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入菩萨行论 > 正文

生西法师辅导讲记——《入行论》第128课及思考题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18/9/29 1:12

下面继续学习《入菩萨行论》。前面讲了阻碍解脱机会的科判,下面看第三个科判。

寅三、以比喻说明过患:

贪欲生众苦,害多福利少,

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

贪欲可以产生很多的痛苦。贪欲的因引发的过患远远多于福利,就像拖车的马牛等牲口,为了贪著路边的几口草,它自己付出的代价非常的惨重。这是用比喻和意义对照的方式来进行宣讲。

众生认为要获得幸福的生活,如果没有贪执,肯定是不行的。很多众生认为贪欲和快乐可以划等号,或者是因果的关系,还有些人认为贪欲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认为贪欲的本体和追求贪欲的过程都是快乐。

但是我们要观察,其实贪欲为因所产生的痛苦,和贪欲为因所产生的安乐、福利,二者比较起来,不管是今生还是后世,它都是“害多福利少”。这里的福利可以理解成快乐、安乐。从某些现象来看,通过贪欲也可以获得一点快乐,比如通过执着男女对方获得快乐,有些人吸烟喝酒得到一些快乐,吸毒的人通过吸食毒品获得所谓的快乐。从这方面看,它的隐因都是贪欲。那么,有没有获得一些快乐福利呢?有一些,但是后果很严重,过患非常多。真正比较起来,贪欲产生的痛苦远远大于所产生的快乐。

比如吸烟成瘾之后获得一点点安乐,但是它的过患非常巨大。从世间的医学角度来讲,吸烟对自己的身体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而且很多人被迫吸二手烟,对他们造成伤害,甚至对吸三手烟的人伤害也非常大。总之,获得的利益非常少,但付出的代价是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吸烟的过失也是非常巨大,以前上师仁波切翻译的《烟酒杀生过患》,里面讲得非常清楚。饮酒、吸毒也是这样的。

当然这里引用的都是世间也基本上认同的有过患的行为,还有一些是世间当中不认同的,只有通过佛法的智慧观察才会明白。比如贪著财富、贪著男女的身体,执着感情,都是害多而福利少,对后世也是如此。

打比喻讲,“如彼拖车牲”,就像拉车的马一样,它拉着很重的货物,驰骋在道路上面,它看到路边有一丛青草,它对青草产生了贪欲,觉得把青草吃下去会得到很大的快乐,它想要去食用这棵草,然后把脚步停下来,也许还没有等到它吃到草料,不好的事情就会发生,即便它得到了草也只是数口而已。但是换来的是主人的鞭挞,马鞭会毫不留情地抽到自己的身上,这种痛苦是很剧烈的。还有可能,它正在疾驰的时候突然停下来,车的惯性有可能把它掀翻,或者有可能直接把它压死,它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得到的只是很少的一点福利,但会有很多的过害。

众生的贪欲也是这样的,得到的很少很少,但付出的代价却非常严重。这里是通过比喻来进行宣讲的,我们学习的人要多体会这个意义和比喻表达的殊胜内涵。

寅四、空耗暇满:

彼利极微薄,虽畜不难得,

为彼勤苦众,竟毁暇满身。

贪欲所获得的利益是非常微薄的,虽然是畜生也不难获得,但是为了获得这个非常微薄的利益而勤苦劳作的众生,因为耽著这种微薄的利益,竟然毁坏了如意宝般的暇满人身,这是多么不值得。寂天菩萨把意义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缘这个意义分析、观察和思维,再再地观修,从而在内心当中产生最殊胜的觉受。

“彼利极微薄”,前面也讲了,以现世的众生为例,众生在轮回当中所奋斗的、想获得的,无外乎就是衣食、住处、男女感情、身体的接触,但是这些东西比较起解脱的利益、功德,这种利益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即便不和解脱利益作对比,和整个轮回的痛苦相比,获得的利益也是非常少的。所以,这里的“彼利极微薄”和上面的颂词相呼应。

“虽畜不难得”,这种极其微薄的利益,即便是旁生也不难获得。为什么呢?衣服方面,旁生不需要追求衣服,它的衣服天生就穿在身上,而食物方面,像牦牛或者其他的野生动物,它们所追求的就只是草料而已,而猛兽以猎食其它动物为生。如果只是想要吃饱肚子,这种事情旁生也做得到,而且有些旁生做得更好一点,可能猛兽要劳作,在电视上看猛兽捕猎空手而回的情况比较多。但是食草动物,漫山遍野都是青草,吃也吃不完。因此,只是吃饱肚子,旁生也可以做得到。

然后是住处,有些动物只是寻找天然的住所就可以了,有些寻找山洞。有些鸟只要找一棵树,或者房檐下面,有些搭一个窝也是很容易的。所以,要找到一个住所,鸟也不难获得。有些动物刨个土洞,像蛇打洞,老鼠打洞,要找一个住处也是做得到。而且,蜜蜂内部的宫殿,蚂蚁的宫殿,也是几层的“高楼大厦”。所以,要造个住房也是不难的。还有获得男女的感情,当然动物是说公母,要找对象,找不净行的快乐,它们也是找得到的。从这些角度来讲,这些极其微薄的利益,旁生也是不难获得。

“为彼勤苦众”,目标只是盯在今生的衣食住行上面,为此拼搏、为此劳苦、为此勤做的众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所获得的利益是很少很少,但是付出的是惨重的代价,毁坏了暇满人身。

此处暇满人身是针对我们这些修行的人来讲。因为我们遇到了佛法、可以修行佛法,基本上算是暇满人身。有些人可以转成暇满人身。很多人具有潜在的暇满人身,可以皈依、学佛,但是因为耽著轮回的欲妙,而导致不再学佛或者没有机会学佛,毁坏了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价值,它和极其微薄的、旁生也不难获得的这些欲妙相比,简直不可以相提并论。

暇满人身在很多经论当中,被比喻成如意宝,我们对如意宝祈祷,世间所有的愿望都可以满足。所以,我们这个人身,看起来身体很差、很老、有病,血肉之躯,但是在这个暇满人身上面,它可以生出离心、发菩提心,可以闻思修行最珍贵的佛法,可以放生、顶礼、供灯,可以做很多利益众生的事情。

我们今生当中的很多善法,如意宝都可以帮助我们圆满。往生极乐世界,它可以帮助我们圆满。我们修持小乘、大乘、密乘的教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圆满,可以帮助我们一生成佛。这么殊胜的如意宝般的暇满人身,如果我们的眼光、行为就这么一点点,其实就是为了追求很小的东西,把如意宝毁坏了。

以前上师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对父子,他们手中有一个如意宝,父亲很担心如意宝被别人抢去了,所以经常亲自守护。但有一天他太困了,他说儿子我要睡一会,如意宝你保管一下,不管如何,你不能交给其他任何人,说完就去睡觉了。父亲睡觉之后,来了个盗贼,他看到如意宝之后,知道它的价值,他就告诉小孩说:你把如意宝给我吧。小孩子说:不给,父亲说不能给任何人。他就说:你这个石头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我给你一块糖,糖可以吃又好看,你拿个没用的石头又不能吃,还不如就换成糖。小孩子不知道如意宝的价值,他看到糖之后就动心了,就把如意宝交给了盗贼,换来了几颗糖。

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的,暇满人身的价值是非常难得的,它可以承办很多世间、出世间的善法,种种的解脱。而轮回中的欲妙和快乐像糖块一样,我们追求欲妙,就相当于把如意宝一样的暇满人身,交给了烦恼的盗贼,从它手上换来几块糖而已。我们得到了糖,享受着吃糖的快乐,但我们失去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价值是根本不等同的。

“为彼勤苦众,竟毁暇满身”,我们一定要多去思考暇满难得。为什么难得,因为其他的身份,庸俗的人身、旁生、天人的身份做不到的。修行成佛、发菩提心、守持清净戒律,这些机缘只是在暇满人身中才有。既然获得了暇满人身,一定要善用它、珍视它,一定要用它修持殊胜的佛法,让它把价值发挥到极限,把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我们暇满人身的最大利益。而得到一些世间的欲妙,一般的人身做得到,旁生都做得到,我们不必要把目光定在这么低级的上面。这就是寂天菩萨告诉我们的意义。

生而为人,尤其是暇满人身,它和旁生不一样的地方,一般的旁生无法修道,发不起修道的心,也无法成为受戒的所依,也没办法去闻思修行殊胜的佛法,而暇满人身就做得到。这是永远无法比的。所以,我们生而为人,作为修学佛法的人,如果把区别于旁生的特点不具足了,只是追求衣食住行,把和旁生最明显的区别拿掉的话,我们和旁生就没有差别了。

旁生也是追求快乐,也是避免痛苦的。这些野生的动物,牛羊这些旁生,它早上起来吃草喝水,是为了得到快乐,不想痛苦。它找一个山洞居住,也是想要获得安乐。如果是单单这一点,旁生也是想要离苦得乐,我们也只是想要离开痛苦、得到快乐的话,和旁生没有什么差别了。在求乐避苦的方面和旁生是一样的。

还有追求财富,旁生也是。上师讲记中讲,地鼠也是在夏天到处挖人参果,然后藏在它自己的仓库当中,它也会累积财富。而人类追求很多财富,把追求到的财富放在自己的存折、银行卡上面,像这样,追求财富旁生也做得到。还有结婚生子,人可以结婚生子,其实很多旁生也是可以结婚生子,抚育后代,人类也是这样的过程。最后就是旁生死掉了,人也死掉了,都没有获得解脱,一样的。

只不过人的生活质量很高,追求快乐的过程更复杂一些而已,但是你追求的东西越复杂,从另一方面也就代表更累,付出更多的精力、财力、物力。假如没有这些高端的住房、高端的交通工具,就比较容易满足了,只要有个房子可以遮风避雨,没有高档的衣服、奢侈的皮包,穿的衣服可以保暖、遮羞,背的包可以装东西就可以了。但是因为有这些差别的缘故,我们就有个目标,一定要追求它,得到之后,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富裕、身价、身份的标志。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心理很痛苦、很麻烦,身体也是很痛苦、很麻烦。所以,更复杂的东西,为了得到它,就更累了。

我们认为,我们和旁生不一样。我们修的房子、发明的电脑,旁生有吗?我们可以烹饪花式繁多的饮食,它能做到吗?其实从吃饱肚子,满足自己的需求,从穿衣服、住房本身的功能,从这些角度来讲,其实旁生和我们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复杂而已。而付出的代价、劳累的程度,远远超胜旁生了。所以,如果抛开解脱、利益众生,从某些角度讲,我们和旁生一样的。

甚至旁生的生活更简单、更单纯,它就是吃饱,有个地方能遮风避雨就可以了。它单纯的多,所以它遇到的麻烦也少,它产生的罪业也少。我们不能说旁生没有麻烦,不产生罪业,没有贪欲、嗔恨,但是它没这么复杂的缘故,它要单纯很多。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到底是人更加先进,还是旁生它更加容易生存、更加值得羡慕,这个不好讲的。

所以,单纯从这些角度来讲,如果人身不用来修行佛法、度化众生,其实我们这些行为和旁生一样,有时甚至于不如。我们认为,我们的财富,这么发达的好的东西,旁生没有拥有过。当然,我们也不知道旁生的想法,但从某些角度讲,旁生没有拥有电脑、代步工具,但是这些会不会影响旁生的幸福指数呢?它没有遇到天敌的时候,没有什么操心的时候,它吃饱之后,晒晒太阳、散散步,其实很幸福的。它没有拥有这些,也不会影响它的幸福感。

而我们搞得很复杂,我们认为和旁生不一样,其实真正来讲,基础的东西它都获得了。比如穿衣、吃饭、住宿,这些基本的东西它都具足,而且没有影响它的幸福感。它自己要单纯很多。所以,从这方面讲的时候,我们真的还不如旁生,没办法和它们相比。

当然,佛菩萨讲我们要知足少欲,要过一种比较简单的生活。对很多人来讲,与其追求那种无法满足的目标,还不如把目标定低一点,定得简单一点。当然,佛菩萨和经论告诉我们,可以选择简单的生活,但选择简单生活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简单生活而简单生活,其实它核心也是为修行而服务的。如果单单是简单的生活又怎么样?你过简单的生活或者说过复杂的生活,从都不解脱来讲,其实差别并不大。

所以佛菩萨并不是要告诉我们,怎么样去过一个简单的生活,而是通过简单的生活找到一个修行的时间,让我们的思想更单纯一点,在修行佛法的时候,没有这么多贪欲、烦恼、麻烦、罪业来干扰我们,它仍然为了修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告诉我们怎样去过一个更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生活比复杂的生活怎么样。它虽然有这样一种对比,但是它的核心不在这,核心是在于怎么样去修行殊胜的佛法。“空耗暇满”也是一样的,还是让我们珍惜暇满,珍惜暇满主要是为了修行善法,修行殊胜的大乘教义,这是最关键的地方。

寅五、痛苦无义:

我们所受的痛苦是没有意义的。

诸欲终坏灭,贪彼易堕狱,

为此瞬息乐,须久历艰困。

一切的欲妙最终会坏灭。但贪著欲妙很容易导致我们堕地狱。为了这个很短暂的快乐,我们会付出非常长久的艰困痛苦。所以,我们感受的痛苦其实是没意义的。当然,痛苦无义比较明显的表现在下一颂,这一颂当中,它主要讲因为贪欲得到了很多痛苦的情况。

“诸欲终坏灭”和“贪彼易堕狱”,这里有可以对比的地方。比如说我们想要获得欲妙,也就是色声香味触的五欲,我们想要获得高质量的五欲,在贪欲心发动下去追求,在追求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是很困难。当然,前面的颂词说,连旁生都容易获得,这里又说很困难,好像是矛盾,其实不矛盾。比较简单的基本的东西,是比较容易的,而这里我们要追求高质量、高水平的、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东西。

每个人都想追求好东西,以富翁的成功经历来激励自己,如果我这样努力的话,我也可以获得。但是诚如很多大德讲的一样,几十亿人都在奋斗,都在拼搏,成功的人少之有少。很多人发了同样的愿,立了同样的目标,同样都在精进奋斗,但是最终成为成功人士的人,真的是太少了。很多人分析抉择的时候,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还是要定一个很高的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在宣传,世间人宣传,媒体也宣传。当然,也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大的必要性没有的。一些大德讲,假如世界上有一亿的人,还不用说六十亿,他过着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生活标准,地球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早就被消耗殆尽了。像这样的富翁高水平生活方式,如果有一亿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地球是没办法承担的。何况几十亿人都同时过这样的生活,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它是很可怕的灾难性的后果。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是在拼命的追求。

我们要讲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欲望,没办法满足,只是一个梦想而已,想想而已,做梦而已。很多时候是无法得到的。所以与其去追求得不到的东西,还不如过一种比较简单的生活,把时间精力用来修学佛法。我们表达的是这样的含义。

这里讲“诸欲终坏灭”,追求欲妙很苦难,即便是追求到了,它也是终坏灭的自性。小到一顿饭的欲妙,再扩大到富翁的欲妙,国王的欲妙,天人的欲妙,天王帝释的欲妙,乃至第六他化自在天的天王的欲妙,这些欲妙最终都会坏灭的。任何欲妙最后的结果都是坏灭。所以追求起来很困难。

“贪彼易堕狱”的“易”字和前面对比,贪着这些欲妙的贪欲本身,很容易让我们堕到地狱、恶趣当中去感受痛苦。所以,贪欲本身过患大。贪欲引发的追求欲妙的过程很痛苦,欲妙最终会坏灭,但是贪欲本身会非常容易堕地狱。欲妙要花很长时间、很多精力,才能够获得,而一念的贪欲却很容易让我们堕落。这是很强的对照。

为此瞬息的快乐,有没有必要历经这么长时间的艰困呢?真正用智慧来分析,没有任何必要。世上的人做事情,都要衡量利害得失的。利大于弊,得胜过于失,他可以做。如果弊远远大于利,失远远大于得,没有人愿意做。世界上的智者对此考虑的很清楚,包括我们在内,都把这些问题盘算的很清楚。但是把标准稍微拉长一点,放到前生后世的时候,我们的脑袋一下子就像浆糊一样,就糊住了,没办法再计算了。有的时候是不愿意,有时候是计算不了,没有这个概念,没有学到计算方式。现在我们既然学了这个计算方式,我们就要计算。

很容易失坏,很难以获得,很容易堕地狱,得到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的欲妙,有必要吗?为了这一点“须久历艰困”,这不单是从后世讲,今生追求的过程也是“久历艰困”,失坏之后堕地狱也是“久历艰困”。从这些方面观察,我们很容易得到答案,没有必要为了小小的欲妙,付出很大的代价。

可能有些人在这世当中,从小到大比较顺利,没有得病,很容易得到钱财,现在又很幸福,他觉得这个颂词和自己没关系。还是一样的,虽然今生当中可能稍微顺利一点,但如果把时间放长一点,因为轮回是很长很长一条河,整个轮回和今生当中一点点快乐比较起来,连一滴水都不如,整个长河当中一滴水当然是微不足道。为了瞬息的快乐,完全没有必要历经艰困。

了知颂词之后,我们知道在轮回当中的痛苦很巨大,得到的安乐非常非常少。如果我们不解脱,这种情况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是整个轮回的游戏规则,凡夫众生没办法打破。只要我们还在流转,只要我们没有想要解脱的心态,没有出离心摄受的善法,没有修持无我空性,那么我们的心和行为就符合流转轮回的因素,我们就永远无法离开这个游戏规则。我们在轮回当中就这样流转,流转的总原则是没法打破的。痛苦远远大于安乐,苦多乐少的情况是改变不了的。整个轮回就是这样的自性:痛苦非常巨大,安乐非常少。

下面再看第二个,上下两个颂词的意思是联系在一起的。单单看第一个颂词,看不出来痛苦无义,只是说痛苦很巨大的意思,学了第二个颂词就知道痛苦无义的含义了:

彼困千万分,便足成佛道,

欲者较菩萨,苦多无菩提。

这些艰困、痛苦的千万分之一,就足以让我们成就佛果。贪欲者和菩萨比较起来,苦多而没有菩提。他所受的痛苦远远大于菩萨,但是受这么多的苦,却没有获得一点点菩提果,或者和菩提相关的善根。所以痛苦是无有意义的。

我们受了这些没有意义的痛苦,这个一定要好好思维。如果受的痛苦有意义,我们愿意承受,如果没有意义,我们当然就不愿意承受。世间当中也是这样的,比如我们工作的时候比较苦,但是想到我这个苦有意义,能够挣钱,就觉得可以忍受。如果痛苦了还拿不到一分钱,那么这种痛苦没有人愿意感受。

同样的道理,把这种观念放到解脱道和轮回道上去观察,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所受的痛苦对解脱有利益,对最终的安乐有利益,那么这个痛苦值得受,必须要受。如果这个痛苦受来受去,什么意义都没有,纯粹只是痛苦,痛苦的因,痛苦的果,痛苦的过程,如果这样的话,当然这种苦没人愿意受。我们现在要从这个当中去观察,清醒过来。我们以前受的痛苦就是痛苦的因,痛苦的过程,痛苦的果,没有任何安乐。现在我们发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样下去没有意义,有没有其他道路呢?有。道路就是,通过少许痛苦的修道,最后成就最为殊胜的佛果,从痛苦的状态当中脱离出来。这种道,佛已经成就了,而且佛宣讲了。很多人通过学佛之后,已经走出去了,很多事例可以参照的。

彼困千万分前面我们讲“须久历艰困”,在整个轮回长河当中的困苦,非常非常多,没有办法计算,还不讲我们仍不解脱的话,以后还会流转几千万世。现在开始往前,我们受得很多的痛苦、艰困,如果把所有艰困的千万分之一、万俱胝分之一、千万俱胝分之一,用在修行正法上面,早就可以成佛了。为了生活,为了欲妙,我们去拼搏、精进、勤奋,经历很多艰困。如果把这些艰困的千分之一用来修道的话,早就成就了。这些所受的痛苦的千分之一,如果是修道时候的痛苦,我们早就成佛了。

无始轮回到现在,到底受多少苦,多少艰困。《贤愚经》和《前行》当中讲得很清楚。我们在轮回当中投生,转成蚂蚁,蚂蚁很小,如果这些蚂蚁的尸体还在,堆起来超过须弥山王。须弥山入水八万由旬,出水八万由旬,也就是海平面上下八万由旬。一由旬以四十里来算的也有几百万里,这个高度非常高了。只是蚂蚁的尸体堆起来都这么高。如果我们在轮回当中流的眼泪、流的血,因为贪欲自己被杀头,被伤害流泪,如果还没有干的话,汇集起来超过现在的四大洋。去过大海的人都知道海水到底有多少,那是没办法计算的。

我们在轮回当中受的苦,这么多艰辛,流了这么多的眼泪,转生了这么多次,但是我们现在得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还是一个业障凡夫、烦恼众生,至今我们还在贪执轮回。所受的痛苦没有一点意义。假如我们以前修过道,把这些困苦艰困的千万分之一,用在修正道的话,足以成佛。

我们看本师佛陀,当然不从释迦牟尼佛的实相来看,依《法华经》的观点,释迦牟尼佛早就成佛无数次,这次成佛只是示现的。如果不从示现只从现象角度来讲,三个无数劫之前,释迦牟尼佛和我一样在轮回当中流转。释迦牟尼佛之前是迦叶佛,和我一样在轮回当中流转,再之前是拘留孙佛,他和我一样在轮回当中流转。但是因为他们发心求道,拘留孙佛成佛了、迦叶佛成佛了、释迦牟尼成佛了。我在干什么?还在流转。弥勒佛马上成佛了,我还在流转,因为我们没有把这种艰困、精力用在修道上面。现在我们一起流转的道友,还是普通众生,而三无数劫之后他们成佛了,有可能我们还在流转。或者他下辈子就成佛了我们还在流转,下辈子他们往生极乐世界了,我还在流转。就是这样的情况。

以前的佛和我们一样都是众生,和我们一起流转,但现在他们成就了。现在我和其他的道友一起学佛,他们精进修法成就了,我还在流转。这种情况谁导致的?自己导致的。当然我们说,以前没有遇到佛法,没有修道,当然就没办法了。以前释迦牟尼佛他们早都遇到佛法了,然后发起了菩提心,他们成就了。以前我们没有遇到佛法情有可原。那现在呢?需要改变的是现在啊!以前的情况已经过去,我们再说已经没有用了,我们也不是要清算以前怎么样。

我们前世是怎么也好,都没什么作用了。有些人喜欢关心前世,如果自己前世是一条狗、一只猪,就很伤心难过。如果观察到他前一世是地狱众生,也很难过。如果他前世是一个修行人,他就很高兴。其实没有什么高兴不高兴的。前世是一条狗又怎么样?反正现在我已经得到人身了,可以修佛法了。前世是一个修行人,修的再好又能怎么样?反正现在我还有烦恼。

前世的事情过去了,关键是现在,现在我在干什么,我想要做什么,我们主要关心现在。这个颂词也是让我们关心现在。如果从现在开始修行,现在开始改变,逐渐走向解脱之道,如果精进的话,下世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轮回从此结束了。如果没有做呢?还要流转。这个选择题很简单。

但是面对这么简单的选择题,很多人就选择性不了,或者往错误的方面选择,这是不对的。当然这里面有习气的作用,但不管习气如何,道理就摆在这个地方。我们是继续随着习气流转呢?还是现在开始下决心去改变呢?主动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上。有些是不知道,有些是习气弱。但不管如何,寂天菩萨的这个颂词道理讲这么清楚,我应该做一个抉择。痛苦无义啊!

“欲者较菩萨”,贪欲大的人和菩萨相比,“苦多无菩提”。我们不愿意修菩萨道,为什么?太苦了。修布施度很苦、闻法很苦、念咒很苦、打坐很苦、持戒很苦、安忍很苦、度化众生苦。菩萨的苦有多少呢?再多的苦,按照显宗的说法,三个无数劫就可以了。但是绝对不可能,以前我们再再分析过,虽然说三个无数劫成佛,但是真正而言,初地以后的菩萨就不可能有痛苦了。初地到八地一个无数劫、八地到成佛一个无数劫,至少在这两个无数劫当中,根本没有丝毫痛苦。再往前是加行道、资粮道,这个时候痛苦是有,但是有限,最多也就是一个无数劫的痛苦。有多少痛苦呢?

再加上我们还有一些密法、净土的修法,其实苦不多。换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这辈子的痛苦,也就几十年、几年的痛苦而已。如果现在修好佛法,修密宗也好、修净土也好,就几十年、十几年的时间,死亡来了之后,往生极乐世界,从此就终止痛苦了。虽然是凡夫,但已经终止痛苦了。

我们害怕修菩萨道,因为很痛苦,但这根本不算什么痛苦。这么短短时间当中的小小痛苦,根本不算什么。前面所讲的那些痛苦才真的可怕。地狱的痛苦、旁生、饿鬼的痛苦,人道中各种各样的痛苦,这才可怕,而且我们还没遇到。而修行的苦真正来讲根本不算什么痛苦,时间也短,痛苦也轻微,而且是为了正法而痛苦,是有意义的痛苦。

“欲者较菩萨,苦多无菩提”,贪欲大的人,在轮回当中感受这么多的痛苦,没有一点利益,菩萨感受很短很少的轻微痛苦,但是利益很大,他成佛了。通过一点点痛苦的代价,换来了成佛利益众生的巨大利益、巨大安乐。这种计算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计算出来的,这个选择也很好选的。

学习佛法之后,很多道理很简单。但是如果不去思维就很容易放过去。这些颂词都是比较容易打动我们、触动我们相续、具有加持力的颂词。为什么很多道友感恩上师,因为上师讲了《入行论》之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变了。的的确确就是这些颂词在起作用。但是,我们还是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和烦恼、习气作战,进一步坚固我们的相续当中的出离心、菩提心,这是很关键的。所以,“痛苦无义”,我们感受这么多痛苦是无义的,而修菩萨道的痛苦有意义,而且时间短,程度轻微。

寅六、痛苦无法比拟:

思维地狱苦,始知诸欲患,

非毒兵器火,险地所能拟。

思维地狱的痛苦,我们才知道贪欲的过患之大。这种过患不是毒、兵器、烈火、险地所能比拟的。

首先思维地狱的痛苦。《正法念处经》《大圆满前行》《菩提道次第广论》《大圆满心性休息》等很多经论当中,对于地狱痛苦的描述相当清楚、具体。我们要多看、多观察、多思维,深入观察思维,就知道地狱的痛苦非常巨大。

那么这种痛苦从什么地方带来的呢?从贪欲带来的。“始知诸欲患”,这么强烈的地狱痛苦、旁生痛苦、饿鬼痛苦,所有轮回痛苦都是因为贪欲而带来的。

这种贪欲的过患远远大于毒药的过患。比如蛇等旁生体内的毒,人工合成的毒我们害怕,不敢去沾染,因为中毒会导致身体痛苦死亡。我们也很害怕各式各样的兵器,古代是冷兵器,现在是热兵器、化学兵器。这些兵器会伤害我们的身体、摧毁我们生命。还有烈火,对熊熊燃烧的烈火,比如发生火灾的时候,我们很害怕。还一些险地、悬崖、深坑等等危险的地方,我们害怕。我们远离它,分析它。这些危险我们经常看得到,也经常做分析,经常做防范,也经常防范住了。

但是我们没有防范的,没有引起重视的,就是贪欲,恰恰对我们伤害最大的贪欲,我们基本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贪欲的观察、分析、防范,是在所有防范之中最低的,做的最差的。毒药、兵器、火、险地,各种各样能够伤害我们的东西,人们都在观察防范。爆发了禽流感,大家都在观察防范,都在研究怎么对治它。但这些伤害给我们带来的过患,远远不如贪欲给我们带来的过患。贪欲给我们带来的过患,程度最猛烈,过患也最大。但是就是这个给我们带来最大过患的贪欲本身,没有被我们重视,没有研究它,没有防范它。伤害不是那么大的,我们高度防范,对我们伤害最大的,反而没有去防范。这个就不合理。

当然,现在环境就是这样的。但是环境怎么样,我们没办法改变,也改变不了其他人的想法,但是可以改变自己。整个大环境不对贪欲过患做探讨、做防范,身边的亲朋好友也没有兴趣、没有能力去观察。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了,我们要去防范。我们把它提出来,在所有伤害我们的过患来源当中,它以前是隐藏起来的,现在通过寂天菩萨教给我们的智慧发现了它,把它提出来,对它做观察。开始制定防范的措施,把它作为头号重犯去对待,以最严厉的方式去观察去防范。

通过颂词的意义,我们知道贪欲的过患非常大,远远超过其他我们恐怖的东西,所以现在要把它作为头号对象来对待,这样才能对它引起重视。对它重视之后,我们才会去想,什么东西能够对治它,通过什么的途径来对治它,多长时间能够对治它,这个时候我们才会认真观察。

假如禽流感的疫情,没有造成死亡,我们知道也许有潜在的危害,但是它没有出现的话,没有造成危害,我们就不会重视它,不会认真对待观察,去研究什么药物能够对治。同样的道理,贪欲也是一样的。也许隐隐约约觉得贪欲有一些过患,但是没有系统学习,它真正的过患爆发出来之前,我们对它还不够重视。

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就把它重视起来,就知道贪欲的本体是什么。比如禽流感的本体是什么,从哪里来的,传染途径是什么,有什么过患,什么的药物能对治,药物服下去,需要几天能完全消灭病毒。像这样,我们认认真真的观察对待。对于贪欲,它的本体是什么,怎么样产生,通过什么方式去对治,需要修持多长时间才能彻底压服,这时我们才会认真观察,消灭它的因。否则的话,对它我们没有引起重视,看是看到了,贪欲过患很大,但是我们放过去了。

希望我们,不单单是在座的道友,我自己和大家一起都是要对这个问题真正思考观察,只有把它认认真真观察对待了,才会想要去消灭它,才会想要学习对治的方法。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


思考题

1、请以教证、比喻和公案说明:贪执财色弊多利少、得不偿失。

答:1)教证:《八大人觉经》中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因缘品》云:“愚者为财毁,不寻求来世。”

2)比喻:牛马拉着沉重的车向前行进时,看见路旁绿油油的青草,禁不住停下来享用,结果立即招来车夫的鞭打,甚至车轮以惯性冲过来,将它撞伤、压死。为了数口青草,而遭致狠狠的抽打,乃至受伤送命,这是何等的不值得。同样,人们拼命地追求所贪对境,为了瞬间的欲妙之乐,毁坏长远的解脱命根,将今生来世的一切安乐葬送无余,下场比这些旁生更可怜。

3)公案:从前舍卫城有个穷人,他对自己的牛特别贪执。死了以后,他转生为牛背伤口中的一只小虫,蚀食伤口中的脓血,每天都要经历七次生死。

2、为什么说为贪欲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

答:一切贪欲之乐,最终都是坏灭无常之法,而且能令人堕入地狱等恶趣,付出长久而痛苦的代价。这些人若以追逐欲乐所付出艰辛努力的千万分之一去修行正法,足以成就无上的佛道。即使未成佛,最低也不会堕入恶趣。与修菩萨行的菩萨比起来,贪欲者苦难无际却没有证得菩提的福分,因此,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

3、当今社会上,色情暴力等的影音资料随处可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答:请自己发挥。

4、请具体剖析贪欲所招致的痛苦,远远超过其他的痛苦。你对此能产生定解吗?

答:毒药、兵器、烈火、危崖、怨敌等的苦害,最大限度不过在短短的一生中,让人们受痛苦而已。而贪心在自相续中蔓延的话,不仅今生中非常痛苦,而且来世会千万劫中饱受地狱、饿鬼、旁生之苦,时间极其漫长,程度也极其惨烈。如《亲友书》所言,一日之中不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的痛苦,与地狱中最轻微的痛苦相比,连它的一分也不及。因此,贪欲所带来的伤害,是任何灾难、祸害都无法相比的。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