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品 观苦品
第44课思考题
1、以什么样的推理破痛苦的受者、施者不成立?
答:顶礼上师三宝!
可以按照以下推理来破痛苦的受者和施者不成立:
推理:
1)受者不成立:“他人”为前世的创造者,“苦”为被创造的五蕴,“此人”也即受者,是今世的人我。就如前世人间的我因为造恶,产生了痛苦的五蕴,而今世转为天人的我接受了这个五蕴,从而感受到了痛苦。这里的关键就是说要成立一个原本没有五蕴的天人,才有可能成为受者接受他人给予的五蕴。而五蕴本身就是人我,而离开五蕴而寻找一个所谓受者,是不可能的。
2)施者不成立:如上推论,对方觉得如果说受者不存在,那么施者存在,这个应该可以成立吧?其实也是不可能成立的。比如我先在人间造了苦,然后把苦施予今生的天人。“离苦何有人,而能授于此”?问题的核心是,离开苦蕴以外是不存在一个造苦者的,因此不可能成立。
2、以何种方式能了达,由于痛苦自体不成立而推出他体不成立的结论?
答:顶礼上师三宝!
可以从人我和蕴不成立的角度,来推出他体不成立,如颂云:
1)从人我的角度破:因为自他观待的缘故,如果自作不成立,他作肯定也不成立。另外比如AB两个人,A自作不成立,站在B的角度来看就是他作不成立。如果正在A的自作成立,那么站在B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认为是他作成立。
2)从蕴的角度破:因为法不自作故,苦也不能自作,也即五蕴也不能自己产生五蕴。既然自己没办法给自己创造痛苦,那么互相观待的缘故,也不可能给他人创造痛苦。
3、以什么样的方式破除痛苦自他共作和无因作?
答:顶礼上师三宝!
如颂云:
1)破自他共作:如果自作、他作成立,那么还可以观察共作的情况。但是如上可知,自作、他作均不成立,那么自他共作,实质还是各自作各自的一部分,而不是自他结合为一体,因此各自作的一部分加在一起,还是不成立。
2)破无因作:无因生本身就有大过,会造成恒有或恒无的过失。如果苦可以由无因生,则没有任何对治的办法,世间中人们种种离苦得乐的行为则变的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更加不可能存在。
4、怎样以痛苦不成立的道理,类推其它法亦不成立?
答:顶礼上师三宝!
如颂云:
通过以上推论可知,从自生、他生、共生和无因生的四个角度观察,苦都是不可能产生的。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这种四边的观察方式来分析一切万事万物,除了瓶子柱子以外,所谓的虚空,以及其他的任何万法,也可以通过这四种观察推测:如果成立,它是自作还是他作?或者是共作还是无因作?这样观察的时候,所有的万物根本不可能成立。最终发现也都不可能产生,从而可以类推出其它法亦不成立。
5、以教证说明痛苦不成立的道理。
答:顶礼上师三宝!
说明痛苦不成立道理的教证有:
《般若波罗蜜经》云:“佛告极勇猛菩萨言:‘善男子,色非苦非乐,如是受想行识非苦非乐,若色受想行识非苦非乐,是名般若波罗蜜。’”
《等持王经》云:“世俗佛说法,有为无为法,胜义无我所,诸众相如是。”
《梵王问经》云:“云何名圣谛?若苦若集,若灭若道,不名圣谛。彼苦等不起,乃名圣谛。”
《维摩诘经》云:“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
6、通过学习《观苦品》,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痛苦?
答:顶礼上师三宝!
“不如意事常八九”,在世间人眼中,痛苦确实是生活的底色,而快乐短暂而稀有。而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痛苦,以往只是非常麸皮潦草的来应对种种痛苦,而从来没有如此细微和全面的来剖析痛苦。
虽然非常愚钝,还是恳请上师三宝加持,让末学可以从容面对,认真的观察剖析痛苦,早日通达痛苦的真实义。
第四十五课思考题
1、请以教证说明为什么宣说本品。
答:顶礼上师三宝!
如颂云:
佛陀在佛经中说,一切有为法是虚妄的,因为它是妄取相,这里“妄取”解释为欺惑。为什么一切法全部是虚假的?因为它是欺惑我们的,所以“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
宣说本品的其他教证有:
佛陀云:“欺惑之诸法皆为虚妄。”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说:涅槃是唯一的真如,一切有为法和一切行全部是虚妄的,名言中是如幻如梦存在的,经详细观察的时候并不存在,就像水泡和彩虹。
2、其他的论师(有实宗等)怎样承许诸法虚妄之说?
答:顶礼上师三宝!
小乘的有实宗所谓的虚妄不实,根据《阿含经》的教义来解释,他们认为一切虚妄的法一点也不存在,是空性的无有的法。
把无实有的法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教义,这样来解释也不合理,需要破掉。因为有些小乘宗认为释迦牟尼佛在佛经里面说一切万法不存在,它认为只有一个单空,好像什么都不存在,这应该是实相,但实际上这并不是释迦牟尼佛真正的教义。
3、中观论师对诸法虚诳性有何究竟观点?
答:顶礼上师三宝!
中观论师对诸法虚诳的究竟观点如下:
中观论师的见解并不是断见。因为一切诸法都是虚妄的,在这样的欺惑性中还有什么实质可取?当然名言或者胜义中承认它是存在的,但是一切万法都是虚妄的缘故,没有什么可取的,对方却认为有可取。
佛陀所说的事情,全部解释了空性的意义,并没有诽谤空性。而且佛陀所宣说的现空双运是指现在正在凡夫人面前所显现的法,它的实质全部是空性的。并没有说另一个法是空性,也并没有说它的空基不空,上面有一些实执的法空着。
4、若诸行抉择为空性为什么不损减一切法?
答:顶礼上师三宝!
释迦牟尼佛将万法抉择为空性,所强调的空性也是实空而已,对方如果这样认为,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佛经里面所讲的空性的意义,并不是指单空,而是指一切万法本来都是离一切戏论的空性,而且现在我们所作所为的法全部不存在。比如现在名言中如幻如梦的法,佛经并不是说它是存在的,而是说显现的法全部是空性的。刚才我们如果说一切万法是虚妄不实的,不但不诽谤佛教的教义,而且很好地解释了佛教的究竟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