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前行广释 > 正文

《前行广释》第115课辅导及思考题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3/9/1 10:27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前行引导文》。《前行引导文》是引导心证悟实相的实修窍诀、论典。如果从来没修学过佛法,不知道修学是怎么回事,也会经过共同前行、不共前行,逐渐知道修行的方法。

前面主要讲了共同前行部分——怎样生起出离心的具体引导。出离心很重要,如果没有修持出离心的具体方法,它仍然是个很模糊的概念。知道要生出离心,但到底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生起出离心,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修,不会在内心深处了解什么是出离心的状态。这些在共同加行中已经讲了,认真学习和观修,内心一定可以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之后也讲了解脱的境界,从轮回出离后到底到达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从轮回中出离后就会获得解脱,所以讲了解脱的利益。如何获得解脱?依止善知识。只有依止善知识才可以获得解脱。所以要寻找一个具相的、能够指引解脱道的善知识,不是冒牌货,也不是徒有其表的带着善知识、上师的名称、头衔的邪知识。

所以要观察善知识,什么才是善知识?依止善知识到底干什么?这些在依止善知识这品中讲得很详尽。要非常认真地去学习,因为这和解脱息息相关。善知识是修解脱道中最大的助缘。当然主因是自己的佛性、如来藏、种姓的苏醒,想要修学的决心、信心,都是必须要有的。除此之外最大的助缘是什么?就是善知识。

如果找到一个具相的善知识,就可以在修学佛法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具相的善知识,虽然想要修行,但没有这种助缘的帮助,也没有办法正确学修。所以善知识具有什么法相,作为弟子应该以什么心态来依止善知识等,都应该很认真地去了解,并落实在修学的过程中。如果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发心、行为有偏差,必须要通过法本里面讲的来纠正。如理依止之后就通过善知识所讲的法,趋入到真实调心的窍诀。这些窍诀从皈依开始趋入到真实的修行、教授而成佛的过程。

首先要了知皈依、修皈依、内心中一定要生起皈依。第二是发菩提心,皈依要解脱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解脱,必须要带领一切众生、为了一切众生获得解脱而精进修学。每天所修学的善根、修学的法义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要修学佛法,让自己成熟的同时也让众生成熟。

菩提心的修行在相续中不单单要了解或数字上过十万遍,而是内心深处完全认同。首先是发自内心深处认同菩提心,然后从内心深处生起菩提心。生起菩提心了,名称才真实地改变成菩萨。有菩提心的修行者就可以称之为菩萨。

菩提心放在前行里不是说它真的就只是前行。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里有空性的修法,甚至密法的很多修行,比如大圆满等等,都是属于胜义菩提心的范畴,和无分别智慧、实相相关。

从菩提心这品开始进入大乘,之后逐渐让菩提心广大、清净、深入到实相的高度,这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菩提心修圆满了就是佛的心、觉悟的心。佛的觉悟的心也是菩提心,因为觉悟就是菩提。菩提心是佛陀觉悟的心,觉悟的智慧,只不过是属于纯粹的、果位的菩提心。现在我们所修的是因位的菩提心,佛陀的菩提心是果位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而利益众生之后要修很多善法、证悟实相。扫清证悟实相的违缘、障碍的就是修金刚萨埵。上一课中按照上师讲的金刚萨埵的修法,给道友做了辅导,今天是从前行法本里面菩提心的引导开始学习。

不共内加行的第三个加行是念修金刚萨埵。在趋向觉悟的过程中,一是清净违缘、扫清障碍,一是具足顺缘。首先遣除、扫清违缘,然后再具足顺缘。在《开显解脱道》中这两个次第稍有对换,是先修曼扎积累资粮,然后再清净罪业。不同的传统有不同的安立方式,在咱们这个引导文中是先修金刚萨埵清净罪业,然后再积资净障。

从比较了义或比较深的高度,即从如来藏的侧面来讲,我们的佛性、佛功德是一个大无为法,无论修不修行、发不发现,它就在相续中安住着。让佛性、如来藏无法现前的叫客尘,能让客尘消除的一是忏罪,二是积累资粮。但修金刚萨埵忏悔也好,修曼扎积累资粮也好,从某个角度来讲都是清净客尘的修法,包括修空性全都是清净客尘的。

换言之,不管是金刚萨埵净罪也好,还是曼扎积累资粮,从某些方面来讲都可以叫做积累资粮。修金刚萨埵也是一种积累资粮。有时说只是修曼扎才叫积累资粮,金刚萨埵不能叫积累资粮,不是这样理解。虽然有些地方讲金刚萨埵和曼扎分工不同,金刚萨埵是净罪的,积累资粮是曼扎等修行,但从现前佛性的侧面讲,两个都可以叫清净障碍或者清净客尘,两个都可以叫积累资粮。

修金刚萨埵也好、修曼扎也好,如果这两种资粮够了,佛性就会现前。先是部分、然后逐渐多分,最后完全现前。这是通过什么来现前的呢?修行到位了、资粮到位了就可以现前。

所以金刚萨埵也是一个积累资粮的方法,曼扎也可以清净障碍。这些修法都是互通的。学修时如果对这个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对待所有前行的修法。因为见解统一到一定高度时,每一个修法都可以圆满资粮、清净罪业。

“现在是清净罪业,不能培福、不能圆满资粮了”,其实不是;“修曼扎时是不能忏罪的”,也不是。了解每个修法之间的统一的问题后,修每个法时都可以把它当成清净罪业、积累资粮的方法,反正都是为了开显佛性,除此之外也没别的。

有这见解对修行会有比较好的提升,对所积累的资粮,清净罪业,不管是任何一个法都可以积资、净障。了解之后在做任何法时都想到,“这可以清净罪业、圆满资粮,都是开发佛性的”。有这个见解所有修法就可以变成显示佛性、如来藏的修法了。没这个见解可能是某种缘起还没成熟,只能在某一部分做帮助,全方位的做帮助还是不行。

通过学习、闻思对整个修法,了解到看起来每个都不相同,侧面不一样,但内部完全是不可分割的。这对我们对所有教法产生信心、不诽谤、都生起恭敬心、清净信心有很大帮助。内心中如此认同后,很多不必要的分别念都可以消失在法界中。这就是今天要学的金刚萨埵和其它加行关联的一些部分。

在这修法前也有一个顶礼句,顶礼自己的根本上师:

离二障垢然示净除障,究竟胜道然现修学相,

超有寂边然显三有中,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这是顶礼无与伦比的、无等殊胜的根本上师,是华智仁波切顶礼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的顶礼句。

我们在学这个论典的时候不要想,“这是华智仁波切顶礼他上师,和我没关系”。其实不是。当时写的时候是通过作者自己的侧面顶礼上师。写给谁呢?写给我们的。我们在学的时候,可以当这颂词是我们在学修时需要得加持、对大恩上师、对根本上师做顶礼。现在要修金刚萨埵了,为了遣除修金刚萨埵中所有的违缘,也念这顶礼句来进行祈祷是有必要的。

从哪些方面来顶礼呢?首先是“离二障垢然示净除障”。这里使用了转折的方式。“离二障垢”是他的根本上师的实际情况。在修学佛法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对上师的认知也会有所转变。

在共同乘或刚刚进入佛法修行的时候,大恩上师也讲过,“刚刚学习时不要把上师看得那么高,是佛或怎样”。刚开始时就当成一个佛法的老师、善知识来看待(可以告诉我们法义怎么解释,给修行提供一些建议)。随着自己的信心、福德、智慧,还有根基圆满到一定高度时,就可以把上师当成佛陀或者圣者一样来观待、祈祷。

但有时候我们觉得:我必须要把上师看成佛,否则就不甘心。其实刚学佛时,我们并不一定要把上师看成佛、对所有上师的教言都必须依教奉行、不能违背,这里也没这样讲。刚刚讲了,当我们的见解、善根成熟到一定高度时,自然而然会把上师当成佛一样,对他的教言完全当成佛语观待。

但初学者是不行的,初学者如果把所有的教言当成佛语去观待,因为自己的信心、理解能力、对上师密意的解读能力还有差距,那时候照单全收、不管什么教言都依教奉行的话,第一容易生邪见,第二也没办法真正理解这里面的究竟意思。只是做个样子——一边疑惑、一边好像是在依教奉行,这不是真正的依教奉行。

所以刚开始要简别,是我的上师、是善知识。但是不是所有的教言都要依教奉行呢?这也不一定。在《事师五十颂》里讲,如果符合佛经论典的,我就可以做,如果不符合就不做。就对上师说:“这事违背了佛经论典,我不做。”这没有任何过失。还有上师给你安排了一些事情,你如果做不到,就说这个我做不到,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刚开始时应该这样。

但现在对我们来讲,好像只要进来学,就变成套牢了:你没什么选择余地,只要给你安排了就必须要依教奉行,否则就如何;如果没把上师看成佛,你就怎么样。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要知道,不同的层次、高度有不同的要求。初学者没这样要求,而且如果这样做,会对自己长远的修行有一些障碍。所以刚开始时不要说,“依止了就必须要依教奉行,这个我做不到是不是就违背佛的教言了?”这不一定。

前面讲了,当我们的善根到了一定高度,可以很自然地依教奉行时,这个时候可以。因为你的智慧增上了,信心也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时,无论如何也不会生起邪见。当你可以理解上师这样做的必要性时,那个时候再说。现在我们没有到达那高度,就不要假装我们达到了。

好像觉得我可以怎么样了,其实还差得远,应该老实待在下面,把这些基础打牢。但一下子把自己装得好像一个很高大上的修行者:我是可以把上师当成佛的人,我完全不管上师说好的、不好的教言,不管是善业还是恶业,都可以接受。其实还差得远。所以不要太高估自己。

一方面,刚修学时,老实地按照初级的教程去做,不会有任何佛菩萨怪罪你:“你这个弟子很差劲。”我刚开始学习,就是很差劲,不要把自己假装成一个很厉害的修行者。

所以刚开始按照因果来取舍、按照佛经取舍,是绝对不会有错的。因为密乘中一些比较超越的、或者对上根利智者的教言,和有些常规的显宗的教言不一样。当我们学到那个阶段时,就完全会懂:为什么密乘中这样讲,共同乘里没有这样讲;为什么没有学过密乘的一些修行人,会觉得密宗的很多教言好像和常规的、传统的不一样。他会有各式各样的想法,但这不会有问题。我们修行者没到达那高度时,就不要完完全全地依教奉行。

但这里说,自己依止上师时,离二障垢就是上师实际的情况。我们如果信心到了很高的高度时,就应该视师如佛了。如果视师如佛,对于上师,我们应该知道,他的本性是离二障垢的:离开了烦恼障、所知障。离开烦恼障的缘故,他已经获得了暂时的、共同的解脱;离开了所知障后,他已经获得了不共的、成佛的解脱。的确只有佛才能完全离二障垢,菩萨相续中离二障垢是部分烦恼障、所知障离开了,但佛陀是究竟的离二障垢。

虽然离开了两种垢染,“然示净除障”,但在利益众生时,还是显现很精进地修曼扎、念金刚萨埵、忏悔自己的罪障等等。

这些传承上师们修加行修了十几二十遍,不断在清净自己的罪业等等。比如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在清净自己的罪业时,修曼扎把手腕内侧的皮都磨穿了;念三十五佛忏悔文、磕长头时,石板上都磕出了很深的槽(我估计显现了一点神通,否则我们要把石板磕两个槽,不知道要磕几百万几千万才能磕得出来)。总之,说明他们在积资净障方面还是非常地努力。

为什么这样,他们需要这样吗?作为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障垢早就清净了。但是为了引导他的弟子,我给你讲这么好的教法,不单单是你们修,我自己也修,这个时候就对弟子有一种动力。这是为了利益众生的方便。而“离二障”实际情况他自己没有一点障垢,但显现上还在除障,还在祈祷莲花生大士遣除障碍、参加金刚萨埵法会,好像还在清净罪业。其实这是一种“然示”,示就是示现清净障垢,这也是上师的一个不共功德:本身没有障垢,但显现上还在除障。

“究竟胜道然现修学相”,他所有的圣道已经究竟了。从资粮道、加行道开始,到见道、修道,已经到达无学道、现前无学了。“然现修学相”,但还在显现依止上师听闻。大恩上师和法王如意宝以前也是在依止上师听《大圆满前行》、听其它的法、修前行等等。

“究竟胜道者”,他实际是究竟胜道者,但“然现”,仍然显现修学,是给我们做一个表率,你们像我这样去依止上师、去听闻、去修学前行,你们也可以获得这种证悟,获得上师的加持。

“超有寂边然显三有中”,证悟已经完全超越了三有和寂灭的边际,“有”就是轮回,“寂”就是涅槃。一般的众生沉溺在三有边中出不来,在轮回中流转,相当于堕在三有边中。小乘圣者堕在寂灭边中,入于涅槃出不来,如果不是佛陀放光、弹指,是没办法出来的,所以他落在涅槃的边中。菩萨或者佛是超越“有寂边”,菩萨在修学过程中,修学超离三有和寂灭边的所有修法,在佛位时已经完全超越了。

“超有寂边然显三有中”,虽然他自己不住三有也不住涅槃,但为了利他的缘故,还是显现在三有中投生。投生三有中干什么?唯一就是大悲投生。因为有大悲心、以前发了愿:我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以我开始发菩提心、修学,圆满后肯定要乘愿再来。回到三有中就一个目的:他已经成功,要带着自己的大愿,去接引其他有情从三有中出离。

在具有这种特点的“无等上师”,无与伦比的上师足下,恭恭敬敬地顶礼。这是顶礼句。下面是正文,第三个引导。

丙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

很清楚这是清净违缘障碍的。清净的是什么违缘?就看我们现在的目的是什么。在第二个引导中目标很清晰:利益众生和发誓成佛。

你要清净什么违缘呢?我在发菩提心时立下目标就是要成佛、要利他,现在就是要清净掉这个违缘。所以金刚萨埵要遣除的,就是我要成佛、要利益众生的违缘。成佛也是为了利他,如果我要现前实相、要成佛,违缘必须要清净。

分五:一、忏悔之理;二、四种对治力;三、真实念修金刚萨埵;四、念修百字明;五、忏悔之功德。

这里分了五个科判、五个内容来安立。

丁一、忏悔之理

第一个讲的是忏悔之理,就是我们修忏悔的原理。

首先,修这个法、修忏悔是什么原理呢?这必须要了解,了解后,我们就可以带着信心、希望、精进、其它如欢喜心来修忏悔、修金刚萨埵。所以,第一我们要了解忏悔之理。

相续中生起甚深道之殊胜证相的主要障碍就是罪障、习气。为了使阿赖耶的明镜中显现证悟的影像,净除罪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就好比镜中要映现出影像,擦拭镜面十分关键一样。

这句话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修持金刚萨埵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修持金刚萨埵?我们在修金刚萨埵时,一般的人首先蹦出来的就是造了很多罪业,不忏悔就要堕恶趣,这是一般的人刚开始会生起的想法。但我们在修金刚萨埵时,第一句话不是这个,没有说:如果我不忏悔会堕恶趣。讲的是:我们要念修金刚萨埵,(内加行修到这个层次时,我们的见解、认知应该比较高,)因为在我们的相续中要发心利益众生、要获得觉悟,必须要现前很多功德。

在我们的相续中生起甚深道的殊胜证相。甚深道有大乘道的甚深道,还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等等,能够现前实相的道都是甚深道。“生起甚深道的殊胜证相”,在这个过程中比如生起一地、二地,或者在密宗中获得异熟持明、长寿持明、大手印持明、任运持明等等,这些都属于殊胜的证相。

要在我们的相续中生起殊胜证相,主要的障碍是什么呢?就是无始以来所造的业。这个业的种子保留在我们的相续中,一般来讲是安住在阿赖耶识中。阿赖耶识像一个大仓库,既收藏善法的种子,也收藏恶业的种子。它相当于一个硬盘,储藏着很多过去做过的痕迹、种子和习气。障碍我们现前证悟甚深道相的,就是以前所造的各式各样的罪障、轮回的习气。如果不移除、不删除、不清净掉,它们就会起现,发挥作用。这些罪业、障碍、习气会成为我们现前圣果(按照现在的讲法就是证悟空性、获得成就)的主要障碍和违品。所以,清净它们非常重要。

为了使阿赖耶的明镜中显现证悟的影像(这里把阿赖耶比喻成一个镜子,可以显现各式各样的影像),擦拭镜面是十分关键的。必须要把镜面擦得很干净,如果镜面上一直蒙蔽很厚的灰尘或者油垢,虽然它的本性是可以现前各式各样的影像的,但是因为镜面上有灰尘的缘故,就障碍了它显现的作用。就像擦拭镜面很重要一样,修忏悔、清净掉这些罪障习气就显得非常重要。

阿赖耶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在阿赖耶明镜上显现证悟的影像呢?无垢光尊者的《心性休息大车疏》有时候用阿赖耶的名称表示如来藏,叫真实义阿赖耶。所以把如来藏用阿赖耶的名称使用的也有。还有一种理解,阿赖耶相当于前面讲的镜面或者仓库,在它上面可以显现很多证悟的习气。这些习气虽然还没有完全消亡,阿赖耶识作为一个有法,完全消亡是在佛地的时候,那时所有的识包括阿赖耶识全部消尽,转识成智,佛智会现前。在佛陀的智慧——如来藏完全现前之前,阿赖耶还是起作用的。虽然在菩萨地的时候,阿赖耶显现证悟的影像,这个也可以安立。但是究竟来讲,阿赖耶可以理解成如来藏本性,它的名称叫阿赖耶,真实义阿赖耶。

阿赖耶上面显现证悟的影像,比如我们现在修行的时候,在心中显现出离心、菩提心,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的功德,还有加行道的暖、顶、忍、世第一法位,都可以在心识上现前这些功德。这些证悟的相都可以显现出来。到了圣者地的时候,虽然入定时见万法实相,但是出定位心识还是在起现的。可以说,在初地菩萨出定位的阿赖耶识上,显现很多初地菩萨的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等等禅定功德。所以就像明镜显现影像,精进地擦拭明镜特别关键一样。

为此,佛陀宣说了不可胜数净除罪障的方便法门,而在这所有法当中最为殊胜的就是念修上师金刚萨埵。

前面讲了,修到不共加行第三个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地知道,修金刚萨埵最根本的必要性就是为了现前证悟,要把阿赖耶识上面所有障碍证悟的种子习气都清净掉。

如果见解越深,在念金刚萨埵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种见解、认知,引导金刚萨埵的咒力到达需要清净的地方。如果在修金刚萨埵的时候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担心造这么多杀生、偷盗、邪淫等等的罪业会让自己堕恶趣,现在为了不堕恶趣而忏罪。如果只是认识到这一点,就只能把金刚萨埵的咒力趋向于不堕恶趣这方面。只是把罪障成熟果的功能掩盖掉或者清除掉,剩余的还有很多就没办法引导。因为你自己的牵引力不够,没办法把咒力引导到更深的程度去。

但是如果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佛,要现前实相的证悟,这些客尘是障碍。了解完之后,安住在这样的见解中再念金刚萨埵,同样都是修十万遍百字明,但是因为认知不一样,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入,这种见解就会引导咒力趋向于获得证悟的程度的净障。

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只要修就行了,还是不一样的。虽然都在很精进地修,但是见解的高低决定了修行程度的深浅,还是有这种直接关系的。如果能够多学一点这方面的内容,假如学过密宗《大幻化网》的观点,知道自己本性是怎么回事,等净无二见了解后,通过这种见解摄持念百字明绝对不一样。这种修法可以达到直接和实相相应的高度。

如果没有这个见解,比如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金刚萨埵,里面是血肉之躯,外面把自己直接观想成金刚萨埵,像镀了一层银或水晶的像。好像是在很清净地念,但是这种修法能不能达到像前面直接和实相相应的高度?没办法,这是达不到的。见解就这么浅,修行也深入不到哪去。这样念修金刚萨埵只能把咒力引导到比较粗浅的程度,更深入的程度达不到。

所以第一段很重要,刚开始讲正文的时候就讲“相续中生起甚深道的殊胜证悟的主要障碍”,这个地方一定要认真看,否则一下就划过去了。好像是生起甚深道的殊胜证悟的主要障碍,修的时候还是说:我要堕落了怎么办?就是说这句话对你来讲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果看到这句话知道了,思维了:修金刚萨埵不是为了保证自己不堕恶趣,而是可以通过修金刚萨埵来清净证悟的违缘。直接和证悟相关联,如果这样去忏悔、念百字明,既可以清净掉堕恶趣的罪业,也可以直接和证悟相应。

浅的自不必说,肯定可以保证不堕恶趣,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只有浅的见解,那深入的这部分就没办法。浅的只能是间接地让你以后相应实相的因。但是当前你正在修十万遍百字明的时候,这种殊胜的必要就没办法达成,这方面我们要仔细去思维。

当然刚刚开始修学佛法认识得这么清楚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面关系到很多,比如中观、空性、如来藏的见解,甚至关系到等净无二见。这样了解之后再来看这段修法就会比较清楚。如果你没有学过,大概知道有这回事,慢慢通过学修,见解逐渐会达到这样的高度和深度。

佛陀根据不同的根基宣讲了不可胜数的净罪法门,很多方便法。但是在所有的净罪法门中,最殊胜的就是念修上师金刚萨埵。

为什么是念修上师金刚萨埵呢?因为这里讲所有的修法都要和上师瑜伽相应,都是以上师为本体的。金刚萨埵形象上是金刚萨埵,其实是根本上师的自性。这时既修了金刚萨埵,也没有离开过自己最有因缘的上师。因为佛和金刚萨埵的证悟都很圆满,我们没办法见到佛陀、金刚萨埵。他们就显现成一个化身和我们交流,告诉我们修法。上师就是一个可以直接和我们交流,指引我们修行的佛陀的化现。

在咒语当中,比如金刚萨埵咒语,百字明,观音心咒等,我们和观音菩萨、金刚萨埵之间是直接见不到的。作为凡夫人我们见不到金刚萨埵,有些人说,“我见过啊,那么大的唐卡。”这个不是。我们所说的金刚萨埵是指金刚萨埵的智慧身,我们见不到。虽然见不到,但佛菩萨有一个方便,让我们能够接触到和他们一样的本性,这就是咒语。咒语代表本尊本身,咒语我们可以念,所以念咒语相当于直接和本尊交流一样。要在眼识面前见到他的形象在讲法,我们的福报善根还不行。但咒语是可以见、可以读诵的。所以很多地方讲,咒语并不是单纯的几个字而已,而是佛菩萨的善巧方便,咒语本身就代表了佛菩萨本人,念咒就是和他们直接交流。

为什么念咒很多的时候就可以逐渐相应呢?因为它代表佛菩萨本身,本人就是这样的,所以见咒语就是见到了本尊本身,一模一样。很多人讲咒语的时候也会讲到很多,咒语是不是就是呼唤?念咒就是呼唤来给我加持?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咒语就代表本尊,“嗡班杂萨埵吽”代表金刚萨埵本人,“嗡玛尼贝美吽舍”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以玛尼石放在那里就代表真实的一位观世音菩萨在那里利益众生。咒语就是他的化现,是他的殊胜方便。上师金刚萨埵显现上是金刚萨埵的形象,本性是上师。上师阿弥陀佛,上师观世音菩萨,都是一个意思。

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罪业,只要忏悔就没有不能清净的。

总的来讲,不管造的什么罪业,只要忏悔,从它的本性上来讲,所有的罪业都可以清净。为什么所有的罪业都可以清净呢?所有通过因缘和合造作显现出来的都可以被改变。罪业是因缘和合显现出来的有为法,它本身就说明是可以被改变的。

因缘和合就是以前是没有的,后来因缘聚合而产生了。比如罪业,昨天没有造,今天造了,为什么昨天没有今天就有了呢?因为所有造罪的因缘积聚了,罪业就形成了。既然罪业本身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就说明它的本性不是实有的,是可以被改变的。怎样改变?积聚改变它的因缘。通过修善法等方式做忏悔就可以改变它,让它力量减弱、完全地消失。

罪业是从无到有的,刚开始什么都不存在,一点都找不到,后来因缘和合就出来了。哪怕罪业在你身上一点一滴也找不到,因缘和合时就出来了,就好像彩虹在因缘和合时出来一样。既然可以从无到有,也可以从有到无,只要所有的因缘具备。原理就是这样,只不过我们要给它得以消失的因缘。让它消失的因缘就是忏罪的原理,如四对治力等。如果条件具足,就可以清净。

总的来讲,罪业是有为法、是因缘法,可以通过因缘和合而出现,也可以通过因缘和合而消失。只要让它存在的因缘减弱了、消失了,它也就随之而减弱消失,就像彩虹一样。彩虹的因缘是下过雨,有阴影,再加上地面有阳光,几个条件具备了,彩虹就会出现。如果其中的一个因缘没有了,比如空气里面的水气没有了,太阳进去了,或者是背后的阴影没有了,彩虹就淡掉了,消失了。罪业也是一个道理,因缘和合的时候可以从无到有;因缘消散的时候,也可以从有到无,就是一个因缘法,因缘和合的法而已。

对我们来讲,认清罪业的本性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认清了罪业的本性,在忏悔时就更加容易把它消除。如果懂得彩虹显现的原理,就知道因缘和合就会出现,因缘消散就会消失。很多科学家也是因为掌握了缘起的道理,可以创造因素让它出现,去掉某些因素让它消失。

我们对于罪业也是如此。只不过有些导致罪业的因缘比较严重,所以罪业就比较重,随便做一点小的因缘让它消失可能是困难的。有些罪业的因缘力量弱,很容易清净掉。罪业的种种方面,比如对境是最殊胜的,发心也是最重的,如果是这样的罪业,因缘重的缘故罪业也重。罪业重必须也要有同等重的善因去对治,把因缘消亡掉。这时如果想用一些小的因缘把罪业消除可能不行,力量不够。

总的来讲,只要是罪业都可以被清净。就是不管是什么罪业,只要是忏悔,没有不能清净的。为什么要总的来讲?因为有些特殊的,比如超过了忏悔的时间,很多续部中讲就没办法清净了。

比如违背了密乘的誓言,尤其是对金刚上师诽谤、打骂、生邪见,如果马上忏悔,还是可以清净的,虽然是很重的罪业。但是如果一直不忏悔,过了期限,比如三年之后再忏悔就不行了,忏悔不清净了。励力地忏悔可以减轻,但是完全清净掉不行,因为因缘没办法聚集了。原则上来讲它是因缘法,是可以被消亡的,但是如果错失了让它消除的最佳时间,就改变不了了,是这种原理。

不管怎样,我们千万不要拖到无法补救的时候。每个众生都有烦恼习气,都会造罪业,可能还会造一些比较重的,比如违背密乘誓言、菩萨戒,或小乘的根本戒等。但是不要拖,做错了马上就忏悔。这时它的力量还不大,很容易清净掉。不要想反正完了,不管了,或者一直保持很强盛的烦恼,什么人劝都不管用,最后眼睁睁地看着时间流失,坐失最佳的忏悔的机缘。最后因缘消失了,再想去忏悔也没办法,就只有堕落了,通过在恶趣中受苦的方式把业消掉。没有必要。

总的来说,所有的罪业都可以清净。但是特殊的,如果错过了忏悔的因缘,因缘具足不了(如果因缘具足是可以清净的),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积聚。罪业本身就很重,再加上过了时间,就没办法完全清净,只可以稍稍地减轻,剩余的部分只有在地狱等恶趣中以感受痛苦的方式消尽。之前是有具足因缘的机会的,但是因为很重的无明错失了,就没办法。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要分开。

如古代诸大德也曾经这样说过: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

古代大德,像米拉日巴尊者也讲过,本来罪业是没有什么功德的,第一障道、第二感受痛苦,没有功德可言。唯一的功德就是罪业可以被清净掉。

这说明在我们没有真正地获得坚固地、圣地之前,相续中的烦恼都会多多少少现形,尤其是初学者。初学者相续中还带了很多在学习佛法之前的习气、烦恼,每天都有可能犯很多的过失。我们知道过失本身可以通过忏悔清净,每天在修法时,要安排念百字明、三十五佛忏悔文。做善法时要想到去忏悔,忏悔昨天或者今天所造的罪业,这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无论是违犯外别解脱戒、内菩萨学处还是失毁密宗三昧耶等等,即便是罪业再多么严重,通过忏悔也能得以清净。

无论是违犯了外别解脱戒,还是内菩萨学处、失毁密宗三昧耶等,这里是以佛制罪为例讲的,自性罪(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是一样的,都可以通过念百字明,通过忏悔的方式予以清净。

以佛制罪为例,“无论是违犯了外的别解脱戒”,“外”就是共同的意思,不管学大乘显宗、大乘密宗,还是学小乘,这是共同要守护的,叫外的别解脱戒。“内菩萨学处”,因为是成佛之道,和小乘不共同,所以安立为内的菩萨学处。“密宗三昧耶”戒,就是和大乘显宗不共同的,可以迅速成佛的方便。

别解脱戒比如斋戒(有时斋戒属于别解脱戒,有时不属于,因为时间很短),居士戒(不管是一条还是几条),还有出家的沙弥戒、比丘戒律等,都属于别解脱戒。犯了别解脱戒,包括根本戒和分支戒。内的菩萨戒,就是汉地《梵网经》的菩萨戒,藏地主要依靠《虚空藏经》、《瑜伽师地论》等安立菩萨戒,菩萨的学处也包括根本的还有分支的。还有密宗的三昧耶,十四条根本戒,《幻化网》的五条根本戒,《十轮金刚》等很多不共的誓言。不管罪业再怎样严重,包括五无间罪、谤法罪、根本罪,失坏密乘的戒律,通过忏悔也能够得以清净。只要在允许的时间内马上忏悔,都可以清净掉。

只不过有些罪业本身比较重,忏悔起来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必须要非常勤奋才可以清净掉。就好像衣服,有时容易洗,比如去了一趟工地,衣服脏了,也就是灰尘而已,不用加洗衣粉,用水冲几下就干净了。但若是掉进了一大桶油里,随便搓几下是不行的,必须要加很重的洗衣粉,或者强力的洗涤剂才可能清净掉。同样是清洗,有些好清洗,有些不好清洗;同样是罪业,有些比较轻微,很容易清净,有些不太容易清净。

比如根本戒,本身就是很重的烦恼造的罪业,性质比较严重。若对境很殊胜,比如金刚上师、金刚道友。还有自己当时的烦恼很炽盛,都会让所造的罪业变成重业。如果不小心造了这么重的罪业,就必须通过比较殷重的心、比较长时间的忏悔清净掉。我们应该知道这里面的原理,有些是容易清净的,有些是不太容易清净的。

即便是密宗三昧耶戒,即便诽谤了金刚上师,马上忏悔也是可以清净的。同样,五无间罪、谤法罪,只要真正发自内心地忏悔,都是可以清净的。在死亡到来之前,还有机会进行对治,忏悔。

对一般的初学者、欲界的凡夫来讲,忏悔很重要。应该把忏悔放在自己每天所修学的内容中去,这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来说:婆罗门央具理魔罗,也就是指鬘王,他残暴地屠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但是通过忏悔而清净罪障,并且在即生中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指鬘王被邪知识误导,被告知杀一千个人就可以生梵天。本来指鬘王属于利根者,特别善良,也有恭敬心。当他的师父说杀一千个人可以生梵天时,他怀疑道:“这个应该不对吧,杀人怎么可能生梵天呢?梵天是清净的果位,杀人不是生梵天的因。”他的师父看他不听,就念了一些邪咒,把他的心智蒙蔽了,之后他就发狂了。相当于一个正常人没有喝酒或吸毒的时候,是很正常的,如果突然不正常了,就会做出很出格的事情。

他的师父加持他心智迷乱,分不清楚是非善恶,拿着刀到处杀人。这是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一个案例。最后他要杀母亲凑数时,佛陀度化了他。他本来是最后有者,只不过暂时的因缘导致他造下了很重的罪业,之后通过励力地忏悔、修行,很快获得了阿罗汉的果位。

“佛”是觉悟的意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不是站在那儿完全成就了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果位呢?这里的佛智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比如说成就阿罗汉果位是一种觉悟、一种佛;释迦牟尼佛这种无上正等正觉;还有诸佛缘觉的诸佛;小乘的菩提果位也是一种觉悟。可以从这个方面来理解。

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当时觉悟了道理了。道理上明白了,也是一种觉悟。他一下子知道这是不对的,从当前颠倒的思想中清醒过来了。他本来生具善根,清醒之后,跟随佛陀出家修行,这也可以理解成觉悟,成佛的意思。

一般按照因果的道理,不要说杀一个人,杀一个虫子过失都很重。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罪业应该相当严重,但是他通过缘佛法修行、忏悔,完全清净了罪业,不但不受地狱的果报,反而还在即生很快的时间中获得了觉悟,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有未生怨王虽然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但后来通过忏悔而恢复清净,结果仅仅感受了如绸线球触地即刻弹起般短暂的地狱之苦,便从中获得解脱……

未生怨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这是在很多地方讲过的,身上出现很多恶疮,非常痛苦。后来他通过佛的加持,龙树菩萨的帮助,还有自己善根的苏醒,在佛面前忏悔,佛陀也给他讲万法罪性本空。因为造的是一个无间罪,很重的罪业,一般的对治方法很难让无间罪业很快即生当中清净。

一般来讲造了无间罪,死亡时中间没有中阴,直接堕到无间地狱,是很重的罪业。但是佛陀给他讲罪性本空的道理,他了悟了,很快把罪业清净掉了。后来他一直护持佛陀、佛陀的教法,做了很多殊胜的贡献。

他死亡时,因为造的无间罪很重,所以还是显示了一下堕地狱。怎么显示的呢?就好像那种丝绸的球,相当于现在的皮球,拍在地上马上弹起来,就那么快,表示一下堕地狱而已。堕地狱没有呢?堕了。但实际和没堕差不多,没什么差别。有些地方说七天,这里说像皮球落地马上弹起来一样,象征性地堕了一下地狱,很快就获得解脱了。这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忏悔的力量,这么重的无间罪也可以忏悔的。

前面的公案是杀了普通人,但是数量众多;第二个公案是杀了一个人,但是性质很重,属于无间罪业。不管怎样,都是通过如理如法的忏悔,得以清净的。这都是自性罪业,还有佛制罪业,上师在讲记当中也讲了很多,勇施比丘,无垢光比丘等,他们违犯了别解脱戒律,也是通过大乘的一些法门忏悔,获得了圣果。在佛经、佛教史当中也讲了很多。

还有很多高僧大德在出家之前,或者在获得圣果之前,都是造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罪业,后来通过殊胜、有力的法门忏悔,获得了清净,证道也是非常多的。这都是实际的案例,一般的人通过忏悔而得清净的案例是特别多的。

佛陀在诸经藏中讲述了许多通过忏悔而得清净的公案。怙主龙树菩萨说:“何人昔日颇放逸,尔后行为倍谨慎,如月离云极绚丽,难陀指鬘能乐同。”

龙树菩萨讲,任何一个人,如果以前很放逸,但是后来通过善根的苏醒和善知识的教诲,“尔后行为倍谨慎”,行为很谨慎,就是身语意都非常谨慎恶业,以前造过的恶业精进地忏悔,经常修殊胜的善法。如果这样去做,那么“如月离云极绚丽”,就好像晚上本来云层很厚,遮蔽了月亮;若云远离了月亮,明亮的月亮就会显现出来。云彩就像罪业一样,如云的罪业清净了,很明亮的像月亮一样的证悟、善趣等功德都会很明显地显现出来。

龙树菩萨讲了三个例子,难陀、指鬘、能乐。很多讲记中说,难陀尊者是贪心非常炽盛的代表,他被佛陀的善巧方便强制性剃度,之后天天想他的妻子,想方设法跑回去,但都被佛陀加持之后阻止。贪欲心那么强烈的难陀,通过佛陀的善巧方便参观了天堂、地狱,然后觉悟了这一切都是没有实际利益的。

让他参观天堂,因为他对人间如此地贪恋,跟他说不要贪,听不进去,让他看更好的,自然就不贪了。所以佛陀把他引到天界,看到更漂亮的天女之后,对妻子就没有兴趣了。当他对天界生起贪心时,佛陀又加持他看到地狱,“看吧,以后你从天上下来到这儿”,他一下子就知道什么实际意义都没有,开始真正地发起道心修行了。以前贪欲心很大、很放逸,后面对整个三界没有贪欲,精进修行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这是贪心炽盛的代表。

指鬘是嗔恨心非常强大的代表,见人就杀,最后连母亲都想杀。前面刚刚讲了这个案例。

能乐是痴心很强盛的代表。上师的讲记当中也讲过,他的愚痴心很强盛,因为愚痴把自己的母亲杀了。后来他后悔了,想到佛法当中可能有清净罪业的方法,就出家学佛,非常精进。其他的比丘说:“你怎么这么精进?”他说“我要忏罪。”“忏什么罪?”“忏悔杀母亲的罪业。”比丘们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佛陀。

造五无间罪的人不能出家,这在戒律当中是明显遮止的。他因为知道出家的利益,佛法的殊胜,虽然被僧团赶出来了,但是没有还俗,去了很偏远的地方讲法。他通达三藏,并认认真真地发自内心地讲法,让很多人得到了法义,获得了阿罗汉果。他死了之后,象征性地感受了一下痛苦,就升天界了。他也是知道自己的因缘,到佛面前听法之后得到了圣果。

这里就讲他以前也是很愚痴,造了罪业,但后来通过佛法,通过忏悔清净了罪业,最后获得了圣果。他是通过缘法的学修,主要做的法行就是讲法。所以如果我们自己想要忏悔,发一个清净的、没有染污的心如理如法地讲解佛法,也可以清净很多罪业,这是一个能够清净罪业的殊胜方便。就像能乐一样,他是通过讲法的方式清净了自己很严重的五无间罪。

如果具足四种对治力而诚心诚意、认认真真加以忏悔,就能清净罪业。

这里讲到,如果我们要清净罪业,也有条件,不能随随便便清净掉。因为我们的罪业非常的多,有很多种类,而且很久以前造的罪业每天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滚到现在已经很大了。

从整个大局、战略高度来看,没有什么罪业不能清净,所以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它,但是战术上还是要重视。如果说反正都可以清净,就无所谓了,这是不行的。整体来讲它是空性的,都可以清净掉的,我们一定要有这种心态。但是在忏悔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战术上一定要重视。“噢,这个罪业还是很重的,我不能随随便便地念几句经咒,做几个善法,就觉得可以清净了,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要堕两边,既不要认为罪业绝对不能清净,也不要认为很容易就能清净掉,这两种思想都是极端的。

不管堕入哪种思想中,都不是忏罪者应该有的正确的心态。既不能过于沮丧,在负罪感中出不来。负罪感本身没办法让你把罪业清净掉。我们应该知道罪业是可以清净的,与其天天唉声叹气,不如提起精神来念忏悔、修善法把它清净掉。有的修行者每天都很沮丧,觉得罪业这么重怎么办,可能没有希望了,不需要。我们学这么多的教义,华智仁波切就是不让我们堕入到极端中。

一方面让我们知道从整体来讲,它是可以被清净的;第二个方面,以很随便的心态忏罪,想要把罪障忏清,也不现实。所以也不能太过于草率、乐观,觉得念了几句经咒应该清净了。

具体应该怎样体现呢?具足四种对治力是第一个,必须要有四对治力。忏悔也有条件,怎样能够让罪业的因缘消失呢?就是四种对治力。还有就是诚心诚意、认认真真加以忏悔,这样就能够清净罪业。

我们对忏罪本身,对四对治力本身要有一种很殷重的、诚心诚意认真的态度,这是一个真正想要清净罪业的人应该有的态度。同时有态度还不够,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就是四对治力。必须要精通,不多、只有四个。要讲得很深也可以,但一般来讲,把法本里的学了就够用了。

我们不但要知道四种对治力是哪四种,而且在忏罪的过程中要反复使用。比如我今天在座上忏悔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内四种对治力要反复用。所依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轮番观想,让它的力量非常强大。再通过诚心诚意地认真地忏悔,就能够清净罪业。

既不能认为罪障随随便便就可以清净,也不能认为即便我这么认真地以四对治力忏悔,自己的罪障一点也都没有去掉。法本当中所讲的我们要相信,如果具备了所有忏悔的条件,罪业肯定会被清净掉,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前面讲如果忏悔时,我们的想法、行为、态度太过于随便,就没有办法有效地清净罪业,就像前面讲的,在战术上还是要认认真真地落实忏悔的方方面面。

反之,一边东张西望、胡言乱语、自心随着其它分别妄念转,一边口中发露忏悔等等,仅仅是口头上念诵忏悔文或者认为以后忏悔也可以、今后造罪也无害,诸如此类。

这些都是不行的。忏悔的时候东张西望,这代表自己的心很乱。谁在指挥你的脑袋东张西望、指挥你的眼睛东瞟西瞟?就是你的心在指挥。通过外在的脑袋摆来摆去、眼睛瞟来瞟去说明你的心没有定,你的心没有在忏悔上面。东张西望说明心没有专注。为什么坐姿要端正?要认真观想?就是把散乱的心放在现在要做的事情上。现在正在做什么?现在正在做忏悔,就应该把心放在现在正在做着的忏悔的意义上面,要认真做这才是对的。

胡言乱语,本来应该念咒语,但是在念别的东西。胡言乱语本身不具有忏悔的效率,反而会让自己的忏悔打折扣。还有“自心随着其它分别妄念转”。身语意都是散乱的。东张西望是身体,胡言乱语是语言,自心随着其它分别妄念转是意,自己的心各式各样的分别念层出不穷,没有放在忏悔本来应该专注的上面。一边身语意散乱,一边口中发露忏悔一切罪业,或者念百字明等。

仅仅是口头上念诵忏悔文是不行的,这样有没有效果呢?有,但是很弱。念诵百字明的咒力通过自己身语意的散乱完全消散,不会显现出非常强大的咒语的力量。随随便便念诵忏悔文不是清净罪业的正对治,不是真实让罪业清净的因缘。看起来是但实际上不是,这方面要避免。

或者还有一种想法,现在造一点罪也不要紧,反正以后可以忏悔。这种心态就是轻视、非常随便的一种心态。这种无所谓的心态的反面就是惭愧心。没有惭愧心,反正可以忏悔的、无所谓,很轻视。这样即便做了忏悔也只能够起到一点点的作用,最主要的因素都没有了。没有惭愧心,让罪业清净、减弱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不能想,反正以后可以清净,现在无所谓等。诸如此类的心态发心都要在忏悔的过程中把它消除掉。

如果是这样,那么尽管作了忏悔但是罪业也不会完全清净。

尽管是做了一些忏悔,念了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十万遍百字明,但是罪业不会完全清净。有没有作用呢?也会有一点的作用,减轻一些。但本来可以完全清净的,却因为自己的散乱只能够清净一点点,这就是损失。在有限的时间中,没有把忏悔的功能、力量发挥到极致。我们有多少时间?并没有多少,什么时候死亡到来,没有定准,死期是不定的。

与其做一些没有效果的忏悔,不如在忏悔时,就像前面所说,反正都在做,时间也花了,不如在花这个时间的时候努力地把忏悔做到位。这也是一种训练。

诚如米拉日巴尊者说:“若想忏罪能净否?忆念善法则清净。”

忏罪能不能清净呢?有时会有这个想法或者提这个问题。“忆念善法则清净”,如果忆念善法就可以清净。反过来如果没有忆念善法就没办法清净。如果在忆念善法的时候夹杂了太多不善和庸俗的分别念,那就很难保证清净。没有说忆念不善法、染污法可以清净,只是说忆念善法清净。这告诉我们,在忏罪时所有的过程都应该尽量保持在善的状态,四种对治力都是善的状态。

所以,不论是任何人进行忏悔,尽其所能具足四种对治力都相当关键。

任何一个人要忏悔,尽量具足四种对治力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四种对治力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第二个科判四种对治力分四,前面的科判对于正面和反面的忏罪之理都讲的很清楚,之后就是真实的四对治力,比较重要的内容。

丁二(四种对治力)分四:一、所依对治力;二、厌患对治力;三、返回对治力;四、现行对治力。

首先我们来讲第一个所依对治力。

戊一、所依对治力:

在这里,所依对治力就是指,将金刚萨埵作为皈依境,具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

所依,就是我们要忏悔之所依,依靠什么来忏悔,依靠什么来让罪业清净。我们要发露忏悔,向谁发露?我们要清净罪业,谁的力量让我们清净?我们要发誓以后不再造罪,在谁面前发誓?要有一个对境,对境越殊胜,力量就越能够显现出来。

面前如果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这样去发露忏悔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方并没有具备很殊胜的功德,也没有发愿“谁在我的面前发露,我就一定会清净他的罪业”。像这样同样的行为却没有办法获得最大的功效。

我们要挑选有能力、特殊的对境,作为我们所依对治力,这里的所依对治力就是指金刚萨埵。我们现在学修百字明,依靠的就是金刚萨埵,以金刚萨埵作为我们的皈依境来进行忏罪。

还要具足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金刚萨埵作为所依对治力是外境上的一个本尊。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作为所依对治力是自己内心的一个条件。一个是内一个是外,外的对境方面是金刚萨埵他发了愿成佛了,内的要具足的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所依对治力。

在别的场合也有其他忏罪的所依对境,比如在《三聚经》中的三十五佛或者善知识、佛像、佛经、佛塔等前进行忏悔都属于所依对治力。

除了金刚萨埵之外有没有别的所以对境呢?有。在其他的场合当中,佛陀也讲了以三十五佛作为所依对治,作为皈依境。《三聚经》中的“三十五佛忏悔文”有的叫做菩萨忏罪文,在汉地叫做大忏悔文。三十五佛作为所依对治,是因为三十五佛专门发过愿:谁念他的名号谁就清净罪业。此外,具相的善知识,也可以作为所依对治力。

还有佛像或者是自己开过光装藏的佛像。有些佛像是很特殊的,比如大昭寺觉沃佛像,金刚座的三十五岁释迦牟尼佛等身像,伏藏大师取的与莲师无二无别的佛像,都是一些很特殊的佛像。这些作为发露忏悔的对境,作为所依对治力也非常好。

佛经例如《宝积经》、《妙法莲华经》、《般若经》等。这些大乘的经典也是很殊胜的,可以作为所依对治的对境。佛塔例如金刚座的佛塔、五台山的大白塔,很多具有殊胜加持力的佛塔都可以作为所依对治力。佛舍利例如北京八大处的佛牙舍利,我们朝拜时可以把它作为所依对治、忏罪的殊胜的对境。

在我们福报还没有用尽的时候,世间中很多殊胜的对境——佛经、佛像、佛塔、大僧团、本尊修法都还在,都可以作为所依对治力。在他们面前进行忏悔,以他们作为所依对治力来忏罪的力量很大。

此外,发愿行菩提心在一切忏罪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忏悔的时候,发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能够让罪业很快清净。

以前我们讲过《百业经》、《贤愚经》,其中很多小乘修行者,虽然罪业不是那么重,比如对阿罗汉说了几句调侃或者不该说的话,他也认识到了问题,马上忏悔了,但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清净。只是没有堕入地狱,还是会堕入旁生,或者转人的时候连续五百世转成很下劣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阿罗汉允许他们忏悔、也原谅了他们。是修行者相续中没有具备让罪业快速消尽的因缘。他们没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也没有金刚萨埵这样殊胜的修法,所以虽然做了忏悔,但没有办法完全清净。

而作为大乘行者,是大乘种姓,如果能够以愿行菩提心来忏悔,能很快清净罪业。原因上节课讲了:所有罪业的来源是自私自利、是我执。而我执的对治就是菩提心,是不考虑自己,只考虑众生,这是从根本上瓦解罪业的方法。根基瓦解掉,罪业就没有所依了。行菩提心也包括了空性,了悟空性也是让我们知道罪业本来无自性,彻底瓦解掉罪业的方法。

愿行菩提心是一种本身很清净、力量又特别强劲的善法,它和观空性、观实相都是很强劲的善业,比一般善业的力量强劲得多。所以我们要忏悔、要让罪业很快消除,必须引入这些强有力的善业。我们前面学过菩提心的引导,或学过《入行论》,对菩提心都是有认识的。既然学过了就要用在忏罪上面,要以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让罪业很快消尽。这样安立就知道菩提心很重要,必不可少。

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即使具足四种对治力来忏悔堕罪,也只能稍稍减轻而不能达到彻底清净的效果。

“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即使具足四种对治力来忏悔”,难道四种对治力里面没有菩提心吗?其实是有的。只不过有时我们做得不完整,虽然看起来有四种对治力,但是里面关键因素不齐全,四种对治力本身就不齐全了。缺少了菩提心就导致了四种对治力不齐全。

如果用残缺不全的四种对治力来忏罪,虽然有作用,但只可以稍稍减轻,不能达到彻底清净的效果。就像前面讲到的小乘修行者,他们的忏悔只让罪业减轻了,没有堕入地狱,但没有完全消除,后面罪业还是会成熟,依然还是会受报。

所以我们在忏悔时一定要发起菩提心,把菩提心的因素加到四种对治力里面,要让四种对治力的力量圆满。

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伪菩提心,那么往昔造了多少罪业都会自然而然清净,

这是从另一个侧面来做印证:如果前面在修行过程中特别认真地观修了菩提心,菩提心已经生起来了,这时已生起的菩提心会继续在金刚萨埵的修法中发挥作用。

如果你前面没有认真修行,无伪的菩提心可能没有生起来;或者修完之后虽然数字够了,但都忘记了,到了修金刚萨埵时没有这个概念了,它的力量也无法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前面一个一个修法认真修行,即便没有完全到量,但你努力了,一想就知道菩提心是怎么回事儿,也就自然而然可以把菩提心在金刚萨埵修法当中用起来。

如果生起了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往昔造了多少的罪业都可以自然而然地清净,这是个很殊胜的能够清净罪业的利器。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发内心的菩提心,不单是在忏悔修法中,一切阶段中它都是殊胜的善法。

如《入行论》云:“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第一品,菩提心的利益品中这样说:一个人犯了很重的罪业,但有个很厉害的勇士可以帮助他从罪业中解脱怖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如果有个能够让罪业迅速解脱的法门,畏罪的人为什么不依靠呢?这就是指菩提心。菩提心可以让犯了很重罪业的人得到安慰,让他从罪业当中获得解脱。

“菩提心如劫末火”,在劫末时,通过众生的共业生起很强烈的大火,从无间地狱一直烧到初禅天,所有的器世界烧得干干净净。菩提心就像劫末火一样,“刹那能毁诸重罪”,一刹那中可以摧毁很严重的罪业。一是如果菩提心生起来,本身就有很大的清净罪业的功效;二是菩提心还没有达标、正在串习,即便在每天串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清净罪业。在观修的时候有作用,在修成的时候也有作用。不管是已经修成了还是修的过程,菩提心都有很强劲的灭罪功能。这是所依对治力。

戊二、厌患对治力:

所谓的厌患对治力,就是说对于以往自己所造的一切罪业生起后悔之心。

厌患对治力是对以前所造的罪业特别后悔,觉得不好、不应该造。比如以前喜欢杀生、偷盗、说妄语等等,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特别不应该,这就是厌患对治力。对于罪业生起厌烦心,知道它是过患,并对它很厌烦。

以前不学习不知道它是过患,也就不存在厌弃。比如你要厌弃一件事,首先要知道它很不好、知道它的过患,才会慢慢厌弃它,认为它好,或者没有发现问题时不会厌弃。一旦发现它的过患越来越明显,厌弃心就会越来越重。

没有学因果取舍时,没有认为罪业是问题,比如杀鸡、杀鱼。但是学后知道了过患,就慢慢对这些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发现在自己相续中存在这些过患,想到罪业在自相续中一直存在着是很讨厌的事情,越来越不想与它共住,很想把罪业从相续中赶出去、灭掉,这就是厌患。厌患是对治,是能够让罪业消除、毁坏的一个因素,也叫破恶力。

如果既没有将罪业视为罪业也没有以强烈的追悔心进行发露忏悔,显然不能得以清净。

清净罪业的第一步是要知道罪业是不对的。

一般来讲,生而为人都会受到很多教育,如父母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教育。作为一个正常人都会接收到善恶是非的信息,也学到这些是不对的、那些是对的,对与不对他有分辨能力。但仅限于一般世间的认知程度。还有一些整个世间都没有认为是罪业的,当然就谈不上忏悔了。比如大家都知道杀人是不对的,是犯法,而杀鱼就不会认为不对。

佛教中所讲的罪业不按照世间法律法规及道德标准,而是以更严格的标准——从因缘法则的侧面来讲。因缘法则比一般世间的道德规范标准更深更细。你不学因缘法则都不知道这是罪业,就会觉得自己一直是个好人,但按照高标准来看,就不能说是个完全没有罪业的人。

没有把罪业当成罪业,就谈不上忏悔。没有强烈的追悔之心,发露忏悔显然是不能清净罪业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不学都不知道自己犯了罪业,就会损失忏悔的最好机缘。以世间的例子,一个人生了肿瘤,发现得越早治疗痊愈的几率就越高。如果一直不重视就不容易发现,最后疼痛难忍再去检查可能已经是晚期恶性肿瘤了,那时再去补救,痛苦大不说,痊愈的几率也降低了。

作为修行人学习因缘法则相当于体检。但现在很多人嫌麻烦,没有问题是绝对不去医院体检的,到了痛的时候再去往往已经晚了。佛法中也应该经常对自己的相续做体检,怎么做呢?通过多闻思,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属于罪业,哪些不属于罪业。闻思之后反观自己,就知道自己这方面有过失,那方面也有过失。学习得越细相当于体检的仪器越精密,检查起来小问题就会发现得越及时。

如果机器很粗糙,检查的时候啥问题也没有,也许换个精密的仪器,或者换个高明的医生检查,问题已经很大了。学习佛法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泛泛地学一下,大概知道了自己是个好人或者不是好人,以这个很粗泛的标准来衡量,很有可能觉得自己还不错。但是学习佛法越深越细,相当于检测的仪器标准越来越高、医生越来越高明,就会发现这地方有问题、那地方也有问题,可能哪个地方都有问题。

有问题不可怕,就去解决好了,发现得越早越好。所以学习佛法要多闻思教理,之后在自我检测时就更容易早些发现问题,就有时间去解决它——该忏悔的忏悔、该制止的制止。否则现在虽然不认真,也许过了二十年突然醒悟了,可是一个是年龄大了,一个是罪业经过了二十年的发酵、成长,已经有力量了,那时要去清净它,“习气”等很多问题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现在有机会时应该认真解决,如果条件具足要认真学。

这些对我们都是有用的。不是要讲法、当法师才要细致地学,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学得细致了,自我检测、修行时全都用得上。如果有能力讲法,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提炼出的深细的智慧去帮助别人做检测;如果没有讲法的因缘,自己在观修、修行时也会有很高质量的见解。智慧、见解越深细,发现、解决问题的力量就越强。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罪业,而且要有强烈的追悔心发露忏悔。有时是在上师或者僧众面前,上师讲实在不好意思,在佛像、诸佛菩萨面前也可以。不发露忏悔显然是不能够得以清净的。

    如《三聚经》中云:“发露忏悔,不覆不藏。”

《三十五佛忏悔文》中讲:以前造的罪业要发露忏悔。“不覆不藏”,不藏起来,要把它显露出来。“发露”就是把它发出来、露出来,“覆藏”就是不让别人知道,藏得很紧,这里指不让别人知道自己造的罪业。就像医生问你,“你哪个地方痛啊?”,“不痛”。“身体好吗?”,“很好”。讲出来他才能给你开药对治,你说没有病,藏得是很紧,但病在身体中不断地恶化,就像掩耳盗铃。要让罪业清净,就要发露,发出来之后才可以清净掉。

    此外大成就者噶玛乔美仁波切也说:“若无悔心忏不净,往昔罪业如服毒,当以大惭畏悔忏。”

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讲,“若无悔心忏不净”。如果没有后悔心,没有厌患对治力,忏悔是忏不清净的。

“往昔罪业如服毒”,以前的罪业就像吃了毒药一样。毒药已经到身体里了,不能说“无所谓”,因为总有一天会发作的,痛苦不说,还有可能丢掉性命。“当以大惭畏悔心”,就是以很大的惭愧心、畏惧罪业的心、后悔心来忏悔,这特别重要。惭愧心很关键,造了罪业有强烈的惭愧心是比较容易清净的。

戊三、返回对治力:

返回对治力是指回想起自己往昔所造的罪业后发誓从即日起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决不再造这样的罪业。

这是很强的发誓。迷途知返,在造罪的路上回头了,不会越走越远了。已经知道是不对的了。比如知道这是沼泽地,走下去水已经陷到脚脖子、膝盖、大腿、腰,还一直走不回头,那肯定不行。返回对治力就是在造罪的路上不再走下去,要返回来。在“厌患对治力”中已经知道是不对的,现在认识到了,决定以后不再造了。知道它会引发很多过失,对自己没有利益,从而发起很坚定的决心,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心态。

“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决不再造这样的罪业”,有这么强烈的决心,罪业很容易清净。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在四对治力中也是欠缺的、不圆满的,没有办法完全清净。相当于开了口子,其实是给自己留了一条造罪的后路。众生总是做出一些不明智的选择,自以为是的很多。作为修行人,对自他无利的事情一定要断除,要发这个誓愿。这叫返回对治。

 如《三聚经》中说:“从今以后,必断严戒。”

现在既然要忏悔罪业,必须要断除(“严戒”就是严厉地戒除),以后不会再犯。前面讲的是忏前,这里讲戒后。以前造过的要忏悔,没有造过的要戒后,以后不能再造了。

   《极乐愿文》中也说:“若无戒心不净故,发誓今后遇命难,亦不造诸不善业。

“若无戒心”,如果没有以后不再造的心,虽然在做忏悔,但是也很难完全清净。应该发誓今后即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再造一切不善的业。

世间有智慧的人不好的事情不会犯第二次。第一次可能不知道,发现不对之后,一定会想方设法以最大的毅力控制自己不再继续造罪业。现在我们是想通过忏悔来现前实相,如果一方面在忏悔清净阿赖识上的罪障习气,一方面在不断地添加,清净添加、清净添加,什么时候才能够清净完呢?证果的期限就会变得遥遥无期。

如果做好了是有期限的——把库存处理掉,不再加入新的货物,库存再多也可以清净掉,而且速度很快。就怕一边清净、一边添加,一边出货、一边进货,没法空的。如果仓库是中转那就另当别论了,你是要把它清净掉,就不能再加了。

我们没有想把阿赖耶识当成中转站,尤其是罪业这方面。所以戒后靠返回对治力,一是决心让罪业清净,它是个很大的力量;还有不要再放进来,罪业不要继续添加。不添加、继续忏悔,以前的罪业再深再重很快都可以清净。

罪业薄弱到一个阶段、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功德生起来了。以前苦苦追寻的境界生起来了,菩提心、空性的觉受都有了。如果有更大的勇气去努力,就相当于上正轨了。之前老是找不到感觉、生不起该有的觉受,在修法过程中没有尝到法喜、甜头,就不会有更大精进投入到修行中去。

戊四、现行对治力:

现行对治力,是指尽心尽力奉行对治往昔所造罪恶的善业。

现行是现起对治恶业的善行。要让恶业清净,就要善业递增,善和恶就相当于水和火,要把恶业清净掉,唯一的方法就是善业来对治。

恶业不能对治恶业,它们是相应、相顺的;无记业也对治不了恶业,它们不相违。三种业中只有善业和恶业二者之间是敌对、对治的,所以要让罪业清净必须要修善业,让罪业消亡、逐渐减弱。各式各样的善业都可以,是善业都可以对治。

尤其是顶礼佛及佛子、随喜他人福德、一切善根回向菩提、发愿行菩提心、护持无伪实相之本体等等,这些都属于现行对治力。

所有的善行都属于现行对治力,但我们的时间有限、生命无常,所以在所有的善业中还是要有所选择——一定要选力量大的。力量不大的虽然也有功效,但我们必须通过另外的学习或修行来增加忏罪的善业力。

这里提到了“顶礼佛及佛子”,因为佛陀是功德圆满的、最殊胜的福田,而佛子是在成佛的路上,有一定断证功德的,是一个菩萨。他们都是殊胜的对境,本身相续中具有很殊胜圆满的功德,所以向他们顶礼,我们也可以获得巨大的善根,如果换个对境那就不一定了。相同的环境下,如果换成阿罗汉,换成世间的老师、普通人,向他们顶礼也有一定的功德,但是顶礼的是佛与佛子,那就不一样。

“随喜他人福德”,随喜所有众生的福德,尤其是佛的福德、菩萨的福德等等,做顶礼,做随喜。“一切善根回向菩提”,就是做回向,所有的善根为了利益众生回向成佛。“发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是非常强劲的善业,它清净罪业的力量特别强。

“护持无伪实相之本体”,护持无伪实相就是不断地观空性。对于实相的认知没有错误、有定解叫做无伪实相,护持就是不断地观修、不断地安住,就是观修空性的意思。还有平时缘大乘经论的学修也是护持无伪实相。十种法性中,比如说缘大乘的《现观庄严论》、《妙法莲华经》或者《大乘经庄严论》等等,听讲解、念诵、礼拜、供养这些讲究竟实相的经论,都会产生巨大的福德。以上这些都属于现行对治力。

总而言之,所谓的现行对治力就是善业,是修善法,但是要明确一点:我要用善业去灭罪业。有些场合中说善和恶是不能互相抵消的。的确,按照某些场景中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不能够抵消,是并存的,但此处不同,这是刻意地用善业去灭罪业。有意识地用善法去消灭、忏悔罪业,是绝对可以通过修善灭罪,不可能并存的。现行对治力是真实地开始对治,通过现行善法来灭掉相续中的罪业。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修善法,而顶礼佛及佛子是可以清净罪业的。

假如有道友正在修行十万顶礼,这时就可以用了。你可以在顶礼的过程中对皈依境,对一切诸佛、菩萨、法宝、传承上师顶礼,顶礼的时候可以想:我会清净所有的罪业——这就是现行对治力。如果道友们正在参加念诵《妙法莲华经》,这也是一种忏罪的对治;如果正在听法、讲法,全部都可以作为对罪业的一种对治;还有正在学习中观、正在观修空性,这些全都是能够让罪业快速消尽的非常殊胜的善法。

前面讲了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是无常的,所以我们要挑选最有力量的善法来修,比如发菩提心、修空性、顶礼佛及佛子,都是有很大的功德的法,就可以很快清净罪业。

下面讲一个案例。

    从前,无等塔波仁波切的一个修行弟子向他请教:“我往昔以贩卖佛经维生” 如今想起真是追悔莫及,请问上师,我该如何进行忏悔呢?”

有个弟子向塔波仁波切请教,一方面是忏悔,一方面是想要清净罪业。他说以前卖了很多佛经,靠卖佛经赚钱。现在也有人是通过卖佛像、佛塔等三宝所依来赚钱,其实也需要忏悔。如果不为赚钱,只是流通,只是赚一点生活费,其实还可以。若是赚了很多的钱,让自己特别富裕,这是属于贩卖三宝所依,罪业还是很大的。像这里面讲的一样,他通过贩卖佛经为生。“如今想起来是特别追悔,请问应该怎样进行忏悔?”

   仁波切说:“就造那些经典吧!”

按照缘起来讲,贩卖经典赚的钱,就要去再造很多经典来弥补,通过这种方式来忏悔。

   于是那个人着手造经典,结果经常心思外散。

他就开始依教奉行,造经典。可能是刻了一些版印刷,或者是抄写。在印制佛经的过程中,经常提不起想要忏悔的心,总之心是经常性地散乱。

    他又怀着十分沮丧的心情前去上师面前汇报说:“造经典时我心思也是经常散乱,

他说自己总是集中不了精神,经常胡思乱想,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来进行造经典的事业。

对于忏悔罪业来说,恐怕没有比护持本性更甚深的吧?”

他说对于忏悔来讲,是不是没有比护持本性——就是修空性、修实相更好的方法了吧。

    上师异常欢喜地说:“实际上就是如此,纵然往昔所造的罪业积如山王,也能在现见本性的瞬间得以清净。

上师很高兴,说实际上的确如此。纵然往昔所造的犹如须弥山王这么高的罪业,也能够在现见实相、心性、本性的一瞬间,完全得以清净。这里是从现见本性的角度上来讲。现见本性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有些是登初地的时候真实地亲证实相;有些可能是现见种相方面的现见,一下子了悟了罪性是本空的;还有一些就是在前面讲的,正在观修罪性本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善根。

虽然你还没有现证,但正在位子上观修罪业,而罪业是一个因缘法:是通过相续中烦恼障的种子,外面的环境,再加上非理作意等各种因缘,自己的心识与这些因缘和合起来之后造了罪业。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讲,所有因缘和合的法都是无自性的,都是空性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观察,罪业本性是空性的,这叫罪性本空。如果能够不断地观察罪业本性是空性的,随着观察的深入就会发现罪业的确无自性。在观察罪性无自性的过程中,就能够让罪业减轻甚至清净。如果修行空性有了觉受,安住在罪性本空中的时间越长,罪业就消减越快。

我们要让很大的罪业得以清净,就要专门学习如何观察罪性本空,如果以前学过可以类推,如果没有学过,就专门去学一下。找到方法之后,用因果方法去观察:罪业的本性就是空的,它是因缘法,因为因缘和合才有的,它是无自性的、假立的,本性是空性的。如果它是实有,就不需要观待因缘。总之要想方设法地知道罪性本空,然后安住,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罪业清净。

    因此,净除罪业的方法没有比修菩提心以及恒时护持无伪的实相更为甚深的了。

净除罪业的方法:一个是菩提心,一个是修空性,没有比这个更深的了,这是在四对治力里面的很殊胜的因素。

    在这里,也要在不离开这二者的基础上,观修金刚萨埵、降下甘露、净除罪障、念诵百字明等等。

前面讲忏悔的时候我们要用最有力量的,所有的因素都必须是最有力量的:第一个菩提心的因素很强劲;还有修空性也很强劲;还有就是金刚萨埵的修法本身是所有忏罪法门中最殊胜的。这就相当于强强联手,所有有利于我们最快地在世间清净罪业的要素都集齐了,下面就看你自己怎么去使用这么多强大的因素,把相续中的罪业清净了。

金刚萨埵发的愿是帮助众生忏悔,他本身是净罪本尊,所以我们在观修金刚萨埵的过程中,也可以清净一部分罪业。“降下甘露”的时候也清净罪业,甘露进入到我们的身体当中,罪业从毛孔里面出去,这叫“净除罪障”,它有个实际表示的过程。

“念诵百字明”,通过百字明的力量,让罪业清净。这一切再加愿行菩提心,再加上空性,所有这些强劲的要素具备的时候,没有理由清净不了罪业,肯定会清净。这些就是让我们罪业很快清净的殊胜要素,学习之后我们就有信心可以清净掉罪业。

这就是告诉我们四对治力如何使用的过程。今天我们讲到这里。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思考题

440、金刚萨埵修法,是只有藏地才有吗?请用汉文《大藏经》的教证说明。

金刚萨埵修法在藏汉经续中都有。《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云:“金刚萨埵者是普贤菩萨,即一切如来长子,是一切如来菩提心,是一切如来祖师,是故一切如来,礼敬金刚萨埵。如经所说,金刚萨埵三摩地,名为一切诸佛法,此法能成诸佛道,若离此更无有佛。”这是唐朝译师不空译的。

441、为什么罪业只要忏悔就能清净?请用比喻及公案说明。

教证: 《大集经》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善顺思惟。可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

譬如一件放置了一百年的脏衣服,一天当中就可以洗涤干净,同样,一百劫中集积的所有罪障,通过佛法的力量善加修习忏悔,也可在一日,乃至一时得以清净。《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亦云:“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如火焚山泽,众罪皆销灭。”意思是,如果真正知道惭愧,并以殷重心一心忏悔,那么即使造的业再大,也会像火焚山泽一样,将所有罪障在短短时间内全部忏净。(相关公案:● 指鬘王杀999人忏悔得果● 未生怨王入地狱立即解脱)

442、厌患对治力与返回对治力的关要,分别是什么?请用教证说明。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厌患对治力,就是说,对于以往自己所造的一切罪业,生起后悔之心。如果既没有将罪业视为罪业,也没有以强烈的追悔心发露忏悔,就不能得以清净。返回对治力,最关键的是: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绝不再造这样的罪业。

厌患对治力教证:《三聚经》云:“发露忏悔,不覆不藏。”意思是,有了罪业一定要说出来,然后忏悔,不能覆盖、隐藏。如果覆藏的话,《大般涅槃经》中说:“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因此,有了罪,一定要找善知识或其他人发露。古德常讲:“一个善于修行的人,常常发露己过,却不宣扬功德。宣扬功德,善根则灭尽;发露己过,过失也会灭尽的。”返回对治力教证:《三聚经》云:“从今以后,必断严戒。”《极乐愿文》中也说:“若无戒心不净故,发誓今后遇命难,亦不造诸不善业。”

《地藏十轮经》云:“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如是惭愧发露忏悔。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名无所犯:一者禀性专精本来不犯;二者犯已惭愧发露忏悔。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也就是说,有两种人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一、从来不造恶业;第二,造了以后,知道惭愧并发露忏悔。这两种人,都叫“勇健得清净者”。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