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学习《入行论》。前面观察了分支具有身体和分支相联之身,这些已经讲完了。
子二、破与支分不相联之身:
手等外无他,云何有彼身?
在手脚等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身体可以得到的缘故。为什么说在分支之外,会存在一个实有的身体呢?
观察的方式有两个。第一个是和分支相联,前面已经观察了,和分支相联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讲完了。第二个是和分支不相联,会不会有身体的存在呢?
前面我们讲过,有些人也许会有这种执著。另外,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提前就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堵死了。这种不可能存在实有的身体,那种也不存在实有的身体。在心中把所有产生实有执著身体的可能性破掉之后,我们就可以彻底地决定实有的身体的的确确是不存在的。
这里讲了和分支不相联的身体,就是“手等外无他”。众生除了在分支中安立身体,在分支之外,不可能安立所谓实有身体的存在。打个比喻讲,就像我们安立车的概念。在零件上面安立车,还是和零件无关,在零件之外安立车呢?我们说,必须是在零件上安立车的概念。这堆零件在这里,说这不是车,那除了零件之外,哪里还有我们执著的实有车存在?根本不可能有。
如果手脚、头等上面没有身体,那在“手等外”也绝对不可能有其他身体的存在,所以“云何有彼身”。怎么可能在身体之外,还有实有身体的存在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一般的众生不会在这上面执著有一个实有身体存在,所以也不用过多地分析。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癸二、身执说为迷乱:
前面我们讲科判意思的时候讲到,一个是对境,一个是能境。“身执”的“执”,是从心的角度来讲。因为只有心才有执著的能力,所以“身执”就是讲我们对身体执著的心态。
把身体执为实有,实际上是一种迷乱的心态。我们认为存在实有的身体,寂天菩萨说,这种心的状态就是一种迷乱的状态。本来没有的,本来不是的,我们认为有认为是,这就是颠倒的迷乱。所以我们要知道,执著有身体存在的心态是一种迷乱。
如果不是迷乱,执著和对境应该相合,对境怎么样,我的心也如是认知,这是正常的心。虽然我们的心这样执著,但是对境并没有我们所执著的状态,这就是一种迷乱。比如说,前面有一朵蓝色的花。这朵蓝色的花存在,我的眼识也取到了蓝色的花,蓝色的花和取蓝色花的眼识,两者是对等的,这是正常的心态。如果外面的花是蓝色的,而我看到它是黄色的,这样所看到的和对境不相合,这叫迷乱。本来没有实有的身体,我执著有一个实有的身体存在,这就叫迷乱。很多时候,众生都处在迷乱的状态。像执著有身体存在、执著有我存在等等,都是一种迷乱的状态。
真正来讲,一切万法的本性是无自性的、空性,以及进一步一切万法光明的智慧,就是如理如实存在的状态。我们的内心如果和它相应,就是正常的心识;如果不相应,就是迷乱的心识。对于佛陀,一切的法界如是如是的存在,佛陀如是如是的照见,这是最正常的心智。菩萨入定、出定位的时候,虽然有一部分稍微有一点迷乱,但是一部分是正常的。凡夫人恒时处在迷乱的状态。
现在我们要知道,如果想遣除迷乱,首先认识到我们自己处在迷乱当中是很重要的。以前有一个比喻,一个老太太总是怀疑儿媳给她做的饭里有很多毛发。她觉得:“我儿子出去了,儿媳给我做饭的时候,老是在饭里放脏东西,放很多毛发。”所以她对儿媳特别不好,觉得儿媳在害她。其实并不是儿媳在她的碗里放毛发,而是她的眼睛有病了。我们说她有眼翳(现在来讲是飞蚊症,或者看到很多毛发)。
眼睛有病的时候,看哪个地方都有这些东西。有眼翳的人看一个碗:这里怎么装了这么多的毛发?正常眼根的人看了说,哪有毛发?干干净净的,啥都没有。他所看到的状态,实际上是处于眼睛有病的状态,这就是迷乱的。因此,如果要让他去治病,首先要让他知道这是没有的,只是自己的眼睛出问题了。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他才愿意去对治。通过很多次的验证之后,他知道的的确确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然后才愿意配合医生吃药,去治疗。这才有可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所以我们要从迷乱的状态当中出离,也是佛菩萨首先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感觉到的,认为正确的这一切,都是处于迷乱的状态。我们认为身体是清净的,一切都是实有存在的,不是空性的,这些都是迷乱。通过很多的理证、比喻、观察,以及前面所讲的这么多理证,都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我们认为实有的这一切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执著是迷乱的执著。
当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才愿意去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内心中有执著。怎样去对治呢?就是观察对境。观察我们所执著的实有的身体,其实并不实有。因为对境和自己的心识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联系。我们的心为什么会执著身体是实有的?我们认为这个身体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的心才会这样安立,才会这样执著。
要打破这样的状态,需要怎么做呢?我们就去观察所谓实有的身体到底是不是实有的?通过很多理论观察,身体其实不是实有的,是虚幻的,没有实有的身体。当知道对境无实有的时候,我们执著它实有的心态也就放松了,不会再执著它是实有了。
就像前面打的比喻,黄昏的时候把一条绳子看成蛇,我们对这条所谓的蛇产生了很大的恐怖。因为这时候心中认为它是蛇,我看到的对境也是一条蛇,心和对境是相联的。那怎样才能把蛇的恐怖消灭呢?我们用一盏灯去照,看清楚的时候,这其实是一条花绳,根本不是蛇,是我看错了。所以当对境蛇的影像隐没了,对境绳子的像显现了,心识了知这是一条绳子的时候,就可以去掉对蛇的执著。
现在我们虽然还没有现量见到一切万法的空性,但是要通过观察分析,来知道我们所执著的身体、万法都不是实有的,是虚假的、如梦如幻的。知道之后,对一切万法空性、心识无自性的法,我们就愿意去修。
就像我们服药一样,按照医生的嘱咐怎么吃药,怎样注意,每天吃几次药,什么东西不能吃,必须要避免什么行为。他按照医嘱服药,这一切都做了之后,眼睛的病就慢慢趋于好转,过段时间就趋于正常。
我们也是一样的。首先告诉我们这是药方,比如一切万法的空性这个药方。然后上师说拿到药方之后,你要去服药。要去观修,每天几座。就像医生说,这个药每天吃三次,吃四次。上师说你每天要打坐,要打坐观三次、观四次,去实修。在起座之后,你还要注意,有些事情不能做。比如你不能去做犯戒的事情,其他伤害众生的事情都要避免。平时你要多发善心。就像医生告诉你,你要保暖等等。把该吃的药吃了,该避免的避免了,该做的顺缘做了,这时候你的病就会好。上师告诉我们,法要这样修。修的过程中,你必须要避免这些不能做的事情,必须要做那些有益的事情。
当我们按照每天几座去实修,修完之后,内心当中实执的病就相应的越来越轻。当修到一定的时候,就像如果药的力量很大,病的力量很小,一下子就可以让病痊愈了,我们一下子就可以证悟一切万法的空性,这和治病是一个道理。
医生告诉我们,你的病是怎样的,药方是什么,要怎样去服药,怎样避免它的违缘,怎样创造它的顺缘,需要多长的时间。你的病比较严重,可能吃几副药还不行,要吃三、四个月的药,慢慢才有效果。这就相当于上师、寂天菩萨告诉我们,现在你的实执很严重,你修三、四年可能不行,就像慢性病,必须要长时间的修行,修到一定的量。
告诉我们的病很严重,要吃很长时间的药,是要给我们树立耐心。有时候吃了一两副药,没有用,干脆就换医生了,换药了,这样对自己毫无用处。所以我们在修法的时候,这个法搞一两天,不行,又换另外一个法;那个法再搞一两天,又换另外一个法。并不是法没有效果,而是我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经常性地修持。
除了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再也没有可以对治我们烦恼的方法。所以法没有问题,上师也没有问题,关键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缺少耐性,修了几天觉得没有效果,马上就想换。我们治病都没有那么简单,更何况是要对治相续当中这么严重、稳固的习气。如果没有一点耐心和信心,实际上是没有办法修成的。
不仅空性的教法是这样的,其他比如四加行,修无常好像修行一段时间,并没有产生什么作用。要产生感受,要产生作用,除了所缘的法要正确,时间或者精进也是很关键的。以前堪布慈诚罗珠也讲过,如果我们所修的法是正确的,修了很长时间没有相应,可能是因为缺少福德资粮,缺少忏罪。所以我们必须要积累资粮,必须要忏罪。如果在这段时间当中,刻意地经常性忏悔,去积累资粮,再辅以观修,这时候我们的修法就会有所改观。这里面有很多因缘,如果缺少一两种,修法要得到感应,就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要观察,我们到底这些因缘具不具足,该遣除的违缘有没有遣除。有时候我们在修法的时候,觉得还可以。好像也在学,但为什么就生不起觉受呢?其实要看我们在修法过程当中,要不然是修法有错误,没有安住在正确的修道当中;要不然可能是我们没有斩断某些违缘,比如我们的戒律是不是没守圆满,或者平时我们在行为方面有所欠缺等等。
如果违缘没有遣除,就像在服药期间,医生让你不要吃的东西,你偷偷吃了,你感觉别人不知道,但是吃了医生不让吃的东西,对你的病肯定不好。所以,严格要求的方面,比如佛陀为什么要求我们守戒律,上师为什么要求我们要团结和合,或者必须要发慈心等等。其实对我们修道来讲,这些都是必要的因缘。
我们有时候就想,上师要求的这块怎么绕过去,搞一个投机取巧。但可能是投了机了,取了巧了,但是你的修法就不能修成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是必要的因缘,如果你觉得可以绕过去的话,最后其实是把你自己的成就绕过去了,也没办法获得必要的成功。
有很多东西,我们觉得是不是很麻烦,是不是不要做。既想避免这些,又想获得成就,有时候也是很困难。既想治病,又想去吃不让吃的东西,痊愈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要依教奉行呢?依靠佛陀,遵照上师的教言奉行,对我们修道来讲,都是有作用的。
如果我们学习佛法,只是耍一耍;或者只是赶个时髦,大家都在学,我也去学一学。现在流行学佛法,我也去皈依,我也去学佛,只是想种个善根而已,如果只是满足于这些就另当别论。如果想在佛法当中,尤其是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想要受益的话,那么很多东西是没办法绕开的。如果要绕开,只是把自己的成功绕开了,绝对没办法欺骗到佛陀,上师和道友都欺骗不了。
学习佛法想要受益的话,只有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做。只有认认真真去做了,你自己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在别人面前做得很好,私下自己根本就不想,没有精进学习。这样还想得到解脱,就成了因缘不具足还想得果,这是外道的观点。外道说,没有因就可以得果。但是佛法当中从来都不讲,无因可以得果。
所以都是因缘相关的,什么样的因缘,就得什么样的果。如果你的因缘认认真真地去做了;该落实的,认认真真地去落实了,这时候你的果就可以得到。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想减掉一两个因缘,这样的话,就没办法得到果。
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们要遣除迷乱,对于该做的事情都要认认真真去做,这时候对自己修行佛法才能够产生真实的受用。当然每个众生根机、意乐不一样,有些人的的确确在这一生当中,很想认认真真地学习,而且他也这样去做了。但是有些人不一定有这样的想法。不管怎么样,如果真正想修行的话,就像上师引导我们的那样,认认真真尽量配合去做,改正自己不足的地方,会令我们的修行真正有所收获。
无身因愚迷,于手生身觉,
如因石状殊,误彼为真人,
众缘聚合时,见石状似人,
如是于手等,亦见实有身。
实际上没有真实的身体,但是因为愚痴、迷惑的缘故,于手脚等上面产生了实有身体的感觉。打个比喻讲,就像因为特殊石块的形状,把它误认为是一个真人一样。因此在众缘聚合时,看到人状的石头,把它当成是人。同样道理,对于手脚等聚合,我们也看到好像有实有的身体。
这也是一种错觉、迷乱。一方面我们的身执是迷乱,一方面既然无身,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身体的感觉,也是解释这种疑惑。无身是真实的状态,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分析也好,通过具有证悟的佛陀他的智慧照见的状态所宣讲的法要,或者瑜伽士真实地安住在无身的空性当中也好,通过这些各种各样教证和理证、比喻和例子,说明没有实有的身体是真实的状态。
但是“因愚迷,于手生身觉”。为什么众生会产生认为我有身体的感觉?因就是愚和迷。愚就是愚痴无明,迷就是迷乱、迷惑。认为有身,是来源于迷惑。迷惑什么呢?于手等分支上面,认为有真实身体,产生这种感觉和想法,而且执为身体是实有的。首先产生身体,然后认为身体是实有的,这就是迷惑。把没有身体认为有身体,这是很严重的迷惑。
为了配合这个意义,宣讲了一个比喻。“如因石状殊”,比如在黄昏,或者隔得很远的时候,有一堆石头堆在那儿。从远处看的时候,好像是一个人一样。或者晚上走夜路的时候,看到树桩、堆在一起的材料,好像是一个真人。自己很害怕,前面是不是有一个强盗在那儿蹲着,或者怎么怎么样。
在众缘聚合的时候,比如石头的形状有点像人的样子,下面身体大,上面头小,这是第一个因缘;第二个因缘是我们自己见过人;第三个因缘,当时距离太远,或者光线的问题,看不清楚。通过这几个因缘,在众缘聚合的时候,看到石头的形状,我们认为它是真人,有时候产生恐惧。
比如我们在森林当中,迷路了很长时间,突然看到了前面好像有一个人,高兴得不得了,跑过去之后,结果是一个假人;有的时候,我们在走夜路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一个像是人,恐惧得不得了,小心翼翼走过去的时候,松一口气,原来是一块木桩子。所以有时候产生贪欲、高兴,有的时候产生悲伤、恐惧,都是来源于错觉,错觉把似人的物体看成是真人。上师在讲记当中讲到,有些人会把商店里的模特看成是人。现在的技术可以把蜡像做得特别逼真,有些人认为这些蜡像到底是真人还是假人?把蜡像看成人的情况有很多。
我们所认为的真人,实际上是不是真人呢?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人。因为迷乱的缘故,所以会认为它是真实的人,这就是比喻。
下面就是意义了,“如是于手等,亦见实有身”,同样的道理,众生现在也是因为迷乱,对于手等上面,见到有实有身。其实手等上面根本没有实有的身体,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它只不过是众多分支的整体和合。
前面讲了两个原则。第一,只要是很多分支组成的整体,都是假立的,是没有实有的。比如,车是很多分支的积聚,房子是很多建筑材料的积聚。我们的身体,也是很多分支的积聚。只要是很多分支积聚才有的概念,这些法都是假立的。前面我们也分析过,只要是分支积聚的整体安立的名称,它就是概念,就是假立的法。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只要是因缘和合的法,它一定是假立的。哪个因缘和合的法是真实的?都是假立的。哪一个分支和合的法是真实的?都是假立的。虽然是假立的,但是可以有作用,并不是什么作用都不起。假立的法可以有显现,显现有它的作用,但是没有真实性。前面我们讲过,真实性是产生烦恼的根源。
如果我们知道虽然有显现,但是是幻化的。对我们来讲,就不会那么执著,不会去怎么怎么样。手等上面本来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体,但是我们会在手脚头等上面,见到有实有的身体。真正通过分析,根本没办法安立一个所谓实有身体的存在。我们由此了知,身体的执著就是一种迷乱。因为它是迷乱的缘故,我们要知道,执著身体是不合理的,而打破身体的执著就是合理的。
当然也不能过于极端。当我们没有修习正法的时候,对身体执著得不得了,一旦说不能执著身体,马上就开始虐待它,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像佛陀讲的一样,安住于中道。佛陀的任何行为都是中道的。佛陀的见解是中道的见,不堕于常,不堕于断;所讲的生活方式也是中道的。得不到的东西,如果你过于追求,这就是一种颠倒。或者你刻意地让自己过得特别贫困,这也是一种执著。因为本来自己没有能力,却想要过高品质的生活,这就意味着自己要去奔波,或者劳累,自己会产生很多攀缘心。这样就让自己的心不自在,没办法平静下来修法。让自己过度的贫困,衣食不济,这也影响自己的修行。所以过一种中道的生活是最好的。
有些地方讲中道的生活,不是过于的富裕,也不是过于的贫穷。但是真正中道的生活,并不是按照富裕和贫穷来划分的。佛陀、上师们讲了,如果自己的财富,不需要很大的勤奋就可以得到,即便你是亿万富翁也不要紧。因为你得到财富比较容易,并不是得不到,拼命去追求。每天脑袋都在高速运转,想着怎样去发更大的财。如果是这样,自己的心就在不断攀缘,不能安立在平静的状态。如果以正常的勤奋,就得到很多财富的话,可以尽管享用。佛陀说,这是你的福报显现的东西,没有过失,没有罪过。你不要过度去追求就行了。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很多弟子、施主,给孤独等长者,非常非常富裕,他们无勤就可以获得财富。现在学佛的很多道友也是这样的。上师甚至也讲了,不要说在家的居士,即便有些出家人,如果他没有想刻意去追求,只是通过自己前世的福报,自然而然得到的,享受也没有什么过失。出家人这样,在家居士也是一样的。
很多居士觉得学佛之后,我是不是一定要过贫穷的生活,或者因为我很富裕的缘故,在别人面前觉得不好意思。其实并不需要这样,如果是自己福报的显现,这没有问题,这就是中道。因为我们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什么,自己的心能够保持在相对比较平静的状态,可以修学佛法,这就可以了。所以,生活的方式也是中道。
佛陀要求出家人也是这样。合理的饮食,合理的衣服,这是佛陀开许的。不像裸体外道一样,不能穿衣服,穿一件衣服就是执著。也不像一般的世间人那样,辛辛苦苦地去追求,放几百套衣服在家里,每天都去耽执,也不是这样。反正就是比较平等、比较中庸的态度,以中道的方式生活就好了。
佛陀讲的见解是这样,生活的方式是这样,修道也是这样的。修道的时候既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过于放松。反正佛陀的任何教授,都是让我们的心保持在最合适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我们去追求正道,正道才容易显现。否则你过于堕两边,正道是很难显现的。
这里也是一样的。当我们认为对身体的执著是迷乱的时候,不一定要用刀子去扎它,用香去烧它,这就没有必要了。反正你要知道身体是假立的,不要去耽执它。该磕头就磕头,该放生就放生,该听法就听法,用身体去修道就可以了。不要执著它,但是不执著它,不等于要去摧残它。有时候我们的态度很容易堕两边,以前不学的时候就特别执著,学了以后就特别去虐待,都是没必要的。
壬二、支分不成立:
前面讲到身体的整体不成立,身体的概念不成立,相当于前面讲的车的概念,整体的车子是没有的。整体没有,支分是存在的吧?支分其实也是不成立的。
下面讲手脚的分支、车的零件不成立的道理。
手复指聚故,理当成何物?
指亦指节聚,指节犹可分。
分复析为尘,尘析为方分,
方分离部分,如空无微尘。
所谓身体的分支,以手为例,所谓的手也是手指的集聚,五根手指组成一只手。手怎么才能实有呢?再看手指,所谓的手指由指节组成,比如食指,三节组成一根手指。实际一根手指也是假立的。“指节犹可分”,三节中的一节还可以分为更小。“分复析为尘”,最后分下去就可以把所谓的指节分为微尘。微尘分析为无方分的微尘。最后方分也是离开它可分的部分,最后就像虚空一样,微尘也是不存在的。
我们现在根深蒂固执著的身体,最后就像虚空一样,连微尘都不存在。道理是怎么安立的呢?首先来看身体,整个身体除了部分之外是不存在的。我们就会耽著身体不存在了,支分应该存在,比如手脚是存在的。但是手脚其实是支分,我们以手为例,手也是指聚故,包括手掌、手背和五根手指。一个手掌就是五根手指的集聚,所谓的手掌是假立的。
把手掌分开的时候,只看到五个手指这些。一个个分开观察时,拇指上面有没有手?食指上面有没有手?小指上面有没有手?手掌、手背上面有没有整个手?其实和前面分析的方式是一样的。每个手指上面都没有手,手掌也不是覆盖在整个分支上面,每一个分支上面也不是一个整体的手掌存在。
我们认为手掌存在,认为手是实有的,这也是一种迷乱。第一、它也是因缘和合的法,因缘和合的任何法都是假立的。第二、它是分支组成的整体,所有分支组成的整体都是假立的。这两个原则仍然可用在手掌上面。
我们认为手掌是实有的,是存在的,但是这样分析之后就明白,它是由很多分支组成的缘故,手掌本身也是假立的。我们认为有手掌,当分析的时候,手掌就消失了。把所有的这些部分,如拇指、食指等手指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手掌的概念就出来了。手掌的概念其实是一种假立的,没有一个真实的。
既然手掌是假的,但是一根手指是真的吧?分析的方法是一样的,“指亦指节聚”。手也是指聚故,“理当成何物”?通过正理分析,应当成为什么实有的东西呢,怎么安立成一个实有的手掌呢?没办法安立。手掌已经观察了。再观察手指,手指是手掌的支分。
这里我们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当有整个车、整个身体的时候,身体本身或车就成了整体,其他的东西,如轮子就成了分支。但是当我们观察轮子的时候,轮子就变成整体了,轮子里面的组成部分,比如钢套、橡胶轮胎、螺栓、里面的气,就变成了组成轮胎的分支了,这时轮胎就变成整体。
我们的手掌也是一样的。当把整个身体作为整体的时候,手掌变成了一个分支。当我们把手掌拿出来单独观察,手掌就变成了有支、整体了,里面更小的部分就变成了分支。手掌也是分支组成的缘故,手掌是假立的,没有真实性。
轮胎也是一样的,当把它取下来观察,轮胎就是一个整体了。假如一个很偏远地方的人,从来没有见过汽车,你把轮胎放在面前,问他这是什么,他绝对不可能有这是汽车轮胎的概念。他就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东西在观察:这就是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放在这儿,它由哪些东西组成。他可以给它取一个名字,比如石头。
观察的时候,规律就是这样的。当手变成整体的时候,这些手指就变成分支了。再进一步分析,“指亦指节聚”,之前作为分支的手指现在变成整体了。手指到底有没有?手指就变成我们观察的对象,变成了整体。它是三节组成的,有指甲、皮肤、骨头、肉、血管、脂肪、骨髓,还有很多分支组成。一根手指就变成了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很多分支组成的。所有因缘组成的法是假立的,所有分支组成的整体法是假立的,手指概念就消失了。
再看“指节犹可分”。单独把一个指节拿出来观察,指节就变成了整体,它里面的就变成分支了。指节有没有呢?不认真观察的时候,指节当然存在。我们可以摸到,而且可以看到,可以说它,指节不观察的时候可以有。但是一分析,指节也是由很多分支组成的。由很多分支组成的东西是假立的。再分这个指甲,道理是一样的。指节的概念就消失了。
以上以手为例,这个方法可以观察脚、头、身体、内脏,每一个都适合用这种方法来观察。这是比较粗大的观察方法。下面的颂词就比较细了,“分复析为尘”。我们再把指节的部分进行分析,就可以逐渐分析到很小的微尘上面。首先是肉眼能看到的小肉块,很多小肉块组成一节。每个小肉块变成了整体。再观察小肉块的时候,它由很多更小的肉沫组成的,小肉沫也是由更小的微尘组成。
这样分下去的时候,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实有的概念就一层一层消失了。先对整个身体都很执著,然后变成一只手的执著,后面就是一根手指,再后来就一个指节,然后指节的组成部分,逐渐逐渐肉眼就看不到了。当然古代没有显微境,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就用智慧去分析,用我们的心识去分析。
原则上来讲,每一个整体都是这样,只要我们还可以缘的时候,它都是由很多法组成的。按照小乘的观点,色法分到最后最小的单位,一切粗大的法组成的基础叫做无方分微尘,有些叫邻虚尘。邻就是邻近,虚就是虚空,邻近虚空的尘叫邻虚尘。这是最小的,再不能分,再分就没了。
按照小乘的观点来讲,我们的房子、身体,一定要有最小的单位。如果没有,就无法通过很多小微尘组成大的微尘。一般来讲,七个最小的无方微尘组成一个微尘,七个微尘组成再大一号的微尘,以七倍递增。阳光照进房间里面的时候,我们一抖毯子,灰尘就起来了,这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微尘。再以七倍增大,就可以看到这些微尘组成的房子、茶杯、我们的手指等等。
阿罗汉在观察的时候,直接安住在微尘上面。最小微尘没有可分的部分了,所以在这上面怎么安立“我”都安立不了,因为我是集聚。阿罗汉入定就直接见这个,就相当于见无我。出定的时候,还是显现粗大法,但他不会认为是实有的。所以最小的微尘,对小乘宗来讲就不能再分了,再分下去就没了,一切的色法就显现不了了。
但是大乘不这样认为。小乘认为微尘是实有的,绝对不能再分,它是无方分的。为什么无方分?它没有方向。任何一个东西都有方向,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中,至少有四个或者五个方向。而这种无方分微尘已经没有方向可分了。已经最小了,达到没有方向的程度了。这个是实有的,不能再破了,再破就成虚空了。一般来讲,有实执的有实宗要保留那么一点点东西。小乘宗就保留了最小的微尘,心识方面保留了最细的心识刹那,再不破了。
但是此处我们要抉择的是法无我,而不是人无我。对于究竟的法无我,就不能留任何执著。所以下面要分析微尘,“方分离部分”,怎样破最小的微尘?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注释》当中,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破微尘,非常殊胜,叫做文殊菩萨手中宝剑,它是通过这个方法来破斥的。但是在本论当中,是以唯识宗为例子的观察方式。
既然七个最小的无方分组成一个微尘。我们分析,比如把最小的无分微尘放在中间,六方——东南西北上下的六个微尘夹住这个微尘。就是说中间的微尘有六个方面,六个小微尘把它积聚在一起,术语叫“六尘绕中尘”,即六个微尘围绕中间的微尘。我们就观察,中间这个最小的微尘有没有靠近东边、南边、西边、北边、上下这六部分?他们的意思是根本没有,无方分了。
分析的时候,有两个可能性。一个可能性是,当六尘绕中尘的时候,中间的微尘仍然有朝着六个方向的部分。如果有的话,就说明还可以分,它不是无方分,而是有方分,因为它还有朝六个方向的部分。当然他是不承认的。我们就换另外一种可能性,没有朝六个方向,不能接触,就没有方分了。比如以东边的微尘和中间的微尘接触一下,首先是它的边缘和边缘有没有靠近?他说没有,不可能有。中间和中间有没有靠近呢?他说没有。那么两个微尘全部融入了靠不靠近?也不靠近。那么东边的微尘和中间的微尘就成了一个微尘了。同理,西边的微尘和中间的微尘有没有接触的方向,也成了一个微尘,这样所有的六个微尘就成了一个微尘。它就不可能长大了,因为六个微尘成为一体了。
再把整个须弥山的微尘拿过来,有很多的微尘,每一个都这样观察,最后一个微尘里面就可以装一个须弥山。永远不可能接触的,永远没有办法积聚的自性,所以最后一个微尘里面就可以容纳一个须弥山。这不是如来藏观点,也不是第三转法轮当中的“一尘中有尘数刹”的境界,这是名言当中的一个微尘上面就有一个须弥山。
为什么?它根本没有办法接触。两个微尘不接触。边缘和边缘接不接触?没有,因为一接触就会有方向。一半对一半呢?它也不接触。所有两个微尘进到一起了,还是没法接触,本来是两个位置的微尘,就成了一个位置了。再将其他的五号微尘和中间的微尘,以同样的方式来观察,最后六个微尘就在一个微尘里面。这就是六尘绕中尘。如果不接触的话,中间的微尘就会容纳六个微尘的体积,而中间的微尘也不会长大,长大就意味着有接触。
再把另外六个微尘拿过来,也是一样的。拿进来永远都是一个,最后把须弥山的微尘拿进来,全部到一个微尘里面去,因为根本没有方向可分了,没有办法接触了。按照中观宗观察的方式,若可分,则没有无分微尘了,若不可分,则六尘就成一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对于中观宗来讲,没有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只有承许微尘实有,我们才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观察。
如果不承许微尘实有,前面讲了一个原则,如果是名言当中存在的法,有一个最小的微尘存在,我们不安立实不实有,这就是最小的单位,我们不用胜义的理论观察,它就可以组成粗大的法。如果仅此而已,中观宗不会理睬,可以这样承许。因为毕竟有部分的众生接受这个观点。比如修房子,也是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建成了高楼大厦。
在某种情况之下,有些众生只能接受有一个最小的微尘为单位,以这个最小的单位做累积,逐渐形成大的法。如果在名言当中,可以这样承许,这就是中观宗的名言观察。有一个最小的单位就可以了,不用涉及实不实有的问题。如果一定要说这是实有,而且不可分,中观宗就要给你分。看你所谓的无分微尘到底是不是既是实有,又是无方分的。结果分析下去就是这个结果,最小微尘没办法安立。无方微尘没有了,中观宗不会感到尴尬。而安立实有微尘的一方很尴尬。如果有方向就变成可分;如果不可分没有方向,最后六尘成一尘,须弥山王在一尘中安住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承许假立的话,这就可以了。因为前面讲了,对假立的法是不需要认真观察的。前面的那种观察方式已经非常非常严格了,观察微尘是否是有,相当于以胜义理论观察。胜义理论的观察是非常严格的。但是世俗理论不严格,最小的微尘做单位可以,就停在这儿不观察了。再观察绝对没有,绝对不可能找到一个最小的不可分的微尘,绝对没有。再分下去就没有了,无分微尘是无法安立的。如果无法安立无分微尘,那么实有的法在哪里?所以无方微尘本身也是假立的。
如果实有的微尘安立不了,中观师自己对于粗大的法是如何安立的呢?中观师需不需一个最细微的色法来作为基础呢?这要看中观师在名言当中,随顺哪个宗派。有些是随顺经部宗,有些是随顺唯识宗,有些是随顺世间名言。如果随顺经部派,可以安立一个微尘。虽然随顺经部派,但他不可能认为这是实有微尘。也可以说这一切粗大的法是微尘组成的,他就观察到这为止。世俗谛就是如此,不观察了。在胜义当中观察,把微尘一破,就到了空性。
如果名言当中,承许经部的中观宗,叫做随经部中观,如果这样可以承许微尘。但是如果承许唯识宗,以唯识宗为名言谛的中观师,根本不需要承许微尘。比如梦中的房子,有没有一个微尘作为基础呢?根本不需要。一切都是业力显现,因缘和合之后,没有微尘照样可以显现。就像我们做梦,梦中的山河大地,在梦境当中需不需要有微尘来作为粗大色法显现的基础?根本不需要。完全是心识,心识有这个习气,就显现出来了。只不过我们的心识去执著,这个东西是色法,色法又可以析为微尘。虽然你可以去执著,但是显现过程中,根本不需要。
中观宗认为,什么时候因缘和合,什么时候法就显现,根本不需要什么实有的无分微尘作为基础。
从这方面观察的时候,“方分离部分,如空无微尘。”观察到这一步的时候,从刚开始强烈执著的身体,然后到身体的某一个分支手掌,然后到手掌的手指,手指到指节,从指节到一个微尘,最后如虚空一样,连微尘都不存在。观察到最后,我们现在看起来活生生的身体,摸起来感觉到的身体,在究竟胜义谛实相当中,连微尘许都不存在。最后全部变成了一种概念而已,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体可得。
但是在名言理论中,不需要胜义理论。前面观察的方式是胜义理论——究竟观察胜义谛的理论。胜义理论基本上都是观察空性的,以得到空性为目标。以胜义理论观察的时候,的确一切都是空性的,什么都不存在。但是在名言当中,不需要胜义理论,名言当中有名言理论。名言理论观察的时候,身体可以存在,可以起作用,可以跑、跳,身体有出生、衰老、死亡这些现象。但是正在有这些现象的同时,它的本质是空性的。并不是身体灭完之后才是空性,而是身体显现有的时候,本身连微尘都不存在。只不过我们不观察的时候认为有,缘身体一观察,其实正在显现有的时候,就是假立的、没有的,完完全全是空性的,所以支分也不成立。
我们在讲身念住的时候,并没有说身体不净等等,只是把整个身体完全观察为空性,这叫连根拔除的方式。观察身体不净是转移方向,把你的注意力转移了。以前是关注到它的清净,而产生贪欲,现在是转移到它不清净的一面,让你把以前的执著放下。但是对身体本身还是有一种执著。而身念住的方式不是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身体到底存不存在?观察到最后,身体本身就不存在。
胜义当中,虚假的身体、真实的身体都没有。名言谛当中有虚假的身体,但是没有真实的身体。我们应该从这方面来理解。所以这就叫做“如空无微尘”。可以经常性去观修。
前面我们讲了观察的方式,这样一步步观察下来,观察方式也是很敏锐的,力量很大。但是要转变我们认为有身体的观念还不太容易,需要很长时间的串习才能转变过来。道理上接受起来容易,但是要转变观念就很难。比如有时候我们在世间中办事,经常会说,这个道理我知道,但是就是做不到呀。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没有真正的转变过来。当我们把观念彻底扭转过来,就做到了。
佛法也是这样的。道理就在这,观察的方式也在这,并不是太难懂。但是要转变我们内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需要一定的精进,也需要很多资粮的辅助。因为佛法毕竟不是搞学术,它是真正要让我们安住在这个状态。所以首先我们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还要辅以很多积累资粮、禅修、祈祷、忏罪,灵修方面的很多因缘都要具足。如果只是搞学术,听懂了,可以给别人宣讲,就可以了。但是这里讲的是要深入法无我,我们的心要深入法无我,安住在这个状态当中,所以我们不能以听懂了做为目标。
听懂了仅仅是第一步,还要进一步去实践、修证,最后现前这个状态。很多佛菩萨、圣者上师都已经现证了这个状态,现在把这个方法告诉我们,让我们去实践,让我们去现证。现在我们是第一步学习,然后是认证、了知,了知以后去串习、实修,最后现前这个状态。
壬三、摄义:
是故聪智者,谁贪如梦身?
如是身若无,岂有男女相?
有聪明智慧的人,谁会贪执如梦如幻的身体呢?整体身体如果都没有的话,怎么可能有男女之相呢?
“聪智者”并不是世间的聪明,而是真正具有福德、甚深智慧的人。这种人首先愿意修持,其次对于无生空性能够契入。有些人世间上面很聪明,有些人做坏事很聪明,或者办世间的事情很聪明,但是在修佛法上面,他不一定很聪明。他虽然在世间当中有某种功德,但是在佛法上面,有聪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这里的聪智主要是指智慧,是一种正智。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智慧,有能力来了知万法的空性,有能力接受身体的无自性、身念处等等。
有智慧的人,谁会贪执如梦如幻的身体呢?有智慧的人知道了身体的本性,知道了身体的状态,他就对如梦一样的身体不会再贪著了。我们贪著身体,主要是以为身体是实有的。如果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假立的,我们还去贪著它做什么。所以就不会去贪著如梦的身体。
“如是身若无”,如果整个身体的概念都不存在,“岂有男女相”?身体属于一种差别的事,男女相属于差别的法。首先有身体,在身体上面来显现男相、女相。如果身体都没有,身体上面显现的男相、女相怎么可能有呢?
我们作为欲界凡夫,贪著男女,有的很厌恶自己是男人,或者很厌恶自己是女身等等,其实没有必要过度厌离。虽然从佛经的角度来讲,女身有很多障碍、过患等等。但是从实相的角度来讲,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身体本身是空性的,既然身体是空性的,男女相怎么可得呢?没有什么男女相可得。所以了知空性之后,也可以在空性上面安住。不是说只有男身才可以修空性,而女身不可以修空性;或者只有男身是空性的,而女身是实有的,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一切的身体,道理都是一样的,全都是无自性、空性的。整个身体不存在,男相和女相就无法存在。一般来讲,男人对女人很贪著,或者女人对男人很贪著,现在有些颠倒,男人对男人执著也有,女人对女人执著也有。但不管怎么执著,反正身体是没有的,是不存在的,是如梦如幻的。
既然身体本身是如梦如幻的,所谓的男相、女相这些差别法又怎么可能存在?如果我们真正去了知这个问题,能够真正的安住在身念住——念就是正念,就是当下观察身体本身,安住于身体空性当中——谁还去管男女相呀?谁还去执著,我没有身体,但是我是男的;我没有身体,我是女的。绝对不可能。所以当我们安住在身念住的时候,就不可能有身体的执著,不可能有男相有女相的执著了。
所以男相和女相的本体是空性平等的。在世俗显现当中,不同的业显现不同的身体,显现男女。在世俗当中有差别,在胜义当中完全平等。男人和女人是平等的,身体和身体是平等的,没有好坏、高低、矮胖、黑白等等,什么都没有。
在名言当中,缘身体有很多执著。比如白人看不起黑人,男人看不起女人,女人看不起男人,个高的看不起个矮的,胖的看不起瘦的。缘这方面产生很多的贪心、痴心、嫉妒、傲慢、骄傲。有些长得漂亮的,看不起长得丑的,长得丑的好像很自卑。但是真正来讲,如果能安住在身念住当中,这一切的麻烦都不会有,这一切的执著都不会有。
这样的境界,它没有主人。就像《前行》当中讲的一样,正法无主人,谁勤谁得大。这种境界是没有主人的,谁精进谁就能得到这种状态。如果我们安住在身念住当中,就可以趣入实相,成为解脱。即便没有真实证悟,但是我们对于身体的执著会减到最低。不会对自己的身体执著,不会对他人的身体执著,我们就安住在身念住当中。这是最靠近实相的状态,因为安住身念住的缘故,趣入证悟空性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这里讲了四念住当中身念住的内容。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思考题
1、请从一体和他体的角度观察,身体是否真实存在?对于这一点,你有哪些深刻体会?
答:1)一体的角度:见913题
2)他体的角度: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身体就是五蕴聚合,不会执著其他东西为身体。除了五蕴之外,人们不会执著支分以外有一个身体,谁都觉得肢体聚合才称为身体,因此,这种身体并不存在。
因此,无论以何种方法观察,也不可能从色身内外,找到一个自性成立的身体。
2、请以比喻说明,执著身体是一种迷乱。为什么这样说?请以最能说服你的理由进行分析。
答:这如同人们在昏暗中,看见那些形态殊异的石堆等物时,往往会误认为人或猛兽等。有些农民为了不让鸟兽吃庄稼,往往会在田地中做一些草人,让它们穿上衣服,戴上草帽,远远看上去就像真人一样,野鸟、野兽很容易受骗而不敢靠近,有时候人们也会因昏暗等因缘,误认这些草堆为人。同样,身体只是假立的一种名言概念,除此之外毫无实质,但众生因愚痴迷乱所惑,在本无自相之中而妄执为有,将骨肉的堆积执著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身体,进而产生男女执著,生起各种贪嗔之心,其实执著“身”与执著假人无有差别。
3、有人认为:“经过一一剖析,整体的身体虽不存在,但手脚等支分仍现量可见,因此手脚等支分应该存在。”对此你该如何驳斥?这样观察下来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实际上,这类分支也无有自性。譬如所谓的手,也不能成立有自体,因为手其实是由手指、手掌、手背等很多部位聚合而成,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这些部分上并不存在手的自体,那么所谓的手又在哪里呢?再观察细致一点,手指等支分是由上指节、下指节等组成;指节是由皮、肉、骨、髓等组成;指节上的一小块是由血、肉等许多微尘组成;微尘又可以再分,成为不可分割的无分微尘;用六种微尘的方法观察,无分微尘也不存在……这样观察下来,任何支分都不能成立为自体,最后得出结论:一切万法皆是空性的。
4、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从哪些方面可以证实佛教的合理性?与佛教的究竟观点相比,它存在哪些缺陷?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现代科学家认为,物质分析到最后,可以承认是能量,能量虽无有颜色、形状等,但它存在于真空当中。这种能量就是“场”,或者叫做“零点能”,它是组成所有物质的基础,零点能与真空二者互相起作用,产生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
他们所谓的“真空”,相当于佛教中的空性,而“场”相当于空性中的显现,他们的观点与佛教现空双运的道理有一点相似。但这只是相似而已,科学发展得再先进,也无法摆脱实有执著。他们的观念其实如同许大种为胜义的外道一样,是一种实有执著的邪见,即使他们再努力,实际上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究竟结果。
5、内道和外道很多人认为,形形色色的万法不可能“无”中生“有”、凭“空”产生,必须要有一个最小的微尘存在。对此应当如何破斥?怎么样建立现空双运的观点?
答:现在很多科学家都害怕一说万法不存在,就什么都没有了,一旦地板没有了,那自己就掉下去了。佛教有部宗和经部宗也认为,不能什么都空了,无分微尘必须存在。
可是若以正理来抉择,无分微尘也不存在。大乘唯识论师说:“六尘同时触,微尘成六分,六尘若一位,山王成尘许。”若无分微尘实有,那么它们组成粗尘时有六尘围绕中尘,中间的无分微尘与它上下前后左右的无分微尘是否有接触呢?若有接触,那它应成有六分,而不成为无分微尘;如果没有接触分,那上下前后左右的六尘与它只占一个无分尘的空间,按这样推理,组成山王的诸多微尘,也只能成为一个无分微尘大小,而不能增大。所以,实有无分微尘不能成立,它实际上如同虚空一样,只有名言而无实质,其本体无法成立。
一切诸法本体皆空,空性中又可显现一切,这是最稀有的道理,圣天论师运:“世间诸所有,无不皆稀有。”这就是所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存在中可以显现,显现的本体根本不存在,这即是现空双运的观点。