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前行实修法FS辅导 > 正文

第89修法:真实修持静虑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3/8/18 17:13

观修辅导

己六、真实修持静虑

发完心后我们一起观修89修法:真实修持静虑。前面发了愿菩提心后真实行持行菩提心六度,本修法是静虑度。通过修持静虑前行、遣除内外的散乱,心就慢慢可以看破、放下、安静下来,真实地修持静虑。

真实静虑分三:凡夫行静虑、义分别静虑、缘真如静虑

1、凡夫行静虑

凡夫人耽著明、乐、无念的觉受,为了追求这一目标而观修,就叫做凡夫行静虑。因为带有一种对禅味的耽着,所以还是世间的禅定。

2、义分别静虑

在凡夫行静虑基础上,通过分析法我、人我的空性,虽然远离了对禅味的耽著,但却执著空执对治品而观修,就称为义分别静虑。它是空的执着,是对治“有”的执着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唯一无谬的入门之道,但是它不究竟,是暂时的阶梯。

3、缘真如静虑

随着修行禅定的等持深入,达到远离了空执对治的念头,安住于法性无分别的等持中,就叫做缘真如静虑。一般一地以上的菩萨证得这个法性。真如,又名佛性、法性、实相。这时,既远离了明乐无念的执着,也远离了空的执着,不耽执有无、是非等一切边,安住在如是不可思议、明空无二的禅定中。

要达到这个境界,也是一步一步次第而来。

首先,通过理论闻思通达诸法实相,再逐渐断四边,即先断有边,再断无边,进而了知二俱、二俱非只是分别念的安立,之后依次修持,慢慢地便可趋入远离一切相的光明离戏境界。同样是坐禅,每个人的根基意乐,以及个人修持的深浅所达到的境界也是不同的。

前行:以毗卢七法而坐,皈依、发心。

以毗卢七法而坐,这是身体的要诀。本师释迦牟尼佛禅修苦行乃至获证究竟的证悟都是依靠毗卢七法。

毗卢七法和排浊气不仅仅是对我们修行有利,就是对今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现在人们的压力很大,每天能够以这个坐式修习禅定,可以减少自己的压力。

毗卢七法和排浊气不仅仅是对我们修行有利,就是对今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现在人们的压力很大,每天能够以这个坐式修习禅定,可以减少自己的压力。

因此,要先调好坐式,然后在前行的基础上皈依和发菩提心,再趋入正行的观修。

正行:在调整好坐式后,自己具足正知正念不放逸,心不分别任何法。

最开始坐的时候,凡夫人分别念会很多,胡思乱想,慢慢让心静下来,出现一些分别念,不去跟着念头转,也就是不追索过去的足迹,也不迎接未来的念头,现在也不流转到六时的对境当中。

虽然有一些外境的显现,也不去执著它,做到心不改造,坦然放松安住。当心越来越安住下来的时候,修行的觉受也会越来越有进步,这时尽管外境全无欢喜然而内心一直喜滋滋、乐融融,这就是乐的觉受;分别念垢染澄清以后能目睹房舍的里里外外等,这是明觉受;看看心是否生起了分别念时,认为无所生起,这就是无分别觉受。但是凡夫人对明乐无念觉受还有耽著,不会成为获得解脱之因。

在这个基础上,凭借理证分析人我和法我的空性,空性、寂止好似水乳交融般圆融双运,这时心在执着相方面,虽然不会对前面的明乐无念耽着,但是仍旧不能放下执着空性的对治心,这是义分别静虑。再继续深入,可以达到止观一味一体而远离了实执、空执,最后真正趋入了万法实相真如本性中,远离一切戏论承许,这时达到缘真如静虑。

每个人自己的禅修不相同,个人的根基以及修持的深浅所达到的境界也是不同的。

不管怎样,在无分别、不执著任何法(任何法包括内心的分别念以及外境的显现)的境界中毫不散乱、坦然安住。外境显现不灭,生起无分别执著之等持。

安住一会儿……

大家要反复地去修,修的时间越长,入定的程度越深,趋入的境界就会越高。

最后回向善根

第89修法 终



法师带观修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真实修持静虑

观修内容分三:

一、思维静虑之分类

二、思维静虑之功德

三、真实修持静虑

 

一、思维静虑之分类

1、凡夫行静虑

凡夫人耽著明、乐、无念的觉受,为追求这一目标而观修,就叫做凡夫行静虑。因为带有一种对禅味的耽着,所以还是世间的禅定。

2、义分别静虑

在凡夫行静虑基础上,通过分析法我、人我的空性,虽然远离了对禅味的耽著,但却执著空执对治品而观修,就称为义分别静虑。它是空的执着,是对治“有”的执着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唯一无谬的入门之道,但是它不究竟,是暂时的阶梯。

3、缘真如静虑

随着修行禅定的等持深入,达到远离了空执对治的念头,安住于法性无分别的等持中,就叫做缘真如静虑。一般一地以上的菩萨证得这个法性。真如,又名佛性、法性、实相。这时,既远离了明乐无念的执着,也远离了空的执着,不耽执有无、是非等一切边,安住在如是不可思议、明空无二的禅定中。

二、思维静虑之功德

我们的心从无始以来,一刹那都不停留,始终在胡思乱想。现在好不容易让它静下来,刚开始可能有点麻烦,但通过五种阶段的训练,心慢慢就可以坦然安住。

安住的时候,外境什么都显现,但你却没有任何执著,这叫做胜观和寂止无二无别的等持。这种修行很重要,且不说相关修法中讲的修禅定的功德,即便是世间人一天特别劳累,通过禅定也能完全休息过来。

现在许多佛教大德,法务非常繁忙,有很多事情要做。佛教徒的责任,比世间人还要重,因为入了大乘佛教以后,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要考虑天下这么多众生的痛苦。但由于懂得调整,早晚在空歇的时候会禅修,疲惫不堪、非常浮躁的身心,依此就可以恢复过来。就是禅修的力量,反而他们更加长寿,甚至很多大德可以活100多岁。

三、真实修持静虑

不分别、不执著任何法,于此境界中毫不散乱、坦然安住。外境显现不灭,生起无分别执著之等持。

后行:回向善根

第89修法 终

传承及PPT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