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前行引导文》。本论所讲的修法有三大块:共同加行、不共加行和颇瓦法。
第一,共同加行。包含四种厌世心,生起出离心的方法;还有解脱的利益,也就是我们修持解脱道最究竟的果是什么?为了让我们对于解脱果产生兴趣,必须大概介绍解脱果的状态;要获得解脱果必须依止善知识,在这里面介绍了依止善知识的必要性,还有所要依止上师的法相,不是随随便便找一个人就是上师善知识,一定要具足条件,具足合格的标准。
还有,作为一个弟子来讲是不是法器?为什么要讲弟子的法器呢?因为佛陀不度无缘之人。到底什么才叫有缘?见过一次佛陀算不算有缘?或者佛经里面说,众生互相之间都做过父母,那当然我可能做过佛陀的父母或者佛陀做过我的父母,这样算不算有缘?都算有缘。但为什么度不了?还必须要把所谓的缘上升到能够被调化的高度,不是说单单见了一次就算有缘了,见了一面只有一面缘,要想自己成为所调化的法器还远远不够。像刚刚所讲的,不是说随便一个人都可以作上师的,上师有他的条件,弟子也是一样的,不说随随便便一个人就可以作弟子的,作为弟子来讲,如果要真正成为所度化,不是我承认我是弟子就行了。关键是作弟子要干什么?作为弟子要被调化,必须要生起解脱的心,要修持解脱道,要真正对佛法产生信心想要修持等等,其实这是需要比较深的一些因缘,或者说需要相续成熟到一定阶段,需要比较深的善根和福德,才能称为佛陀所调化的有缘之人。
不是随随便便的缘就可以成为所度化,我们一定不要搞混淆了。一个随随便便的缘,可能是和佛陀结过某种缘,或者说在寺院里烧过一支香,这些算不算有缘?都算有缘,但是这个缘不够。要让你成为一个法器,你要对佛陀的教法、对解脱生起信心,要真正地依止佛陀学法,修学解脱道需要比较深的因缘。
作为弟子来讲也需要具备弟子的法器。如果弟子的条件不太够格怎么办呢?必须要修持福德资粮,或修持共同加行等等,反正要通过不断地积资和净障,把自己相续当中的福德培养到一定的高度,把相续当中的业障清净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了弟子的标准或者说达到及格线了,这类众生可以成为被调化的弟子。这不是佛有没有慈悲心的问题,佛陀是有慈悲心的,他也有能力教化我们,但关键是你自己愿不愿意,或你能不能够被调化,还要观待你自己的因缘。这需要观待众生的因缘。
如果弟众的根基福德够了,相续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部分上师善知识就会摄受他们,给他们讲法。因为他们对法有兴趣愿意听,就说明某种意义上他的相续成熟了,不管是讲大乘的显宗还是密宗,反正在不断地讲,不断地督促他们修行,他们的相续已经成熟到这个高度了,可以被督促,愿意被督促。
还有一部分众生不到及格线怎么办呢?上师就会用各种手段和他结更深的因缘,让他培福,让他参加放生诸如此类的善法,也许要多生累世积累因缘,一世可能完不成。上师把这些还不具备法器的弟子培养成能够接受正法的状态,可能要付出多生累世的努力。这一世调化他,让他修善法,可能这一世到死的时候还没及格,下一世又继续地转生到他身边或通过其他手段调化,或者佛和佛、上师和上师之间也有配合,不管怎么样下一世继续培养,再增长他的福德。
我们可以发现,有些人就喜欢做福报,让他听法没有兴趣,种种情况都有。上师们身边有很多很多不同阶段的弟子,有些就让他学法,有些让他培福,有些就带他朝圣,等等,反正就是慢慢地把弟子的相续培养到可以接受正法,堪能严格正式的培训,达到给他正式讲法的水平,这个时候就真正的调化就开始了。之前都是属于准备工作,主要是为了弟子的相续能够成熟到可以被调化的阶段,这时候就可以被度化了,给他讲法他也听得进去,也能够产生感动,产生我要修法的心,可以领悟佛法当中的内容,而且修行慢慢也可以修出觉受,乃至慢慢获得解脱。
弟子也需要成为法器,不是我们自认,我就是弟子了。如果是弟子,就把《前行》翻开看一下,这些标准你够不够?如果不够,对不起,你还不算是弟子,可能是一个名誉弟子。现在到处是名誉会长、名誉校长,你可能是个名誉的弟子。是不是真正的被调化的弟子呢?可能还不是。但是你去问上师,可能上师也说你是弟子,但其实来讲可能还不是真正的弟子。弟子的种类很多,有些可能就是属于那种培福报的、成熟其机缘的弟子,直接让他修法,修空性他可能听不进去,一点兴趣都没有。这种情况上师们可能还会继续的花时间去培养他们,不是几年几十年的事情,那可能就是几生几世,慢慢把这些有情培养成像我们有些道友一样,对佛法真正生起了信心,真正领会到了解脱的必要性。内心当中真正的认识到了,解脱轮回远远要比在轮回当中去追求这些世间的安乐要重要得多,这时候给他讲解脱道、怎么样修菩提心、怎么修空性他就愿意花时间,愿意真正为此而努力、为此去修行。这是很重要的。
上师有上师的标准,如果你找到一个不具备标准的上师,那他没有能力引导你,不把你引到邪道就算不错的了。如果不小心依止一位邪知识,那肯定就会引到邪道。从整个宏观的侧面来讲,暂时入邪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外乎就是堕落一下,受受苦,你几生几世在地狱当中、恶趣当中,或者说在轮回当中继续流转几世,因为你受到了邪知识的误导,导致你堕落。从整个大局来看它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但是从我们现在比较微观的侧面来讲,那就不太妙。所以最好是依止一位具有法相的上师,就不必要走弯路了。我们自己的状况自己去调整,但是引导我们学习佛法的这位善知识应该寻找具有法相的。本论里面也讲了一些要观察的法相,要在比较长的当中时间慢慢去观察。
作为弟子要观察一下自身,如果自己大致的方向还可以,细微方面还不具备的话,那就要去调整,要充实、圆满自己的法器。如果自己的信心不够,就想怎么样培养我的信心,如果自己的悲心不够就想怎么样培养我的悲心,哪个论典里讲悲心讲得多我就要学,学完之后就去修。修了之后框架就有了,只不过里面细节可能不够,这时候通过修法可能就充实起来了,你的法器就比较饱满了,就不是干瘪的法器了,就可以真正地接受正法。
把这些条件都具备之后,怎么样如理如法地去依止上师?依止的方法是什么?依止上师的核心是什么?等等,在修学当中也要形成一个正确的修行观,一个修行者应该有的修行观是什么样的,必须要通过这些来树立。我们在世间当中有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修行人其实也是一样的,你依止上师到底干什么?其实主要是依止上师学正法,然后如法修行正法,获得解脱。必须要树立一个最正确的修行观。
我们再再讲,别的事情,比如打卦,其实不是上师的正事儿,也不是你依止上师的正事儿,但有些人把它当正事了,觉得我有一个很好的上师,随时随地可以打电话,可以让他打卦。其实已经偏离了轨道。真正来讲依止上师的目的应该是学习法义,获得解脱,你自己学习正法、树立正见,然后去思维去观修,去修行加行等等,把你的心引导趋向于解脱道,这是最正确的,其他都类似于不务正业了。
真正来讲依止上师应该是为了解脱,佛陀出世是为了让众生解脱的,上师化现善知识的形象最主要的工作其实也是讲解脱道。但如果弟子的法器、根基不够的话,可能也不一定给他讲法,也会出现这个情况。刚刚我们讲了这些不同的情况,有些弟子的法器还不够,你直接给他讲法可能也不行,但不管他也不行,这时候就会有折中的方案,慢慢让他培点福报或者做点其他事情,维护他对佛法方面的一些兴趣、信心,慢慢培养。但我们既然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就要知道解脱重大的必要是什么,解脱道的核心是什么,这时候要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得到上师的摄持,这是很关键的。
以上这些都是属于共同加行,所有修解脱道的人相续当中都需要有的出离心,对解脱果的认知,然后获得解脱果的最殊胜助缘就是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识。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识可以获得正法,获得正法之后如理地修持,在上师的加持、引导之下自己慢慢去实践正法。首先是依止上师听法,听法之后要去思维,遣除怀疑产生定解,有时候再依止上师实际的修行。因为真实合格的上师,像在《大圆满前行》里面所讲到的具有标准法相的上师,他在三个阶段都可以引导你,听闻他可以让你听闻到正统的佛法,思维他自己有正见,可以帮助你遣除怀疑,然后在你修行的阶段也可以给你具体的指导。可能因缘不一样,有些人依止上师闻思,有些人依止上师修行。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相续当中要真正了知修法解脱的方方面面,在这上面去修行正道,修行殊胜的佛法。
这是共同加行,无论如何所有的修行者都需要有这些条件。
第二,不共加行。不共加行就靠近大圆满的正行了,如果我们要修持大圆满的正行,就和其他的路线不一样了,就像我们前面讲的一样,如果你走的是净土或者其他路线,那么《大圆满前行》里面的这五支不共加行你可能就不需要走了,你可能走另外一条。修行是大同小异的,大的方面是一样的,修五加行或者修净土正行的加行修法、修禅宗的加行修法可能有些不一样,但是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如果我们要修持大圆满的正行,那大圆满的五支加行——内加行必须要学习,这是大圆满的不共加行。如果你修大手印,它的加行可能不一样,你修道果的话,道果的加行有些地方还是不一样的,如果修持其他的正行,加行可能也不相同。但是大圆满心髓的加行就是我们这里面所讲到的:大圆满不共的皈依;菩提心没有什么不共的,基本上都是一样,当然发心当中也有一些相应于实相的胜义发心的内容;金刚萨埵也是不共的修法;还有供三身曼茶罗;后面还有上师瑜伽的修法,也是大圆满龙钦心髓的不共的上师瑜伽修法,为什么?因为修行的主尊是莲师,如果是其他的上师瑜伽所观的本体可能是其他宗派的金刚持或圣尊,在这里面主要是观莲花生大士。这些都属于大圆满龙钦心髓的不共加行。
我们的相续跟随它的引导去修,修完之后我们就会积累起可以接受大圆满正行的很多条件,你的相续培养的比较成熟了,后面给你做大圆满龙钦心髓的灌顶,或者说是接受大圆满龙钦心髓的正行。大恩上师讲过的《大圆胜慧》是龙钦心髓的正行,所修的前行是和它有关的前行,后面接受《大圆胜慧》是正行,它里面不共的修法,区分有寂或者直指心性还有托嘎的修法等等,都是和加行息息相关的,如果现在把这些加行修好,就可以顺利地授受正行灌顶,然后修持正行的窍诀,所以它是不共的加行。
第三,颇瓦。现在我们正在学颇瓦法。如果在学修过程当中突然死去怎么办?学了颇瓦法就不至于手足无措。虽然我们学了这么多法,没有一个是没有用的,比如我在闻思的过程当中死了,死了之后现在所闻思的功德就会作为临终或者后世的资粮,它照样是可以起作用的。有些人说:现在我学了这么多,天天听课闻思,一点都没有修怎么办?感觉好像是浪费时间。绝对不会浪费时间的,听法的善根、思维法的善根,按照佛陀的智慧观察,善根是不可思议的,非常大的。这么大的善根不可能对临终没有用,不可能对你死后没有用,肯定是有用处的。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一些具体的修法呢?有!如果在闻思过程中死了,还没接触到正行就死了,那就可以修颇瓦,通过颇瓦的方式就直接到极乐世界去,获得解脱。或者说在修正行的过程当中没有证悟怎么办?也可以通过修颇瓦的方式走。不管是突然出现死亡,或者是躺在床上慢慢死亡,都有一个所修的法。平时的时候你可以观心性、观实相、观空性,也可以抽时间去串习颇瓦法,把颇瓦的修法当成每天要串习的功课。
上师也讲了,如果有时间,可以闭关七天就修颇瓦。有些人没有修过法,可能就觉得闭关是不是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必须要在坐垫上坐着,然后一直要到晚上睡觉?倒也不是。闭关有时候可以分为几座来修,看自己的时间,比如说两个小时一座,然后座间可以休息、看书,到了时间又上座修,这就是闭关。只不过座上座下不要太分明了,座上修法座下散乱,或座上修善法座下造恶业,这可能就不合适。座下的时候稍微看点书,看和修法有关的教义,不要过于散乱,有意维护座上修法的觉受,这算是闭关的修法。其实严格闭关也是一样的,分为几座,座上和座下,在座间即两座之间也有很多修法窍诀可以缓冲、休息。一般的人时间精力也不够,如果一直在座上高速运转地观修也受不了,为了细水长流的缘故,也会安排很多座间的休息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
前面讲,如果你要闭七天关来修颇瓦也可以,一般来讲七天就可以修成。如果没有七天时间怎么办呢?就每天抽十分钟或者多少时间修一次颇瓦法,每天串,这样也可以。其实每天串一次也挺好的,当你串的时候就想:我死亡的时候就靠这个往生法往生。天天串成为习惯,死亡的时候,通过这个很熟悉的方式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我们修持颇瓦法的必要性,或者说要注意的地方。
颇瓦法本身并不复杂,很简单。前面讲到颇瓦法的分类,然后也讲了修炼的方法,现在学习的是仪轨,就是一边观想,一边按照仪轨来修。前面自己怎么观想的内容已经学完了,就是把环境观成极乐世界,自己观想成金刚瑜伽母;然后身体内部有根中脉,中脉的下端是密封的,上端在自己的梵净穴位置像天窗一样打开的;在自己胸口的地方是一个断节,像竹节一样阻断的,上面有一个淡绿色风团不断地跳动,上面是我们心识观成的一个舍字,代表外在是心识,内在是觉性菩提心,即心和心性,通过舍字来表示;然后在自己的头顶上观想阿弥陀佛,本体是上师。
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的愿力。汉地净土宗对阿弥陀佛的介绍非常齐全完备,因为净土宗就是弘扬极乐世界的,它会把阿弥陀佛的方方面面做非常详尽的解释,如果我们要修持极乐世界就有必要来了解阿弥陀佛的的愿力,他自己发愿的情况,他成佛之后摄受众生的情况,还有他自已所一手修建的或者说发愿形成的、善根形成的极乐世界是怎么样的情况,它的环境是怎么样,他的眷属或者极乐世界里面的人民是怎么样的,它的福利是怎么样的,对我们修法的帮助,就方方面面地了解。了解完之后再对比娑婆世界的种种不如意,自己就生起一个想要往生的意乐,所以必须要了解。
这里面虽然没讲这些,但是我们平时需要补课,比如说,今天修颇瓦二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座上修颇瓦,下座了就把讲净土的这些经论拿出来看,了解极乐世界,了解阿弥陀佛,培养自己对阿弥陀佛的信心,还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必要,娑婆世界种种不好的方面和极乐世界很好的方面去对照,就可以帮助我们在座上修的时候,真正生起出离心来修,以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来修,这其实很关键,座上在修,座下又看这方面的经论,像这样,你的意识总是在缘这方面的法义在精进,就很容易修成。因为颇瓦其实方法很简单,但是最关键一点是什么呢?最关键一点就是信心,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信心,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的加持,要相信法的加持,如果没有这样信心的话是很难修成的,所以说信心很重要。这里面也讲,以坚定不移的信心,汗毛竖立的信心,泪水横流的信心来念诵阿弥陀佛号,所以一定要生起信心,以恭敬心来祈祷阿弥陀佛。必须要对阿弥陀佛方方面面都有相当程度的了知、熟悉,因为越了知越熟悉,就越能够生起信心。如果你不了知,你对他的信心可能也生不起来,或者虽然生起了信心,可能也是迷信的成分多一点,因为你不清楚生信心的对境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在佛法当中,要生信心的话就了知他们的功德,这就是生起信心的殊胜的方便,生信心很重要的。
上一课讲到观想完,念了佛号,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修颇瓦的最后念诵,紧接着前面观好之后就念诵。一般来讲,前面观一次就可以了,比如说这一座当中,我上座先把前面仪轨部分观一次,之后就念佛号,后面这些念诵就可以反复做。
最后念诵:
唉玛吙
唉玛吙,也是非常稀奇稀有的意思。
内让囊敦戒怄门那 境为自现了义密严刹
叶达杰加革彻波龙 百倍信心彩虹萦绕中
加根地匝为喇嘛讷 皈处总集根本之上师
革踏玛玛因荡莫利 身非庸俗而为清澈身
花桑吉囊特怄哦月 吉祥无量光佛本体住
“境为自现了义密严刹”,了义密严剎其实就是极乐世界,有些地方讲密严剎是释迦牟尼佛的剎土,也有说密严剎是报身剎土的异名,这里了义的密严剎,当然是和我们所修的阿弥陀佛修法相应,这个地方的密严剎就是指极乐世界。其实在有些经典当中讲,极乐世界也算是化身剎土,因为有很多凡夫;也可以是报身剎土,因为一地以上的菩萨到了极乐世界,能够直接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所以也可以是报身剎土;也可以是法身剎土,因为阿弥陀佛安住在自己的境界当中,这时候就是一个法身剎土。
极乐世界有佛陀,即阿弥陀佛自己,然后也有一到十地的菩萨,还有凡夫,还有声闻、缘觉阿罗汉,这些都有。声闻、缘觉阿罗汉还有凡夫在,他们的境界当中只能见到佛陀的化身。比如说,我们通过修颇瓦或者念佛号去了极乐世界,去了之后假如没有花开见佛悟无生,没有登地的话,我们还是凡夫的身份,凡夫的身份总体来讲肯定是清净的,因为整个环境都是清净的,但是见不到佛陀的报身,只能见到佛陀的化身。如果在极乐世界登地了,可以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但是地方不会变化。不会说你现在登地了,你要搬家了,要搬到报身剎土去了,报身剎土在哪里呢?报身剎土在上面的那一层。这倒没有!其实剎土就是一个,不同的境界而已,类似于现在多维空间的概念,互相之间也不会冲突,你的境界清净了之后,自然就见到报身剎土了,你见到的就是报身佛。如果你成佛了,就会显现法身。所以极乐世界也叫做了义密严剎,它是非常了义的净土。所以“境为自现了义密严刹”。
“百倍信心彩虹萦绕中”,百倍信心,就是非常非常强烈的、清净的信心。信心的种类也特别多,有些人他不了知什么,他就是信心很强烈,就是对阿弥陀佛有天然的敬心。有些人的信心里面包含了很多,比如说智慧的因素在里面,有些人的信心里面没有智慧,他就是相信,没有智慧的特征。有些人的信心里有智慧的特征:我对阿弥陀佛生信心,我对上师生信心,我信心里面是有智慧的。智慧是什么呢?我了知上师的功德,了知佛陀的功德,我对他生起的信心里面有智慧的成分。还有的信心里面有菩提心的成分,有很多很多成分,所以信心是不一样的,都叫信心。
但信心有很多不同层次,最殊胜的信心,是信心里面所有证悟的要素都是齐全的。比如说,你如果要六个月证悟大圆满,这种信心里面各种要素都是齐全的,这种信心可以支持你六个月证悟大圆满。如果你的信心里面缺少这些因素,那就不好说,虽然都是信心,但是你的信心里面缺了重要的东西,这样就不行。所以说,我们要闻思佛法,就要让我们的信心具备能够支持你证悟实相的因素,这里面很齐全,不单是有,而且力量特别大,这种配合智慧、大悲等等的信心一生起来,力量就特别大,它就可以帮助你证悟实相。否则的话,还是稍微有一点欠缺。但也不能说必须这种信心才能够证悟,其他都不行,那也不一定,有些人的信心里面可能没有通过学习而引发的智慧的成分,但他信心就是不退的,有些人他根基就是这样,通过这样的信心也可以证悟实相。其他上师的教言也有这样讲的。
我们要有百倍的信心,百倍的信心就是说非常强大的意思,或者说比现在信心更加强烈的信心,或者说具有智慧、大悲心所庄严的信心。这里是把信心图像化,在彩虹的萦绕当中。本身来讲信心是没有形象,没有颜色的,但就像前面把我们的心识观成红色的舍字一样,把它物质化,便于观想。信心其实也是一样,你说信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象的?没有。但是我们有时候可以把信心观想成莲花:我的信心显现成莲花的样子,上师你坐在莲花上面,有些修法里面是这样的。这个地方就把我们的信心变成彩虹萦绕的样子,外在观想彩虹萦绕,但其实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形成的。
在彩虹萦绕当中,“皈处总集根本之上师”,所有皈依处的总集就是根本上师。什么是皈依处的总集呢?三宝是我们的皈依处,上师是三宝的总集;还有三根本是我们的皈依处,上师也是三的总集;还有些前面所讲的,本性空、自性明、大悲周遍也是皈依处,上师也是它的总集。所以说皈处总集根本之上师,根本上师是所有皈依处的总集,具备所有佛法僧的功德。
我们如果要产生一个比较好的信心,有时候说要对上师产生像佛一样的信心,必须要了知佛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佛陀具体具有什么样功德,你知不知道?不知道,那你对上师生起和佛一样的信心是怎么回事呢?没有概念,很模糊。如果要让你的信心清晰,那么还是要知道三宝的总集:佛宝是什么?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法宝是什么?“法宝不就是经书吗?我佛堂上摆的经书。”那你的上师就是具备经书的特点吗?所以法宝的自性必须要了解,《宝性论》等讲了法宝的自性,还有在《随念三宝经》里面也讲了法宝功德;还有僧宝具备什么功德?僧宝不是一个和尚,僧宝就是具有地道的圣者。所以三宝的总集是这样的自性,或者说它是导师、道或者助伴的作用,上师是三宝的总集。
三根本的总集。三根本是怎么样?加持的根本,悉地的根本,还有事业的根本等等,这些都需要了解。了解完你就会发现,你的上师可能不是三宝总集,如果不观察,就是自信满满的:上师就是三宝总集,就是三世佛的化身。其实他对三世佛根本没有概念,学完了佛陀功德的描述之后,可能就会觉得自己的上师可能不是佛,可能没有具备佛陀的功德,这种情况也有。因为了解了,以前是不了解到底什么是佛,什么是佛陀总集的概念,完全不懂,懂了之后可能就发现:以前我认为上师是三宝总集,而现在我学完之后,就不能确定了。这是个好事情,因为以前你的信心是虚的,现在和以前比较起来,似乎你的信心是退了,但它是比较真实的,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重新生起信心,那信心就很坚实了。所以佛法里面并不鼓励很虚假的说得很漂亮的言辞。你必须要了解,在了解之后的基础上再生起信心,就不容易退失。佛陀还有上师们鼓励我们学习佛法是有必要性的,必须要了解所生信心的对境到底怎么样。不了解的话,我们都会说,谁谁谁是我的根本上师,他是佛一样的化身等等。有的时候根本不了解真正佛具备什么样的功德和自性,到底法宝是什么?僧宝是什么?不了知就随随便便说。但了知之后可能就不能随便讲,就知道这是不容易的,真实的就像佛陀一样的觉悟者,或者说像僧宝一样觉悟者是不容易的。如果慢慢学完之后,还对自己的上师生起信心的话,的的确确可能是有根据,有根据的信心也是比较稳固,不太容易退失的。
很多传承上师的传记,比如说我们经常看的大恩上师翻译的《密宗大成就者奇传》里面的一些案例,还有米拉日巴尊者依止上师的案例,这种弟子依止上师时的信心的确非常非常稳固,他的宿世的善根特别深厚。有些人可能宿世的善根不一定那么深厚,但是他在今生很认真的去积资净障,法义该学的学,该修的修,法义已经融入到相续当中,完全改变了他的相续,通过他自己的精进产生了应该有的真实的信心。
“身非庸俗而为清澈身”,上师的身体不是现在庸俗的样子,因为上师为了利益众生的必要,一定要显现成和我们一样的样子,然后才能够和我们亲近,接近我们,我们才容易跟他学习。他有这样示现的必要性,就是他和我们一样降生到世间,然后从婴儿到童年,到少年、青年,他小时候是这样的,然后是怎么依止上师的,怎样求学的,怎样闭关的,等等,一系列的事迹有轨迹可寻,这样我们比较容易生起信心,因为更符合我们现代凡夫人的分别念。
其实对他自己的本体来讲,需不需要这样做呢?并不需要。他对菩萨就不需要这样示现,他在报身剎土里也不需要这一套,因为菩萨的相续已经很清净了。但是在这个娑婆世界,在一般人面前,他就必须要这样做,因为众生的心很复杂,分别念特别地多,如果你不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他就会怀疑,你从哪儿来的?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以前的历史是怎么样的?你是不是骗子?有很多很多的分别念。所以他们的示现都是一整套,父母是谁,怎么降生的,入灭之后就重新投生,整个痕迹都可以找到。这个对我们来讲,符合我们的分别念。
有些时候我们觉得,还是直接化生好一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他能留一个痕迹,给我们一个可以找得到的地方,然后我们就可以跟随这个轨迹去学习,随学,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我们的分别念。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不会再想东想西了,他给我们讲佛法,我们慢慢学了之后,就可以把内心调伏。
所以,上师显现庸俗的身体,血肉之躯,是为了走近我们身边的必要,让我们感觉反差不会那么地大。如果他直接显现一个清澈身,显现成天神的样子,我们说这个好啊!但有时候也不一定,可能就像宗萨仁波切讲的,有时我们希望我们的上师显神通,飞来飞去,有时觉得上师老人家还是平凡点好,和我们一样走路,或怎么样,还是这样好一点!众生的心就是这样子的。
总而言之,我们的想法是这样子的,但是上师们,或者说这些佛陀,他们在示现的时候,一定是从智慧观察,显现和我们一样的身体,一样的生老病死、行住坐卧,这样对众生的利益更大。因为这些人不是圣者,如果是圣者的话,这些都是不必要的,什么生老病死?在初地以上菩萨面前显现这个干什么?没有丝毫的必要!
所以在报身剎土里面,这一套完全没有,根本找不到什么生老病死。显现的是什么呢?我们看经论里面讲,“佛陀的报身常住”,直接跟你讲报身常住,永远不入灭,没有那个必要。入灭的必要是针对我们的分别念,在我们这个世界当中,有生老病死,根据我们这样,有示现的必要,在报身剎土里面完全不必要。这个也是有些小乘修行者不接受大乘教法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讲到了报身常住,他觉得这个不可能。因为在小乘的所有经典当中,都没有讲过佛身常住的,都是无常的,所以这个他们不接受,或者理解不了。但是对菩萨来讲,就是这个样子,他不需要这个,对初地以上的菩萨,他们的相续已经高度调伏了,现见实相之后根本不需要了。
所以,这时我们观想的上师,不是庸俗的身体,要观为清澈的,光明智慧的身体,显相上是光明的自性。他的本体不只是一团光,你只观想一团光也没什么大必要,现在的技术可以通过光显现成各式各样的表演,也有通过光形成影像,这个技术不是做不了,但是它不是一团光,你只观想光干什么?其实光也只是色法的自性而已,关键是他的外表显现光明的形象,本体是智慧身,他真正是具有所有证悟智慧的本体,这个是特别地重要。
“身非庸俗而为清澈身”,就是我们所观想的这位上师,他一定是真真实实的、具有所有断证功德的智慧身,不是肉身,也不是铜块、泥巴,不是一张画,他是一个光明的清澈身,具有真实的、断证功德的智慧,是殊胜无为法的体性。
“吉祥无量光佛本体住”,本体是上师,形象清澈地显现为无量光佛。无量光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翻译成汉语就是无量光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南无无量光佛,有时翻译成无量光,有时翻译成无量寿,都是可以的。无量光明的自性,就是吉祥,具有所有吉祥的自性。有些地方的吉祥,是具德的意思,具有一切功德的无量光佛,具有一切吉祥的自性,所有不吉祥的成分都没有。不吉祥的成分是什么呢?是烦恼障、所知障、习气,这些都是不吉祥的因和它所显现的果。但在阿弥陀佛的相续当中,这些完全没有,所有的烦恼障、所知障、种子习气全部干干净净,所有的功德都已具备,已经现前了,所以是吉祥的意思。
叶木给洞为索瓦得当以强烈敬信而祈祷
拉颇瓦炯瓦辛记漏现前往生圣道祈加持
“当以强烈敬信而祈祷”,这个“强烈敬信”来自于自己善根的复苏,来自于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的了知。了知之后生起真实的信心,完完全全地相信。在世间上有时是这样的:当你越了知一个人的根根底底,你对他就越没有信心,越没有兴趣了;不了知的时候还有一种神秘感,觉得挺好的。
但是我们对佛菩萨了解的话,越了知应该是越生起信心,因为该证悟的已经证悟了。证悟的因是什么呢?不是说,你认为他证悟了就证悟了,这个是不能观察的。其实证悟的整个方法,证悟的轨迹,在佛经当中有清晰交代的,他以前修了什么法?法的体性是什么?都有介绍。去年学的《成量品》里面,通过推理的方式详细地介绍了,佛陀最早发心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发心之后修持福智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所修法的核心无我空性到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可以对治烦恼,为什么把这些烦恼对治完就可以成佛,这些全部都可以找得到根据的。
如果有智慧、有时间的话,就可以方方面面地学习。还有一种,如果自己宿世的善根比较强的话,通过学习一些经论就可以了,不需要因明的推理。因明的推理对有些人来讲,没有也行,你只要了解这些经论里面讲的佛陀为什么成佛,这个不是我们讲的,是真正有因的,大概了解也可以,它的方法、途径不一定完全是一样的,因为根基不一样,有些人就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去了解。如果是邪念、或者分别念比较重的那种人,单单通过学习介绍佛陀修法的传记,或者大概的法,可能不一定就能够遣除相续当中的怀疑,那你可以学习《成量品》。《成量品》里面把顺势和逆势的推理,都讲得很清楚。
对于修行人来讲,应该有强烈的敬信,而且要非常地稳固。有些修行者刚开始的时候很强烈,就像夏天的暴雨一样,很猛烈,但是无法持久,十分钟之后,就没有了,突然就停了,一点都没有了;有些可能很强烈又很持久。要让我们的信心特别地持久,又很强烈的话,就要不断地闻思修行,不断地闻思修行就能让我们的信心强烈地、持久地生起来。这种信心对我们修任何法都是一个最殊胜的因缘,不管是修颇瓦也好,还是修大圆满也好,修净土也好,还是修其他的法也好,这个强烈的敬信是特别重要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修仪轨,一方面也要关心怎么引导自己持续地生起信心。
很多的生起强烈信心的法义,我们要花时间去学习,这个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了让我们的修法更加有质量。就好像打坐一样,虽然你二十四小时在座上,挺好的,但是有时候还是要下来吃个饭,休息一下,这个还是有必要的,可以帮助你继续打坐,否则二十四小时你都坐着不动禅,可能二、三天之后你想下来也下不来了,因为你已经不行了(笑),这样也许可能会耽误你的修行。所以修行固然重要,但是培养我们信心的这些法,该学的还是要学,不是没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让现在所修的法更加地有质量,更加持久,这个特别地重要。
“当以强烈净信而祈祷,现前往生圣道祈加持”,祈祷什么呢?“现前往生圣道祈加持”,我现在修持这个往生法,往生的圣道,祈求加持我。
内怄慢昼巴辛记漏趋入密严刹土祈加持
扬秋给加萨怎巴秀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
“趋入密严剎”就是我们要往生到极乐世界,求您加持。最后“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往生极乐世界是为了证悟,为了成佛,为了获得究竟的觉悟。
所以,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去念诵祈祷。念诵的时候可以慢一点。僧众开法会,有时词句会比较慢,比如第一座,都是比较慢的,很慢很慢地念,最后一座可能会稍微快一点,中间几座可能是不快不慢。有时候仪轨是七个字的仪轨,有时是九个字,如果你要很快地念,一下子就念完了,还没来得及观,都已经到第五句了,所以,你说怎么观?没办法的。你就慢慢地念,给你时间观想法义里面提示的内容,让你好好地去随文入观,跟随这个词句,一边念一边去观想,念完了,观想也完成了,就开始安住,等等。但如果你观得很纯熟,稍微快一点也可以,看你自己的情况而定。如果是共修,当然就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不是共修,你自己修就比较自由一点,可以稍微慢一点,或者稍微快一点,自己掌控时间。
但是信心是最主要的,还有一个要观想清楚,这个也是很关键的。
这样将以上全文完整地念诵三遍之后,再从“当以强烈敬信祈祷”到结尾念诵三遍,
从“唉玛吙”到“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要反复“念诵三遍”。意思是,第一遍念完之后,自己没有观清楚,那么还有第二遍,你再加固,第二步可能稍微清楚些,还没有稳固,再念第三遍。所以,我们皈依念三遍、发心念三遍意思也是这样的。现在也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能也是这个意思吧,反正就是为了提醒你,第一遍念的时候,可能你走神了,没有注意到,第二遍注意了,第三遍的时候,慢慢地一遍比一遍清楚,这特别有必要性,所以念三遍。念三遍之后,再从哪里念呢?
再从“当以强烈敬信祈祷”开始,前面你整个反复完整地念三遍,再从“当以强烈敬信祈祷”到结尾,最后四句话要单独地念三遍,
然后将末尾“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这一句念诵三遍,
就是说把这四句话“当以强烈敬信祈祷,现前往生圣道祈加持,趋入密严刹土祈加持,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念完之后,再重复念“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三次,最后一句念诵三遍。
有些传统当中,念完三遍之后,从“当以强烈敬信祈祷”这个只念两遍的也有,把第一次的三遍也算进去了。所以,最后的四句话,我们听的时候,只念了两次,其实是把第一次的最后一句也加进去了,就三遍。最后“现前往生圣道祈加持,趋入密严刹土祈加持,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最后一句念完之后又要重复,有些传统里面就只念两遍,就是念完之后,念“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两遍,把刚才念四句的最后一遍也加进来,有这样的。《喇荣课诵集》里面的颇瓦修法,最后一句是念两遍,就是把那遍加进来了,但是按照这里面讲的是三遍。
这里面是完整地念三遍。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都念三遍。整个从‘唉玛吙’到最后念三遍,“当以强烈敬信祈祷…”这个完整地念三遍,再把“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这个再念三遍,就是反复念。整个完整的念三遍,这四句念三遍,最后一句再念三遍,就可以了,一边念一边观想。这个念诵不复杂,次第就是这样的。这是属于比较广的修法了。
在这些时候一定要满怀对上师怙主无量光佛的诚挚敬信,一心专注在觉性自心所依的“舍”字上,
在念诵颂词祈祷的时候,整个颂词就是通过强烈的敬信心祈祷,一方面对上师阿弥陀佛产生无量的敬信,同时“一心专注在觉性自心所依的‘舍’字上”,不是在自己的心间,是在绿色的风团上面,抖动的风团上面有一个“舍”字,自己的心专注在“舍”字上面念诵。一边祈祷,一边专注这个“舍”字。
然后舌头抵住上颚,念诵五遍“舍”,
把自己的舌头抵住上颚,念“舍”字时没办法发出很大的声音,只能够“舍”“舍”“舍”这样发出比较含糊的声音。有些声音很大,有些声音不是很大,稍微有点声音就行了。念诵五遍“舍”,同时观想觉性自心所依的红色“舍”字。
随着淡绿风团明点而起伏波动并且越来越高,
念五次“舍”,念的时候,风团顶着中脉里面红色的“舍”字慢慢地往上走,到第五遍的时候,就应该到了头顶天窗这个位置,就是说越来越高。
最后从头顶梵净穴出来,
第五次“舍”字念完的时候,它已经到了头顶上这个位置了。
与此同时念一声“贺嘎”,
这个“嘎”字念一点点。有些传统的“贺”“嘎”,“嘎”字发声会特别地明显,有些不明显,就带点尾音“贺嘎”,带一下,有时“嘎”字是非常非常小的声音,就是发出“贺嘎”这样的声音;有些是“贺”、“嘎”把两个区分得特别明显。传统是不一样的,按照传统去做就行了。
念“贺嘎”的时候,
观想这一“舍”字如同勇士射箭般融入无量光佛心间。
这个“舍”字一下子就升入到头顶上,观想进了阿弥陀佛的心间。以前有些讲的时候,观想这个风团是不上去的,只是把“舍”字送上去,自己就降下来了,降到心间,再在这个风团上面马上重新观想一个“舍”字,又开始“舍、舍、舍、舍、舍”,然后“贺嘎”上去,之后它又下来了。这样反复地串,不断地串,是这个意思。
有些上师们讲,这个风团不跟“舍”字到阿弥陀佛的心间,就把“舍”字送到梵净穴,把“舍”字送上去,自己再落回心间,这个时候观想就完成了,然后重新在上面再观一个“舍”字。
又如前一样明观心间“舍()”字,专注所缘并诵七遍或二十一遍“贺嘎”,
如前一样,心间观想“舍”字,然后专注所缘,并反复念诵七遍。“舍”字观完,观在头顶,“舍、舍、舍、舍、舍”,然后“贺嘎”送上去后又降下来,降下来之后又观想“舍、舍、舍…”,就是反复地串习。在念诵超度的时候,上师也讲了,三次就够了,“舍、舍、舍、舍、舍”,然后念三次“贺嘎”,就可以进入到下面的佛号。但是自己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多加一点,念七遍也可以,念二十一遍也可以,这时就是反复地串,时间可以长点。
虽然其他宗派有念“贺”时观想上升、念“嘎”时下降的传统,但自宗并没有观想下降的传统,
有其他的往生法的传统,念“贺嘎”的时候,“贺”字上去了,念“嘎”字的时候,送上去的这个“舍”字从阿弥陀佛的心间又落回到自己的心间,重新念“贺嘎”,“贺”字上去的时候,“嘎”字又落回来。把落回来的这个次第观得很清楚,有的传统是这样的。
但是自宗,我们按照《龙钦宁提》的往生法来修的话,不需要这样观想,没有这个传统,送上去之后,就不要再回来了,在心间一刹那重新再观一个“舍”字,因为是训练,再观个“舍”字,送上去之后,它不再回来,然后重新再观一个“舍”字,是这样的意思。
有些人开玩笑说:“你回来习惯了,最后往生的时候你又回来了”。就是说,不要让我们习惯,如果习惯了,最后往生的时候,“贺”,“嘎”习惯了又回来了(笑)。说是这样说的,我们又不知道,想的时候,可能的确有这样的必要吧?反正送上去就不要回来了,可以重新再观一个,就是不要让它再降下来。也许是众生的分别念,也许是真的有的,所以自宗并没有下降的传统。
修行的时候,有些习惯的确是。刚讲的那种,有些人在训练的时候,那些习惯没有改变的话,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这个习惯可能就会带出来。训练的时候有些规范的动作,哪些不能做,哪些能做,在培训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就要注意,也许有这种可能性吧。
念完“嘎”以后,
“嘎”字要念得非常地很轻。上师在讲义里面说,这个“嘎”字很轻,轻轻的带着,不需要发声特别地明显。
再如前一样念诵“顶礼供养……”祈祷文并尽力念修“舍”字法,
就是反复地念,二十一遍念完。
接着再念“顶礼供养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怙主无量光佛”七遍或三遍,
就开始念“救单地得云向巴扎救巴扬大巴奏波桑吉滚波怄花德美巴拉夏擦漏秋斗加色切怄”(顶礼供养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怙主无量光佛),再念七遍阿弥陀佛佛号,一心一意祈祷阿弥陀佛,祈祷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觉得这个不重要,念佛号不重要,念“贺嘎”重要,而且声音要大,觉得是自己的声音大把头顶梵净穴冲开的。其实不是声音大,是信心,有了信心,通过阿弥陀佛的加持,还有法义、观想本身让你开顶的。以前有些道友修的时候特别大声,觉得声音小了可能冲不开,用特别大的声音要把梵净穴冲开,对于祈祷阿弥陀佛他就不太重视。
上师老人家讲了,祈祷阿弥陀佛加持,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主要是靠阿弥陀佛的加持来修持的,法本身的加持力也很大。所以,如前念诵“顶礼供养……”这个祈祷文,并尽力念修“舍”字法,接着再念“顶礼供养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怙主无量光佛”七遍或三遍,再念诵再祈祷阿弥陀佛。
最后念诵由竹庆派所传下、伏藏大师日月佛所造的《入草往生法》这一简略祈祷文:
前面就是完整的颇瓦法了,你反复地串就行了。从“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然后是“舍、舍、舍…,贺嘎”,再念“救单地得云向巴…”这个佛号,念完佛号,又开始“舍、舍、舍…”,这个就是完整的修法。
这里面也加了一些其他的传统,反正加持力是很大的。修完前面这个,再串习第二个简略仪轨,这个仪轨是竹庆派的。宁玛派有六个支派,有个竹庆派,竹庆寺是它的根本寺院,竹庆派传下来的,伏藏大师日月佛造的《入草往生法》,它是个简略祈祷文。
后面要讲,往生法修成的时候,可以在头顶上慢慢地插草,轻轻地插,可以把茅草插到自己开顶的地方。不是使劲地去捅,修成之后,轻轻地一插就可以插进去。因为是修成之后的验相,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叫《入草往生法》。简略祈祷文是:
桑吉怄花美拉夏擦漏 顶礼佛陀无量光
怄坚班玛炯内拉索瓦得 祈祷邬金莲花生
珍亲匝哦喇咪特记宗 大恩根本师悲摄
匝瓦杰波喇咪拉那中 根本传承师引道
匝拉颇瓦炯瓦辛记漏 加持修成往生法
涅拉破为卡秀昼巴辛记漏 依此捷径趋空刹
大瘦的内才破杰玛踏 吾等从此命终时
得瓦坚德吉瓦辛记漏 加持速生极乐刹
这个仪轨首先是“顶礼佛陀无量光”,对于阿弥陀佛首先顶礼。
然后“祈祷邬金莲花生”,莲花生大士一方面来讲是我们的祖师,还有一个为什么要祈祷莲花生大士呢?因为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化现,阿弥陀佛的化身,在莲师的传记里面讲得特别地清楚。阿弥陀佛的心间,红色的“舍”字放出光明,这个光明照到达那郭夏海的莲花上面,“舍”字刹那之间就变成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本体,化身其实就是和阿弥陀佛无二无别的。平时我们祈祷金刚七句或者念诵莲师心咒,其实也是在和阿弥陀佛在结缘。所以,在修莲师上师瑜伽的时候,在念诵金刚七句、念诵莲师心咒的时候,如果你知道莲师也是阿弥陀佛,修持莲师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那就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他们的本体是一样的。
“大恩根本师悲摄”,大恩根本上师慈悲摄受我。
“根本传承师引道”,根本上师和传承上师,所有的传承上师,当然可以是大圆满龙钦心髓的传承上师,也可以是颇瓦法的传承上师。其实来讲龙钦心髓的颇瓦和龙钦心髓的传承上师应该是一样的,龙钦心髓的传承上师应该包括颇瓦以上的法都会传授。根本上师、龙钦心髓或者颇瓦法的传承上师接引我,现在接引我趋向正道,临终的时候接引我趋向极乐世界,你们一起来接引我。
在有些画像里面,有阿弥陀佛,还有传承上师,显现在空中,接引亡者趋向于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我在修法的时候,根本传承上师引导我修法的路,加持我修成;死亡的时候引导我趋向于极乐世界。现在习惯性地去祈祷,临终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想得起来,自然而然地就会观想他们、祈祷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往生,加持我修成这个往生法。
“依此捷径趋空刹”,因为颇瓦法是往生的捷径,“依止捷径趋向于空刹”,趋向空行刹土,极乐世界也是空行刹土,所以趋向于殊胜的极乐空行刹土。
“吾等从此命终时,加持速生极乐刹”,现在我是在串习,从这个娑婆世界命终之后,“加持速生极乐刹”,不需要到中阴身,我这边一断气,那边就往生,就走了。
这是最好的,不经过中阴。在临死修颇瓦的时候,把自己的心识观想融入阿弥陀佛,然后通过阿弥陀佛的加持刹那就走了。在汉地净土宗里面,也说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然后莲花接引,跟着阿弥陀佛就回到极乐世界去。这里是直接观想和阿弥陀佛融为一体,融入到阿弥陀佛的心间,不是观想在阿弥陀佛放下来的那朵莲花里,通过这样的方式往生极乐世界。
这一祈祷文的末尾一句“加持速生极乐刹”念诵三遍。
这个仪轨整个念三遍,然后最后一句“加持速生极乐刹”再念三遍。有些地方也有写念两遍的,因为前面三遍念完了,最后这个“加持速生极乐刹”念两遍。
再如前一样尽力念修“舍”字法。随后也像前面那样念诵“顶礼供养皈依……”
这个和开始是一样的,念完之后,再念“舍、舍、舍、舍、舍”,再念“贺嘎”,然后观想这个“舍”字进入到阿弥陀佛的心间;再观想“舍”字,“舍、舍、舍、舍、舍”“贺嘎”,这样反复地修,反复地观想。
上师也讲了,声音不必过大,尤其人多的时候,声音小一点好,这个不是靠声音大小的。“往生不靠声高”,不是看你声音有多大,是否修得成,主要是信心,还有观想的标准程序。这样慢慢地修,悄悄修的话,也是可以修成的。
在念诵“顶礼供养皈依”阿弥陀佛圣号的时候,念七遍或者十四遍、二十一遍都可以,就看你修的时候用多长时间,如果这一座我可以修两个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我就可以安排佛号念长一点,一心一意地祈祷,阿弥陀佛一定要加持我修成!因为念阿弥陀佛的佛号是在和阿弥陀佛相应;念佛号也可以积累资粮,它本身是积累资粮的一种方法;还可以清净自己的障碍,在念佛号的过程当中,该清净的障碍就清净了,因为佛经里面讲到了,念诵阿弥陀佛佛号可以清净很多的障碍;也可以具足很多的顺缘。主要是阿弥陀佛的加持。
现在加持我把这个法修成,临终的时候接引我往生极乐世界,遣除我往生的一切障碍。从现在我修成到临死之间,也许还要经过几十年,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障碍,祈祷您老人家加持我,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要出现任何的障碍。就像念《普贤行愿品》一样,让我们“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从现在到临死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要有障碍,临终的时候也不能有障碍。
有些人修行佛法的时候,修的过程当中一点障碍都没有,临终的时候障碍就出来了,各式各样的障碍来障碍你,没有办法,或者说不想去,或者生嗔恨心或者是什么样的,反正各式各样的障碍全都出来了,让你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
以前我们有没有讲过?我忘了,以前听说有一个真事儿,汉地有一位老人家,一个老太太,她不修颇瓦,她对极乐世界很有信心,对阿弥陀佛很有信心。她一直就是念诵阿弥陀佛,最后她念诵得特别地好。然后要死的时候,她把跏趺坐结好了,一心一意地开始祈祷阿弥陀佛,那个时候她已经有了一些前相,往生的很多瑞相慢慢地开始出现了,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时候。在比较关键的时候,他的一个儿子回来了,说“你搞什么名堂?把腿盘到这个地方,你搞什么名堂”?强制性地把她的脚掰了下来,然后她生起了很大的嗔心,死的时候脸色很黑,她在生起嗔心中死的。所以有类似于这种的情况就很可惜,功亏一篑。如果没有这个因缘的话她会很顺利,前面的一切都是非常地顺畅,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前期的瑞相。可能还有一些业没有消尽,或是怎么样,反正就是这些障碍,让她生起了烦恼,强制性地干扰她。死的时候脸色很不好,吐血,因为生起了嗔心,这些都是有的。
这些违缘在临终的时候也许会出现,所以现在多祈祷阿弥陀佛,把这些也要加进去。在我们修往生法的过程当中,要帮助我们遣除违缘、障碍。从现在到临死之间的障碍不要发生,不要让我退失信心,不要让我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障碍一定要遣除;还有临终的时候,千万不要出现障碍。这个是很重要的。
但是有些人一直修,不祈祷,障碍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遣除,这个也有。但我们祈祷一下,做一个保险,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你这样祈祷、这样回向,它就会这样成熟,缘起的力量就是这样的。
前面讲了,念诵佛号“顶礼供养皈依…”主要是祈祷阿弥陀佛。藏传佛教的圣号比较长,加了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等等,汉地净土宗就是念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包进去了。在念诵顶礼供养皈依的时候,念诵长一点,可以发愿、祈祷遣除一切障碍和违缘,具足一切的顺缘,也可以通过念佛来积累资粮,清净一切罪业。反正这个时候就是通过信心去祈祷,祈祷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多念一点。修行的时候,心不要散。念得太多,心要散的时候,就不要念了,开始观想,专注中脉中的“舍”字,再修“舍、舍、舍、舍、舍”“贺嘎”,修了之后,再开始祈祷,反复这样做。把信心和这些修法配合起来的话,很快就可以修成。这是第二个简略仪轨。
然后是第三个简略仪轨,第一个是佐钦派龙钦宁提比较广的仪轨,就是龙钦心髓的仪轨。第二个是佐钦派的,就是白玉派传下来的仪轨。里面稍有不一样的地方。
接下来念诵由白玉派传下的《天法往生法》仪轨(此仪轨为化身不变金刚著)的祈祷文:
白玉派也是宁玛巴的六大支派之一,他们的寺庙是白玉寺。
白玉派传下来的《天法往生法》是南丘法门,写这个法的大德很厉害,就是不变金刚明珠多杰,他是和乔美仁波切是一个时代的。他既是乔美仁波切的上师,也是乔美仁波切的弟子。因为他修学的很多伏藏法的法主都是乔美仁波切,所以他依止乔美仁波切学修佛法。这方面在乔美仁波切的密传里面记载得比较清楚。天法大圆满是南丘派非常出名的一个大圆满法。他的仪轨都是内心当中的意伏藏,而且很多伏藏都是在十二岁写的。化身不变金刚十二岁时造的仪轨有很多,以前大恩上师也讲过他的很多事迹,他在很小的时候写了很多著作,基本上不下地走路,他圆寂得也很早,只有二十四岁。他把所有的法写完了,意伏藏取完了之后,二十四岁就入灭了。在南丘法脉当中,他留下的仪轨,包括大圆满在内的,其中一个法类就是天法往生法,它的加持力很大。我们的课诵集里面,有一个麦彭仁波切的极乐愿文,也有一个简略的极乐愿文就是化身不变金刚写的。他是著名的伏藏师,宁玛派一百位伏藏师的传记里面也有他。大家可以把这些传记拿出来看一下,对于我们生起信心很有必要,他也是我们的传承上师。
唉玛吙
辛德怄擦怄花美滚荡 极其稀有怙主无量光
特吉亲波夏斗特亲透 大悲观音大力金刚手
大瘦渍戒叶记索瓦得 我等专心致志而祈祷
则拉颇瓦炯瓦辛记漏 修成往生深道祈加持
虽然这些词句很简单,但是加持力特别大。
“极其稀有怙主无量光”,就是阿弥陀佛,他是主尊。“大悲观音大力金刚手”,这是主要的眷属,一个是大悲观世音菩萨。一个是大力金刚手,也就是大势至菩萨。“我等专心致志而祈祷”,像我们这些修颇瓦法的人专心致志的祈祷主尊和两位主要的眷属。“修成往生深道祈加持”,因为这个往生法是一种甚深的捷径、往生深道。通过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到达极乐世界。这些能够帮助众生解脱的方法,既可以非常广大,扩展到三藏十二部经、整个六续部那么广大的显密法要,也可以简略到几句话的往生捷径。我们应该对这个法义生起信心。这种信心绝对可以帮助我们往生,我们要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有了深信不疑的信心,简单的法也可以发挥特别大作用。
大瘦那叶切为地雄才我等一旦出现死亡时
那西得亲颇瓦辛记漏加持神识往生极乐刹
我们在死亡之前,要不断地串习颇瓦法。“我等一旦出现死亡时”,不管什么时候,一旦出现了死亡。“加持神识往生极乐刹”,加持我的神识往生到极乐刹土去。如果你平时做了很多观修、祈祷的缘故,即便是突然死亡了,没有来得及祈祷,以前的祈祷都会管用。因为你在死之前,每天都在呼唤西方三圣,祈祷传承上师在我临终的时候,一定要接引我的神识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你特别认真地观修、祈祷了,即便在死的时候,来不及祈祷,以前的力量也会在死亡之时发挥作用。他们也会因为你祈祷过的缘故而现前,有可能自己一下子忆念起来,生起了信心而往生。
末尾一句颂词(“加持神识往生极乐刹”)同样重复三遍,
全文念三遍,最后一句加持神识往生极乐刹,也同样重复三遍。
接着再像前面一样念修舍字法。
像前面一样,“舍、舍、舍、舍、舍”,“贺嘎”,开始不断的观想,从中脉上去到阿弥陀佛的心间,这样去串习往生法。这是一个毫不复杂的修法。如果我们认真看大恩上师的讲记,很容易掌握,也不需要什么道具,反正有一个坐垫就可以了。把法本放在坐垫的前面,刚开始不熟,你就看着修,时间长了背下来,连书都不用看,最多前面放一个阿弥陀佛的像或者西方极乐三圣像,便于观想,其实这是很简单的。找一个清静的时间段或者说比较清静的环境,坐下来生起信心以后,就开始串习颇瓦法,修法本身特别的简单。
把这几个步骤观想好之后,就是“舍”字往上走,走到阿弥陀佛的心间,然后重新在风团上,再观一个“舍”字上去,这个没有什么不懂的,很容易修,没有其他的圆满次第那么复杂,有些生起次第也非常复杂。像修坛城等等,持明法会的观音九本尊仪轨还不算是最复杂的,我们修行的时候,也不太好观,有些的确很复杂的观想。这是很简单的一个修法,不像复杂的圆满次第那样,对于脉瓣观想得很多,六十四个脉瓣、三十二个脉瓣、八个脉瓣等等,没有观想这么多脉瓣。非常的简单,只要通过信心祈祷修行就可以。
有一个专门的音调。如果你不喜欢那个音调或者念不来,朗诵或用你自己的音调也行,这些问题都不大。这方面有一个独特的音调,大家可以上网去搜一下。不仅上师老人家念过,还有法王如意宝、龙多活佛念诵颇瓦的录音,这些都是力量很大的仪轨,圣者念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去学。很多人听音乐的习气很重,对流行音乐听了几次全部背下来了,这个很简单,就是重复那么几个音调,学一下之后可以配合去念。如果不是那么的习惯,直接念诵“极其稀有怙主无量光”也可以。这些相对来讲,都是次要的。音调也有加持,在不同的传承里面有不共的念诵,比如敦珠法王的心伏藏的音调。法王如意宝在开法会的时候说过,这次我们念诵护法仪轨应该用敦珠心伏藏的音调来念,然后就在广播里面通知,谁会念就去领诵;有些用白玉派的音调念,有些有佐钦派的音调念。反正这些音调也有加持的,如果能念的话就念,如果觉得不能念,不习惯的话,不用也行,主要不是这方面,信心和祈祷是重要的。
后面这两个祈祷文不是龙钦宁提派的仪轨,
前面讲一个是佐钦派的,一个是白玉派的。
因此并非持明无畏洲所传下来的,但是竹庆仁波切与贡钦仁波切等传下来,一脉相续,一直传到多哲仁波切。
“多哲仁波切”就是第一世多智钦仁波切,他是无畏洲尊者的大弟子,现在锡金的是第四世,他也是很著名。以前的寺院是在色达的亚龙寺,后面在青海班玛法王如意宝降生地的附近,那个多智钦的寺院也是有的。
我的至尊上师也曾按照他们的讲法传授过。
华智仁波切说,“我的至尊上师”,也就是如来芽尊者,如来芽尊者也是按照他们的讲法,传授过这个仪轨,就是说两个仪轨都传过。
本来多哲仁波切也有塔波仁波切所传下来的噶举派往生法引导的传承,并编写了念诵往生法的祈祷文,然而我的上师并没有传授。
第一世多智钦仁波切的传记里面也写了,因为以前他在一段时间当中,专门依止过噶举派的传承上师,所以他的法脉里面,也有一些噶举派的传承。“塔波仁波切”,就是冈波巴尊者。他传下来的噶举派往生法的引导传承,而且也编写了念诵往生法的祈祷文,然而如来芽尊者并没有传授给他们。
不管怎样,所有不同传承风范的观想次第其实都没有什么差别,这一引导教授必将一脉相承。
不管怎么样,“所有不同传承风范的观想次第”基本上是一样的,大同小异,只不过有些是四臂观音的颇瓦,法王如意宝的著作里面还有一个以麦彭仁波切作为主尊的颇瓦法。大圆满的后面主要是阿弥陀佛,还有其他不同主尊的颇瓦法。
以前很多地方都传过,汉地以前也有很多,贡嘎上师在民国也是传过颇瓦,当时修颇瓦的风气也很盛。很多人修颇瓦都修成了。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成都大邑的白岩寺惟印法师也传了颇瓦,很多成都人都去修颇瓦。有一段时间射洪那一带的一个寺院,也是集体修过颇瓦。现在还有很多家庭道场里面传颇瓦、修颇瓦的情况。不管怎么样,一个人修可以,几个人一起修也可以。这是比较容易修的,修法也差不多是大同小异的,都是把自己的心识融入到上面所观的佛菩萨的相续当中,不断地串习。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让我们不断忆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次第就是培养我们相续当中往生极乐世界的善妙习气,这就是必要之一。
我的至尊上师在多哲仁波切前听授过多次,因此从至尊上师处获得过往生引导传承的人也就算是得受过噶举派往生法传承了,我想这些人念诵噶举派所传下的祈祷文也完全可以。
这段话和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就是华智仁波切在说当时的情况。如来芽尊者依止过多智钦仁波切很长时间。虽然他们两位都是晋美林巴尊者的弟子,第一世多智钦活佛是智悲光尊者的弟子,如来芽尊者也是智悲光尊者的弟子。因为如来芽尊者在依止晋美林巴尊者的同时,也依止过第一世多智钦活佛,所以华智仁波切的至尊上师也在多智钦仁波切面前听过很多次。
从如来芽尊者这里得过往生引导法传承的人,就是指当时得过的人,也算是得到了噶举派的传承。华智仁波切分析的时候说,他们也可以念诵噶举派的祈祷文,这些和现在的我们没什么关系了。
这两个简略祈祷文可能是多哲仁波切编写的,反正与别的祈祷文稍有不同。
后面两个简略的祈祷文,佐钦的和白玉派的都编进来了,就是在讲颇瓦的时候加进来了,和别的祈祷文稍有不同,总的方面是一样的。
这里是遵照我的至尊上师的传统而撰写的。我的至尊上师依照白玉派《天法往生法》的传承为他众作超度的时候,
如来芽尊者依靠白玉派的《天法往生法》的传承给他众做超度。因为念超度的时候,有些是从第一个颂词开始观,把死者观成金刚瑜伽母,虽然死者是躺着的,但是观想的时候,要观想他是站立的。大恩上师在讲记里面讲了,给别人超度的时候,观想他也是站立的形象,中脉等观清楚之后,修颇瓦的时候,主要超度他,观想死者往生到阿弥陀佛心间,最后往生到极乐世界。如果时间充裕,就会从头开始念,念完龙钦心髓的往生法,然后念佐钦传承的往生法,《天法往生法》也会念,花的时间会稍微长一点。如果时间少的话,前面都不念,只念最后的《天法往生法》,这个很短,只有几句话。在佛学院超度的时候,有的时候念得很广,有的时候只是念短的。
他的上师念的是白玉派《天法往生法》的传承,依靠这个传承为他众超度。
上面祈祷文中的“我等一旦出现死亡时”替换成“此等一旦现前死亡时”,
在我们的课诵集里面,这句话加进去了,在“我等一旦出现死亡时”下面的括号里面有“此等一旦现前死亡时”,这是超度时候用的。如果自己修的时候,用前面的我等一旦出现死亡时;如果给别人念超度的时候,就换成此等一旦现前死亡时。
可是当今有些人没有懂得这一点而念成“此现一旦”或“从此一旦”等,我认为这些都不太妥当。
有些人不懂这个含义,就念成了“此现一旦”或“从此一旦”,华智仁波切认为这是不太合适的。
这样反反复复地修炼,临近最后收座时,为了印持于五身法界而念诵五次“啪的”,
念完最后一个“舍、舍、舍、舍、舍”“贺嘎”之后,最后要收座的时候,为了印持于五身法界而念诵五次“啪的”。最后要念诵五次“啪的”,最后一次“啪的”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念前五次“啪的”是正常的声音。很多咒语都是通过“啪的”结尾。有的地方说“啪的”相当于一个具有智慧和大悲自性的文字,力量是很大的。
“为了于印持五身法界”,“五身”就是佛陀的五身,法报化三身,加上不变金刚身、现前菩提身就是五身,其实五身就是一个本体的不同侧面。
并于离戏实相的境界中入定。
大恩上师讲记里面讲,这五个“啪的”相当于钉钉子一样,把钉子敲五次,好像把它牢牢地钉进法界当中。念完之后,自己的心识在阿弥陀佛心间,再念五次“啪的”稳固稳固,不退失的意思,有这样的必要性。最后念了五次“啪的”之后,安住在离戏的实相当中。如果安住不了离戏实相,就安住在如梦如幻的空性当中。这样也不行的话,就什么都不想,坐一下也可以。最后什么都不想不是空性,也不是离戏,就是一个训练的方式。经常这样训练,通过这个缘起力也是逐渐了知真实离戏的境界。慈诚罗珠堪布就是这样讲的。
之后观想头顶上的诸位传承上师融入三位主尊中,二位菩萨也融入无量光佛当中,无量光佛化为光融入于自身。
最后是结座,“啪的”念完之后入定,从定中出来之后,再继续观想。前面说我们头顶上有很多传承上师围绕,首先是传承上师融入到汉地讲的西方三圣,这里讲的是三位主尊,然后旁边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又融入到主尊的无量光佛。
无量光佛在自己的头顶正上方,然后无量光佛再化光,观想成红光也可以,反正化成光明从自己的头顶进来,融入自己或者充满自己的全身、融入到自己的心间等等,反正就是融入到自己的身体里面。
由此自己一刹那间变成世尊怙主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融入自身之后,这时候观想自己在一刹那之间变成世尊怙主无量寿佛。以前自己是金刚瑜伽母,阿弥陀佛融入了心间之后,自己一刹那之间变成了无量寿佛,就变成了长寿佛。长寿佛的图片也有很多,自己可以看一下,报身服饰、手结定印,手上托着长寿宝瓶,他和化身阿弥陀佛差不多一样,阿弥陀佛是化身的服饰,身着三衣、手持钵盂。长寿佛是报身服饰,托的是长寿瓶。
身红色,一面二臂,
其实阿弥陀佛和长寿佛也是一个本体,化身是阿弥陀佛,报身可以是长寿佛,也有这样的。
双足以金刚跏趺安坐,双手以等印托着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长寿宝瓶、
长寿佛的佛像很多,唐卡也特别多,就把自己观想成这个样子。
瓶口以如意树严饰,周身由报身十三种服饰装点。一边这样观想一边念诵一百遍长寿咒:
嗡啊玛RA讷则弯德意梭哈
最后要念一百遍长寿咒,“嗡啊玛RA讷则弯德意梭哈”,这就是长寿佛的心咒。长寿佛心咒的念法不一样,佛学院长寿法会的时候,修的是伏藏大师热那林巴的长寿佛仪轨,咒语比较长。颇瓦法里面的心咒短一些,我们按照这个念就行了。
或者其他长寿咒。
还有一个更长的长寿咒,就像我们在念放生仪轨的时候,里面的长寿咒更长。念其他的长寿咒也是可以的。
依靠念长寿咒可以使寿命不受损害,
因为前面讲了修颇瓦对寿命稍有损害,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寿命不受损害的缘故,最后要念一百遍长寿佛心咒。
并且凭借缘起谛实力也可以消除寿障。
通过长寿佛的加持,还有缘起的谛实力,可以消除寿障。比如说本来自己是七十岁,中间在四十五岁的时候,有一个障碍,如果这个障碍过去了,就会活到七十岁;如果障碍过不去,那可能在四十五岁就死了,这就是寿障。上师们有时候显现上也会有寿障,大家会一起为他大作法事,放生或念很多仪轨等等。普通的人也会有寿障,如果放生、做法事或者念长寿佛的仪轨,就可以遣除寿障,平平安安地寿终正寝。如果寿障出现,就会阻碍你活到寿终正寝的时候,而是提前结束你的寿命。
也可以遣除一些横死,有的寿障是通过横死的方式出现的。比如说突然翻车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横死。长寿佛可以遣除横死、消除寿障,他的力量特别大。因为很多人喜欢长寿,所以在参加长寿法会的时候,以前的一些上师们开玩笑说根本不需要管纪律,大家都很认真地念长寿佛。虽然在念其他仪轨也很认真,但是在念长寿佛的时候,尤为认真。管家也说长寿佛法会的时候最好管,大家都喜欢长寿。如果喜欢长寿,可以念长寿佛的心咒或者仪轨,供养长寿佛等等。把长寿佛的佛像挂件戴在身上,也是一种缘起,这些都是无欺的缘起谛实力,可以遣除一些障碍。学院开长寿法会的时候,基本上也会发长寿佛像,有时是发一些佛像,有时是发一些挂件,通过僧众加持过以后,力量很大。无论是自己戴,还是给家人戴,都可以遣除一些寿障、横死的因缘,这方面的力量特别大。
而在超度亡灵或者临终者,或者自己死亡的时候千万不能念修长寿法。
在超度亡灵的时候,不能够修长寿法,不能够念长寿咒,亡灵是要超度的。自己在临终的时候,也不要习惯性地去念长寿咒,这时候是不能念的。
关于这般修炼已经达到纯熟的征相,
验相是什么?就是已经修成了,达到了纯熟的验相。
诚如论典中说:“头上出黄水,插入草等相。”
“头上出黄水”,有时候自己的头顶上就会流出黄水珠。自己修颇瓦的时候,头上出黄水了,就说明修成了。以前的术语叫开顶了,这就是修成了。或者说用茅草轻轻的一插,茅草本来就很软,不像很坚硬的牙签或者竹签等吃烧烤的签子削的很尖,可以直接往里面插,不是这样的。那种特别柔软、很脆的茅草,轻轻的一插,一下子就插进去了,这也是一种验相。有一些人没有插草,也没有流黄水,但是头顶上很痒,有疼痛感,这些都算,大恩上师在讲记里面也讲过的。人的因缘不一样,有些可能什么验相没有,但是他每天都修,最后也可以修成,这样的情况也有。
不管怎么样,可以把它当成每天的功课之一,反正我们是一定要面临死亡的,毫无疑问地无一例外都要死亡。无论什么时候死亡,如果修成了颇瓦,心中不会慌,颇瓦修好了之后,我的心中不会慌张。既然都会要死亡,还不如通过颇瓦法往生,这是最好的。
在没有出现这样的验相之前务必要再再修炼。
没有出现验相之前,要再再修炼。有些地方说如果修成了之后,也不必要每天修。七天修一次,熟悉一下也可以。如果你每天修也没什么,反正每天都要念长寿心咒,这样会更加纯熟,我们也可以当成日常功课。
既然早晚都要面临死亡,应该把这个修的很纯熟,修得越纯熟就会越好用。如果修得不太纯熟,用的时候不一定能够想起来;如果每天都在串习,可能用起来会更好一点。这方面要看自己的情况来定。
结尾回向善根当念诵《极乐愿文》等回向偈。
《极乐愿文》有很多种,乔美仁波切的是很广《极乐愿文》,麦彭仁波切有一个比较略的《极乐愿文》,还有前面我们讲的化身不变金刚,也就是《天法往生法》的作者,他有一个略的《极乐愿文》,宗喀巴大师也造过《极乐愿文》,还有伏藏的《极乐愿文》等等很多种。《普贤行愿品》后面“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等等,也算是一个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极乐愿文。
刚开始发心要往生极乐世界,相当于首先的发心,中间是正行无缘,最后以回向印持,通过《极乐愿文》来做回向,就是把我的善根全部引导回向往生于极乐世界。这里面也是具备了信愿行,信当然是我们对于阿弥陀佛具有极度虔诚的信心、百倍的信心。信是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信心,愿就是《极乐愿文》等等,行就是颇瓦,中间有佛号,也有修炼。
这里面有汉地往生的三要素——信愿行,藏传净土的往生四因这里面也有,往生四因当中明观福田,肯定是有的,观想现在就是极乐世界,然后再观想阿弥陀佛;积资净障也有,修这个法本身就可以积资净障,积累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发菩提心里面也有,本身这就是大乘修法;最后是发愿,就是《极乐愿文》这些。
往生四因和信愿行都有,这个修法很简单,也很容易修成,对我们的意义尤其重大,这是非常殊胜的。
这一深道往生法的教授不需要像其他生圆次第那样经过长期修炼,仅仅在七天当中修持熟练以后一定会出现验相,
不需要像其他的生圆次第一样,需要长期的修炼,也不用具备很多的条件,有些时候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需要准备很多的供品,各式各样的食子,为了荟供,也要准备很多的食物等等,还有很多其他额外的要求。往生法不需要这么多的法器,时间也不需要那么长,仅仅七天当中修持熟练之后,就一定会出现验相。
所以称为“不修便可成佛之法”,
“成佛”有最终成佛的意思,或者这个“成佛”是可以获得解脱的意思。这是一个不修就可以解脱、成佛的殊胜窍诀。
因此诸位理当将这样的无上捷径法作为主要修法。
所以说,现在我们学了这个法之后,就应该把这个无上捷径法作为自己的主要修法。串习熟练之后,每天花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就可以修一次,并且尽量通过恭敬心、信心祈祷,这是很重要的。反正修一次你就忆念一次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其实也是有必要的。
以上讲完了颇瓦的修法,下面是最后的偈颂。
自尚未度超度诸亡灵,自不实修巧言如撑伞,
我与如我狡诈种姓者,愿能精进修行祈加持。
这是华智仁波切在祈祷加持,刚开始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虚。“自尚未度超度诸亡灵”,就是说自己还没有得度、没有证悟,却经常做超度亡灵的事情。“自不实修巧言如撑伞”,自己获得了教法之后,没有实修过,经常花言巧语地给别人讲这些正法。“如撑伞”,就像把伞撑起来,看起来很好看一样,其实里面没有什么东西。
上师的解释就是伞撑起来之后,总是高高在上,没有下来的意思。巧言也是总是把自己说的很高,没有下来修行过。上师讲记的注脚里面也有这样讲的,撑伞就是往上走,没有下来;实践就是下来。巧言就是讲的天花乱缀,而实践自己要坐下来,才能好好的实践。撑伞和这方面有相似的意思。或者说撑伞的意思是看起来很好看,特别华丽,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也可以这样理解。
“我与如我狡诈种姓者”,华智仁波切说,和我一样狡诈种姓的人。“愿能精进修行祈加持”,愿能够精进地修持所学到的正法祈加持。虽然这个法很殊胜,但是我们还要修,如果只是认为它殊胜的本身帮助不了我们,能够帮助我们的是实际地去串习,把这个法义融入到我们的相续当中。遇到这个法没有修行的人有没有种下善根?会得到加持,善根会肯定种下的。我们现在不能满足于种善根,觉得这辈子我没有白来,种了好多善根,其实你还可以做得更好,绝对不能满足于种善根。虽然实在没办法的时候,种种善根也很好,但是我们现在的实力远远不止于是种善根,还可以去实修。不仅可以修出离心、菩提心、空性,也可以修颇瓦,这时候为什么要满足于种善根呢!
法王如意宝也经常讲,虽然在世间法方面经常知足少欲,这是值得赞叹的,但是修行佛法不要知足少欲的,觉得可以了,现在我已经学了一部法,已经圆满了;今天念了一百遍佛号,足够了,这方面知足少欲非常不好。佛法的修行方面永远不能够满足,一直觉得不够。这方面要和世间的目标颠倒过来,有些世间人觉得钱永远挣不够,十亿还不够,永远都不满足。听法学一两年,就差不多了,觉得意思一下就行了。学习佛法一定要颠倒过来,世间法差不多就行了,佛法方面不能够满足,尤其是对于积累善根、积资净障、究竟觉悟、度化众生永远不能有满足的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不修便可成佛法——往生之引导终
以上我们把不修便可成佛的往生引导,已经学圆满了。学习圆满了,内容很简单,我们也知道很殊胜,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反复看原文、大恩上师的讲记,把它搞清楚,还是不懂就问一下旁边的道友,修法的本身不是太复杂。剩下来的事情就花时间去修,刚开始不熟悉,可能修得稍微慢一点,如果你坚持修,没有修不好的,一定可以修好,而且关键是它的意义重大。我们再再地讲,这个修法意义重大。学完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要生起定解,然后再去修行。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思考题
522、请熟悉并修持整个往生法。
往生法的第一段念诵,观想上有四个次第:一、将自己的身体观作金刚瑜伽母;二、体内中脉的观想方法;三、在中脉心间位置将心识观作红色“舍(ZA:)”字;四、在头顶上观想形象为阿弥陀佛的根本上师。这些道理,在华智仁波切的讲解和仪轨的颂词上都有。之后是念诵佛号。
接下来讲第二段念诵。
全文完整地念诵三遍(有时间的话就念三遍;没有时间,只念一遍也可以)之后,再从“当以强烈敬信而祈祷”到结尾念诵三遍,然后将末尾“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这一句念三遍。在这些时候,一定要满怀对上师怙主无量光佛的诚挚信心,一心专注在觉性自心所依的“舍(ZA:)”字上(这里一定要观藏文)。
自己修的时候就是这样,自己观为金刚瑜伽母,上面有上师,在对上师满怀强烈信心祈祷的同时,心专注在将自己的心识所观成的“舍(ZA:)”字上。
而如果是超度亡灵,那在前一段的念诵中(明观金刚瑜伽母及体内中脉时)说的是“汝身观为金刚瑜伽母”,而观的时候,也是把亡者的心识观想成“舍”字,并不是观自己的心识了,有这个差别。因此,我们在尸体前念颇瓦时,首先要观想亡者以金刚瑜伽母的形象来站着,并将他的心识观想作“舍(ZA:)”字。而此时也是一边祈祷,一边专注在“舍”字上。
- 修“舍(ZA:)”字法[1]
然后,舌头抵住上腭念诵五遍“舍”,念的同时,观想觉性自心所依的红色“舍(ZA:)”字,随着淡绿风团明点而起伏波动,并且越来越高,最后从头顶梵净穴出来,与此同时念一声“吼嘎”,观想这一“舍(ZA:)”字如同勇士射箭般,融入无量光佛的心间。
接着又如前一样明观心间“舍(ZA:)”字,专注所缘并诵七遍或二十一遍“吼嘎”。学院平时就念三遍,一般没有念七遍或二十一遍,但修炼时可以多修这一“舍”字法。
“吼”字的后面,一般有个轻微的“嘎”音,“吼嘎”。虽然其他宗派有念“吼”时观想上升、念“嘎”时观想下降的传统,现在个别寺院中还有,但自宗宁提派并没有观想下降的传统。
其实在平时修炼时,不观想下降,直接把心再次观成“舍”字就可以。有些人可能想:“‘舍’字已经融入阿弥陀佛的心间了,如果不观想下降,怎么样再次地修呢?”但实际上,修炼只是对这个修法进行训练,不一定是把真实的心送上去了。而如果真的要往生时,念一遍“吼嘎”,就已经融入阿弥陀佛的心间了。
念完“嘎”以后,再如前一样念诵“顶礼供养……”祈祷文,并尽力念修“舍”字法,接着再念“顶礼供养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怙主无量光佛”七遍或三遍。
523、面对死亡,你平时都有哪些准备?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