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广释》第二品观来去品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9课
1、以教证、理证说明龙树菩萨为何要宣说来去品?
答:顶礼上师三宝!
说明龙树菩萨为何要宣说来去品的教证如下:
如经云“妙力伏,色法无来亦无去”等,宣说了无有来去的道理。
很多人会产生疑问:虽然佛经中有“无来无去”的教义,但诸法怎么会没有来去呢?为了打破世人这种疑惑,在本品中,龙猛菩萨完全运用理证来进行推导,最后推出了万法无来去的结论。
所以,无来去的观点,并非因佛教徒自己说或佛陀说而得以成立,当每个人依靠理证详细分析之后,都会得出这一结论。
2、如果能将第一品的内涵彻底领会,也就证悟了空性,那为什么龙树普萨还要写其它二十六品呢?
答:顶礼上师三宝!
如果能将第一品的内涵彻底领会,也就证悟了空性,然而龙树普萨还要写其它二十六品,原因就是:
因为众生的根基意乐干差万别,由此便会引生各种各样的分别妄念,所以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才能对治。
就像有些道友会对《俱舍论》特别有信心,依此论典自己的相续得到了很大改变;
有些视《大圆满前行》自己至高无上的法;
还有一些认为中观对自己的利益非常大。就刚刚学过的第一品十四个颂词来讲,每位道友的感受也截然不同,有的人觉得第一个颂词对治自己的烦恼很有效,有的认为第十四个颂词与自己很相应。
由此可见,正是为了适应不同众生的需要,龙猛菩萨才撰写了《中论》二十七品。
3、请解释去、去时、去法三者的差别。
答:顶礼上师三宝!
去:即去的动作行,比如在去的过程中,手、脚、头等全身上下都会动,这种去的动作即是去,也称去法,下面经常用去法代替去;
去时:也称去业或所去,是指正在去的作业,比如正去的时候所经过的道路,即是去业。
4、从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道中怎样破除有来有去,请举出具有说服的例子?
答:顶礼上师三宝!
如颂云:
从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道中破除有去的推理如下:
其中,过去、未来的“有去“相对容易破除,但是大多数众生对“现在”不存在“有去”,故进一步分析:
举例:
①我准备明天上午10点的飞机,去石渠。因为是未生的法,故无去。
②21年夏天,去石渠朝拜了麦彭仁波切的出生地。因为是过去的法,已经全部灭尽,故无去。
③假如我正在去石渠的路上。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除了过去和未来,根本找不到一个现在,故无去;如果从路的角度分析,哪怕脚下最细微的微尘,也存在前后的方向,没有一个正在去的“路”,故无去。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11课
1、如果说正在去的这种行为就叫做去,那么请问,你所谓的正在去的行为,到底是与能作的行为有关,还是与所作的行有关?
答:顶礼上师三宝!
如颂云:
去一定要有能去的作者(去者)、去的行为(去),以及所去的地方(去业),三者同时圆满才可以成立去。也即正在去的行为、能去的去者和所去的地方三者同时圆满,才能成立。
而去的行为只有一个,如果成立能去的作者,则所去的地方不成立;如果成立了所去的地方则能去的作者不成立。因此不管怎么选择三者都无法全部满足。
即不存在去时去。
2、名言中一个作者可同时作两件事情,为什么以中观理抉择若有二去极其过分?
答:顶礼上师三宝!
名言中一个作者可同时作两件事情,比如边走路,边听歌。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走路的作者是腿脚,听歌的作者是耳根,其实是两个作者。而我们粗大的观念中,认为腿脚是我的,耳根是我的,所以同一个我可以同时作两件事情,其实是不对的。
如颂云:
有二去极其过分:
1、有两种去的行为的过失:若在去时(所去道路)中有去,则会有二种去的行为:一个是去的路上,存在一个去的行为;二是能作的去者身上去的行为;
2、有两种去者的过失:如果有两个去的行为,那么必定会有两个作者。一个是去的路上有一个作者;二是去的行为发起者,是第二个作者。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12课
1、从作者方面进行观察,怎样破除正去,即去者的行为是对去者相联,还是于所去的法相联还是对两者相联?为什么?
答:顶礼上师三宝!
从作者方面进行观察,破除正去,即去者的行为是对去者相联,还是于所去的法相联还是对两者相联的推理如下: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13课
1、有些世人认为佛经中所讲的“不来不去”等仅是一种教条而已。作为一名佛教徒,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答:顶礼上师三宝!
在世俗当中,我们可以承许来去存在,比如,可以说一个人今天从某处来,明天到某处去;众生今世是从六道的某一道转生而来,来世又会投生到某一道去等等。但从胜义角度讲,来去并不存在,就像本品开头引用的教证“色法无来亦无去”所说的一样。其实,不仅六尘中的色法无来无去,声香味触法,以及五蕴所摄的一切万法都无有来去。
这不是以强迫性的语言宣说来去不存在,也不是以镇压的方式让别人承认不存在,而是任何人通过中观理证推断,最终都会得出无来无去的结论。这是万法的本来实相,是究竟的真理。凡夫人由于相续中具有迷乱的因一一烦恼障和所知障,所以认为来去真实存在,但在胜义中来去根本不能成立。这并不是仅仅依靠教证来建立,依靠龙猛菩萨无与伦比的智慧一一中观理证,也完全能够抉择。
对于《中论》所阐释的空性道理,任何科学家、文学家等都不得不承认,因为它是以严密的推理来建立的。如果道理成立仍不承认,那世人都会称其为愚者。所以,通过中观理证来抉择空性非常重要!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认为空性理论只是佛教徒自己的说法而已,不一定有确凿的证据。这种疑惑只有通过学习中观才能彻底遣除,所以弘扬中观法门非常有必要!
2、一切万法若无来无去,那么于我们世间所摄的有来有去这两者是否相违?
答:顶礼上师三宝!
万法在胜义中无来无去、在世俗中有来有去,并不相违。
因为,世俗的一切皆为假立,在如梦如幻的显现当中,可以承许来去的假象存在,但在胜义当中,即观察万法实相的时候,来去并没有真实的本体,根本不能成立。
3、本品是从哪五个方面破来去存在的能立?请分别以理说明。
答:顶礼上师三宝!
萨迦派果仁巴和其他一些中观论师是从五个方面破:
首先破“发”,是以来去之因不存在而破;
第二破“道”,是以所去道路不存在而破;
第三破“住”,是以最后安住不存在而破;
第四破“返回”,是以退不存在而破;
第五破“住”,是以住的能立不存在而破。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14课
1、是决定的去者去,还是不决定的去者去,为什么?
答:顶礼上师三宝!
是不决定的去者去,如颂云:
1)去法成立则无去者:因为只有一个去的动作,如果确立了去法本身成立,则去者会成为没有去法的去者,因此去者去不成立;
2)去者成立则去法不成立:因为只有一个去的动作,如果去者成立,则去者会成为一个没有去这一动作的去者,因此去者去不合理;
3)如有二去则极过分:如果去者和去法都同时成立,则会有两个去法,相对应的则会有两个去者,明显不合理。因此去者去不合理。
通过以上三方面可以推断:去者去不成立。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15课
1、去法和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体、他体、不可言说这三种情况中的哪种?请说明理由。
答:顶礼上师三宝!
1)一体不合理:若谓于去法,即为是去者,作者及作业,是事则为一。
理由:如果去法和去者是一体,则有作者和作业一体的过失。比如去者,因为和去法为一体,则永远都会保持去的动作,这个明显不合理。
2、他体不合理:若谓于去法,有异于去者,离去者有去,离去有去者。
理由:如果去法和去者为他体,则会存去者没有去的动作,以及去的动作没有去者来发动的过失,也明显不合理。
3、不可言说不合理:去去者是二,若于一异法,二门俱不成,云何当有成?
理由:如果对方认为去法和去者是实有存在的法,但是经过上面分析可知,一体和异体都不成立,那还怎么可能有自性成立呢?明显的不合理。
由以上推论可知,去法和去者虽然在名言中如梦如幻的显现,但是胜义中,一丝一毫都不可能存在。
2、去者和去法是同时成立还是非同时成立,为什么?
答:顶礼上师三宝!
1)去者和去法非同时成立不合理:因去知去者,不能用是去,先无有去法,故无去者去。
推理:应该用去法了知去者,但是不能用非同时产生去法来了知去者。也就是说,在去法和去者非同时产生的情况下(即去法无论在去者之前产生,还是在去者之后产生),都不能用去法了知去者。因为,先前若没有去法,去者就不能成立。如:我准备月底的时候去石渠。用未来的去是无法成立现在的我成为去者的。
2)去者和去法同时成立不合理:因去知去者,不能用异去,于一去者中,不得一去故。
推理:虽然要用去法来了知去者,但是,不能用同一时间异体的去法来了知去者。因为于一个去者中不能存在二个去的行为之故。也就是说,如果承许去者和去法同时存在,就会有两种去的过失:安立去法要有一个去的行为,安立去者也要有一个去的行为。如:我正在去石渠的路上。第一个去法成立我成为去者,第二个去法是去石渠的动作,因此产生了两个去法,则应该对应有两个作者,因此不合理。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16课
1、所谓的来去是否仅仅指人的脚步的一种行为,你能揭开来去品中隐含的奥义吗?
答:顶礼上师三宝!
宗喀巴大师在《理证海》中说:这里所观察的来去虽然是脚步上的行为,但这只是一种表示,它实际要说明的是:一切万法都没有来去。
(宗大师时代,人们来去主要依靠步行,现在来去的方法比较多,不仅可以步行,还可以通过坐汽车、骑摩托车、乘飞机等各种方法来去。)
这一品的真正内涵大家一定要清楚,无来无去最终即要告诉我们:一切万法如虚空一般,真实义中从来没有产生过,更不可能有来去。
2、为什么无垢光尊者说:修持大圆满的人要依靠中观的见解来观察树立正见是极为重要的?
答:顶礼上师三宝!
堪布阿琼仁波切”有一个非常秘密的密法教言:所谓的今生证悟,对个别人来讲确实存在,但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上师要具有证悟的境界;二、要有具证量的教言;三、弟子要具有把上师观作真佛一样的信心。当这三个条件聚合时,上师简单的一句话很可能就会让弟子顿然开悟,但如果弄不好,弟子就会很容易被引入漫无边际的黑暗当中。
所以,每个弟子应该按照无垢光尊者的要求做——修持无上大圆满的人,应该认真学习中观论典,依靠中观见解进行观察极为重要!
堪布阿琼的意思是,大家应该遵照无垢光尊者的教言,先以中观观察为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观察之后,就会对心的整个来龙去脉、本体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心并不存在,并非像自己原来想象的那样。当对此有所认识之后,修行境界才不容易退转。
3、以教证总结本品的内容。
答:顶礼上师三宝!
在学习理证的同时辅以教证,就会对空性生起更深的信解。尤其是教证中的比喻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比如“诸法如虚空”,它的喻义是说,在法界实相中没有任何可执著的相状。镜中影像的比喻也很好,当美女的容貌依靠因缘在镜中显现时,其本体丝毫也无实有,无论如何寻找也找不到,同样,万法的来也去像影像一样不存在。
总结本品的教证如下:
《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般若波罗蜜经》云:“彼微尘等,亦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以彼去来不可见故。”“佛告极勇猛菩萨言:‘善男子,色法去来不可见故,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阴去来不可见者,是名般若波罗蜜。’”
《无尽慧经》云:“无去无来者,名为圣去来。”
《无言说经》云:“来去无有实,诸法如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