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修辅导
戊四、精进度
发完心以后我们一起来观修第83修法:精进度,即行菩提心的第4个学处。在诸佛菩萨、金刚上师面前受持了菩提心以后,精进的话每天六遍或三遍,或者至少一遍受持菩提心,提醒自己是发了菩提心的人,发愿为了度化众生而成佛,有责任精进地帮助众生断除障碍,证得功德。
前行:皈依、发菩提心。
正行:(提醒自己是发了菩提心的人,要精进地去帮助众生)观想假如自己这般懈怠、懒惰,在行持善法、闻思修行的过程中经常提不起心力,爱睡懒觉,不想听课,不想参加共修、研讨,修加行时不想磕头,不想做早晚课,不想念咒、转绕等等 ,出现这些懈怠懒惰的情况要鞭策自己,提醒自己是发了菩提心的人,假如我这般懈怠懒惰,不精进闻思修行、断除过失、证得功德,连自利都没办法成办,还怎么去帮助众生呢?
从世间的角度,一个人如果很懈怠懒惰,自己的生存温饱可能都会很困难,例如有一份工作,每天上班迟到或旷工,那么要赚钱也很困难。
从出世间的角度,首先要从恶趣当中出离,必须精进断除十不善业,精进行持十善业,还要对往昔所造的十不善业好好忏悔,才可以出离恶趣。假如自己对断恶行善也很懒怠,造恶业也无所谓,也不好好忏悔,那么就没办法获得人天善趣的果位。若要在出离恶趣的基础上走向解脱,就更要生起出离心,证得人我空性,断除障碍,证得功德,究竟成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都需要精进。
精进首先可以成办自利,在成办自利基础上才可以利他。我们帮助众生就是帮助他们断除过患,例如烦恼、习气;证得功德,生起出离心、对上师三宝的信心、菩提心、无二慧。所以,就如同一个人如果不会游泳,就没办法救度落水的众生一样,假如自己没有一定的断证功德,要去帮助众生也很困难。
如《入行论》云:“发愿欲净除,自他诸过失, 然尽一一过,须修一劫海。若我未曾有,除过精进分,定受无量苦,吾心岂无惧?”
也就是说,我们想发愿帮助众生净除他们的过患,首先就要精进地一一净除自己相续中的习气过患,但是要断除相续中的每一个烦恼习气就要经历一劫海,如果我们不精进地修,又怎么去帮助众生?
同样的,如颂云:“发愿欲促成,自他众功德,成此一一德,须修一劫海。然我终未生,应修功德分,无义耗此生,莫名太稀奇!”意思是,我们要发愿帮助众生证得相续中的功德,每一个功德的形成就要修习一劫海,假如我们不精进,怎么去帮助众生呢?世间人抽烟喝酒,要断除这些习气都很困难。我们相续中的烦恼习气无始以来太深太重,这需要精进地闻思修行才能断除。
我们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行人,要去帮助众生就要勉励自己精进地断恶行善,精进地断除障碍,证得功德。小乘行人为了自己了生死都非常精进,而作为大乘菩萨除了自己要了脱生死,还要帮助众生,所以更要精进修行。
这样思维后,那么为了一切众生,必须要精进地修法,尽力勤修十法行(积资净障殊胜的法门):
(1)抄写佛经论典。
(2)供养佛菩萨:法供养、承事供养、财物供养、实物供养、意幻供养、意缘供养,把供养、祈祷、顶礼上师三宝融入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
(3)下施可怜众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尽已所能帮助众生。
(4)闻思修持佛法:首先听闻正法,每天若能学习、听法,对内心也是一种充电。每天听闻佛法可以增加修学佛法的动力,上师也要求每天至少要听一堂课。闻法功德非常大,以前佛陀跟阿难讲:万法当中,一个人讲法,一个人听法,功德最大。能够有闻法的机会要尽量多听闻佛法,闻法的过程中死去都不会堕落恶趣。
(5)听闻后要把佛法的道理记住,受持法理。
(6)复习佛法的内容、看书学习。
(7)思维法义,遣除相续中的增益,例如讲考、辩论,提出疑问、相互探讨,把法义真正地融入心相续生起定解。
(8)在此基础上持续地修持断证的功德。
(9)力所能及对有缘众生进行传讲佛法。佛法融入相续后,对身边的人传播、护持正见,让他们知道有前后世,有轮回,有因果。
(10)在此基础上讽诵经文,例如,每天做早晚课,自己有一定的课诵念诵。
另外,在六度的基础上行持方便度、愿度、力度、智度,顶礼、转绕、念咒、修七支供、念《三聚经》等善法。
在行持善法时要有欢喜心,不要把它当成压力,因为精进行持善法,可以使自己的功德增上,才可以帮助众生。
所以,要精进地修持菩萨的学处,励力地断恶(即严禁恶行戒),精进地断除一切的过失、障碍。在这基础上行持六度万行(即摄集善法戒),以善巧精进地饶益众生(饶益有情戒)。作为菩萨,善法要精进地行持,恶法从起心动念就要远离,有了这个基础再帮助众生也就不困难了。所以,自己发了菩提心后,要精进地断恶行善、闻思修行、帮助众生。
后行在三轮无缘当中回向。在后得位时,在日常行为中也应上供下施,断恶行善,守持菩萨的学处,增长功德,自利利他。
后行:回向善根
第83修法 终
法师带观修
前行:皈依、发菩提心
正行:精进度
观修内容分三
一、思维懈怠无法成办自利的过患:
二、思维懈怠无法成办他利的过患:
三、思维为了一切众生要精进地修持十法行(积资净障殊胜的法门):
四、后行回向善根:
一、思维懈怠无法成办自利的过患:
(提醒自己是发了菩提心的人,要精进地帮助众生。)观想假如自己这般懈怠、懒惰,在行持善法、闻思修行的过程中经常提不起心力,爱睡懒觉,不想听课,不想参加共修、研讨,修加行时不想磕头,不想做早晚课,不想念咒、转绕等等 ,出现这些懈怠懒惰的情况要鞭策自己,提醒自己是发了菩提心的人,假如我这般懈怠懒惰,不精进闻思修行、断除过失、证得功德,连自利都没办法成办,还怎么去帮助众生呢?
从世间的角度,一个人如果很懈怠懒惰,自己的生存温饱可能都会很困难,例如有一份工作,每天上班迟到或旷工,那么要赚钱也很困难。
从出世间的角度,首先要从恶趣当中出离,必须精进断除十不善业,精进行持十善业,还要对往昔所造的十不善业好好忏悔,才可以出离恶趣。假如自己对断恶行善也很懒怠,造恶业也无所谓,也不好好忏悔,那么就没办法获得人天善趣的果位。若要在出离恶趣的基础上走向解脱,就更要生起出离心,证得人我空性,断除障碍,证得功德,究竟成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都需要精进。
二、思维懈怠无法成办他利的过患:
精进首先可以成办自利,在成办自利基础上才可以利他。我们帮助众生就是帮助他们断除过患,例如烦恼、习气;证得功德,生起出离心、对上师三宝的信心、菩提心、无二慧。所以,就如同一个人如果不会游泳,就没办法救度落水的众生一样,假如自己没有一定的断证功德,要去帮助众生也很困难。
如《入行论》云:“发愿欲净除,自他诸过失,然尽一一过,须修一劫海。若我未曾有,除过精进分,定受无量苦,吾心岂无惧?”也就是说,我们想发愿帮助众生净除他们的过患,首先就要精进地一一净除自己相续中的习气过患,但是要断除相续中的每一个烦恼习气就要经历一劫海,如果我们不精进地修,又怎么去帮助众生?
同样的,如颂云:“发愿欲促成,自他众功德,成此一一德,须修一劫海。然我终未生,应修功德分,无义耗此生,莫名太稀奇!”意思是,我们要发愿帮助众生证得相续中的功德,每一个功德的形成就要修习一劫海,假如我们不精进,怎么去帮助众生呢?世间人抽烟喝酒,要断除这些习气都很困难。我们相续中的烦恼习气无始以来太深太重,这需要精进地闻思修行才能断除。
我们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行人,要去帮助众生就要勉励自己精进地断恶行善,精进地断除障碍,证得功德。小乘行人为了自己了生死都非常精进,而作为大乘菩萨除了自己要了脱生死,还要帮助众生,所以更要精进修行。
三、思维为了一切众生要精进地修持十法行(积资净障殊胜的法门):
(1)抄写佛经论典。
(2)供养佛菩萨:法供养、承事供养、财物供养、实物供养、意幻供养、意缘供养,把供养、祈祷、顶礼上师三宝融入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
(3)下施可怜众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尽已所能帮助众生。
(4)闻思修持佛法:首先听闻正法,每天若能学习、听法,对内心也是一种充电。每天听闻佛法可以增加修学佛法的动力,上师也要求每天至少要听一堂课。闻法功德非常大,以前佛陀跟阿难讲:万法当中,一个人讲法,一个人听法,功德最大。能够有闻法的机会要尽量多听闻佛法,闻法的过程中死去都不会堕落恶趣。
(5)听闻后要把佛法的道理记住,受持法理。
(6)复习佛法的内容、看书学习。
(7)思维法义,遣除相续中的增益,例如讲考、辩论,提出疑问、相互探讨,把法义真正融入心相续生起定解。
(8)在此基础上持续地修持断证的功德。
(9)力所能及对有缘众生进行传讲佛法。佛法融入相续后,对身边的人传播、护持正见,让他们知道有前后世,有轮回,有因果。
(10)在此基础上讽诵经文,例如,每天做早晚课,自己有一定的课诵念诵。
另外,在六度的基础上行持方便度、愿度、力度、智度,顶礼、转绕、念咒、修七支供、念《三聚经》等善法。
所以,自己发了菩提心后,要精进地断恶行善、闻思修行、帮助众生。
后行:于无缘中回向善根。
第83修法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