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五部大论 > 正文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六品 观三相品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4/5/19 12:14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23课

1、请说出染与染者不同的解释方法。

答:顶礼上师三宝!

从广义上讲,

染:指染净二法中的染法,它是一切烦恼的总称;

染者:指具有烦恼的补特伽罗或者具有烦恼的心王。

从直接意义上讲,

染:指贪欲,即五十一种心所中的贪心所,它是缘对境生起喜心并愿意接受的一种心态;

染者:是指具有贪心的补特伽罗或者具有贪心的心王。

2、龙猛菩萨为什么宣说此品?请以教证、理证说明。

答:顶礼上师三宝!

佛的究竟密意:释迦牟尼佛在了义的经续中说,贪心的本体是清净的。按照密宗的说法,贪心的本体是五大智慧之一;

错误的见解:有部宗、经部宗认为,烦恼是真实存在的,不仅总的烦恼存在,贪心等别的烦恼也存在,另外,具有贪心等烦恼的补特伽罗或心王也存在。

宣说本品的目的:一方面为了诠释佛的究竟密意,另一方面,也是想依靠严密的理证分析,最后使小乘行人不得不承认贪心本来清净。

教证:显宗当中也有类似的教言,如《般若经》云:“贪欲清净,故色法清净。”其实这才是佛的究竟密意。

理证:小乘及不学佛的很多人认为,人们相续中明明具足贪嗔等烦恼,怎么能说烦恼不存在呢?然而观察之后,烦恼的本体根本不成立。这不是以佛经来论证的,而是以推理来抉择的。这样对方就无话可说了。

3、以什么推理破除染与非染者非同时产生?

答:顶礼上师三宝!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推理破除染与非染者非同时产生,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六品 观三相品

第一步,破染法成立前有无染者:

推理:

01破染法成立前有染者:(若离于染法,先自有染者,因是染欲者,应生于染法。)

如果离开了染法,先独自有了一个染者,那么因为这个染欲者存在的缘故,就应该能够产生染法,但这种情况并不存在。

因为染法和染者互相观待之故。如果没有染法,依靠染法而生的染者就不可能存在。也就是说,一个人具有了贪心才能成为贪者, 如果他从来没有贪心,那凭什么说他是贪者呢?肯定不能说。所以,先有染者的说法不合理。

02破染法成立前无染者:(若无有染者,云何当有染?)

如果在染法产生之前没有染者,那你们为何认为应当有染法呢?不可能有,因为染法是在有了染者的基础才能安立。

第二步,破染者成立前有无染法:(染者复染着,有无次第同。)

认为染者成立之后再染着(就会有染法)的观点,以观察染者成立前有无染法即可以破除,这和前文的观察次第相同。如下:

01破染者成立前有染法:

因为染者和染法互相观待才能成立,染者成立之前,染法不可能先成立。

02破染者成立前无染法:

如果染法不成立,那所谓的染者是怎么成立的?根本不能成立。观察有无的次第与前面的推理一模一样。

4、以什么推理破除染与染者同时产生?

答:顶礼上师三宝!

可以通过以下推理破除染与染者同时产生: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六品 观三相品

第一步,应成互相不观待而破:(染者及染法,俱成则不然。染者染法俱,则无有相待。)

染者及染法同时成立,则不合理。因为,如果染者和染法同时存在,则两者就没有了互相观待的关系。

染者和染法有一种因果关系,染法是能染,染者是所染,那么两者就要互相观待。但是,如果染者和染法同时产生,这种观待关系就不能成立,比如,嗔者我需要观待嗔心才能成立;嗔心也要观待嗔者我才能产生,如果嗔者和嗔心同时产生,它们就会像牛头上的两只角一样,右边的角不观待左边的角,左边的角也不观待右边的角,两者之间就没有了任何关系。

第二步,观察一异体而破:

01总破一异体: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六品 观三相品

001一体异体结合不成立:(染者染法一,一法云何合?染者染法异,异法云何合?)

如果染法和染者是一体,就不可能有结合。就像不能说牦牛与其自身结合、柱子与自己结合、一个人特别团结自己一样。如果染与染者是异体,也无有结合,因为异体的违品——结合,与异体无法同时存在。如同光明与黑暗,轮回与涅槃一样。所以,让以自性成立的异体相结合,完全是天方夜谭!

PS:本体不同的法不可能有结合。所谓结合,应该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环境(空间)上都要结合,但这根本无法实现。(当然,名言中可以假立两个异体法有结合,但如果认为有本体真实成立的异体法之结合,则完全不合理。)

002若一体异体极其过分:(若一有合者,离伴应有合。若异有合者,离伴亦应合。)

没有任何相伴的法,即单独的一法,不可能有和合,就像如果说提婆达多(天授)与自己结合得很好,则完全不合理。因为如果一个法可以叫结合,就会有在没有任何陪伴的情况下也有结合的过失。

东山的马和西山的牦牛是否可以结合呢?不可能。因为即使它们靠得再近,其本体也是完全分开的,不仅如此,它们的范围、方向、所占位置也是完全分开的。虽然人们说有结合,但从意义上讲不可能有结合。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24课

1、如何以结合、异体互不相待的方式破染、染者?

答:顶礼上师三宝!

从结合不成立的方式来破的具体过程如下: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六品 观三相品

第一步,确定结合无有异体:可以从两方面来破:首先从染和染者之间观待的关系可以推断出,他们不可能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异体存在;另外可以从结合的角度来破,从胜义观察的角度来看,两个法的结合必须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本体的结合,那就不存在异体。

第二步,确定异体无有结合:对方又说染和染者先是异体存在,然后再结合。中观宗破斥道:如果两者是完全迥异的个体,则不会存在结合。因为两个完全迥异的个体是不可能存在同一时间、空间、本体的结合。

从互相依存之过失来破,具体过程如下:

《中论广释》思考题-第六品 观三相品

第一步,结合不成立异相:对方如果想以成立和相来推断异相的存在(结合必须是两个以上的法)。那反问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同样可以用异体来推断合相的存在呢(上面已破)?显然这个推断是不成立的。

第二步,异体不成立结合:因为染与染法互相观待的关系,则不能成立异体;既然异体不成立,那他们的结合就更不可能存在了。同样对方是不可能找到可以成立这种合相的异相。

2、以贪欲、贪执不存在的道理怎样推断承许其他烦恼不成立?

答:顶礼上师三宝!

如颂云:诸法亦如是,非合不合成。

诸法(心王、心所所摄的一切诸法)也是如此,不可能以和合(同时),或者不和合(非同时)的两种方式成立。

其它的烦恼也一样,它们就像染者和染法一样,同时成立不合理,非同时成立也不合理。除此之外,它们还能以什么方式成立呢?再无任何存在方式。既然能取心识不存在,则所取外境也不可能存在。由此便可了知一切万法皆是空性。

3、教证总结本品内容,并说明当今研究思维中观道理的重要性。

答:顶礼上师三宝!

总结本品内容的教证如下:

《般若波罗蜜经》云:“佛告极勇猛菩萨言:‘善男子,色非染体,非离染体,如是受想行识非染体,非离染体。复次色受想行识非染体空,非离染体空,此是般若波罗蜜如是。色非嗔体, 非非嗔体,亦非痴体,非非痴体,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此名般若波罗蜜。极勇猛,色非染非净,受想行识非染非净。复次色非染法性,非净法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此名般若波罗蜜。’”

《等持王经》云:“贪欲之念、所贪之境与贪者;嗔恨之念、所嗔之境与嗔者;愚痴之念、所痴之境与痴者,此等诸法实则无迹可观,亦了不可得也。”

研究思维中观道理的重要性:以此就可以了知万法皆无任何自性。

4、学习本品时对自己相续中的贪心烦恼有什么对治性的作用?

答:顶礼上师三宝!

很多人经常说自己贪心烦恼很重,通过本品的学习,就可以运用里面的中观理来了知贪心烦恼与自己之间的真正关系:

可以观察先有贪心烦恼者自己,还是先有贪心烦恼,这是对“非同时成立”进行观察,观察之后,两者谁先谁后都不合理。

也可以对“同时成立”进行观察:

首先,可以观察烦恼和烦恼者是否互相观待。如果观待,两者就不是实有的别别他体;假如两者是互不观待的别别他体,那烦恼出现就是它自己的事,与你烦恼者无关,而你作为烦恼者则永远不会产生烦恼,但这根本不合理。

然后,可以观察烦恼与烦恼者是一体还是异体。如果认为是一体,那你这个烦恼者就是烦恼,烦恼就是你,但可能谁也不会承认自己与烦恼无二无别;如果认为是异体,因为两者的结合存在,那就一定要回答清楚,是以异体来成立结合,还是以结合来成立异体……

最后,无论哪种情况都不成立。这时就会明白,所谓的贪心烦恼和贪心烦恼者完全不成立。

也可以对“同时成立”进行观察:

首先,可以观察烦恼和烦恼者是否互相观待。如果观待,两者就不是实有的别别他体;假如两者是互不观待的别别他体,那烦恼出现就是它自己的事,与你烦恼者无关,而你作为烦恼者则永远不会产生烦恼,但这根本不合理。

然后,可以观察烦恼与烦恼者是一体还是异体。如果认为是一体,那你这个烦恼者就是烦恼,烦恼就是你,但可能谁也不会承认自己与烦恼无二无别;如果认为是异体,因为两者的结合存在,那就一定要回答清楚,是以异体来成立结合,还是以结合来成立异体……

最后,无论哪种情况都不成立。这时就会明白,所谓的贪心烦恼和贪心烦恼者完全不成立。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