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解义慧剑释 > 正文

《解义慧剑》释辅导(2008版)第19课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3/5/27 14:22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解义慧剑论》,本论主要对于世俗谛和胜义谛,通过四种道理的方式来抉择,然后产生四法依,进而使修行者的相续当中产生调伏的功德。前面已经宣讲了世俗谛和胜义谛的所知,广说了四种道理,宣讲了四法依,今天讲第三个科判宣说八辩才之果。

戊三、宣说八辩才之果

四法理的作用是四法依,它的果就是八辩才。如何通过前面的因产生八辩才之果,八辩才的本体是怎么样的,在这个科判当中会加以抉择。

依择二谛理,四理而深思,

作用四法依,无垢胜因中,

甚深智慧果,普照遍一切,

印持觉性界,八种辩才开。

“依择二谛理”,依靠抉择二谛的道理,也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有两种二谛,一种是现空二谛,显现是世俗谛,空性是胜义谛。不管是清净还是不清净的显现都划在世俗谛当中,一切万法的空性全部划归在胜义谛当中。第二种二谛就是实相现相二谛,实相和现相完全一致的境和有境叫胜义谛,实相和现相不一致的境和有境叫世俗谛。这里没有单独地去讲显现和空性,不管显现或空性,只要实相和现相完全符合的境和有境就是胜义谛,不符合的就是世俗谛。前面对这两种二谛已经做了观察。

“四理而深思”,通过作用理、观待理、法尔理、证成理四种道理对二谛进一步去思维,引发定解,遣除诤议。“作用四法依”,通过四理而深思之后,四理的作用就会产生四法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通过二谛、四理、四法依这三套无垢的胜因,如果我们在抉择的时候能够完全通达经典中的道理,从这个无垢的胜因当中就会产生它的果。前面都是辩才的因,因具备了果自然会显现。所以说“无垢胜因中,甚深智慧果,普照遍一切”,有了胜因就会有胜果,犹如太阳一样的智慧之果,就好像太阳出来以后能够周遍一切世间一样,这样的智慧之果一旦获得,这种智慧果的日光一旦放射出光明就会照耀一切。

“印持觉性界,八种辩才开。”实际上这八种辩才在凡夫人的相续中,本体都具足的,因为每个众生都有如来藏的自性。但是如果因没有具备,或者障垢没有遣除的话,这八种辩才是通过隐秘的方式而被印持的,“印持觉性界”就是说在凡夫人的觉性界当中,八辩才具备,但是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具备呢?印持的方式,隐秘的方式。有是有,但是有障碍的缘故,没办法打开。现在因具备了,障碍遣除了,那么在众生觉性界中的八种辩才自然而然就开显出来。

在这两颂当中主要是宣讲八辩才的胜因,八种辩才也叫功德藏,是一种智慧的本体,具备了很多菩萨应该具备的功德。我们想要打开八辩才的话,其他的因是没有的,只有通过前面讲到的“依择二谛理,四理而深思,作用四法依”,把这些因的功用圆满之后,八辩才的果自然获得。如果没有这样的因,八辩才就没办法真正开显。

从正统的一般的中下根机的闻思次第,首先闻思,然后修持,然后可以打开辩才。还有一种是通过上师的窍诀、或生圆次第,或本尊的加持,都有可能显现八辩才。但不管哪种修法当中都具备二谛、四理、四法依。离开了这些胜因的话是根本无法显现的,只不过是它体现的方式方便上面稍有不同,但总的依靠处完全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现在也必须要通过对法义的闻思、修行,相续当中就会产生八辩才。八辩才一旦开显,从自利的角度来讲,能记忆一切佛法,打开智慧,断除一切障碍;从利他的角度来讲,能护持佛法、利益有情。所以八辩才是一种殊胜的果,对自利和他利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下面讲八种辩才的本体,这八种藏都是辩才的本体。但前面的四种藏可以安立为辩才的因,后面四种藏是辩才的果,它们的本体广义来说都是辩才。

先前闻思义,不忘正念藏。

“先前闻思义”,即以前在上师善知识面前闻思的意义,“不忘正念藏”,正念藏就是不忘失,对什么不忘失呢?就是以前听闻过的一切显宗密宗的教典。对以前听闻过的一切显宗密宗的教典不忘失,叫“正念藏”。从严格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正念藏”也是相当高的功德,一般人根本不具备。很多高僧大德以前听闻过的法义完全不忘失,一个字都不忘失,这就称之为正念。念,就是忆念的意思,正念,就是对法不忘失。

相似的正念,一般凡夫人也可以有,这个标准就要降一层。因为我们在听闻的时候,所闻思的意义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忘失的,如果再再地串习,也可以获得正念,也可以不忘失。比如背诵,或者听闻之后对一个意义进行思维,记得很深刻,不会忘记,这也是一种相似的正念藏。

在四法依的因圆满的时候,就可以获得比较圆满的正念藏,如果它的因具备了一部分,也具备了一部分的正念藏。现在我们就可以具备一部分的正念藏,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地通过殊胜的修学让我们相续当中真正具备最殊胜的正念藏。

彼彼深广义,尽辨智慧藏。

“智慧藏”就是“彼彼深广义尽辨”,“彼彼”就是闻思的对境,也就是甚深和广大的大乘教典,我们所闻思的大乘教典除了甚深和广大之外,没有其他本体了。“深”就是难以证悟称之为深,“广”就是五道十地,积资净障等一切教义。“尽辨”,完全能够辨别。对于这种甚深和广大的本体完全能够辨别称之为“智慧藏”。

真正获得智慧藏的时候,他的智慧是非常深细的。对于甚深的道理也能够完全通达,比如从空性的角度来讲,他也能够很清楚地知道空性的正确定义,也能够辨别正确的空性的理解方式,能够辨别相似的胜义和真实的胜义。空性当中也有深广,以前我们学《入中论》的时候也提到过,二十空是从广大方面讲的;应成派的空是从甚深的角度讲的。所以空性当中也有甚深,也有广大。

从广大方面讲,地道当中也有甚深的难以了知的方面,比如菩萨的入定境界,出定等等方面不可思议的广大智慧,还有广大的发心等等。如来藏的本体是放在广大当中,但如来藏的本体不是一般凡夫人能思维的,所以它是既广且深。它的本体周遍一切,不能说不广,深是一般人根本不了知,十地菩萨也没办法真正现见,所以也是甚深的自性。

对于这样很深很广的意义能够完全辨别,这就是一种智慧藏。很多高僧大德都是具备这种智慧藏的。这是通过学习前面的二谛、四理、四法依的因圆满之后,相续当中自然具备一种智慧藏的果。这是真实的智慧藏。

相似的智慧藏凡夫人也可以具备。凡夫人通过在上师善知识面前的听闻,对所闻思的一部分甚深的意义大概了知。比如空性,知道它是离开言诠的,如果落在分别当中就是一种相似胜义谛,这方面有所了知。对广大的五道十地的安立,泛泛地大概大概地也可以辨别。这是从相似的角度来讲,一般凡夫人也可以具备一分智慧藏的本性。

所有经续义,通达了悟藏。

“了悟藏”就是所有经续义通达了悟。“经”一般是讲显宗的经典,包括三藏十二部经;“续”就是续部,密宗的经典,就是很甚深的意义在众生相续当中连续不断地讲解。所有经典和续部的意义完全能够通达,这个叫做“了悟藏”。严格来讲也是非常难以具备的。

有时候我们学了很长时间佛法之后,觉得二转F轮也学过一些,三转F轮也学过一些,觉得很怎么样,但是真正把《大藏经》的一部经典打开一看,不懂,不知道讲什么意思,这就是对于经典的意思还有很多不知道的,没办法解释的。续部更不用说,更深,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是解释十七大续经的,这样观察的时候,十七续、单扎续等很多续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比显宗的经典还要难理解。

有些高僧大德相续当中具备这种殊胜的智慧,就能具备了悟藏,对于经典的意义、续部的意义完全能够通达,这是非常甚深的智慧。这是从严格的角度讲。

如果从相似的角度讲,大概大概理解一两部经典的含义,续部当中个别词义能够理解通达,也可以称之为相似的了悟藏。但这只是相似的而已,要获得真正的了悟藏的话,上师也提到过,还是需要一些登地的功德。具备登圣地的功德,他的智慧就比较甚深广大,成熟了,这个时候对经典和续部能了悟的。

所以如果有的时候我们相续当中有傲慢,最好就是把《大藏经》翻开看一下,把《大藏经》一翻开就没有傲慢了,不知道在讲什么,续部就更不用讲了。所以我们就知道佛陀的智慧的确非常广大,这些祖师、高僧的智慧非常广大,他们完全能够了悟、诠释、修习、通达经续的意义。这个时候就知道“三藏法师”这个名称不是那么简单的。第一个要通达经藏。我们觉得《金刚经》我学过啊,大概能够滑下去,是不是通达经藏了?这个不是。真正把《大藏经》翻开的时候,有些经典很难以理解的。还有论藏、律藏,都很难以了知。我们现在一点点粗大的智慧和佛的微细的智慧比较起来还差得非常远。

这也可以作为我们修行的动力。打破自己相续当中傲慢的殊胜所缘,就是去了悟经续的含义。这样就可以产生信心,打消傲慢心。

无余所闻义,不忘总持藏。

“总持藏”,梵文就是陀罗尼藏,也就是无余所闻义不忘失。“无余”就是完全的意思,“所闻义不忘”就是通过听闻之后,对于听闻所产生的四种陀罗尼不忘失。这和第一类“正念藏”有一点相似,“正念藏”是先前闻思义不忘,词句上比较相似,容易混淆。注释当中讲,前面是对所听闻的经典和续部能够不忘失,这里的“总持藏”,丹毕嘉村尊者解释的时候是说,对于通过听闻而获得的四种陀罗尼不忘失,对于这四种陀罗尼的意义不忘失。

四种陀罗尼是:忍陀罗尼、法陀罗尼、义陀罗尼、能加持密咒陀罗尼。通过听闻得到这四种陀罗尼的意义,对此完全不忘失,叫总持藏。总持就是陀罗尼的意思。

真实来讲也是难以具备的,相似来讲,少分可以具备。按照丹毕嘉村尊者的注释,这四种:正念藏、智慧藏、了悟藏、总持藏就是获得辩才的因。有了正念、有了智慧、有了了悟和总持就能获得殊胜的辩才本体。

后面四种是讲辩才的果。把因和果分开观察,重点和核心就比较容易划分。前面是侧重在正念、智慧等因上面,后面主要是从利生方面讲的。

善说令众生,满足辩才藏。

因为有了前面的因产生的辩才,就有了利益有情的资本了,就可以产生辩才藏。“善说令众生满足”,怎么样“善说”?就是称合实际,一切烦恼和烦恼的过患,功德与功德产生的安乐,称合实际的道理给众生善巧地宣讲,让众生满足,非常受益,很震动,这就称之为辩才藏。

辩才无碍不是说嘴巴翻得快,而是说能够把法义完全如理如实地表达出来,让众生听了之后能够产生定解,得到利益,很善巧,这才是真正的辩才。怎么样打动众生的心,怎么样让众生对烦恼的本性认知,产生断除欲,怎么样让众生对于功德的本体产生了解,获得一种修习欲,怎么样让众生对轮回产生一种背弃欲,怎么样让众生对涅槃产生一种想获得欲等等,都是此处所讲的“善说令众生满足”的辩才藏。

举例来说,以前上师也讲过,很多大德在讲法的时候,他要辨别内道外道的话,他就会把外道的观点讲得清清楚楚,下面的人一听的确是这样的,好像很有道理,然后再用内道的观点破,又让人觉得外道的观点的确站不住脚,只有内道的观点才是真正最正确的,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满足,对于外道彻底产生一种不想趣入的心,对于内道的观点真正产生一种想修习的心,诸如此类的都称之为辩才无碍。

一般来讲真正要成为辩才藏,内心当中一定对法义要产生一种殊胜的证悟,就能真正令众生获得一种深层次的究竟的满足。如果是相似来讲的话,对显宗密宗的教典,或者所讲述的某个专题有深入的体会,有定解,讲出来之后也能够让众生得到满足。

妙法大宝库,普护正法藏。

“正法藏”就是护持妙法。“妙法大宝库”就是佛陀的经典、续部、祖师所造的论典,各宗各派的精华妙义;“普护”就是通过各种善巧的方式,比如对有缘人宣说经和论典的意义,让他相续中产生一种通达。对于外道这些想辩论的人来讲,通过殊胜的法义制伏他,不要让他的邪说染污众生的相续,这就是一种护持正法。因为佛法在传播过程中,有很多邪魔外道想要破坏正法,宣讲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从对正法本身的角度来讲,这些并不会造成什么染污,但是从染污众生相续的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染污正法了。所以也要通过这种方式护持正法。

还有一种是通过讲辩著的方式弘扬佛法,这是智者的事业。以前全知彭麦仁波切在他的根本上师面前,有一天他的上师把法座准备好,把很多重要的经典放到前面,让麦彭仁波切坐在上面,赐给他班智达的帽子,还有白度母的像和祈请住世的祈祷文,对他说这些经典以后你应该通过讲辩著的方式来善巧地弘扬、保护,这样对他交待了护持正法的事业。

“普护正法藏”就是要对妙法大宝库真正普遍地去护持,不要让它隐没,不要让它受到染污,让它清净,让它不断地流传下去,这就是正法藏。严格来说真正要护持正法,也需要具备殊胜的大愿、深厚的福德、清净的发心,各种各样的因缘具备之后,才能有真正护持正法的能力,真正成为正法藏。

相似来讲,比如说在《极乐愿文大疏》当中讲到,讲解四句法以上都叫护持正法,如果没有能力讲法,如理如法的听闻也是护持正法,念一句心咒、念一部经典也是护持正法。为什么呢?我念这个经典,没有让它中断,这也是一种护持的方式。或者我没有能力去闻思修行,我提供资具,提供顺缘、赞叹都叫护持正法。这是相似的。

真正严格来讲,要通过讲辩著的方式弘扬,或对毁坏正法者予以制伏等等,有很多方式,有时候通过寂静法,有时候通过忿怒法,乃至于通过诛业对于毁坏正法的人进行诛杀(当然它有很甚深的内涵,不是从表象上去观察的),这也是一种护持正法。

三宝之种族,不断觉心藏。

能够让三宝的种姓不间断的延续下去,就是觉心藏,就是菩提心藏。第一,让佛的种姓延续,就是自己成佛。释迦佛已经成佛了,弥勒佛马上要成佛,自己成佛就是一种让佛宝种姓延续的方法。第二,佛陀宣讲正法,这是让法宝不间断的一种方式。有了法宝就会出现僧宝,这是僧宝不间断的方式。世俗菩提心藏是从这个方面安立的,胜义菩提心是无分别智。

相似来讲,佛陀传下来的菩提心、智慧,乃至于众生相续当中受持一点一滴也是对佛种姓的一种延续。佛陀流露出来的智慧能够流入众生的相续中,也是让佛的本体和相续不间断的方式。还有护持正法,护持僧宝都是让三宝的种姓不间断的,都叫觉心藏。

无生等法性,得忍修行藏。

“无生等法性,得忍”叫修行藏,在经典中讲到一切万法的法性是无生无灭的,“得忍”就是对于这样一种意义能够堪忍,不会产生侵坏,不会产生怀疑,内心当中能够接受,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通过修行现前这种无生法性。获得无生法忍叫修行藏。这也是一种辩才。

我们觉得辩才是嘴说的,实际上不一定是嘴说的,修行藏也是八辩才之一,对于无生法忍能够得到一种清净忍,产生一种证悟,能够接受,叫无生法忍。究竟来讲,大的无生法忍要八地的时候获得,中等的无生法忍是一地,下品的无生法忍也要到加行道的忍位。

一般的众生相似来讲,现在我们听无生法,听空性能够很欢喜的信受,没有怀疑,也算是一种无生法忍的因。因为现在我们连小品的无生法忍也不一定能获得,但是现在我们能够对无生法性从闻思的角度产生一个信解,可以说是进入无生法忍的一个因,也叫修行藏。

以上讲完了八种辩才的本体。下面讲到如果谁具备八大辩才的话,能够受到赞叹。

自在富不离,无尽八大藏,

佛菩萨赞叹,成三界怙主。

谁能够自在地拥有,相续当中不是通过其他的东西而富裕,而是通过八种圣财的功德,显得非常富有,而且不离无尽八大藏,如果谁具备这样的本体,佛菩萨也会赞叹他是持明者、大德佛子,最后成三界怙主。三界就是平时讲的欲界、色界、无色界,在注释当中是讲另外一种三界,天上、地上、地下称之为三界,成为三界中调伏众生的怙主。

很多地方都讲过菩萨的修行得到佛的赞叹,这种赞叹说明什么道理?修行能够得到佛菩萨的赞叹就说明佛菩萨对你修行的认可。平时别人赞叹你也是对你言行的一种认可,当然在世间当中别人认可你也好,不认可你也好,也许是通过有限的智慧,也许是通过其他烦恼心染污的,但是如果是得到佛菩萨的赞叹,那意义完全不相同的,就说明你的修行的确是在正道上面,你的修行是很正确的,佛菩萨就会赞叹“善哉,善哉”,就说明你多生累劫所修持的法完全是正确的,你这样修持下去的确会获得殊胜的功德,对修行者本人来讲也是一种鼓舞、赞许和认可,最后会变成三界的怙主,这是获得八辩才的最为圆满的果。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