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离幸福很近》当中的最后一节课。首先还是祈被上师三宝加持,愿在这节课当中,具足三善圆满摄持,最终圆满所有《离幸福很近》的共修功德。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大恩传承诸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让我们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在菩提心的摄持之下,今天我们就学习《离幸福很近》这本书中的最后一节课,也就是《胜利道歌》的第二节课。《胜利道歌》可以称为是后续学习的开篇,同时也总结了前面的内容。
在前面《离幸福很近》的课程当中,带我们认识佛教,也走出曾经的困惑和迷茫,让我们真正知道什么是爱情、金钱、依靠佛法怎么看待幸福,以及什么是最好的财富,有哪些事不可以做,应该怎样规正自己的人生方向,未来应该怎么样在现在把握好方向,以及怎样利益亡者和观音心咒、放生、包括密宗的认识等的内容。从刚开始起步的入门之后,我们渐渐对佛法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也知道佛教并不是盲从。在具有理性智慧基础的同时,我们不断地修法的过程当中,产生对佛和正法的信心,也知道三界六道轮回中唯有佛法可以救护,可以依赖,令我们获得今生乃至生生世世的解脱和圆满。所以学到这里大家或多或少对前面的内容都会有一些感悟。
我们在学习《胜利道歌》的时候,同时在上一节课又认识了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他老人家是我们传承法脉中离我们最近的大恩根本上师,被雪域的广大弟子称为轮涅自在王。而且也是在佛法经历了衰落、白色恐怖的洗礼之后,能真正树立起宁玛派法幢的不可思议的一位大德上师。而这位上师离我们很近,他也是五明佛学院的创办者。虽然现在他的色身已经消融于法界,但是法身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法王在圆寂的时候也是说:我会以另外一种方式跟你们一直在一起。
在法王座下有国内国外亲见、未见的无量无边的弟子,在祈祷法王,在学习法王的正法,并且依止法王。由于法王所传授的智悲力的这一切的法语,我们现在所获得的一切加持和智慧都是来自于他老人家。所以这样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璀璨瑰宝,像如意宝一样能赐予众生一切所欲,就是我们的大恩上师。
大恩上师在晚年经历了伏藏大门被魔王化现的人扰乱,伏藏大门没有开启。虽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缘,但是法王如意宝通过自己的根本上师乃至于后弘的传承上师阿底峡尊者,仲敦巴格西等的加持,麦彭仁波切的教授,最终遣除了所有内外密的违缘而唱出了这一部道歌。
这一部道歌看上去是法王如意宝蕴含了或者凝聚了自己一生修行的窍诀,给后学弟子指点了一条修法之路而造的道歌,但实际上简短的内容中包含了多生累劫的修行,乃至于不可思议的修证现前成就的境界。所以我们有机会学习这部道歌,有福报听闻都会得到无量无边的加持和利益。就像法王如意宝曾经讲解此道歌的时候,就再三提出不仅要按照《胜利道歌》的窍诀继续学修,即使能听到《胜利道歌》念诵的声音,或者能接触到法本的人也能获得广大的利益。法王也愿这些人只要是跟《胜利道歌》结缘的所有的有情都能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乃至真正的安乐佛果。所以这个道歌不像一般人以分别念所造,自己写了一些文章,而法王如意宝从多生累劫从他的修证、传记,还有《楞伽经》的授记,我们就知道自释迦牟尼佛和莲花生大士时代,生生世世法王如意宝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圣者、大成就者,有不可思议的善根因缘。他也是莲花生大士、阿弥陀佛的真实化身。所以在五六岁就证悟了大圆满,六十几岁就造了这个道歌。
因此这个道歌不仅仅成为我们遣除违缘的祈祷文,同时也是我们可以一生修行依止的甚深的窍诀和无上法要。所以对于《胜利道歌》,希望我们不管是学习、修行任何一个法之初,或者在准备做一件大事情之前,我们都可以先诵此《胜利道歌》,遣除内外密的一切违缘,让他增上顺缘,承办今生来世无量无边的利益。
接下来我们今天继续往下学习。
上一节课讲到了,劝修密法当中的第一部分。在整个《胜利道歌》的论义当中有四大板块。这四大板块,其实指的就是四主要道。第一个告诉我们如果从能获得佛果的直接因和方便上来看,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劝修密法。也就是依靠密法,我们可以即生当中甚至没有破誓言在短时间当中,获得无上的成就;而劝修密法的根器又要求发广大菩提心的有情;广大菩提心的基础是出离心;出离心的基础是人格贤善。所以它是从我们修密法的逆推次第表述的。让我们认知到什么是捷径,每一个因和果之间的关连。
乙一、劝修密法
首先,我们进入到第一个板块的学习,就讲到了劝修密法。“劝修”是指有缘者和密法有因缘,在贤劫中只有三佛教法之下有密法,而我们非常幸运的能值遇释迦牟尼佛教法之下的密法是非常有福报因缘的。修无上密法可以六月修要获得解脱。
但是这样极为高深的甚深难懂的密法到底跟我们有没有因缘,有没有关系?就像密法为什么叫密,它跟显是一种对立,就是因为显宗的教言,它的见修行果的内容都可以公诸于众。但是,因为密法的内容要求的层次比较高,所以很多见修行果,甚至包括持咒的念珠都是以保存甚至隐藏的方式不能公诸于众。并不是说它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而是众生根器无法相应的时候,没有办法解了通达智慧。所以这就体现了密法的高深和超越。密法是甚深难懂的,是深寂光明离戏无为法的表诠和境界。跟我们能不能有真实的关联和挂钩,我们也有机会修持密法呢?
丙二、修密法之因缘
接下来,我们来看法王如意宝的金刚教言。他怎样来告诉我们自己跟密法之间的缘分的。
遇此胜法善缘众,前世累劫积资果,
与普贤王同缘分,诸道友当生欢喜。
今生中有缘遇到大圆满,是多生累劫积累资粮的结果。能遇到这样的密法,实际上已经与普贤王如来同等缘分,让我们一切的道友都应该生起欢喜之心。
“诸道友”就是法王的谦词,把我们跟法王之间拉近了关系。我们不再是隔几千里远的弟子,甚至是无缘相见的边地有情,我们是跟法王一样的成为金刚道友的亲密关系。这是法王如意宝的谦词,也是苦口婆心的一种教授,告诉我们能遇到无上殊胜的大圆满法,我们今生能有机会了知有传授大圆满法的殊胜上师、道场和清净的法。并且我们如果修完五加行,日后就有听法的机会。其实这一切都是表明了已经遇到了正法,虽然有的人曾经已经听过了,或者说接受了灌顶,或者已经得授了窍诀,有的人可能还没有经历后续的次第,甚至加行还没有修持,但是已经知道有这样无与伦比殊胜的正法,这个都代表着我们跟这个法有缘。因为如果没有缘的众生就像佛不出世的暗劫,在几大劫当中所有的众生连佛法的名词都听不到,更何况能求到传讲窍诀的善知识,并且依法进行修持,得授到真实如理的正法传承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说我们现在已经值遇了,就是多生累劫积资净障的结果。而且也说明了我们于普贤王如来是同等的缘分。
在这个颂词当中法王运用了三项推理来进行表示。三项推理当中有能立因,有法和立宗三个方面组成。以有法作为所诤事,能立因成为证成立宗的理由。也就是告诉我们,因为一切的善缘众都能遇此正法,所以必定成立前世积累了无量的资粮,这是第一个立宗。第二个立宗就是成立我们与普贤王如来同等的缘分。
这并不是法王如意宝的一个臆造,也不是自己的一种论证安立的,而是依照于无垢光尊者在《胜乘宝藏论》的金刚句宣说的。《胜乘宝藏论》的原文当中讲到:“凡值遇无上密乘者,往昔必定已供养过无数佛陀,并已成过普贤如来的眷属…若男若女能入此胜密,并获得传承教言,虽其未证悟,然而以听闻的功德力,决定速疾解脱,因彼逢遇无上果法之故。”
这两个推理分别讲到:因为今世值遇了无上密法,所以证成前世必定积累过无量的资粮和福报,承侍过诸佛如来,否则没有这样的无与伦比的功德福报,现在是不能值遇到即生成佛的殊胜正法的。同时今生能值遇正法,就证成来世中阴,乃至今生六个月当中,只要自己精进修持获得相应不破誓言,修持本尊、上师瑜伽等获得极上等的成就,那就可以成熟于无上大圆满乃至佛果的境界。所以以此观察说明了我们实际上已经在轮回的边缘了。
在《般若摄颂》中讲到:“入多由旬荒道人,见牧牛人交界林,思乃临近村城兆,得安慰无盗匪惧。”就像迷路的人徘徊在道路当中,当他一旦看到牧牛人,就知道已经临近村落,自己马上就要离开迷途。同样道理,如果我们能遇到善知识,遇到密法,其实,就像鱼儿已经在钩上,马上就会拉离水面,很快就会脱离三界六道轮回苦海而获得最终的解脱。
今生值遇密法其实跟普贤王如来同等的缘分,因为普贤王如来一刹那获得自现自解脱的境界,就是依靠这个殊胜的密法。《定解宝灯论》等殊胜的窍诀论著当中,有法王如意宝、麦彭仁波切等传承祖师都是运用窍诀式的比喻来说明我们和普贤王如来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实际上在本性当中我们和普贤王如来是无二无别的。但是在第二刹那,普贤王如来证悟了万法的本性,现证成佛了,但是我们却生起了实执堕落轮回了,产生无量的虚妄。我们听到了这个比喻之后就觉得特别冤枉,凭什么我们就堕落了呢?在一些窍诀书当中,有一些高僧大德就会引导说,那这一念你怎么不把握好,如果你这一念把握好了,你同样可以和普贤如来一样获得轮涅自在的解脱,回归法性的觉证。这就在于我们把握自心当下的觉悟,而普贤如来怎么样就那么快一刹那获得觉悟成佛了呢?他所依靠的就是无上密法的要义。所以,有朝一日我们依靠无上密法的引导、直指心性的窍诀,其实就可以和普贤王如来一样,就获得最殊胜无与伦比的成就和解脱的境界。
法王如意宝曾经在《诸乘要诀》一文当中讲到:我相信在座的人,如果对金刚上师没有矛盾,将来肯定不会堕入地狱等恶趣,也不会再入轮回。因此我们可以被称为是最后有者,也可以说是一个名义上的菩萨。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失毁誓言,没有和上师金刚道友之间发生严重的矛盾,如果对法对师都有无与伦比的尊重和信心,并且依教奉行,这样一来不但不会堕入地狱轮回,而且迅速往生会获得解脱。这就证成我们下一世或者这一世在中阴就可以迅速解脱的一个缘由。
法王在《修行欢歌》当中也讲到:即生中只要不破誓言,哪怕你没有好好地修持,来世也定会获得殊胜成就。应该要有这样的信心。也就是说,我们要对法有信心,要对上师的金刚语有信心,要对莲花生大士不可思议的密宗教授有信心。
莲花生大士曾经就讲到:修行得成就的法,各个教派都有,但是不修得成就的法,只有我的教派才有。 所以莲花生大士的宁玛巴大圆满的教法,就是不修行都可以获得成就。因为他的上根利器只是取决于一个信心而并不是在于修行戒定慧。
但是作为我们末法年代的有情来说,最好有广大的精勤乃至于戒定慧的资粮,否则也是比较困难的。就像米拉日巴尊者当时依止大圆满的法,师傅就告诉他:白天修白天成就,晚上修晚上成就,不修也能获得成就。当时他睡了七天,没有好好精进修行。最后他想到:我也没有成就,算了吧,我还是依止一个需要苦行的噶举的教法修持吧。他就依止了玛尔巴大师。从这些因缘上来观察,法是无常殊胜的,但是,我们自己也要成熟自己的根基。
莲花生大士曾经说过:“时代越来越趋向末法,我的无上密法将越来越加兴盛。”五浊黑暗越来越炽盛的时候,任何的法没有办法调伏众生刚强难化的心,这时候,只有密法才能调伏。所以在密乘三昧耶戒的基础之上,如果能对大圆满法,乃至于大圆满的法本经常地顶礼、供养,也有今生当中获得解脱的情况。
所以,能遇到无上密法是无上的福报,我们应该珍惜、应该奉行。
乙二、发菩提心
分二:一、发心之理;二、发心功德
无上密法的修法是需要发广大殊胜的菩提心为基础。怎么样能成殊胜的发心?发心之后又有什么样的功德?接下来就是讲发菩提心的时候分为两个科判来进行介绍。
丙一、发心之理
为沉恐怖轮回众,获得永乐之佛果,
当负利他之重任,舍弃爱自如毒食。
为了令沉溺在恐怖轮回当中的众生,能获得永远安乐的正等正觉佛果,我们当承担起利他的重任,舍弃如毒食一般的自我爱执。
讲到菩提心的教言,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普利有情,并且要断除自私自利的执着。如果仍然有非常强烈的执着之心,实际上是没有办法解脱。那么怎么样成为菩提心的本性?首先观察所关照的对境是沉沦在恐怖轮回当中的有情。
什么是沉沦?有情一般分两大类。一大类是已经暂时乃至究竟获得安乐的圣者,比如声闻、缘觉、菩萨和佛陀;还有一类是没有尝到任何解脱安乐,随业力沉溺,布满险恶外境的轮回当中的众生。
我们发菩提心是救度轮回里面的有情,因为他们是非常不得自在的。轮回当中的众生并不是一个两个,并不单单是我们认识的亲朋好友,而是普遍及一切众生。只要具有沉沦恐怖轮回的法相,都成为我们菩提心的利益对象。
所以龙树菩萨曾经讲到说:“每个众生无始以来流转轮回中,其生于地狱中所饮过的铁水,若能积聚者,较四大海洋还要多;其复生于微小旁生,如蚂蚁等之身肢,如果能积聚的话,则比须弥山还要高。”所以众生沉沦的时间之久、沉沦的痛苦之深,以及沉沦的不由自主的现象,自然而然激发我们相续当中拔苦予乐的悲悯。而这种悲悯成为菩提心,必须要具备不执着自利。如果为解脱而修行,不一定是真正的大乘行人,如果为成佛而修行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大乘行人,但是为一切众生而修行成佛才是真正的大乘行人。在《现观庄严论总义》中华智仁波切就详细的讲到了这一点。真正的菩提心不是为了解脱,也不是为了成佛,而彻彻底底是为就度苦难的众生。
众生沉沦在轮回当中的恐怖现象就像《普贤行愿品》当中所讲到的:“假设罪业有体相者,尽虚空无法包容。”我等烦恼深重,只靠微薄的善行怎么能够遣除?需要圆满殊胜的菩提心这样的力量才能对治习气,消除业障。轮回当中的恐怖并不是短暂的,是长期的。就像地狱当中的众生,在八热八寒当中所感受的苦行,在几大劫当中不间断地感受痛苦,这是极为难忍的。不管是高位还是低者的痛苦,任何有情都是有自己内心身体的种种痛苦。总之轮回当中一切都是痛苦之相,在娑婆更是堪忍之相。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讲到:轮回中的众生就像水车一般无有自在。
虽然有六种不同的种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旁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但实际上这些众生也无不是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也无不是曾经细心呵护过我们,彼此相会的感情曾经是那么的深厚。如果现在有殊胜的正法,能修行获得解脱的有情来说,我们为什么要撇下这些众生,应该想要让他们也获得殊胜的正法,也能获得解脱。要把最殊胜的解脱成佛的佛法利益他们,为他们宣讲,让他们能懂得正法,学修正法,最终获得解脱。
我们为了让众生获得利益,仅仅解决暂时的有吃、有穿,或者解决他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类的事情,这些只是暂时的,而最终究竟的是希望他们获得解脱的果位,这时候我们就有义务要去肩负起弘法利益众生的重担。
依靠佛菩萨的圣言量、修行者的现量、比量的推断,清楚地认知了无数轮回当中受苦的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母亲。那么菩提心所言的范围就非常全面、非常广泛、并且要非常彻底。不能只给众生一丝的利益就仅以为满足,而真正要把他安住在究竟的、不退转的、获得广大智悲力的果位上,我们才能满足。所以在发起菩提心的时候,一切都要想到众生的利乐。
这时候尽量要舍弃毒药般的自私自利的执着之心。如果我们没有舍弃,菩提心就很有可能不完善。在《入中论》当中讲到:“为自而害他,将受地狱苦。”如果仅仅是为自己的利益去侵害众生的利益,这将会感受无量无边地狱的苦痛。“此于生死中,百返损害我,意汝欲自利,虽经众多劫,以此大疲劳,汝惟引生苦。”“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在《佛子行》中有同样的教言。就是告诉我们利乐的源泉是利益众生之心。“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
华智仁波切曾经也讲过:“如果没有以菩提心为前提,即便修持无上大圆满,也会成为小乘的法,甚至会变成外道的法。” 所以我们要发起菩提心,并且一定要以菩提心摄持,修行自他二利,同时把正法传授给每一个有情,让这些有情都能得到正法的利益。也是发愿回向,愿一切众生都能遣除所有的痛苦,获得暂时增上生乃至于究竟决定生的安乐。所有我们在做任何善法的时候,目的都是为了救度有情。
华智仁波切说:“没有菩提心的基础,光是念经、加持、传法、闻法等等,实际上没有很大的功德。但是有了菩提心之后,即使没有行很多善事,实际上他的功德也日益增加。” 佛经中也讲到:若希望圆成佛道,你并不需要修学许多法门,只要一个法门就够了,那就是菩提心。
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都强调一门深入。就像打水井,如果这个水井你打得很浅,但是你打了很多个井,最后也得不到水。如果你只打一个井,但是你打得很深,那你打得这一口井就成功了。我们修学佛法也是这样的,今天东跑跑,明天西看看,最后所有都好像知道了一点点,但是最终没有一个好好的专注实修,没有一门扎根,自己是学到了浮皮潦草的名词和说法,最后变成法油子都不知道,是没有办法获得正法利益的。要想获得正法利益,我们最基础的也要扎根、深入并且获得一门深入的这种利益。就要修学菩提心法门,就这一个法门就足够了。
但是我们怎么样引发菩提心?我们需要认知菩提心的体相、菩提心的功德以及菩提心的利益,怎么样发起菩提心。菩提心的所缘一切众生也是要依靠四无量心乃至于依靠出离心为基础而引生的。
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讲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可以作佛,菩提心实际上是打开心灵宝藏的根本。我们的佛性无始以来被掩埋了。那是因为不断地去贪着世间八法,由此沦为心灵的乞丐。而这个时候,我们要想成为心灵的引导者,想获得如意宝的一切功德利益,就要有菩提心。
曾经热罗扎瓦大师在寂静地修习本尊法,他很想终生都这样一直闭关修行下去。有一天,本尊告诉他:“你于寂静处千百万劫中精进闭关修本尊,不如去世间一刹那利益众生的功德大。”上师也经常讲到,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自己有一口气有一点能力,就要去做利他的事情,别人知道也可以,别人不知道也可以,这些都没关系。
阿底峡尊者谈到自己所有上师的时候都是双手合十当胸,但是在谈到金洲上师的时候,他却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别人都问为什么,金洲上师只是宣讲了唯识宗的见解,阿底峡尊者却有中观宗的见解。为什么对唯识中的上师却是这样赞叹?阿底峡尊者说,因为他传授给我菩提心的窍诀。阿底峡尊者依止金洲上师十二年之久就是为了得授菩提心自他交换的窍诀。虽然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好像认为自他交换没有什么保密的,学习过菩提心法要、《入行论》等这些教言我们都听到过自他交换,白黑气交换的意义。但是曾经在印度,自他交换也跟密法一样,是严格保密的。因为它的严格保密,所以众生在求得之后也就会极为珍惜。虽然现在有广泛的开许,我们是有福报已经听受了,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福报和智慧受持呢,这是我们要反复思考警醒的事情。
阿底峡尊者说:“如果没有菩提心,纵使多有闻思,广修生圆二次第以及中观见乃至念诵密咒等,都没有什么利益!不含菩提心的善业和有损菩提心的善业,全部都是魔业。”所以魔业就是不行菩萨道、不行菩提心。
《释菩提心论》当中也是讲到:“世间善恶趣,其爱非爱果,皆由于有情,作利损而生。”所以一切的果都由有情的利损而生。
丙二、发心的功德
以此可阻恶趣门,亦可获得善趣乐,
趋至究竟解脱地,切莫散乱修此要。
以此发菩提心的无上殊胜功德,就可以阻塞轮回恶趣之门,同时也可以获得暂时人天善趣的安乐,最终成熟于菩提的一切福慧两种资粮而获得究竟正等正觉的觉悟果地。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法王如意宝也是劝诸位道友千万不要散乱,应当着手修持此修法的甚深窍诀。
《华严经》中讲到:菩提心如同一切佛法的种子。所以,只要有了菩提心,一切的善法以此会源源不断增长。永明延寿大师讲到: “若一发心,功德无际,念念圆满十波罗蜜多。”只要是我们有了菩提心,念念当中都可以具足十波罗蜜多的广大功德利益。
所以看起来积资净障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但是实际上有了菩提心,会非常快速就可以把资粮圆聚,最终可以现前成就,乃至密法的窍诀也可以在即生、六个月乃至中阴当中获得最殊胜成就的开悟境界。
菩提心的功德在本论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恶业断除。寂天菩萨在《入行论》当中讲到:“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菩提心能把罪业净除,可以阻塞恶趣之门。以前法王如意宝在教言中说:具有菩提心的人不可能堕入恶趣的。所以乃至于我们临死之前,都要全力以赴、想方设法发起菩提心。生起菩提心之后千万不要让它毁坏,这样自己最终不会堕入恶趣;
第二个功德:有了菩提心一切善根功德越来越增长,将获得世间的福报;
第三就是获得究竟解脱地的佛果。
寂天菩萨讲到:“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生起了菩提心之后,在相续当中乃至于纵眠或放逸,但是他福德都会刹那刹那增长的。“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珍贵的菩提心实际上是众生安乐的根本,它是除苦的善妙甘霖,所以它的福德又怎么能用依靠简单的话语权衡呢?
菩提心的功德在《入行论》当中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能消重罪。比如在《优婆塞戒经》中讲到:“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所以众生由于往昔无明愚痴,身、口、意所造无边罪业,以菩提心的加持可以迅速消尽。
二、能获妙乐。 “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 觉心是利益众生的无价瑰宝。
三、圆满所求。灭除种种的苦难是要依靠菩提心来成就。菩提心能遣除众生的一切不安,一切恐惧,一切痛苦而最终获得一切所求的安乐。
四、转劣成胜。“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 我们现在是凡夫的垢劣之身,如果有了殊胜菩提心,以此就可以转成为大乘佛子,得菩萨之名,成为佛陀所依的清净之身。
五、得果无量。一旦以菩提心摄持,修行任何善法,所获得的功德是无有穷尽。《入行论》讲到:“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其余的善行都像芭蕉树一般,剥开了外层之后,里面是空心的。但是菩提心树的果不像芭蕉树结一次果就穷尽,反而会越来越繁荣茂盛。
所以,菩提心的利益对众生来说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法王如意宝就随学佛陀教戒众生修持菩提心一样告诫我们“切莫散乱修此要”。在修学菩提道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让任何世间八法把自己的心诱惑而迷失方向,一定要认认真真地修持菩提心的秘诀,这个可谓是一切修法中重中之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华严经》中记载目犍连曾经对佛陀祈拜:佛陀开示大乘道,大乘道是极为殊胜的,我等愿意忍受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痛苦,努力修持大乘道。尊者祈拜佛陀之后,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入大乘道者首当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不应入于仅求利己解脱的小乘道,应该发菩提心,圆满自他二利,以大乘之道果为追求目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记载:菩提心是成就自他一切善好的根源,它也是去除一切衰败的良药。任何一个士夫以此都可以趋入修持。无论是亲见、听闻、意念、接触菩提心的人都可以获得无量的利益。所以菩提心是最为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
噶当派的祖师波多瓦格西以毒物、食物、药物三种物品来比喻三世道的修行。比如当一个人生患重病,接受医生的治疗。医生首先给他毒物,指的就是泻药,使他把体内的毒排出,毒素排出之后给予各种各样的食物滋养身体,最后给予无私甘露的圣药使其身体完全恢复健康。同样道理,毒物比喻成思维人生难得、寿命无常,三恶趣痛苦,使修行者厌离轮回贪着,诚心发露忏悔,将往昔的罪业全部净除;食物比喻的是思维轮回过患,使修行者断除对于来世的执着,修行各种各样的善行,得以往生人天善趣,长养殊胜的善果;药物比喻的是大乘殊胜的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可以将一切食物转换为无死甘露,使自他的一切有情成就于无死圆满佛果的境地。所以修行人不能只希望自己获得解脱,要希望众生都获得佛果。这才是广大的利益。
在《劝发菩提心愿文》中,省庵大师“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就是他屈膝下跪,以额触地,哀告现前大众说:“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也就是劝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如果要想成佛勿忘失菩提心;要想修行善法,勿忘失菩提心;要想获得一切的解脱利益,勿忘失菩提心。
所以,菩提心的功德是如此之广大,因此,高僧大德也都是祈祷让众生一定要发起广大利益的菩提心的境界。
《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当中讲到穷子喻,大富长者的幼子,舍父逃逝,久住他国。然后,他在其他地方住了很久,后来极为贫穷。五十年后,父子相遇。父亲识得孩子,穷子瞬间就变成国王的继承人。同样道理,我们实际上都是像这个王子一样,我们在轮回当中漂泊,已经离开佛陀这么久,有朝一日与佛法相遇,认知了菩提心。如果,我们能减除下劣之心,成就大智,最终就可以骤然富裕,获得一切世出世间的功德。
菩提心是大小乘的区别,也是入大乘的一个阶梯。在净土宗中也是讲到“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解释到:一定要深信切愿持名号,最主要就是屡践菩提心。如果没有践行菩提心的功德,也没有办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乙三、发出离心
分二:一、护戒功德;二、破戒过失
菩提心的基础就是出离,而出离在这里是以戒为本。
一般讲到出离心的修法:“人身难得寿无常,以此可断今生执,无欺业果轮回苦,以此可断后世执! ”
在《三主要道论》和《佛子行》中都介绍了出离心的定义:断除轮回的痛苦,离苦得乐的心,就像出离心。所以出离心的核心就是出离执着。它依靠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断除今生的执着,依靠无欺业果和轮回痛苦断除后世的执着!
而出离心的标准是对于轮回的一切盛事“刹那不生羡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出离心就像舍弃自己的口水、鼻涕一样,对于轮回的一切世间八法、盛世圆满,不会再生起少许的贪念。
它的解释含义是四圣谛的第一谛苦谛,我们明白了它的真意,知道了苦的现相和什么叫做苦。就容易升起出离心。
丙一、护戒功德
要生起出离心,我们就要护持清净戒律。
于诸轮回之盛事,不起羡慕之心念,
当持人天供养处,殊胜严饰之净戒。
对于轮回中令人炫目的盛事和富足,不会再有丝毫羡慕之心,而一味守持人天众生殊胜的供养之处——也就是清净的戒律。
对于出离心和戒律的关连可能大家会觉得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为什么讲出离心,要讲到戒呢?因为最基础的戒是别解脱戒,别解脱戒就是以出离心为本。没有生起出离心,戒体是没有办法获得圆满清净的守护。同样道理,我们有了出离心,也要防非止恶。如果没有戒律净行守护约束清净相续,所谓的出离心也是一种枉然和虚谈。
《正法念处经》中讲到:“若灭贪火者,以智慧为水,不灭贪心人,解脱不可得。”我们要想获得解脱,就要观之不净、观之无常、以及以乐于善法和无我的智慧清凉之水摄持,才可以获得出离心的境界。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讲:“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
有了这样的希求解脱的利益之后,也就是告诉我们真正的解脱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来自于我们对于欲妙的舍离。能断除贪着欲妙的贪火,以智慧之水来进行浇灌,以这样的一种方便断除三界轮回的贪执,这就是出离心的一种修法。
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修后于诸轮回福,刹那不生羡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这就是依照三主要道论讲到出离心的标准。那么什么样才是生起出离心呢?通过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这四个外前行的引导之后,就对轮回的富贵荣华、刹那都不会生起羡慕心,日日夜夜都唯求解脱,就像关在监狱里的囚犯会贪恋监狱里的美味佳肴吗?而他一直渴望被释放,什么时候我们有这样的一种想要出离轮回的心,就是已经有了出离心。
曾经有一位叫宁莫的修行人问萨迦班智达:“舍弃今世的因、缘、量、验相”分别是什么?萨迦班智达回答说:
舍弃今世的因,就是懂得轮回一切琐事无有实义;
舍弃今世的缘,就是了知轮回的诸多过患;
舍弃今世的验相,就是不被世间八法所染;
舍弃轮回的量,就是对于世间八法没有任何兴趣。
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要明白,就是不被世间八法所转。
如果我们对于称讥讽毁赞,利衰苦乐这样的世间八法仍然无比贪恋,是没有办法生起出离心。
有了出离心之后,就要受持人天众生的供养之处、整个世间的庄严——就是清净的戒律。戒律是功德之本。有了这个清净戒律做庄严,人天众生礼拜供养的对象。就像《别解脱经》中讲到:“戒为趋善趣,渡河之桥梁。”以戒成为解脱之本。
在《涅槃经》中也是讲到:“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虽然,众生都是有佛性的,但是如果没有持戒的功德,也是没有办法见到佛性。而持戒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出离心,也就是如果没有出离心,仍然贪恋,那不用说持戒,任何的点滴功德都是获得不了的。
佛陀时代有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有一天他突然看见山间到处都散布着金银财宝,依靠禅定起现了天眼通。他当时心中暗自思忖:我在这个山里苦修了七年,每天风餐露宿,衣不避寒,但是到现在一直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看来今生成道是不可能了。既然如此,不如先用这笔意外之财修建一个避风挡雨的落脚处再做打算吧。于是,他就把这些宝藏自己藏了起来。当时,佛陀观察到这个比丘是一个可度之人,只是因为一时迷失造此罪业。于是就将自己变为一个穿金银财宝,浓妆艳抹的一个比丘尼出现在这个沙门面前。正当这个比丘尼向沙门问询之时,沙门以特别严厉、痛斥的方式问她:你既已出家,为什么还要用世俗的装饰来装点色身,这不是颠倒吗?比丘尼立刻反驳:是啊,既已出家就该好好持戒修慧,为什么还要贪着非分之财,这不也是颠倒吗?比丘尼话一说完,他就现出了佛陀本身的三十二相,光芒遍照三千大世界。沙门此时才了解原来是自己如此的愚痴,向佛陀顶礼忏悔,祈求佛陀开示。佛陀也是借此因缘给比丘讲了六妙门的观法,然后比丘以此修行不久证得了阿罗汉的正果。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被当下的一种现象迷着了。这时候就需要善知识,正法让我们能看清自己当下的迷茫。持戒成为让我们断除执着的最胜方便。因为持戒通过半月的布萨诵戒,我们就可以对照自己,看哪一条你犯了,最终做忏悔,发愿以后再不就范的同时,也是割舍自己对世间五欲八法的贪恋。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当中也说:如果有了清净的戒律,即便没有其他的装饰也是十分庄严的。就像《佛遗教经》中记载佛涅槃前在给比丘讲:“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波罗提木叉就是清净戒律,清净别解脱戒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大师。末法年代以戒为师。
《入中论》中说:“诸异生及佛语生,自证菩提与佛子,增上生及决定胜,其因除戒定无余。”也就是一切的三乘菩提要想解脱都是依赖于戒律,戒律是功德本。
《忠言心之明点》中讲到:“犹欲空中建花园,增上定胜诸圆满,无戒无此机会故,念知谨慎调自续。”没有戒律就没有办法成就于增上生决定胜。所以我们依靠戒律防非止恶,谨小慎微,以不放逸正知正念护持自相续就能迅速现前解脱功德之相。
《法句譬喻经》中讲到:当时波利商主将海神送给他的七宝装饰的香璎奉献给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就想到六万夫人中谁是最美的就给谁。结果末利夫人素服而出,确实犹如日月一般的相好庄严。大王说:你为什么有如此相好?她说:“我是在守佛法,在守斋戒。”
守八关斋戒对于居士来说功德无量。依靠八关斋戒一日持戒的力量就可以得六十万世的资粮。《涅盘经》中讲到:“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都可以赶得北方多闻天子的福报。”所以说,八关斋戒也成为别解脱戒的一个基础。所以在家居士能够偶尔在殊胜吉祥日当中,守持八关斋戒,利益都是无量无边。他也不会转生到刀兵劫,饥馑劫。
《药师经》中讲到:以八关斋戒的功德临命终时得闻药师瑠璃光如来名号,称颂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来接应,甚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功德无边。
无著菩萨在《佛子行》当中讲到:“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故于三有无希求,守护净戒佛子行。”
所以“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我们一定要净心持戒,没有戒律是非常困难的。不用说利他,自利都是无法承办。
丙二、破戒过失
持戒功德如此无与伦比,那么如果破戒会有什么样的过患?接下来就进一步分析,要让我们断除破戒的因缘,能守持好清静的戒律,以出离心的基础修持解脱的正道。
一切增上定胜乐,悉皆依此而生故,
倘若破戒堕恶趣,切莫迷惑当取舍。
增上生的暂时人天福报、和究竟决定胜的安乐佛果,都是依靠戒律而生。如果没有守持好戒律,破戒没有清净忏悔,就会堕入三途。因此,修行人千万不要迷惑颠倒,千万要对自己的行为善加取舍。
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有的人可能会产生疑惑:如果破戒有这么大的危害,还不如我们不要守戒,这样一来也不会破戒,如此就会非常自在,所以戒很可怕。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很可笑的。因为守戒其实是为了保护众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身口意三门。如果我们依戒而行持就可以断除自性罪和佛制罪的一切过患,自然就不会堕落。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授戒,做这些恶事仍然是会受果报的。就像世间上,比如红绿灯维持交通安全。如果,不按照红绿灯的指示而行使,最后可能出现车祸,损害寿命,最终遭殃的是自己。所以从这个道理上面来看,这一切的交通规则也是保护驾车者的生命安全,保护过马路行路人的生命安全。
曾经有位弟子就问宗大师:获得大福报、大自在、大事业的方法是什么。宗大师就告诉他:窍诀就是从清净的持戒做起。确实释迦牟尼佛、菩提萨埵尊者、静命论师、宗喀巴大师、无垢光尊者等等传承的殊胜祖师都是以清净戒律为基础留下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宏伟的事业。法王如意宝也是守持比丘的清净戒律,以此使佛法的法幢在末法年代发扬广大,不会像其他的人盗密法之名而做非法之事。
所以持戒也是保护众生的相续,所以,如果没有持戒,犯戒就是因为众生不明理,不懂真理,习气深重,烦恼深重,业障深重,这样一来就会造作破戒之事。不仅仅是造破戒之事,而且他造了这些罪业,有一些是属于自性罪。这样一来在经典当中也是说必定会出现地狱、饿鬼、旁生的下场。《般若摄颂》当中讲到:“破戒自利尚不能,岂有成办利他力?”
《宝鬘论》当中说:二地以上的菩萨是具有清净圆满戒波罗蜜多,“梦中亦离犯戒垢”,讲到清净戒律的成就之相。
在《福盖正行所集经》说:“破戒之人,无所堪任,如彼破车,不能运载。”破戒的人就像破车一样,没有办法运载。所以失去了根本戒,就像我们失去了双足,不能把我们带到善趣和解脱的彼岸。
在《入中论》中说:“失坏戒足诸众生,于恶趣中受布施报。”即便他有布施的果报,但是也只有以恶趣的身份感受了。
佛在《正法宣扬经》中说:“破戒之人,千万生中,远离种姓与安乐,堕入地狱感受痛苦。”因为没有尊重,没有守持不放逸和正知正念的殊胜行持,如此一来依靠颠倒行持最终恶业现前是非常凄惨的。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宗喀巴大师也引用了佛经的一个教证,说明即使在末法时代,哪怕守持一天的戒律,它的功德也是比在百千万劫中供养诸佛菩萨的功德大。末法年代有很多障碍持戒的违缘,如果在这些扰乱之下,我们还能清净守持戒律,那它所获得的功德是更为广泛的。
《入中论》当中讲到:破戒之人即使多行布施,他的果报还是转成为护财饿鬼。
但是如果持戒,功德也是无量。所以要想解脱就要有出离心,而出离心依靠戒而表现。我们依靠戒至少能转生人天善趣。在《四百论》当中也是讲到:没有正见是无法解脱,但是如果没有戒律是无法转生善趣。所以说我们持戒就可以转生善趣,以人天善趣的身份就可以继续修行,发广大的菩提心而趋入密法,最终获得即生成就。
乙四、人格贤善
分二:一、修习贤善人格之理;二、贤善人格之功德
出离心的基础就是人格贤善。什么是人格贤善?为什么要修行人格贤善,人格跟修行佛道有什么必然的关联吗?
丙一、修习贤善人格之理
言行恒时随顺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法王如意宝的教授我们,真正的人格贤善就要具足三个法相:第一是“言行恒时随顺友”;第二是“秉性正直心善良”,也就是我们要言行随顺于亲友,并且要秉性要正直,作为一个正直的人。不要趋炎附势或者谄媚奉承;第三个是心地善良。我们要想承办长久的自利,利他是一个窍诀。
非常坏的人实际上不可能有出离心,没有出离心也不可能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也生不起大圆满的觉悟的智慧。而这一切都是来自于人格贤善。所以人格贤善是法王多年总结的精华教言。很多上师不太重视人格,但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像噶丹派的一些大德在观察接收弟子的时候就会说:如果你没有智慧我可以培养你,可以教导你,但是,如果你人格不贤善确实是很困难,不堪称为修法的法器。因为修法的法器最基本就是要具备贤善的人格,所以,历代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视人格的贤善。
萨迦班智达有《格言宝藏论》,麦彭仁波切有专门讲了明辨是非,改善人格的《二规教言论》。而且在《二规教言论》当中,麦彭仁波切是强调人品的重要性,讲到:“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如无树根即无茎,或如无福即无财。”所以,没有树根一切枝叶花果都是枉然。
而这人格贤善这么重要,它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要应该怎么去做。
第一条就是“言行恒时随顺友”。这跟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文》当中讲到的恒顺众生的内容是一样的。恒顺众生的人不仅仅可以受人喜爱,也可以教导众生修行解脱之道。所以与人接触的窍诀就是要和合相处。
藏族有个比喻,一百头牦牛向山上走的时候,嘎巴牛就往山下跑。人格不好的人,对上嫉妒不恭敬,对下生嗔恨,进行压制,对中等人生起傲慢之心。这样的人实际上也做不了任何大事。
从世间角度来讲,言行恒时随顺友,指的就是人格贤善,对上者恭敬,对下者悲悯,对中者和睦。这样的人上下一团和气,家和万事兴才可以做好各种各样的事情。
人格贤善的标准,也就是让我们观察自己,在团体当中,是不是制造矛盾的人,还是去解决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人。
在任何的场合当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怎么样恒顺众生,利益他人,怎么样去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服务。其实这个是很多包括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一个信条。
如果菩萨能真正恒顺于众生,他就可以恒顺供养诸佛如来。对于众生尊重承事,就是尊重承事如来;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我们千万不要分别说,我一定要对如来好,要对佛菩萨好,要对上师好,对你们这样的众生就不屑一顾。其实有这样不平等心的人,实际上连人格都没有,真正觉悟法性的平等心的智慧更没有。
所以我们不管是跟家人接触,跟朋友接触吃亏就是占便宜。千万不要去跟别人有任何的口角争执,或者有任何伤害他人的行为。事事都想到别人的利益,这时候才能去真正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第二个是“秉性正直”。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赞叹正直的人说:“直士之前天喜聚,直士顺利抵天界,直士做事极稳妥,直士国王亦胜任。”又赞叹正直的功德说:“所谓正直之功德,一切德中最超胜,清净世规之精要,无需饶舌赞叹之。”
不管说话还是做事,心都要正直,不贪执自方、嗔恨他方,也不要把自己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然后不公正地进行评价,实际上也不要有任何偏袒。要从真理的角度去进行评价。千万不要自己依靠颠倒的分别随意安立。
第三是“心善良”。如果有的人虽然说是言行随顺于亲友,然后人也比较正直,但是如果心肠非常歹毒的话,人格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真正人格好,就是一定要特别善良。“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所以心善的话一切都是光明的,心恶的话只能趋入黑暗。
法王如意宝也是说:“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要是一点点的事情都考虑到自己,实际上最终我们得不到很大的利益,反而就会把自己的路全会堵死。真正的事业成功,真正能获得长久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我们先去考虑利益别人。法王如意宝在《教诲甘露明点》当中说:“何云贤良之性情,善意诚实及温和,性情稳重心宽大,广学识为性情贤。”这就是贤善人格的标准。
一个企业的老板要是每个蝇头小利都一直算计,这样他不会有回头客的。如果他不算计小利,以诚信为本把事业做大。所以世出世间的道理都是这样。
我们要想获得究竟的自利圆满正等觉的佛果也要先放下自我,以利他为主才能承办于解脱的功德。所以说人格贤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做好一个人,又怎么能成就佛呢?就像佛在汉语言文学当中,佛的这个字实际上左边就是一个立起来的人,就是我们的人要立起来。如果没有一个人格的树立,没有站立修行的勇气,实际上是没有办法修成佛道的。同时右边的弗字表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曲曲弯弯有三大阿僧祇劫波折的路径,但是最终两竖就是圆满二资粮道,我们就可以成佛了。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左边的偏旁,也就是人格。
丙二、贤善人格之功德
释迦牟尼佛在转法轮的时候,也随顺众生讲了很多方便法。对于我执深重的人讲有我;对根基不成熟的人讲暂时的法。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千万不要想我对你好就行了。但实际上你想一想,他接受了没有呢?你的语言、你的表达方法能不能让他接受呢?这一切都需要善巧。贤善人格也是具备了善巧的方便。
此乃清净人规法,三世诸佛方便道,
亦为四摄之精华,诸位弟子切莫忘!
修习贤善的人格是清净的世间的人规之法;同时,它也成为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成佛的方便道;它是菩萨行持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的精华,所以告诫一切弟子千万不要忘记这个窍诀。
刚开始法王引导我们,能把我们称为道友,因为还不够亲近,但是我们学习到这里的时候,确确实实对法王的教言所折服,自然生起了信心。法王更进一步教授:如果你们把我当作上师的话,弟子们千万不要忘记一定要修持清净的人规法则。在这个的基础之上,我们在守持好出离心、菩提心乃至修持无上密法才能轻车熟路的圆满成就。
所以,“人规”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曾经藏地佛法特别兴盛的时候,就是国王松赞干布对全藏人民规定了“人规十六条”:
一、敬信三宝;
二、修行正法;
三、孝敬父母;
四、恭敬有德;
五、敬重尊贵耆长;
六、对亲友有信义;
七、对国人作利益;
八、心性正直;
九、仰瞻贤哲;
十、善用资财;
十一、以德报恩;
十二、秤斗无欺;
十三、不相嫉妒;
十四、勿用妇言;
十五、婉和善语;
十六、心量宽宏。
这些都属于人规法。
所以贤善的人格不仅是世规、也是佛规。它是“三世诸佛的方便道”,无论哪一位佛都首先是一个好人,他才能修成圆满佛道的境界。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我们修行人规法,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就像包括经商要秤斗无欺,对亲友要有信义并且要尊重有德,要以德报恩,要心量宽宏,要委婉善语等等。
以上讲到贤良人格不仅从世间的道德规范,还是从出世间的方便窍诀,还是从菩萨跟佛利他的方便上面来说确确实实都不能离开人规。
这里所说的「方便」,方是方法,便是适宜。随顺众生的心意,用种种的方法来教示他。也就是在济度众生的时候,要用最适宜的方法,“三世诸佛方便法”并不是指世俗上所用的欺诳的手段,而是真正对他人有利益的适宜的救度方法叫方便。
方便为门,就是以方便之门引导众生趋入。随自己意而且 “先以欲勾牵 后令入佛智”。
方是秘,便是妙,不敢猜测他意,照自己的意思说法而令他得益。随顺众生之意,随他自己的意,两者兼用,用这样的方法济度众生,才能方便利用。乃至于上供下施、爱语、利行、同事,其实都是要总结为人格。所以四摄法总结为贤善人格,三世诸佛的方便道总结为贤善人格。
因此,最后法王如意宝语重心长的叮嘱:对我有信心的弟子,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千万不要忘记做好人,倘若人做不好,其他的境界都如同无根之树,不可能真实生起。所以,自己始终要像纯金一样发出真实善良的光,不被任何黑暗和违缘所覆盖。修行人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事。
不管是显宗还是密宗的四众弟子跟信佛和不信佛的人接触都应该有和谐团结的气氛。这也是上师仁波切对我们成为贤善人格教授的一个要求,和一个具体的希望。所以我们与人相处一定要成为贤善的标准。
以上我们学习了四大科判论义的主要内容。最基础的我们要先修贤善的人格。贤善的人格之后,我们要发起出离心。以出离心的摄持之上,要有菩提心。以菩提心摄持当中,修行无上密法就可以快速成佛了。
虽然宣讲法的次第是逆式而说,但是修法是先从人格起修,以人格圆满而成为一切的基础。
甲三、后义分二:一、回向;二、造论之事
乙一、回向
以此善根愿诸众,超越轮回之深渊,
令诸心子皆欢喜,往生西方极乐刹。
最后是一个加持,也是一个回向共同发愿的一个内容。
法王如意宝以此造论善根,回向一切老母有情,愿众生都能超越六道轮回的恐怖深渊。同时,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要义摄在以上的四个窍诀中,也愿对法王乃至对佛法有信心的心子都能生起极大欢喜心。然后以此得到加持,成为终身修持、护持的窍诀。上师仁波切也是带着我们和法王一起发愿:愿一切有缘众生以此修行往生西方极乐刹土,获得无上的安乐,能利益自他的无量众生。
法王如意宝刚开始称我们为道友,后来称弟子,而这里把我们称为是心子。如果到这个地方,我们一切都是遵照前面的内容,如实修下来,实际上此处就是跟法王心心相印,因为已经得到了法王终身生生世世的修行的秘诀窍诀。如果我们依此摄持成为心子的话,法王也是加持让我们都能往生西方极乐刹土。所以以此可以证明凡是与此道歌结缘,听闻此道歌都会结下往生西方极乐刹土的因缘。
在茫茫无尽的轮回苦海中,我们能遇到殊胜的上师如意宝,能遇到殊胜善知识给我们传授如意宝一般的窍诀,实在是极大的福分,对此我们应生欢喜之心,也一定要以此欢喜之心摄持,共同发愿、回向,愿我们得到法王的窍诀之后能如理修行,成为自己终身修行的法要。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以《胜利道歌》作为加持,遣除违缘。
《胜利道歌》的内容虽然短,但实际上里面所含摄的窍诀是非常甚深的。窍诀的特点就是又短又深,它能含摄八万四千等无量法门的深邃。
乙二、造论之事
藏历十七胜生周丙子年,我等师徒遣除内外密诸违缘,阿旺罗珠宗美于庆祝胜利之吉日,近五千僧人中,即兴而唱,善哉!
藏历是以六十年为周期,纪元是从公元1027年开始算起。法王如意宝造《胜利道歌》是公元1996年9月21日,这样进行计算就是十七胜生周丙子年。
我们上一节课讲了缘起,讲到法王如意宝遣除内外密的一切违缘,回到学院之后,与四众弟子欢聚一堂,专门还开了金刚娱乐法会。当时在法会之上表演了法王生病的整个情景,包括唱了仲敦巴大师、麦彭仁波切等加持法王的道歌的情景。
以此《胜利道歌》加持,法王遣除了弘法内外密的违缘,我们作为弟子依此加持也会遣除修行求法弘法当中的所有的违缘。
阿旺罗珠宗美是上师法王如意宝的法名。当时学院的人大概是五千人左右,没有现在人这么多,法王在五千人的僧众当中讲即兴唱出《胜利道歌》。从大圆满的智慧当中流露,并不是苦思冥想,想了好久才写出来,是即兴而唱,然后录音整理成文字。现在上师仁波切传授给我们,我们学习、念诵都可以获得无边的广大利益。
以上《胜利道歌》,我们已经学习完了。
为了表示一个缘起,我们共同念诵一遍《胜利道歌》。接下来随着音乐,随着旋律一起发愿,唱诵一遍《胜利道歌》。然后以此遣除所有高僧大德的一切弘法利生的违缘障碍,祈求高僧大德长久住世,法体安康,常转法轮。同时遣除所有修行人的一切障碍。能获得离苦得乐,乃至三界当中所有的众生离苦得乐。
听说俄罗斯的飞机又坠毁了,我们也是以此发愿,愿这些有情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依靠《胜利道歌》的加持,愿世界和平,遣除天灾人祸,人们能安居乐业,修行正法,守持十善业道,获得暂时乃至究竟的佛果。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