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普贤行愿品 > 正文

《普贤行愿品》长行文辅导第3课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4 23:58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下面继续学习《普贤行愿品》。

前面已经把《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中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讲完了。

第三愿王——广修供养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

首先标出了名称,然后开始向修道菩萨解释什么是广修供养。既是广修也是供养。

为什么要广修供养呢?

第一,为了报答佛陀的恩德。因为我们的衣食等一切安乐,都是以佛陀的恩德而获得,依恩而供养,为了报答佛陀的恩德,所以要修供养的修法。

第二,三宝是一切善根的来源、众生的无上福田,值遇了这样的福田,为了在内心生起广大无尽的善根,也必须要广修供养。

按照下面的解释方式,广修供养并不仅仅是包含在上供中,也包含下施,即布施众生。在大乘菩萨修道的过程中,三宝属于无上福田,必须要陈设广大供品进行供养,以求得到诸佛的加持或者令自己舍尽一切烦恼,获得无尽的善根。而众生属于苦田或者悲田,修持菩萨道的大乘菩萨如果不依靠众生无法圆满资粮,也生不起菩提心,必须要对众生做种种布施,因此上要恭敬诸佛,下要慈悲众生,这些都包含在广修供养中。虽然从词句上直接来看,广修供养就是上供,但是上供和下施对菩萨而言是无法分别的殊胜修法,而且修供养的时候,每一种供养的资具,通过供品本身的特质,菩萨最后获得善根时,也有相似之处。

菩萨为了度化无量众生,成就无边种类功德法的缘故,必须要广修供养,不能局限在一种供养当中。我们对正法或者因果的体性不了解时,有些人因为某部佛经中讲过供养是入菩萨道的唯一法门,所以只修持供养,其他闻思修都不做;有些人因为看到某部经论中说闻思修中包含供养的功德,比如听闻四句偈超胜无数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供佛的功德,所以根本不做任何供养,认为闻思修就够了。这些人都是对广大的大乘佛法没有真正融会贯通,或者对如是因如是果,菩萨要圆满无量无边的功德,必须要做各种各样的供养,通过种种供养的因获得一切种类不同功德的显现或者果报。任何佛法中的修法不仅能够消除一分烦恼,也可以获得一分功德。我们获得功德的时候,也没有发愿说我只是要得到这种功德,那种功德就不获得了。

有些经典中说这个地方超胜那个地方主要是指是否契合法界,从功德的侧面来讲的,并不是说一个供养可以圆满包括其他万法的供养。虽然如果你能够知道一法涵摄一切法,有这么高的境界,这就另当别论了,但是具有境界的菩萨并没有这样做,他们已经知道一个法包含一切法了,为什么还要一一去修广大的供养呢?在胜义谛中,或者真正实相显现的功德法方面,还有很多差别。

平时我们如果有能力应该尽量做经论中讲到的各种各样种类的供养,因为我们的能力、财力等等有限,受到这些限制,所以只能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物品。在有能力的时候,自己要尽量用广大的财物来做供养;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可以意幻供养,把经文中提到的供品一一观想,通过普贤行愿力或者胜解力对十方诸佛做供养。

供养是进入菩萨道的直接因,供养包含在布施度中,而布施度是六度之首。对菩萨来讲,供养或者布施相对于持戒、安忍是比较容易实行的。进入菩萨道广修供养是不可缺少的,这是成就无量福德的因,而菩萨要利益一切种类的众生,必须要具备无量的善根力、功德法。如果没有广修供养的因,不可能得到如是的果。广修供养可以包含在福德资粮中,再通过智慧资粮摄受就会成了福智双运的修法。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广修福德供养或者修持空性妙慧二者没办法分离,如果偏于修一个法,就像一辆车少了一个轮子,或者鸟少了一只翅膀一样。无法圆满资粮,不会迅速到达彼岸。因为佛经以及菩萨所讲的殊胜论著都是通过智慧一一观察的,所以我们学习时应该全面地去理解。如果在方方面面地修持,我们积累资粮的速度会非常快。以上简略讲了广修供养的一些必要、果报等等,下面开始讲供养的对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这是所供,主要是供养诸佛,然后是“菩萨海会围绕”,菩萨也作为所供养之处。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存在的一切佛刹有无数的微尘,每一个微尘上有一切世界的微尘数量这么多的佛陀,每一个佛陀的周围围绕着无边无际的菩萨海会,这种实际情况是佛陀照见的。

我们的智慧没办法和佛陀相比,佛陀以尽所有智照见了在一个微尘上有无数诸佛安住,还有无数的菩萨围绕。现在我们的心量比较狭隘的缘故,认为只有在一个很宽阔的地方才会有佛陀安住,以及菩萨围绕,一个微尘上不可能有无量无边的诸佛,再加上每个佛还有无量无边的菩萨围绕,在我们狭隘的心中无法体会到胜义的境界。在真正的胜义境界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二者之间没有矛盾,都是互相涵摄的。可以显现无量无边的刹土和诸佛境界,把这一切作为自己供养的对境。

如果自己还不是特别熟悉,我们每天供养的时候,可以预先熟悉,把观想的方式记在心中,尽量通过经文的所诠义去做,如果越做越熟悉,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在供养的时候想起所诠义,每一次都能这样供养。我们是否熟悉一种修法,实际操作时,在获得功德方面有极大的差别。如果对这些修法很熟悉,我们就可以随意的使用。如果不熟悉,想起来的时候用一下,想不起来就用不了,自己在很多时间中就会失去获得巨大福德的机会。我们要把经文中所讲的内容牢记在心中,尽量在每一次修法中想到去用,开始会有一些勤作,以造作的方式来修,越修越熟悉以后,每次供养时马上就会在内心忆念起来,这样去观想就是修行的方便。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

和前面一样,这是供养的因。通过普贤行愿力引发大愿、念诵颂词,或者起胜解信的方式现前知见,我们知道确确实实在这样的境界中有诸佛安住,这就是我的供养境。

在宗大师的广论中说,如果我们对一尊佛供养,经中讲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何况是对十方三世极微尘数的一切诸佛做供养的功德更加不可思议。我们应该诚信这样的教言,观想无量无边诸佛菩萨的供养境也很大的必要性。

下面讲的是供养方式或者陈设的供品。

【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

我们观想好供养境,或者诚信具有这样的供养境,然后就要使用上妙的供养具做供养,以最好的供品供养一切具有万行功德的佛、有学无学的菩萨。刚才我们也讲过,如果你有好的供品,自己舍不得供养,却用下劣的供品供养,不仅会产生很大过失,也是损减自己福报的因。供养是为了得到福报,并不是为了损减福报,我们应该把这样的因果关系搞清楚。既然不想增长罪过、削减福报,就没有必要去修下劣的供养。按照规矩好好地供养,根据自己的能力陈设供品,在我有能力的时候,如果有一些好的供品就去供养,实在没有能力就按我的经济实力慢慢去实行。

供养是以报答的心感恩诸佛菩萨,也是舍弃自己对一切世间财物贪恋的修法,还有为了自己在后世修菩萨道的过程中承办顺缘或者增长广大的善根。从很多因果的侧面思考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反正这些坏的资具我用,坏的食品我吃,好的东西用来供养上师、诸佛或者僧众。

有时我们认为如果把食品供养僧众食用了,这还可以,如果把饮食放在供台上,最后坏了扔掉,就很可惜。实际上这没有什么可惜的。前面也说过,你有供养的能力诸佛就有受用的能力。你在供台上面供养,诸佛一受用的时候,广大无边的善根已经在你的内心种下了,即便最后食品腐败扔掉了,善根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这不是什么可惜之处。我们对于这些要好好思考,然后发起最大的勇猛心去供养。

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好的东西自己吃,也只是吃了而已;如果自己忍着不吃用来供养,会在后世获得更大的善根。自己食用了怎么修福报呢?在我稍微生起悭贪心的时候,就会想起《庄严经论》的一个颂词,“得福由施彼,非由自受用”。“施彼”可以是供佛,也可以是布施乞丐,或者让其他众生享用。反正你要获得福报,就要布施给别人。“非由自受用”自己受用不会得到福报。如果你是瑜伽士,可以观自己是本尊,做一个坛城的供养,这就另当别论了。如果没有这个境界,只是自己吃了而已,有没有功德呢?没有功德。如果你把一碗饭或者食品供养给别人了,虽然我这一顿吃的差一点,或者好东西自己没有吃到,但是因果不虚。第一这会是以后成佛的因;第二可以积累广大的善根福德、遣除悭吝,满足众生的愿能令诸佛欢喜,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果多去思考这些方面,会非常愿意去多做供养。

下面讲的是具体的供品。

【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这里只是讲到了一部分的供品,还有无量无边的供品。古代有古代的供品,现代有现代的供品,天上有天上的供品,有无量无边各种各样的供品。

“华云”是天界、人间的花,有自然的花,也有人造花。人工造的塑料花、金花、银花,你认为悦意就可以供。不仅可以供珍宝花。一切天人的花、人造的花都可以供。

“鬘云”,把很多花穿成一圈叫做鬘。把花鬘观想成像天上的浓云一样遍布虚空,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单单从“鬘”字来讲,不一定完全都是花鬘,也可以是珍珠鬘或者珍宝鬘。比如用珍珠或者水晶穿成的七宝鬘等都是可以做供养的。

“天音乐”,就是把音乐供养,天上乾闼婆王或者其他国家的音乐,以及自己喜欢的音乐,都可以观想供养三宝。

“天伞盖云”,就是诸佛菩萨法座上的伞盖。我们观出最好的质地、最庄严的伞盖,然后观成无量无边的方式对十方诸佛做供养。

“天衣服云”,以柔软的天衣供养诸佛,或者人间舒适的衣服也可以供养。

“天种种香”,天界中种种的妙香、旃檀香、蛇心旃檀、牛头旃檀,或者有些地方讲的戒定真香、清净戒香等等,都可以一一充满三千大千世界做供养的。涂在自己身体上面的香称为“涂香”;檀香、藏香等等燃烧之后发出香气的香叫做“烧香”。“末香”就是抛洒或者焚烧一些粉末的香,有些末香是直接抛洒在三宝所依前供养,有些末香在焚烧之后可以散发出香烟而供养的。

“如是等云”,“云”的意思是广大无边、非常多的意思。“一一量如须弥山王”,前面的华云乃至于最后末香等等,每个都是堆积如须弥山王一样广大、庄严无比的去做供养。讲记中讲的这些供品都是为了打开我们狭隘的心胸,平时我们认为一根香就是一根香,不懂得把一根香观想成无量无边的数目,或者观想得犹如须弥山王一样广大,一点燃时四洲三界都充满香味,这样的想法没有产生过。这里为了让我们扩大心量和法界相应、契合心境的缘故,所以要如是观想的。

“然种种灯”,为了遣除众生的黑暗,或者供养诸佛的缘故,也是燃种种灯。“酥灯”可能是指酥油灯;“油灯”是其他的油灯,比如金龙鱼油等可以燃烧的油;“香油灯”就是具有香味的油灯,这些都可以用来供养。还有现在的彩灯、莲花灯,只要自己认为它可以遣除黑暗、具有悦意的相都可以供养。

观想的时候,“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炷犹如须弥山王一样,比如我们在佛前供养了一盏酥油灯,这是一盏很小的灯,虽然只有一点点大,但是我们观想整个灯器大如三千大千世界,灯炷大如须弥山王一样。

“一一灯油如大海水”,灯油犹如四大海水一样无量无边,而且这么高的灯芯,火一着起来光明也是遍满三界四洲,这是很大的一个殊胜灯盏。法界无穷无尽的缘故,这个灯炷犹如须弥山王一样的灯盏,以无量无边、层层无尽的方式充满了整个法界,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样观想供养之后,祈祷尽快遣除一切众生内心的无明黑暗,引导众生趣向解脱。

“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通过前面所讲的殊胜供品常常供养,这些讲的都是例子,并不是仅限于这些供品,我们平时见到、想到的很多善妙供品,无论是拥有的,还是幻化的,都可以一一做供养。这是为了迅速圆满资粮,生起相应法界的功德,而如是供养的。

下面讲到了法供养。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普贤菩萨对修道的菩萨讲,因为在一切供养中,最有意义、最为殊胜的是法供养,所以单单以财物供养和法供养二者比较,法供养是最为殊胜的,下面还要讲到法供养殊胜的原因。总的来讲,因为修持正法可以出世、能够契合法界,和佛陀迅速相应、净除内心中的种种业惑、以此入道,所以法是出生圣道、成就诸佛菩萨的因。如果我们能够修持正法,通过修持正法的方式做供养,就会超胜一般资具的供养,世间的财物供养没办法与之相比。

下面讲的是法供养的种类。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虽然细分有无量无边的种类,但是这七种能够代表种种层次。这些供养都可以理解成大乘菩萨的供养。

第一,如说修行供养。为什么如说修行供养属于一种法供养呢?因为佛陀传法就是为了让众生了解,然后通过修行的力量清净相续中的障碍,最后圆满资粮、证悟法界、成就佛果。佛陀出世是为了令众生成佛,而成佛或者解脱的正因来自于修行。众生对佛陀所讲的种种妙法,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听闻、思考、讲说,佛法都是可以实践的,全是如何寂灭烦恼、现证法界的实修法。了知一个就要修行一个,内心获得殊胜的功德就是如说修行。按照佛陀说的去做就是如说修行供养。

我们在法供养时可以这样想,我在这一段时间中对佛陀所讲的教言如说修行,现在就把如说修行的善根供养,也可以成为一种供养。

如果没有这样想过,我就是一直在如说修行,这个如说修行本身就是对佛的一种供养。虽然不一定产生我要把如说修行供养诸佛的想法,但是一直按照佛陀所说的修行,这就是一种供养,或者最初发愿我要如说修行、利益众生,把这些作为供品供养诸佛,也会成为一种供养。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去做,如说修行就会成为一个殊胜的供养。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大乘道以利益众生为核心,或者佛陀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资粮,最终成佛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跟随众生不同的根性做很多的调化、利益等等,如果自己怀有一颗利益众生的心,再去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本身就是对于诸佛的供养。因为诸佛最欢喜的就是众生得到安乐,现在你正在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哪怕仅仅是帮助众生做一件小事、解除众生的一点忧患、使他渡过难关,或者讲经说法,加持众生成熟相续,这些全是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有上中下三等,比如初学的利益、菩萨的利益、佛的利益,不管怎么样,前提就是有一颗利益众生的心,如果我确实想要利益众生,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境界尽心尽力地去做,以这样的心或者行为供养诸佛,也会得到诸佛的欢喜摄受。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即跟随众生的种种根机和意乐摄持引导他们向善、趣向涅槃,就是摄受众生,当然摄受众生也有很多层次。比如像佛一样的摄受,菩萨一样的摄受,还有凡夫的摄受,摄受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我们没有获得真实摄受众生的能力,现在就要发愿,以后我要真正地摄受众生。现在按照自己的情况,能不能摄受众生呢?如果作意清净或者有一定的善巧方便,也可以摄受众生。

讲记中也提到过,如果自己好好行持善法、行为如理如法,引发了对方的欢喜心,对方受到感动之后开始跟随你学佛这也是摄受众生的一种形势。有时候我们要看自己的情况,不要把自己放的太高,没有佛的功德去做佛的事业也不行。也不要把自己放的太低觉得我这样一种业障凡夫怎么可能度化众生呢!看得太低也是不行的事情,我让别人生起一念善心我让别人皈依,或者帮助别人内心当中生起某种善法,让别人受戒或者让别人去供养,这些都是一种摄受众生的方法。按照自己的情况去做,就可以把摄受众生作为供养诸佛的供品。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佛陀菩萨最不愿意看到众生受苦,他们会想很多方法代受众生的苦,很多大菩萨都在代受众生痛苦。比如法王如意宝在五十岁开始代受众生的心脏病,然后在显现上得了非常严重的心脏病,还有全知麦彭仁波切也是在五十岁时,发愿代受众生严重的疾病,从那时开始显现了严重的疾病。我们有时不知道,这些大菩萨确实能够代替众生受苦。

以前益西彭措堪布对我讲过,很多上师都在代受弟子的痛苦业障。如果上师没有代受弟子的痛苦,弟子的很多违缘障碍或者相续中的业障自己根本没办法承受。为什么我们学佛没有出现障碍?就是因为上师仁波切一直在代弟子受苦。这种情况无论我们知不知道,上师说或者不说,都在以明显或者不明显的方式代受众生的痛苦。很多菩萨就是不忍众生痛苦的缘故开始代受,把众生现行的苦、隐藏的业,自己来代受,这方面有很多的差异。

我们也可以代替众生受苦,以前讲《修心七要》时也分析过,代替众生受苦对我们来讲有两类,第一类是发愿修持自他相换,培养代众生受苦的善习气,这是内心中的一种修法。第二类是行为的修法,就是把对方相续中的痛苦由我来代受。虽然我们还没有这种能力,但是可以体现在日常行为中。比如坐车时,前面的座位舒服,后面的座位颠簸,我把前面的位置让给别人,坐在后面来代受他人颠簸的痛苦;打水时,别人先打我后打,代受他人等待的痛苦。还有下雨的时候,我把伞给他人,自己淋雨,也是一种代受。

很多事情都是代众生受苦,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成就是菩萨代替狗的痛苦一样,才是代众生受苦,其他的都不是。有时他能够受苦我也能够受苦,这时由我来受,他不要受,就是一种代众生受苦了。如果我们内心的我执心太重,为了自己舒服,就会把痛苦推给他人,就像两个人干一个重活,我捡比较轻松的做,让他一个人去受苦。这些就是我的自私自利心的体现。如果重活我来做,让他轻松一点,就是在代受他的痛苦,这是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做的。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代受他人痛苦的方法,有时是身苦,代受别人身体方面劳作的痛苦;有时是心苦,如果他承受这个事情,心会忧劳,那么我来做,就把这个事情承担下来,由我在内心中感受痛苦,这样也可以代受众生的痛苦。

平时能够慢慢养成习惯,逐渐趣入菩萨行的利他或者打破自利的心行。菩萨行需要慢慢来,并不是某一天睡醒之后,突然变成大菩萨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把这些修法慢慢地落在自己的修行过程中,就可以调伏自己坚硬的自私自利之心,慢慢地和佛菩萨、上师相应之后,就会获得加持。

我们都知道,如果要代受一切众生的痛苦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管是代受身体,还是心的痛苦,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这种代价相应于菩萨行,或者能够消除我执、清净内心习气、成就众生利益的缘故,所以这方面都应该做。反正你不受苦就没办法修法,受了苦慢慢就可以发菩提心了。修行就是心慢慢和法界契合的过程,坐在那里不可能自然而然契合的,只有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慢慢把自己坚硬的心变得柔软,再把柔软的心变成菩萨的菩提心,就会趣入菩萨道了,我们对这方面要好好地去思考。

第五,勤修善根供养。我们要把勤修善根作为一个广大的供养。佛是无量善根总集的宝藏,他的善根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勤修善根而获得的。我们现在勤修善根就会获得以后广大的功德法,因为度化众生缺少善根是根本不行的,所以我们对一切善根不应该有餍足,应该有一颗勤修善根的心。我们对善根是绝对不会满足的,菩萨不满足,佛陀也不满足,为什么我要满足呢?如果内心中有一个我要勤修善根的概念,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机会,就会抓住这个机缘做一些善根,第二个的机缘又来的时候,又会去做第二个善根。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机缘,如果不善于观察运用,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我们放过。如果善于观察,能够抓住机会,就有很多积累善根的方便。只不过每个人内心的惰性、烦恼习气严不严重,对菩萨道的认识深刻与否,造成了修法方面的利根、钝根,成就的快速、迟缓的差别。总之我们必须勤修善根这就是对诸佛菩萨的供养。

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菩萨业是指菩萨的事业,也就是前面所讲的利益众生或者弘扬佛法。我们要不舍菩萨的事业,尽量地弘扬佛法,使众生得到利益。在发愿的侧面,自己的行为来讲逐渐地这样做,也是一种不舍菩萨业供养。

第七,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从资粮道贯穿到十地末尾,就是一切菩萨道的核心和根本,离开了菩提心不能成为菩萨,也无法成为成佛的因。我们从现在开始尽量不要离开菩提心,不能在内心中产生舍弃菩提心的重大障碍或者因缘,平时尽量培养自己相续中菩提心的苗芽,保护难能可贵的菩提心。这样不离菩提心去做一切的事情就是一种殊胜的供养。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这段经文主要是较量财供养、法供养二者的功德,仅仅以财供养和法供养比较,可以说财供养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不及法供养的功德。“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讲记中讲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叫做百千俱胝那由他分,它的一分也是不及的。一根头发的百分之一毛端,叫做“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讲记中没有提到,是不是《金刚经》中讲的,“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的意思呢?也许是,这里把算数、比喻分开来讲了。“优波尼沙陀分”,就是把一个大块的东西分成极微的计数单位,其中的一部分亦不及一。二者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

【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为什么会有这么悬殊的差别呢?因为一切佛陀尊重法的缘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一切佛陀如法所说而实行,最后逐渐成熟了佛的无量无边功德,对正法极为感恩的缘故,佛陀非常尊重正法。我们行持法供养是佛陀最极欢喜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是修持正法而成正觉的,唯有正法才是成就佛陀的因。众生如果行持正法,佛陀知道他在以法供养,这是成佛的因。佛陀最高兴的是看到众生行持成佛的资粮,因为佛陀没有丝毫的嫉妒心,不像世间人一样,我成就了这个法,你再成就这个法,最后你和我一样了那还了得,就会拼命地做障碍。佛陀没有这种想法,众生成佛的时间越短他越高兴。当他见到很多佛弟子正在行持以前他行持的善道、成佛的胜法时,会非常地高兴,经常加持法供养的人,使他们迅速遣除障碍、圆满资粮。

第一,从行持法的侧面来讲,这是一个无欺的因缘。法供养或者行持法本身就是一个无欺的因缘,通过行持胜法能够出生殊胜的功德。从它的缘起力可以成为一个殊胜的供养;第二,因为通过如法修持而出生诸佛的缘故,所以对法供养非常著重。

上师经常说:“我没有什么其他的执著,你们要供养最好是做法供养。”因为佛菩萨或者高僧大德的内心有了佛菩萨的功德,知道什么是根本的,什么是次要的,所以就会说,对我而言财物供养没什么可执著的,如果你们能够如理如法地闻思修行、心和佛法相应,就是上师最高兴的事情。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弟子和正道相应。通过这方面的因缘推理时,诸佛菩萨肯定喜欢法供养。如果诸佛菩萨喜欢的是财供养,就和世间人一样了,世间人都是重视财物,而不重视胜法,诸佛菩萨和世间导师最不同的地方就是重法轻财,因此菩萨能够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这样的如法修行就是真正的供养。

昨天上师也讲了财供养和法供养二者之间的差别,对我自己而言也有很大的启发性,以前模模糊糊地有一点印象,昨天晚上听到上师讲得这么透彻,通过比喻抉择,我感觉自己解除了一个很大的疑惑心。虽然以前这个疑惑不太明显,但是听了之后确实遣除了财供养和法供养二者之间可以互相包含的疑惑。

主要是修行供养的菩萨本人有没有殊胜的作意、缘法界的智慧心和缘众生的慈悲心?有了智慧和大悲心供养一根香,既是财供养,也是法供养。首先以智慧缘佛果或者法界,然后供一根香是为了成熟一切众生,这样对众生平等生起慈悲心,这就是一种法供养,或者是财供养和法供养之间互相涵摄圆融的修法。

这里的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如果你没有以利益众生、空性的心摄受,只是纯粹以财物供养而无法和智慧、慈悲相应,就变成了单纯的财供养。这种单纯的财供养没办法和法供养相比,从这方面讲的话,当然有差别。如果你在修持华云乃至诸香油灯的供养时,能够以法界空性,或者上弘佛法、下济众生的心摄受,就是一种法供养。二者之间有这样一种关系。

无论以前我们是否了知,通过这次学习肯定会产生一种作用。知道了以后应该和以前不知道时不一样。以后做财供养时,尽量要以法供养的作意摄受,令财供养也能够成为法供养。有些是单纯的法供养,比如在上师面前背诵、笔考,或者打坐等等,这方面是纯粹的法供养,基本没有牵扯到财供养。

这里讲的是做财供养的时候,怎样才能安立为法供养。因为单纯的财供养和法供养无法相提并论,所以要尽量相合诸佛的心和度化众生的慈悲心,安住在这个状态中供养,就可以称之为殊胜的法供养。

【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供养的界限是虚空界尽乃至于众生烦恼尽,我广修供养的修法才会穷尽,但是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根本不会穷尽的缘故,我的供养也是恒时没有穷尽的。佛陀成佛之后,虽然没有额外的功德可以证得了,但是他修持善根的心还是没有穷尽。我们现在也应该跟随普贤愿王真实或者相似地发起大愿,尽量按照经文中指示的道路去修学,这些都是实修的方法,否则善财童子听到后不可能踊跃无量,这么高兴。因为他就是为了修持正法、行持菩萨道,所以这里讲的全是菩萨可以操作的实修法。我们对于这些修法在心态上首先要勇猛,然后在平时修法时要尽量去使用,使自己修福、供养的心没有丝毫的穷尽。

今天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

 

 

相关文章

  1. 力持说道:

    你好,有没有《普贤行愿品》偈颂辅导🙏

    1. 圆非说道:

      @力持 《普贤行愿品》颂词辅导是益西SS的。请查收邮箱,已经发给您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