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学习中心 > 正文

菩提道次第摄颂浅释 |4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23 19:39

菩提道次第摄颂浅释

宗喀巴大师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讲释

连载4

智慧即见深性眼,是拔三有根之道,

一切经颂功德藏,消除痴暗最佳灯。

如是知后诸智者,应该精进修此道。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般若波罗蜜多,亦称智慧波罗蜜多,为前五波罗蜜多之总持。《入菩萨行》中云:“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其余五度之法,唯有智慧度摄持时,方得波罗蜜多之名。如《佛子行三十七颂》亦云:“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是故,当以智慧波罗蜜多之圆满,为六度法门之圆满,并以至佛陀之正等觉位。如此智慧波罗蜜多亦可分三:闻慧、思慧和修慧,于此略述:(一)闻慧者:上师宣说之一切经论广义,自己听闻,受得传承,由此生起之智慧,故称闻智慧。(二)思慧者:上师所讲之一切义理,经自他之甚深思虑,反复辩论、细微观察、不断研讨,最后心相续中生起一个无可退转之定解,此称思智慧。(三)修慧者:以闻、思之智慧,常行苦修之法,力求验证之相,最终真实证悟显空无别之境,自相续中刹那现见法界光明之本面,是为修智慧。是故,闻、思、修三者当以此而述。

《大圆满心性休息》云:“三种智慧闻思修,成就胜观摧诸惑。”如此智慧波罗蜜多,即是断除疑惑边执,照见甚深空性之眼睛。例如世人之观察色法,亦须有一双明净之眼,如若无此双眼,则任何色法亦无能现见。而欲求证悟甚深之空性,则必须具备一个智慧。愚痴劣慧之人能否证悟空性呢?这个确实很困难。当然,先前之高僧大德,如六祖惠能大师等,一字不识亦照样证悟空性,如此确亦有之。但彼者是依传承上师之特殊加持才得开悟的,开悟之后亦无原先之愚钝,仍是精通一切法门的。如是可知,智慧是必须具足的,如同无眼者不能观察色法,无智慧者亦是无法证悟空性之本义的。而我等有人却总觉无需什么智慧,求智慧实属多余之事,确有如此之念。

智慧波罗蜜多又是拔除三有轮回根本之解脱道。如《三主要道论》云:“不具证悟实相慧,纵修出离菩提心,亦不能断三有根,故当勤证缘起法。”只有证悟人法无我之智,通达缘起性空之理,方可出离轮回得解脱,直至圆成正觉佛果。无智慧者,是不能断除三有轮回之根本的。麦彭仁波切于《定解宝灯论》亦曰:“若未以妙观察引,岂能生起妙定解?若未生起妙定解,岂能灭尽劣增益?若未灭尽劣增益,岂能灭除恶业风?若未灭除恶业风,岂能断除恶轮回?若未断除恶轮回,岂能灭尽恶痛苦?”是故,智慧的确非常重要。

如此智慧波罗蜜多,于一切佛教经典中,皆被一再称颂为功德之如意宝藏。如《华严经》、《十地经》和《积集经》等诸多经论皆一直赞颂智慧波罗蜜多,《智慧品释•澄清宝珠论》中亦有如百川汇入大海一般,五波罗蜜多亦随智慧而融入佛之一切智慧之说。如是智慧波罗蜜多,又是消除无始以来贪、嗔、痴之黑暗的最佳明灯。贪嗔恶习皆缘自愚痴,而愚痴黑暗需由智慧宝灯来照亮,否则二障难断,我执难除。《定解宝灯论》中云:“奇哉趋入深实相,犹如宝灯之定解,若无汝则于此世,愚众困于幻网中。”

此处偈颂以功德藏和最佳灯之形象譬喻,赞颂智慧波罗蜜多之诸多功德。我等如是了知后,当与其他诸多智者一样,应该无间断地精进修持智慧波罗蜜多,于此殊胜之道广行闻、思、修,次第循序而进,如此智慧之彼岸亦是能到的。宗喀巴大师于此亦劝示言:瑜伽士我亦如是精进修持智慧波罗蜜多的,你等欲求真正解脱,亦应如是行持智慧之道。

若只修习专注定,未见能断生死根,

远离寂止道之慧,终不能使烦恼退,

故须通达彻悟慧,乘以不动寂止马,

以那离边中观剑,破除一切边执者,

如理观察广智慧,增进了悟空性智。

瑜伽我亦如此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如是六波罗蜜多,可分而修之,亦可合修。此合修法见于华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其称“应具六度”,即指于一座内,同时摄具六度而修行。如《现观续》中云:“奉献花座等,随处持威仪,不害诸含生,于师生正信,勿散闻师教,解疑问难题,闻者具六支。”以此听闻佛法为示:于闻法前敷设法座、供养花鬘等,为布施度;闻法时,恭闻师尊言教,严守法坛律仪,为持戒度;此中若遇酷热严寒、饥饿困乏等内外违缘,一切皆能忍之,为安忍度;于师讲法时,不生懈怠,不起厌烦,精进听受,勿令随流,为精进度;此中于心不行散乱,宁神会聚专注闻思,为禅定度;于师所授之法,以自智辨别真实义理,了达佛法本具无二,为智慧度。如此行一善法而能圆具六度之功德,乃华智仁波切之所传也。

接上颂词而言,此处讲授定慧双运。我等大师宗喀巴于此教诫曰:倘若只是缘心一处修习寂止,仅以专注之心而入禅定,然却尚未甚深观察诸法之空性真谛,亦未了悟人法无我之真实本相,那么于此等之人,至今亦未曾见过有谁能真正断除生死轮回之根本的。如前已述,无有任何执著而修习禅定,确实可将粗重之分别念暂时压制下来,此等于对治烦恼障害有一定之殊胜意义。但是从真正断除烦恼的根本方面,是很难说的。一味入定,而无胜观,必定难断轮回之根。《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当知止观双运理,以此摧毁诸烦恼,真实超越四无色,修习禅定佛子行。”如是禅定必具胜观,方为佛子正行。如习定无有胜观者,极易入于四处无色界,此者虽无分别念,然不得解脱之缘,故入此界佛陀亦难度之。

是故仅寂止而无胜观者不行,同理,仅胜观而无寂止者亦为不行。如若远离寂止这一殊胜之道,仅凭胜观之智慧而行修持,则彼人终究亦不可能真正使烦恼断除、退却。心安住不了,始终是不能断除烦恼的。有者认为,以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即可将烦恼退除,无需寂止,亦无需修善。然彼者未曾思虑,真正证悟人法无我之见需修证,仅以相似之小慧,连烦恼、所知二障亦难断除,何以生起究竟殊胜之智慧。虽知宁玛巴传承上师中之国王渣,得一殊胜灌顶即已开悟,而未经过修寂止、禅定,然彼者本为上上之利根。宗喀巴大师此处非为最上利根而言说,其所针对的是一般学佛人之次第。故曰,应具胜观,亦应具足寂止,二者缺一不可。如能海上师于《戒定慧基本三学》中说,戒律是以行为方面而论,定、慧二者则必须双运。《六祖坛经》第四品亦曰,禅定和智慧是双运的,“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如是禅定是智慧之本体,智慧是禅定之妙用。若欲使智慧本体得真正之明现,须经修定方可自然得随现。如此定慧二者,无一能偏离者,应同时具足。由是之故,首要者为必须通达彻悟空性慧,于诸法之真实本性应得证悟、开悟、顿悟;续而,此顿悟之智慧亦必须乘以如如不动寂止的骏马。此处以智慧喻为自在威仪之骑士,以禅定喻为驯良健壮之骏马。《米拉日巴道歌》中云:证悟空性智慧,骑着如如不动寂止的马,奔驰于解脱的草原。如此可谓,具严智者御骏马,无有不往增胜处。

由是,以那种空性智慧,远离边执戏论的中观宝剑,即可破除无明痴暗所积聚的一切边见执著者。中观宝剑即为观察之宝剑,如中观应成派所讲的金刚屑因等(中观派用以抉择空性的推理之一),能断除一切实执,比如有的执著、无的执著、既有既无执著、非有非无执著,无论是执著四边、八边等一切皆能断除。在麦彭仁波切的“大圆满见歌”中是以大圆满本来觉性的宝剑来断除一切分别念,而此处是以中观宝剑来断除一切边执。倘若有人以真正的空性智慧,骑着禅定马,手握中观宝剑,驰往西方极乐世界,那样此者亦能战胜自他一切阻碍,直趋殊胜解脱之道,如此真是非常幸福和安乐啊。但是,我们有些人,自己所谓智慧之体并非很健康,亦未曾骑过寂止的骏马,大概“马”还未“买到”,中观宝剑更不用说了。买寂止的马和中观的宝剑对其来说可能没有多少兴趣,是故他对分别念的恶执始终难以断开,真是苦恼和茫然。是故,宗喀巴大师言,若欲断除一切边执,就应以“中观”、“因明”中所讲的那样,如理如法地去观察思维甚深广大之智慧。如《入菩萨行》中有许多观察人无我和法无我之法,《入中论》中亦有七种推断法,还有《中观根本慧论》中许多推理方法。

如此种种善巧推理思辨之法,进行如理观察之后,就能逐次增进、增上此种了达证悟空性智慧的能力。如无垢光尊者于《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所讲,从初地菩萨极喜地至十地菩萨法云地,智慧光明也是一地一地增长显现的。精进观察深思虑,定慧双运无偏袒,以此殊胜窍诀,证悟空性的智慧愈加增长稳固。如此无有边执偏袒故,此处窍诀非常重要。所以宗喀巴大师言,瑜伽士我于智慧和禅定亦是如此双运而修,后来的学者,你欲真正得殊胜之解脱,亦应如是行持定慧双运之道!

 

不仅专注能成定,如理所行妙观察,

亦见引发真实义,坚固不动三摩地,

为了止观二双运,勤奋修者真奇妙。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此处所言的寂止和胜观双运,与上述定慧双运之意基本一致,但其侧重之处略有不同。《大圆满心性休息》于寂止和胜观双运之理阐述很广,此理较深,尤其胜观之处更为难懂。宗喀巴大师着写《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胜观方面内容时,非常慎重。宗师以为,末法时代之众生大都难通此理,更不可能证悟其中之深义,即使此甚深之义于论中广为宣说开显也无有很大意义。于是,大师就不愿续写如此甚深义理。其时,文殊菩萨即亲自现身对其而言:你必须要把《菩提道次第广论》之胜观部分圆满着写,将来你之信徒,其中定有证悟之人。文殊菩萨于此劝告之后,宗喀巴大师又重新把胜观部分写完了。此于宗喀巴大师的传记中有所记载。

宗喀巴大师一生之中,最主要的著作就是如此二论:《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当然在抉择见方面,还有《入中论•善解密意疏》和《金鬘论》等著作,但从真正修持和行持方面来讲,显教方面《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最主要的,密教方面是《密宗道次第广论》。但从我们宁玛巴来讲,能将宗喀巴大师此殊胜二论之体系融为一体的,是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此著作将显教、密教直至无上大圆满的所有修法,皆都予以次第的归纳包容。故云,我们宁玛巴中最殊胜的就是此《大圆满心性休息》。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显教理论体系,而密教理论是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后来克主杰又重新把密宗道加以宣说,并造《密宗道次第论》,此论法尊法师也已翻译。从黄教教法而言,一个凡夫若欲求真正成就,有此显密二论就已基本足够。而我们宁玛巴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的颂词和讲义,把整个黄教的显密二论和萨迦派的道果法要等内容亦皆积聚归纳于其中。如有哪位大学士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全部学完,再细阅《大圆满心性休息》,就会发现其各派论着于究竟义理上都是无有差别的。但对我自己而言,总觉《大圆满心性休息》里面有许多不共的殊胜窍诀,此可能是宁玛派传承上师之殊胜加持。胜观部分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非常广博,亦十分甚深,初学时确实是很难的。尤其此胜观内容,藏文本身亦难理解,译成其他语言就更不容易了。但这里所讲的《摄颂》是其窍诀形式,窍诀是比较好懂的。

此处颂词言,修法之人不仅需要通过专注使其能成禅定,还必须要有胜观,需如理如法地对一切所行依妙观察智而加以胜观。《大圆满心性休息》言:“无生中住为寂止,明空离戏为胜观。”如是寂止即为不生一切分别念;胜观即是明空离戏,既明亦空,远离一切戏论而见本性,以现见本性故称为胜观。还有一种,“以安住故是寂止,见明性故为胜观。”如此亦可解释。此偈中,“妙观察”即指妙观察智。于此妙观察智,我们藏传佛教中所述与惠能大师之所讲,二者于名言上稍有差异,有一些不同解释。此处之妙观察智,是胜观智慧的含义。由此胜观之智慧,亦能现见无变之本性,引发、证悟真实之义。由真实之义而得禅定,成就坚固不动的三摩地。此真实义即实相、法界;三摩地即禅定,或曰等持,如“三三昧”、“百八三昧”等。为了能使寂止、胜观二者双运故,必须日日夜夜勤奋修习,于此等大修行者,其所证境界真是非常稀奇,非常微妙的。

如此真正认识了心之本性,即无有任何分别念,亦即证悟自心本具之光明,方可称为止观双运。否则,犹如黑白二线搓一起,各自皆有各自位置,并非双运故。双运即是无别,明空无别,显空无别,无二义,此于名言难予表述。《定解宝灯论》云:“空性显现凡夫前,虽似相违于现见,诸智者以奇语赞,说此双运真奇妙!”于此甚深心境,只有证悟之人方可了知,于一般凡夫而言,语言表达确有矛盾,而证悟时并无相违之处。如是精勤修学,得证之时确实很奇妙,一切万法本来离戏,明性之中无余显现,显而空,空而显。如无垢光尊者于《胜乘宝藏论》中言:“无有二取瑜伽士,现空无别真稀奇;无有二取瑜伽士,无而现此真稀奇;无有二取瑜伽士,现而无执真稀奇。”于此瑜伽士无有能所二取、如幻如梦、无而显现之境界,真是非常殊胜奇妙,只有达到一定修行次第时才能真正觉受,以通常之言语实在难以表述。此从密法之境而言是非常殊胜,以显法之境亦非常非常的殊胜。总之,应时时祈祷自己的上师,如理观察自己真正心的本性。无论学显学密,总有一天,会于一刹那间将自心本来之光明证悟,得生大安乐。

然而,要得真正之证悟还是需修行很长时间。否则,虽于上师宣说、加持时,自己仿佛觉得都已了达,但又忽逢天空浓云急聚,瓢泼雨下,如此所谓“证悟”皆被水露冲散无余,寻也不知所处,真是可惜。是故,所悟之义必须实修实证!宗喀巴大师说,瑜伽士我亦是如是止观双运而修证的,你们欲求真正解脱,也不要离开寂止和胜观,应如是双运而行。

 

入定修习虚空性,后得如幻之空性,

称赞方便慧双运,能达菩萨行彼岸。

如是知后有缘者,不应满足偏行道。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此处之智慧、方便双运品,实际上与前述之定慧双运、止观双运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在有些地方,彼等之侧重处、功德、术语方面稍有不同,亦有先后次第之差别。以前,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中的萨哈尊者曾言:如若离开方便,仅有空性则不行;反之,离开空性,仅有方便亦为不行。首先,应于入定时,修习深寂无妄之虚空性。麦彭仁波切于《定解宝灯论》中云:“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亦为空性之定解,必须深深而生起。”于此生起分别念时,彻见彼之本性,如同直视虚空,一切境消于法界。不论印藏之地,还是汉地很多高僧大德,于入定以虚空作比喻,出定以如幻如梦为比喻。禅宗有一公案,一弟子请教禅师:“请师传一殊胜法门予我。”禅师言:“你可直视此虚空嘛。”弟子听后凝视虚空,师问:“你见虚空有何模样?”弟子言:“虚空无有模样。”师又问:“虚空有何相状?”弟子答曰:“虚空无有相状。”禅师直指弟子道:“你观自心模样、相状,与虚空是否异同?”弟子仔细观察自心,顿觉自心亦如虚空一样,以空性方面推测时,自心与虚空确实一样的。于此直指之窍诀,弟子立得明心见性。禅宗祖师大德中类似的公案有很多,密宗如萨哈尊者、莲花生大师等很多高僧大德,在现见本性之后,亦皆以虚空作比喻。

如此入于虚空,在后得之时,也即出定之后,一切行为皆为如幻如梦;如此亦可用如阳焰等八喻来指示一切法现而无实之空性。在入定之时,不净显现是没有的,你看虚空有无显现,只是名言上的差别,实际上无有任何能现、所现。但于出定之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也有一定的所知显现,于此如幻之显现中亦需积集资粮,比如行大礼拜、持咒、诵经、造佛像等等,种种福德资粮亦需具足。而入定则积集智慧资粮,此福慧二资粮必须双运。故于佛经、论典中,诸高僧大德皆称赞云,定后积集福资粮的方便如幻之显现,与入定积集慧资粮的本基大虚空确实是双运的。如此得证通达后,即能抵达菩萨道所行之六波罗蜜多彼岸。此等行道之人,才可谓之本具佛性已得显明示现。《经庄严论》云:众生佛性本无异,明与未明之差别,明性现见即为佛,无现痴暗众生故。

如是了知如此双运之理后,有缘的修行者,于闻思修、积资粮等皆不应满足。并非因一切皆现为空性,不需再行资粮道,续而弃谤方便捷径之法门;亦非仅为念经、造像等,而无需中观胜义见、空性甚深窍诀等。此等皆为偏行之道。应如理思维一切法之缘起性空,行持智慧、方便双运之道。现在汉地有些法师可能已是落于偏行道处。有的光念阿弥陀佛,不论何种根基、因缘,通通都阿弥陀佛,或仅积累福德资粮,修寺庙,对此等方便法门特别重视,而对中观的一些见解一直不予承认,对一些最甚深窍诀亦无心顾及。在彼者心目之中,好像念佛就是很殊胜,其他什么都不需要,一切都可断掉。而另有人等,好像仅是讲经说法很好,而对念佛等许多福德资粮看不起。此等偏行之道皆为不对,应无偏而行双运道。如我们上师法王如意宝,有时与弟子们一起念经忏悔行善法,积集广大福德资粮,有时是闻思修法,甚深智慧资粮亦使圆满。是故,我等发心学佛,一定如宗喀巴大师那样,不偏行道,而是真正从各方面圆聚福慧二种资粮。宗喀巴大师如此劝导:瑜伽士我于智慧和方便双运道亦如是而修,你等欲得解脱,亦应如是积累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无偏而行持!

 

如是因与果大乘,二道所须共通道,

如实依止善师怙,依次趣入续部海,

以修圆满胜教授,取得暇满具意义。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脱如是行。

如上所言,无论是前面因乘方面的小乘,如小乘中讲的苦集灭道、人身难得、出离心等等,从因乘方面已广为宣说,然而与其对应之果乘方面,大乘的发菩提心、四摄六度等等,这方面也宣说很广。如是小乘与大乘因果之道,不论是学显,还是学密,都应次第行修。此处可以大小二乘之因果关系作为解释,也可把因乘解释为显教,果乘可解释为密教。如此二道是所行持的必须共同通达的道路。宗喀巴大师的两大广论亦是这样的。把《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显教理论完全通达后,还应从窍诀方面,甚深密法方面,获得能令今生成佛的殊胜加持。如此劝导众生应继续学修密法,学习《密宗道次第广论》,或者其他如大海般深广的续部。

然而,若要真正学修密法,就应如理如法真实地依止一位教证圆满、密法方面善巧精通的上师怙主。之后,依前面的修行次第,渐而趣入金刚道乘的续部海洋中。这里应首先把共同道的小乘、大乘之理学好,把大乘的基础打好,依止一位密宗里很好的具有法相具有条件的密乘善知识,然后开始学密法,学续部。密乘续部博大精深,如同大海一般深广,仅大圆满的续部就有六百四十万种之多。而真正的密法,是以窍诀的方式而行修持的,每一窍诀都是非常圆满殊胜,依此具相善知识之甚深教授精进修行,于今生当中是可以得即身成就解脱的。如《大圆满心性休息》所言,在依止一位很好的善知识后,就可以开始修这种密法的殊胜窍诀。所以宗喀巴大师最后说,学密宗是最殊胜的。在显教里的因乘打好基础后,就应该趣入密乘殊胜道,这样今生之中取得暇满人身是具有很大意义的。而不像世间那些糊里糊涂、整日不知所终之人,无有任何真实义。于此,宗喀巴大师说:瑜伽士我宗喀巴亦如是先修显教基础,续而行修密宗窍诀的,你们欲真正解脱的话,也应如是依次第行修显密二乘。

 

为了己心熟修故,也为利益具缘者,

佛陀所喜圆满道,通俗讲说此善事,

祝愿一切诸有情,不离清净此妙道。

瑜伽我亦发此愿,你欲解脱如是发。

最后记述造论目的和善根回向。宗喀巴大师说,造此《菩提道次第摄颂》,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的心在修持上得到熟练,是为了自己修行,再三地完善自己的缘故。这是大师很谦虚的说法,自己这样写作,对自己是有很大很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利益那些对佛教生起信心,具有出离心、菩提心等有缘之人,使这些具缘者皆能获得佛法之广大利益。由于此等目的,大师着此颂论,宣说了佛陀所欢喜的圆满解脱成佛之道,其中含摄显密二乘,从一凡夫直至成佛的所有路程在此皆已宣说。并且为使一般凡夫皆能明了其善妙之理,大师以通俗言语讲说了此等善事善法。最后,宗喀巴大师衷心祝愿我等一切诸有情,生生世世不要离开这样清净的道路,永远行于如此善妙道路上,早成佛道。由此我等都应像宗喀巴大师一样地发愿,大师最后如此引导发愿云:瑜伽士我宗喀巴亦发此生生世世不离大乘佛法之愿,你等学佛之人,欲得殊胜解脱,也当如是发此胜愿。

像宗喀巴大师这样殊胜的论着,确实是一部非常殊胜的法要。所以,我等众生今生得闻此法,定有累劫之胜缘。不然,虽末法之现代学佛人等很少,但我等学佛之后,如未依止到真正的善知识,也无从听闻此殊胜法要。如今整个世上,邪师邪法也是非常之多。我等有缘会聚于此,讲授听闻此法,真是十分难得的。虽然我自己还无有上师之法相,可能心中之贪嗔痴亦尚未清净,但如一句俗语所言:“土中埋金乃真金,犬口含金亦为真。”由具德传承上师的加持故,于此所宣讲的,除自己少数分别念外,真正大多数都是传承上师的殊胜教言。是故我等学子,应好好珍惜如此难得之胜缘,广行闻思修,圆成菩提之道。

这部《菩提道次第摄颂》作为备忘录,多闻比丘断行者罗桑札巴着于卓日山格丹尊胜寺。

以前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怕自己忘记了,就简略地写了这个备忘录。宗喀巴大师称自己为多闻比丘、断行者,多闻是博学广闻,断行是断除世间八法的一切行为。大师听闻过显密教义的一切法要,真可谓是一位广闻博学的比丘。罗桑札巴是宗喀巴大师的本名。

本论至此圆满结束。祝大家福慧增上,吉祥圆满,早成佛道!

诸佛深广微妙法,无等上师所传授,

虽已听闻唯自恐,慧浅障重多谬失。

祈祷恩师众大德,诚请指正勿隐没,

若积细小功德善,普向光明法界识。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