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五部大论 > 正文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五品 观六种品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4/5/19 12:00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21课

1、龙猛菩萨为何宣说本品?请以教证说明。

答:顶礼上师三宝!

因为有部宗认为,佛经中说过,所谓士夫具六种界——地、水、火、风、空、识。士夫包括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即每个士夫都是由六界组成。既然佛陀说过这样的教言,就表明界肯定存在。

实际上,这只是佛陀的一种方便说法。虽然名言中六界如幻的显现存在,但实相中六界实有的本体不可能存在。为了遮破对方六界实有的观点,进而抉择法无我,龙猛菩萨宣说了本品。

教证:《中观宝鬘论》中主要通过破六界来抉择人无我 ,如颂云:“士夫非地水,非火风虚空,非识非一切,此外士为何?士六界聚故,非为真实有,如是一一界,聚故真性非。”实际上,六界包括一切有为法和无为法,破了六界便已抉择了法无我。从人我是法我一部分的角度讲,也就抉择了人无我。

《般若经》云:地界无自性、水界无自性、火界无自性……识界无自性。以此诠释了六界不存在之理。

2、法相、名相、事相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答:顶礼上师三宝!

任何一法,在本体上与其他事物不共的特点就是法相。有时也叫性相,即性质上的不共特点。比如,火具有一种暖热性,暖热就是火的法相。

所谓名相,是指一个法的名称。比如,一个人的法名或俗名,或者人们说的火等事物的名称。

所谓事相,就是法相所表示的事物本身。它是一种带有特征性的显现,也是法相和名相的所依。比如,如果患了强直性脊椎炎算是一个人的法相,那么得了此病的人就是事相。

以虚空为例,了知虚空的三相:无有阻碍、能容纳一切法是虚空的法相;虚空本身是虚空的事相;虚空的名称是虚空的名相。

3、以何种推理破斥虚空自性成立?

答:顶礼上师三宝!

有部宗认为:每个法在意义方面都会有一个法相,比如,虚空的法相是无阻碍、火的法相是暖热、水的法相是湿润、风的法相是动摇等等;如果一个法没有法相, 此法就无法安立。比如,我们要想了知虚空,就要知道它与其他法不共的特点(法相),这是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如果没有法相, 那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也不可能找到它。

推理:

1)切入点:若想安立虚空的事相,一定要知道虚空的法相,如果没有法相,事相就不能成立。

2)观察分析: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五品 观六种品

3)结论1:既然无法安立法相,事相就不能成立。

4)结论2:如果事相不成立,那法相因为没有了所依,所以也不可能存在。

5)最终结果:以此遮破虚空的事相和法相之后,也即遮破了所谓的虚空。

4、怎样了解法相不成立和事相不成立的两种推理?

答:顶礼上师三宝!

事相不成立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推理: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五品 观六种品

第一步,正破:如果在无法相的情况下,是不存在事相的。原因:法之所以能够成立,就是通过它的不共特征来安立它的事相。因此“空相未有时,则无虚空法。”如果在法相还没有的情况下先安立一个事相,则这个事相就会没有任何特征,即无法相的事相了。

第二步,反破:接着从无事相来推导法相无所依的过失。接上一句,先有事相,则成为无法相的事相了,这种无相之法,哪里都找不到的。即无法相的事相=无相法,可简称:事相。下一句则为“若无事相,法相依何成?”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无事相呢?因为前一句已说,这种事相哪里都找不到,所以法相也不成立。

2,3,4句综合一起,简单推理可以如下理解:先有事相,则为无相法(事相)。无相法(事相)不存在,因为无相法(事相)不存在,法相无有可依,所以也不存在。省略中间推导过程,则为:先有事相,法相不存在。再结合第一句无法相则无事相可知,这里假设的“事相”不存在。

法相不成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理: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五品 观六种品

第一步,具有法相和不具有法相的事相都不合理,遮破建立法相:如果法相是存在的,那么他存在于有法相的事相中还是无法相的事相中呢?有法相的事项因为已经有了法相,不需要再令立一个法相;无法相的事相中,从之前的推理可以得知法相也不成立。可推断法相不成立。

第二步,因为没有法相的缘故,遮破事相:因为法相不成立,所以事相不成立。

第三步,因为没有事相的缘故,法相也不存在:可相法是指事相,相法指法相。即事相不存在,法相也不存在。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22课

1、怎样了知虚空有实无实的本体都不成立?

答:顶礼上师三宝!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五品 观六种品

如上,可以从两方面来了知虚空有实无实的本体都不成立:

1)有实无实不成立之理:

推理:如果实有的虚空存在,它就应该以具有法相和事相的方式存在,但前面已经分析过,虚空的法相、事相根本不存在。既然如此,“更亦无有物”,那所谓实有的虚空就不可能存在。

无实法要观待有实法才能安立,如果没有有实法,就不会有无实法。因为虚空的有实法不存在,那虚空的无实法更不可能存在了。

2)分析有实无实者不成立:

中观宗驳斥:如果你们认为了知者存在,那么他是有实法、无实法,或除此之外的第三者——“有实无实二俱”或“有实无实二非”当中的哪种补特伽罗?了知实有或无实虚空的这个人到底是谁?

经过观察,布特伽罗不能以有实法、无实法的形式存在。而除了实有、无实以外,二者皆非或者二者兼具的情况,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能成立。因此这个了知者不存在。

2、你能完全推翻对虚空相的执著吗?为什么?

答:顶礼上师三宝!

末学对这一品感觉还是很生疏,如果在字面意思理解的角度,末学可以勉勉强强的跟随法义推翻对虚空相的执著。但是现实生活中想推翻,目前阶段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因为末学目前只能算对虚空的空性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以此为起点,让法义不断的在相续中串习巩固,还要在实际的生活中不断来串习和运用。等到什么时候真正证悟到虚空的空性后,才可以说能够推翻对虚空相的执著了。

3、怎样以破虚空的推理来破其他法?

答:顶礼上师三宝!

遮破地、水、火、风、识其余五界的方法,完全等同于破虚空的方法。

中观宗首先遮破了六界中的虚空界,破其它五界的时候,把推理中的“虚空”分别改为“地、水、火、风、识”即可。

比如,如果破“意识”的事相法相,就把“空相未有时,则无虚空法。若先有虚空,即为是无相”改为“识相未有时,则无意识法。若先有意识,即为是无相”;如果破“意识”的实有或无实自性,就用“离相可相已,更亦无有物。若使无有有,云何当有无?”这一推理,只要把意思通达即可;如果要对“意识”不存在做结论,就将摄义的颂词改为“是故知意识,非有亦非无,非相非可相。”

总之, 以这种类推方式就可以遮破意识等五界。

4、默写解释最后一颂,并阐述为什么要呵责劣见?

答:顶礼上师三宝!

本品最后一颂为:

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相。

是则不能见,灭见安隐法。

意思是:前世没有种下什么善根,也未闻思过般若空性的浅智之人,在见到诸法时,或者认为它们有相而堕入有的边,或者认为它们无相而堕入无的边。因为他们具有边执妄念,所以,根本不能见到灭除一切边执见的安隐法——真如法性。

呵责劣见的原因:

世间人一般都认为万法实有存在,但这种观点并不合理,已经堕入了常边;有些修行人则认为,万法的本体是单单一个空性(单空),但这也不合理,因为如果认为空性就像碗里没有东西一样,什么都没有,就已堕入了断边。

同时,现在有些佛教徒自认为已经通达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但实际并未超出这种劣见范围。麦彭仁波切说过:破外道的时候,不能认为只有对方才有这种见解, 自己根本不会有,千万不能这么想,因为我们的相续中也会藏有外道的种子习气,一旦因缘成熟,就会产生各种邪见。

5、以教证总结全文。

答:顶礼上师三宝!

教证如下:

《宝积经》云:“佛告迦叶:‘有者是一边,无者是一边,如是等。彼内地界及外地界皆无二义,诸佛如来实慧证知得成正觉无二一相,所谓无相。’”

《思益经》:“世间如空相,虚空亦无相,若能如是知,于世得解脱。”

《楞伽经》云:“有无俱是边,乃至心所行,彼心行灭已,名为正心灭。”

《金光明女经》云:“文殊师利问善女人言:‘姊云何观界?女人答言:‘文殊师利,如劫烧时世界空虚无一可见。’”

6、请写出学习本品的感想。

答:顶礼上师三宝!

末学惭愧,这一品感觉很难,还需要多多复习稳固。

这一品的内容可以同时包含人无我和法无我,所以非常关键和重要。

如上师开示,通过学习本品,我们对万法不应再有任何耽著,因为它们就如虚空般一无所见。与此同时,对“无”也不应有任何耽著,因为“无”的边也同样不可见。远离一切劣见和边执见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