所谓“别”是指地藏菩萨悲心特别深切,常常做幽冥教主,济度无量地狱众生的苦难。
“经”,梵语“修多罗”,可以翻成涌泉、出生、绳墨、显示、结鬘等,又有翻成经、论、线、善说、善语教等等。通常是翻成“契经”,此土把圣人的言教都称为“经”,“契”是合的意思,有契理、契机两种意思,契于法性之理,契于所化机宜,这是佛的言教的特征。又可解释为“径”,也就是佛说的法教都是返妄归真的修行径路。
以上释名完毕。
这部经是以不可思议的解脱为体。通常大乘经都是以一实相印为体,也就是经中的文字都是要诠表各种事相,这一切事相又都是从实相印流出的。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没有不是从这真如实相里随缘而现出的相,而本经就是以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行愿、威神,现出了无量无边的解脱之相、解脱之用。
在《分身集会品》里说,那些没有调伏的众生,随业报应,你应当忆念:我在忉利天宫殷勤咐嘱,使娑婆世界乃至弥勒佛出世以来的众生,悉皆使令解脱。在《业感品》里也说:我现在蒙佛咐嘱,一直到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的众生都让他得到度脱,唯然世尊,愿您不要有所顾虑。
可见这一部经的旨趣,就是要把未解脱的众生全数交付给地藏,使令解脱。因此就要知道,地藏菩萨以自身不可思议的解脱、神用,使得业重众生都能够迅速脱离业缚,因此是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为本经之体。
那么本经又有什么宗旨呢?要契会这种不可思议的解脱,一定有修行的宗要,以此才能趣证。而本经是以不可思议的行愿为宗。正如经中文殊问佛:地藏菩萨因地做什么大行,立了何种大愿,而能成就不可思议的事业?又大士在过去不可说不可说劫数前,曾经做长者子,做国王,做婆罗门女,做光目女,都发起了广大行愿。而且如来自结经名,一者说到地藏本愿,一者说到地藏本行,所以是以行愿二法作为这一部经的宗要。也就是说由发起极其深广的菩萨大愿,由此又在多劫当中、无数佛前,积集福慧资粮,曾经广修不可思议的菩萨大行。以此为宗,自然现前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这是由宗证体的意思。
接着说本经的力用。“灭恶”称力,“生善”名用。诸经各有力用,比如《法华经》以断疑生信为用,本经是以不可思议的神力为用。正如《如来赞叹品》中所说:听我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可见,地藏大士现出极其不可思议的威神和慈悲的力量,下至地狱众生都能够迅速救度。又《见闻利益品》中说到:我观地藏的威神之力,以恒河沙数时劫也没有办法说得尽。《嘱累品》中说:汝之神力不可思议,以有不思议神力,故能百千方便度脱众生。世尊亲自咐嘱赞叹:你的神力没办法用思维、言语来测到、说到的,由于你有不可思议的神力,所以你在无数的国土、运用百千种方便、度脱无数的苦难众生。这就知道,地藏菩萨是以无缘的大慈悲为因,以不可思议的神力普度一切众生为用。这个力用是由修道所得,所以一旦成就了道上的宗要,就会发出这样大的力用,这是由宗而现力用。
总而言之,无论名字、体性、宗要、力用都是不可思议。正如第十三《嘱累品》所说:汝之神力、慈悲、智慧、辩才,一一都说到不可思议。因此这是不可思议的妙经、不可思议的行愿、不可思议的力用、不可思议的功德,对此经受持、读诵、赞叹、称演等等,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再说本经的教相。这部经是《法华经》之后,《涅槃经》之前,佛升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宣说法要完毕,就说了这部《地藏经》。在这之后,佛就要示现涅槃了,所以把未来世遗留的众生都托付给地藏菩萨,一直要到弥勒菩萨降生之间。
这样按照时间来说,应当是在第五法华时。但是本经跟《法华经》有三种差异:一、《法华经》是一代教化的终止之时,就像秋收冬藏,再也没有什么所作了,世尊的一代法教到此完毕。因为最后开权显实,显示了佛的究竟之法。而这部经是将没有度脱的众生全数的交付于地藏,这是教化之道的初始。就像春天刚刚下种,实在是大有事在,也就是未来五十六亿七千万年那么长的时间里,前佛已灭,后佛未生,生于这期间的无依无怙的众生,全数都要依靠地藏菩萨来作度脱,全部以地藏大士作为依怙,因此这属于开启了未来世地藏本愿度脱众生的大缘起。
再者,《法华经》所化的机都已淳熟,经过四十多年,多方地淘汰、成熟、接引,因此全数付予大白牛车,授记作佛,根机已经成熟。现在众生十有一二尚有恶习,所谓“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因此这正是要逐渐成熟度脱之辈。
三、《法华》开方便门,示真实相,现在则是广设十善业等的方便来教化众生。《法华》的本门,发明如来在尘点劫以前已经成就正觉,从此以来,未种善根者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之成熟,已成熟者使令解脱,所谓的种熟脱三度脱众生,这是其余诸经所没有的。按照蕅益大师《阅藏知津》,判定本经属于方等时。总而言之,本经别五时应当在法华,通五时应当归于方等。
五重玄义讲述完毕,下面开始讲解经文。
正文分三:一、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依照惯例,全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序分”讲述一经的由序,包括证信序和发起序。
“正宗分”是指明本经地藏本愿、本行的内涵等。
“流通分”是使令这部大法流通在世间的一切处。
甲一、序分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由于本经讲述的是往昔地藏菩萨救度母亲的因缘,作为本经的由来,这都是由如来神通发起,又是在忉利天所显,因此称为“忉利天宫神通品”。
“忉利天宫”,“忉利”是别名,“天宫”是通名。“忉利”是梵语,翻为三十三天,位于须弥山顶,中间是善法堂天,四方各有八天,合为三十三天。在忉利天中间的善法堂天中有善见城,此城中央有宝楼重阁,楼高五百由旬,广二百五十由旬。在这重阁最上方中央的圆室全是琉璃所成,是帝释天王所住之处。如来在此升座,为母亲说法。
“天宫”是依报。“天”是殊胜的意思,“宫”是穹庐的意思。神通由如来所现,佛为母亲说法完毕,当时现了种种神通,使十方诸佛菩萨一时云集于天空之中,作为本经的发起。
“神通”二字按照《璎珞经》所说:“神明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神”是指不可思议本然的心,“通”是说它是智慧性的,本来无碍。这样天然的智慧彻照无碍叫“神通”。譬如,本来妙明的本心如果没有被虚妄分别障蔽,那十方法界一切的色、一切的身、一切众生心、一切寿命,都会无余地在心中显现。再者,要到哪里、做什么事、做何种变化,都能如意的显现,或者了知如何能达到漏尽的正道、过程等等,这一切都在心中无碍地显现出来。因此,天然的智慧彻照无碍叫做“神通”。而神通又有有漏、无漏的差别,有学、无学的差别,修通、道通、鬼通、依通等的差别。这里是指如来无上、无漏的道通,正是说明如来不可思议的慧心妙用。
甲一、序分分二:一、通序;二、别序。
通序,又名“证信序”。阿难当时请教佛:佛灭度以后,结集佛的言教时,要让世人深信,应当如何安置经前之文?佛说:你就说‘如是我闻’等。这样表明是阿难亲自在佛前闻到的,当时的时、处、法、众如何,这样作为证信,使世人都相信这是如来的真实言教,并非臆造。
别序,又叫发起序。所谓“发起”,每一部经都有它的缘起,要说明这一部经当时是什么因缘、什么状况而发起,称为“发起序”。
乙一、通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忉利天”是处成就,“尔时十方等”是众成就。
“如是”,如者不异,是者无非,表示佛所说的法都是真谛、实谛,言无虚妄,都是超凡入圣的殊胜证入。
所谓“我闻”,是阿难本来已经证得圣位,但为了随顺世俗,也假名说“我”,而且以耳根发耳识,当时如来的言音全记在心中,以闻陀罗尼一字不失。这样如实地记录,后代的学者可以信受。
“一时”,本来时间没有定时,此方彼方、人间天界,各自随着业缘而现时间的相,譬如天上一日,人间百年,古代印度、汉地等各国的历算也不相同,因此,佛经中以“一时”表示时无定法。
“佛”是说法之主,到了五浊恶世人寿百年之际,有第四导师降临世间,成为一代法教之主。
“处”是忉利天,佛为报母升到忉利天,历经三个月为母亲说法,这正是应了这一部经的宗旨。佛升忉利天是要报母恩,这是发起地藏本愿的由来。因为地藏法门可以说是佛门的孝经,讲述了菩萨宿世做婆罗门女等,如何发起孝心救度母亲,从而广度一切诸母有情的事迹,正所谓“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
佛升忉利有三个意思:一、为了酬报母亲的孕育之恩;二、为了告别天人,酬报他们护法的功绩;再者,为了灭度以后的受苦众生,要在忉利天交付给地藏大士,一直到弥勒佛降世之间。
乙二、别序分三:一、果因集赞序;二、现相集众序;三、问答释疑序。
丙一、果因集赞序
佛是果人,菩萨是因人,共同集会忉利天宫赞叹释迦摩尼佛能在五浊恶世救度群生。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尔时”,就是佛为母亲说法的时候。如果这时十方一切诸佛、诸大菩萨不作云集,那世尊一下忉利天就要入灭了,末法众生咐嘱给谁呢?全仗诸佛云集发起这个大事因缘。
这样就知道,当时因缘际会,也是佛佛道同,都是要做救度众生的事业。一佛出世诸佛拥护,一佛唱灭,诸佛云集,前来护持佛交付度众大业给地藏大士的大事因缘。这样诸佛带头已经云集了以后,如来又放光召集天龙八部等等,可知这一切都是法界的因缘,都是世尊的慈悲愿力、神力所感召,也是本来之事。
“世界”是依报,诸佛菩萨是正报。十方虚空不可尽故,世界不可尽;世界不可尽故,一世界有一佛化主,现坐道场,因此有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数的诸佛,而且诸佛座下又有诸大菩萨摩诃萨,这一切诸佛和菩萨们都云集到忉利天宫,来赞助这次法会。而这一切诸佛都是地藏大士在本地因行施设教化而成就的,可见地藏累劫度脱众生的事业是不可思议的。为了报过去本师的恩德,他们都前来辅助地藏法门的流通,因为他们都曾经是地藏菩萨的弟子。
十方无量的诸大菩萨来到忉利天宫后,共同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在五浊恶世行此普度众生的难事,而且各自遣侍者前来问讯。这里是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够在五浊炽盛的恶劣之世,示现不可思议的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使他们知道苦乐之法。“赞叹”有两个意思:一、浊世成道难,正如《悲华经》所说:千佛都取净土,只有释迦世尊摄取秽土,他要在一个最苦难、最恶浊的世界来成道,以度化苦难的众生。所以他发了五百个如白莲花一般的大愿,愿满成佛,当然就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世间,示现这样寿命极短的一个身相,因此特别难得。因为那么苦,那么糟糕,没有佛愿意在这里摄取国土成佛,因为太难了,而世尊竟能发这样的愿,这是第一个难。第二、教化恶世众生更难。因为这些都属于是善根消灭的众生,都是背道而驰的,不敬师长、不孝父母,各种颠倒的业流汹涌澎湃,恶性极强,要让他种一个善根,挽回到一种道行当中,都十分地困难。因此要知道,教化恶世众生更难。
“释迦牟尼”,翻为能仁寂默,他从这样的本自寂静的大智慧中,运同体慈悲而能做一切救度之事,因此为能仁。
“五浊”,指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种浊到了人寿百岁的时候已经非常深重。也就是以见和烦恼为因感得众生命浊的果,这四种浊聚会在一个时期里,总体称为“劫浊”。到了人寿百岁的时候,由于烦恼和业不断地增盛的缘故,非常地炽盛,这叫“五浊恶世”。在这样的情形下,众生这么浑浊,本来是现不出清净的影像,但是由于世尊特别的愿力,竟然在此时、此地能出现佛,以这样慈悲、智慧的力量调伏极其刚强的众生,使他们生善根、得成熟、得解脱。最根本的是针对刚强的众生,让他知道苦乐之法,知道三恶趣是苦、人天是乐,由此要修人天正道;又要知道世间的苦集二谛是苦,出世的道灭二谛是乐,由此就要修解脱之道,由此得升天、能得涅槃,就像这样叫“知苦乐法”。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问”是问起居,“讯”是询问各方的事业。本来应当有问讯的词语,就像《法华经》里分身诸佛都派遣侍者来问讯世尊,“少病少恼,气力安乐”等,在本经里没有这些词句是已经省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