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解义慧剑释 > 正文

《解义慧剑》释辅导(2008版)第16课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3/5/27 14:05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解义慧剑论》,前面宣讲了世俗谛和胜义谛,从所知的角度我们已经了知了。是怎么样安立所知呢?通过作用理、观待理、法尔理、证成理四种道理了知世俗谛和胜义谛的本性。现在宣讲的是四种道理的作用——四法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现在讲到第三个,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前面通过四种意趣、四种秘密,从用意、理证妨害和必要三个方面安立了不了义,反方面安立了义。

今天宣讲的内容是对宗派当中,越往上越了义的观点作一番阐释,乃至于最后达到金刚乘之间安立究竟了义。

是故四派至,究竟金刚乘,

下未证悟分,上者明抉择,

这个颂词进一步安立了了不了义的分判的根据,观待上乘教法,下乘不了义,观待下乘来讲,上上都成了了义,尤其是最究竟的了义。

颂词当中讲到“四派至究竟金刚乘”,“四派”就是显宗当中安立了四种宗派:小乘有部和经部、大乘唯识和中观,“至究竟金刚乘”就是从显宗到密宗,“下未证悟分”,下面宗派当中没有证悟的,没有抉择的,“上者明抉择”,在金刚乘当中,或者在上面的宗派当中明了地进行观察,明了地进行抉择。从这个方面来安立了不了义之根据。

因为下面所观察安立的教义没有达到圆满,没有明显的明了抉择,这些没有明了抉择的部分在上面的宗派当中已经明了地抉择了,直接地抉择了,所以从这个方面安立的时候,上面就安立成了义,乃至于最上面,再没有办法超越了,所有法界的密意全部都已经讲完了,这个叫做终极了义。

下面简单介绍四派至究竟金刚乘之间,下未证悟分,上者明抉择。

首先是有部派。在佛法当中有部派及以上都称之为无我宗,在有部派及以上都能抉择人无我,所以在有部派及以上绝对是有解脱道的。有部派以下,虽然有些是佛教的宗派,但是因为承许有我的缘故,没有真正从正见上,修行上达到解脱,再者还有一些外道、世间者,有部派能够完全超越下面的宗派,下面全是讲有我的,到有部派以上开始讲无我。这是有部超胜下面宗派的道理。

在佛教的四派内部,有部派虽然能够抉择无我空性,但是它承许三世实有。有部就是一切有部,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法都是实有存在的,诸如此类有很多承许,比如承许不相应行实有,承许虚空实有等等。

这些观点到了经部的时候,它就不承认了。经部不承认三世实有,过去法、未来法实有不承认,只是安立现在法实有;虚空也不承许实有。从这个角度来讲,有部派没有真正明了抉择的部分在经部当中就明了的抉择了,这就是经部派超越有部派的方面。

我们以前在讲中观的时候提到过,承许三世实有、不相应行实有、虚空实有,这对有部派的修行人来讲,不成障碍的。真正对他们的解脱成障碍的就是有我,承许有补特伽罗我就是修持佛道最大的障碍。为什么有部派在承许三世实有的基础上,已经承许了虚空实有的基础上,我们都要打破这些执著,为什么他们还能解脱呢?实际上对他们来讲,这些法不是障碍,真正障碍的是破戒律、不按佛陀的教法修行、不了知四谛、不了知无我空性。

经部当中有些承许,比如说色法是实有的,有一个隐蔽分,这个在以前学《中观庄严论》等等的时候都讲过。或者承许微尘实有这方面的法,但是在唯识当中破一切色,破承许心外的一切外境,通过破生同理,把微尘彻底观察破斥,或者通过六尘绕中尘的方式就把经部宗承许的最小微尘完全破掉。唯识宗的安立就超胜于经部了。经部没有证悟的色法不存在,在唯识宗当中可以明了抉择。

唯识宗当中承许的心识实有,在中观宗当中不承认,中观宗可以通过????抉择心识也是本空离根的,没有一个真正堪能的心识法的自性。所以在唯识宗当中没有证悟的依他起空性这部分,在中观当中就可以完全打破对它的实执,安立空性。

这是显宗的四派当中,上上超胜下下的问题。显宗当中没有真正证悟、抉择的,在金刚乘当中可以明了抉择。比如说中观宗抉择到最后的时候,对空性有一个空执,对这种空执不打破的话,没办法真正趣入到真正的明空无二的自性当中,这种空执在金刚乘当中可以抉择。通过上师的教言,通过大圆满的窍诀直截了当地来了知心性,不单单是一个空,而且是有光明的自性,完全现见。

在显宗当中虽然简单地提到了空性和如来藏双运的明空无二的法界,但它只是以一种简略的方式来讲的,而没有广大宣讲的这部分,在金刚乘当中广大地宣讲了,比如说等净无二见,在《无上续》《大幻化网》等续部当中讲得非常清楚。这也就是为什么观待于上上宗派来讲,下下宗派成了不了义。它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过失,它抉择的这部分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圆满,越往上的宗派抉择得越圆满,所以上面的宗派就安立成了义的宗派。这是讲到安立了义不了义的根据。

依教理更成,见而持了义,

天鹅水析乳,智者游教海。

“依教理更成,见而持了义”,这也是跟随前面这个颂词的意思下来的,“依教理更成”就是说对于前面的道理通过教证也可以成立,通过理证的分析更加能成立。不管是通过教也好,理也好,前面的道理都能成立,越往上的见解越究竟,上上超胜下下的问题完全抉择得非常清楚。

“见而持了义”,见到什么而持了义呢?就是见到前面通过教理更能成立的道理,上上的宗派绝对是胜于下下的,见到这种特色,所以持了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能够通过教理真正能够成立越往上的宗派越了义,下面的宗派是根据众生的根基而安立的缘故,不是了义的教法。如果我们相续当中要产生一种究竟的见解,不依靠上上的宗派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为前面这个颂词当中已经讲过了,下面没有证悟的一部分,在上面明了抉择。所以越往上越了义,乃至于到了顶层所宣讲的教法最极了义。

有智慧的人通过教理见到了这种道理能够成立之后,“见而持了义”,他就开始守持了义的教法。他在抉择正见的时候,对最了义的教法能够产生一个殊胜的定解,见解越高,修行的时候速度也就越快,质量也就越好。这两个颂词主要是讲到安立了不了义的原理。

“天鹅水析乳,智者游教海。”就好像天鹅,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如果把水和牛奶混在一起的话,天鹅通过它的喙就能把水和牛奶分开,这是天鹅的不共能力,其他的动物是做不到的。就像这样,有智慧的人也能在教海当中把了义和不了义的分析开。他能够善加分别此类是了义,此类是不了义,所以他在教海当中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游,这就是有智慧的人的特色。

此处作者教导我们也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渐逐渐地达到天鹅能够从水中析乳的这种智慧功能,也能在佛经当中通过智慧去分辨了不了义。

当然,我们前面讲了,不了义不等于错误,二者不能划等号,但是如果你把不了义执为了义,就对自己抉择了义究竟见成为障碍。所以把不了义和了义分开之后,在正见方面应该更上层楼,应该通过不断地抉择达到圆满究竟的正见,修行的时候可以通过下面的教法逐渐逐渐修行上去,这样就不会错误。

上面是从显宗密宗共同分析安立。下面单独从金刚乘的角度来安立了义。

甚深金刚乘,六边四理印,

传承窍诀伴,无垢理抉择。

尤其是对甚深金刚乘的教法来讲,观待显宗来讲它是一种了义教法。在金刚乘当中再详细分别的时候,上师在讲义当中也讲过,是不是就没有了不了义的说法了呢?实际上详细分,还可以从了不了义去观察。

我们要真正对金刚乘产生一个定解的话,此处宣讲“六边四理印”,“印”就是印持的意思。“六边”在上师的讲义当中也是简单地提到了名称,比如说不了义、了义这是两个边,还有有意趣说、非意趣说、文从顺义、文义悖谬。上师解释的时候说,这六边当中,不了义可以解释为生起次第,了义是有相的圆满次第,有意趣说就是有一类教法是有密意的,非意趣说就是有一类教法不是具有密意的。文从顺义就是密宗当中所讲的教法,有些时候从它的句子和意义和世间当中的句子和意义都能够完全相顺的,讲到一些法语的时候,用词也和世间、论典相同,意义也是相同的,文和义完全一样。文义悖谬就是说密宗当中所讲到的一些法语和世间、论典当中的用词和意义都不一样,它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密语来介绍的。

“四理”下面有个颂词单独讲,就是词义、总义、隐义和究竟义。通过这四种道理来进行观察。“印”,对谁印持呢?对非密乘根性的人保密,印持。因为这六边四理实际上是非常深奥的,如果是密宗的法器的话,通过六边四理就能够对密宗产生绝对的信解,如果不是殊胜的法器,给他宣讲了这种密宗的教法,对他不但没有利益,而且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对于一些非根性的人就不能宣讲。乃至于有些地方讲,不能对他们透露一些金刚乘的名称、词句,达到这种程度。

以前印度很多人在修密法的时候,外表根本看不出来是密乘行者,外表行为和一般人一模一样,后来显现成就,显现神通的时候,大家才知道这些是密乘行者。行为和大众是一样的,但相续当中在秘密地修持密法,所以成就得很快,因为隐蔽。但是现在只要一穿这个衣服别人就知道你是藏密,也没办法去隐蔽了,但是有时候也不一定用服装来表示。

金刚乘的保密有时候从很多方面有必要性,有时候正见需要保密,有时候行为需要保密等等,有很多要求。《大幻化网》当中也讲了几种秘密。

除了六边四理之外,还有一个想要成就必不可少的条件,“传承窍诀伴”,应该恒时和上师的窍诀相伴。密宗的教言如果没有传承上师的窍诀,通过自己去琢磨,是没办法现证的。所以我们要修持金刚乘的时候,传承上师的窍诀非常重要。要经常和传承上师的窍诀相伴,按照传承上师的窍诀进行观修,进行取舍,进行抉择,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无垢理抉择”,通过无垢的正理,对于这种教义进行观察抉择,相续当中遣除怀疑,产生定解。“无垢理”在讲义当中提到,就是前面提到的四种道理(作用理、观待理、法尔理、证成理),通过这四种无垢的正理来进行抉择,遣除疑惑,内心当中产生一种坚不可摧的正见,这对金刚乘的修行可以产生很大的效果。

诸法本清净,大等性双融,

依凭二正量,抉择之真义。

这个颂词讲到法性,从所境的法性的角度来讲,是净等无二的双运。这种净等无二的所缘、所境,或者实相,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知的呢?第三、第四句讲到了能量,“依凭二正量,抉择之真义。”一切诸法本来清净,本来等性,双运无二的道理,是通过世俗量和胜义量抉择完之后能够肯定的一种真实义,并不是捏造的,或者根本经不起观察推敲的,完全是能够通过正理来证成的。因此从法义的自相来讲,一切诸法本来安住在本来清净和大等性圆融的状态当中。

本来清净超越了清净和不清净的概念,本来清净并不是观待不清净的清净,观待不清净的清净就相当于观待有为法的无为法一样,本身是假立的。大无为就是不观待有为,也不观待无为,超离这个之后的实相,完全是离开分别念的。此处的本清净也不是观待不清净的山河大地、粪便,安立一个很好很清净的东西,不是观待不清净的清净,而是超越了不清净和观待不清净的清净之后的本来清净的自性。这个究竟实相不是分别心能观照的。这是讲“诸法本清净”。

“大等性”就是大空性,一切万法是安住在大空性和本来清净无二的自性当中,《大幻化网》当中对这个问题讲得非常透彻。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一切万法本来清净与本来等性双运呢?“依凭二正量”,必须要依靠正量,第一个就是胜义量,通过胜义量能够知道大等性,一切万法空性的道理,通过《中论》、《入中论》《四百论》,通过很多很多中观的窍诀,就能够知道一切万法本来都是等性的,一切无所缘就是大等性,通过胜义量来了知的。

一切万法本清净通过什么量了知呢?通过世俗量。前面我们学世俗量当中分两种,观现世量和净见量,观现世量是趣入净见量的基,首先要通过观现世量把世间当中的心和境等等法分辨清楚,然后进一步在这个基础上,把它净化。把自己的见解净化之后就可以得到一种本来清净,依靠佛菩萨的清净见为量,佛见到一切都是清净的缘故,以这个为量,就能够知道一切万法本来都是清净的。

一切万法等净无二的本性是依凭二正量抉择出来的真义。如果我们不依靠二正量来抉择的话,最多就是一个迷信而已,内心当中没办法产生一个定解。密宗当中讲一切都是清净的,凭什么说这一切都是清净的,如果没有一个正量的话,就没办法抉择。密宗当中不但要讲理,不但要以正量成立,而且密宗当中的正量,它的理论的确是超越一切的。

以前我们看到有些人介绍密宗,还是其他一些宗派比较,说禅宗不需要理论,密宗不需要理论,他的看法当中密宗不外乎是摇铃打鼓的,需要什么理论呢?会摇就可以了。真正来讲,为什么要这样摇铃打鼓?它里面都有一套非常非常深细的理论。乃至于铃表示什么,杵表示什么,都有非常深的理论。

如果你在学习的时候,对它的原理了知,外表的铃杵或者其他法只是一个征相,它有所表达的,就像唐卡一样,你如果能够知道它的意思,当下它的所诠义就直接悟入,它是一种善巧方便。你如果不了知,它就只是一个单纯的表相,你认知了,哪怕只是用手去抓它,摇一下,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功德,完全都是和实相相应的,完全都是和本尊的自性相应的。

这个方面如果不依靠殊胜的正量抉择,你怎么了知?单凭外相来看,好像不需要什么东西,但实际意义上,每一个法,坛城中的每一个东西,都是代表法性当中的一种元素,你了知了,你按照规矩去做,去念诵,每一个都是和它的实相在相应,所以在密宗当中尤其是需要正理来抉择的,了知之后做一个手印、念一句咒语都是清净不可思议的罪障,圆满不可思议的资粮。密宗的殊胜也就殊胜在这些地方,必须要通过殊胜的正理来抉择。

这样的一切万法本清净、大等性,乃至于你的身体就是本尊,你的身体就是清净的,为什么?不了知的话,硬生生的把它观想那是做不到的事情。了知了道理之后再去做,完全是非常超胜的。所以必须要依靠二种正量来观察,观察完之后,对一切万法的清净和等性能够产生定解。

麦彭仁波切写了一个《大幻化网》的总说,虽然不是很广,观待无垢光尊者的一些大注释来讲,这个不是很广,但是很多窍诀都已经讲过了。以前有一个道友,我们在一起学习《大幻化网》的时候,他听这个理论讲得非常清楚,加持力很大,他相续当中似乎产生了一个清净的见一样,他有一次跟我讲,有一次他上厕所看到粪便的时候,他内心当中就是认为这个绝对是清净的,不管怎么样都是清净的,很想去尝一尝,但是没有尝,呵呵,可能还有一些俱生执著吧。但是他说当时他在厕所当中看到粪便的时候,真正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一切万法就是清净的感觉。如果理论上面了知了,正理通达了,他可以转变的,正见一强,他可以转变,转变之后就了知一切万法的确就安住在本来清净,本来等性的状态当中,没有离开过。这是依靠二正量来抉择真义。

下面的颂词讲四种理。

显宗及生起,圆满大圆理,

词总隐究竟,无违入此要。

前面三句讲到四种理,显宗、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和大圆满的道理,分别和词义、总义、隐义、究竟义对照,“词”和显宗对照,“总”和生起次第对照,“隐”和圆满次第对照,“究竟”和大圆满次第对照。

在丹毕嘉村尊者的注释当中,用比喻来说明。我们此处也是通过胜义当中的心地光明来作比喻。他说在经典当中讲到了心性光明,心性光明这句话和显宗的词义是一致的,因为显宗当中也讲到了心性光明这个词。比如说在《释量论》当中也提到“心自性光明,诸垢是客尘。”,还有《宝性论》当中在在处处提到心性光明的问题。单单从词的角度来讲,可以和显宗一致。

从总义方面讲,和生起次第是无违的,一致的,因为在生起次第当中,后面有化光入光明;隐义方面和圆满次第相顺,通过四空智引起心的光明;究竟来讲就是大圆满了。心性光明在大圆满当中讲得最极透彻,完全清清楚楚。

通过这四种道理观察对应的时候,所谓的双运、光明等等观待不同场合都可以不同了知。注释当中讲,显宗是通过词义、生起次第通过总义,有相圆满次第通过隐义,无相圆满次第通过究竟义,通过这些方面可以了知。

“无违入此要”和下面一个颂词连在一起看的话,比较容易理解一点,因为在丹毕嘉村尊者的注释当中,“无违入此要”这句话是放在了注释的第一句。

深得解了义,胜慧诸佛子,

持无尽法藏,教法证法幢。

如果一个修行者,无违进入经续如意宝,了达了它的要义,深得定解,对于经续所讲的教义能够真正产生一个殊胜的定解,具备这样一种胜慧者堪称转轮王之子,诸佛之子,因为他对一切经续如意宝的教言完全能够产生一个殊胜的定解的缘故,具备这样的胜慧者,他就可以称之为佛子,相续当中可以受持无尽的法藏,可以树立教法和正法的宝幢。因为对所有的显宗也好,密宗也好,了义也好,不了义也好,所有的教法都已通达,相续当中一证悟之后,的确就是无尽的法藏,不管在哪个地方都是无尽的法藏。

这个地方上师也是以法王如意宝作为例子来进行观察,的的确确相续当中证悟也是非常圆满,对于教法的理解和通达是无与伦比的,不单单是证悟圆满,而且对于教法方面的守持也是非常圆满。这就是守持教法和正法宝幢的殊胜地方。

这就是殊胜佛子通过了知辨别了了不了义之后,完全可以做到相续当中圆满地充满殊胜的法义,也算是了知了了义和不了义的教义之后,获得了一种殊胜的果。对我们来讲,如果真正在相续当中辨别了了义不了义,后面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殊胜果位。这是对我们作教诫,也是让我们产生欢喜心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